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复方利多卡因贴片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凯文
  • 文档编号:8444032
  • 上传时间:2020-07-05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865.2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15490.0

    申请日:

    20101022

    公开号:

    CN101966170B

    公开日:

    201205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9/70,A61K31/167,A61P23/02,A61J3/00

    主分类号:

    A61K9/70,A61K31/167,A61P23/02,A61J3/00

    申请人:

    鲍亚华

    发明人:

    鲍亚华

    地址:

    100035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横兴大厦三层

    优先权:

    CN201010515490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朱丽岩;李聚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复方利多卡因贴片及其制备方法,该贴片由封盖和贴附部分构成,贴附部分由环状泡棉胶带、吸水纤维片和衬垫构成,吸水纤维片内浸有复方利多卡因乳液,吸水纤维片密封于衬垫与封盖之间的环状泡棉胶带的中孔内部;衬垫内表面与环状泡棉胶带外表热合成一体,衬垫的大小能覆盖住环状泡棉胶带的中孔,吸水纤维片粘附着于衬垫内表面,并置于环状泡棉胶带的中孔内,通过衬垫与环形压槽热合将吸水纤维片密闭保存;环状泡棉胶带中的不干胶纸与封盖压制热合,封盖的形状与环状泡棉胶带相配合。使用时将封盖揭下,直接将贴附部分粘在需要麻醉的皮肤表面即可,使用十分方便。本发明结构简单、疗效显著,适用于针穿刺及完整皮肤外科小手术时的皮层局部麻醉。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复方利多卡因贴片,由封盖(1)和贴附部分(2)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附部分(2)由环状泡棉胶带(2.1)、吸水纤维片(2.2)和衬垫(2.3)经热合、胶粘而成,衬垫(2.3)内表面与环状泡棉胶带(2.1)的外表面压制热合连接,衬垫(2.3)的大小超出环状泡棉胶带(2.1)的中孔3~5mm,且不覆盖环状泡棉胶带整个表面,吸水纤维片(2.2)由丙烯酸脂胶粘剂固定于衬垫(2.3)内表面中部并同时置于环状泡棉胶带(2.1)的中孔中心部位,吸水纤维片(2.2)内浸有复方利多卡因乳液药剂,药剂量根据吸水纤维片(2.2)的大小而定;所述环状泡棉胶带(2.1)内表面与不干胶纸(1.2)内表面粘接,不干胶纸(1.2)外表面与复合膜(1.1)压制热合成封盖(1),封盖(1)的形状大小与环状泡棉胶带(2.1)相配合,复合膜(1.1)中部有一圈小于环状胶带(2.1)中孔的环形压槽(1.3),吸水纤维片(2.2)密封于环形压槽(1.3)与衬垫(2.3)之间;所述复合膜(1.1)的其中一角带有凸出环状泡棉胶带边缘的封盖揭开部(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利多卡因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利多卡因乳液药剂的配方为每10公斤中含有以下按重量计算的组分:利多卡因                                  50g~1000g;丙胺卡因                                  50g~1000g;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               10g~500g;卡波姆                                       5g~300g;氢氧化钠                                    4g~200g;纯化水                                      加至10k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利多卡因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纤维片(2.2)为木纤维或棉花由丙烯酸脂胶粘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利多卡因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纤维片(2.2)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环状泡棉胶带(2.1)的中孔形状与吸水纤维片的(2.2)形状相适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利多卡因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泡棉胶带(2.1)的材料为聚乙烯泡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利多卡因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2.3)为圆形,并沿圆周分布有凸起,衬垫(2.3)的材料为铝箔或聚乙烯复合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利多卡因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1.1)为双向拉伸的铝箔、聚丙烯复合膜或聚乙烯复合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利多卡因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干胶纸(1.2)的内表面含有硅油,不干胶纸的外表面附有聚乙烯薄膜。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复方利多卡因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一,复合膜(1.1)、不干胶纸(1.2)、环状泡棉胶带(2.1)、吸水纤维片(2.2)和衬垫(2.3)的制作成形;步骤二,将衬垫内表面(2.3)与环状泡棉胶带(2.1)的外表面压制、热合在一起;步骤三,将丙烯酸脂胶喷附在衬垫(2.3)内表面,使吸水纤维片(2.2)与衬垫(2.3)内面中部粘贴,同时使吸水纤维片(2.2)置于环状泡棉胶带(2.1)的中心位置;步骤四,向吸水纤维片(2.2)内注入复方利多卡因乳液药剂,所述复方利多卡因乳液药剂是按照以下步骤制备:步骤a,预先将卡波姆934加2kg~8kg纯化水浸泡至少四小时; 步骤b,将碱基利多卡因与碱基丙胺卡因以1︰1重量比投入搅拌容器中,在常温下搅拌混合为低熔的共溶混合物;步骤c,将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直接加入上述搅拌容器中,与低熔的共溶混合物搅拌均匀,成为油包水的油相混合物;步骤d,将预先浸泡好的卡波姆934与步骤c中形成的油相混合物混合,搅拌成水包油混合物;步骤e,在上述搅拌容器中加入浓度为8%~40%的氢氧化钠溶液,强力搅拌10-20分钟,使混合物的pH值达到9以上;步骤f,在搅拌容器中加入余量纯化水至配方量,搅拌均匀成乳液;步骤g,用均质器均质5分钟,使乳液稳定;步骤h,检测乳液的质量后,灌装;步骤五,将环状泡棉胶带(2.1)内表面与不干胶纸(1.2)内表面粘接,再将复合膜(1.1)与不干胶纸(1.2)压制加热贴合,同时将复合膜(1.1)上的环形压槽(1.3)与衬垫(2.3)内表面压制加热贴合,使吸水纤维片(2.2)密封于环形压槽(1.3)与衬垫(2.3)之间;步骤六,成品切割。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药贴,特别是一种用于局部麻醉的外用药贴。

