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芍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白芍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474263 B (45)授权公告日 2012.07.25 CN 101474263 B *CN101474263B* (21)申请号 200810184574.3 (22)申请日 2008.12.17 200710179748.2 2007.12.18 CN A61K 9/16(2006.01) A61K 36/71(2006.01) A61J 3/00(2006.01) G01N 21/35(2006.01) (73)专利权人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林河工业开发区 林河北大街 16 号 (72)发明人 吴玢 付静 张翠 (7。
2、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108 代理人 张韬 CN 1785275 A,2006.06.14, 叶娟 等 .“白芍配方颗粒制备工艺优化及 质量控制” .中国药房 .2007, 第 18 卷 ( 第 9 期 ),660 662. (54) 发明名称 一种白芍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 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芍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 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该配方颗粒以白芍饮片为原 料, 经过水提取两次、 减压浓缩、 喷雾干燥等工艺 流程制得白芍配方颗粒, 白芍配方颗粒每克相当 生药量 10-20 克, 白芍饮片及白芍配方颗粒均采 用红外指纹图谱。
3、进行质量鉴别。本发明白芍配方 颗粒具有完整的、 先进的生产工艺及专属性强的、 可控的质量控制标准, 工艺先进可以实现, 质量标 准涉及到的检测方法科学、 先进、 快捷, 可操作性 强。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了本发明白芍配方颗粒所 配汤液与含白芍的经典方饮片合煎液成分相当, 实现了全成分配方颗粒的工艺, 证明了本发明工 艺的合理性 ; 而且本发明将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 中药的质量控制, 快速地解决了中药宏观质量控 制中的一个首要问题 - 中药真伪的鉴定。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陈伊诺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
4、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2 页 1/1 页 2 1. 一种白芍配方颗粒的质量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采用红外指纹图谱进行质量鉴别, 红外指纹图谱鉴别方法为 :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仪, 测定范围为4000cm-1-400cm-1, DTGS检测器, 分辨率4cm-1, 扫描次数16次, 扫描过程中时 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 环境相对湿度低于 60, 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 ; 白芍配 方颗粒红外指纹图谱如附图 1 所示, 具有如下特征 : 在 1024cm-1有一个最大吸收峰, 呈阶梯 形, 由三个小吸收峰叠。
5、加组成, 其吸收从高到低是1024cm-1、 1078cm-1、 1152cm-1; 在2932cm-1、 1623cm-1、 1416cm-1、 714cm-1处有特征吸收 ; 其中所述白芍配方颗粒每克相当生药量 10 克 ; 其中所述白芍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为 : 取白芍饮片 100kg, 加入 1400kg 的水, 提取 2.5 小时, 即一煎 ; 一煎后药渣加入 1100kg 水, 提取 2.5 小时, 即二煎 ; 合并两煎药液, 减压浓缩 至相对密度 1.10-1.15 ; 浓缩液在 45预热, 进风温度 170, 料泵转速 600 转 / 分, 出风温 度 75, 风送温度 50的条。
6、件下喷雾干燥, 得白芍喷雾干燥粉 ; 在白芍喷雾干燥粉中加入 其自身重量份 15-25的乳糖 ; 在主压轮压力为 4MPa, 侧压轮压力为 0.4MPa, 主轴转速为 500 转 / 分, 送料电压为 130V 的条件下干法制粒, 得 20-60 目的白芍配方颗粒。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474263 B 2 1/5 页 3 一种白芍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特别涉及一种白芍 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中药配方颗粒, 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对中药饮片经过各种工艺加工。
7、而成, 用于 临床中医处方调配使用的颗粒剂 ; 与传统的中药煎剂相比, 其服用方便, 服用量小, 质量可 控, 容易保存, 便于携带 ; 中药配方颗粒在国内目前处于试点生产状态, 产品工艺及质量标 准不统一。 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多为传统水提取, 或者提取挥发油后水提取, 且不同生产单位 由于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不同, 导致不同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不一致, 药效存在差别。 其质 量标准的专属性受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范围所限, 缺乏产品的其他应有的质量信息, 目前的 标准无法全面判定中药配方颗粒产品的质量优劣及全貌。 0003 红外光谱法是鉴别化合物和确定物质结构的常用手段之一。在药物分析中, 以红 外光谱。
