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南***
  • 文档编号:8440069
  • 上传时间:2020-07-02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718.7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41785.8

    申请日:

    20050310

    公开号:

    CN1682895A

    公开日:

    2005101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5/78,A61K9/48,A61P11/14,A61P11/06

    主分类号:

    A61K35/78,A61K9/48,A61P11/14,A61P11/06

    申请人:

    宋世伟

    发明人:

    宋世伟

    地址:

    710075陕西省西安市电子一路249号紫薇花园20栋251室

    优先权:

    CN200510041785A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罡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逐年上升;支气管炎以老年人多见,研究表明,本病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然而,其发病机理尚未十分明确,临床亦无特效药物。本发明由麻黄、杏仁、厚朴、陈皮、柴胡、紫苏叶、甘草构成,方中重用麻黄为君,紫苏叶、柴胡为臣药。杏仁、陈皮、厚朴三药并为佐药;炙甘草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因而本发明运用于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宣肺平喘,理气止咳的功能。不仅用于风寒喘咳,胸腹胀满,亦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临床研究证实,确有良效,且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的药剂:麻黄  240-360份  杏仁  320-480份  厚朴    240-360份陈皮  240-360份  柴胡  160-240份  紫苏叶  240-360份甘草  160-24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麻黄  270-330份  杏仁  360-440份  厚朴    270-330份陈皮  270-330份  柴胡  180-220份  紫苏叶  270-330份甘草  180-2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麻黄  300份    杏仁  400份    厚朴    300份陈皮  300份    柴胡  200份    紫苏叶  300份甘草  20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述说的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是胶囊、片剂、颗粒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剂型为胶囊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1)、将麻黄、陈皮、厚朴、柴胡、紫苏叶提取挥发油,备用;(2)、将步骤(1)的药渣与甘草、苦杏仁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2,温度为60℃的清膏;(3)、将步骤(2)制备的清膏,减压干燥,粉碎,加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加入步骤(1)制备的挥发油,混匀,装胶囊,即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剂型为片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1)、将麻黄、陈皮、厚朴、柴胡、紫苏叶提取挥发油,备用;(2)、将步骤(1)的药渣与甘草、苦杏仁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2,温度为60℃的清膏;(3)、将步骤(2)制备的清膏,减压干燥,粉碎,加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加入步骤(1)制备的挥发油,混匀,压片、包衣,即得片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剂型为颗粒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1)、将麻黄、陈皮、厚朴、柴胡、紫苏叶提取挥发油,备用;(2)、将步骤(1)的药渣与甘草、苦杏仁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2,温度为60℃的清膏;(3)、将步骤(2)制备的清膏,减压干燥,粉碎,加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加入步骤(1)制备的挥发油,混匀,即得颗粒剂。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二、技术背景: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多发呼吸系统疾患,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的发病特点,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其发病 率和死亡率仍在逐年上升,全世界大约有一亿人罹患此病,各国患病率为1 %-13%不等,我国的患病率为1%-4%,美、英、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患 病率相对较高,且有上升趋势;我国五大城市参加“ISSAC”国际哮喘联合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发现青少年哮喘亦呈明显上升(接近5%)的趋势。 美国国家卫生院及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召集了17个国家23名专家,起草了 《哮喘防治的全球战略》,可见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支 气管哮喘发病率较高,该病反复发作,有相当部分患者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 乃至肺心病,因此,防治支气管哮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 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过程为特征。病情若缓慢进展,常并发 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原性心脏病,亦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 康的常见病,尤以老年人多见。近年研究表明,本病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密 切相关,然而,其发病机理尚未十分明确,临床亦无特效药物。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炎疗效确切,且 毒、副作用少的定喘止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的药 剂:

    麻黄  240-360份    杏仁  320-480份    厚朴  240-360份

    陈皮  240-360份    柴胡  160-240份    紫苏叶  240-360份

    甘草  160-240份

    上述的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麻黄  270-330份    杏仁  360-440份    厚  朴  270-330份

    陈皮  270-330份    柴胡  180-220份    紫苏叶  270-330份

    甘草  180-220份

    上述的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麻黄  300份    杏仁  400份    厚  朴  300份