    背景技术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一种油/水乳化物,由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以1:1经低熔混于油相里制备而成。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通过释放碱基形式的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到皮下真皮层,通过在真皮层痛觉感受器和神经末稍处积聚而达到皮层的麻醉作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中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的全身性吸收取决于剂量,应用时间,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厚度以及皮肤的其它情况等因素。

    目前,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针穿刺及皮肤小手术的使用中,通常将一层厚厚的乳膏涂于无损的皮肤表面并覆盖一层医用薄膜。最小的外科手术,如:针穿刺等,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剂量为2.5克才能达到麻醉效果。但实际使用乳膏时很难判断准剂量多少,一旦操作不慎,乳膏使用量会加大,对于儿童而言会带来不安全因素。乳膏涂抹量少会达不到麻醉效果,影响医患关系。使用乳膏通常需要由医护人员操作,需要配备医用复合膜,将乳膏封包,以此起到固定、保护、增加药物渗透的作用,这无形中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使用医用复合膜封包乳膏易造成乳膏泄露、沾染,甚至反复操作使用,浪费现象经常发生。医用复合膜需要病人另行购买,不仅给病人带来麻烦,也增加了病人医疗费用支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方利多卡因贴片及其制备方法,要解决现有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使用不方便、操作繁琐、乳膏敷膜固定不牢固,乳膏用量无法判断导致使用不安全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这种复方利多卡因贴片,由封盖和贴附部分构成,所述贴附部分由环状泡棉胶带、吸水纤维片和衬垫经热合、胶粘而成,衬垫内表面与环状泡棉胶带的外表面压制热合连接,衬垫的大小超出环状泡棉胶带的中孔3~5mm,且不覆盖环状泡棉胶带整个表面,吸水纤维片由丙烯酸脂胶粘剂固定于衬垫内表面中部并同时置于环状泡棉胶带的中孔中心部位,吸水纤维片内浸有复方利多卡因乳液药剂,药剂量根据吸水纤维片的大小而定;所述环状泡棉胶带内表面与不干胶纸内表面粘接,不干胶纸外表面与复合膜压制热合成封盖,封盖的形状大小与环状泡棉胶带相配合,复合膜中部有一圈小于环状胶带中孔的环形压槽,吸水纤维片密封于环形压槽与衬垫之间。

    所述复方利多卡因乳液药剂的配方为每10公斤中含有以下按重量计算的组分:

    利多卡因                                  50g~1000g;

    丙胺卡因                                  50g~1000g;

    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               10g~500g;

    卡波姆                                      5g~300g;

    氢氧化钠                                   4g~200g;

    纯化水                                     加至10kg。

    所述吸水纤维片为木纤维或棉花由丙烯酸脂胶粘合而成。

    所述吸水纤维片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环状泡棉胶带的中孔形状与吸水纤维片的形状相适应。

