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前列腺炎及前 列腺增生的药物组合物,并且对其制备方法做了相关研究。
技术背景
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特异性和非特异感染所致的急慢性炎症,从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症 状。前列腺炎可分为非特异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特发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特异性前列腺炎、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其它病原体引起的前列腺炎、前列腺充血和前列腺痛。前列腺 炎这种男性常见病与多发病,由于目前对它发病的原因还了解的不是十分清楚,再加上它比 较特殊的解剖结构以及多发生于性活动频繁的人群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对它的治疗不是很 容易。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前列腺炎的患者多次医治,都不能根治的局面。
前列腺增生,即平素常说的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据报道,60岁以上的老 年人中约有50%患此病,而7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88%,若从角度统计,发病率几乎达100 %。在我国真正给人们带来麻烦,发病率又居高不下者主要是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这两种 病。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许多方法在治疗前列腺炎出都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只要患者 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医生密切配合,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是可以治愈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的药物组合物,包括其配方组合和 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地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中药:
黄 芪50~80份 丹 参20~60份 甘 草50~80份
柴 胡50~80份 虎 杖30~70份 蒲公英60~100份
延胡索20~60份 泽 泻50~80份 白 术50~80份
金银花60~100份 大 枣30~70份
2、本发明的配方最佳各原料重量配比是:
黄 芪60份 丹 参45份 甘 草60份
柴 胡60份 虎 杖50份 蒲公英85份
延胡索45份 泽 泻60份 白 术60份
金银花85份 大 枣50份
3、制备工艺:
(1)取丹参、甘草、柴胡、延胡索、白术,粉碎成粗粉,混和,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I 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 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适量,另器保存。继续渗 漉至渗漉液色淡为止,收集续漉液,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混匀,静置, 俟澄清后滤过,即得流浸膏,干燥后得干膏粉,备用;
(2)取其余黄芪、虎杖等共六味,混和,用6~10倍药材量的水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 2小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3)将上述干膏粉与细粉混匀,加入适量的药物矫味剂或/和药剂学辅料,制成散剂、 片剂、颗粒剂和胶囊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黄芪、丹参等共十 一味中药材组成,其制剂包括散剂、片剂、颗粒剂和胶囊剂等。该药物组合物治疗前列腺炎 及前列腺增生有很好的疗效,具有清热解毒、散淤止痛、活血通络之功效。是患者易于接受 的一种理想药物。
以下实例基于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但不限于以下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颗粒剂
采用以下处方:
黄 芪60g 丹 参45g 甘 草60g
柴 胡60g 虎 杖50g 蒲公英85g
延胡索45g 泽 泻60g 白 术60g
金银花85g 大 枣50g
制备工艺:
(1)取丹参、延胡索各45g,甘草、柴胡、白术各60g,粉碎成粗粉,混和,照流浸膏 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I O),用70%乙醇作溶 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约950ml,另 器保存。继续渗漉至渗漉液色淡为止,收集续漉液,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 混匀,静置,俟澄清后滤过,即得流浸膏,干燥后得干膏粉,备用;
(2)取其余黄芪、虎杖等共六味,混和,用10倍药材量的水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小 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3)将上述干膏粉与细粉混匀,加入蔗糖粉约72g,混匀,制粒,过筛整粒,分装,即 得颗粒剂。
实施例2:片剂
采用以下处方:
黄 芪80g 丹 参60g 甘 草80g
柴 胡80g 虎 杖70g 蒲公英100g
延胡索60g 泽 泻80g 白 术80g
金银花100g 大 枣70g
制备工艺:
(1)取丹参60g、甘草80g、柴胡80g、延胡索60g、白术80g,粉碎成粗粉,混和,照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I O),用70%乙 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约 2200ml,另器保存。继续渗漉至渗漉液色淡为止,收集续漉液,浓缩至稠膏状, 加入初漉液,混匀,静置,俟澄清后滤过,即得流浸膏,干燥后得干膏粉,备用;
(2)取其余黄芪、虎杖等共六味,混和,用10倍药材量的水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5 小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3)将上述干膏粉与细粉混匀,加入淀粉和糊精的混合物适量,混匀,压制成片,即 得。
实施例3:胶囊剂
采用以下处方:
黄 芪50g 丹 参20g 甘 草50g
柴 胡50g 虎 杖30g 蒲公英60g
延胡索20g 泽 泻50g 白 术50g
金银花60g 大 枣30g
制备工艺:
(1)取丹参20g、甘草50g、柴胡50g、延胡索20g、白术50g,粉碎成粗粉,混和,照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I O),用70%乙 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约 1600ml,另器保存。继续渗漉至渗漉液色淡为止,收集续漉液,浓缩至稠膏状, 加入初漉液,混匀,静置,俟澄清后滤过,即得流浸膏,干燥后得干膏粉,备用;
(2)取其余黄芪、虎杖等共六味,混和,用8倍药材量的水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小 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3)将上述干膏粉与细粉混匀,加入淀粉和滑石粉适量,用85%制成颗粒,干燥,过 筛,装胶囊,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