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pdf

  • 上传人:利贞
  • 文档编号:8434127
  • 上传时间:2020-06-28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506.3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36785.7

    申请日:

    20140901

    公开号:

    CN104173983A

    公开日:

    2014120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1/06,A61P11/00,A61K35/64,A61K35/56

    主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1/06,A61P11/00,A61K35/64,A61K35/56

    申请人:

    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

    发明人:

    沈丽华

    地址:

    201700 上海市青浦区青安路95号

    优先权:

    CN201410436785A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金重庆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药物制成:五味子、五倍子、细辛、黄芪、白芥子、甘遂、元胡、莪术、丹参、生姜、山海螺、南沙参、北沙参、地龙、丁香、肉桂。本发明还提供该中药组合物的应用。本发明运用五味子、黄芪、丹参以收敛耗散之肺气,且补中益气,而穴位定喘、肺俞、灵台等是宣肺降逆豁痰效穴,选大椎、膏肓俞是为强肾补虚,可使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不断增强体质,使病情少有反复,达到一个长效的、良性的循环过程。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临床试验表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疗效显著,对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等诸多问题均具有重大意义。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制成:五味子25-35份、五倍子25-35份、细辛8-12份、黄芪25-35份、白芥子25-35份、甘遂25-35份、元胡25-35份、莪术25-35份、丹参25-35份、生姜400-600份、山海螺25-35份、南沙参25-35份、北沙参25-35份、地龙25-35份、丁桂散25-35份,所述的丁桂散按照丁香:肉桂=0.8-1.25的重量比制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制成:五味子28-32份、五倍子28-32份、细辛9-11份、黄芪28-32份、白芥子28-32份、甘遂28-32份、元胡28-32份、莪术28-32份、丹参28-32份、生姜450-550份、山海螺28-32份、南沙参28-32份、北沙参28-32份、地龙28-32份、丁桂散28-32份,所述的丁桂散按照丁香:肉桂=0.9-1.1的重量比制得。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制成:五味子30份、五倍子30份、细辛10份、黄芪30份、白芥子30份、甘遂30份、元胡30份、莪术30份、丹参30份、生姜500份、山海螺30份、南沙参30份、北沙参30份、地龙30份、丁桂散30份,所述的丁桂散按照丁香:肉桂=1的重量比制得。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产生,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症、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等疾患)。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1)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如香烟、烟雾、粉尘、刺激性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等);2)感染因素,如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3)其他因素,如免疫、年龄和气候等因素。

    中国专利文献CN1136851C公开了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物及其制造方法,是由盐酸双氯醇胺、二羟丙茶碱、山莨菪碱、盐酸去氯羟嗪和溴己新等茶碱类β2受体兴奋剂和抗M胆碱类药物组成的复方平喘祛痰药,其中的各味药物各自作用在不同的环节,具有相互协同作用,能加强对喘、痰症状的缓解作用。中国专利文献CN1272065C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它以黄芪、党参、石膏、干姜、麦冬、麻黄、贝母、五味子、细辛、白叩、甘草为原料,先将石膏在100℃热水中煎1小时,然后取渣,在放入麻黄煮五六沸,去上沫,再纳入黄芪、党参、干姜、麦冬、贝母、五味子浓缩成稠膏状,再将细辛、白叩、甘草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加入上述稠膏中混匀,干燥后制成细粉。中国专利文献CN1164320C公开了一种治疗支气管疾病的药物,它是以枇杷叶、罂粟壳、百部、麻黄、桔梗、薄荷脑、蔗糖粉为原料,按照苗医药理论进行组方,利用各组分的综合作用治疗支气管疾病,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具有养阴润肺,止咳止痒化痰,定喘、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等作用。

    哮喘的现代治疗重点应放在缓解期,即奉行国际哮喘会议确定的以抗炎作为治疗哮喘的首要原则。通过缓解期的治疗,可增强体质、提供机体免疫力和长久的御病能力,消除气道内的炎症,从而达到预防哮喘发作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目前尚未见报道的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制成:五味子25-35份、五倍子25-35份、细辛8-12份、黄芪25-35份、白芥子25-35份、甘遂25-35份、元胡25-35份、莪术25-35份、丹参25-35份、生姜400-600份、山海螺25-35份、南沙参25-35份、北沙参25-35份、地龙25-35份、丁桂散25-35份,所述的丁桂散按照丁香:肉桂=0.8-1.25的重量比制得。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制成:五味子28-32份、五倍子28-32份、细辛9-11份、黄芪28-32份、白芥子28-32份、甘遂28-32份、元胡28-32份、莪术28-32份、丹参28-32份、生姜450-550份、山海螺28-32份、南沙参28-32份、北沙参28-32份、地龙28-32份、丁桂散28-32份,所述的丁桂散按照丁香:肉桂=0.9-1.1的重量比制得。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制成:五味子30份、五倍子30份、细辛10份、黄芪30份、白芥子30份、甘遂30份、元胡30份、莪术30份、丹参30份、生姜500份、山海螺30份、南沙参30份、北沙参30份、地龙30份、丁桂散30份,所述的丁桂散按照丁香:肉桂=1的重量比制得。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优点在于:

    1、穴位敷贴作为中医药适宜技术之一,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大力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对于提高卫生服务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的健康,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等诸多问题均具有重大意义。

    2、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疗效显著。

    3、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不断增强体质,使病情少有反复,达到一个长效的、良性的循环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五味子25-35份、五倍子25-35份、细辛8-12份、黄芪25-35份、白芥子25-35份、甘遂25-35份、元胡25-35份、莪术25-35份、丹参25-35份、生姜400-600份、山海螺25-35份、南沙参25-35份、北沙参25-35份、地龙25-35份。

    丁桂散(丁香:肉桂=0.8:1.25)25-35份。

    依据何承志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慢性病调理注重调治脾肾。当哮喘病反复发作,必使病人肺气日益耗散,累及脾肾,使肾虚而气失摄纳,更加重哮喘反复发作,如此恶性循环。所以,本发明运用五味子、黄芪、丹参以收敛耗散之肺气,且补中益气,而穴位定喘、肺俞、灵台等是宣肺降逆豁痰效穴,选大椎、膏肓俞是为强肾补虚。通过此方法,可使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不断增强体质,使病情少有反复,达到一个长效的、良性的循环过程。

    实施例1 中药组合物

    五味子30份、五倍子30份、细辛10份、黄芪30份、白芥子30份、甘遂30份、元胡30份、莪术30份、丹参30份、生姜500份、山海螺30份、南沙参30份、北沙参30份、地龙30份。

    丁桂散(丁香、肉桂各15份)30份。

    实施例2中药组合物

    五味子25份、五倍子35份、细辛8份、黄芪35份、白芥子25份、甘遂35份、元胡25份、莪术35份、丹参25份、生姜600份、山海螺25份、南沙参35份、北沙参25份、地龙35份。

    丁桂散(丁香:肉桂=0.8)25份。

    实施例3中药组合物

    五味子35份、五倍子25份、细辛12份、黄芪25份、白芥子35份、甘遂25份、元胡35份、莪术25份、丹参35份、生姜400份、山海螺35份、南沙参25份、北沙参35份、地龙25份。

    丁桂散(丁香:肉桂=0.9)35份。

    实施例4中药组合物

    五味子28份、五倍子32份、细辛9份、黄芪32份、白芥子28份、甘遂32份、元胡28份、莪术32份、丹参28份、生姜550份、山海螺28份、南沙参32份、北沙参28份、地龙32份。

    丁桂散(丁香:肉桂=1.1)28份。

    实施例5中药组合物

    五味子32份、五倍子28份、细辛11份、黄芪28份、白芥子32份、甘遂28份、元胡32份、莪术28份、丹参32份、生姜450份、山海螺32份、南沙参28份、北沙参32份、地龙28份。

    丁桂散(丁香:肉桂=1.25)32份。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5所述的 丁桂散是用丁香、肉桂两味药物共研粉末而成的。

    实施例6 临床试验一

    1.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至2013年门诊符合诊断标准患者75例,按照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治疗组、对照组一、对照组二各25例。治疗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23-69岁;对照组一,男9例,女16例,年龄25-68岁;对照组二,男11例,女14例,年龄24-70岁。三组间年龄、性别及病情等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疾病学会诊断标准与《中药新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指导原则》拟定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2.2中医证候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与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中医内科学》“哮病”、“喘证”章节中有关内容,拟定“痰瘀互阻、肺失宣降”症候标准。

