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一种治疗胃肠炎的脐用中草药及专用实施器具.pdf

  • 上传人:宁***
  • 文档编号:8438171
  • 上传时间:2020-06-30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634.3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52984.8

    申请日:

    20070818

    公开号:

    CN101366826A

    公开日:

    200902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515,A61K36/9064,A61K9/06,A61K9/70,A61P1/04,A61M35/00,A61K35/38,A61K33/24

    主分类号:

    A61K36/515,A61K36/9064,A61K9/06,A61K9/70,A61P1/04,A61M35/00,A61K35/38,A61K33/24

    申请人:

    王慧

    发明人:

    王慧

    地址:

    445300湖北省建始县邺州镇北环路122号

    优先权:

    CN200710052984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肠炎的脐用中草药及专用实施器具。具有治疗胃肠炎效果好、速度快、安全可靠、无毒、无副作用的胃肠炎脐疗中药制剂及其这种中药制剂的专用实施器具。本发明将中草药原料药制成药膏,药膏涂布在药纸上,将药纸置于专用器具一端点燃,另一端贴在脐部;药膏的原料中含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中草药:鼻血莲6%-12%;香血藤5%-12%;茯苓7%-12%;苕叶细辛2%-6%;马蹄香7%-13%;蜘蛛香3%-7%;龙胆草6%-12%;麻油和蜂蜜适量。脐用中草药的专用实施器具为无节中空的鲜竹筒。脐部熏蒸及二次给药疗法药物吸收利用度高,效果显著。免除吃药的痛苦,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使用简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胃肠炎的脐用中草药,其特征在于将中草药原料药制成药膏,药膏涂布在药纸上后凉干,将药纸置于专用器具一端点燃,另一端贴在脐部;药膏的原料中含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中草药:鼻血莲6%-12%;香血藤5%-12%;茯苓7%-12%;苕叶细辛2%-6%;马蹄香7%-13%;蜘蛛香3%-7%;龙胆草6%-12%;麻油和蜂蜜适量;药纸的制作:将鲜竹竿捣碎放入石灰水池中浸泡约15天,然后捞出粉碎成细沫,制成竹纸。以新采摘未经炮制鲜草药鼻血莲、香血藤、马蹄香、蜘蛛香和苕叶细辛(叶、茎均可,以各占15-20%的比例)加水烧开,然后以文火熬煮待药汁变成酱紫色,然后滤出药渣,将药汁倒入盆或缸器皿中浸泡竹浆纸,捞出竹浆纸干燥。另将药方中除没药、砂仁粉之外的中草药按比例配齐后粉碎成细沫,放入麻油中浸泡,再连同麻油倒入锅中加入蜂蜜和适量水,以文火煎熬成浓汁状,再放入没药、沙仁粉搅匀,形成药膏,将熬好的药膏涂布竹浆纸上。2、按照权利要1所述的一种治疗胃肠炎的脐用中草药,其特征在于药膏的原料中各组分用量的优选重量份范围是:鼻血莲8%-10%;香血藤6%-11%;茯苓8%-11%;苕叶细辛3%-5%;马蹄香8%-11%;蜘蛛香4%-6%;龙胆草8%-11%;麻油和蜂蜜适量。 3.按照权利要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胃肠炎的脐用中草药,其特征在于药膏的原料中各组分用量的最佳重量份是:鼻血莲8%;藿香2%;香血藤8%;青木香4%;茯苓9%;苕叶细辛3%;马蹄香9%;鲜竹汁3%;蜘蛛香4%;山楂5%;鸡内金4%;生香附3%;生半夏3%;炒白术4%;乳香2%;没药2%;炒黄丹1%;沙仁粉4%;龙胆草8%;麻油和蜂蜜适量。 4.按照权利要1所述的一种治疗胃肠炎的脐用中草药的专用实施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专用实施器具为直径在2厘米至4厘米,长为15厘米至25厘米的无节中空的鲜竹筒。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肠炎的脐用中草药及专用实施器具。

