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5

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pdf

  • 上传人:1520****312
  • 文档编号:8422581
  • 上传时间:2020-06-25
  • 格式:PDF
  • 页数:55
  • 大小:3.80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80042665.7

    申请日:

    20140625

    公开号:

    CN105431115B

    公开日:

    201805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F11/00

    主分类号:

    A61F11/00

    申请人:

    GBS风险投资公司

    发明人:

    D·乔治,G·巴克勒,T·A·考恩,D·B·沙利文

    地址:

    美国亚利桑那州

    优先权:

    61/841,111,61/863,317,61/983,865,14/292,46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小东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包括流体流动发生器、具有轴向听筒孔的听筒以及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和所述轴向听筒孔的带阀管道,由此所述听筒具有被构造成可密封地接合外耳道作为外耳道压力和环境压力之间的屏障的兼容性听筒外表面。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该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包括:能够操作为生成流体流的流体流动发生器;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的带阀管道,所述带阀管道具有第一流体流动管道,该第一流体流动管道能够由第一阀中断以单向调节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中的所述流体流;以及听筒,所述听筒具有在听筒第一端和听筒第二端之间连通的轴向听筒孔从而流体流能够从所述轴向听筒孔排向外耳道,所述轴向听筒孔与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相反地、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带阀管道,所述听筒具有兼容性听筒外表面,所述兼容性听筒外表面被构造成密封地接合外耳道以作为外耳道压力和环境压力之间的屏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阀将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划分成接近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第一端的第一部分和接近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第二端的第二部分,并且该装置进一步包括:以流体的方式联接于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环境压力之间的第二流体流动管道,所述第二流体流动管道能够由第二阀中断,以单向调节所述第二流体流动管道中的所述流体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包括具有内部容积的容积可调式元件,所述容积可调式元件具有使所述内部容积减小以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中生成所述流体流的变形状态,所述第一阀单向调节所述流体流以从所述听筒的所述轴向听筒孔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容积可调式元件返回使所述内部容积增加以在所述第二流体流动管道中生成所述流体流的非变形状态,所述第二阀单向调节所述流体流以朝向所述容积可调式元件从所述环境压力进入,所述第一阀中断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中的从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流体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包括具有内部容积的容积可调式元件,所述容积可调式元件具有使所述内部容积减小以在所述第二流体流动管道中生成所述流体流的变形状态,所述第二阀单向调节所述流体流以从所述第二流体流动管道排向所述环境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容积可调式元件返回使所述内部容积增加以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中生成所述流体流的非变形状态,所述第一阀单向调节所述流体流以朝向所述容积可调式元件从所述听筒的所述轴向听筒孔进入,所述第二阀中断所述第二流体流动管道中的从所述环境压力朝向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流体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三流体流动管道,该第三流体流动管道以流体的方式联接于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环境压力之间,所述第三流体流动管道能够由第三阀中断,以单向调节所述第三流体流动管道中的所述流体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阀调节所述流体流,以排向所述环境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阀调节所述流体流,以从所述环境压力进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阀中断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环境压力之间的所述流体流,直到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环境压力之间的压差超过具有0千帕至50千帕之间的压差幅值的预选压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联接到所述第二阀的第二阀泄压元件和联接到所述第三阀的第三阀泄压元件,每个泄压元件均能够手动操作以相应地在所述第二流体流动管道或第三流体流动管道中生成所述流体流。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带阀管道在第一构造中联接到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和所述听筒,以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中在第一方向上单向调节所述流体流而从所述听筒的所述轴向听筒孔排出。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带阀管道在第二构造中联接到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和所述听筒,以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中在第二方向上单向调节所述流体流进入所述轴向听筒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能够在变形状态和非变形状态之间重复操作,以生成具有包括压力波幅值和压力波频率的压力波的所述流体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以及联接到所述第三阀的第三阀泄压元件能够交替地重复操作,以生成具有包括所述压力波幅值和所述压力波频率的所述压力波的所述流体流。

    说明书

    本国际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是2014年5月30日提交的第14/292,469号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的部分继续申请,并且要求2014年4月24日提交的第61/983,865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2013年8月7日提交的第61/863,317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以及2013年6月28日提交的第61/841,111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每个专利申请均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I.背景技术

    与包括神经学介导病症(诸如颅面疼痛症状或头痛症状)的病症相关的疼痛或不适可负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除了对个人产生负担,慢性神经系统疾病还可能显著损伤到家庭成员、雇主和卫生保健系统。

    关于偏头痛,诸如疼痛、恶心、先兆、畏光、感觉迟钝、头晕、眩晕和平衡失调的伴随症状可代表对群体的显著负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美国,大约18%的女性和6%的男性遇到频繁的偏头痛,并且2%的总人口患有慢性偏头痛。此外,患有慢性偏头痛或类似严重程度和残疾的其它头痛的人们可能有显著更大的风险患抑郁症和自杀倾向。由此,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谨慎地继续寻找有效的装置和方法来缓解与这些病症相关的症状或治疗所述病症。

    一般可规定偏头痛的标准药物疗法以防止疼痛或减轻疼痛。落入这些两大类之下的各种试剂可表现出广泛的有效性,还造成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从经济学的角度,这些药物的费用可能是消费者经济负担的主要来源。而且,诸如肉毒杆菌毒素注射、神经阻滞、神经外科病变和植入式电刺激器的先进的干预措施可能显著增加治疗相关的成本,同时使患者承受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的潜在改变,不保证完全或永久地缓解症状或消退病症。