8、具有的 “指纹” 特性作为药物鉴定的依据, 是各国药典共同采用的方法。但由于中药 材、 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本身都是远比西药复杂得多的混合物体系, 图谱解析困难, 使常规红 外光谱法在较长时期内未能在中药质量控制和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白芍配方颗粒 ;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公开该配方颗粒 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公开该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0005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 0006 本发明所述白芍配方颗粒每克相当生药量 10-20 克, 该配方颗粒的红外指纹图谱 如图 1。本发明所述白芍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 : 取白芍饮。
9、片, 用水提取两次 ; 其中白芍 饮片采用红外指纹图谱进行质量鉴别, 白芍饮片标准红外指纹图谱如图 2。 0007 本发明所述白芍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取白芍饮片, 加入 5-15 倍重 量份的水, 提取 0.5-3 小时, 即一煎 ; 一煎后药渣加入白芍饮片 5-15 倍重量份的水, 提取 0.5-3小时, 即二煎 ; 合并两煎药液, 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0-1.15的浓缩液 ; 浓缩液喷雾 干燥, 得白芍喷雾干燥粉 ; 白芍喷雾干燥粉直接制粒或者在白芍喷雾干燥粉中加入其自身 重量份 0-25的辅料糊精或者乳糖干法制粒, 得 20-60 目的白芍配方颗粒。 0008 本发明。
10、所述白芍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优选如下步骤 : 取白芍饮片, 加入 8 倍重量 份的水, 提取 2 小时, 即一煎 ; 一煎后药渣加入白芍饮片 7 倍重量份的水, 提取 1.5 小时, 即二煎 ; 合并两煎药液, 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 1.05-1.10 的浓缩液 ; 浓缩液喷雾干燥, 得 白芍喷雾干燥粉 ; 白芍喷雾干燥粉直接制粒或者在白芍喷雾干燥粉中加入其自身重量份 0-25的辅料糊精或者乳糖干法制粒, 得 20-60 目的白芍配方颗粒。 0009 本发明所述白芍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优选如下步骤 : 取白芍饮片, 加入 10 倍重量 份的水, 提取 2 小时, 即一煎 ; 一煎后药渣加入白芍饮片 。
11、6 倍重量份的水, 提取 1 小时, 即二 说 明 书 CN 101474263 B 3 2/5 页 4 煎 ; 合并两煎药液, 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 1.00-1.05 的浓缩液 ; 浓缩液喷雾干燥, 得白芍喷 雾干燥粉 ; 白芍喷雾干燥粉直接制粒或者在白芍喷雾干燥粉中加入其自身重量份 0-25 的辅料糊精或者乳糖干法制粒, 得 20-60 目的白芍配方颗粒。 0010 本发明所述白芍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优选如下步骤 : 取白芍饮片, 加入 14 倍重量 份的水, 提取 2.5 小时, 即一煎 ; 一煎后药渣加入白芍饮片 11 倍重量份的水, 提取 2.5 小 时, 即二煎 ; 合并两煎药液, 。
12、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 1.10-1.15 的浓缩液 ; 浓缩液喷雾干燥, 得白芍喷雾干燥粉 ; 白芍喷雾干燥粉直接制粒或者在白芍喷雾干燥粉中加入其自身重量份 0-25的辅料糊精或者乳糖干法制粒, 得 20-60 目的白芍配方颗粒。 0011 上述制备方法中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为 : 药液预热温度 40 -50 ; 进风温度 170 -185 ; 料泵转速 450-700 转 / 分 ; 出风温度 70 -85 ; 风送温度 40 -50。 0012 上述制备方法中制粒参数为 : 主压轮压力 : 4-6MPa ; 侧压轮压力 : 0.4-0.6MPa ; 主 轴转速 : 300-500 转 / 分 ;。
13、 送料电压 : 100-150V ; 颗粒大小 : 20-60 目。 0013 本发明所述白芍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白芍配方颗粒采用红外 指纹图谱进行质量鉴别, 红外指纹图谱鉴别方法为 :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测定范围 为 4000cm-1-400cm-1, DTGS 检测器, 分辨率 4cm-1, 扫描次数 16 次, 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 二氧化碳干扰, 环境相对湿度低于 60, 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 ; 白芍配方颗粒红外 指纹图谱如附图 1 所示, 具有如下特征 : 在 1024cm-1有一个最大吸收峰, 呈阶梯形, 由三个 小吸收峰叠加组成, 其吸收从高到。