    技术背景

    脐疗法,顾名思义,是通过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敷于脐部,使药物发挥局部或全身 治疗作用的一种药物疗法,为我国中医内病外治领域的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属于现代药学 中透皮给药系统的范畴。早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春秋战国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 中,就有肚脐填药、敷药、涂药等脐疗法的记载,此可谓开脐疗法实际应用之先河。传统脐 疗法所用的药物剂型有丸剂、散剂、膏剂、丹剂、酒剂、饼剂等剂型,临床用法有贴脐、填 脐、纳脐、涂脐、敷脐、掺药、蒸脐、灸脐等等。这些剂型和用法历代医家广泛用于内、妇、 儿、外等各科疾病的防治,为人类的健康、种族的繁衍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有耗费药物、 患者使用不便、易弄脏衣物、配制麻烦、不易大批量制备等诸多缺点。

    目前治疗胃肠炎的药物有许多种类,有西药片剂、西药针剂、中药水剂、中药片、中药 提取物针剂、中西合并片剂等,片剂在生产中需加入若干辅料并压缩成型,存在着溶出度低、 生物利用度差,小儿和昏迷病人不能吞服以及贮存过程片剂容易变硬、崩解时间延长等缺点; 大多数口服药(包括中药丸、片剂、水剂、西药片剂、水剂等)也都存在药物吸收通过胃肠、 肝脏进入人体内循环,在吸收过程中易受胃酸破坏及粘膜中酶、肝内药物代谢酶等作用造成 药量损失,致使疗效降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由肝(胆汁)、肾排泄,给肝、肾、血液带来一 定负担和不利影响,还会不同程度抑制神经中枢,引起头晕、困倦、恶心、呕吐、乏力等症 状,有的还会导致过敏反应;针剂给药的缺点是制造工艺复杂,需要标准生产设备和卫生条 件,成本高,而且当药物的分子量大时,肌注易造成毛细管血管壁吸收慢,致使疗效降低, 易引起心悸、心律失常、血压降低、惊厥等不良反应,小儿注射也因哭闹而难以操作,另外 针剂生产成本高,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条件操作,病人不能自己使用。

    近年来一些出版物和资料公开了一些中药贴剂治疗胃肠炎的成份和生产方法,由于采 用的都是中药干粉,这些干粉用于贴剂或敷剂时挥发慢,效果不明显,有的药物有毒性;如 做成药膏粘贴,黑药膏又会导致皮肤粘上颜色,所以上述公开的中药贴剂或膏剂要推广起来 还不太容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具有治疗胃肠炎效果好、速度 快、安全可靠、无毒、无副作用的胃肠炎脐疗中草药制剂及其这种中药制剂的专用实施器具。

    本发明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研究了许多中草药的药理,进行反复比较和试验,利 用当地的中草药资源和民间治疗经验,筛选了部分药用植物,交叉配伍,并经临床治疗应用, 总结出以下对胃肠炎具有较好治疗效果的脐疗药物组合物。将中草药原料药制成药膏,药膏 涂布在药纸上后凉干,将药纸置于专用器具一端点燃,另一端贴在脐部;药膏的原料中含有 如下重量百分比的中草药:鼻血莲6%-12%;香血藤5%-12%;茯苓7%-12%;苕叶细辛2%- 6%;马蹄香7%-13%;蜘蛛香3%-7%;龙胆草6%-12%;麻油和蜂蜜适量。