    陈皮  300份    柴胡  200份    紫苏叶  300份

    甘草  200份

    上述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述说的剂型。

    上述的药剂是胶囊、片剂、颗粒剂。

    上述的剂型为胶囊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

    (1)、将麻黄、陈皮、厚朴、柴胡、紫苏叶提取挥发油,备用;

    (2)、将步骤(1)的药渣与甘草、苦杏仁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 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 1.10~1.22,温度为60℃的清膏;

    (3)、将步骤(2)制备的清膏,减压干燥,粉碎,加适量辅料混匀, 制粒,加入步骤(1)制备的挥发油,混匀,装胶囊,即得。

    上述的剂型为片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

    (1)、将麻黄、陈皮、厚朴、柴胡、紫苏叶提取挥发油,备用;

    (2)、将步骤(1)的药渣与甘草、苦杏仁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 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 1.10~1.22,温度为60℃的清膏;

    (3)、将步骤(2)制备的清膏,减压干燥,粉碎,加适量辅料混匀, 制粒,加入步骤(1)制备的挥发油,混匀,压片、包衣,即得片剂。

    上述的剂型为颗粒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

    (1)、将麻黄、陈皮、厚朴、柴胡、紫苏叶提取挥发油,备用;

    (2)、将步骤(1)的药渣与甘草、苦杏仁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 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 1.10~1.22,温度为60℃的清膏;

    (3)、将步骤(2)制备的清膏,减压干燥,粉碎,加适量辅料混匀, 制粒,加入步骤(1)制备的挥发油,混匀,即得颗粒剂。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其优点如下:

    本发明运用于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宣肺平喘,理气止咳的功能。用于风 寒喘咳,胸腹胀满,亦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本发明用药精当,配 伍合理。诸药合用,共奏宣肺平喘,理气止咳之效,临床研究证实,确有良 效,且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

    四、具体实施方式:

    祖国医学中并无“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之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 病因病机、预后转归等特征,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哮证”、“喘证”等病证 范畴。

    《内经》中虽无“哮病”病名,但有“喘鸣”等类似哮病的记载,如在 《素问·阴阳别论》中说:“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 起则熏肺,使人喘鸣”;《通评虚实论》亦有“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 的记载,即是对哮病病位、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等较早的描述。《金匮要略·痰 饮咳嗽病》篇从病理角度,将哮病归属于痰饮病范畴,并具体描述了哮病发 作时的典型症状:“膈上病痰,满喘咳止,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 其人振振身剧,必有伏饮。”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称本病为“上气鸣 息”、“呷嗽”,对其病机的阐发更为精辟,说:“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 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鸣息不通。”元代朱丹溪首创“哮喘” 之名,并阐明病理因素“专主于痰”。张景岳则明确提出此痰为哮病之“夙 根”,《景岳全书·喘促》认为:“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 名哮喘。”而《证治汇补·哮病》则把哮病病因总结为三个方面:“……因内 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困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 声,发为哮病”,尤为精当。《医学实在易·哮证》说:“一发则肺腧之寒气, 与肺膜之浊痰,狼狈相依,窒塞关隘,不容呼吸,而呼吸正气,转触其痰, 鼾有声”,指出哮证之发,病位主要在肺。《时方妙用·哮证》日:“哮喘之 病,寒邪伏于肺俞,痰窠结于肺膜,内外相应,一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伤 即发,伤酒伤食亦发,动怒动气亦发,劳役房劳亦发”,详尽描述了哮病之 病理因素、病因病机。明代虞搏则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为后世医家在 临证诊治时所借鉴。

    祖国医学认为哮病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情志、 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治疗上主张发时治标,平时治 本的原则,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痰宜温化,热痰应清化肃肺,反复 日久,发时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拘泥于攻邪。平时应扶正固本, 阳气虚者应予以温补,阴虚者则予滋养,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 以期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本发明即是在以上理论指导下,结合研制者的临床经验,并参照现代药 理研究成果而组方的,针对哮病属风寒阻肺证而设,发挥宣肺平喘,理气止 咳的功效,以期达到控制哮病发作之目的。