    在神经科学内存在理解和应用的新兴领域,其试图经由非药物和非手术应用来影响神经系统的积极生理改变。这种“功能性神经学”领域将人的神经系统视为受体驱动系统,其可经由神经可塑性过程以特定的方式激活和激励以产生适应的长期改变。针对神经康复的这种途径利用但不一定只包括各种形式和模式的受体激活或去激活,用以在包括大脑、脑干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内促进积极的神经生理适应,这可促进相关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

    提供可以生成一个或多个刺激的装置或方法将有相当大的优势,这可以缓解与病症(诸如颅面疼痛症状或头痛症状)相关的一个或多个症状,或者治疗一个或多个病症。

    II.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广泛目的可以是提供一种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该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包括:生成流体流的流体流动发生器;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的带阀管道,所述带阀管道具有可由一个或多个阀中断以单向调节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中的所述流体流的第一流体流动管道;以及听筒,所述听筒具有在听筒第一端和听筒第二端之间连通的轴向听筒孔,所述轴向听筒孔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与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相反的所述带阀管道,所述听筒具有兼容性听筒外表面,所述兼容性听筒外表面被构造成可密封地接合外耳道作为外耳道压力和环境压力之间的屏障。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广泛目的可以是提供一种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该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具有带阀管道,所述带阀管道在第一构造中与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和所述听筒联接,以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中在第一方向上单向调节所述流体流,使得所述流体流可以从所述听筒的所述轴向听筒孔排向所述外耳道,从而实现外耳道压力大于所述环境压力。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广泛目的可以是提供一种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该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具有带阀管道,所述带阀管道在第二构造中与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和所述听筒联接,以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中在第二方向上单向调节所述流体流,使得所述流体流可以从所述外耳道进入所述听筒的所述轴向听筒孔,从而实现外耳道压力小于所述环境压力。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广泛目的可以是提供一种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该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具有带阀管道,所述带阀管道以可拆除的方式联接到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和所述听筒。所述带阀管道可以在所述第一构造中与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和所述听筒联接,以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单向调节所述流体流。此外,所述带阀管道可以在所述第二构造中与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和所述听筒联接,以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单向调节所述流体流。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广泛目的可以是提供一种生产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能够生成流体流的流体流动发生器;提供能够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的带阀管道,所述带阀管道具有第一流体流动管道;提供一个或多个阀,所述一个或多个阀能够中断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以单向调节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中的所述流体流;以及提供轴向听筒孔,所述轴向听筒孔在听筒的听筒第一端和听筒第二端之间连通,所述轴向听筒孔能够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与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相反的所述带阀管道,所述听筒具有兼容性听筒外表面,所述兼容性听筒外表面被构造成可密封地接合外耳道作为外耳道压力和环境压力之间的屏障。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广泛目的可以是提供一种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包括生成流体流的流体流动发生器;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的带阀管道,所述带阀管道具有第一流体流动管道,该第一流体流动管道可由一个或多个阀中断以单向调节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中的所述流体流;和听筒,所述听筒具有在听筒第一端和听筒第二端之间连通的轴向听筒孔,所述轴向听筒孔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与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相反的所述带阀管道,所述听筒具有构造成可密封地接合外耳道作为外耳道压力和环境压力之间的屏障的兼容性听筒外表面;使所述听筒的所述听筒外表面与所述外耳道可密封地接合;在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和所述轴向听筒孔之间生成所述流体流;以及调节所述外耳道压力和所述环境压力之间的压差。

    自然,本发明的其它目的被公开在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书的其它地方。

    III.附图说明

    图1A图示了与外耳道可密封地接合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B图示了与外耳道可密封地接合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2A是可操作成实现外耳道压力大于环境压力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B是可操作成实现外耳道压力小于环境压力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A是可以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实施方式中利用的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图3B是可以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实施方式中利用的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图3C是可以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实施方式中利用的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图3D是可以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实施方式中利用的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图3E是可以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实施方式中利用的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图4A图示了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4B图示了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4C图示了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4D图示了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4E图示了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4F图示了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4G图示了图4F所示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听筒从流体流动发生器和管道主体脱开。

    图4H图示了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4I图示了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5是可操作成实现外耳道压力大于环境压力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图6是可操作成实现外耳道压力小于环境压力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图7是图5所示的可操作成实现外耳道压力大于环境压力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8图示了可操作成实现外耳道压力大于环境压力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一构造。

    图9图示了通过使管道主体端对端旋转来重新构造图8所示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一构造的方法。

    图10图示了可操作成实现外耳道压力小于环境压力通过使管道主体端对端旋转而实现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二构造。

    图11A图示了具有与外耳道可密封地接合的听筒外表面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一构造。

    图11B图示了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一构造,该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具有与外耳道可密封地接合的听筒外表面并且具有变形状态下的流体流动发生器,该流体流动发生器在带阀管道内生成足够压力以将第一阀置于打开状态,以朝向外耳道提供流体流来实现外耳道压力大于环境压力。

    图11C图示了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一构造,该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具有与外耳道可密封地接合的听筒外表面并且具有向非变形状态返回的流体流动发生器,该流体流动发生器生成足够压力以将第一阀置于闭合状态以维持外耳道压力,并且将第二阀置于打开状态以生成从环境压力朝向流体流动发生器的流体流。

