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一种椎体间融合装置.pdf

  • 上传人:磨**
  • 文档编号:8423165
  • 上传时间:2020-06-25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623.8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607719.3

    申请日:

    20101227

    公开号:

    CN102232881B

    公开日:

    2013012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F2/44

    主分类号:

    A61F2/44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丁真奇

    发明人:

    丁真奇

    地址: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

    优先权:

    201020169170.X

    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潘国庆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一种椎体间融合装置,涉及一种骨科手术内植物。该装置具有盛放碎骨头的空心钛合金骨架,该骨架类似U形板状,该U形板的后立壁不开孔而前立壁开有多个孔;该U形板底部的上、下两侧各开有一个阶梯状的斜孔,两个斜孔的大端均位于底部的底面上,两个斜孔的小端分别位于底部相应的端面上;该U形板的两个斜孔中分别穿套螺钉。体积小、椎体切除少,融合更可靠,同时可减少患者出血、也可维持椎体的血液供应。可防止植骨碎骨块进入椎管,导致继发的神经压迫。可避免产生塌陷现象。便于医生观察骨痂的生长和椎体间融合情况。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椎体间融合装置,具有盛放碎骨头的空心钛合金骨架,其特征在于:该骨架是一个U形板,该U形板的后立壁不开孔而前立壁开有多个孔;该U形板底部的上、下两侧各开有一个阶梯状的斜孔,两个斜孔的大端均位于底部的底面上,两个斜孔的小端分别位于底部相应的端面上;该U形板的两个斜孔中分别穿套螺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体间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螺钉的尾帽外周为圆弧面,所述U形板的每一个斜孔的大端与小端交界处为圆弧段,该圆弧面与该圆弧段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椎体间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板的后立壁外表面沿自由端设斜坡,前立壁外表面沿自由端设斜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椎体间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板的后立壁、前立壁和底部的上、下两端分别开成齿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椎体间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板的上、下两端平行或不平行。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科手术内植物。

    背景技术

    为修补受伤损坏的椎体,国外医学界发明了人工椎体,例如钛笼 (TMC)。钛笼是一种用钛合金制成的空心骨架,由开有多个网孔的钛 合金板围成圆筒,内部配有圆环状的支撑物。使用时,需要将受伤损 坏的椎体作次全切,将受伤损坏的椎体凿成侧面敞开的空壳状;再将 盛有碎骨头的钛笼放入其中。由钛笼两端点状的凸起部分别顶住上一 节椎体的下端面及下一节椎体的上端面。随着受伤损坏的椎体的生长, 最终钛笼内的碎骨头与上下两节椎体生长为一个整体;而小血管可以 穿过钛笼的网孔伴随骨头生长。从而达到椎体融合的治疗作用。

    但是钛笼还存在有如下缺点:1,由钛笼形状决定了其圆柱形的体 积庞大,为将其植入受伤损坏的椎体,作次全切处理时,一方面患者 出血多,另一方面会破坏椎体的血液供应。2,钛笼仅靠两端的点状凸 起部顶住上一节椎体及下一节椎体,易产生塌陷现象。3,钛笼周围不 能植骨,且钛笼不具有遮挡椎管的挡板作用,钛笼内的植骨块可能再 次进入椎管压迫神经。4,钛笼包住新生的骨头;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 钛笼会阻挡射线,医生不易观察骨痂的生长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椎体间融合装置,可避免产生上述钛笼的缺 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椎体间融合装置,具有盛放碎骨头的 空心钛合金骨架,该骨架是一个U形板,该U形板的后立壁不开孔而 前立壁开有多个孔;该U形板底部的上、下两侧各开有一个阶梯状的 斜孔,两个斜孔的大端均位于底部的底面上,两个斜孔的小端分别位 于底部相应的端面上;该U形板的两个斜孔中分别穿套螺钉。

    所述的两个螺钉的尾帽外周为圆弧面,所述U形板的每一个斜孔 的大端与小端交界处为圆弧段,该圆弧面与该圆弧段相匹配。无论两 个螺钉的入钉角度有何变化,两个螺钉尾帽的圆弧面总能与U形板相 应斜孔的圆弧段紧密接触。从而可以保持两个螺钉对的U形板的锁定 力。

    所述U形板的后立壁外表面沿自由端设斜坡,前立壁外表面沿自 由端设斜坡。为手术中放置U形板提供了便于U形板插入的导向部。

    所述U形板的后立壁、前立壁和底部的上、下两端分别开成齿条。 齿条可增加U形板与上一节椎体及下一节椎体之间的摩擦力,提高U 形板的稳定性。

    所述U形板的上、下两端平行或不平行。U形板的上、下两端平 行的设计,更能贴合胸椎椎体的终板;U形板的上、下两端有斜坡的 设计,更能贴合腰椎椎体的终板;它们可防止局部压力过大导致发生 塌陷、上下腰椎椎体骨折等。

