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2

一种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

  • 上传人:v****
  • 文档编号:8445199
  • 上传时间:2020-07-05
  • 格式:PDF
  • 页数:42
  • 大小:1.66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38776.9

    申请日:

    20100728

    公开号:

    CN101904888B

    公开日:

    201209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285,A61P1/12,A61K125/00

    主分类号:

    A61K36/285,A61P1/12,A61K125/00

    申请人:

    成都中医药大学

    发明人:

    胡慧玲,傅超美,瞿燕,王战国,章津铭,许丽佳

    地址:

    611137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1166号

    优先权:

    CN201010238776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该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如图1所示,具有16个特征峰。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以川木香及其煨制法为研究对象,对川木香炮制工艺、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药效物质基础的变化及其与药理作用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及变化规律,制备得到的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用于止泻作用,药效最强,药效明确,且质量稳定,可控性强,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用药选择。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其特征在于:该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如图1所示,具有16个特征峰,它们的平均相对保留时间和平均相对峰面积如下表所示: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平均相对保留时间和平均相对峰面积其指纹图谱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Diamonsil C,250×4.6mm,5μm流动相:A:水,B:甲醇梯度:0-20min,40%-50%B;20-60min,50%-100%B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流速:1.0ml/min;所述的提取物是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称取煨木香,加入95%乙醇提取,过滤;滤渣加入水煎煮,将醇提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后与水煎液合并,浓缩,将浓缩液置于分液漏斗中采用系统溶剂法,依次加入沸程为60~90℃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萃取至无色,取乙酸乙酯萃取液浓缩成干膏,即得本发明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其中,化合物I至化合物XI分别为:化合物I化合物II化合物III化合物IV化合物V化合物VI化合物VII化合物VIII化合物IX化合物X化合物X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如下化合物:R=CO(CH)CH  R=CH化合物I化合物II化合物III化合物IV化合物V化合物VI化合物VII化合物VIII化合物IX化合物X化合物XI。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煨木香来源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Franch.)Ling、灰毛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Franch.)Ling var.cinerea Ling的根的煨制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煨制品为:面裹煨、纸煨、麦麸煨。 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称取煨木香,加入95%乙醇提取,过滤;滤渣加入水煎煮,将醇提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后与水煎液合并,浓缩,将浓缩液置于分液漏斗中采用系统溶剂法,依次加入沸程为60~90℃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萃取至无色,取乙酸乙酯萃取液浓缩成干膏,即得本发明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 6.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在制备具有止泻作用的药物中的用途。 7.一种具有止泻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药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是口服制剂、注射制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服制剂是口服液、胶囊剂、丸剂、颗粒剂或片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属药物领域。

    背景技术

    川木香为菊科植物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Franch.)Ling.及灰毛川木 香Vladimiria souliei(Franch.)Ling var.cinerea Ling的干燥根,为中医和藏 医等民族医交叉用药品种,中药用川木香为菊科川木香属植物川木香及灰毛 川木香的干燥根,藏药用川木香为川木香干燥根。川木香临床应用广泛,具 有行气止痛的功效,是治疗胃肠疾病的常用药。川木香亦为常用川产道地中 药材,主要分布于四川西北部民族地区,该地区居民受当地饮食条件等影响, 胃肠道疾病常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川木香具有 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胸胁、脘腹胀痛,肠鸣腹泻,里急后重。其炮制项下 分列“川木香”和“煨川木香”两个品种,“川木香”经“除去杂质及‘油 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所得,“煨川木香”则“取净川木香片, 在铁丝匾中,用一层草纸,一层川木香片,间隔平铺数层,置炉火旁或烘干 室内,烘煨至川木香中所含的挥发油渗至纸上,取出,放凉”而成。

    饮片入药,生熟异治是中药的鲜明特色,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点是使 用经炮制所得的饮片,但炮制经验多数是“师徒相传,口传心受”继承下来, 各地遵循不一。通过前期川木香相关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发现川木香各地炮 制方法不一致,多属于手工作坊生产,尚难适应现今工业化的生产,因此研 究川木香的煨制技术,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改进工艺是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本发明还提供 了该煨木香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该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如图1 所示,具有16个特征峰,它们的平均相对保留时间和平均相对峰面积如下表 所示:

    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平均相对保留时间和平均相对峰面积

    其指纹图谱的色谱条件为:

    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4.6mm,5μm)

    流动相:A:水,B:甲醇

    梯度:0-20min,40%-50%B;20-60min,50%-100%B

    检测波长:230nm

    柱温:30℃

    流速:1.0ml/min。

    它是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煨木香,加入95%乙醇提取,过滤;滤渣加入水煎煮,将醇提液减 压浓缩至无醇味后与水煎液合并,浓缩,将浓缩液置于分液漏斗中采用系统 溶剂法,依次加入石油醚(沸程60~90℃)、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乙 醇萃取至无色,取乙酸乙酯萃取液浓缩成干膏,即得本发明煨木香乙酸乙酯 提取物。

    本发明提取物中包含如下化合物:

    化合物Ⅰ

    化合物Ⅱ

    化合物Ⅲ

    化合物Ⅳ

    化合物Ⅴ

    化合物Ⅵ

    化合物Ⅷ

    化合物Ⅷ

    化合物Ⅸ

    化合物Ⅹ

    化合物Ⅺ。

    其中,所述的煨木香来源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Franch.)Ling、灰毛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Franch.)Ling var.cinerea Ling的根的煨制品。

    其中,所述的煨制品为:面裹煨、纸煨、麦麸煨。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煨木香,加入95%乙醇提取,过滤;滤渣加入水煎煮,将醇提液减 压浓缩至无醇味后与水煎液合并,浓缩,将浓缩液置于分液漏斗中采用系统 溶剂法,依次加入石油醚(沸程60~90℃)、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乙 醇萃取至无色,取乙酸乙酯萃取液浓缩成干膏,即得本发明煨木香乙酸乙酯 提取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在制备具有止泻作用的药 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止泻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有效量的煨木 香乙酸乙酯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 成药学上常用的药剂。

    其中,所述的药剂是口服制剂、注射制剂。所述的口服制剂是口服液、 胶囊剂、丸剂、颗粒剂或片剂。

    本发明以川木香及其煨制法为研究对象,对川木香炮制工艺、药理作用 和作用机制、药效物质基础的变化及其与药理作用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系统 的研究,以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及变化规律,制备得到的煨木香乙酸乙酯提 取物用于止泻作用,药效最强,药效明确,且质量稳定,可控性强,为临床 提供了一种新的用药选择。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指纹图谱