    图11D图示了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一构造,该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具有与外耳道可密封地接合的听筒外表面并且具有第三阀,通过操作泄压元件以生成从外耳道朝向环境压力的流体流将该第三阀手动置于打开状态下,以使外耳道压力向环境压力恢复。

    图12A图示了具有与外耳道可密封地接合的听筒外表面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二构造。

    图12B图示了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二构造,该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具有与外耳道可密封地接合的听筒外表面并且具有变形状态下的流体流动发生器,该流体流动发生器在带阀管道内生成足够压力以将第二阀置于打开状态,以提供朝向环境压力的流体流同时将外耳道压力维持为环境压力。

    图12C图示了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二构造,该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具有与外耳道可密封地接合的听筒外表面并且具有向非变形状态返回的流体流动发生器,该流体流动发生器生成足够压力以将第一阀置于打开状态且将第二阀置于闭合状态,以生成从外耳道朝向流体流动发生器的流体流,从而生成小于环境压力的外耳道压力。

    图12D图示了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二构造,该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具有与外耳道可密封地接合的听筒外表面并且具有第三阀,通过操作泄压元件以生成从环境压力朝向外耳道的流体流将手动置于打开状态下,以使外耳道压力向环境压力恢复。

    图13A是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顶视图。

    图13B是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13C是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13D是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13E是图13A所示的可操作成生成大于环境压力的外耳道压力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图13F是可操作成生成小于环境压力的外耳道压力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图14A是在一时段内实现的外耳道压力相对于环境压力的绘图,其表示了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一构造的方法,其中操作流体流动发生器会在一时段内在最大压力下生成并维持基本不变的外耳道压力(大于环境压力),并且通过操作泄压元件,使外耳道压力向环境压力恢复。

    图14B是在一时段内实现的外耳道压力相对于环境压力的绘图,其表示了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一构造的方法,其中利用泄压元件的间歇操作来操作流体流动发生器会生成脉动的外耳道压力(大于环境压力),压力波为具有平滑的重复周期振荡的正弦波。

    图14C是在一时段内实现的外耳道压力相对于环境压力的绘图,其表示了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一构造的方法,其中利用泄压元件的间歇操作来操作流体流动发生器会生成脉动的外耳道压力(大于环境压力),压力波为使压力波的顶点在一时段内具有恒定压力的截断波。

    图14D是在一时段内实现的外耳道压力相对于环境压力的绘图,其表示了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一构造的方法,其中利用泄压元件的间歇操作来操作流体流动发生器会生成脉动的外耳道压力(大于环境压力),压力波为具有线性前缘和后缘的三角波。

    图14E是在一时段内实现的外耳道压力相对于环境压力的绘图,其表示了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一构造的方法,其中利用泄压元件的间歇操作来操作流体流动发生器会生成脉动的外耳道压力(大于环境压力),压力波为在比使后缘改变压力的时段更大的时段内使前缘改变压力的锯齿波。

    图14F是在一时段内实现的外耳道压力相对于环境压力的绘图,其表示了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一构造的方法,其中利用泄压元件的间歇操作来操作流体流动发生器会生成脉动的外耳道压力(大于环境压力),压力波为使压力波的顶点在一时段内具有恒定压力的截断波。

    图14G是在一时段内实现的外耳道压力相对于环境压力的绘图,其表示了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一构造的方法,其中利用泄压元件的间歇操作来操作流体流动发生器会生成脉动的外耳道压力(大于环境压力)。

    图15A是在一时段内实现的外耳道压力相对于环境压力的绘图,其表示了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二构造的方法,其中操作流体流动发生器会在一时段在最大压力下生成并维持时基本不变的外耳道压力(小于环境压力),并且通过操作泄压元件,使外耳道压力向环境压力恢复。

    图15B是在一时段内实现的外耳道压力相对于环境压力的绘图,其表示了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二构造的方法,其中利用泄压元件的间歇操作来操作流体流动发生器会生成脉动的外耳道压力(小于环境压力),压力波为具有平滑的重复周期振荡的正弦波。

    图15C是在一时段内实现的外耳道压力相对于环境压力的绘图,其表示了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二构造的方法,其中利用泄压元件的间歇操作来操作流体流动发生器会生成脉动的外耳道压力(小于环境压力),压力波为使压力波的顶点在一时段内具有恒定压力的截断波。

    图15D是在一时段内实现的外耳道压力相对于环境压力的绘图,其表示了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二构造的方法,其中利用泄压元件的间歇操作来操作流体流动发生器会生成脉动的外耳道压力(小于环境压力),压力波为具有线性前缘和后缘的三角波。

    图15E是在一时段内实现的外耳道压力相对于环境压力的绘图,其表示了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二构造的方法,其中利用泄压元件的间歇操作来操作流体流动发生器会生成脉动的外耳道压力(小于环境压力),压力波为在比使后缘改变压力的时段更小的时段内使前缘改变压力的反向锯齿波。

    图15F是在一时段内实现的外耳道压力相对于环境压力的绘图,其表示了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二构造的方法,其中利用泄压元件的间歇操作来操作流体流动发生器会生成脉动的外耳道压力(小于环境压力),压力波为使压力波的顶点在一时段内具有恒定压力的截断波。