    本发明椎体间融合装置(也可称之为U型人工椎体),用两个螺 钉将钛合金制成的厚度为0.6cm的U形板锁定在伤椎的上一节椎体与 下一节椎体之间。U形板内部和前方都可植骨,植骨量大,易于形成 生物性连接。U形板的体积小,受伤损坏的椎体无需作次全切处理, 仅需切除椎体的后三分之一即可安放,保留了前柱和部分中柱,切除 椎体少,保留伤椎大部分骨质,在减少患者出血的同时,维持椎体的 血供,利于伤椎前中部的骨性融合。U形板的后立壁不开孔,能起到 闸门的作用阻止植骨碎骨块进入椎管,从而导致继发的神经压迫。U 形板前立壁开有多个孔,易于形成生物性连接,小血管可以穿过这些 孔伴随骨头生长。该U形板在底部的上、下两侧斜孔中分别穿套螺钉, 螺钉锁入上位椎体及下位椎体终板内,可减少内植物出现塌陷。影像 学检查时,通过观察伤椎前2/3愈合的情况,可直观评估椎体融合的 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椎体间融合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U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U形板从底部看去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中U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实施例中螺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椎体间融合装置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实施例中U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实施例中U形板从底部看去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实施例中U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7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实施例一

    本发明椎体间融合装置一个优化实施例,是用于修复腰椎的。本 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一个U形板1和两个螺钉2 组成。

    U形板1是用钛合金制成厚度为0.6cm的空心骨架,它的结构, 请参看图2。U形板1的后立壁11和前立壁12由底部14连成一体。 U形板1的上、下两端不平行,有构成斜坡的夹角。U形板1的后立 壁11、前立壁12和底部14的上端开成齿条13。U形板1的后立壁 11、前立壁12和底部14的下端开成齿条15。U形板1的后立壁11、 前立壁12和底部14围出内槽16。

    在U形板1后立壁11外表面沿自由端开出一道斜坡111。后立 壁11靠近底部14的中间部位开有一个延伸到棱边的后凹槽112。

    请回过来看图1:在U形板1前立壁12外表面沿自由端开出一 道斜坡121。前立壁12靠近底部14的中间部位开有一个延伸到棱边 的前凹槽122。前立壁12上均匀分布地开有多个小圆孔123。

    U形板1后立壁11上的斜坡111和前立壁12上的斜坡121,为 手术中放置U形板1提供了一个导向部。U形板1后立壁11上的后 凹槽112和前立壁12上的前凹槽122为手术中使用镊子夹持该U形 板1提供了一个夹持部。

    请参看图3:底部14的上、下两侧各开有一个阶梯状的斜孔141; 每一个斜孔141的轴线与底部14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50°。两个斜 孔141的大端均位于底部14的底面上,两个斜孔141的小端分别位 于底部14相应的端面上。每一个斜孔141的大端与小端交界处被处 理为圆弧段1411。底部14的中间开有一个螺纹孔142,以便在手术 中安装一个辅助的手持棒,将该U形板1放入受伤损坏的椎体已开凿 的位置中。

    螺钉2用钛合金制成,它的结构,请参看图5。螺钉2的钉身21 前端设锥状螺纹部22,该锥状螺纹部22可以方便地旋入骨头中,且 有良好的抗退出性能;钉身21的后端设尾帽23。请参看图1,尾帽 23的端面上开有六方形的插孔231,以适应手术中安全性高的六方改 锥。尾帽23的外周处理成圆弧面232,该圆弧面232与U形板1底部 14两端斜孔141的圆弧段1411相匹配。

