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一种灯盏花素复方中药口服制剂.pdf

  • 上传人:柴****2
  • 文档编号:8448669
  • 上传时间:2020-07-05
  • 格式:PDF
  • 页数:28
  • 大小:1.53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65699.X

    申请日:

    20070305

    公开号:

    CN101015592A

    公开日:

    200708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54,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9/10,A61K31/704,A61K31/7048

    主分类号:

    A61K36/54,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9/10,A61K31/704,A61K31/7048

    申请人:

    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丁江生,张国丽,高宏涛

    地址:

    650100云南省昆明市西郊七公里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优先权:

    CN200710065699A

    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金耀生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灯盏花素复方中药制剂。它是以灯盏花素、银杏叶提取物、三七总皂苷、满山香提取物以及合适的药用辅料组成的口服制剂,包括口腔崩解片剂、分散片剂、滴丸剂、软胶囊剂、硬胶囊剂、颗粒剂。上述产品能行气活血,散瘀通络,是对中风病恢复期,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及脑力衰退,老年痴呆具有治疗和保健作用的医药产品。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灯盏花素复方中药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灯盏花素1-100、银杏叶提取物1-100、三七总皂苷1-100、满山香提取物1-100和适宜的药用赋形剂制成的口服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盏花素复方中药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服制剂可以是口腔崩解片、分散片、滴丸剂、软胶囊剂、硬胶囊剂、颗粒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盏花素复方中药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适宜的药用赋形剂是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流剂、泡腾剂、表面活性剂、成膜剂、调色剂、矫味剂、防腐剂、分散剂、芳香剂和滴丸剂的基质。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灯盏花素复方中药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腔崩解片、分散片、软胶囊、硬胶囊按重量份灯盏花素10-50、银杏叶提取物10-50、三七总皂苷10-50、满山香提取物10-50。 5、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灯盏花素复方中药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滴丸按重量份灯盏花素1-40、银杏叶提取物1-40、三七总皂苷1-40、满山香提取物1-40。 6、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灯盏花素复方中药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剂按重量份灯盏花素20-80、银杏叶提取物20-80、三七总皂苷20-80、满山香提取物20-80。

    说明书

    一种灯盏花素复方中药口服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以灯盏花素、银杏叶提取物、三七总皂苷、 满山香提取物等组成的复方中药口服制剂。

    背景技术

    灯盏花素(Brevescapin)是从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 -Mazz.)中提取出来的,其原植物始载于《滇南本草》,原名灯盏花(又叫灯盏细辛)。灯盏 花素为黄色粉末,可溶于硷水,微溶于甲醇,不容于水、氯仿等,具弱酸性。灯盏花素是以 灯盏乙素为主,并含少量灯盏甲素的混合物,其主要成份为灯盏乙素(Scutellarin),约占 95%,其学名为4′,5,6-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醛酸苷。经药理研究证明,灯盏花素具有扩 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机体 巨噬细胞吞噬免疫作用,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至脑缺血缺氧,并能对抗由二磷酸腺苷(ADP)引 起的血小板凝聚作用。灯盏花素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脑血栓、脑梗塞以及类型未定的中风 后瘫痪等症。按一定工艺要求提取制造的灯盏花素具有法定的、公开的质量标准,灯盏花素 质量符合现在国家批准的灯盏花素质量标准,能规模生产,市场上有流通的产品,就称为灯 盏花素。灯盏花素应用广,产品涉及口服制剂、注射剂、以及一些新剂型。还可用于其他的 复方制剂中。

    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是三七中的主要药效成分。三七(又名参 三七、田七、南方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其根、叶、花等均具有药用价值,主要含有 皂苷(含量在2%~14%)及其它物质。研究资料证实三七总皂苷就是三七活血化淤的有效成分, 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粘度,降低血糖、血脂,防止血管炎症的发生 等综合作用。三七中所含的皂苷属于人参皂苷及三七皂苷类、迄今已发现有几十种单体如人 参皂苷Rg1、Rb1、Re、Rd、三七皂苷R1等常量单体,以及微量单体和痕量单体人参皂苷Rh1、Rh2、 Rf等。人参属植物是著名的植物药,人参皂苷是其有效成分,国内外大量的基础研究、应用 研究、临床研究等都证明人参皂苷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其他人参(人参、 高丽参、西洋参)价格高、以及人参皂苷含量低等缘故,唯有三七价格低、人参皂苷含量高, 从而才具有较好的工业开发价值。目前从三七中提取分离出的皂苷产品有多种,如人参皂苷 Rg1、Rb1、Re、Rd、三七皂苷R1及三七总皂苷、三七提取物等。在这许多产品中只有三七总皂 苷具有法定的、公开的质量标准,且应用最广,产品涉及口服制剂、注射剂、以及一些新剂 型。因此,按一定工艺要求提取的三七总皂苷质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WS3-B-3590-2001(Z),能规模生产,市场上有流通的产品,就称为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以区别于其他三七的皂苷产品。三七总皂苷为淡黄色无定形粉末, 味苦微甘,易溶于甲醇、乙醇、水,难溶于丙酮、乙醚和苯,易吸潮。具有活血祛瘀、通脉 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三七总皂苷制剂的通用名为血塞通(如血塞 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等)和/或血栓通(如注射用血栓通等)。还可用于其他的复方制剂 中。

    银杏叶提取物(GBE Extractor of Ginkgo biloba)是从银杏叶中提取得到的主要药效成 分。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树(Ginkgo bi loba L.)的叶。银杏叶是一种重要的药用、保健 食品原料,银杏叶提取物(GBE Extractor of Ginkgo biloba)具有相当强的抗氧化作用,能 清除生物体内过剩的自由基,阻止体内脂质过氧化,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按一 定提取工艺要求制造的银杏叶提取物质量符合现在国家批准的银杏叶提取物质量标准,收载 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281页)。能规模生产,市场上有流通的产品,就称为 银杏叶提取物,以区别于其他的银杏叶提取物。