14、低是 1024cm-1、 1078cm-1、 1152cm-1; 在 2932cm-1、 1623cm-1、 1416cm-1、 714cm-1处有特征吸收。 0014 本发明白芍配方颗粒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白芍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白芍饮片为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 年版一部规定的合格品 ; 白芍饮片采用红外 指纹图谱进行质量鉴别, 红外指纹图谱鉴别方法为 :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测定范围为 4000cm-1-400cm-1, DTGS 检测器, 分辨率 4cm-1, 扫描次数 16 次, 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 氧化碳干扰, 环境相对湿度低于 60, 溴化钾直接。
15、压片法进行检测 ; 白芍饮片的红外指纹 图谱如附图 2 所示, 具有如下特征 : 在 1626cm-1、 1023cm-1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峰, 且 1023cm-1 处的吸收峰呈阶梯形, 其吸收从高到低是 1023cm-1、 1078cm-1、 1155cm-1; 在 2928cm-1、 1317cm-1、 763cm-1处有特征吸收。 0015 其中本发明所述的红外指纹图谱可以是与其相关性达到 90以上的红外指纹图 谱。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 白芍配方颗粒的红外指纹图谱 ; 0017 图 2 : 白芍饮片 Radix Paeoniae Alba 的红外指纹图谱 ; 0018 图 3。
16、 : 白芍配方颗粒与白芍饮片薄层色谱比较 ; 0019 图 4 : 白芍配方颗粒与白芍饮片薄层样品红外指纹图谱比较 ; 0020 图 5 : 含白芍经典方饮片煎液与白芍配方颗粒所配汤液 “全成分” 红外光谱图比 较。 0021 本发明白芍配方颗粒具有完整的、 先进的生产工艺及专属性强的、 可控的质量控 制标准, 工艺先进可以实现, 质量标准涉及到的检测方法科学、 先进、 快捷, 可操作性强。通 说 明 书 CN 101474263 B 4 3/5 页 5 过大量实验, 对比了含白芍饮片的经典方饮片合煎液与本发明白芍配方颗粒所配汤液 “全 成分” 红外光谱图, 对比了本发明白芍配方颗粒与白芍饮片。
17、薄层色谱图, 对比了白芍配方颗 粒与白芍饮片薄层样品红外指纹图谱, 结果表明含白芍饮片的经典方饮片合煎液与本发明 白芍配方颗粒所配汤液红外指纹图谱峰形、 峰位、 相对峰强度基本一致, 即本发明白芍配方 颗粒所配汤液与饮片合煎液成分相当, 而且本发明白芍配方颗粒和饮片薄层样品的红外指 纹图谱峰形、 峰位、 相对峰强度基本一致, 因此本发明白芍配方颗粒实现了全成分配方颗粒 的工艺, 证明本发明工艺的合理性 ; 而且本发明将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 这 是一种思路上的创新, 这不仅符合传统中医药学关于 “君、 臣、 佐、 使” 的理论, 还突出了中药 的整体效应, 同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18、 把某种中药作为一个整体, 观察其 “指纹性” , 从而 快速地解决了中药宏观质量控制中的一个首要问题 - 中药真伪的鉴定。 0022 下述实验例和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本发明。 0023 实验例 1 0024 (1) 白芍配方颗粒与白芍饮片薄层色谱比较 0025 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 年版一部中白芍鉴别项下薄层色谱法试验, 用白 芍饮片和本发明白芍配方颗粒制备样品, 进行测定, 所得结果如附图 3 所示, 白芍配方颗粒 色谱中, 在与白芍饮片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0026 (2) 白芍配方颗粒与白芍饮片薄层样品红外指纹图谱比较 0027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
19、光谱仪测定 (1) 中制备的白芍饮片和白芍配方颗粒的薄层样 品, 其结果如附图 4 所示, 白芍配方颗粒和白芍饮片的薄层样品红外指纹图谱峰形、 峰位、 相对峰强度基本一致。 0028 结果证明, 本发明白芍配方颗粒和白芍饮片成分一致, 本发明工艺是合理的。 0029 实验例 2 含白芍经典方饮片煎液与白芍配方颗粒所配汤液 “全成分” 红外光谱图 比较实验 0030 升麻葛根汤出自 阎氏小儿方论 , 处方组成包括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 4 个药味 ; 功效辛凉解表。 0031 1、 实验目的 : 研究升麻葛根汤饮片煎液与颗粒配方的异同, 确定白芍配方颗粒工 艺及当量的合理性。 0032 2。
20、、 实验方法 : 按升麻葛根汤处方配比取白芍等 4 个药味组方, 按饮片汤剂的煎煮 方法煎煮制备饮片煎液样品 ; 另按升麻葛根汤处方配比分别取除白芍外的其他饮片, 按饮 片汤剂的煎煮方法煎煮, 药液适当浓缩, 按升麻葛根汤处方配比和当量关系取白芍配方颗 粒加入浓缩药液中, 搅拌至完全溶解, 制备颗粒配方样品 ; 分别取饮片煎液样品、 颗粒配方 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检测。 0033 3、 检测条件 : 仪器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测定范围为 4000cm-1-400cm-1, DTGS 检测器, 分辨率 4cm-1, 扫描次数 16 次, 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 环境相对湿 度低于 。