    图15G是在一时段内实现的外耳道压力相对于环境压力的绘图,其表示了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二构造的方法,其中利用泄压元件的间歇操作来操作流体流动发生器会生成脉动的外耳道压力(小于环境压力)。

    IV.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主要参照图1A和图1B,图示了使用包括以下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方法:流体流动发生器2、具有轴向听筒孔4的听筒3、以及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轴向听筒孔4的带阀管道5。该使用方法可以包括:使外耳道6与听筒3的听筒外表面7可密封地接合,在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轴向听筒孔4之间生成流体流8,以及调节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压差9以缓解一个或多个病症症状或治疗一个或多个病症。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术语“压差”意指两个位置之间的压力差。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术语“压差幅值”意指两个位置之间的压力差数值。压差幅值59可以表达为无符号(正或负)的数,与第一位置相对于第二位置的压力是更大还是更小无关。作为说明性示例,外耳道压力10高于环境压力1150千帕以及外耳道压力10低于环境压力1150千帕均可以具有50千帕的压差幅值59。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术语“外耳道压力”意指施加在外耳道6内的力,并且在不限于前述广度的情况下意指由流体体积12、预选流体体积12、或通过操作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输送到或生成在外耳道6中的流体流8施加在外耳道6内的力。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如本文描述的,术语“环境压力”意指在周围环境中从外部施加至外耳道6的力,并且在不限于前述广度的情况下意指施加在具有与外耳道6可密封地接合的听筒外表面7的听筒3上的力。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术语“预选”意指在施用前例如由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用户23确定的诸如流体体积12或压差幅值59的参数,用以通过操作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而输送到外耳道6、生成在外耳道6中或施用给外耳道6,随后通过操作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而输送到外耳道6、生成在外耳道6中或施用给外耳道6。例如,10毫升的预选流体体积12可以事先选定,用以通过操作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而输送到外耳道6,随后,10毫升的预选流体体积12可以通过操作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而输送到外耳道6。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术语“症状”意指任何不适或与病症相关的不适的组合。在不限制前述广度的情况下,症状可以包括:头晕;眩晕;恶心;失衡;感觉异常;感觉迟钝;对光敏感;对气味敏感;对声音敏感;焦虑;失眠;烦躁;疲劳;食欲不振;视力模糊;肠道紊乱;变化特性的急性疼痛或慢性疼痛,变化特性包括但不限于:抽痛、撕裂、尖锐、迟钝、深沉、刺痛、灼热、疼痛、刺伤、强烈、突然、感觉肿胀或麻刺等;或它们的组合。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术语“病症”意指可能不正常或不健康的身体或精神状况。在不限制前述广度的情况下,病症可以包括:神经性颅面疼痛症状,诸如神经痛,例如三叉神经痛;颞下颌关节症状;头痛症状,诸如偏头痛、慢性每日头痛、丛集性头痛、肌肉紧张性头痛、创伤后头痛或慢性阵发性偏头痛;膜迷路积水;眩晕;耳鸣;脑损伤引起的症状;神经功能受损引起的症状,包括认知障碍,诸如注意力缺陷障碍、诸如焦虑症的情绪障碍,或癫痫症;幻肢;中耳病症;内耳病症等,或它们的组合。

    现在主要参照图2A和图2B,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具有能够在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轴向听筒孔4之间生成流体流8的任何各种各样的众多构造。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包括能够在较大容积和较小容积之间进行调整的容积可调式元件13。作为说明性示例,从较大容积向较小容积调整容积可调式元件13可以生成远离流体流动发生器2的流体流8,而从较小容积向较大容积调整容积可调式元件13可以生成朝向流体流动发生器2的流体流8。

    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包括具有弹性柔性壁16的气囊14或膜片15,弹性柔性壁16具有壁外表面17和壁内表面18。壁外表面17可以构造成允许弹性柔性壁16变形的任何方式(如图11A至图12D和图13A至图13F的示例所示)。壁内表面18可以限定内部容积19(不论全部或部分地作为与带阀管道5的组件)。变形状态20下(如图11B和图12B的示例所示)的弹性柔性壁16可以减小内部容积19,并且返回非变形状态21(如图11C和图12C的示例所示)可以增加内部容积19。内部容积19的改变可以在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轴向听筒孔4之间生成流体流8,流体流8可以由带阀管道5调节。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气囊14或膜片15可以具有非变形状态21下的内部容积19,在内部容积19完全减少时可能不足以到达变形状态20来生成流体流8或能够造成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用户23不适或者造成听道24或鼓膜25损伤的压力量22。

    至于其它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包括正排量泵26,其中活塞27在筒28(如图4C的说明性示例所示)中往复操作,以调整介于较小容积和较大容积之间的筒内部容积。活塞27在筒28内的往复运动可以在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轴向听筒孔4之间生成流体流8,流体流8可以由带阀管道5调节。至于具体实施方式,筒28可以具有筒内部容积,通过活塞27在筒28内的行程,在筒内部容积完全减少时该筒内部容积可能不足以生成流体流8或能够造成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用户23不适或者造成听道24或鼓膜25损伤的压力量22。