    所述环状泡棉胶带的材料为聚乙烯泡棉。

    所述衬垫为圆形,并沿圆周分布有凸起,衬垫的材料为铝箔或聚乙烯复合膜。

    所述复合膜为双向拉伸的铝箔、聚丙烯复合膜或聚乙烯复合膜。

    所述复合膜的其中一角带有凸出环状泡棉胶带边缘的封盖揭开部。

    所述不干胶纸的内表面含有硅油,不干胶纸的外表面附有聚乙烯薄膜。 

    这种复方利多卡因贴片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复合膜、不干胶纸、环状泡棉胶带、吸水纤维片和衬垫的制作成形;

    步骤二,将衬垫内表面与环状泡棉胶带的外表面压制、热合在一起;

    步骤三,将丙烯酸脂胶喷附在衬垫内表面,使吸水纤维片与衬垫内面中部粘贴,同时使吸水纤维片置于环状泡棉胶带的中心位置;

    步骤四,向吸水纤维片内注入复方利多卡因乳液药剂,所述复方利多卡因乳液药剂是按照以下步骤制备:

    步骤a,预先将卡波姆934加2kg~8kg纯化水浸泡至少四小时; 

    步骤b,将碱基利多卡因与碱基丙胺卡因以1︰1重量比投入搅拌容器中,在常温下搅拌混合为低熔的共溶混合物;

    步骤c,将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直接加入上述搅拌容器中,与低熔的共溶混合物搅拌均匀,成为油包水的油相混合物;

    步骤d,将预先浸泡好的卡波姆934与步骤c中形成的油相混合物混合,搅拌成水包油混合物;

    步骤e,在上述搅拌容器中加入浓度为8%~40%的氢氧化钠溶液,强力搅拌10-20分钟,使混合物的pH值达到9以上;

    步骤f,在搅拌容器中加入余量纯化水至配方量,搅拌均匀成乳液;

    步骤g,用均质器均质5分钟,使乳液稳定;

    步骤h,检测乳液的质量后,灌装;

    步骤五,将环状泡棉胶带内表面与不干胶纸内表面粘接,再将复合膜与不干胶纸压制加热贴合,同时将复合膜上的环形压槽与衬垫内表面压制加热贴合,使吸水纤维片密封于环形压槽与衬垫之间。

    步骤六,成品切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复方利多卡因贴片为封包性薄膜装,将浸含有复方利多卡因乳液的助吸收的吸水纤维片附着在衬垫上,并封装于衬垫和封盖之间。医护人员只要向病人指出需要麻醉的部位和什么时间使用,患者即可自行操作,使用时将封盖揭下,直接将贴附部分粘在麻醉部位即可,使用十分方便。

    2、吸水纤维片吸附固定剂量的复方利多卡因乳液,从而确定了药物用量,解决了药物用量难于控制的问题,增加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特别是对于儿童而言,每次针穿刺前需要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5克—3克。而使用复方利多卡因贴片最小剂量1克即可满足各种针穿刺麻醉需要。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相比,就有同等疗效,且大大增加了使用安全性。

    3、封盖揭开后,环状泡棉胶带可与皮肤粘接牢固,而且衬垫与环状泡棉胶带热合后其结构具有伸缩性和弹性。吸水纤维片被密封在环状泡棉胶带的中孔内的立体空间,避免了吸水纤维片变形导致药剂溢出。从而使病人在活动的状态下不会影响药物作用,也不会出现泄露现象。

    4、封盖一角还设计有凸出环状泡棉胶带的揭开部,可使患者一目了然,更方便使用者将封盖与贴附部分分离。

    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疗效显著,适用于针穿刺及小型外科手术时的皮层局部麻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不干胶纸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环形压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吸水纤维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衬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使用方法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1-封盖、1.1-复合膜、1.2-不干胶纸、1.3-环形压槽、1.4-封盖揭开部、2-贴附部分、2.1-环状泡棉胶带、2.2-吸水纤维片、2.3-衬垫。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3、图9所示,这种复方利多卡因贴片,由封盖1和贴附部分2构成,所述贴附部分2由环状泡棉胶带2.1、吸水纤维片2.2和衬垫2.3经热合、胶粘而成,衬垫2.3内表面与环状泡棉胶带2.1的外表面压制热合连接,衬垫2.3的大小超出环状泡棉胶带2.1的中孔3~5mm,且不覆盖环状泡棉胶带整个表面,吸水纤维片2.2由丙烯酸脂胶粘剂固定于衬垫2.3内表面中部并同时置于环状泡棉胶带2.1的中孔中心部位,吸水纤维片2.2内浸有复方利多卡因乳液药剂,药剂量根据吸水纤维片2.2的大小而定(用于针穿刺时,最小贴片剂量为1克);所述环状泡棉胶带2.1内表面与不干胶纸1.2内表面粘接,不干胶纸1.2外表面与复合膜1.1压制热合成封盖1,封盖1的形状大小与环状泡棉胶带2.1相配合,复合膜1.1中部有一圈小于环状胶带2.1中孔的环形压槽1.3,吸水纤维片2.2密封于环形压槽1.3与衬垫2.3之间。

