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pdf

  • 上传人:龙脉
  • 文档编号:8433848
  • 上传时间:2020-06-27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306.0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32571.4

    申请日:

    20110815

    公开号:

    CN102302750B

    公开日:

    201305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00,A61K35/24

    主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00,A61K35/24

    申请人:

    张文武

    发明人:

    张文武,李蕾蕾,康洁雪

    地址:

    264300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成山大道东段198号

    优先权:

    CN201110232571A

    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周述志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为克服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肠炎的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果明显、治疗彻底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组合而成:防风5-15、白术15-25、陈皮5-15、白芍10-20、白及10-20、枳壳5-15、黄连6-12、干姜5-15、蒲公英9-15、五灵脂9-15、黄芪25-35、秦皮15-25、芡实15-25、白头翁15-25、甘草5-15。该中药组合物组方严谨科学,用料简单,对慢性肠炎一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按照传统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制成:防风5-15、白术15-25、陈皮5-15、白芍10-20、白及10-20、枳壳5-15、黄连6-12、干姜5-15、蒲公英9-15、五灵脂9-15、黄芪25-35、秦皮15-25、芡实15-25、白头翁15-25、甘草5-1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胃肠炎、小肠炎和结肠炎。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便或粘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肠炎多以细菌性痢疾常见,发作时,一般可选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复方新诺明)、吡哌酸、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即可治愈。

    慢性肠炎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样便。临床治疗上多采用与急性肠炎同样的药物注射治疗,短期内效果较为显著,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容易反复发作。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肠炎的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果明显、治疗彻底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组合而成:防风5-15、白术15-25、陈皮5-15、白芍10-20、白及10-20、枳壳5-15、黄连6-12、干姜5-15、蒲公英9-15、五灵脂9-15、黄芪25-35、秦皮15-25、芡实15-25、白头翁15-25、甘草5-15。

    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混合后,按照传统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每副取药汁200-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日一副,7日为一疗程。

    上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原料中药: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功效。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陈皮,性温,味辛、味苦,入脾经、胃经、肺经。具有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之功。

    白芍,苦酸,凉,入肝、脾经。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之功。

    白及,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之效。

    枳壳,性味苦、酸,性微寒,归肺、脾、肝、胃、大肠经。主治胸隔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等症。

    黄连,苦,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能够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之效。

    蒲公英,甘,微苦,寒。能够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五灵脂,甘,温。能够活血散瘀,炒炭止血。

    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

    秦皮,味苦,寒,归肝经、胆经、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之功。

    芡实,甘涩,平,入脾、肾经。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之效。

    白头翁,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

    甘草,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性,补脾益气。

    中医认为慢性肠炎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迁延日久,每因饮食不当,劳倦过度而复发,常以脾虚症为主,治疗应遵循健脾的原则。根据上述认识机理,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取白术、陈皮、枳壳、黄芪、芡实、甘草的健脾益气之功达到补脾止泻之效;由于肠炎发作时常伴有肠痉挛、较为剧烈疼痛、大汗淋漓的特点,因此方中加入防风、白芍,利用其止痛,止痉的功效,取白芍、黄连、蒲公英、白头翁的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缓解肠炎发作时的症状。该中药组合物组方严谨科学,用料简单,对慢性肠炎一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下面结合具体病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疗效做进一步验证。

    病例1

    男,25岁,形体消瘦,大便稀薄,每遇夏季稍饮食不当则泻下无度,发病时,腹部绞痛,伴有大汗。

    服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继续服用4个疗程,至今2年无再复发。

    病例2

    女38岁,腹痛不甚,腹痛喜按,小便利,不渴,粪质清稀如水,腹痛喜温,畏寒胀冷,病程1年余。

    服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5个疗程痊愈,1年来无再此症出现。

    病例3

    男,18岁,泻而兼有恶寒自汗、发热头痛,在家坚持服用PPA等止泻药1周无效,转至医院采用注射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1周痊愈,但一月后复发,再次注射治疗,反反复复病程达8个月。

    服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3个疗程后痊愈,至今半年无再复发。

    病例4

    男,26岁,泄泻而兼脘腹痞闷,身热烦渴、头重自汗、脉濡数,采用西药注射只能达到症状减轻,无法痊愈。

    服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恢复健康。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经50余例慢性肠炎患者服用,经统计,其有效率达90以上,治愈率可达8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组合而成:防风10g、白术20g、陈皮10g、白芍15g、白及15g、枳壳10g、黄连8g、干姜10g、蒲公英12g、五灵脂12g、黄芪30g、秦皮20g、芡实20g、白头翁20g、甘草10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组合而成:防风5g、白术25g、陈皮5g、白芍20g、白及10g、枳壳15g、黄连6g、干姜15g、蒲公英9g、五灵脂15g、黄芪25g、秦皮25g、芡实15g、白头翁25g、甘草5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组合而成:防风15g、白术15g、陈皮15g、白芍10g、白及20g、枳壳5g、黄连12g、干姜5g、蒲公英15g、五灵脂9g、黄芪35g、秦皮15g、芡实25g、白头翁15g、甘草15g。

    关 键  词:
    一种 治疗 慢性 肠炎 中药 组合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43384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