    满山香提取物是从满山香中提取得到的主要药效成分,是满山香药材经过水煮醇沉提 取、喷雾干燥制得的原料。满山香Schisandra propinqua(Wall.)Bail.Var.intermedia A.C.Smith是云南彝族民族药,彝文名“娥尾司良”;又名藤香树、黄龙藤、五香血藤,收载于 《云南省药品标准》74、77和96版。以茎藤入药,祛风活血,通经活络,舒筋消肿,止痛。 民间用于治疗风湿麻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跌打损伤,骨折;对中风后肢体瘫痪的神经功 能恢复有较好的疗效。满山香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类型有脂肪硝基酚苷、酚及酚苷、四氢呋喃 并四氢呋喃木脂体、黄酮化合物、三萜内酯以及其他一些化合物。

    公告号CN1058615C的专利所涉及的一种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复方中药制剂和公告号 CN1136863C的专利所涉及的复方中药制剂(昆明制药公司研究发明的)、公告号CN1136863C的 专利依据传统使用的水煎服方法,采用传统中药的水煮醇沉法,对灯盏细辛(灯盏花)、银杏 叶、三七、满山香药材进行水煮醇沉提取,经过喷雾干燥制得原料后再加工成制剂。该制剂 主要针对治疗脑动脉硬化症及其所引起的脑供血不足,脑梗塞,脑力衰退,老年痴呆和中风 后遗肢体瘫痪等症,对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针对性不强。而且该制剂的不足之处是以灯盏细辛 (灯盏花)、银杏叶、三七、满山香药材入药,采用传统中药生产方法生产,制得的原料存在 出膏率大、吸湿性强等缺点,不便于药物新制剂新剂型等的深度开发和组织工业化大生产。 而公告号CN1058615C的专利可以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抗衰老等,但由于该制剂的处方中不含 满山香或满山香提取物,因此,该制剂的不足之处是对脑动脉硬化症治疗的针对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方更合理,便于制备成各种药物高新制剂,临床应用更广, 综合疗效好的灯盏花素复方中药口服制剂。

    本发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辨证施治的原则为依据,并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功用、 配伍宜忌等组合而成的。其目的是使多种药物发挥增强疗效、减低副作用等相辅相成、相得 益彰的作用。但本发明所含药物多,而且每种药物中成分复杂,尚可能产生交互作用,以致 其药效具有多向性的特点。此外,不同药物之间还可能发生多种化学反应,使某些有效成分 因化学变化而致治疗作用相互拮抗,甚至产生毒性物质,产生毒副作用,使药效减弱。因此 本发明进行了药物的配伍研究。

    本发明的配伍研究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等适应症/证研究的评筛过程,也是对本发明有效 复方药物组成的一个优化过程。本发明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临床疗效为依据,以主要药效 学指标为主,同时围绕心脑血管疾病主要药效选择多种辅助药效学指标,从多个侧面或角度 对不同组合和/或不同比例的组方进行对比研究与分析,阐述组方的科学依据,并依据研究结 果提出新的组方和配伍比例,达到优化复方的目的。

    本发明根据处方的功能、主治及临床需要、药物性质、用药对象与剂量等为依据,通过 分析每味中药的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结合临床要求与所含药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及其理化性 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设计了合理的工艺路线,并进行了工艺技术条件筛选等系列研 究,再通过药效相互影响和毒性相互影响的全拆方试验研究,筛选、确定出最佳组方,并在 此基础上研究确定了最佳组方中各组份的最佳配比。还通过多种指标、多种层次对备选组方 疗效的进一步验证,综合评价各组份在复方制剂中的作用主次和对主要作用的相互影响,最 终确定了本发明原料药工艺及处方组成,很好的解决了公告号CN1136863C的专利中原料药出 膏率大,吸水性强的不足。

    本发明是由治疗剂量的原料药灯盏花素、银杏叶提取物、三七总皂苷、满山香提取物和 药用赋形剂制成的口服制剂。所述药用赋形剂根据剂型的不同为片剂、胶囊剂及颗粒剂的填 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流剂、泡腾剂、表面活性剂、成膜剂、调色剂、矫味剂、 防腐剂、分散剂、芳香剂等和滴丸剂的基质。

    具体组方为(重量份):灯盏花素1-100、银杏叶提取物1-100、三七总皂苷1-100、满山 香提取物1-100和适宜的药用赋形剂制成的口服制剂。

    其中:口腔崩解片、分散片、软胶囊、硬胶囊原料药按重量份为:灯盏花素10-50、银杏 叶提取物10-50、三七总皂苷10-50、满山香提取物10-50。滴丸原料药按重量份为:灯盏花素 1-40、银杏叶提取物1-40、三七总皂苷1-40、满山香提取物1-40。颗粒剂原料药按重量份为: 灯盏花素20-80、银杏叶提取物20-80、三七总皂苷20-80、满山香提取物20-80。

    本发明是在上述专利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将原工艺由药材经过简单的水煮醇沉改为 对各药材分别提取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取其精华,以灯盏花素、三七总皂苷、银杏叶提取 物及满山香提取物入药,除去不必要的成分,并通过药效相互影响和毒性相互影响的全拆方 试验研究,筛选、确定出最佳组方,还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了最佳组方中各组份的最佳配比。 再通过多种指标、多种层次对备选组方疗效的进一步验证,综合评价各组份在复方制剂中的 作用主次和对主要作用的相互影响,确证本发明产品更加安全有效,才最终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是在上述专利基础上对灯盏花素、三七总皂苷、银杏叶提取物及满山香提取物各组 份的用量、最佳配比进行了创新优化,确定了最佳组方。由于本发明产品组方、配比更合理, 而且便于制备成各种药物高新制剂,因此,临床应用更广,而且更加安全有效。

    传统中药提取方法及中药制剂普遍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如剂量大、外观差、起效慢、疗 效有时不显著等的缺点,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发明将原工艺由药材经过简单的水煮醇 沉改为对各药材分别提取药效部位或药效成分,取其精华,以灯盏花素、三七总皂苷、银杏 叶提取物及满山香提取物入药,除去大量不必要的成分,使服用量大大减少,使开发口腔崩 解片、分散片、滴丸剂(固体分散技术)、硬胶囊剂(固体分散技术)、软胶囊剂等成为可能。 进一步改善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以最小的剂量发挥最大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本发明使用新型中药给药技术(制剂技术),将传统中药制剂形式改制成符合现代潮流的制剂 形式,使其安全可靠、方便快捷。本发明采用新型崩解剂和填充剂照速崩制剂的设计思想制 备出了口腔崩解片、分散片,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出了滴丸剂、硬胶囊剂,这些新剂型能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制剂生物利用度高、药物吸收快、可以达到让最小的剂量发 挥最大药效,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本发明所开发的口腔崩解片、分散片、滴丸剂(固体 分散技术)、软胶囊剂、硬胶囊剂(固体分散技术)、颗粒剂(无糖型)不仅药物溶出快,疗 效好、剂量小、口服方便,而且由于科学合理的应用矫味技术,较好的解决了药物的不良臭 味及药物苦涩等问题。在临床治疗需求及临床使用顺应性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尤其适用于 一些特殊人群的使用,如老人、吞咽困难或特殊环境下的病人等,对消费者很有吸引力及新 奇感,是很有前景的速效制剂。

