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中药材为原料制成的具有清热化痰,止咳润肺作用,用于治疗 热痰咳嗽,燥痰咳嗽,咳痰不止,痰盛不爽等症状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医药卫生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49283A,发明名称为含熊胆止咳药的制备方法中公开了 用熊胆代替蛇胆应用于止咳药,用引流熊胆汁代替了杀蛇取胆,解决了蛇胆原料缺乏的问题, 保护了生态平衡。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处方配伍中仅使用贝母和杏仁水,其清热化痰作用不足。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548113A,发明名称为牛黄蛇胆川贝丸及制备方法中公开了一种用牛黄, 蛇胆,川贝组方制成的清热化痰,止咳药,由于其组方合理,用于外感咳嗽疗效显著,但其 不足之处在于处方中使用了蛇胆,必须杀蛇取胆,资源匮乏,破坏生态平衡。
本发明是根据上述两个发明专利,为克服其不足之处,根据我国传统医学对外感咳嗽及 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引起的咳嗽、痰多、气喘的病因及病机的认识,并结 合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组方筛选,并经动物试验及人体临床试验而发明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可再生引流熊胆代替蛇胆作主药与传统中药组方发明一种具有清 热化痰、止咳润肺、清热解毒、泻肺止咳、祛痰平喘功效的口服固体及口服半固体及口服液 体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热痰咳嗽、燥痰咳嗽属于“咳证”、“喘证”、“痰饮”的范畴。肺系 疾病标在肺、本在脾胃,其发生、发展和转归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初期多因感受外 邪,肺失宣降,久咳伤肺则肺气亏虚,或脾虚不运,生痰渍肺,或久病及肾,肾不纳气,而 致咳喘不愈;以肺、肝、脾三脏邪热壅滞,耗伤阴精,则三脏之气血日虚、闭塞日甚故也。 其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常于感受外邪发生感冒之后,外感风热,如失治或治之不当,每易致 热邪留恋,郁结于肺,继而化燥伤阴,或燥邪稽留,肺津受损,使肺失喧肃,形成“肺阴不 足,肺有郁火”之证,有恶风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针对热痰咳嗽、燥痰咳嗽 临床所归纳的咳、喘、痰、炎四大特点,治当清热、化痰、止咳。
本发明针对外感咳嗽病症的病因及病机,针对痰热内闭,燥热伤阴证,采用清热化痰、 润肺滋阴,止咳治法。综观全方,方中熊胆性苦、寒,入手少阴、厥阴,足阳明经。凡胆皆 极苦寒,而能走肺、肝、胆三经,泻有余之热;牛黄性甘、凉,主入心,肝经,既善清心豁 痰开窍,又能凉肝息风止痉,且解毒功良,为痰热窍闭,高热动风及热毒疮疡等证的要药。 用此泻肺、肝、胆、脾家之热,则内邪清而外障去矣。此二药共为君药。
川贝母苦甘,凉,味辛,平,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善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 心胸郁结,肺痿,肺痈,为臣药。三药合用,即可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功效。
如佐以或百部或桔梗或枇杷叶或半夏或麻黄或射干或葶苈子或其组合,再使以辛,凉薄 荷脑,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诸药合用,共奏以清热解毒、滋阴润燥、宣肺止咳之功, 则肺卫和,痰咳消。本发明具有清热、化痰、止咳、润肺功效,适用于外感咳嗽中的热痰咳 嗽、燥痰咳嗽。
如佐以性大寒,味辛、苦的葶苈子,泻肺平喘,行水消肿;性寒,味苦的射干,消痰利 咽,两药合用,共奏疏风散热,泻肿平喘之效。再使以辛,凉薄荷脑,宣散风热,清头目, 透疹。诸药合用,共奏以清热解毒、滋阴润燥、宣肺止咳之功,则肺卫和,痰咳消。本发明 具有清热化痰、止咳润肺、清热解毒、泻肺止咳、祛痰平喘功效。用于外感咳嗽中的热痰咳 嗽、燥痰咳嗽及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引起的咳嗽、痰多、气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的:
本发明是以下述重量份配比的药材制成:
牛黄10-20 熊胆粉4-18或熊胆汁40-180 贝母150-800。
本发明药材的较佳重量份配比是:
牛黄14-18 熊胆粉10-18或熊胆汁100-180 贝母250-500。
本发明药材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
牛黄15-18 熊胆粉15-18或熊胆汁150-180 贝母250-300。
本发明在上述重量份配比的药材的基础上,还或含有下述重量份配比的一种中药材或几种中 药材或其中药材组合:
百部300-700 半夏200-400 枇杷叶500-1500 桔梗200-320 麻黄60-140
射干50-300 葶苈子50-300 薄荷脑0.1-4.0 蜂蜜20-150。
本发明药材中还或加入下述重量份比例的一种中药材或几种中药材或其中药材组合的较佳组 合较佳重量份配比是:
百部400-600 半夏250-350 枇杷叶700-1300 桔梗230-290 麻黄80-120
射干120-200 葶苈子120-200薄荷脑0.1-2.0 蜂蜜30-70。
本发明药材中还或加入下述重量份比例的一种中药材或几种中药材或其中药材组合的最佳组 合及最佳重量份配比是:
牛黄15-18 熊胆粉15-18或熊胆汁150-180 贝母250-300 射干150-180
葶苈子150-180 薄荷脑0.1-1.0。
本发明口服固体制剂药物的制备方法可以是:
A:贝母用50-95%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或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B:牛黄研磨成细粉,备用或取牛黄加3-8倍量70-95%乙醇浸泡10-30小时,过滤,浓缩, 备用;
C: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干燥成粉或熊胆汁备用;
D:将贝母稠膏、牛黄粉或其稠膏、熊胆粉或熊胆汁混合,或加入薄荷脑,或加入蜂蜜,适量 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口服固体制剂。
本发明口服固体制剂药物的制备方法还可以是:
A:贝母用50-95%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或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B:牛黄研磨成细粉,备用或取牛黄加3-8倍量70-95%乙醇浸泡10-30小时,过滤,浓缩, 备用;
C: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干燥成粉或熊胆汁备用;
D:将或百部或半夏或枇杷叶或桔梗或麻黄或射干或葶苈子或其组合加3-14倍量水,煎煮2 -4次,收集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水提物稠膏或干燥粉碎成水提物细粉,备用;或将 百部或半夏或枇杷叶或桔梗或麻黄或射干或葶苈子或其组合加3-14倍量40-95%乙醇,加热 提取1-3次,滤过,滤液浓缩成醇提物稠膏或干燥粉碎成醇提物细粉,备用;
E:将贝母稠膏或贝母细粉、牛黄粉或其稠膏、熊胆粉或熊胆汁混合,加入水提物稠膏或水提 物细粉或醇提物稠膏或醇提物细粉,或加入薄荷脑,或加入蜂蜜,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 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口服固体制剂,包括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咀嚼片剂、分散片 剂、丸剂、滴丸剂。
本发明口服固体制剂药物的较好制备方法可以是:
A:将贝母研碎用65-75%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或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B:牛黄研磨成细粉,备用或取牛黄加4-6倍量乙醇浸泡20-30小时,过滤,浓缩成稠膏或 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C: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干燥成粉或熊胆汁备用;
D:将贝母稠膏或细粉、牛黄粉或其稠膏、熊胆粉或熊胆汁混合,或加入薄荷脑,或加入蜂蜜, 加入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口服固体制剂,包括胶囊剂、颗 粒剂、片剂、咀嚼片剂、分散片剂、丸剂、滴丸剂。
本发明口服固体制剂药物的较好制备方法还可以是:
A:将贝母研碎用65-75%乙醇渗漉至无色,收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或干燥粉碎成细粉,备 用;
B:牛黄研磨成细粉,备用或取牛黄加4-6倍量85-95%乙醇浸泡20-30小时,过滤,浓缩, 备用;
C: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干燥成粉或熊胆汁备用;
D:将或百部或半夏或枇杷叶或桔梗或麻黄或射干或葶苈子或其组合加3-14倍量水,煎煮2 -4次,收集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水提物稠膏或干燥粉碎成水提物细粉,备用;将或百 部或半夏或枇杷叶或桔梗或麻黄或射干或葶苈子或其组合加3-8倍量60-80%乙醇,加热提 取2-3次,滤过,滤液浓缩成醇提物稠膏或干燥粉碎成醇提物细粉,备用;
E:将贝母稠膏或贝母细粉、牛黄粉或其稠膏、熊胆粉或熊胆汁混合,或加入水提物稠膏或水 提物细粉或醇提物稠膏或醇提物细粉,或加入薄荷脑,或加入蜂蜜,加入适量辅料,按照药 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口服固体制剂,包括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咀嚼片剂、 分散片剂、丸剂、滴丸剂。
本发明口服固体制剂药物的最佳制备方法可以是:
A:将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24小时后渗漉至无色,收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或干 燥成细粉,备用;
B:牛黄加5倍量85-95%乙醇浸泡24小时,过滤,浓缩,备用;
C:薄荷脑研磨成细粉,备用;
D: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滤过,备用;
E:将贝母稠膏、牛黄粉、熊胆粉或熊胆汁混合,或加入薄荷脑,或加入蜂蜜,加入适量辅料, 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口服固体制剂,包括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咀嚼 片剂、分散片剂、丸剂、滴丸剂。
本发明的口服固体制剂最佳制备方法还可以是:
A:将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24小时后渗漉至无色,收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或干 燥成粉碎细粉,备用;
B:牛黄研磨成细粉,备用或取牛黄加5倍量85-95%乙醇浸泡20-30小时,过滤,浓缩成稠 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C: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干燥成粉或熊胆汁备用;
D:将或百部或半夏或枇杷叶或桔梗或麻黄或射干或葶苈子或其组合加8-14倍量水,煎煮2 -4次,收集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水提物稠膏或干燥粉碎成水提物细粉,备用;将或百 部或半夏或枇杷叶或桔梗或麻黄或射干或葶苈子或其组合加5-8倍量60-80%乙醇,加热提 取2-3次,滤过,滤液浓缩成醇提物稠膏或干燥粉碎成醇提物细粉,备用;
E:将贝母稠膏或细粉、牛黄粉或其稠膏、熊胆粉或熊胆汁混合,加入水提物稠膏或水提物细 粉或醇提物稠膏或醇提物细粉,加入薄荷脑,蜂蜜,加入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 成药剂学上可接受口服固体制剂,包括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咀嚼片剂、分散片剂、丸剂、 滴丸剂。
本发明特别适宜制备成滴丸剂型,其制备方法如下:
A:将贝母粉碎成粗粉,60-80%乙醇浸泡24小时后渗漉至无色,收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或 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B:将牛黄加5倍量85-95%乙醇浸泡24小时,滤过,浓缩,备用;或将牛黄粉碎成细粉, 备用;
C:或将百部或半夏或枇杷叶或桔梗或麻黄或射干或葶苈子或其组合加3-14倍量水,煎煮2 -4次,收集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水提物稠膏或干燥粉碎成水提物细粉,备用;或将百 部或半夏或枇杷叶或桔梗或麻黄或射干或葶苈子或其组合加3-8倍量60-80%乙醇,回流提 取2次,滤过,滤液浓缩成醇提物稠膏或干燥粉碎成醇提物细粉,备用;
D: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滤过,备用;
E:取聚乙二醇加热熔融,待完全熔融后加入牛黄的提取稠膏或牛黄细粉,贝母提取稠膏或细 粉,熊胆粉,水提物稠膏或细粉或醇提物稠膏或醇提物细粉,薄荷脑,混匀;置65~85℃保 温静置消泡,上机滴制丸,以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冷却液(0-20℃),收集半成品滴丸,除 去表面的冷却液,制得滴丸。
本发明制成滴丸剂型的最佳制备方法如下:
A:将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24小时后渗漉至无色,收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或干燥 粉碎成细粉,备用;
B:将牛黄加5倍量95%乙醇浸泡24小时,滤过,浓缩,备用;或将牛黄粉碎成细粉,备用;
C:将或百部或半夏或枇杷叶或桔梗或麻黄或射干或葶苈子或其组合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 水12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成 水提物稠膏或干燥粉碎成水提物细粉,备用;将或百部或半夏或枇杷叶或桔梗或麻黄或射干 或葶苈子或其组合加70%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乙醇8倍量,回流2小时,第二次加 5倍量乙醇,回流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液浓缩成醇提物稠膏或干燥粉碎成醇提物细粉, 备用;
D: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滤过,备用;
E:取基质加热熔融,待完全熔融后加入牛黄的提取稠膏或细粉,贝母提取稠膏或细粉,熊胆 粉,薄荷脑,搅拌使混均制成药料,控温在(40-90℃)。保温静置消泡,将药料置于滴丸机 的滴头罐内,控制滴头温度在40-90℃,冷凝剂的温度冷却并保持在-5-40℃,通过滴头将 药料滴入冷凝剂中收缩成型即得。以二甲基硅油为冷凝剂,控制温度5~20℃为最佳。过滤, 除去表面的冷却液,制得滴丸。
本发明口服半固体制剂及口服液体制剂药物的制备方法可以是:
A:贝母用50-95%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成清膏或稠膏,备用;
B:牛黄研磨成细粉,备用或取牛黄加3-8倍量70-95%乙醇浸泡10-30小时,过滤,浓缩, 备用;
C: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干燥成粉或熊胆汁备用;
D:将贝母清膏或稠膏、牛黄粉或其稠膏、熊胆粉或熊胆汁混合,或加入薄荷脑,或加入蜂蜜, 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口服半固体或口服液体制剂,包括口 服液剂、膏剂、糖浆剂、溶液、软胶囊剂。
本发明口服半固体制剂及口服液体制剂药物的制备方法还可以是:
A:贝母用50-95%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成清膏或稠膏,备用;
B:牛黄研磨成细粉,备用或取牛黄加3-8倍量70-95%乙醇浸泡10-30小时,过滤,浓缩 成清膏或稠膏,备用;
C: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干燥成粉或熊胆汁备用;
D:将或百部或半夏或枇杷叶或桔梗或麻黄或射干或葶苈子或其组合加3-14倍量水,煎煮2 -4次,收集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水提物清膏或稠膏,备用;将或百部或半夏或枇杷 叶或桔梗或麻黄或射干或葶苈子或其组合加3-14倍量40-95%乙醇,加热提取1-3次,滤过, 滤液浓缩成醇提物清膏或稠膏,备用;
E:将贝母清膏或稠膏、牛黄粉或其清膏或稠膏、熊胆粉或熊胆汁混合,加入水提物清膏或稠 膏或醇提物清膏或稠膏,或加入薄荷脑,或加入蜂蜜,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 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口服半固体或口服液体制剂,包括口服液剂、膏剂、糖浆剂、溶液、软胶 囊剂。
本发明口服半固体制剂及口服液体制剂药物的较好制备方法可以是:
A:将贝母研碎用65-75%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成清膏或稠膏,备用;
B:牛黄研磨成细粉,备用或取牛黄加4-6倍量乙醇浸泡20-30小时,过滤,浓缩成清膏或 稠膏,备用;
C: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干燥成粉或熊胆汁备用;
D:将贝母清膏或稠膏、牛黄粉或其清膏或稠膏、熊胆粉或熊胆汁混合,或加入薄荷脑,或加 入蜂蜜,加入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口服半固体或口服液体 制剂,包括口服液剂、膏剂、糖浆剂、溶液、软胶囊剂。
本发明口服半固体制剂及口服液体制剂药物的较好制备方法还可以是:
A:将贝母研碎用65-75%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成清膏或稠膏,备用;
B:牛黄研磨成细粉,备用或取牛黄加4-6倍量85-95%乙醇浸泡20-30小时,过滤,浓缩 成清膏或稠膏,备用;
C: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干燥成粉或熊胆汁备用;
D:将或百部或半夏或枇杷叶或桔梗或麻黄或射干或葶苈子或其组合加3-14倍量水,煎煮2 -4次,收集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水提物清膏或稠膏,备用;将或百部或半夏或枇杷叶 或桔梗或麻黄或射干或葶苈子或其组合加3-8倍量60-80%乙醇,加热提取2-3次,滤过, 滤液浓缩成醇提物清膏或稠膏,备用;
E:将贝母清膏或稠膏、牛黄粉或其清膏或稠膏、熊胆粉或熊胆汁混合,或加入水提物清膏或 稠膏或醇提物清膏或稠膏,或加入薄荷脑,或加入蜂蜜,加入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 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口服半固体或口服液体制剂,包括口服液剂、膏剂、糖浆剂、溶液、 软胶囊剂。
本发明口服半固体制剂及口服液体制剂药物的最佳制备方法可以是:
A:将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24小时后渗漉至无色,收集渗漉液,浓缩成清膏或稠 膏,备用;
B:取牛黄加5倍量85-95%乙醇浸泡24小时,过滤,浓缩成清膏或稠膏,备用;
C:薄荷脑研磨成细粉,备用;
D: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滤过,备用;
E:将贝母清膏或稠膏、牛黄粉或其清膏或稠膏、熊胆粉或熊胆汁混合,或加入薄荷脑,或加 入蜂蜜,加入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口服半固体或口服液体 制剂,包括口服液剂、膏剂、糖浆剂、溶液、软胶囊剂。
本发明口服半固体制剂及口服液体制剂药物的最佳制备方法还可以是:
A:将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24小时后渗漉至无色,收集渗漉液,浓缩成清膏或稠 膏,备用;
B:牛黄研磨成细粉,备用或取牛黄加5倍量85-95%乙醇浸泡20-30小时,过滤,浓缩成清 膏或稠膏,备用;
C: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干燥成粉或熊胆汁备用;
D:将或百部或半夏或枇杷叶或桔梗或麻黄或射干或葶苈子或其组合加8-14倍量水,煎煮2 -4次,收集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水提物清膏或稠膏,备用;将或百部或半夏或枇杷叶 或桔梗或麻黄或射干或葶苈子或其组合加5-8倍量60-80%乙醇,加热提取2-3次,滤过, 滤液浓缩成醇提物清膏或稠膏,备用;
E:将贝母清膏或稠膏、牛黄粉或其清膏或稠膏、熊胆粉或熊胆汁混合,加入水提物清膏或稠 膏或醇提物清膏或稠膏,加入薄荷脑,蜂蜜,加入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 学上可接受的口服半固体或口服液体制剂,包括口服液剂、膏剂、糖浆剂、溶液、软胶囊剂。 本发明口服半固体制剂及口服液体制剂药物的药物制备方法还可以是:
A:取贝母用50-95%乙醇渗漉至无色,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备用;
B:牛黄研磨成细粉,备用或取牛黄加3-8倍量乙醇浸泡10-30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备 用;
C:将熊胆粉加水溶解滤过或将熊胆汁滤过备用;
D:或百部或半夏或枇杷叶或桔梗或麻黄或其组合加3-8倍量水,煎煮2-4次,收集煎煮液 滤过,滤液浓缩成水提物清膏,备用;
D:将贝母提取液、牛黄提取液、熊胆水溶液或熊胆汁混合,加入水提物清膏,加入薄荷脑, 蜂蜜,加入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口服半固体或口服液体制剂, 包括口服液剂、膏剂、糖浆剂、溶液剂、软胶囊剂。
本发明口服半固体制剂及口服液体制剂药物较佳的制备方法可以是:
A:取贝母用50-95%乙醇渗漉至无色,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备用;
B:牛黄研磨成细粉,备用或取牛黄加3-8倍量乙醇浸泡10-30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备 用;
C:将熊胆粉加水溶解滤过或将熊胆汁滤过备用;
D:将贝母提取液、牛黄提取液、熊胆水溶液或熊胆汁混合,或加入薄荷脑,或加入蜂蜜,适 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口服半固体或口服液体制剂,包括口服液 剂、膏剂、糖浆剂、溶液、软胶囊剂。
本发明口服半固体制剂及口服液体制剂药物较佳的制备方法还可以是:
A:将贝母研碎,65-75%乙醇渗漉至无色,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备用;
B:取牛黄加4-6倍量乙醇浸泡10-30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备用;
C:将熊胆粉加水溶解滤过或将熊胆汁备用;
D:或百部或半夏或枇杷叶或桔梗或麻黄或其组合加3-8倍量水,煎煮2-4次,收集煎煮液 滤过,滤液浓缩成水提物清膏,备用;
E:将贝母提取物、牛黄提取物、熊胆水溶液或熊胆汁混合,加入水提物清膏,加入薄荷脑, 蜂蜜,加入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口服半固体或口服液体制剂, 包括口服液剂、膏剂、糖浆剂、溶液剂、软胶囊剂。
本发明口服半固体制剂及口服液体制剂药物的最佳制备方法可以是:
A:将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24小时后渗漉至无色,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备用;
B:取牛黄加5倍量乙醇浸泡24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备用;
C:将熊胆粉加水溶解滤过或将熊胆汁滤过,备用;