    所述复方利多卡因乳液药剂的配方为每10公斤中含有以下按重量计算的组分:

    利多卡因                                  50g~1000g;

    丙胺卡因                                  50g~1000g;

    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               10g~500g;

    卡波姆                                      5g~300g;

    氢氧化钠                                   4g~200g;

    纯化水                                      加至10kg。

    参见图4所示,所述复合膜1.1为双向拉伸的铝箔、聚丙烯复合膜或聚乙烯复合膜。

    参见图5所示,所述不干胶纸1.2的内表面含有硅油,不干胶纸的外表面附有聚乙烯薄膜。 

    参见图6所示,所述吸水纤维片2.2的形状为圆形。吸水纤维片2.2为木纤维或棉花由丙烯酸脂胶粘合而成。

    参见图7所示,所述环状泡棉胶带2.1可采用聚乙烯泡棉,环状泡棉胶带2.1的中孔形状与吸水纤维片的2.2形状相适应。

    参见图8所示,所述衬垫2.3为圆形,并沿圆周分布有凸起。衬垫2.3的材料为铝箔或聚乙烯复合膜。

    参见图10所示,在使用时用手拉开封盖上的封盖揭开部1.4将封盖1揭下,将贴附部分2粘在麻醉部位即可。

    参见图11所示,这种复方利多卡因贴片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复合膜1.1、不干胶纸1.2、环状泡棉胶带2.1、吸水纤维片2.2和衬垫2.3的制作成形;

    步骤二,将衬垫内表面2.3与环状泡棉胶带2.1的外表面压制、热合在一起;

    步骤三,将丙烯酸脂胶喷附在衬垫2.3内表面,使吸水纤维片2.2与衬垫2.3内面中部粘贴,同时使吸水纤维片2.2置于环状泡棉胶带2.1的中心位置;

    步骤四,向吸水纤维片2.2内注入复方利多卡因乳液药剂,所述复方利多卡因乳液药剂是按照以下步骤制备:

    步骤a,预先将卡波姆934加2kg~8kg纯化水浸泡至少四小时; 

    步骤b,将碱基利多卡因与碱基丙胺卡因以1︰1重量比投入搅拌容器中,在常温下搅拌混合为低熔的共溶混合物;

    步骤c,将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直接加入上述搅拌容器中,与低熔的共溶混合物搅拌均匀,成为油包水的油相混合物;

    步骤d,将预先浸泡好的卡波姆934与步骤c中形成的油相混合物混合,搅拌成水包油混合物;

    步骤e,在上述搅拌容器中加入浓度为8%~40%的氢氧化钠溶液,强力搅拌10-20分钟,使混合物的pH值达到9以上;

    步骤f,在搅拌容器中加入余量纯化水至配方量,搅拌均匀成乳液;

    步骤g,用均质器均质5分钟,使乳液稳定;

    步骤h,检测乳液的质量后,灌装;

    步骤五,将环状泡棉胶带2.1内表面与不干胶纸1.2内表面粘接,再将复合膜1.1与不干胶纸1.2压制加热贴合,同时将复合膜1.1上的环形压槽1.3与衬垫2.3内表面压制加热贴合,使吸水纤维片2.2密封于环形压槽1.3与衬垫2.3之间。

    步骤六,成品切割。

    复方利多卡因贴片的临床特点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相似,主要有:

    1、适应症

    用于下列情况的皮层局部麻醉 :如针穿刺和浅层外科手术。

    2、剂量及用法

    成人和大于1岁的儿童,在需麻醉皮肤使用一片或多片复方利多卡因贴片,用药时间最少1小时。超过5小时,麻醉效果会减低。

    1-5岁儿童最多贴10片。

    6-11岁儿童最多贴20片。

    对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儿童,在进行传染性软疣刮除术前,建议先使用复方利多卡因贴30分钟。