    口腔崩解片(Orally disinte grating tablets)是七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型速释制 剂,是口腔速释固体制剂,该类片剂在口腔内遇到唾液后几十秒内即能迅速崩解、分散,患 者不需要水,即可将药物顺利服下。减少药物对食管和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具有服用方便、 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制备口腔崩解片要达到迅速崩解、分散效果,需要加入大量 的崩解剂等药用赋形剂,而且要求在保留有效成分的基础上缩小剂量,尽最大可能进行精制 和纯化,否则制成的口腔崩解片会降低甚至失去实际的应用价值。公告号CN1058615C的专利 存在出膏率大,吸水性强,很难制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口腔崩解片。本发明创造性地采用 提取有效成分以减少药物成分(固体物)量使口腔崩解片的制备成为可能。本发明所述口腔 崩解片具有上述特点。本发明所述口腔崩解片所用主要药用赋形剂为羧甲基淀粉钠(CMS-Na)、 低取代羟丙纤维素(L-HPC)、交联羧甲纤维素钠(cCMC-Na)、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等一 种或几种崩解剂,可以提高崩解效果,降低成本;乳糖、微晶纤维素、甘露醇、赤藓糖醇、 山梨醇、木糖醇等一种或几种水溶性较好的填充剂,可以减少服药时的砂砾感,改善口感; 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磺基丁二酸二辛酯钠(DS)等一种或几种表面活性剂作为增溶剂,以改 善药物的溶出速率;采用微粉硅胶为助流剂,可对崩解剂产生协同作用;润滑剂为硬脂酸镁。

    分散片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同样制备分散片要达到迅速崩解、分 散效果,需要加入大量的崩解剂等药用赋形剂,而且要求在保留有效成分的基础上缩小剂量, 否则制成的分散片也会降低甚至失去实际的应用价值。公告号CN1058615C的专利存在出膏率 大,吸水性强,很难制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分散片。本发明创造性地采用提取有效成分以 减少药物成分(固体物)量使分散片的制备成为可能。分散片遇水后尽快地崩解成小颗粒, 并形成均匀的混悬液,崩解剂的种类及用量对分散片的崩解、溶出效果至关重要,是首先要 考虑的因素。本发明采用羧甲基淀粉钠(CMS-Na)、低取代羟丙纤维素(L-HPC)、交联羧甲纤维 素钠(cCMC-Na)、交联聚乙烯吡略烷酮(PVPP)等一种或几种新型崩解剂联合应用,其次,为进 一步改善药物的溶出速率,本发明辅以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磺基丁二酸二 辛酯钠(DS)等。为减少服药时的砂砾感,本发明在填充剂中加入水溶性较好的甘露醇等改善 口感。另外,合适的填充剂和助流剂可对崩解剂产生协同作用,本发明采用溶胀性好的填充 剂,如微晶纤维素(MCC)、处理琼脂等,为解决银杏内酯等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问题,本 方案采用微粉硅胶为助流剂,它不仅可改善粉末、颗粒的流动性,且因其硅醇基的强极性和 亲水性,有利于水分渗入片剂,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最终本发明照速崩制剂 的设计思想制备出了工艺过程简单、药物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的灯盏花素复方中药口服分 散片。

    软胶囊(胶丸)或软胶囊剂指将药物与适宜辅料混匀后密封于弹性软质囊材中,用滴制 法或压制法制成的固体制剂。软胶囊剂是具有药物溶出快、生物利用度高,密封性好、含量 准确、外形美观等特点的速效制剂。软胶囊中干浸膏悬浮量有限,软胶囊中可以填充约40% 的干浸膏。而且由于公告号CN1058615C的专利存在出膏率大,吸水性强,内容物制备较为复 杂。因此,制备软胶囊的提取工艺既要要求提取完全,又要求在保留有效成分的基础上缩小 剂量,否则无法制成软胶囊。本发明创造性地采用提取有效成分以减少药物成分(固体物) 量及采用由干浸膏粉制成混悬体或糊状物内容物后,填充并密封于弹性软明胶囊材中,用压 制法制成软胶囊。由于浸膏粉与油难于直接混合分散均匀,本发明糊状物内容物的制备,是 先将油中加入助悬剂、乳化剂,再加入浸膏粉,采用乳化法可得到较细腻的分散效果。本发 明具体辅料品种中乳化剂可以是表面活性剂,如吐温(Tween-80、Tween-85等)、十二烷基硫 酸钠、司盘、Mrij35、Migyol 30、Tagat TO、Migyol 812、大豆卵磷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促吸剂是油酸及油酸盐、油醇、胆酸及胆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助悬剂可选用能增加分散 效果的固体物质,如蜂蜡、单硬脂酸铝、乙基纤维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但本发明也可以制 成混悬体内容物。本发明混悬体内容物的制备,是将浸膏粉分散、混悬在聚乙二醇400中制成。 制备过程溶媒选择至关重要。溶媒选择适当,易囊化和清洗,生产效率高,可以获得均匀度 和生物药剂学性质均较佳的产品,还可以增加产品稳定性。其次,稳定剂的筛选也非常重要。 含聚乙二醇400填加剂的软胶囊若处方不合理,在贮存期内或低温时易变脆,崩解时限无限延 长,更严重的是会造成软胶囊泄漏甚至不能压制丸。本发明通过对软胶囊内物质迁移研究, 尤其是中药软胶囊的老化机理及延缓方法的研究和对软胶囊的各种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在内容物配方中加入1-10%的甘油、山梨醇、聚乙二醇6000或PVP30和适量硅胶或二氧化硅及 焦亚硫酸钠与甘氨酸等抗氧剂作稳定剂,能够有效地提高软胶囊产品的稳定性。本发明内容 物不仅均匀稳定,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通常软胶囊只能包裹油溶性药物或油类药物, 由于人体胃肠道对油类物质的吸收很差,因此普通软胶囊产品的生物利用度是低的。另外, 由于囊壳成分明胶产生交联反应和氧化反应,引起软胶囊老化,普通软胶囊产品放置1年半后 就出现崩解延缓,甚至不崩解。本发明采用乳化技术或采用PEG-400做药物溶媒,使所生产的 软胶囊既可以保证药物的疗效,又可以达到速效。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产品密封性好、含量 准确、外形美观,稳定性好的特点。