D:将贝母提取物、牛黄提取物、熊胆水溶液或熊胆汁混合,或加入薄荷脑,或加入蜂蜜,加 入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口服半固体或口 服液体制剂,包括口服液剂、膏剂、糖浆剂、溶液剂、软胶囊剂。
本发明口服半固体制剂及口服液体制剂药物的最佳制备方法还可以是:
A:将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24小时后渗漉至无色,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备用;
B:取牛黄加5倍量乙醇浸泡24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备用;
C:将熊胆粉加水溶解滤过或将熊胆汁滤过,备用;
D:将或百部或半夏或枇杷叶或桔梗或麻黄或其组合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成水提物清膏, 备用;
E:将贝母提取物、牛黄提取物、熊胆水溶液或熊胆汁混合,加入水提物清膏,加入薄荷脑, 蜂蜜,加入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口服半 固体或口服液体制剂,包括口服液剂、膏剂、糖浆剂、溶液剂、软胶囊剂。
本发明所述贝母包括浙贝母,川贝母;牛黄包括天然牛黄和人工牛黄但特别为人工牛黄; 所述熊胆为人工引流获得的熊胆汁及干燥得到的熊胆粉。
本发明具有清热化痰,止咳润肺功效,特别适用于治疗热痰咳嗽,燥痰咳嗽,咳痰不止, 痰盛气促,咳痰不爽等症状疾病。
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本发明是以下述重量份配比的药材制成:
牛黄10-20 熊胆粉4-18或熊胆汁40-180 贝母150-800。
本发明药材的较佳重量份配比是:
牛黄14-18 熊胆粉10-18或熊胆汁100-180 贝母250-500。
本发明药材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
牛黄15-18 熊胆粉15-18或熊胆汁150-180 贝母250-300。
本发明在上述重量份配比的药材的基础上,还或含有下述重量份配比的一种中药材或几种中 药材或其中药材组合:
射干50-300 葶苈子50-300 薄荷脑0.1-4.0 蜂蜜20-150。
本发明药材中还或加入下述重量份比例的一种中药材或几种中药材或其中药材组合的较佳组 合较佳重量份配比是:
射干120-200 葶苈子120-200 薄荷脑0.1-2.0 蜂蜜30-70。
本发明药材中还或加入下述重量份比例的一种中药材或几种中药材或其中药材组合的最佳组 合及最佳重量份配比是:
牛黄15-18 熊胆粉15-18或熊胆汁150-180 贝母250-300射干150-180
葶苈子150-180 薄荷脑0.1-1.0。
本发明的药物制备方法可以是:
A:贝母用50-95%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成清膏或稠膏或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B:牛黄研磨成细粉,备用或取牛黄加3-8倍量70-95%乙醇浸泡10-30小时,过滤,浓缩 成清膏或稠膏或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C: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干燥成粉或熊胆汁备用;
D:将贝母清膏或稠膏或其细粉、牛黄粉或其清膏或稠膏或细粉、熊胆粉或熊胆汁混合,或加 入薄荷脑,或加入蜂蜜,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口服固体或 口服半固体或口服液体制剂,包括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咀嚼片剂、分散片剂、丸剂、滴 丸剂、口服液剂、膏剂、糖浆剂、溶液、软胶囊剂。
本发明的药物制备方法还可以是:
A:贝母用50-95%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成清膏或稠膏或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B:牛黄研磨成细粉,备用或取牛黄加3-8倍量70-95%乙醇浸泡10-30小时,过滤,浓缩 成清膏或稠膏或干燥成细粉,备用;
C: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干燥成粉或熊胆汁备用;
D:将射干和葶苈子加3-14倍量水,煎煮2-4次,收集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水提物 清膏或稠膏或干燥成细粉,备用;或射干和葶苈子加3-14倍量40-95%乙醇,加热提取1-3 次,滤过,滤液浓缩成醇提物清膏或稠膏或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E:将贝母清膏或稠膏或细粉、牛黄粉或其清膏或稠膏或细粉、熊胆粉或熊胆汁混合,加入水 提物清膏或稠膏或细粉或醇提物清膏或稠膏或细粉,或加入薄荷脑,或加入蜂蜜,适量辅料, 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口服固体或口服半固体或口服液体制剂,包括胶 囊剂、颗粒剂、片剂、咀嚼片剂、分散片剂、丸剂、滴丸剂、口服液剂、膏剂、糖浆剂、溶 液、软胶囊剂。
本发明的药物较好制备方法可以是:
A:将贝母研碎用65-75%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成清膏或稠膏或干燥粉碎成细粉,备 用;
B:牛黄研磨成细粉,备用或取牛黄加4-6倍量乙醇浸泡20-30小时,过滤,浓缩成清膏或 稠膏或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C: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干燥成粉或熊胆汁备用;
D:将贝母清膏或稠膏或细粉、牛黄粉或其清膏或稠膏或细粉、熊胆粉或熊胆汁混合,或加入 薄荷脑,或加入蜂蜜,加入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口服固体 或口服半固体或口服液体制剂,包括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咀嚼片剂、分散片剂、丸剂、 滴丸剂、口服液剂、膏剂、糖浆剂、溶液、软胶囊剂。
本发明的药物较好制备方法还可以是:
A:将贝母研碎用65-75%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成清膏或稠膏或干燥粉碎成细粉,备 用;
B:牛黄研磨成细粉,备用或取牛黄加4-6倍量85-95%乙醇浸泡20-30小时,过滤,浓缩 成清膏或稠膏或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C: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干燥成粉或熊胆汁备用;
D:将射干和葶苈子加3-14倍量水,煎煮2-4次,收集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水提物清 膏或稠膏或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将射干和葶苈子加3-8倍量60-80%乙醇,加热提取2-3 次,滤过,滤液浓缩成醇提物清膏或稠膏或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E:将贝母清膏或稠膏或细粉、牛黄粉或其清膏或稠膏或细粉、熊胆粉或熊胆汁混合,或加入 水提物清膏或稠膏或细粉或醇提物清膏或稠膏或细粉,或加入薄荷脑,或加入蜂蜜,加入适 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口服固体或口服半固体或口服液体制剂, 包括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咀嚼片剂、分散片剂、丸剂、滴丸剂、口服液剂、膏剂、糖浆 剂、溶液、软胶囊剂。
本发明的最佳制备方法可以是:
A:将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24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成清膏或稠膏或干 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B:取牛黄加5倍量85-95%乙醇浸泡24小时,过滤,浓缩成清膏或稠膏或干燥粉碎成细粉, 备用;
C:薄荷脑研磨成细粉,备用;