    脐疗药纸的制作和使用:将鲜竹竿捣碎放入石灰水池中浸泡约15天,然后捞出粉碎成 细沫,使用模具制成竹纸。以新采摘未经炮制鲜草药鼻血莲、香血藤、马蹄香、蜘蛛香和苕 叶细辛(叶、茎均可,以各占15-20%的比例)放入瓦罐中加水烧开,然后以文火熬煮20分 钟待药汁变成酱紫色,然后滤出药渣,将药汁倒入盆或缸等较大的器皿中浸泡竹浆纸,以浸 透竹浆纸为度,片刻捞出竹浆纸干燥。另将药方中除没药、砂仁粉之外的中草药按比例配齐 后粉碎成细沫,放入麻油中浸泡约24小时,连同麻油倒入锅中再加入蜂蜜和适量水,以文 火煎熬成浓汁状并冒青烟,住火片刻,滤尽粗渣,放入没药、沙仁粉搅匀,形成药膏。将 熬好的药膏涂布竹浆纸上。即完成“药纸”的制作。竹筒(脐疗器)是药方的组成部分,使用 时将药纸绑缚在竹筒一端,另一端对准肚脐徐徐燃烧,药纸燃烧的过程中,既对肚脐直接进 行熏蒸炙疗,同时通过对竹筒的熏烤提取竹汁油,竹汁油与药纸之中草药物的有效成份产生 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黄褐色药粉,并直接附着在人体肚脐上,通过细胞间质迅速给药, 实施对疾病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各组分用量的优选重量比范围是:鼻血莲8%-10%;香血藤6%-11%;茯苓8%-11%;苕 叶细辛3%-5%;马蹄香8%-11%;蜘蛛香4%-6%;龙胆草8%-11%;麻油和蜂蜜适量。

    各组分用量的最佳重量比是:鼻血莲8%;藿香2%;香血藤8%;青木香4%;茯苓9%; 苕叶细辛3%;马蹄香9%;鲜竹汁3%;蜘蛛香4%;山楂5%;鸡内金4%;生香附3%;生半 夏3%;炒白术4%;乳香2%;没药2%;炒黄丹1%;沙仁粉4%;龙胆草8%;麻油和蜂蜜适量。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技术任务是提供该中草药的专用实施器具。

    本发明的专用实施器具为直径在2厘米至4厘米,长为15厘米至25厘米的无节中空 的鲜竹筒。

    发明人从中医学了解到脐为“神阙”,神通先天,它靠近腹腔和盆腔,存在肠系、腹 下、盆腔的众多神经脉胳,支配盆腔,腹腔内的脏腑器官和血管,是人体重要的,敏感的穴 位,最利于药物的吸收,我国古代曾有过脐疗的介绍,现代医学又进一步发展了脐疗的理论, 因而脐疗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了创新。本发明人在了解了古代中医药脐疗的基础上,经临 床试验配制了上述的中药脐疗剂,治疗胃肠炎效果较好,在不断试验中功效得到了进一步的 提高。

    本发明与已有中药、西药片剂、针剂相比,具有的优点是:中西药片剂在生产中需加入 辅料压缩成型,溶出率低,药物经胃肠时易受酸破坏及酶的抑制,使药效降低,还会令肝、 胃、肠、肾、血液带来不利影响,而本发明脐疗药纸通过脐穴位吸收不会给内脏带来副作用, 小儿服药困难也得到了解决;针剂生产成本高,要求设备复杂,工艺及卫生标准必须有100% 把握,所以目前用于治疗胃肠炎的针剂不多,此外前面也介绍过针剂注射需到医院进行,针 剂对一些病人易出现心悸、心律失常、血压降低等副作用,小儿注射难度也较大,而本发明 脐疗剂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本发明使用薰脐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早在《黄帝内经》就记载了许多关于脐疗的论 述。晋代《肘后方》中率先使用,唐、宋、元、明、清以及晚清时期的古典医籍中,均有大 量记载。本发明使用脐疗药纸就是在中国千年传统脐疗药法的基础上,结合恩施土家族苗族 自治州少数民族的祖传秘方经纯中草药煎制而成,用材主属素称“华中药库”的鄂西南山区 纯天然绿色植物,无任何毒副作用。它通过神阙穴(肚脐)外治,增强胃阳,促进肌体血液 循环,及时排解体内毒素,达到温通经脉,健运脾阳,祛邪扶正,养颜美肤,和胃理肠,散 结通滞的功效,尤其对胃肠道疾病具有独特疗效,也是现代社会神奇的保健养生美容用品。

