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领域,尤其是涉及防治小儿肠道蛔虫病效果十分理想的一 种治疗小儿肠道蛔虫病的敷脐药物。
背景技术:
小儿肠道蛔虫病是指蛔虫寄生于小儿肠道所引起的寄生虫疾病。其症状表现 为:脐周围有阵发性腹痛,发作时腹壁柔软,无明显压痛区,食欲不佳,恶心呕 吐,睡觉时有时磨牙等。目前,国内外治疗小儿肠道蛔虫病的方法较多,如西医 治疗法,常用药有驱蛔灵、左旋咪唑等;如中医治疗法,常用药有乌梅丸、肠虫 清等。但是,在治愈率、治疗手段、治疗费用等方面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经检索未发现有与本发明相同的配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草药敷脐药物驱虫治疗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在治疗小儿肠道蛔虫病上的不足之处,并提供一 种取材容易、制备方便、费用低廉且治愈率较高的治疗小儿肠道蛔虫病的中草药 敷脐药物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小儿肠道蛔虫病的敷脐药物,其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的:苦楝根皮、槟榔各8-10克,使君子肉5-6克。
一种治疗小儿肠道蛔虫病的敷脐药物,其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配比量苦楝 根皮、槟榔等洗净,与使君子肉混合,捣烂成糊状,即成敷脐药物。
本发明敷脐药物里:苦楝根皮具有清热、燥湿、杀虫作用;槟榔具有杀虫、 破积作用;使君子肉具有杀虫、消积、健脾作用;上述中草药经有机组合、辩证 配伍和相互辅佐,增强了该药物杀虫的功效,并将药物直接作用于脐部,让药物 通过脐部神厥穴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机体,从而达到治愈小儿肠道蛔虫病的目 的。
使用本发明的治疗小儿肠道蛔虫病的敷脐药物治疗小儿肠道蛔虫病有如下 特点:取材容易、制备方便、费用低廉、见效快。
使用方法:
1、药量:将制备好的敷脐药物均分4份,每日用药1份。
2、用法:取敷脐药物1份,敷于患儿脐部,用纱布覆盖,胶带固定,即可。 每日宜在夜晚睡前换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小儿肠道蛔虫病的敷脐药物的原料配方:苦楝根皮、槟 榔各8克,使君子肉5克。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配比量苦楝根皮、槟榔等洗净, 与使君子肉混合,捣烂成糊状,即成敷脐药物。
实施例2:一种治疗小儿肠道蛔虫病的敷脐药物的原料配方:苦楝根皮、槟 榔各10克,使君子肉6克。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配比量苦楝根皮、槟榔等洗 净,与使君子肉混合,捣烂成糊状,即成敷脐药物。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一种治疗小儿肠道蛔虫病的敷脐药物治疗小儿肠道蛔虫病之疗效 判断主要依据于小儿肠道蛔虫病症状是否消失。用药4天为1个疗程。具体疗效 分以下三级:治愈——小儿肠道蛔虫病症状全部消失;好转——小儿肠道蛔虫病 症状明显减少;无效——用药1个疗程后,小儿肠道蛔虫病症状毫无消失。
效果:用该药物治疗小儿肠道蛔虫病患者14例,治疗1个疗程,其中治愈 11例,好转3例,治愈率为79%,有效率为100%。
典型病例:
赵珍,女,5岁。2003年7月就诊。患儿母亲口述该女孩近来常常说脏脐 周围疼痛,有时痛哭,睡中磨牙,饭量减少,身体日渐消瘦。经压腹检查,无明 显压痛区。经B超检查无其它疾病症状,初步诊断为小儿肠道蛔虫病。采用本 发明药物连用4剂,见蛔虫随大便排出,腹痛消失。3个月后追访,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