    3.治疗方法

    治疗组:参照实施例1所述的重量份称取原料药,五味子30g、五倍子30g、细辛10g、黄芪30g、白芥子30g、甘遂30g、元胡30g、莪术30g、丹参30g、山海螺30g、南沙参30g、北沙参30g、地龙30g,打成100目粉状,生姜500g打成姜汁与上述药粉拌成糊状,分成三个六等份并制成直径5厘米、厚约1厘米的饼状备用;丁香15g、肉桂15g共研粉末制得丁桂散。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药物为3个人次的用量。于相应穴位撒2g丁桂散后将药饼敷上,以塑料保鲜膜密封,敷2小时后,拿掉擦干背部。每4天1次,5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一:五味子30g、五倍子30g、细辛10g、黄芪30g、白芥子30g、甘遂30g、元胡30g、莪术30g、丹参30g、山海螺30g、南沙参30g、北沙参30g、地龙30g,打成100目粉状,生姜500g打成姜汁与上述药粉拌成糊状,分成三个六等份并制成直径5厘米、厚约1厘米的饼状备用,上述药物为3个人次的用量。于相应穴位将药饼敷上,以塑料保鲜膜密封,敷2小时后,拿掉擦干背部。每4天1次,5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二:舒立迭(含沙美特罗50ug/吸,氟替卡松100ug/吸,产品由葛兰素威康公司生产),1吸/次,早晚各1次,20天为1个疗程。

    4.疗效判断

    4.1肺功能测定

    治疗前后一天的呼气峰值流速(PEF)

    4.2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制订的《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严重度分级及疗效判断标准》(修正方案)分为临床控制、显效、好转、无效四级。

    (1)临床控制:哮喘的临床症状可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药物治疗即可缓解,最大的呼气流量PEF增值>35%以上,或治疗后PEF达到预计值的80%-100%,PEF昼夜波动率<20%。

    (2)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EF值增加25%-35%,或治疗后PEF达到预期值的60%-79%,PEF昼夜波动率小于20%,仍然需要用激素或支气管舒张剂,但只需既往剂量的1/3。

    (3)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PEF增值15%-25%,仍需用皮质激素和(或)支气管舒张剂,用药剂量不能少于原来的1/2。

    (4)无效:临床症状和PEF测定值无改善或加重。

    2.结果

    2.1三组PEF值比较

    三组治疗前后PEF值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三组PEF值比较

    注:治疗组治疗前后PEF值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一、对照组二治疗后PEF值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三组疗效比较

    实施例7 临床试验二

    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所有75例均为本院2010年至2013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病例分组: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每组各25例,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轻重均无明显差异,各项基础指标经统计学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5岁;对照组一,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8岁;对照组二,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48.9岁。

    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科医师实用手册》:1)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2)排除肺结核、尘肺、肺脓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心功能不全、心脏病、慢性鼻咽疾病等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肺肾阴虚证,主证:干咳无痰或少痰、不易咳出、口干咽燥;次症: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气短眩晕、腰酸肢软、舌红少苔或苔光剥、脉细数。

    3.治疗方法

    治疗组:参照实施例1所述的重量份称取原料药,五味子30g、五倍子30g、细辛10g、黄芪30g、白芥子30g、甘遂30g、元胡30g、莪术30g、丹参30g、山海螺30g、南沙参30g、北沙参30g、地龙30g,打成100目粉状,生姜500g打成姜汁与上述药粉拌成糊状,分成三个六等份并制成直径5厘米、厚约1厘米的饼状备用;丁香15g、肉桂15g共研粉末制得丁桂散。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药物为3个人次的用量。于相应穴位撒2g丁桂散后将药饼敷上,以塑料保鲜膜密封,敷2小时后,拿掉擦干背部。每4天1次,5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一:五味子30g、五倍子30g、细辛10g、黄芪30g、白芥子30g、甘遂30g、元胡30g、莪术30g、丹参30g、山海螺30g、南沙参30g、北沙参30g、地龙30g,打成100目粉状,生姜500g打成姜汁与上述药粉拌成糊状,分成三个六等份并制成直径5厘米、厚约1厘米的饼状备用,上述药物为3个人次的用量。于相应穴位将药饼敷上,以塑料保鲜膜密封,敷2小时后,拿掉擦干背部。每4天1次,5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二:给予复方气管炎片,每次4片,每日3次,饭后口服,疗程为20天。

    4.疗效标准

    4.1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单项症状疗效判定,如咳嗽、咳痰、气喘等。临床控制:症状基本消失,肺部哮鸣音明显减轻。显效: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哮鸣音明显减轻。有效:症状好转,肺部哮鸣音减轻。无效:症状及哮鸣音无改变,或减轻不明显,以及症状及哮鸣音加重。

    4.2胸部X片积分标准

    胸部X片积分标准如表3所示:

    表3胸部X片积分标准

    5.治疗结果

    5.1三组疗效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三组疗效比较

    注:经统计学检验,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一、对照组二。

    5.2三组治疗前后胸片积分比较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三组治疗前后胸片积分比较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一、对照组二治疗前的胸片积分比较,P>0.05,无明显差别。治疗后的胸片积分比较,P<0.05,有明显差别,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一、对照组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治疗 慢性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炎 中药 组合 及其 应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43412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