    图2提取分离流程图

    图3川木香生品指纹图谱

    图4川木香煨品指纹图谱

    图5川木香生品与煨品共有模式对比图

    图6煨川木香各部位作用正常离体肠肌的量效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制备

    川木香药材1.4Kg,粉碎,加入八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 小时,过滤,滤渣加入10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1h,将醇提液减压浓缩至 无醇味后与水煎液合并,浓缩至3∶1(即每毫升药液中相当于含原生药1g)), 将浓缩液置于分液漏斗中采用系统溶剂法,依次加入石油醚(沸程60~90℃)、 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少量多次萃取至无色,将乙酸乙酯萃取液 浓缩成干膏。

    实施例2本发明药物的制备

    取实施例1制备的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加入药学上常用的辅料,如 淀粉,制粒,整粒,装胶囊,得胶囊剂。

    实施例3本发明药物的制备

    取实施例1制备的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加入药学上常用的辅料,如 淀粉,制粒,整粒,加入硬脂酸镁,压片,得片剂。

    实施例4本发明药物的制备

    取实施例1制备的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加入药学上丸剂用辅料,制 备成丸剂。

    实施例5本发明煨川木香止泻作用有效部位的成分分离与结构鉴定

    1.样品的提取分离

    川木香药材1.4Kg,粉碎,加入八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 小时,过滤,滤渣加入10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1h,将醇提液减压浓缩至 无醇味后与水煎液合并,浓缩至3∶1(即每毫升药液中相当于含原生药1g)), 将浓缩液置于分液漏斗中采用系统溶剂法,依次加入石油醚(沸程60~90℃)、 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少量多次萃取至无色,将乙酸乙酯萃取液 浓缩成干膏。得到147g浸膏。

    乙酸乙酯萃取物与100-200目硅胶(1∶1)拌匀后通过100-200目硅胶柱层 析,用不同比例的石油醚-氯仿(90∶10,80∶20,70∶30,60∶40)和石油醚-丙 酮(70∶30)梯度洗脱,并结合TLC反复分离纯化,先后得到11个化合物Ⅰ (800mg)、Ⅱ(36mg)、Ⅲ(80mg)、Ⅳ(7mg)、Ⅴ(111mg)、Ⅵ(4mg)、Ⅶ(89 mg)、Ⅷ(48mg)、Ⅸ(10mg)、Ⅹ(120mg)、Ⅺ(4mg)。

    提取分离流程见图2。

    2.结构鉴定

    化合物Ⅰ:淡黄色油状物,TLC鉴定:石油醚-氯仿(80∶20)展开, Rf值约为0.5,喷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2min,显紫红色斑点,置3 65nm紫外灯下检视,显绿色荧光。

    1H-NMR(CDCL3),δ:1.06和1.63(1H,m,1-H),1.27(1H,m,2-H),4.50(1H,dd,J=7, 6.9Hz,3-H),0.82(1H,m,5-H),1.30(1H,m,6-H),1.63(1H,m,7-H),1.62(1H,m,9-H),1.8 9(1H,m.11-H),5.12(1H,t,J=4.8Hz,12-H),1.31(1H,m,15-H),1.30(1H,m,16-H),1.31 (1H,m,18-H),0.97(1H,m,19-H),1.24(1H,m,20-H),1.31(1H,m,22-H),0.82(1H,s,23- H),0.96(1H,s,24-H),0.92(1H,s,25-H),0.90(1H,s,26-H),1.06(1H,s,27-H),0.86(1H,s, 28-H),0.82(1H,dd,J=6.6Hz,29-H),0.89(1H,d,J=6.9Hz,30-H),2.28(1H,t,J=6.6Hz,2′ -H),1.63(1H,m,3′-H),1.28(12H,brs,4′-16′-H),0.87(1H,t,J=7Hz,17′-H)。

    13C-NMR(CDCL3):39.6(C-1),28.0(C-2),80.5(C-3),39.6(C-4),55.2(C-5),16.8 (C-6),31.9(C-7),41.5(C-8),47.5(C-9),34.8(C-10),22.6(C-11),124.2(C-12),139.5(C- 13),41.5(C-14),28.0(C-15),25.1(C-16),34.8(C-17),59.0(C-18),29.6(C-19),39.6(C- 20),31.9(C-21),41.5(C-22),28.0(C-23),16.8(C-24),16.8(C-25),16.8(C-26),22.6(C- 27),28.0(C-28),16.8(C-29),21.3(C-30),173.6(C-1′),34.8(C-2′),25.1(C-3′),29.1-29. 6(C-4′-13′),29.6(C-14′),31.9(C-15′),22.6(C-16′),14.1(C-17′)。以上数据与α-amyr in margarate基本一致,所以推断化合物Ⅰ为α-amyrin margarate。

    化合物Ⅰ的化学结构

    化合物Ⅱ:白色羽毛状结晶,TLC鉴定:石油醚-氯仿(80∶20)展开, Rf值约为0.4,喷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2min,显紫红色斑点,置3 65nm紫外灯下检视,显绿色荧光。

    1H-NMR(CDCL3),δ:0.83(3H,s,CH3),0.87(3H,s,CH3),0.88(3H,s, CH3),0.90(3H,d,CH3),0.97(6H,s,2×CH3),1.04(3H,d,J=6.0Hz,C H3),1.06(3H,s,CH3)。

    13C-NMR(CDCL3):24.1(C-1a),23.1(C-2a),23.1(C-3a),25.2(C-4a),21.3(C-5a), 23.1(C-6a),24.1(C-1b),24.1(C-2b),24.1(C-3b),22.2(C-4b),21.3(C-5b),24.1(C-6b), 23.1(C-7),22.2(C-8),41.0(C-9),23.1(C-10),23.1(C-15),25.2(C-16),33.1(C-18),34.7 (C-19),37.3(C-20),35.9(C-21),25.2(C-22)。

    以上数据与Isobauerenyl acetate(异降香萜烯酸乙酸酯)(刘文粢,何风雷, 阮子镛等.狼毒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3):180-182.; A.K.Chakravarty et al.Peracid oxidation products of swertanone[J].Tetraledro n.1991,47(1213):2337~2350.)报道基本一致,所以推断化合物Ⅱ为Isobauer enyl acetate(异降香萜烯酸乙酸酯)。