    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被构造成在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轴向听筒孔4之间的带阀管道5中生成流体流8,由此流体流8可以具有通常在0毫升至约20毫升之间的范围内的流体体积12;然而,取决于应用,实施方式可以具有更小或更大的流体体积12。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流体体积12可以是可以选自下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的预选流体体积12,该组包括或组成如下:0毫升至约2毫升之间,约1毫升至约3毫升之间,约2毫升至约4毫升之间,约3毫升至约5毫升之间,约4毫升至约6毫升之间,约5毫升至约7毫升之间,约6毫升至约8毫升之间,约7毫升至约9毫升之间,约8毫升至约10毫升之间,约9毫升至约11毫升之间,约10毫升至约12毫升之间,约11毫升至约13毫升之间,约12毫升至约14毫升之间,约13毫升至约15毫升之间,约14毫升至约16毫升之间,约15毫升至约17毫升之间,约16毫升至约18毫升之间,约17毫升至约19毫升之间,以及约18毫升至约20毫升之间。

    取决于使用方法,一个或多个预选流体体积12可以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生成,可能进一步受以下因素影响,诸如用户23解剖学、听道24的生理学或生物化学;针对缓解的病症症状;针对治疗的病症;在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方法中使用一个或多个预选流体体积12可观察到的效果等;或它们的组合;但不能太多以至于造成用户23不适或者造成听道24或鼓膜25损伤。

    再次主要参照图2A和图2B,听筒3可以具有兼容性听筒外表面7,兼容性听筒外表面7被构造成插入听道24的外耳道6中,由此作用为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屏障。听筒3的实施方式可以被构造为足够与外耳道6可密封地接合,以抵抗鉴于外耳道6在约20℃(约68°F)到约50℃(约122°F)之间的正常操作温度范围内的正常解剖学变化的轴向或横向位移,并且允许生成并维持低于环境压力11约负50千帕(–50kPa)到高于环境压力11约正50千帕(+50kPa)之间的正常操作压力范围。

    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听筒3可以由兼容材料形成,兼容材料可以在与外耳道6接合时可压缩地变形,从而允许听筒3可密封地符合外耳道6。至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听筒3可以由能够与外耳道6可密封地接合的任何众多而各种各样的材料形成、模制、三维打印或以其它方式制造,所述材料包括或组成如下:硅树脂、泡沫(包括聚氨酯泡沫)、硅油Ⅱ、低硬度弹性体等,或它们的组合。

    至于具体实施方式,听筒3可以由一种材料(例如较小硬度的弹性体)形成。至于其它具体实施方式,听筒3可以由多个层形成,例如由具有较小硬度的外层包围的具有较大硬度的内核心层,或者由具有较大硬度的外层包围的具有较小硬度的内核心层。至于另外其它的具体实施方式,柔性听筒壁可以限定听筒3的中空的内空间,由此柔性听筒壁可以变形以允许听筒外表面7可密封地符合外耳道6。

    至于具体实施方式,听筒外表面7的一部分可以逼近听筒第二端29向内渐缩(如图4A至图4D的示例所示)。作为该构造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性示例,听筒外表面7可以被构造成逼近听筒第二端29向内渐缩的呈截头椎体的大致形式(如图4E至图4G的示例所示)。

    听筒外表面7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周向肋30,多个周向肋30在听筒第一端31和听筒第二端29之间以间隔开的关系布置。多个周向肋30均可以从听筒外表面7延伸基本一致的高度;然而,至于具有锥体构造的听筒外表面7的这些实施方式,多个周向肋30可以具有逼近听筒第二端29的减小的肋直径32(如图4H的示例所示)。作为说明性示例,第一周向肋33的接近听筒第一端31的肋直径32可以约为7厘米,并且最后周向肋34的接近听筒第二端29的肋直径32可以约为4厘米,周向肋30布置在第一周向肋33和最后周向肋34之间,肋直径32分别从第一周向肋33至最后周向肋34减小。然而,实施方式不一定需要如此限制,并且多个周向肋30可以构造成适于插入外耳道6中并与外耳道6可密封地接合的任何各种各样的众多构造,由此作为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屏障。

    听筒外表面7可以经由听筒外表面7和外耳道6之间的摩擦力保持与外耳道6的可密封接合。至于具体实施方式,听筒外表面7可以在正常操作期间通过强行推到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上保持与外耳道6接合。至于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联接到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约束元件可能绕耳35或头36来穿戴,以协助将听筒3保留在外耳道6内。

    再次主要参照图2A和图2B,听筒3可以具有轴向听筒孔4,轴向听筒孔4在听筒第一端31和听筒第二端29之间连通。接近听筒第一端31的轴向听筒孔4可以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带阀管道5,并被构造成允许听筒第一端31和听筒第二端29之间的流体流8。

    现在主要参照图5和图6,听筒3可以进一步包括围绕轴向听筒孔4布置的管状螺栓37。管状螺栓37可以全部或部分地在听筒第一端31和听筒第二端29之间连通,提供全部或部分地在听筒第一端31和听筒第二端29之间连通的螺栓孔38。例如在正常操作温度范围和正常操作压力范围内,管状螺栓37可以是足够刚性的,以在听筒外表面7与外耳道6可密封接合时减少或防止轴向听筒孔4的变形,从而在上述正常使用期间在轴向听筒孔4内维持足够的流体流8。