D: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滤过,备用;
E:将贝母清膏或稠膏或细粉、牛黄粉或其清膏或稠膏或细粉、熊胆粉或熊胆汁混合,或加入 薄荷脑,或加入蜂蜜,加入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口服固体 或口服半固体或口服液体制剂,包括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咀嚼片剂、分散片剂、丸剂、 滴丸剂、口服液剂、膏剂、糖浆剂、溶液、软胶囊剂。
本发明的最佳制备方法还可以是:
A:将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24小时后渗漉至无色,收集渗漉液,浓缩成清膏或 膏或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B:牛黄研磨成细粉,备用或取牛黄加5倍量85-95%乙醇浸泡20-30小时,过滤,浓缩成清 膏或稠膏或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C: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干燥成粉或熊胆汁备用;
D:将射干和葶苈子或其组合加8-14倍量水,煎煮2-4次,收集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成 水提物清膏或稠膏或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将射干和葶苈子加5-8倍量60-80%乙醇,加 热提取2-3次,滤过,滤液浓缩成醇提物清膏或稠膏或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E:将贝母清膏或稠膏或细粉、牛黄粉或其清膏或稠膏或细粉、熊胆粉或熊胆汁混合,加入水 提物清膏或稠膏或细粉或醇提物清膏或稠膏或细粉,加入薄荷脑,蜂蜜,加入适量辅料,按 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口服固体或口服半固体或口服液体制剂,包括胶囊 剂、颗粒剂、片剂、咀嚼片剂、分散片剂、丸剂、滴丸剂、口服液剂、膏剂、糖浆剂、溶液、 软胶囊剂。
本发明特别适宜制备成滴丸剂型,其制备方法如下:
A:将贝母粉碎成粗粉,60-80%乙醇浸泡24小时后渗漉至无色,收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或 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B:将牛黄加5倍量85-95%乙醇浸泡24小时,滤过,浓缩,备用;或将牛黄粉碎成细粉, 备用;
C:将射干和葶苈子加3-14倍量水,煎煮2-4次,收集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水提物稠 膏或干燥粉碎成水提物细粉,备用;将射干和葶苈子加3-8倍量60-80%乙醇,回流提取2 次,滤过,滤液浓缩成醇提物稠膏或干燥粉碎成醇提物细粉,备用;
D: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滤过,备用;
E:取聚乙二醇加热熔融,待完全熔融后加入牛黄的提取稠膏或牛黄细粉,贝母提取稠膏或细 粉,熊胆粉,水提物稠膏或水提物细粉或醇提物稠膏或醇提物细粉,薄荷脑,混匀;置65~ 85℃保温静置消泡,上机滴制丸,以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冷却液(0-20℃),收集半成品滴 丸,除去表面的冷却液,制得滴丸。
本发明制成滴丸剂型的最佳制备方法如下:
A:将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24小时后渗漉至无色,收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或干燥 粉碎成细粉,备用;
B:将牛黄加5倍量95%乙醇浸泡24小时,滤过,浓缩,备用;或将牛黄粉碎成细粉,备用;
C:将射干和葶苈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12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 煎煮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水提物稠膏或干燥粉碎成水提物细粉,备用; 将射干和葶苈子加70%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乙醇8倍量,回流2小时,第二次加5 倍量乙醇,回流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液浓缩成醇提物稠膏或干燥粉碎成醇提物细粉,备 用;
D:将熊胆粉研细或将熊胆汁滤过,备用;
E:取基质加热熔融,待完全熔融后加入牛黄的提取稠膏或细粉,贝母提取稠膏或细粉,熊胆 粉,薄荷脑,搅拌使混均制成药料,控温在(40-90℃)。保温静置消泡,将药料置于滴丸机 的滴头罐内,控制滴头温度在40-90℃,冷凝剂的温度冷却并保持在-5-40℃,通过滴头将 药料滴入冷凝剂中收缩成型即得。以二甲基硅油为冷凝剂,控制温度15~20℃为最佳。过滤, 除去表面的冷却液,制得滴丸。
本发明所述基质是聚乙二醇,包括聚乙二醇2000或聚乙二醇4000或聚乙二醇6000或聚 乙二醇8000或聚乙二醇10000或聚乙二醇20000或其组合;本发明所述基质还可以是硬脂酸 聚烃氧40酯、倍他环糊精、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 甘油明胶、虫胶等可药用载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本发明所述冷凝剂可以是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或植物油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所述所述贝母包括浙贝母,川贝母;牛黄包括天然牛黄和人工牛黄但特别为人工 牛黄;所述熊胆为人工引流获得的熊胆汁及干燥得到的熊胆粉。
本发明具有清热化痰、止咳润肺、清热解毒、泻肺止咳、祛痰平喘之功效,特别适用于 外感咳嗽中的热痰咳嗽、燥痰咳嗽及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引起的咳嗽、痰 多、气喘等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详细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称取药材:
人工牛黄16g 人工引流熊胆粉12g 川贝母484 g 半夏300g 枇杷叶1000g
桔梗260g 薄荷脑0.2g 蜂蜜50g。
制备方法如下:
A: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24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B:取人工牛黄加5倍量乙醇浸泡24小时,过滤,浓缩,备用;
C:薄荷脑研磨成细粉,备用;
D:将熊胆粉研细,备用;
E:将半夏、枇杷叶、桔梗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1小时滤 过,滤液浓缩成水提物稠膏,备用;
F:将川贝母稠膏、人工牛黄稠膏、熊胆粉混合,加入水提物稠膏,加入薄荷脑,蜂蜜,加入 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口服固体制剂,包括胶囊剂、颗粒剂、 片剂、咀嚼片剂、分散片剂、丸剂、滴丸剂。
加入适量辅料制成颗粒,按制剂学各种口服固体制剂制备方法:
a将上述颗粒填充胶囊,制成口服胶囊剂2000粒。每次服用2-4粒;
b或将上述颗粒分装成1000袋,得到颗粒剂。每次服用1-2袋;
c或在上述颗粒中加入润滑剂,压片,制得片剂2000片。每次2-4片。
d或在上述颗粒中加入润滑剂、阿斯巴甜、酸味剂,压片,制得咀嚼片剂2000片。每次 服用2-4片。
e或在上述颗粒中加入润滑剂、阿斯巴甜、酸味剂,崩解剂、压片,制得分散片剂2000 片。每次服用2-4片。崩解剂可以是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淀粉钠、聚乙烯吡洛烷酮、 交联聚乙烯吡洛烷酮、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