    方中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能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 水消肿。《本草经疏》云“麻黄,清可去实,故疗伤寒,为解肌第一。”《本 草正》认为“麻黄以轻扬之味,为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 表散风邪,去除寒毒。”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麻黄的主要成分有麻黄碱、伪 麻黄碱、甲基麻黄碱、麻黄副碱等多种生扬碱、挥发油(左旋a-松油醇) 鞣质。其中麻黄碱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抗过敏、兴 奋中枢等作用;麻黄次碱能降低血压;麻黄水提取物有镇咳作用;麻黄煎剂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以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麻黄挥发油有解 热、镇静、镇痛作用,并有发汗作用。由此可见,前人对麻黄的认识与现代 研究是一致的。

    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功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杏 仁之名首见于《本草经集注》,中有“解锡、胡粉毒。”的记载。《药性论》 有“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除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 上气喘促。”《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于胸膈。”前人认为本品主入 肺经,苦降下行,长于降肺气,止咳喘,兼可温散肺经风寒痰湿之邪,适于 多种咳嗽,尤以风寒痰咳为优。杏仁中含苦杏仁甙约3%,尚含苦杏仁酶、苦 杏仁甙酶、樱甙酶等。苦杏仁甙分解后产生微量氢氰酸,能轻度抑制咳嗽中 枢而起镇咳、平喘作用。

    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功能行气消积,行气燥 湿,下气,消痰涎而平喘咳。《本经》认为厚朴“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 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名医别录》谓其“浊中益气,消痰下气”。 王好古认为厚朴能“主肺气胀满,膨而咳喘。”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厚朴有抗 菌、抗病毒、抗肿瘤、防龋、抗溃疡等作用。厚朴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煎 剂的抗菌谱较广,且抗菌性质稳定,不易受热、酸、碱的破坏。对金黄色葡萄 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 菌、霍乱弧菌、变形杆菌、百日咳杆菌、枯草杆菌、溶血性链球杆菌、炭疽 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陈皮苦、辛,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能。陈皮 主要含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肌醇、维生素B1等。现代研究表明,陈 皮提取及挥发油对胃肠道和支气管平滑肌的自发活动有抑制作用,能明显拮 抗组胺或乙酰胆碱引起的肠道和支气管痉挛,有抗过敏作用。对呼吸系统的 影响以挥发油作用明显,现代药理实验表明陈皮挥发油有祛痰和理气作用。

    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功能疏风退热,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升 举阳气。柴胡之名首见于《本经》。《别录》有“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 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做浴汤。” 的记载。《珍珠囊》认为“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医学 启源》认为柴胡能“除虚劳烦热,解肌散热,去早晨潮热。”《滇南本草》认 为柴胡为“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 行肝经逆行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 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现代研究发现,柴胡主含皂甙和与之对应的皂甙 元,以及甾醇、芸香甙、挥发油等。药理实验证实柴胡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疫有增强作用,并能增加大鼠的蛋白质生物合成。早年证明,大剂量的柴胡 煎剂或醇浸膏对人工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对用伤寒混合疫苗引起发热的 家兔,口服煎剂或浸剂也有轻度的降温作用。柴胡甙口服对小鼠有镇静作用, 并能延长睡眠;它有良好的镇痛作用、抗炎作用和较强的止咳作用。

    紫苏叶辛、温。归肺、脾经。本品辛温行散,叶轻入肺,能发散风寒、 宣肺止咳;梗入脾胃,善于行气和中,理气安胎。故为风寒咳嗽、脾胃气滞 所常用。《别录》云其“主下气,除寒中。”《本草汇言》谓“紫苏,散寒 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第一神药也。”《药 品化义》亦有“紫苏叶,为发生之物。辛温能散,气薄能通,味薄发泄,专 解肌发表,疗伤风伤寒,及疟疾初起,外感霍乱,湿热脚气,凡属表证,放 邪气出路要药也。”的论述。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紫苏叶水煎剂有解热作用; 其水提取物、挥发油及紫苏醛,均能延长巴比妥酸盐引起的睡眠,并对猫的 喉上神经反射有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 用。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甘草中的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具有皮质激素样的抗炎 作用,并有一定抗过敏作用。甘草具有解痉作用,对离体肠管有明显抑制作 用,能解除乙酰胆碱、组胺、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肠管处于痉挛状态时, 其解痉作用更明显。解痉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甘草又能促进咽喉及 支气管的分泌,使痰容易咳出,呈现镇咳祛痰作用。