    化合物Ⅱ的化学结构

    化合物Ⅲ:白色针状结晶,TLC鉴定:氯仿-异丙醇(90∶10)展开, Rf值约为0.5,喷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2min,显深绿色斑点,置3 65nm紫外灯下检视,显绿色荧光。

    1H-NMR(CDCL3),δ:6.19(1H,d,J=3.3Hz,H-13a),5.46(1H,d,J=3.3H z,H-13b),5.23(1H,br.s,H-15a),5.03(1H,br.s,H-15b),4.87(1H,br. s,H-14a),4.78(1H,br.s,H-14b),3.95(1H,t,J=9.2Hz,H-5)。 13C-NMR(CDCL3):170.16(C-12),151.18(C-11),149.10(C-3),139.58(C-9), 120.10(C-13),112.46(C-15),109.41(C-14),85.16(C-5),51.87(C-4),47.42(C- 6),44.95(C-10),36.18(C-2),32.47(C-8),30.80(C-1),30.16(C-7)。以上数据 与去氢木香内酯(杨辉,谢金轮,孙汉董.云木香化学成分研究[J].云南植物 研究.1997,19(1):85~91.)基本一致,所以推断化合物Ⅲ为去氢木香内酯。

    化合物Ⅲ的化学结构

    化合物Ⅳ:白色针状结晶,TLC鉴定:氯仿-乙酸乙酯(96∶4)展开, Rf值约为0.4,喷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2min,置365nm紫外灯下 检视,显绿蓝色荧光。

    1H-NMR(CDCL3),δ:0.82(s),0.84(d,J=6.5Hz,),0.96(d,J=5.1Hz),0.96(s),0.97 (s),1.01(s),1.02(s).3.20(1H,dd,Jaa=10.6andJae=5.5Hz,,3-H),3.27(1H,d,Jgem=10.7Hz, 28b-H),3.57(1H,d,Jgem=10.7Hz,28a-H),5.16(1H,t,J=3.42Hz,12-H)。 13C-NMR(CDCL3):138.6(C-13),125.0(C-12),79.0(C-3),69.9(C-28),55.1(C- 5),54.0(C-18),47.6(C-9),42.0(C-14),38.7(C-1),39.4(C-20),39.3(C-8),38.7(C- 19),38.7(C-4),37.9(C-10),35.1(C-17),32.7(C-21),30.6(C-22),28.1(C-23),2 8.1(C-15),27.1(C-2),32.8(C-7),25.9(C-11),23.3(C-27),23.2(C-16),21.3(C-3 0),18.3(C-6),17.3(C-26),16.7(C-29),15.7(C-25),15.6(C-24)。以上数据与U vaol(熊果醇)(S.Siddiqui et al.Kaneric acid,a new triterpene from the leave s of Nerium Oleander[J].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1986,49(6):1086~1090.) 基本一致,所以推断化合物Ⅳ为熊果醇。

    化合物Ⅳ的化学结构

    化合物Ⅴ:白色针状结晶,TLC鉴定:氯仿-乙酸乙酯(98∶2)展开, Rf值约为0.4,喷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2min,显绿色斑点,置365 nm紫外灯下检视,显绿色荧光。

    1H-NMR(CDCL3),δ:6.26(1H,d,J=3.5Hz,13-H),5.53(1H,d,J=3.0Hz,13′-H),4.93(1 H,br,dd,J=11.0Hz,5-H),4.90(1H,br,dd,J=,1-H),4.61(1H,dd,J=13.0Hz,15-H),4.60(1 H,dd,J=11.0Hz,6-H),4.57(1H,d,J=13.0Hz,15′-H),2.56(1H,m,J=3.5Hz,7-H),2.53和 2.07(1H,m,J=12.5Hz,3-H),2.20(1H,m,2-H),2.10(1H,s,OAc),1.35(2H,br,s,14-H, 14′-H)。以上数据与15-Acetoxycostunolide(15-乙酰氧基木香烯内酯)(S.Siddi qui et al.Kaneric acid,a new triterpene from the leaves of Nerium Oleande r[J].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1986,49(6):1086~1090.)基本一致,所以推断 化合物Ⅴ为15-Acetoxycostunolide(15-乙酰氧基木香烯内酯)。

    化合物Ⅴ的化学结构

    化合物Ⅵ:白色针状结晶,TLC鉴定:石油醚-丙酮(80∶20)展开, Rf值约为0.4,喷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2min,置365nm紫外灯下 检视,显绿色荧光。

    1HNMR(CDCL3),δ:d6.08(1H,d,J=3.2Hz,H-13a),5.41(1H,d,J=3.2 Hz,H-13b),5.35(1H,br.s,H-3),3.93(1H,t,J=11.0Hz,H-6β),3.66(1 H,dd,J=9.9,6.6Hz,H-1a),1.84(3H,br.s,H-15),0.88(3H,s,H-14)。 13C-NMR(CDCL3):138.92(C-11),133.44(C-4),121.22(C-3),116.85(C-13),75.22 (C-1),32.75(C-2),51.10(C-5),81.467(C-6),51.00(C-7),40.84(C-10),34.20(C-9), 23.35(C-15),21.15(C-8),11.03(C-14)。以上数据与珊塔玛内酯(Santamarine)(杨 辉,谢金轮,孙汉董.云木香化学成分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7,19(1):8 5~91.)基本一致,所以推断化合物Ⅵ为珊塔玛内酯。

    化合物Ⅵ的化学结构

    化合物Ⅶ:白色针状结晶,TLC鉴定:氯仿-异丙醇(92∶8)展开,R f值约为0.5,喷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2min,置365nm紫外灯下检 视,显绿色荧光。

    1H-NMR(CH3OH),δ:d7.07(1H,d,J=1.5Hz,2-H),7.07(1H,d,J=1.5Hz,2′-H),6. 88(1H,dd,J=1.5,8.0Hz,6-H),6.88(1H,dd,J=1.5,8.0Hz,6′-H),6.85(1H,d,J=8.0Hz, 5-H),6.85(1H,d,J=8.0Hz,5′-H),4.98(1H,S,7-H),4.98(1H,s,7′-H),4.13(1H,d,J=9. 4Hz,9b-H),4.10(1H,d,J=9.4Hz,9′b-H),4.00(1H,d,J=9.4Hz,9a-H),3.97(1H,d,J=9.4 Hz,9′a-H),3.33(3H,s,3-OCH3),3.33(1H,s,3′-OCH3)。