    颗粒剂(Granules)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按其 溶解性能可分为可溶颗粒、混悬颗粒、泡腾颗粒、肠溶颗粒等。中药颗粒剂是在汤剂和糖浆 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剂型。它开始出现于70年代,由于辅料中蔗糖占有相当的比例,又被称 为干糖浆。后由于出现了块状形式但与颗粒剂一样可冲服,故又称为冲剂。1995版中国药典 将1990年版“冲剂”重新定义为“颗粒剂”。中药颗粒剂是在汤剂和散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剂型, 由于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特点,且体积小,服用、存储及运输较方便。本发明所述颗粒剂 为无糖型混悬颗粒剂。辅料为β-环糊精、糊精、乳糖、甘露醇、赤藓糖醇、山梨醇、木糖醇 等及矫味剂甜菊糖、蛋白糖、木糖醇、高果糖、甜蜜素等。

    硬胶囊或硬胶囊剂系指将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均匀粉末、细小颗粒、小丸、半固体或 液体,充填于空心胶囊中制成的制剂。本发明所述可以是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硬胶囊或 硬胶囊剂,也可以是普通的硬胶囊或硬胶囊剂。本发明所述普通的硬胶囊或硬胶囊剂所用辅 料包括药剂学上所说的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流剂、表活剂、调色剂、矫味 剂、防腐剂、芳香剂。具体辅料品种可以是乳糖、淀粉、甘露醇、赤藓糖醇、山梨醇、木糖 醇、糊精、微晶纤维素、蔗糖、葡萄糖、枸橼酸、琥珀酸、改性淀粉、聚乙二醇1500、聚乙 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胶体二氧化硅、磷酸二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30、羧甲淀粉钠, 低取代羟丙纤维素,预胶化淀粉、羟丙甲纤维素、硫酸钙、橘味香精、桔子香精、桂花香精、 微粉硅胶、硬脂酸镁等。

    本发明所述硬胶囊或硬胶囊剂也可以是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硬胶囊或硬胶囊剂。固 体分散技术在60年代首先提出固体分散物概念,是以尿素为载体,用熔融法制备了磺胺噻唑 固体分散物。口服这种固体分散物,药物吸收、排泄量均比口服单纯磺胺噻唑增加。此后, 人们对固体分散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固体分散物指药物以微粒、微晶或分子状态等均匀分 散在某一固态载体中的体系。水溶性和亲水性很强的物质常作为固态分散物载体,以增加一 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增加药物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药物在载体中分散的状 态分为简单低共熔混合物、固溶体、偏晶体、玻璃态固溶体和分子复合物等。本发明固体分 散物采用具有增溶作用的水溶性聚合物作载体,具体可以是水溶性小分子化合物,如糖类物 质蔗糖、葡萄糖等,有机酸类物质,如枸橼酸、琥珀酸等,其它亲水性辅料,如改性淀粉、 微晶纤维素、聚乙二醇(PEG如PEG4000,PEG6000等)、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如PVP-K30等)、 低黏度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低黏度HPMC如HPMC-E50,HPMC-E5等)、Poloxamer188、PluronicF68 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固体分散物的制备方法可以是熔融法,溶剂法,熔融-溶剂法,表 面分散法等中的一种。

    滴丸或滴丸剂系指药物与基质(辅料)一起加热熔化混匀后溶解、乳化或混悬于基质中, 再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滴收缩冷凝而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 剂。滴丸制剂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成,具有起效快、疗效高等优点。由于只有剂量小的药物 才适宜将有效部位制备滴丸剂,因此要求在保留有效成分的基础上缩小剂量。公告号 CN1058615C的专利存在出膏率大,吸水性强,很难制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滴丸。本发明创 造性地采用提取有效成分以减少药物成分(固体物)量使滴丸的制备成为可能。本发明利用 如上所述的固体分散技术,将药物与水溶性固体基质加热熔融后,趁热滴在油性的冷凝液中, 再迅速冷却,表面张力作用使液滴收缩并冷凝成固态而获得。基质与冷凝剂的选择,成为本 发明制备滴丸的关键因素。本发明采用的基质可以是水溶性基质,也可以是混合基质。水溶 性基质可以是:聚乙二醇(PEG)、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S-40)、硬脂酸钠、甘油、明胶、尿素、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加表面活性剂、聚醚;混合基质是水溶性与水不溶性基质的混合物或任 何两种及两种以上基质的混合物。使用混合基质的目的在于增大药物熔化时的溶解量,调节 溶出时限或溶散时限,有利于滴丸成型。本发明采用的混合基质中的非水溶性基质可以是: 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脂、虫蜡、氢化植物油、十八醇(硬脂醇)、十六醇(鲸蜡醇)、半合成 脂肪酸酯。本发明以聚乙二醇-6000或者聚乙二醇-6000的混合基质(如聚乙二醇-6000加适量 硬脂酸的混合物)为最佳。本发明采用的冷凝液种类可以是:二甲基硅油、甲基硅油、液体 石蜡、植物油。

    本发明生产自动化程度高、质量易控制等优点,而且携带、使用也非常方便。本发明在 制药工业上能够工业化大生产,对本发明工业化生产的进行考察,结果较好,本发明工艺是 稳定的。将本发明工业化生产的,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对中药稳定性的要求进行规范的 稳定性试验,结果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稳定性好,预期可以保存三年以上。

