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成药.pdf

  • 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8448167
  • 上传时间:2020-07-05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459.8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65483.3

    申请日:

    20070416

    公开号:

    CN101028451A

    公开日:

    200709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988,A61K9/08,A61K9/10,A61K9/14,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25/04,A61K35/64

    主分类号:

    A61K36/8988,A61K9/08,A61K9/10,A61K9/14,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25/04,A61K35/64

    申请人:

    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

    发明人:

    王信锁

    地址:

    102300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东杨坨村191号院2号

    优先权:

    CN200710065483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成药,它是以川芎、细辛、天麻、地龙、白僵蚕和白芷等10味中草药为原料。本发明具有活血通窍,祛风止痛的功效。本发明是在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最新科研成果研制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方便、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胆南星0.1~2份      川芎1.5~6份      细辛0.1~0.5份白附子0.1~1份      天麻1.5~6份      地龙0.1~2份白僵蚕1~4份        当归1.5~6份      白芷0.1~2份延胡索0.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成药,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胆南星0.5~1.5份    川芎2.5~3.5份    细辛0.2~0.4份白附子0.3~0.7份    天麻2.5~3.5份    地龙0.5~1.5份白僵蚕1.5~2.5份    当归2.5~3.5份    白芷0.5~1.5份延胡索0.5~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成药,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胆南星1份           川芎3份           细辛0.3份白附子0.5份         天麻3份           地龙1份白僵蚕2份           当归3份           白芷1份延胡索1份 4、权利要求1-3的中成药,是适合药用的各种剂型。 5、权利要求4的中成药是片剂、胶囊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混悬剂、粉剂、溶液剂、滴剂、滴丸剂。 6、权利要求4的中成药是胶囊剂、片剂、颗粒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成药,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以中草 药为原料的中成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 痛性抽搐。本病70%~80%病例多发生于40岁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约 为3∶2~2∶1;多数为单侧性,仅有5%左右为双侧性。三叉神经痛属于中 医学“面痛”、“偏头痛”、“头风”、“齿槽风”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位在头面部,多由头面部三阳经络受病所致。其病 因病机较为复杂,概而言之有外感与内伤之别,同时又与风邪密切相关。大 凡外感致病,因高巅之上,唯风可达,风邪升发,易犯头面,风邪每与寒、 火、痰兼夹合邪,以致风寒凝滞,或风火灼伤,或风痰壅阻三阳经络而发为 疼痛。内伤致病,每与肝胆郁热,胃热炽盛上炎,阴虚阳亢而化风等密切相 关,进而风火攻冲头面,上扰清窍,而致疼痛;或由头面气血瘀滞,阻塞三 阳经络,不通则痛,亦为内伤致病之因。外邪致病,日久不愈,反复发作, 常可循经入里,化热伤阴;而内伤致病亦多感受外邪,使病情加重,故内外 合邪为患是本病发生的又一临床特点。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 发作的剧痛,由于说话、进食、饮水、洗面、刷牙等日常动作均可能诱发疼 痛,因而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本病的治疗方法众多,尤以针灸、敷贴等外治多见,药物治疗以抗癫痫 药为主,且药物治疗副作用大;手术和封闭治疗是以阻滞、压迫和毁损三叉 神经为主要手段,有些会遗留并发症。由于本病以疼痛为主要表现,中医辩 证治疗分为:风寒凝络、风热伤络、风痰壅络、胃火上炎、肝火上扰、瘀血 阻滞等症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疗程短,不复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最新科研成果研制而 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 安全方便、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特点。

    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

    胆南星0.1~2份    川芎1.5~6份    细辛0.1~0.5份

    白附子0.1~1份    天麻1.5~6份    地龙0.1~2份

    白僵蚕1~4份      当归1.5~6份    白芷0.1~2份

    延胡索0.1~2份

    本发明的优选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胆南星0.5~1.5份  川芎2.5~3.5份  细辛0.2~0.4份

    白附子0.3~0.7份  天麻2.5~3.5份  地龙0.5~1.5份

    白僵蚕1.5~2.5份  当归2.5~3.5份  白芷0.5~1.5份

    延胡索0.5~1.5份

    本发明的最佳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胆南星1份         川芎3份         细辛0.3份

    白附子0.5份       天麻3份         地龙1份

    白僵蚕2份         当归3份         白芷1份

    延胡索1份

    本发明中的药物机理如下:

    胆南星 性味苦、微辛,凉。归肝、胆、肺经。具有清火化痰,熄风定惊 的功效。主治中风,惊风,癫痫,头痛,眩晕,喘嗽等。(《中药大辞典》南 京中医药大学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2380页)。

    川芎 性味辛、香。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可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难产,症瘕腹痛,胸胁刺痛,寒痹筋挛,跌扑肿 痛,风热头痛,风湿痹痛,疮疡肿痛,胎衣不下,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放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青少年近视眼,维生 素E缺乏症,感冒头晕,外用塞鼻治疟疾等。(季宇彬主编《抗癌中药药理与 应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第171页)。

    细辛 性味辛,温,小毒。归肺、肾、心经。具有散寒祛风,止痛,温肺 化饮,通窍的功效。主治风寒表症,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 鼻渊,口疮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第二版 第2087页)。

    白附子 性味辛、温;有毒。归胃、肝经。具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 结止痛的功效。可治疗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 喉痹咽痛,破伤风;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等(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 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 第80页 化学工业出版社)。

    天麻 性味甘、辛,平。归肝经。具有熄风止痉,平肝阳,祛风通络的功 效。主治急慢惊风,抽搐拘挛,破伤风,眩晕,头痛,半身不遂,肢麻,风湿 痹痛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 版 第432页)。