    13C-NMR(CH3OH):148.6、148.6(C-3,C-3′),147.4、147.4(C-4,C-4′),129.5、129. 5(C-1′,C-1),121.6、121.6(C-6,C-6′),115.6、115.6(C-5,C-5′),112.8、12.8(C-2,C-2 ′),89.1、89.1、89.1、89.1(C-7,C-8,C-7′,C-8′),76.7、76.7(C-9,C-9′),56.3、 56.3(3-OCH3,3′-OCH3)。以上数据与青刺尖木脂醇(Prinsepiol)(Piccinel li et al.New Lignans from the Roots of Valeriana prionophylla with Antioxi dative and Vasorelaxant Activities[J].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2004,67 (7):1134~1137.)基本一致,所以推断化合物Ⅶ为青刺尖木脂醇。

    化合物Ⅶ的化学结构

    化合物Ⅷ:白色针状结晶,TLC鉴定:氯仿-乙酸乙酯(85∶15)展开, Rf值约为0.5,喷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2min,置365nm紫外灯下 检视,显绿色荧光。

    1H-NMR(CDCl3),δ:6.58(4H,s,H-2,6,2,6),5.51(2H,s,2×ArOH),4.73(2H,d, J-4.2z,H-7,7),4.28(2H,m,H-9a,9a),3.93(2H,m,H-9b,9′b),3.92(12H,s,4×OCH3), 3.11(2H,m,H-8,8′)。

    13C-NMR(CDCL3):147.1(C-3,3′,5,5′),134.2(C-4,4′),132.0(C-1,1′),102.6(C-2,2′,6, 6′),86.0(C-7,7′),71.8(C-8,8′),56.3(C-9,9′),54.3(-OMe)。上数据与文献报道 (Zuo G Y,He H P,Hong X,el al.Chemical constituents ofSpiraea ja ponica var.ovalifoh′a [J].Acta Bot Yunnan(云南植物研究),2005,27:10 1-106.Fumiko Abe and Tatsuo Yamauchi.9α-Hydroxypinoresinol,9α-Hydr oxymedioresinol and related lignans from Allamanda Neriifolia J].Phytochem isty.1988,27(2):575~577.)基本一致,鉴定化合物Ⅷ为Syringaresinol(丁香脂 素)。

    化合物Ⅷ的化学结构

    化合物Ⅸ:白色针状结晶,TLC鉴定:氯仿-异丙醇(95∶5)展开,R f值约为0.5,喷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2min,显黄色斑点。

    1H-NMR(CDCL3),δ:7.61(1H,d,J=1.9Hz,2′-H),7.05(1H,d,J=1.7Hz,2-H),7.01 (1H,d,J=7.4Hz,6′-H),6.96(1H,d,J=8.4Hz,5′-H),6.90(1H,dd,J=8.1Hz,6-H),6.19(1H, d,J=8.0Hz,2-H),4.69(1H,d,J=8.5Hz,7′-H),4.22(1H,m,8′-H),4.19(1H,t,J=8.4Hz,9′b- H),4.18(1H,dd,J=8.3,5.5Hz,9′a-H),3.93(3H,s,OMe),3.81(3H,s,OMe),3.78(1H,m, 8-H),3.68(1H,dd,J=10.3,5.3Hz,9a-H),2.93(1H,m,8-H)。

    13C-NMR(CDCL3):197.9(C-7),150.8(C-4),146.8(C-3),145.6(C-4′),145.6(C-3′),1 32.4(C-1′),129.5(C-1),123.8(C-6),120.1(C-6′),114.1(C-5),114.0(C-5′),110. 4(C-2),109.0(C-2′),83.9(C-7′),77.0(C-9′),61.5(C-9),56.1(-OMe),56.0(-OMe), 52.2(C-8′),49.7(C-8)。以上数据与川木香醇D(VladinolD)([92]付朝晖,张 玉梅,谭宁华等.云南油杉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 257~261.)基本一致,所以推断化合物Ⅸ为川木香醇D。

    化合物Ⅸ的化学结构

    化合物Ⅹ:白色针状结晶,TLC鉴定:石油醚-丙酮(90∶10)展开, Rf值约为0.3,喷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2min,显紫红色斑点,置3 65nm紫外灯下检视,显绿色荧光。

    1H-NMR(CDCl3),δ:d6.09(1H,d,J=3.5Hz,H-13a),5.59(1H,d,J=3.5 Hz,H-13b),4.87(1H,dd,J=10.5,4.3Hz,H-1),4.69(1H,br.d,J=9.9H z,H-5),4.66(1H,t,J=9.3Hz.H-6),1.70(3H,s,H-15),1.45(3H,s,H-14)。 13C-NMR(CDCL3):170.44(C-12),141.83(C-11),141.44(C-4),137.93(C-10),128.66 (C-5),127.38(C-1),119.00(C-13),82.13(C-6),50.90(C-7),41.59(C-3),39.87(C-9),28. 45(C-2),26.72(C-8),17.32(C-15),16.24(C-14)。以上数据与木香烃内酯([86] 杨辉,谢金轮,孙汉董.云木香化学成分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7,19(1): 85~91.)基本一致,所以推断化合物Ⅹ为木香烃内酯。

    化合物Ⅹ的化学结构

    化合物Ⅺ:白色针状结晶,TLC鉴定:氯仿-异丙醇(95∶5)展开,R f值约为0.5,喷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2min,显紫红色斑点。 13C-NMR(CDCL3):168.95(C-12),165.26(C-16),152.20(C-4),141.72(C-17),139.2 5(C-11),137.27(C-10),126.67(C-19),122.64(C-13),118.18(C-14),113.57(C-15), 78.42(C-6),74.31(C-8),73.75(C-3),62.27(C-18),51.39(C-5),47.60(C-7),45.32(C-1), 39.07(C-2),37.08(C-9)。以上数据与Cynaropicrin(菜蓟苦素;洋蓟内酯)([9 3]I.Muhammad et al.Cytotoxic Sesquiterpene Lactones from Centaurothamn us maximus and Vicoa pentanema[J].Phytotherapy Research,2003,17(2),1 68-173.)基本一致,所以推断化合物Ⅺ为Cynaropicrin(菜蓟苦素;洋蓟内 酯)。