    本椎体间融合装置实施例的使用状态,请参看图6:手术中,在 受伤损坏的腰椎椎体3后缘开凿一个可容纳U形板1的纵向槽,开槽 时可保留受伤损坏腰椎椎体的前柱31和部分中柱。将碎骨头放入U 形板1的内槽16中,同时通过前立壁12上的各个小圆孔123观察碎 骨头的填充状况,并调整之,使碎骨头充满U形板1的内槽16。用镊 子夹持U形板1后立壁11上的后凹槽112和前立壁12上的前凹槽 122,使U形板1后立壁11的自由端和前立壁12的自由端朝向受伤 损坏的腰椎椎体3上的纵向槽,将盛有碎骨头的U形板1放入受伤损 坏的腰椎椎体3已开凿的纵向槽中。U形板1的前立壁12朝向前柱 31,前立壁12的前方可植入骨头,以便形成生物性连接。U形板1的 后立壁11朝向椎管,后立壁11可防止伤椎及植骨的碎骨头进入椎管。 U形板1上、下两端的齿条13、15分别顶住上一节腰椎椎体4的下端 面及下一节腰椎椎体5的上端面。用两个螺钉2分别穿过U形板1底 部上、下两侧对应的斜孔141,并使两个螺钉2分别从U形板1的上、 下两端向外伸出,两个螺钉2的锥状螺纹部22分别锁定在上一节腰 椎椎体4的下部及下一节腰椎椎体5的上部;直至两个螺钉2尾帽23 的圆弧面232与U形板1相应斜孔141的圆弧段1411紧密接触。两个 螺钉2将U形板1锁定在上一节腰椎椎体4与下一节腰椎椎体5之间。

    二、实施例二

    本发明椎体间融合装置第二个优化实施例,是用于修复胸椎的。 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如图7所示,它由一个U形板6和两个螺钉2 组成。螺钉2的结构与前一实施例的螺钉2相同,不再赘述。

    U形板6是用钛合金制成的厚度为0.6cm的空心骨架,它的结构, 请参看图8和图。U形板6的后立壁61和前立壁62由底部64连成 一体。U形板6的上、下两端平行。这种U形板6的上、下两端没有 斜坡的设计,更能贴合胸椎椎体的终板。U形板6的后立壁61、前立 壁62和底部64的上、下两端分别开成齿条63。U形板6的后立壁 61、前立壁62和底部64围出内槽65。

    在后立壁61外表面沿自由端开出一道斜坡611。后立壁61靠近 底部64的中间部位开有一个延伸到棱边的后凹槽612。

    在前立壁62外表面沿自由端开出一道斜坡621。前立壁62靠近 底部64的中间部位开有一个延伸到棱边的前凹槽622。前立壁62上 均匀分布地开有四个长孔623。

    U形板6后立壁61上的斜坡611和前立壁62上的斜坡621,为 手术中放置U形板6提供了一个导向部。U形板6后立壁61上的后 凹槽612和前立壁62上的前凹槽622为手术中使用镊子夹持该U形 板6提供了一个夹持部。

    请参看图10:U形板6底部64的上、下两侧各开有一个阶梯状 的斜孔641;每一个斜孔641的轴线与底部64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 50°。两个斜孔641的大端均位于底部64的底面上,两个斜孔641 的小端分别位于底部64相应的端面上。每一个斜孔641的大端与小 端交界处被处理为圆弧段6411。U形板6底部64两端斜孔641的圆 弧段6411与螺钉2尾帽23的外周圆弧面232相匹配。U形板6底部 64的中间开有一个螺纹孔642,以便在手术中安装一个辅助的手持 棒,并利用该手持棒将该U形板6放入受伤损坏的胸椎椎体已开凿的 位置中。

    本椎体间融合装置实施例的使用状态,请参看图11:手术中,在 受伤损坏的胸椎椎体7后缘开凿一个容纳U形板6的纵向槽,开槽时 可保留受伤损坏胸椎椎体的前柱71和部分中柱。将碎骨头放入U形板 6的内槽65中,同时通过前立壁62上长孔623观察碎骨头的填充状 况,并调整之。用镊子夹持U形板6后立壁61上的后凹槽612和前立 壁62上的前凹槽622,使U形板6后立壁61的自由端和前立壁62的 自由端朝向受伤损坏的胸椎椎体7上的纵向槽,将盛有碎骨头的U形 板6放入受伤损坏的胸椎椎体7已开凿的纵向槽中。U形板6的前立 壁62朝向前柱71,前立壁62的前方可植入骨头,以便形成生物性连 接。U形板6的后立壁61朝向椎管,后立壁61可防止伤椎及植骨的 碎骨头进入胸椎椎管。U形板6上、下两端的齿条63分别顶住上一节 胸椎椎体8的下端面及下一节胸椎椎体9的上端面。两个螺钉2分别 穿过U形板6底部对应的斜孔641,并从U形板6的上、下两端向外 伸出,两个螺钉2的锥状螺纹部22分别锁定在上一节胸椎椎体8的下 部及下一节胸椎椎体9的上部;两个螺钉2尾帽23的圆弧面232与U 形板6相应斜孔641的圆弧段6411紧密接触。两个螺钉2将U形板6 锁定在上一节胸椎椎体8与下一节胸椎椎体9之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 范围,依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 应属于本发明涵盖的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椎体间 融合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椎体间融合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42316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