    地龙 性味咸、寒。入肝、脾、肺、膀胱经。具有清热、平肝、止喘、通 络利尿的功效。主治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中风半身不遂, 喘息、喉痹、关节疼痛、齿衄、小便不通、瘰疬、痄腮、疮疡、高热、支气管 哮喘、高血压病、精神病、下肢溃疡、湿疹、丹毒,烧烫伤、骨折等。(季宇 彬主编《抗癌中药药理与应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版 第522页)。

    白僵蚕 性味辛、咸,平。归肝、肺、胃经。具有祛风止痉、化痰散结, 解毒利咽的功效。主治惊痫抽搐,中风口眼歪斜,偏正头痛,咽喉肿痛,瘰疬, 痄腮,风疹,疮毒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第二版 第1021页)。

    当归 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 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通经,虚寒腹痛, 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季宇彬主编《抗癌中药药理 与应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第553页)。

    白芷 性味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 排脓的功效。可治疗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 痛等。(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 第79页 化 学工业出版社)。

    延胡索 性味辛、苦、湿。归肝、脾经。具有活血,利气,止痛的功效。 可治疗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打肿痛等(季宇彬主编《抗 癌中药药理与应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第680页)。

    本发明遵循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用川芎、细辛、天麻和地龙为 君药;用胆南星、当归、白附子和白僵蚕为臣药;用白芷和延胡索为佐使药。 诸药相合,共具活血通窍,祛风止痛的功效。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毒副 作用小,服用方便。

    本发明的中成药,在制备成药剂时可加入药物可接受的载体,所述药 物可接受的载体可以是:淀粉、蔗糖、乳糖、甘露糖醇、硅衍生物、纤维素 类及其衍生物、藻酸盐、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土温80、琼脂、碳 酸钙、碳酸氢钙、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环糊精、β-环糊精、磷脂类材料、 高岭土、滑石粉、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等。

    本发明的中成药可以是任何可药用的剂型,这些剂型包括:片剂、糖 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 口含片、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混悬剂、粉剂、溶液剂、 注射剂、栓剂、软膏剂、硬膏剂、霜剂、喷雾剂、滴剂、贴剂。

    本发明的制剂,优选的是口服剂型,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口含片、 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混悬剂、粉剂、溶液剂、滴剂、滴丸剂。更优 选的中成药是胶囊剂、片剂、颗粒剂。

    本发明药物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选用的中草药各组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利 用各味中药的综合作用治疗三叉神经痛,无化学甜味剂,对人体无毒无害。经 动物急性毒性实验表明被实验的动物未见任何毒性反应,药物安全可靠。

    2、本发明无须煎煮,无苦涩感,药中富含蛋白质,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挥发 油,果胶,果糖,有机酸,卵磷脂,维生素,氨基酸,还含皂甙,植物甾醇和钙等多 种微量元素,利于人体吸收,增强体质,且服用方便。

    3、本发明可有效地治疗三叉神经痛,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有较高 的治愈康复效果。

    下面通过临床应用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药物对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 果。三叉神经痛(头风)疗效判定标准(戴慎等主编《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 剂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版第183页)。

    1、治愈:头痛消失,各项实验室检查正常。

    2、好转:头痛减轻,发作时间缩短或周期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3、未愈:头痛症状及血压无变化。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对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经临床试验结果如下;治疗三 叉神经痛患者68例,服用实施例1胶囊剂,每次2-10粒,每日三至四次,温开水 送下,饭前半小时服用。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三个疗程观察疗效。治 愈32例占47%,好转33例占48.5%,未愈3例占4.5%,总有效率达95%以上。经 三个疗程治疗后,患者疼痛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变或痊愈。且病人无任何不良反 应,三大常规化验及肝肾功能检测未发现异常。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胶囊剂  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

    胆南星1份      川芎3份    细辛0.3份

    白附子0.5份    天麻3份    地龙1份

    白僵蚕2份    当归3份    白芷1份

    延胡索1份

    制备方法是取上述原料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5~2小时,第二次0.5~ 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度~85度时,相对密度1.08~ 1.1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清膏含醇量达70%,静置24小时,回收乙醇,在50 度~55度时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2的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 囊。每粒装0.3克,通常饭前半小时口服,温开水送下,一次2~10粒,一日 三至四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2  片剂  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

    胆南星1份      川芎3份    细辛0.3份

    白附子0.5份    天麻3份    地龙1份

    白僵蚕2份      当归3份    白芷1份

    延胡索1份

    制备方法是取上述原料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5~2小时,第二次0.5~ 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度~85度时,相对密度1.08~ 1.1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清膏含醇量达70%,静置24小时,回收乙醇,在50 度~55度时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2的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 淀粉、乙醇制粒,干燥后,加入适量硬脂酸镁,压片,包糖衣即得。通常饭前 半小时口服,温开水送下,一次2~10片,一日三至四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3  颗粒剂  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

    胆南星1份      川芎3份    细辛0.3份

    白附子0.5份    天麻3份    地龙1份

    白僵蚕2份      当归3份    白芷1份

    延胡索1份

    制备方法是取上述原料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5~2小时,第二次0.5~ 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度~85度时,相对密度1.08~ 1.1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清膏含醇量达70%,静置24小时,回收乙醇,在50 度~55度时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2的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 量蔗糖和可溶性淀粉,乙醇制粒,干燥后装袋即得。通常饭前半小时温开水冲 服,一次1~3袋,一日三至四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关 键  词:
    一种 治疗 三叉 神经痛 中成药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成药.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44816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