    管状螺栓37可以进一步包括具有可拆除地插入轴向听筒孔4中的尺寸的螺栓外表面39,例如在正常操作温度范围和正常操作压力范围内提供充足的流体密封,以在上述正常使用期间在轴向听筒孔4内维持足够的流体流8。至于具体实施方式,螺栓外表面39可以进一步包括沿着螺栓外表面39间隔开的多个周向钩刺,用以协助将管状螺栓37保留在轴向听筒孔4内并且提供流体密封。

    至于包括离散的管状螺栓37的具体实施方式,听筒3和管状螺栓37可以被设置为具有绕管状螺栓37模制或形成的听筒3的单件配置。至于其它具体实施方式,听筒3可以被形成或模制为提供逼近轴向听筒孔4增加的刚性。然而,实施方式不一定需要如此限制,因为可以利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各种各样的众多结构来提供管状螺栓37与轴向听筒孔4的流体密封关系。

    现在主要参照图7至图10,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可以包括带阀管道5,带阀管道5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轴向听筒孔4。至于具体实施方式,带阀管道5可以包括在具有以可拆除的方式联接到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听筒3的构造的管道主体41中,由此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听筒3可以以可拆除的方式联接到管道主体第一端42或管道主体第二端43中的任一者。流体流动发生器2的可释放联接表面44、听筒3的可释放联接表面44、管道主体第一端42和管道主体第二端43可以具有足够类似的构造(如图7的示例所示),以允许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听筒3可释放地联接到管道主体第一端42或管道主体第二端43中的任一者,这取决于带阀管道5是否操作成实现使外耳道压力10具有大于环境压力11的压差9(如图5的示例所示),或者带阀管道5是否操作成实现使外耳道压力10具有小于环境压力11的压差9(如图6的示例所示)。

    流体流动发生器2的可释放联接表面44、听筒3的可释放联接表面44、管道主体第一端42和管道主体第二端43可以配合地接合。作为说明性示例,可释放联接表面44可以被构造为可旋转配合的螺旋线。然而,实施方式不一定需要如此限制,并且可以具有构造成任何各种各样的众多方式的可释放联接表面44,使之允许包括带阀管道5的管道主体41定位在第一构造45中以在操作上实现使外耳道压力10具有大于环境压力11的压差9(如图5的示例所示),并且进一步允许包括带阀管道5的管道主体41定位在第二构造46中以在操作上实现使外耳道压力10具有小于环境压力11的压差9(如图6的示例所示)。

    作为说明性示例,包括带阀管道5的管道主体41可以通过以可拆除的方式使管道主体第一端42与流体流动发生器2联接以及以可拆除的方式使管道主体第二端43与听筒3联接(如8图的示例所示)而定位在第一构造45中。因此,流体流8可以在带阀管道8中在第一方向47上进行调节,以在操作上实现使外耳道压力10具有大于环境压力11的压差9(如图5的示例所示)。

    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从管道主体第一端42拆除,并且听筒3可以从管道主体第二端43拆除,用以拆卸第一构造45。管道主体41可以在无任何结构改变的情况下旋转,以使管道主体第一端42和管道主体第二端43的取向颠倒(如图9的示例所示)。带阀管道5可以通过以可拆除的方式使管道主体第一端42与听筒3联接以及以可拆除的方式使管道主体第二端43与流体流动发生器2联接(如图10的示例所示)而定位在第二构造46中。因此,流体流8可以在带阀管道5中在第二方向48上进行调节,以在操作上实现使外耳道压力10具有小于环境压力11的压差9(如图6的示例所示)。

    现在主要参照图2A、图2B、图5和图6,带阀管道5可以包括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在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第一端50和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第二端51之间连通。至于本文描述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第一端50与流体流动发生器2连通,并且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第二端51与听筒3的轴向听筒孔4连通,而不论管道主体41是定位在第一构造45还是定位在第二构造46中。

    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可以由第一阀52中断,以在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第一端50和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第二端51之间并且相应地在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轴向听筒孔4之间单向调节流体流8。在上述的第一构造45中,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与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第一端50可密封地接合,并且轴向听筒孔4可以与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第二端51可密封地接合,以在从流体流动发生器2朝向轴向听筒孔4的第一方向47上单向调节流体流8。因此,与外耳道6可密封地接合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可以通过将流体体积12从流体流动发生器2传向外耳道6而在操作上实现使外耳道压力10具有大于环境压力11的压差9。在上述的第二构造46中,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与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第一端50可密封地接合,并且轴向听筒孔4可以与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第二端51可密封地接合,以在从轴向听筒孔4朝向流体流动发生器2的第二方向48上单向调节流体流8。因此,与外耳道6可密封地接合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可以通过将流体体积12从外耳道6传向流体流动发生器2而在操作上实现使外耳道压力10具有小于环境压力11的压差9。

    再次主要参照图2A、图2B、图5和图6,第一阀52可以将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划分为:接近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第一端50并且相应地接近流体流动发生器2的第一部分53;以及接近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第二端51并且相应地接近听筒3的轴向听筒孔4的第二部分54。至于具体实施方式,带阀管道5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以流体的方式联接于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一部分53和环境压力11之间。至于本文描述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接近流体流动发生器2的第一部分53,而不论管道主体41是定位在第一构造45还是定位在第二构造46中。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可以由第二阀56中断,以单向调节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中的流体流8。