    化合物Ⅺ的化学结构

    3.小结

    首次对煨川木香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深入的化学成分分析,成功 分离出11个化合物单体,其中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及川木香想醇D 为川木香已知成分,另外8个成分均为首次从川木香药材获得,分别为 α-amyrin margarate、Isobauerenyl acetate(异降香萜烯酸乙酸酯)、Uvaol(熊果 醇)、15-Acetoxycostunolide(15-乙酰氧基木香烯内酯)、Santamarine(珊塔玛 内酯)、Prinsepiol(青刺尖木脂醇)、(+)-Syringaresinol(丁香脂素)、VladinolD (川木香醇D)、Cynaropicrin(菜蓟苦素;洋蓟内酯)。

    实施例6本发明煨川木香止泻作用有效部位的含量测定

    1.木香烃内酯与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测定

    1.1色谱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C18 ODS(150*4.6mm,5μm);流动相:甲醇- 水(65∶35)等度洗脱25min;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25nm;柱温: 30℃。

    1.2对照液的制备

    分别取木香烃内酯与去氢木香内酯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 每1ml含1mg的溶液,精密吸取1ml,置10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即得。

    1.3供试液的制备

    各取川木香及煨川木香乙酸乙酯萃取物约0.5g,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 置50ml容量瓶中,再加甲醇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1ml,置10ml容量瓶中, 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1.4检测波长的确定

    通过全波长扫描并结合参考文献,选用225nm为木香烃内酯与去氢木香 内酯含量的检测波长。

    1.5线性关系的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2.2项下对照品溶液1、2、5、10、20μl进样,按上述色 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A)为纵坐标,对照品进样量(μg)为横 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见表1。

    表1木香烃内酯与去氢木香内酯回归方程表

    1.6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2.2项下对照品溶液5μl,连续进样5次,测定色谱峰峰面积, 计算峰面积积分平均值,见表2,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表2精密度实验结果

    1.7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2.3项下供试品溶液10μl,分别于0、2、4、6、8、12h进样, 测定色谱峰峰面积,计算峰面积积分平均值,见表3,结果表明木香烃内酯 和去氢木香内酯在12h内稳定。

    表3稳定性实验结果

    1.8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批样品5份,按照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各进样10 μl,测定色谱峰峰面积,计算峰面积积分平均值,见表4,结果表明该方法 重现性好。

    表4重复性实验结果

    1.9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 l含木香烃内酯1.16mg、去氢木香内酯1.10mg的溶液备用。取已知含量的川 木香乙酸乙酯萃取物5份,每份25mg,精密称定,分别精密加入上述对照 品溶液各5ml,按“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 计算回收率,见表5。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回收率良好。

    表5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

    1.10样品的含量测定

    分别精密称取10批药材生品及煨品,按照2.3项下操作制备样品液,按 照2.1项下条件进行测定。

    表6含量测定结果

    2.三种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2.1色谱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C18 ODS(250*4.6mm,5μm);流动相:甲醇- 水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

    表7流动相程序

    2.2对照液的制备

    分别取化合物Ⅱ、Ⅷ、Ⅺ,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 液,精密吸取1ml,置100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 即得。

    2.3供试液的制备(同上)

    2.4检测波长的确定

    根据光谱扫描图数据结果,化合物Ⅱ、Ⅷ、Ⅺ在230nm左右各化合物均 有较强吸收,故选择230nm为检测波长。

    2.5线性关系的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3.2.2项下对照品溶液1、2、5、10、20μl进样,各对照 品按以峰面积(A)为纵坐标,相应的进样量(μg)为横坐标进行回归分析, 所得回归方程见表8。

    表8各化合物的回归方程

    2.6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2.2项下对照品溶液5ul,连续进样5次,测定色谱峰峰面积, 计算峰面积积分平均值,见表9,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表9精密度实验结果

    2.7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2.3项下供试品溶液10μl,分别于0、2、4、6、8、12h进样, 测定色谱峰峰面积,计算峰面积积分平均值,见表10,结果表明化合物Ⅱ、 Ⅷ、Ⅺ在12h内稳定。

    表10稳定性实验结果

    2.8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批样品5份,按照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各进样10 μl,测定色谱峰峰面积,计算峰面积积分平均值,见表1O,结果表明该方 法重现性好。

    表10重复性实验结果

    2.9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含量的川木香药材0.5g,共5份,精密称定,分别加入化合物Ⅱ、 Ⅷ、Ⅺ适量,按照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照上述方法测定,记录峰 面积,计算得结果见表11。

    表11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

    2.10样品的含量测定

    分别精密称取10批药材生品及煨品,按照2.3项下操作制备样品液,按 照2.1项下条件进行测定,用外标法计算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2。

    表12含量测定结果

    实施例本发明煨川木香止泻作用有效部位的指纹图谱研究

    1.分析条件研究

    1.1指纹图谱研究方法的确定  川木香乙酸乙酯部位主要含倍半萜类成分, 具有紫外吸收,可选择操作简便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

    1.2色谱柱的选择  参照《中药注射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指导原则》有关要 求进行了色谱柱的比较试验,分别试验了五种不同厂家的色谱柱:Scienhom e公司Kromasil ODS-1(250×4.6mm,5um),迪马公司Diamonsil C18(250×4.6 mm,5um),迪马公司Diamonsil C18(150×4.6mm,5um),Schimadzu公司VP-ODS (150×4.6mm,5um)和AKZONOBEL公司Kromasil-5C18(250×4.6mm,5um)。从 中选择了迪马公司Diamonsil C18(250×4.6mm,5um),该色谱柱对该品种的分 离效果最好。

    1.3测定波长的选择

    选择了230nm、254nm和280nm处的指纹图进行比较,结果在230nm处 指纹图谱所反映的信息较多,主峰在230nm下的响应值较大,因此选择230 nm作为指纹图谱的测定波长。

    1.4流动相的选择

    采用梯度洗脱,比较了甲醇-水系统、乙腈-水系统(甲醇或乙腈比例在 1小时内由5%线性增加到100%),结果发现甲醇-水系统可以使样品得到较好 的分离,且色谱峰峰形较好,故选用该系统为流动相。