    本发明产品毒性很小,未发现有明显毒性反应。经药效学研究显示:本发明具有显著的 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的功效。经恒河猴口服给药研究发现,对恒河猴血液流变学有很大影响, 具有降低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增加血钙含量,降低红细胞数量、血小板体 积提高白细胞数量、中间细胞含量的作用功能,能有效降低高脂模型大鼠的血清TC及TG水平, 拮抗脑垂体叶素所致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减少(P<0.01)成量效关系,优于复方丹参;能 缩小心肌梗塞范围,缓解缺血ST段抬高和降低血清CPK和LDH,并优于复方丹参组;在沙土鼠 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中显示降低缺血脑水肿和钙含量。各试验动物均未发现病理学改变,表 明动物服用本品后是安全可靠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产品具有良好的功效,能用于冠 心病、心绞痛,脑梗塞、脑缺血、脑血管病后遗症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本发明产品质量稳定,疗效确切,毒性极低,对于脑缺血及心肌缺血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体内外对AA、ADP和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抗凝 血作用。猴安全性试验证明本发明产品对动物的作用是安全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是对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但不意味对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药物成份         每粒或每丸含量(重量)

    灯盏花素         4毫克

    三七总皂苷       5毫克

    银杏叶提取物     5毫克

    满山香提取物     4毫克

    聚乙二醇-6000    44毫克

    硬脂酸           5毫克

    制备方法:a)称取粉碎过的灯盏花素4毫克、三七总皂苷5毫克、银杏叶提取物5毫克、 满山香提取物4毫克,混合均匀;b)取44毫克聚乙二醇(6000)、硬脂酸5毫克于100℃左右水 浴中熔化,熔化后65-75℃恒温;c)将上述药物在搅拌下逐渐加入到聚乙二醇-6000和硬脂酸 恒温液中,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送至滴丸机的贮药罐内,于65-80℃恒温、搅拌混合均匀 后即可滴制;二甲硅油或液体石蜡为冷凝液,冷却液液温为3.5-11℃,滴速控制在60~80滴/ 分钟;滴制完毕,取出,吸去表面硅油或石蜡油,在室温条件下自然干燥定型后,在50±2℃ 干燥制得灯盏花素复方中药滴丸。

    实施例2:

    药物成份      每粒或每丸含量(重量)

    灯盏花素      1毫克

    三七总皂苷    2毫克

    银杏叶提取物     2毫克

    满山香提取物     1毫克

    聚乙二醇-6000    24毫克

    制备方法:a)称取粉碎过的灯盏花素1毫克、三七总皂苷2毫克、银杏叶提取物2毫克、 满山香提取物1毫克,混合均匀;b)取24毫克聚乙二醇(6000)于100℃左右水浴中熔化,熔 化后65-75℃恒温;c)将上述药物在搅拌下逐渐加入到聚乙二醇-6000恒温液中,充分搅拌使 其混合均匀,送至滴丸机的贮药罐内;于65-80℃恒温、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可滴制;二甲硅油 或液体石蜡为冷凝液,冷却液液温为3.5-11℃,滴速控制在60~80滴/分钟;滴制完毕,取出, 吸去表面硅油或石蜡油,在室温条件下自然干燥定型后,在50±2℃干燥制得灯盏花素复方中 药口服滴丸。

    实施例3:

    药物成份        每粒或每丸含量(重量)

    灯盏花素        40毫克

    三七总皂苷      40毫克

    银杏叶提取物    40毫克

    满山香提取物    40毫克

    聚乙二醇-6000   360毫克

    硬脂酸          50毫克

    制备方法:a)称取粉碎过的灯盏花素40毫克、三七总皂苷40毫克、银杏叶提取物40毫克、 满山香提取物40毫克,混合均匀;b)取360毫克聚乙二醇(6000)、硬脂酸50毫克于100℃左 右水浴中熔化,熔化后65-75℃恒温;c)将上述药物在搅拌下逐渐加入到聚乙二醇-6000和硬 脂酸恒温液中,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送至滴丸机的贮药罐内;于65-80℃恒温、搅拌混合 均匀后即可滴制;二甲硅油或液体石蜡为冷凝液,冷却液液温为3.5-11℃,滴速控制在60~ 80滴/分钟;滴制完毕,取出,吸去表面硅油或石蜡油,在室温条件下自然干燥定型后,在50 ±2℃干燥制得灯盏花素复方中药口服滴丸。

    实施例4:

    药物成份                             每片含量(重量)

    灯盏花素                             20毫克

    银杏叶提取物                         25毫克

    三七总皂苷                           25毫克

    满山香提取物                         20毫克

    乳糖                                 100毫克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             50毫克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            70毫克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          30毫克

    羧甲基淀粉钠(CMS-Na)                 50毫克

    十二烷基硫酸钠(SLS)                  10毫克

    甘露醇                               100毫克

    乙醇                                 100毫克

    水                                   25毫克

    微粉硅胶                             30毫克

    硬脂酸镁                             20毫克

    制备方法:按上述比例称取粉碎过的灯盏花素、三七总皂苷、银杏叶提取物、满山香提 取物、乳糖、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 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甘露醇等,混合均匀,加入80%的乙醇作润湿剂制备软材,制 粒,干燥,整粒,取颗粒检查合格后,加入助流剂微粉硅胶、润滑剂硬脂酸镁适量,混合均 匀后压片。质量检查合格后分装,贴签,包装即得灯盏花素复方中药口腔崩解片。

    实施例5:

    药物成份             每片含量(重量)

    灯盏花素             10毫克

    银杏叶提取物         10毫克

    三七总皂苷           10毫克

    满山香提取物                         10毫克

    乳糖                                 60毫克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20毫克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             50毫克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            50毫克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          50毫克

    羧甲基淀粉钠(CMS-Na)                 60毫克

    十二烷基硫酸钠(SLS)                  10毫克

    甘露醇                               150毫克

    乙醇                                 100毫克

    水                                   30毫克

    微粉硅胶                             30毫克

    硬脂酸镁                             20毫克

    制备方法:按上述比例称取粉碎过的灯盏花素、三七总皂苷、银杏叶提取物、满山香提 取物、乳糖、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 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甘露醇等,混合均匀,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作粘合 剂,制粒,干燥,整粒,取颗粒检查合格后,加入助流剂微粉硅胶、润滑剂硬脂酸镁适量, 混合均匀后压片。质量检查合格后分装,贴签,包装即得灯盏花素复方中药口腔崩解片。