    3-11个月的婴儿:将复方利多卡因贴贴于皮肤表面大约一小时。最多同时贴两片。使用时间长达4小时高铁血红蛋白无明显增加。

    3个月以下婴儿:将复方利多卡因贴贴于皮肤表面,最多一小时。一次最多贴一片。贴片的大小不太适用于婴儿身体的某些部位。

    在掌握进一步临床资料之前,复方利多卡因贴片不能应用于正在接受高铁血红蛋白诱发剂治疗的0-12个月的婴儿。

    3、禁忌症

    对酰胺类局部麻醉药或对此产品中任何其它成份高度过敏者。

    4、使用注意事项

    患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先天性或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患者更易感染由药物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复方利多卡因贴片不能用于开放性伤口,因为没有足够的有关吸收的资料。

    研究表明复方利多卡因贴片对婴儿腿部溃疡并无疗效。

    对于特异反应性皮炎的病人使用复方利多卡因贴片需特别小心。较短的涂用时间,15-30分钟即可。对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儿童,在进行传染性软疣刮除术前,先用复方利多卡因贴片30分钟,再做儿童的传染性软疣刮除术。

    复方利多卡因贴片用于眼睛附近时应特别小心,因为它可引起角膜刺激反应。而且缺乏保护可能角膜刺激和潜在损伤。一旦药品接触了眼睛,应立即用清水或氯化钠冲洗,直到恢复视力\知觉。

    3个月以下的婴儿,使用复方利多卡因贴片超过12小时,通常开始出现高铁血红蛋白短暂而轻微的增加。

    利多卡因、丙胺卡因的杀菌和抗病毒性浓度含量在0.5 2%以上。基于这个原因,尽管临床研究表明卡介苗接种\注射前使用复方利多卡因贴片时免疫反应是不受影响的,活疫苗的皮内注射的结果仍应得到监测\护。

    在掌握进一步临床资料之前,复方利多卡因贴片不能应用于下列情况: 

    (a)正在接受高铁血红蛋白诱发剂治疗的0-12个月的婴儿。

    (b)少于37周孕龄的早产儿。

    5、药物相互作用

    高剂量的丙胺卡因可以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的增加,特别是患者同时在接受能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其它药物治疗时,例如:磺胺。

    复方利多卡因可能加重那些正在接受能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其它药物治疗的病人的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例如:磺胺。

    当使用大剂量的复方利多卡因时,对正在接受其它局部麻醉药物或分子结构与局部麻醉药相似的其它药物治疗的病人,应考虑可生全身性毒性作用。

    6、孕妊和哺乳

    动物研究表明复方利多卡因对怀孕、胚胎/胎儿发育,分娩或产后的发展并无直接或间接的有害影响。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能通过胎盘屏障而被胎儿吸收,至今已有许多孕妇和生育年龄妇女使用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但未发现生殖过程有特殊障碍的报道,例如:畸形的发生率增加或其它直接或间接使胎儿受损的有害影响。但在孕妇使用时,应谨慎行事。

    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也从母乳中分泌,由于分泌量很少,在治疗剂量水平内婴儿不会受到影响。

    7、不良反应

    不良情况的发生率

    无损皮肤

    常见情况

    (>1%)皮肤:复方利多卡因贴片在应用部位产生的局部反应苍白,红斑(发红)和水肿较这些反应多为短暂而且轻微。

    8、不常见情况

    (> 0.1%和“<1%)皮肤:皮肤过敏(使用初期的烧灼感或瘙痒感比较少见)。

    罕见情况

    (<0.1%)整体:儿童中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据报道,使用部位出现离散局部损伤,被称作紫癜或瘀斑。这种情况特别出现于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儿童长时间使用后

    对局部麻醉药的过敏反应(最严重的反应为过敏性休克)很罕见。

    9、过量

    关于儿童因用复方利多卡因贴片而患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报道很罕见。高剂量的丙胺卡因可以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的增加,特别是患者同时在接受能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其它药物治疗时。(复方利多卡因贴片可能加重那些正在接受能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其它药物治疗的病人的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高铁血蛋白血症可通过缓慢静注美蓝来治疗。 

    如果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其体征与局部麻醉药通过其它给药途径使用时出现的中毒症状相似。局部麻醉毒性作用为神经系统兴奋症状,严重病例为中枢神经和心血管抑制症状。严重的神经源性症状(惊厥,中枢神系统抑制)必须通过呼吸支持和使用抗惊厥药物来对症治疗。

    关 键  词:
    复方 利多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复方利多卡因贴片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44403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