    1.5梯度考察

    根据色谱柱的性能和实验条件,选择了5种不同的梯度条件,如表13所 示。

    表13梯度考察表

    比较不同梯度色谱图可以看出,各梯度条件下的色谱图在0~20min差异 较大,通过比较,选择分离度较好的梯度5作为最终分析样品用的梯度条件。

    1.6柱温的考察

    考察了20℃、25℃、30℃、35℃不同柱温条件下的指纹图谱。

    结果表明在不同柱温条件下,指纹图谱在局部存在一定差异,30℃时的 色谱图中各峰分离度最好,故进行指纹图谱的分析色谱柱温为30℃。

    综上,确定指纹图谱分析条件为:

    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4.6mm,5um)

    流动相:A:水,B:甲醇

    梯度:0-20min,40%-50%B;20-60min,50%-100%B

    检测波长:230nm

    柱温:30℃

    流速:1.0ml/min

    1.7阴性对照试验

    以甲醇为阴性对照溶液,按上述确定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表明阴性无 干扰。

    2.样品溶液的制备

    2.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参照物木香烃内酯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以五氧化二磷干燥至恒重的木香烃内酯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分 别制成每1ml含木香烃内酯50μg的溶液,即得。

    3.色谱指纹图谱试验的方法学验证

    3.1仪器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每次10μl,以木香烃内酯色谱 峰的保留时间和积分面积为参照,计算出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 面积,考察精密度,计算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值,结果相对保 留时间RSD值小于1%,相对峰面积RSD值小于3%,见表14和15,结果 表明精密度良好。

    表14川木香指纹图谱精密度(相对保留时间)考察结果

    表15川木香指纹图谱精密度(相对峰面积)考察结果

    3.2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2、4、6、8、12h进样,以木香烃内酯 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积分面积为参照,计算出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 对峰面积,考察稳定性,计算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值,结果相 对保留时间RSD值小于1%,相对峰面积RSD值小于3%,见表16和17, 结果表明稳定性良好。

    表16川木香指纹图谱稳定性(相对保留时间)考察结果

    表17川木香指纹图谱稳定性(相对峰面积)考察结果

    3.3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川木香药材5份,每份0.5g,按照“供试品制备”项下方法制 备供试液,用上述色谱条件进行分析,记录各共有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 积。以木香烃内酯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为参照,计算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 间和相对峰面积,考察重复性,计算出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 积的RSD值,结果相对保留时间RSD值小于1%,相对峰面积RSD值小于 3%,见表18和19,结果表明重复性良好。

    表18川木香指纹图谱重复性(相对保留时间)考察结果

    表19川木香指纹图谱重复性(相对峰面积)考察结果

    4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和辨认

    4.1色谱峰的定位和参照物的选择

    通过对照品实验,鉴别了川木香乙酸乙酯部位HPLC指纹图谱中的11个 色谱峰,其中15号色谱峰为木香烃内酯,该峰为指纹图谱中峰面积积分值最 大且稳定的一个峰,故选择木香烃内酯为参照物。

    4.2共有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

    从10批川木香生品和煨品乙酸乙酯部位的HPLC图谱中,选择17个峰作 为共有色谱峰,共有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结果见表20。

    表20川木香生品与煨品的平均相对保留时间和平均相对峰面积

    4.3相似度评价

    以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 计算10批川木香生品与煨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见图3、图4。

    10批川木香生品与煨品分别与其共有模式相比,相似度均大于0.900, 结果见表21。

    表2110批川木香生品及煨品与其共有模式的相似度

    经软件处理,得到共有模式如图5所示。

    5.小结

    (1)本发明通过对川木香生品和煨品的指纹图谱研究,建立了川木香生品和 煨品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符合指纹图谱要求。

    (2)川木香生品和煨品乙酸乙酯部位的指纹图谱反映其化学成分具有一定差 异,共有模式中生品有17个共有峰,煨品有16个共有峰(与生品相比缺4号峰), 各成分的含量不同。

    (3)通过相似度对比发现,五个产地中的三个产地六批药材差异较小,相似 度均在0.9以上,而产自会理和天全两个产地四个批次的药材之间具有一定的 差异。

    以下通过药效学试验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验例1本发明川木香煨制前后抗腹泻作用对比试验

    川木香为菊科植物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Franch.)Ling或灰毛川木 香Vladimiria souliei(Franch.)Ling var.cinaerea Ling的干燥根,与菊科植物木 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亲缘,均具有行气止痛的功效。《中国药典》2010 年版木香功能与主治项下规定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但对煨制川 木香的功能主治并未作阐述。本实验根据其适应症“肠鸣腹泻”,对川木香炮 制前后的抗腹泻作用进行对比研究,同时揭示其炮制前后的药效差异。

    1.材料

    1.1动物KM小鼠,雌雄各半(20±2g)。

    2.1药品及试剂川木香生品及纸煨制品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5%番泻 叶提取液,生理盐水,颠茄磺苄啶片(哈药集团制药六厂,批号:080921)。

    2.方法

    2.1对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的影响

    选取体重20±2g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单笼饲 养于垫板上,垫板下垫滤纸。各组均按0.2ml/10g规格给予相应药液(水), 其中空白组、模型组按灌胃给予生理盐水,阳性组灌胃给予0.05g/ml颠茄磺 苄啶混悬液,各实验剂量组均灌胃给予川木香炮制前后提取液,每天一次, 连续给药7天后,禁食不禁水16h,各组末次给药0.5h后,除模型组外均以 5%番泻叶浓缩液按0.2ml/10g灌胃,造模后0.5h开始计时。实验1-6小时内 每小时换滤纸一次,采用稀便率作为评价指标。

    2.2对蓖麻油所致小鼠腹泻模型的影响

    选取体重20±2g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单笼饲 养于垫板上,垫板下垫滤纸。其中空白组、模型组按灌胃给予生理盐水,阳 性组灌胃给予0.05g/ml颠茄磺苄啶混悬液,各实验剂量组均灌胃给予川木香 及煨品提取液,给药量均为0.2ml/10g,每天一次,连续给药7天后,禁食 不禁水16h,各组末次给药0.5h后,除空白组外均按0.2ml/10g灌胃给予蓖 麻油,造模后0.5h开始计时。实验1-6小时内每小时换滤纸一次,观察并计 算稀便率。

    3.结果

    利用SPSS13.0对各组数据进行One Way-ANOVA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差异 性。数据均采用表示,结果见表22、23。

    表22川木香煨制前后对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的影响(n=10)