    实施例6:

    药物成份              每片含量(重量)

    灯盏花素              50毫克

    银杏叶提取物          50毫克

    三七总皂苷            50毫克

    满山香提取物          50毫克

    乳糖                  70毫克

    羟丙甲纤维素(HPMC)    10毫克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          35毫克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         50毫克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       50毫克

    羧甲基淀粉钠(CMS-Na)              50毫克

    十二烷基硫酸钠(SLS)               2毫克

    微晶纤维素                        100毫克

    木糖醇                            50毫克

    乙醇                              100毫克

    水                                30毫克

    微粉硅胶                          30毫克

    硬脂酸镁                          20毫克

    制备方法:按上述比例称取粉碎过的灯盏花素、三七总皂苷、银杏叶提取物、满山香提 取物、乳糖、交联聚维酮、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微晶纤维素、十二 烷基硫酸钠(SLS)、木糖醇等,混合均匀,加入羟丙甲纤维素的乙醇溶液作粘合剂制备软材, 制粒,干燥,整粒,取颗粒检查合格后,加入助流剂微粉硅胶、润滑剂硬脂酸镁适量,混合 均匀后压片。质量检查合格后分装,贴签,包装即得灯盏花素复方中药分散片。

    实施例7:

    药物成份              每包或每袋含量(重量)

    灯盏花素              100毫克

    银杏叶提取物          100毫克

    三七总皂苷            100毫克

    满山香提取物          100毫克

    乳糖                  300毫克

    糊精                  100毫克

    甜菊糖                5毫克

    橘味香精              5毫克

    桔子香精                5毫克

    桂花香精                5毫克

    羧甲基淀粉钠(CMS-Na)    100毫克

    十二烷基硫酸钠(SLS)     3毫克

    羟丙甲纤维素(HPMC)      20毫克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20毫克

    乙醇                    300毫克

    水                      60毫克

    制备方法:按上述比例称取粉碎过的灯盏花素、三七总皂苷、银杏叶提取物、满山香提 取物、乳糖、糊精、甜菊糖、橘味香精、羧甲基淀粉钠(CMS-Na)、十二烷基硫酸钠(SLS)、木 糖醇等,混合均匀,加入羟丙甲纤维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作粘合剂制备软材,制 粒,干燥,整粒,取颗粒检查合格后,分装,贴签,包装即得灯盏花素复方中药颗粒剂。

    实施例8:

    药物成份                      每包或每袋含量(重量)

    灯盏花素                      80毫克

    银杏叶提取物                  80毫克

    三七总皂苷                    80毫克

    满山香提取物                  80毫克

    乳糖                          100毫克

    羟丙甲纤维素(HPMC)            50毫克

    糊精                          80毫克

    羧甲基淀粉钠(CMS-Na)          100毫克

    微晶纤维素                    80毫克

    十二烷基硫酸钠(SLS)           5毫克

    乙醇                          300毫克

    水                            70毫克

    制备方法:按比例称取粉碎过的灯盏花素、三七总皂苷、银杏叶提取物、满山香提取物、 乳糖、糊精、甜菊糖、羧甲基淀粉钠(CMS-Na)、十二烷基硫酸钠(SLS)、木糖醇等,混合均匀, 加入适宜浓度羟丙甲纤维素的乙醇溶液作粘合剂制备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取颗粒检查 合格后,混合均匀后装胶囊。质量检查合格后分装,贴签,包装即得灯盏花素复方中药硬胶 囊。

    实施例9:

    药物成份                   每包或每袋含量(重量)

    灯盏花素                   50毫克

    银杏叶提取物               50毫克

    三七总皂苷                 50毫克

    满山香提取物               50毫克

    聚乙二醇-6000              500毫克

    羟丙甲纤维素E50(HPMC E50)  100毫克

    聚乙烯吡咯烷酮30(PVP30)    100毫克

    十二烷基硫酸钠(SLS)        30毫克

    乙醇                       10-300毫克

    水                         10-300毫克

    制备方法:按上述比例称取粉碎过的灯盏花素、三七总皂苷、银杏叶提取物、满山香提 取物,混匀后分散于聚乙二醇-6000制成固体分散体后,粉碎,加入HPMC E50、乳糖、糊精、 甜菊糖、羧甲基淀粉钠(CMS-Na)、十二烷基硫酸钠(SLS)、木糖醇等内,混合均匀,取颗粒检 查合格后,混合均匀后装胶囊。质量检查合格后分装,贴签,包装即得灯盏花素复方中药硬 胶囊。

    实施例10:

    成份                        每包或每袋含量(重量)

    a.内容物成份

    灯盏花素                    40毫克

    银杏叶提取物                    50毫克

    三七总皂苷                      50毫克

    满山香提取物                    40毫克

    玉米油                          400毫克

    蜂蜡                            60毫克

    Tween-80                        10毫克

    油酸                            100毫克

    大豆卵磷脂                      60毫克

    尼泊金乙酯                      10毫克

    b.胶浆(胶囊壳)成份

    明胶                            300毫克

    甘油                            100毫克

    尼泊金乙酯                      20毫克

    尼泊金甲酯                      20毫克

    遮光剂(二氧化钛)                50毫克

    色素                            10毫克

    乙醇                            50毫克

    水                              300毫克

    制备方法:a)按胶浆(胶囊壳)成份比例称取明胶,甘油(增塑剂),尼泊金乙酯、尼泊 金甲酯(防腐剂)、二氧化钛(遮光剂)和色素等成分,将以上物料加入夹层罐中搅拌,蒸汽 夹层加热,使其溶化,保温1~2小时,静置待泡沫上浮后,保温过滤,成为胶浆备用;b)按 内容物成份比例称取粉碎过100~200目筛的灯盏花素、三七总皂苷、银杏叶提取物、满山香 提取物,混合均匀备用;e)按内容物成份比例称取玉米油,加热到一定温度,在玉米油加入 蜂蜡、油酸、大豆卵磷脂、Tween-80,再加入上述药物混合粉,经胶体磨研匀,使药物以极 细腻的质点形式均匀的悬浮于玉米油中制成糊状物内容物后,填充并密封于弹性软明胶囊材 中,用压制法制成软胶囊,经冷却固定,再用乙醇洗涤去油,干燥,剔除废品。质量检查合 格后分装,贴签,包装即得灯盏花素复方中药软胶囊。