f取聚乙二醇-4000或聚乙二醇-6000或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的混合物加热 熔融,待完全熔融后加入人工牛黄的提取稠膏,川贝母提取稠膏,水提物稠膏,熊胆粉,薄 荷脑,蜂蜜,阿斯巴甜,搅拌溶解。完全溶解后置75~80℃保温静置消泡,上机滴制丸,以 二甲基硅油为冷却液(5~15℃)。过滤,除去表面的冷却液,制成10000粒滴丸,以聚乙二 醇加入量调整控制每丸重40-50mg,每次服用5-20丸。
实施例二: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
人工牛黄16g 熊胆粉12g 川贝母484g 薄荷脑0.2g 蜂蜜50g
阿斯巴甜 适量 聚乙二醇-4000 适量。
制备方法如下:
A: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24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B:取人工牛黄加5倍量乙醇浸泡24小时,过滤,浓缩,备用;
C:薄荷脑研磨成细粉,备用;
D:将熊胆粉研细,备用;
E:将川贝母稠膏、人工牛黄稠膏、熊胆粉混合,加入薄荷脑,蜂蜜,加入适量辅料,按照药 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口服固体制剂,包括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咀嚼片剂、 分散片剂、丸剂、滴丸剂。
加入适量辅料制成颗粒,按制剂学各种口服固体制剂制备方法:
a将上述颗粒填充胶囊,制成口服胶囊剂2000粒。每次服用2-4粒;
b或将上述颗粒分装成1000袋,得到颗粒剂。每次服用1-2袋;
C或在上述颗粒中加入润滑剂,压片,制得片剂2000片。每次2-4片。
d或在上述颗粒中加入润滑剂、阿斯巴甜、酸味剂,压片,制得咀嚼片剂2000片。每次 服用2-4片。
e或在上述颗粒中加入润滑剂、阿斯巴甜、酸味剂,崩解剂、压片,制得分散片剂2000 片。每次服用2-4片。崩解剂可以是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淀粉钠、聚乙烯吡洛烷酮、 交联聚乙烯吡洛烷酮、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
f取聚乙二醇-4000或聚乙二醇-6000或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的混合物加热 熔融,待完全熔融后加入人工牛黄的提取稠膏,川贝母提取稠膏,熊胆粉,薄荷脑,蜂蜜, 阿斯巴甜,柠檬酸,搅拌溶解。完全溶解后置75~80℃保温静置消泡,上机滴制丸,以二甲 基硅油为冷却液(5~15℃)。过滤,除去表面的冷却液,制得滴丸,控制每丸重40mg,每次 服用10-20丸。
实施例三:
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称取药材:
人工牛黄33g 人工引流熊胆粉33g 川贝母500 g 射干333g 葶苈子333g
薄荷脑0.4g。
制备方法如下:
A: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24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B:取人工牛黄加5倍量乙醇浸泡24小时,过滤,浓缩,备用;
C:薄荷脑研磨成细粉,备用;
D:将熊胆粉研细,备用;
E:将射干、葶苈子第一次加水8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 浓缩成水提物稠膏,备用;
F:将川贝母稠膏、人工牛黄稠膏、熊胆粉混合,加入水提物稠膏,加入薄荷脑,蜂蜜,加入 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口服固体制剂,包括胶囊剂、颗粒剂、 片剂、咀嚼片剂、分散片剂、丸剂、滴丸剂。
加入适量辅料制成颗粒,按制剂学各种口服固体制剂制备方法:
a将上述颗粒填充胶囊,制成口服胶囊剂2000粒。每次服用2-4粒;
b或将上述颗粒分装成1000袋,得到颗粒剂。每次服用1-2袋;
c或在上述颗粒中加入润滑剂,压片,制得片剂2000片。每次2-4片。
D或在上述颗粒中加入润滑剂、阿斯巴甜、酸味剂,压片,制得咀嚼片剂2000片。每次 服用2-4片。
E或在上述颗粒中加入润滑剂、阿斯巴甜、酸味剂,崩解剂、压片,制得分散片剂2000 片。每次服用2-4片。崩解剂可以是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淀粉钠、聚乙烯吡洛烷酮、 交联聚乙烯吡洛烷酮、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
F取聚乙二醇-4000或聚乙二醇-6000或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的混合物加热 熔融,待完全熔融后加入人工牛黄的提取稠膏,川贝母提取稠膏,水提物稠膏,熊胆粉,薄 荷脑,蜂蜜,阿斯巴甜,搅拌溶解。完全溶解后置75~80℃保温静置消泡,上机滴制丸,以 二甲基硅油为冷却液(15~20℃)。过滤,除去表面的冷却液,制成10000粒滴丸,以聚乙二 醇加入量调整控制每丸重40-50mg,每次服用5-20丸。
实施例四:
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称取药材:
人工牛黄33g 人工引流熊胆粉33g 川贝母500 g 射干333g 葶苈子333g
薄荷脑0.4g。
制备方法如下:
A: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24小时后渗漉至无色,收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 备用;
B:取人工牛黄加5倍量乙醇浸泡24小时,过滤,浓缩,备用;
C:薄荷脑研磨成细粉,备用;
D:将熊胆粉研细,备用;
E:将射干、葶苈子第一次加70%乙醇8倍量回流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70%乙醇6倍量回 流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水提物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F:将川贝母稠膏、人工牛黄稠膏、熊胆粉混合,加入醇提物细粉,加入薄荷脑,蜂蜜,加入 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口服固体制剂,包括胶囊剂、颗粒剂、 片剂、咀嚼片剂、分散片剂、丸剂、滴丸剂。
加入适量辅料制成颗粒,按制剂学各种口服固体制剂制备方法:
a将上述颗粒填充胶囊,制成口服胶囊剂2000粒。每次服用2-4粒;
b或将上述颗粒分装成1000袋,得到颗粒剂。每次服用1-2袋;
c或在上述颗粒中加入润滑剂,压片,制得片剂2000片。每次2-4片。
d或在上述颗粒中加入润滑剂、阿斯巴甜、酸味剂,压片,制得咀嚼片剂2000片。每次 服用2-4片。
e或在上述颗粒中加入润滑剂、阿斯巴甜、酸味剂,崩解剂、压片,制得分散片剂2000 片。每次服用2-4片。崩解剂可以是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淀粉钠、聚乙烯吡洛烷酮、 交联聚乙烯吡洛烷酮、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
f取聚乙二醇-6000加热熔融,待完全熔融后加入人工牛黄稠膏,川贝母稠膏,醇提物细 粉,熊胆粉,薄荷脑,蜂蜜,阿斯巴甜,搅拌混匀。置75~80℃保温静置消泡,上机滴制丸, 以二甲基硅油为冷却液(5-15℃)。过滤,除去表面的冷却液,制成10000粒滴丸,以聚乙 二醇加入量调整控制每丸重40-50mg,每次服用5-20丸。
实施例五:
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称取药材:
人工牛黄18g 人工引流熊胆粉15g 浙贝母600g 百部500g 枇杷叶800g
桔梗230g 薄荷脑0.2g 蜂蜜150g。
制备方法如下:
A:将浙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30小时后渗漉至无色,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备 用;
B:取人工牛黄加6倍量乙醇浸泡24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备用;
C:薄荷脑研磨成细粉,备用;
D:将熊胆粉加入40-65℃温水中,搅拌溶解,静置,滤过,备用;
E:百部、枇杷叶、桔梗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1小时滤过, 滤液浓缩成水提物清膏,备用;
F:将浙贝母提取物、人工牛黄提取物、熊胆粉溶液,水提物清膏混合,加入薄荷脑,蜂蜜, 加入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口服液剂、糖浆剂。详细制备方法 如下:
a加入的辅料为0.3及0.3以上重量份配比的蔗糖,加入水至10000ml,搅拌均匀,分装 成每瓶10ml,制得口服糖浆剂。每次服用1-2瓶即10-20ml。
b加入的加入的辅料为矫味剂阿斯巴甜或甜蜜素、柠檬酸、香精。具体为甜蜜素2.0g, 山梨酸10g,聚山梨酯80 45g,加入水至10000ml,混匀,滤过,分装成每瓶10ml,制得口 服液。灭菌,即得。每次服用1-2瓶即10-20ml。
实施例六:
按下述配比称取药材:
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称取药材:
人工牛黄18g 人工引流熊胆粉15g 贝母600g 百部500g 枇杷叶800g
桔梗230g 薄荷脑0.2g 蜂蜜150g。
制备方法如下:
A:将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30小时后渗漉至无色,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浓缩 成稠膏,备用;
B:取人工牛黄加6倍量乙醇浸泡20小时,过滤,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备用;
C:薄荷脑研磨成细粉,备用;
D:将熊胆粉研磨成粉,备用;
E:百部、枇杷叶、桔梗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1小时滤过, 滤液浓缩成水提物稠膏,备用;
F:取明胶,甘油,纯化水混合加热熔化,再加入附加剂如防腐剂、遮光剂、色素等上机制囊 皮;另取人工牛黄稠膏,贝母提取稠膏,水提物稠膏,熊胆粉,薄荷脑,蜂蜜与聚乙二醇或 植物油混合均匀,后置25~80℃保温静置消泡,上机压制成软胶囊,制得软胶囊,控制每粒 装量重400mg,每次服用1-2粒。
实施例七:
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称取药材:
人工牛黄18g 人工引流熊胆粉15g 川贝母600g 百部300g 枇杷叶800g
桔梗230g 薄荷脑0.2g 蜂蜜150g。
制备方法如下:
A: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30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备用;
B:取人工牛黄加6倍量乙醇浸泡20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备用;
C:薄荷脑研磨成细粉,备用;
D:将熊胆粉加入40-65C温水中,搅拌溶解,静置,滤过,备用;
E:百部、枇杷叶、桔梗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1小时滤过, 滤液浓缩成水提物清膏,备用;
F:将川贝母提取物、人工牛黄提取物、熊胆粉溶液,水提物清膏混合,加入薄荷脑,蜂蜜, 加入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口服液剂、糖浆剂。详细制备方法 如下:
a加入的辅料为0.3及0.3以上重量份配比的蔗糖,加入水至10000ml,搅拌均匀,分装 成每瓶10ml,制得口服糖浆剂。每次服用1-2瓶即10-20ml,每日2-5次。
b加入的辅料为矫味剂阿斯巴甜或甜蜜素、柠檬酸、香精。具体为甜蜜素2.0g,山梨酸 10g,聚山梨酯80 45g,加入水至10000ml,混匀,滤过,分装成每瓶10ml,制得口服液。 灭菌,即得。每次服用1-2瓶即10-20ml,每日2-5次。
实施例八:
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称取药材:
人工牛黄30g 人工引流熊胆粉25g 川贝母600g 射干400g 葶苈子400g
薄荷脑1g 蜂蜜150g。
制备方法如下:
A: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30小时后渗漉至无色,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备 用;
B:取人工牛黄加6倍量乙醇浸泡20小时,过滤,回收乙醇,备用;
C:薄荷脑研磨成细粉,备用;
D:将熊胆粉加入40-65C温水中,搅拌溶解,静置,滤过,备用;
E:射干、葶苈子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 浓缩成水提物清膏,备用;
F:将川贝母提取物、人工牛黄提取物、熊胆粉溶液,水提物清膏混合,加入薄荷脑,蜂蜜, 加入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口服液剂、糖浆剂。详细制备方法 如下:
a加入的辅料为0.3及0.3以上重量份配比的蔗糖,加入水至10000ml,搅拌均匀,分装 成每瓶10ml,制得口服糖浆剂。每次服用1-2瓶即10-20ml,每日2-5次。
b加入的辅料为矫味剂阿斯巴甜或甜蜜素、柠檬酸、香精。具体为甜蜜素2.0g,山梨酸 10g,聚山梨酯80 45g,加入水至10000ml,混匀,滤过,分装成每瓶10ml,制得口服液。 灭菌,即得。每次服用1-2瓶即10-20ml,每日2-5次。
实施例九: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
人工牛黄16g 熊胆粉12g 川贝母484g 薄荷脑0.2g 蜂蜜50g
阿斯巴甜适量 聚乙二醇-4000适量。
制备方法如下:
A: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24小时后渗漉至无色,收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 备用;
B:取人工牛黄加5倍量乙醇浸泡24小时,过滤,浓缩,备用;
C:薄荷脑研磨成细粉,备用;
D:将熊胆粉研细,备用;
E:取聚乙二醇-4000加热熔融,待完全熔融后加入人工牛黄的提取稠膏,川贝母提取稠膏, 熊胆粉,薄荷脑,蜂蜜,阿斯巴甜,搅拌溶解。完全溶解后置75~80℃保温静置消泡,上机 滴制丸,以二甲基硅油为冷却液(5~15℃)。过滤,除去表面的冷却液,制得滴丸,控制每 丸重40mg,每次服用10-20丸。
实施例十: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
人工牛黄330g 熊胆粉330g 川贝母5000g 薄荷脑4g 射干3330g
葶苈子3330g 聚乙二醇-6000适量。
制备方法如下:
A: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24小时后渗漉至无色,收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 备用;
B:取人工牛黄加5倍量乙醇浸泡24小时,过滤,浓缩,备用;
C:薄荷脑研磨成细粉,备用;
D:将熊胆粉研细,备用;
E:射干、葶苈子第一次加水10kg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6kg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 成水提物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F:取聚乙二醇-6000加热熔融,待完全熔融后加入人工牛黄的提取稠膏,川贝母提取稠膏, 熊胆粉,薄荷脑,加聚乙二醇调整总量重至4500g,搅拌混匀,置75~80℃保温静置消泡, 上机滴制丸,以二甲基硅油为冷却液(0~10℃)。过滤收集制成的丸,除去表面的冷却液, 制得100000粒滴丸,控制每丸重40-50mg,每次服用5-20丸。
实施例十一: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
人工牛黄330g 熊胆粉330g 川贝母5000g 薄荷脑4g 射干3330g
葶苈子3330g 聚乙二醇-6000适量。
制备方法如下:
A: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24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B:取人工牛黄加5倍量乙醇浸泡24小时,过滤,浓缩,备用;
C:薄荷脑研磨成细粉,备用;
D:将熊胆粉研细,备用;
E:射干、葶苈子第一次加70%乙醇6倍量回流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70%乙醇4倍量回流 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醇提物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F:取聚乙二醇-6000加热熔融,待完全熔融后加入人工牛黄的提取稠膏、川贝母提取稠膏、 熊胆粉、醇提物细粉、薄荷脑、加聚乙二醇调整总量重至4500g,搅拌混匀,置75~80℃保 温静置消泡,上机滴制丸,以二甲基硅油为冷却液(0~10℃)。过滤收集制成的丸,除去表 面的冷却液,制得100000粒滴丸,控制每丸重40-50mg,每次服用5-20丸。