    现在主要参照图2A和图5,至于具有流体流动发生器2的第一构造45的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包括具有由弹性柔性壁16界定的内部容积19的容积可调式元件13,弹性柔性壁16的变形状态20可以减小内部容积19,以在从流体流动发生器2朝向听筒3的轴向听筒孔4的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在第一方向47上生成流体流8,由此第一阀52和第二阀56单向调节流体流8以从轴向听筒孔4排出。因此,与外耳道6可密封地接合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可以通过将流体体积12从流体流动发生器2传向外耳道6而在操作上实现使外耳道压力10具有大于环境压力11的压差9。

    容积可调式元件13的弹性柔性壁16可以返回至非变形状态21,非变形状态21可以增加内部容积19以在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中生成流体流8,由此第二阀56单向调节流体流8使之从环境压力11进入流体流动发生器2。第一阀52可以中断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从轴向听筒孔4朝向流体流动发生器2的流体流8。与外耳道6可密封地接合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操作上维持压差9,其中外耳道压力10可以维持为大于环境压力11并且同时将流体体积12从环境压力11传向流体流动发生器2,以使容积可调式元件13的弹性柔性壁16返回非变形状态21。

    现在主要参照图2B和图6,至于具有流体流动发生器2的第二构造46的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包括具有由弹性柔性壁16界定的内部容积19的容积可调式元件13,弹性柔性壁16的变形状态20可以减小内部容积19,以生成在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中从流体流动发生器2朝向环境压力11的流体流8,由此第一阀52和第二阀56单向调节流体流8以从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排向环境压力11。

    容积可调式元件13的弹性柔性壁16可以返回至非变形状态21,非变形状态21可以增加内部容积19以在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在第二方向48上生成流体流8,由此第一阀52单向调节流体流8以从听筒3的轴向听筒孔4进入流体流动发生器2。第二阀56可以中断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中从环境压力11朝向流体流动发生器2的流体流8。因此,与外耳道6可密封地接合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可以在操作上实现并维持压差9,其中外耳道压力10可以维持为小于环境压力11并且同时将流体体积12从外耳道6传向流体流动发生器2,以使容积可调式元件13的弹性柔性壁16返回非变形状态21。

    现在主要参照图2A、图2B、图5和图6,至于具体实施方式,带阀管道5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以流体的方式联接于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二部分54和环境压力11之间。至于本文描述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接近轴向听筒孔4的第二部分54,而不论管道主体41是定位在第一构造45还是定位在第二构造46中。

    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可以由第三阀58中断,以单向调节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中的流体流8。至于具体实施方式,第三阀58可以调节流体流8以从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排向环境压力11。至于其它具体实施方式,第三阀58可以调节流体流8以从环境压力11进入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

    至于具体实施方式,第三阀58可以中断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内的流体流8,直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二部分54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压差9超过预选压差9,预选压差9具有通常在0千帕至约50千帕之间的范围内的压差幅值59;然而取决于应用,实施方式可以具有更小或更大的预选压差幅值59。至于具体实施方式,预选压差幅值59可以选自下组,该组包括或组成如下:0千帕至约5千帕之间,约2.5千帕至约7.5千帕之间,约5千帕至约10千帕之间,约7.5千帕至约12.5千帕之间,约10千帕至约15千帕之间,约12.5千帕至约17.5千帕之间,约15千帕至约20千帕之间,约17.5千帕至约22.5千帕之间,约20千帕至约25千帕之间,约22.5千帕至约27.5千帕之间,约25千帕至约30千帕之间,约27.5千帕至约32.5千帕之间,约30千帕至约35千帕之间,约32.5千帕至约37.5千帕之间,约35千帕至约40千帕之间,约37.5千帕至约42.5千帕之间,约40千帕至约45千帕之间,约42.5千帕至约47.5千帕之间,以及约45千帕至约50千帕之间。

    取决于使用方法,一个或多个预选压差幅值59可以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生成,可能进一步受以下因素影响,诸如用户23解剖学、听道24的生理学或生物化学;针对缓解的病症症状;针对治疗的病症;在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方法中使用一个或多个预选压差幅值59可观察到的效果等;或它们的组合;但不能太多以至于造成用户23不适或者造成听道24或鼓膜25损伤。

    现在主要参照图2A和图2B,带阀管道5可以包括流体流动歧管60,流体流动歧管60可通过操作例如第一阀52、第二阀56、第三阀58的一个或多个阀61或附加阀61来中断,以相应地改变流体流动歧管60内的歧管流体流动路径62的构造,从而调节流体流动歧管60内的流体流8。虽然各图示意性地图示了流体流动歧管60的具体构造,流体流动歧管60相应地限定了歧管流体流动路径62的具体构造,但是关于带阀管道5的流体流动歧管60或歧管流体流动路径62的构造,这些实施方式不一定需要如此限制,并且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任何各种各样的众多构造,所述构造可以以流体的方式联接上述的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和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或附加流体流动管道),而不论是否作为多个离散管道、单件歧管,或者由管道主体41限定,是否形成、模制、三维打印或以其它方式制造为单件配置或者由第一阀52、第二阀56或第三阀58(或附加阀61)可以布置、组装或以其它方式联接而生成带阀管道5且不限于前述广度的多个件组装,可以包括图4A至图6的说明性示例所示的管道主体41的构造,所述构造可以在周围被注射模制为单件管道主体41或者可以接收第一阀52、第二阀56或第三阀58(或附加阀)。