    实施例11:

    成份                          每包或每袋含量(重量)

    a.内容物成份

    灯盏花素                      15毫克

    银杏叶提取物                  18毫克

    三七总皂苷                    18毫克

    满山香提取物                  15毫克

    聚乙二醇-400                  300毫克

    Tween-80                      10毫克

    油酸                          30毫克

    甘油                          15毫克

    水                            15毫克

    二氧化硅                      20毫克

    甘氨酸                        20毫克

    聚乙二醇-6000                 50毫克

    b.胶浆(胶囊壳)成份

    明胶                          300毫克

    甘油                          100毫克

    尼泊金乙酯                    10毫克

    尼泊金甲酯                    10毫克

    遮光剂(二氧化钛)              20毫克

    色素                          20毫克

    乙醇                          50毫克

    水                            20毫克

    制备方法:a)按胶浆(胶囊壳)成份比例称取明胶,甘油(增塑剂),尼泊金乙酯、尼泊 金甲酯(防腐剂)、二氧化钛(遮光剂)和色素等成分,将以上物料加入夹层罐中搅拌,蒸汽 夹层加热,使其溶化,保温1~2小时,静置待泡沫上浮后,保温过滤,成为胶浆备用,b)按 内容物成份比例称取聚乙二醇-400,加热到一定温度,按内容物成份比例加入粉碎过100~200 目筛的灯盏花素、三七总皂苷、银杏叶提取物、满山香提取物及二氧化硅、甘氨酸、聚乙二 醇-6000、甘油、水等混合均匀后,填充并密封于弹性软明胶囊材中,用压制法制成软胶囊, 经冷却固定,再用乙醇洗涤去油,干燥,剔除废品。质量检查合格后分装,贴签,包装即得 灯盏花素复方中药软胶囊。

    实施例12:

    成份                           每包或每袋含量(重量)

    a.内容物成份

    灯盏花素                       10毫克

    银杏叶提取物                   10毫克

    三七总皂苷                     10毫克

    满山香提取物                   10毫克

    玉米油                         300毫克

    Tween-80                       10毫克

    油酸                           50毫克

    油醇                           50毫克

    蜂蜡                           60毫克

    甘氨酸                         10毫克

    聚乙二醇-400                   40毫克

    十二烷基硫酸钠(SLS)            10毫克

    b.胶浆(胶囊壳)成份

    明胶                           300毫克

    甘油                           100毫克

    尼泊金乙酯                     15毫克

    尼泊金甲酯                    15毫克

    遮光剂(二氧化钛)              30毫克

    色素                          20毫克

    乙醇                          50毫克

    水                            300毫克

    制备方法:a)按胶浆(胶囊壳)成份比例称取明胶,甘油(增塑剂),尼泊金乙酯、尼泊 金甲酯(防腐剂)、二氧化钛(遮光剂)和色素等成分,将以上物料加入夹层罐中搅拌,蒸汽 夹层加热,使其溶化,保温1~2小时,静置待泡沫上浮后,保温过滤,成为胶浆备用;b)按 内容物成份比例称取粉碎过100~200目筛的灯盏花素、三七总皂苷、银杏叶提取物、满山香 提取物及玉米油、油酸、油醇、大豆卵磷脂、Tween-80、聚乙二醇-400等按一定工艺处理后 制成自我乳化体系后,填充并密封于弹性软明胶囊材中,用压制法制成软胶囊,经冷却固定, 再用乙醇洗涤去油,干燥,剔除废品。质量检查合格后分装,贴签,包装即得灯盏花素复方 中药软胶囊。

    本发明中所用的灯盏花素、三七总皂苷及银杏叶提取物原料是具有法定的、公开的质量 标准,质量符合现行已批准的国家标准,能规模生产,市场上有流通产品的原料,因此,本 发明产品质量更加可控和稳定,而且非常便于深度开发和组织规模化工业大生产。

    本发明以实施例1为例对灯盏花素复方中药滴丸的质量及稳定性进行研究:

    1.外观:对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灯盏花素复方中药滴丸多批供试品观察结果见表1。对 以上多批供试品的统计结果表明本发明生产的灯盏花素复方中药滴丸成型性很好。

    表1:灯盏花素复方中药滴丸外观观察结果

    供试品编号    制备方法                  性状     1     实施例1   本品为淡黄色球形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2     实施例1   本品为淡黄色球形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3     实施例1   本品为黄色球形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4     实施例1   本品为黄色球形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5     实施例1   本品为淡黄色球形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6     实施例1   本品为黄色球形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7     实施例1   本品为黄色球形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8     实施例1   本品为淡黄色球形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9     实施例1   本品为淡黄色球形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2.丸重差异:依药典对滴丸规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 K)丸重 差异检查法进行,取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灯盏花素复方中药滴丸20丸,依法测定。对三批供 试品检测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本发明生产的灯盏花素复方中药滴丸丸重差异很小。

    表2: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灯盏花素复方中药滴丸装量检测结果(单位:g)

        滴丸 按实施例1制备的     供试品1 按实施例1制备的     供试品2 按实施例1制备的     供试品3     1#     0.0615     0.0614     0.0618     2#     0.0624     0.0611     0.0609     3#     0.0616     0.0620     0.0622     4#     0.0599     0.0596     0.0595     5#     0.0601     0.0601     0.0610     6#     0.0621     0.0617     0.0626     7#     0.0598     0.0618     0.0598     8#     0.0591     0.0601     0.0609     9#     0.0606     0.0615     0.0606     10#     0.0605     0.0615     0.0605     11#     0.0602     0.0294     0.0595     12#     0.0599     0.0626     0.0616     13#     0.0621     0.0609     0.0602     14#     0.0609     0.0608     0.0591     15#     0.0605     0.0626     0.0602     16#     0.0604     0.0588     0.0591     17#     0.0607     0.0601     0.0612     18#     0.0587     0.0626     0.0610     19#     0.0608     0.0624     0.0627     20#     0.0607     0.0609     0.0598     平均     0.0606     0.0611     0.0607     丸重差异(%)     ±5.8%     ±4.8%     ±6.5%