实施例十二:
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称取药材:
人工牛黄16g 人工引流熊胆粉12g 川贝母484g。
制备方法如下:
A:将川贝母粉碎成粗粉,70%乙醇浸泡24小时后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B:取人工牛黄加5倍量乙醇浸泡24小时,过滤,浓缩,备用;
C:薄荷脑研磨成细粉,备用;
D:将熊胆粉研细,备用;
E:将川贝母稠膏、人工牛黄稠膏、熊胆粉混合,加入适量辅料,按照药物制剂方法,制成药 剂学上可接受口服固体制剂,包括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咀嚼片剂、分散片剂、丸剂、滴 丸剂。
加入适量辅料制成颗粒,按制剂学各种口服固体制剂制备方法:
a将上述颗粒填充胶囊,制成口服胶囊剂2000粒。每次服用2-4粒;
b或将上述颗粒分装成1000袋,得到颗粒剂。每次服用1-2袋;
c或在上述颗粒中加入润滑剂,压片,制得片剂2000片。每次2-4片。
d或在上述颗粒中加入润滑剂、阿斯巴甜、酸味剂,压片,制得咀嚼片剂2000片。每次 服用2-4片。
e或在上述颗粒中加入润滑剂、阿斯巴甜、酸味剂,崩解剂、压片,制得分散片剂2000 片。每次服用2-4片。崩解剂可以是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淀粉钠、聚乙烯吡洛烷酮、 交联聚乙烯吡洛烷酮、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
f取聚乙二醇-6000加热熔融,待完全熔融后加入人工牛黄的提取稠膏,川贝母提取稠膏, 水提物稠膏,熊胆粉,薄荷脑,蜂蜜,阿斯巴甜,搅拌溶解。完全溶解后置75~80℃保温静 置消泡,上机滴制丸,以二甲基硅油为冷却液(5~15℃)。过滤,除去表面的冷却液,制得 滴丸,控制每丸重40mg,每次服用10-20丸。
下面阐述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本发明用引流熊胆汁或干燥粉代替了杀蛇取胆。由于引流熊胆汁可以再生,解决了因杀 蛇取胆而破坏自然生态平衡,蛇胆资源匮乏的问题。
本发明人工引流熊胆与人工牛黄,川贝母,或与百部或半夏或枇杷叶或桔梗或麻黄或射 干或葶苈子或其组合的合理组方,制成了具有清热化痰,止咳润肺作用,特别适用于治疗热 痰咳嗽,燥痰咳嗽,咳痰不止,痰盛气促,咳痰不爽等症状的口服固体口服半固体及口服液 体药物并提供了制备方法。
本发明人工引流熊胆与人工牛黄、川贝母、薄荷脑、与射干和葶苈子组方,制成了具有 本方具有清热化痰、止咳润肺、清热解毒、泻肺止咳、祛痰平喘之功效,临床用于外感咳嗽 中的热痰咳嗽、燥痰咳嗽及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引起的咳嗽、痰多、气喘 等症的口服固体口服半固体及口服液体药物并提供了制备方法。
将本发明实施例十及实施例十一制成的滴丸(以下简称本品),进行动物试验,结果如 下:
动物药效学试验:
本品小鼠剂量为0.6、0.3、0.15g/kg,分别为人用量的26.67、13.33、6.67倍。大鼠剂 量为0.4、0.2、0.1g/kg,分别为人用量的17.78、8.89、4.44倍。
1.本品体内抗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H1N1)作用
本品0.60g/kg和0.30g/kg有明显体内抗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H1N1)作用,可明显延长感染 小鼠的生存时间,在相同剂量下本品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略优于牛黄蛇胆川贝液。本品 0.60g/kg和0.30g/kg可降低感染小鼠的肺指数,提示该药对小鼠感染流感病毒FM1有明显的抑 制作用。
2.本品对7种上呼吸道常见细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本制剂对所试菌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对各菌的MIC介于1∶2~1∶64之间。其中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作用 较强,对铜绿假单孢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表明对上呼吸道常见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 用,本品体外抗菌作用强。
3.本品体内抗菌试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模型组死亡率为91.7%;本品0.60g/kg和0.30g/kg对腹腔注射最小致死量 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的死亡率,分别降至50%和57.1%(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有 显著性差异,表明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内感染的小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呈一定的量 效关系。
4.本品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吲哚美辛在2~6h,本品0.4g/kg在4~5h,在第4h,明显降低大 鼠足跖的肿胀度(P<0.05~0.01),提示本品有抗炎作用。
5.本品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吲哚美辛、本品0.60g/kg剂量组,明显抑制小鼠腹腔伊文斯兰 的渗出量,即明显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表明本品有抗炎作用。
6.本品对小鼠的止咳作用(小鼠氨水引咳法)
与模型组比较,本品三个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小鼠在两分钟内的咳嗽次数,对咳嗽的潜伏 期无明显影响,提示本品具有止咳作用。
7.本品对小鼠的祛痰作用
本品三个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OD值,增加小鼠酚红排泌量,表明有明显祛痰作用。
综上,以上试验提示在相同剂量下本品抗病毒、抗菌、抗炎、去痰作用明显。抗病毒、 抗菌的起效剂量小鼠为0.3g/kg(折合大鼠0.23g/kg),止咳、去痰的起效剂量小鼠为0.15g /kg(折合大鼠0.12g/kg),大鼠抗炎起效剂量为0.4g/kg。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本品按40%的浓度及0.3ml/10g的给药容量,24小时给ICR小鼠灌胃1次,小鼠无1只死亡, 也无明显中毒反应,测得本品最大受试药物量为12g/kg·bw,为临床人拟用量的533倍。 动物长期毒性试验:
本品按3.0g/kg.bw,1.5g/kg.bw及0.6g/kg.bw,三个剂量给大鼠灌胃45天,分别相当临床 人拟用量的133.33、66.67及26.67倍。每周称体重和摄食量,每周给药7天。最后一次给受试 药物后24小时,每组检杀10只大鼠,雌雄各半,进行相关检查,结果大鼠一般状况良好,饮 水及进食均正常,雄性大鼠小剂量第1.2周体重增长低于对照组,雌性大鼠大剂量第9周体重 增长低于对照组,无剂量关系,属一过性,无生物学意义;饲料摄入量,在同一剂量组,有时 高于对照组有时低于对照组,无剂量关系,故无生物学意义。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检查, 脏器指数检查,本品各剂量对大鼠脏器指数无明显影响。病理学检查,本品大剂量对大鼠脏 器和组织无明显病理性影响。以上提示本品安全剂量为1.5g/kg.bw,相当于临床人拟用量 66.67倍。
综上,本品安全剂量1.5g/kg,相对药效起效剂量,抗病毒、抗菌的起效剂量小鼠为0.3g /kg(折合大鼠0.23g/kg),止咳、去痰的起效剂量小鼠为0.15g/kg(折合大鼠0.12g/kg), 大鼠抗炎起效剂量为0.4g/kg,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