    注:□P<0.05VS模型组;▲P<0.05煨品组VS生品组

    从表22结果可知,煨品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在实验1-2h期间具有 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该时间段为川木香煨制后发挥止泻作用的时间 段;而生品不同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川木香生品 不具有对抗番泻叶所致腹泻的作用;川木香煨品高剂量组与生品高剂量组在 实验2h及5h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了川木香煨制前后抗番泻 叶所致腹泻作用不同。

    表23川木香煨制前后对蓖麻油所致小鼠腹泻的影响(n=10)

    注:□P<0.05VS模型组;▲P<0.05煨品组VS生品组

    从表23结果可知,煨品高剂量组在实验2-3h期间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 著性差异(P<0.05),说明川木香煨品对蓖麻油所致小鼠腹泻具有一定的抑 制作用;而生品各剂量组在各时间段与模型组相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生品 高剂量组与煨品高剂量组比较,在实验1-3h期间的止泻作用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4.小结

    川木香煨制后对番泻叶所致大肠刺激性腹泻具有抑制作用,而煨制前不 具有此种作用,证明川木香煨制“止泻”的作用,同时揭示了川木香煨制后 可对抗大肠刺激性腹泻。川木香煨制后对蓖麻油所致小鼠小肠性腹泻具有抑 制作用,蓖麻油致泻作用于小鼠小肠端,故推测川木香的止泻作用发挥部位 也可能在动物小肠,同时因蓖麻油也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也进一步揭 示了川木香煨制“实肠止泻”作用机制。

    实验例2本发明煨川木香“实肠止泻”有效部位筛选试验

    研究川木香煨制“实肠止泻”的作用机理,探索川木香煨制后对抗引起 动物腹泻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从煨制川木香对正常动物胃肠道运动的影响、 拮抗模型药所致动物肠道平滑肌的运动异常及抗小鼠腹腔炎性反应等方面, 从多个因素来考察川木香煨制止泻的作用机制。

    1.材料

    1.1动物日本大耳兔(2~3kg),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 证号:SCXK(川)2004-14。KM小鼠,雌雄各半或雄性(20±2g)。

    1.2药品和试剂

    1.2.1工具药及试剂  颠茄磺苄啶片(哈药集团六厂,批号080325),硫酸 阿托品(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T08C204),蓖麻油(湖北科田药 业有限公司,批号Z42020991),台氏液(配方:NaCl 8.0g,KCl 0.2g,MgSO4·7H2O 0.29g,NaH2PO4·2H2O 0.065g,NaHCO3 1.0g,CaCl2 0.2g,葡萄糖1.0g)[78], 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50701),地塞 米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80182)。

    1.2.2受试药物称取川木香煨品50g,8倍95%乙醇提取两次,每次1h后, 滤渣加入10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1h,将醇提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后与水 煎液合并,浓缩至3∶1浓度(即每3毫升药液中相当于含原生药1g),将浓缩 液置于分液漏斗中采用系统溶剂法,依次加入石油醚(沸程60~90℃)、氯 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少量多次萃取至无色,将各萃取液浓缩成干 膏,加入10%吐温-80,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使之溶解。

    1.3仪器  HW-400S恒温平滑肌槽(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BL-420生物机 能实验系统(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压力换能器、手术器械、200μl可调 式移液枪、眼科剪,弯嘴镊,灌胃针,天平等。

    2.方法

    2.1煨川木香“实肠止泻”有效部位的筛选取日本大耳兔猛击头部致死, 迅速剖腹,取近幽门端十二指肠约10cm,置于盛有冷台氏液之器皿中,沿肠 壁剪去肠系膜,将肠管剪成1.5~2cm的小段备用。调节恒温平滑肌槽,使 水温保持在(37±0.5)℃。将压力换能器与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连接。 取兔肠一段,两端各穿一线,其中一线固定于L型通气管上,放入有50ml 台氏液的浴漕内,固定L型通气管,并调节恒温平滑肌槽,缓慢通入95%O2和5%CO2(2个气泡/s)。肠管另一端与压力换能器相连,加1g负荷,打开 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待肠管运动恢复正常后,记录肠管正常情况下 2min活动曲线,采用累积给药的方式滴加药液,每次50ul,记录各给药量下 肠管2min的活动曲线,抑制率(%)=(给药前平均张力-给药后平均张力)/ 给药前平均张力×100%。

    2.2煨川木香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的影响  将5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 其中煨品高、中、低剂量组(15、9、3g.kg-1)各组灌胃(ig)相应药液,空白 组和新斯的明组灌胃(ig)等容积生理盐水,给药量均为0.2mL·10g-1,每天 灌胃1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前禁食不禁水12h,新斯的明组末次给药为 皮下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0.15mg·kg-1。给药或生理盐水45min后灌胃给 予每只小鼠0.2mL新鲜配制的炭末混悬液(其中活性炭和阿拉伯树胶各含 10%),20min后脱颈椎处死。开腹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 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肠管拉直,测量总长度,测量幽门至活 性炭前沿的距离作为其在小肠内推进距离,采用推进率作为指标。 活性炭推进率(%)=小肠推进距离/肠总长度×100%。

    2.3煨川木香对新斯的明负荷下小鼠小肠推进的影  响将60只小鼠随机均 分6组,其中煨品高、中、低剂量组(15、9、3g.kg-1)各组灌胃(ig)相应药 液,空白组和新斯的明组灌胃(ig)等容积生理盐水,给药量均为0.2mL·10g-1, 每天灌胃1次,连续6天;阳性组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6×10-3g.kg-1。末次 给药前禁食不禁水12h,给药或生理盐水45min后,除空白对照组外,每 只小鼠均皮下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0.15mg.kg-1;空白组皮下注射同体积生 理盐水。给药或生理盐水45min后灌胃给予每只小鼠0.2mL新鲜配制的炭 末混悬液(其中活性炭和阿拉伯树胶各含10%),20min后脱颈椎处死(其余 同第二节“方法”项下),计算小肠推进率。

    2.4煨川木香对家兔离体肠肌解痉机制的研究

    2.4.1对家兔正常离体肠平滑肌的影响猛击家兔头部致昏,快速取出十二 指肠,用克氏液漂洗干净,置于盛有低温克氏液的培养皿中。剪取2cm肠段, 置于盛有50ml、(37±0.5)℃克氏液的平滑肌槽中,持续通以氧气。肠段 的一端固定在肌槽底部的不锈钢弯钩上,另一端与肌张力传感器连接,后者 接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肠段的等长收缩活动。肠段负荷1g张力,温育 30min,待肠段自发活动平稳,记录2min正常收缩曲线,采用累积给药的方 式滴加川木香煨品乙酸乙酯部位的吐温-80溶液及空白吐温-80溶液,分别作 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记录各给药量下肠管2min的活动曲线,以给药前后肠肌 收缩的平均张力计算抑制率。