    3.溶散时限:取按本发明实施例1重复制备的三七总皂苷滴丸,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XII A)测定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本发明生产的三七总皂苷滴丸能很 快溶散,药物释放快。

    表3:溶散时限检查结果

    灯盏花素复方中药滴丸     制备方法     溶散时限检查     1     实施例1     3分42秒     2     实施例1     3分35秒     3     实施例1     3分49秒     4     实施例1     3分27秒     5     实施例1     3分43秒     6     实施例1     3分30秒     7     实施例1     4分45秒     8     实施例1     3分49秒

    4.含量:取按本发明实施例1重复制备的灯盏花素复方中药滴丸,采用HPLC色谱法测定 其含量,结果见表4。结果表明本发明生产的灯盏花素复方中药滴丸质量稳定、可控性好。

    表4:供试品HPLC色谱法检测结果

    灯盏花素 复方中药 滴丸     三七皂苷R1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b1   对照品()  tR  tR/tS tR    tR/tS    tR  tR/tS     1  9.448   0.992  10.346     0.992     18.702   0.984     2  9.440   0.991  10.339     0.991     18.696   0.984     3  9.438   1.000  10.336     0.991     18.694   0.984     4  9.492   0.998  10.408     0.999     18.764   0.988     5  9.493   0.998  10.399     0.998     18.775   0.989     6  9.500   1.000  10.398     1.000     18.775   0.989

    tR-供试品的保留时间;

    tR/tS-供试品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比值;

    5.含量重复性

    取按本发明实施例1制各的灯盏花素复方中药滴丸,由同一分析人员精密称取六份,采用 HPLC色谱法测定其含量,求各份供试品含量及相对标准偏差。结果见表5。

    表5:重复性试验结果

    三七皂苷R1保留时间 R1含量(%) 人参皂苷 Rg1保留时间     Rg1    含量(%) 人参皂苷 Rb1保留时间 Rb1含量(%)    1     6.704     8.5     7.763     35.5     15.899     37.9    2     6.732     8.4     7.800     35.0     15.899     36.5    3     6.419     8.4     7.470     35.0     15.586     37.4    4     6.395     8.4     7.463     35.2     15.567     37.5    5     6.378     8.5     7.430     35.6     15.578     37.9    6     6.490     8.5     7.534     35.3     15.634     38.4    平均     6.520     8.4%     7.577     35.3%     15.694     37.6%    RSD(%)     /     0.7%     /     0.6%     /     1.7%

    由上表数据可知:平行操作测定的6份供试品溶液含量三七皂苷R1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为 0.7%,人参皂苷Rg1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为0.6%,人参皂苷Rb1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为1.7%。结果表 明本发明生产的灯盏花素复方中药滴丸含量重复性较好。

    另外,取按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灯盏花素复方中药滴丸,分别在两个不同实验人员作同 一供试品的分析,平行测定,其标示量分析结果见表6。结果也表明本发明生产的灯盏花素复 方中药滴丸含量重复性较好。

    表6:中间精密度试验结果

    三七总皂苷滴丸 实验室     操作者     测试结果(%) 三七皂苷R1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b1    实施例 药物研究所     A     8.23   37.03   31.92     B     8.16   37.17   31.83 相对标准偏差(%)     0.60   0.08   0.20

    6.产品稳定性

    取按本发明实施例1重复制备的灯盏花素复方中药滴丸,按药典对滴丸的要求,置于40 ℃±2℃,75%±5%RH条件下,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定期取出检测,试验结果与未 考察时0月结果比较,结果见表7~9。

    表7: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供试品1的40℃,75%RH加速试验结果

    放置 时间     性状   溶散   时限 微生物 限度     含量(%) 三七皂苷 R1 人参皂苷 Rg1   人参皂苷   Rb1 0月     淡黄色至黄色球形     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合格 合格     8.44   35.28     32.62 1月     淡黄色至黄色球形     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合格 合格     8.33   35.01     32.15 2月     淡黄色至黄色球形     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合格 合格     8.06   34.92     31.98 3月     淡黄色至黄色球形     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合格 合格     7.82   34.23     31.83 6月     淡黄色至黄色球形     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合格 合格     7.82   34.23     31.83

    表8: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供试品2的40℃,75%RH加速试验结果

      放置   时间     性状 溶散 时限 微生物 限度     含量(%) 三七皂苷 R1    人参皂苷     Rg1     人参皂苷     Rb1     0月 淡黄色至黄色球形 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合格 合格     8.44     35.28     32.62     1月 淡黄色至黄色球形 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合格 合格     8.33     35.01     32.15     2月 淡黄色至黄色球形 合格 合格     8.06     34.92     31.98

      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3月   淡黄色至黄色球形   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合格 合格     7.82     34.23     31.83   6月   淡黄色至黄色球形   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合格 合格     7.82     34.23     31.83

    表9: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供试品3的40℃,75%RH加速试验结果

     放置  时间     性状   溶散   时限   微生物   限度     含量(%)  三七皂苷   R1  人参皂苷  Rg1   人参皂苷   Rb1  0月   淡黄色至黄色球形   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合格   合格     8.44   35.28   32.62  1月   淡黄色至黄色球形   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合格   合格     8.33   35.01   32.15  2月   淡黄色至黄色球形   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合格   合格     8.06   34.92   31.98  3月   淡黄色至黄色球形   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合格   合格     7.82   34.23   31.83  6月   淡黄色至黄色球形   或类球形滴丸;味苦,微甘。   合格   合格     7.82   34.23   31.83

    结果表明本发明生产的灯盏花素复方中药滴丸稳定性性较好。本发明生产的灯盏花素复 方中药滴丸在40℃±2℃,75%RH条件下放置至6个月时,外观、溶散时限、含量、微生物限 度检查均符合要求。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备下述特点:(一)滴制顺畅,丸重差异较小,滴丸成型很好, 外形圆整光华,不会产生小孔,具有外观精美的特点;而且工业化生产工艺稳定,操作方便, 生产效益高,生产产品外观好,合格率高,成本低;(二)服用量减小,患者服用依从性好; (三)具有产品硬度大,稳定性好;(四)具有溶散、溶出快、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五) 具有较好的均匀度和生物药剂学性质。

    关 键  词:
    一种 灯盏 复方 中药 口服 制剂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灯盏花素复方中药口服制剂.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44866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