21、60, 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 0034 4、 检测结果 : 如附图 5 所示饮片煎液样品与颗粒配方样品红外指纹图谱峰形、 峰 位、 相对峰强度基本一致, 相关性达 97.59。证明本发明白芍配方颗粒所配汤液与饮片合 煎液成分一致, 即所加本发明白芍配方颗粒与白芍饮片所煎出成分一致, 本发明白芍配方 颗粒 1g 相当于白芍饮片 10-20g 的当量及生产工艺是合理的。 说 明 书 CN 101474263 B 5 4/5 页 6 0035 下述实施例均能实现上述实验例的效果, 下述实施例中所需白芍饮片采用红外指 纹图谱进行质量鉴别, 符合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白芍饮片的标准红外指纹图谱 ; 下述。
22、实施例 制得的白芍配方颗粒采用红外指纹图谱进行质量鉴别, 符合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白芍配方颗 粒的红外指纹图谱 ; 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白芍配方颗粒每克含相当生药量 10-20 克。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实施例 1 : 白芍配方颗粒 0037 取白芍饮片 100kg, 加入 800kg 的水, 提取 2 小时, 即一煎 ; 一煎后药渣加入 800kg 水, 提取 1.5 小时, 即二煎 ; 合并两煎药液, 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 1.05-1.10 ; 浓缩液在 45 预热, 进风温度 180, 料泵转速 550 转 / 分, 出风温度 80, 风送温度 45的条件下喷雾 干燥, 得白芍喷雾干燥粉 ;。
23、 在白芍喷雾干燥粉中加入其自身重量份 0-5的辅料糊精 ; 白芍 喷雾干燥粉在主压轮压力为 5MPa, 侧压轮压力为 0.5MPa, 主轴转速为 400 转 / 分, 送料电压 为 120V 的条件下干法制粒, 得 20-60 目的白芍配方颗粒, 白芍配方颗粒每克相当生药量 20 克。 0038 实施例 2 : 白芍配方颗粒 0039 取白芍饮片100kg, 加入1000kg的水, 提取2小时, 即一煎 ; 一煎后药渣加入600kg 水, 提取 1 小时, 即二煎 ; 合并两煎药液, 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 1.00-1.05 ; 浓缩液在 50预 热, 进风温度 170, 料泵转速 600 转 。
24、/ 分, 出风温度 75, 风送温度 50的条件下喷雾干 燥, 得白芍喷雾干燥粉 ; 在白芍喷雾干燥粉中加入其自身重量份 5-15的辅料糊精 ; 在主 压轮压力为 6MPa, 侧压轮压力为 0.4MPa, 主轴转速为 450 转 / 分, 送料电压为 110V 的条件 下干法制粒, 得 20-60 目的白芍配方颗粒, 白芍配方颗粒每克相当生药量 15 克 ; 0040 其中所述白芍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白芍饮片采用红外指纹图 谱进行质量鉴别, 红外指纹图谱鉴别方法为 :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测定范围为 4000cm-1-400cm-1, DTGS 检测器, 分辨率 4cm-。
25、1, 扫描次数 16 次, 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 氧化碳干扰, 环境相对湿度低于 60, 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 ; 白芍饮片的红外指纹 图谱如附图 2 所示, 具有如下特征 : 在 1626cm-1、 1023cm-1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峰, 且 1023cm-1 处的吸收峰呈阶梯形, 其吸收从高到低是 1023cm-1、 1078cm-1、 1155cm-1; 在 2928cm-1、 1317cm-1、 763cm-1处有特征吸收。 0041 实施例 3 : 白芍配方颗粒 0042 取白芍饮片 100kg, 加入 1400kg 的水, 提取 2.5 小时, 即一煎 ; 一煎后药渣加入 1。
26、100kg 水, 提取 2.5 小时, 即二煎 ; 合并两煎药液, 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 1.10-1.15 ; 浓缩液 在 45预热, 进风温度 170, 料泵转速 600 转 / 分, 出风温度 75, 风送温度 50的条件 下喷雾干燥, 得白芍喷雾干燥粉 ; 在白芍喷雾干燥粉中加入其自身重量份 15-25的乳糖 ; 在主压轮压力为 4MPa, 侧压轮压力为 0.4MPa, 主轴转速为 500 转 / 分, 送料电压为 130V 的 条件下干法制粒, 得 20-60 目的白芍配方颗粒, 白芍配方颗粒每克相当生药量 10 克 ; 0043 所得白芍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采用红。
27、外指纹图谱进行质量 鉴别, 红外指纹图谱鉴别方法为 :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测定范围为 4000cm-1-400cm-1, DTGS检测器, 分辨率4cm-1, 扫描次数16次, 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 环境相 对湿度低于 60, 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 ; 白芍配方颗粒红外指纹图谱如附图 1 所示, 说 明 书 CN 101474263 B 6 5/5 页 7 具有如下特征 : 在 1024cm-1有一个最大吸收峰, 呈阶梯形, 由三个小吸收峰叠加组成, 其吸 收从高到低是 1024cm-1、 1078cm-1、 1152cm-1; 在 2932cm-1、 1623cm-1、 1416cm-1、 714cm-1处有特 征吸收。 说 明 书 CN 101474263 B 7 1/2 页 8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474263 B 8 2/2 页 9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474263 B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