    2.4.2对Ach负荷下家兔离体肠肌的影响  肠肌制取同上,待肠段自发活动 平稳后,在浴槽中加入1.0×10-5mol/L(浴槽内终浓度)的氯化乙酰胆碱, 使肠肌出现持续性收缩,处于痉挛状态,记录2min收缩曲线,再分别累积给 予川木香煨品乙酸乙酯部位的吐温-80药液及空白吐温-80溶液,分别作为实 验组和对照组,操作同前,以给药前后肠肌收缩的平均张力计算抑制率。

    2.4.3对磷酸组胺负荷下家兔离体肠肌的影响肠肌制取同上,待肠段自发 活动平稳后,在浴槽中加入1.0×10-5mol/L(浴槽内终浓度)的磷酸组胺, 使肠肌收缩增强,记录2min收缩曲线,再分别累积给予川木香煨品乙酸乙酯 部位的吐温-80药液及空白吐温-80溶液,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操作同 前,以给药前后肠肌收缩的平均张力计算抑制率。

    2.4.4对Bacl2负荷下家兔离体肠肌的影响肠肌制取同上,待肠段自发活 动平稳后,在浴槽中加入0.8g·L-1(浴槽内终浓度)的氯化钡溶液,使肠 肌收缩增强,记录2min收缩曲线,再分别累积给予川木香煨品乙酸乙酯部位 的吐温-80药液及空白吐温-80溶液,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操作同前, 以给药前后肠肌收缩的平均张力计算抑制率。

    2.5煨川木香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将50只小鼠随机均分5组,其 中煨品高、中、低剂量组(15、9、3g.kg-1)各组灌胃(ig)相应药液,模型组 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阳性组灌胃给予地塞米松混悬液(2.5mg/kg),给药量 均为0.2mL·10g-1,每天灌胃1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前禁食16h,给药 1h后,每只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生理盐水0.1ml/10g(体重),腹腔注 射0.7%冰醋酸致炎0.2ml/只。20分钟后脱颈处死动物,剪开腹部皮肤,分 离肌肉,暴露腹腔,用5ml生理盐水分数次洗涤腹腔,3000rpm离心5min, 移液枪移取上清液用分光光度计于590nm处测定吸光度。

    3.结果

    3.1煨川木香“实肠止泻”有效部位的筛选数据均采用表示,利用 SPSS13.0对各组数据进行ANOVA方差分析,见图6。

    结果表明:各部位在药槽终浓度为1.2×10-5~1.08×10-4g·ml-1范围9 个剂量组内,均可抑制离体肠运动,其抑制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量效曲 线如图4.1所示。其中乙酸乙酯部位作用最强,与乙醇部位作用相比具有显 著性差异(P<0.05),与正丁醇部位作用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从1.2×10-5~1.08×10-4g·ml-1浓度范围内9个剂量组中选取高、中、 低三个给药剂量,各部位作用结果比较如表24、25、26。

    表24煨川木香各部位低剂量对家兔离体肠肌的作用(n=10)

    注:与乙酸乙酯部位相比,▲P<0.05,▲▲P<0.01

    表25煨川木香各部位中剂量对家兔离体肠肌的作用(n=10)

    注:与乙酸乙酯部位相比,▲P<0.05,▲▲P<0.01

    表26煨川木香各部位高剂量对家兔离体肠肌的作用(n=10)

    注:与乙酸乙酯部位相比,▲P<0.05,▲▲P<0.01

    3.2煨川木香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的影响  利用SPSS13.0对各组数据进行 ANOVA方差分析,数据均采用形式表示,结果见表27

    表27煨川木香对小鼠正常状况下小肠推动的影响(n=10)

    注:▲P<0.05VS空白组

    实验结果表明,阳性组、煨品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均具有促进正常情况下小鼠小肠推进的作用,而煨品高剂量组与空 白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故推测川木香煨制后止泻作用与其对正常情况小 鼠小肠推动作用不存在明显联系,其“实肠”作用与正常小鼠小肠运动情况 关系不明显。

    3.3煨川木香对新斯的明负荷下小鼠小肠推进的影响  利用SPSS13.0对各 组数据进行ANOVA方差分析,数据均采用形式表示,结果见表28

    表28煨川木香对新斯的明负荷下小鼠小肠推进的影响  (n=10)

    注:▲P<0.05VS模型组

    表28结果表明,煨品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说明川木香煨制后对胃肠平滑肌运动异常的小鼠具有抑制其小肠推进的作 用。

    3.4煨川木香对家兔离体肠肌解痉机制的研究  利用SPSS13.0对各组数据 进行ANOVA方差分析,数据均采用的形式,结果如下:

    表29煨川木香乙酸乙酯部位对正常家兔离体肠平滑肌的影响(n=8)

    注:▲P<0.05,▲▲P<0.01VS对照组

    由表29结果可知煨川木香乙酸乙酯部位可明显抑制家兔离体肠肌运动, 且抑制作用呈现量效关系。

    表30煨川木香乙酸乙酯部位对工具药负荷下离体肠肌的影响  (n=8)

    注:▲P<0.05,▲▲P<0.01VS对照组

    由表30结果可知,煨川木香乙酸乙酯部位可明显拮抗乙酰胆碱、组胺、 Bacl2引起的离体肠肌兴奋状态,并随剂量增加而作用增加。

    3.5煨川木香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利用SPSS13.0对各组数 据进行ANOVA方差分析,数据均采用的形式,结果见31。

    表31煨川木香乙酸乙酯部位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n=12)

    注:▲P<0.05VS模型组

    表31结果表明:煨川木香乙酸乙酯部位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 差异,说明川木香煨制后具有抗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为揭示川木 香抗腹泻与抗炎作用的相关性奠定了基础。

    4.小结

    综上所述,川木香煨制品中乙酸乙酯部位的止泻作用最强。随着给药部 位的极性增加或减少,其作用强度都不同程度地减小。

    关 键  词:
    一种 木香 乙酸乙酯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煨木香乙酸乙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44519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