    风寒伤人肌表,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涩而不畅, 方中麻黄辛温宣散,主入肺经,作用重在开宣肺气,以外散风寒,内平喘咳, 下通水道,宣散之力颇强,故方中重用麻黄为君,以宣肺散寒,平喘止咳。 紫苏叶辛温,归肺、脾二经,发表散寒,理气宽中,一药而兼两用,切中病 机;柴胡解肌透邪,且能行气,故并为臣药。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 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 合;再佐用理气燥湿之陈皮,一则协君臣行气滞以畅气机,二则化湿浊以行 津液。厚朴下气,消痰涎而平喘咳,三药并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 麻黄,又能缓和麻黄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而兼 佐药之义。

    综观全方,用药精当,配伍合理。诸药合用,共奏宣肺平喘,理气止咳 之效。经临床研究证实,确有良效。对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 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氨茶碱对照组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 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T亚群数量、血 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等的变化,结果,本发明的控显率、总有效率 分别高于氨茶碱组控显率、总有效率,表明本发明确有疗效,其不仅用于风 寒喘咳,胸腹胀满,亦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具体病例:

    1、马xx  67岁  女  工人

    咳喘,咯痰,伴呼吸困难反复发作,20多年加重年余。

    患者自述于20多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未重视,对症治疗时好时 坏,且病情逐渐加重,近一年来因反复感冒,发作时哮喘伴咯浓痰,逐渐加 重且伴有呼吸困难,胸闷,痰稠不易咳出。走路散步,爬1-2层楼即呼吸困 难,生活不能自理。

    查体T:37c P 96次/分,血压正常,咽部充血,双肺布满肝啰音,水泡音 及哮鸣音,呼气备延长。

    x线诊断,肺气肿、肺囊肿,肺大泡,支气管扩张。

    治疗叙述,经抗炎,消炎、平喘药,同时加用加用免疫调节剂一个疗程,口 服定喘止咳胶囊三个疗程症状逐渐好转,巩固三个疗程,症状消失,一年及 两年后连续复查,胸片除肺纹理增粗外,其他情况均,且咳喘未再现。

    2、杨XX  4岁  男  2002年5月  反复哮喘三年多。

    患儿自生后11个月开始,因受凉出现咳喘,先后在西安各大医院求治,反 复用抗菌素,氨苯碱及对症药物治疗,不愈,每于春,秋着凉即而发作,诊 断为过敏性哮喘,每次发病为前开始打喷嚏,流鼻涕,对异味荞麦等过敏, 于2002年5月来我院求治,当时哮喘发作,双肺布满肝啰音及哮鸣音,经 免疫调节剂一个月,用定喘止咳颗粒治疗三个疗程临床治疗又巩固一个月, 咳喘未再,现已随访五年,健康状况好,很少感冒游泳、爬山、跑步,均 无不适反应。

    实施例1: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

    麻黄  375g    杏仁  500g    厚  朴  375g

    陈皮  375g    柴胡  250g    紫苏叶  375g

    甘草  250g

    将其制为胶囊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以上七味,麻黄、陈皮、厚 朴、柴胡、紫苏叶提取挥发油,药渣与甘草、苦杏仁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 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 度1.10~1.22(60℃)时,减压干燥,粉碎,加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加 入挥发油,混匀,装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实施例2: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

    麻黄  240g    杏仁  320g    厚  朴  240g

    陈皮  240g    柴胡  160g    紫苏叶  240g

    甘草  160g

    将其制为片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

    以上七味,麻黄、陈皮、厚朴、柴胡、紫苏叶提取挥发油,药渣与甘草、 苦杏仁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 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2(60℃)时,减压干燥,粉 碎,加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加入挥发油,混匀,压片、包衣,制成1000 片,规格为0.4g/片,即得。用法用量:一次4片,一日2次。

    实施例3:

    麻黄  360g    杏仁  480g    厚  朴  360g

    陈皮  360g    柴胡  240g    紫苏叶  360g

    甘草  240g

    将其制为颗粒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

    以上七味,麻黄、陈皮、厚朴、柴胡、紫苏叶提取挥发油,药渣与甘草、 苦杏仁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 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2(60℃)时,加适量辅料混匀, 制粒,加入挥发油,混匀,制成1000g,规格:5g/袋,即得。用法用量:一 次1袋,一日2次。

    关 键  词:
    一种 止咳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定喘止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44006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