    脐疗法自春秋战国以来各种著名医典均有记载,但历来临床实践多见于膏药贴敷,而且 方剂各异,疗效不一。灸疗则只见古书记载,现代很少系统地用于临床实践,为民间偏方类。

    本药纸及其治疗器在经发明人十余年艰苦发掘的基础上,以倍受推崇的少数民族祖传秘 方经广泛地临床实验,证明其治疗和保健功能具有奇效,而且当场肉眼可见。

    熏疗虽已问世,但综合各种脐疗方法所长,以竹制脐疗器燃烧脐疗药纸,使竹筒本身即 发挥治疗和保健作用。

    人们在距今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较系统的认识竹子的药用价值,井 且能够将竹子的不同种类,竹子的叶、杆、枝、笋、实及其菌生物等不同部位的药用价值加 以区别和分析。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指出了竹子的不同部位的药 用价值与药理作用。明代杰出的医药学专家李时珍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对竹的不同部 分的药物功效、方剂以及气味、主治、附录、释名等也做了详尽的叙述。可以说:竹,不仪 全身是宝,而且全身是药。将新竹去节劈开,置火上烧烤,收集两端流出的汁液,则为竹沥; 竹沥:性味甘寒,入肺胃心经,有清热化痰,镇惊利窍之功,适用于肺热咳嗽,中风痰壅等。 《本草衍义》言其为“痰家之圣剂”,临床常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等。

    本发明与已有的脐疗贴剂(敷剂)相比,具有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为:

    脐部熏蒸及二次给药疗法药物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内病外治效果显著。免除吃药的 痛苦,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使用简便。中草药方出自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的 祖传秘方,经纯中草药煎制以后在使用过程中二次化合反应生成新的提取物,一次使用达到 两次给药的效果。用材主属素称“华中药库”的鄂西南山区纯天然绿色植物,靠夏秋季上山 采摘,药材容易收集,新鲜无污染。价格低廉,是当地山民数百年喜用的传统药方及疗法, 容易普及,具有独特医疗价值。

    为了解本发明的药物机理,摘录各中药成份的性能和药性分别为:

    鼻血莲:别名,蛇参根,北马兜铃;性味作用:辛苦寒,清热解毒,消肿镇痛,镇咳。 主治功效:赤白痢疾,热结腹痛,腹泻,鼻衄,胃痛呕吐,疮疖肿毒,蛇虫咬伤,蜂蛰伤。

    藿香:别名,猫把虎、猫把蒿、山猫把、野苏子;性味作用:辛微温,和胃止呕,祛 暑化湿;主治功效: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常与苍术、半夏、陈皮配用)夏季中暑(常与 茵陈、滑石配用);夏季感冒头痛(常与紫苏、白芷配用)。

    香血藤:别名,冷饭砣、梭糯血藤;性味作用:苦辛、温,行气活血、消胀止痛。主治 功效:腹胀、腹痛,肝炎,劳伤腰痛,关节疼痛,痛经。

    青木香:别名,祁木香、土木香;性味作用:辛苦微温。健胃,行气,止痛。主治功效: 胃痛,气滞胸腹胀满、疼痛;呕吐,肠炎,痢疾。

    茯苓:别名,云苓、茯菟、茯怠、松木薯、松苓;性味作用:甘淡、平,益脾和胃,宁 心安神,利水消肿;主治功效: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 痰漱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苕叶细辛:别名,金盆草;性味作用:辛温,有小毒。温经散寒,止咳定喘,镇痛, 开窍;主治功效: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四肢麻木,风湿痛,胃痛腹痛。

    马蹄香:性味作用:辛苦微温;主治功效:散寒,理气,止痛。治寒性腹泻,胃气痛。

    鲜竹汁:别名,竹沥,鲜竹沥;性味作用:甘苦、寒,清热滑痰,镇惊利窍;主治功 效: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壮热烦渴,破伤风。

    蜘蛛香:性味作用:辛温,健胃理气,解毒。主治功效:湿浊壅滞,腹胀腹痛,胃痛。 肿毒,犬咬伤。

    炒黄丹:别名,铝丹、广丹、东丹;性味作用:辛,微寒,有毒,黄水湿疮,疮疡溃 烂,截疟;主治功效:外用解毒止痒,收敛生肌,内服截疟。

    砂仁粉:别名,缩砂仁,缩砂蜜;性味作用:辛、温,行气调中,和胃醒脾;主治功 效:腹痛痞胀,胃呆会滞,喳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

    龙胆草:别名,龙胆、胆草;性味作用:苦寒,清热,泻火;胃主治功效:炎,胆道炎, 消化不良,腹部胀满;黄胆(常与茵陈、柴胡配用);眼结膜炎,膀胱炎,尿道炎(常与车 前子、木通配用);阴囊肿痛,阴部湿痒。

    上述各位中草药组方合用可增加胃阳,温通经脉,健运脾阳,祛邪扶正,排毒养颜,和 胃理肠,散结通滞。主治急慢性胃肠炎,腹痛腹胀,消化不良,肺热引起的咳嗽哮喘。止咳 化痰,和胃健脾润肺,排毒养颜。

    本发明使用薰脐疗法和脐疗药纸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1、将鲜竹干捣碎放入石灰水池中浸泡约15天,然后捞出粉碎成细沫,使用专制的模具制成 竹纸。(民间有专门生产此纸的作坊。)

    2、以新采摘未经炮制的几位必要的鲜草药鼻血莲、香血藤、马蹄香、蜘蛛香和苕叶细辛 (叶、茎均可,以各占15-20%的比例)放入瓦罐中加水烧开,然后以文火熬煮20分钟待药 汁变成酱紫色,然后滤出药渣,将药汁倒入盆或缸等较大的器皿中浸泡竹浆纸,以浸透竹浆 纸为度,片刻捞出竹浆纸干燥,为下一步敷设膏药作准备。

    3、另将药方中除没药、砂仁粉之外的中草药按比例配齐后粉碎成细沫,放入麻油中浸泡约 24小时,连同麻油倒入锅中再加入蜂蜜和适量水,以文火煎熬成浓汁状并冒青烟(此时有 一些药渣会浮起在药汁上面)。住火片刻,用纱布滤尽较粗的药渣,审视浓度适宜时,放 入不宜久煎的没药、沙仁粉搅匀,形成药膏。将锅内熬好的药膏摊敷于先前准备好的竹浆纸 上。即完成“药纸”的制作。

    4、竹筒(脐疗器)是药方的组成部分,使用时必须将药纸绑缚在竹筒一端,然后对准肚脐徐 徐燃烧,药纸燃烧的过程中,既对肚脐直接进行熏蒸炙疗,同时通过对竹筒的熏烤提取竹汁 油,竹汁油与药纸之中药物的有效成份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黄褐色药粉,并直接 附着在人体肚脐上,通过细胞间质迅速给药,实施对疾病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本药纸操作简便,安全无痛苦。人体仰卧,将药纸卷成筒状绑缚在筒式脐疗器一端,脐 疗器另一端垂直扣附在肚脐上,从上端点燃药纸徐徐燃烧,药纸燃烧约30秒后有胃肠蠕动 加快欲放屁的感觉。等待药纸燃尽以后移开脐疗器,清理掉肚脐上的物质。使用时可用纸壳 等物遮盖肚脐附近肚皮以防烫伤。排毒抽脂,每日一次,七套为一疗程。

    附图说明

    图1为筒式脐疗器和涂布了药膏的药纸示意图;

    图2为涂布了药膏的药纸装配在筒式脐疗器上的示意图;

    图3为脐疗器在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4为脐疗器在使用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临床疗效观察举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

    通过对下例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观察及后期随访得出,对于用本发明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痛 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典型病例:

    例1,杨华,男,26岁,未婚,建始县农业银行员工,住建始县邺州镇北环路72号, 患者胃脘不适两年,加重半年。患者两年前,因饮酒后,胃脘疼痛,呕吐,经治疗好转。 但是时有反复。半年来,逐渐加重,多种药物治疗效果差。现每餐饭后即呕吐,伴有胃脘灼 热、烧心、泛酸、食道不适、胸闷、咽部有异物感、后背痛、呛咳、时有不能平卧等症状, 十分痛苦,精神很疲惫。建始县人民医院胃镜诊断:食道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贲门松弛、 幽门功能障碍)。经中草药熏脐治疗两个月,症状缓解。能正常吃饭,饭后不再呕吐。胃脘 的不适消失,夜间能正常入睡。患者说,自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例2,陈能福,男,56岁,农民,住建始县邺州镇岩风洞村13组。患者自述经常烦躁 不安,口苦咽干,饥不欲食,脘腹胀闷,反酸嘈杂,干呕恶心,两胁胀痛,心烦失眠,坐卧 不安等,服了很多中西药,有的稍有好转,有的根本就无效。此患者是由于经常心情不好, 爱发脾气,郁怒伤肝,肝气横逆犯胃,肝胃不和,原因是病久耗伤胃阳,通过四个疗程的中 草药脐部治疗,萎缩性胃炎痊愈。他说“早该来找你,没想到你这个方法这么管用。”

    例3,向于龙,男,39岁,煤矿矿主,住建始县邺州镇于家坝电石厂宿舍,患者小腹胀 痛近三年,大便长期不能成形,每天总有多次欲拉大便的感觉,但每次又只能拉少量,刚拉 过不久又有腹痛下堕的感觉,尤其开车在路途中时极不方便。使用中草药脐疗只有四次就有 明显好转,使用一个疗程七次以后,腹痛腹胀的感觉消失,大便恢复到每日一次。

    例4,马华英,女,38岁,农民,住建始县三里乡小屯村4组,是一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拉肚子10多年了,时好时坏,最初吃东西不注意就大便稀,有时自己也就好了。近二年来, 大便一天四至八次,轻则3-4次,重则7-8次,每天黎明前脐腹胀痛,肠鸣即泻,怕冷,腰 膝酸软,形体消瘦,肠鸣漉漉有声,肚子一痛就要去厕所。属脾肾阳虚型泄泻,脾虚运化失 常,水和食物混杂而下,肾虚,肾司二便功能减弱,固约失常,大便时溏时泄,泄势急迫。 使用中草药脐疗第一个疗程,由原来的7-8次降到2-3次,又经巩固治疗,半年后停药,体 重由70多斤增加到100多斤,现在饮食正常。

    例5,陈道元,男,三岁,幼儿,其父母务农,住建始县花坪乡关口村7组。该患儿自 半岁以后就腹胀如鼓,经常哭闹不止,尤其是夜晚睡眠不安,进食以后常阻嗝呕吐,面黄肌 瘦,精神不振。经州中心医院抽血化验无肝脏病变,应属严重胃肠消化道疾病,经中草药脐 疗两个疗程(15天)以后,症状消失,食欲增加,体重迅速增长。

    本发明一种治疗胃肠炎的脐用中药及专用实施器具,由药纸和脐疗器两部分组合起来使 用为一套。药纸为15*23厘米已浸泡中草药药膏的金黄色竹浆纸,脐疗器为直径2厘米左右、 15-20厘米的天然圆柱状竹器。为内科胃肠道疾病通过体外神阙穴位治疗的非处方药药品及 医疗保健器具。能治急慢性胃肠炎,腹痛腹胀,消化不良,肺热引起的咳嗽哮喘。止咳化痰, 和胃健脾润肺,排毒养颜。用法为外用。每日一次,七日一疗程。人体仰卧,将药纸卷成筒 状绑缚在筒式脐疗器一端,脐疗器另一端垂直扣附在肚脐上,从上端点燃药纸徐徐燃烧,药 纸燃烧约30秒后有胃肠蠕动加快欲放屁的感觉。等待药纸燃尽以后移开脐疗器,清除附着 在肚脐上的物质。注意使用时可用纸壳等物遮盖肚脐附近肚皮以防烫伤。孕妇忌用。

    关 键  词:
    一种 治疗 胃肠炎 中草药 专用 实施 器具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治疗胃肠炎的脐用中草药及专用实施器具.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43817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