    现在主要参照图3A至图3E,在图2A和图2B中示意性图示的第一阀52、第二阀56或第三阀58可以具有能够调节本文描述的流体流8且不限于前述广度的任何类型的阀构造,可以包括弹簧加载的球形止回阀63(如图3C的示例所示)、具有铰链94的挡板阀64(如图3B的示例所示)、具有基座和可坐可变形的圆形唇65的弹簧加载的阀(如图3A的示例所示)、伞阀66(如图3D的示例所示)、鸭嘴阀67(如图3E的示例所示)或可以在闭合状态68和打开状态69之间操作以在预选范围内单向调节流体流8的其它阀61。

    至于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阀52、第二阀56或第三阀58均可以在闭合状态68和打开状态69之间进行操作,闭合状态68对向后流动可以是基本防漏的,并且在阀61的对置侧上高达约50千帕压差幅值59时对向前流体流8是基本防漏的;打开状态69可以具有在约0.2毫升每秒至约20毫升每秒的范围内的向前流动。至于具体实施方式,阀61的对置侧之间的压差9或者在阀61的打开状态69下的向前流体流8可以经由阀61的构造、歧管流体流动路径62的无限制横截面积等或它们的组合进行调整。此外,虽然所公开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示例可以生成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高达50千帕的压差幅值59,但是这些示例并非旨在教导或建议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所有实施方式都一定要在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实现这种压差幅值59。相反,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被构造成基于能有效缓解一个或多个病症症状例如神经学介导疼痛或者治疗一个或多个病症例如颅面疼痛症状或头痛症状来实现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压差9。

    现在主要参照图5、图6以及图11A至图12D,至于具体实施方式,阀61可以操作性地联接到泄压元件70,泄压元件70被构造成允许在闭合状态68和打开状态69之间手动地操作阀61。作为说明性示例,泄压元件70可以可操作成允许外耳道压力10向环境压力11恢复,而不论外耳道压力10大于环境压力11还是外耳道压力10小于环境压力11。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泄压元件70可以可操作成在到达或超过预选阈值外耳道压力10时允许流体体积12从带阀管道5的一部分排向环境压力11或者从环境压力11进入带阀管道5的一部分,从而减少用户23不适或者听道24或鼓膜25损伤的风险。

    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泄压元件70可以被构造成从管道主体41向外延伸足够的距离,用以允许用户23进行抓握接合。至于其它具体实施方式,泄压元件70可以被构造为管道主体41的弹性柔性部,该弹性柔性部在压接合时可以挠曲,从而将阀61放置于打开状态69下。在泄压元件70脱离时,阀61可以返回至闭合状态68。

    再次主要参照图5、图6和图11A至图12D,至于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阀泄压元件71可以联接到第二阀56,并且第三阀泄压元件72可以联接到第三阀58。第二阀泄压元件71和第三阀泄压元件72均可以分别手动地可操作成相应地生成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和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中的流体流8。

    现在主要参照图11A至图12D,至于具体实施方式,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可以被构造成实现可以小于或大于环境压力11的外耳道压力10。用于缓解一个或多个病症症状或治疗一个或多个病症的外耳道压力10的有效量,或者实现在由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实施方式生成的压力调节廓线73中的外耳道压力10的最大量可以具有从正好高于或正好低于环境压力11到正好高于或低于外耳道压力10的范围,在该压力下,用户23可能发生不适,或者听道24或鼓膜25可能发生损伤。虽然可能导致用户23不适或者导致听道24或鼓膜25损伤的、外耳道压力10的允许条件(authority)是变化的,但是通常,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实施方式将不被构造成超出以下压力进行操作:低于环境压力11约-50千帕或高于环境压力11约+50千帕。

    现在主要参照图2A、图5以及图11A至图11D,至于具体实施方式,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可以被构造成实现可能大于环境压力11的外耳道压力10。因此,带阀管道5可以在第一构造45中联接到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听筒3的轴向听筒孔4,以在第一流体流动管道5中在第一方向47上单向调节流体流8,从而从轴向听筒孔4排向外耳道6。

    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听筒3的听筒外表面7可以与上述的外耳道6可密封地接合。操作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压缩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一部分53中的流体量74。至于包括容积可调式元件13的这些实施方式,弹性柔性壁16可以变形而减少容积可调式元件13的内部容积19,以压缩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一部分53中的流体量74,导致第一阀52和第二阀56的相反两侧之间存在压差9。至于包括了在筒28中往复操作的活塞27的这些实施方式,活塞27可以在筒28内行进以减小筒内部容积,由此导致第一阀52和第二阀56的相反两侧之间存在压差9。与流体流动发生器2的构造无关,第一阀52的相反两侧之间的压差9可以使得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一部分53中的流体压力75可以大于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二部分54中的流体压力75。该压差9可能足以生成第一阀52的打开状态69。第二阀56的相反两侧之间的压差9可以使得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一部分53中的流体压力75可以大于环境压力11,这可能足以生成第二阀56的闭合状态68。第一阀52的打开状态69和第二阀56的闭合状态68可以导致在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在第一方向47上的流体流8,流体流8从流体流动发生器2流过轴向听筒孔4,以从听筒第二端29排入外耳道6,由此增加外耳道压力10使之大于环境压力11。

    如图11C所示,继续操作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进一步作用成例如通过允许容积可调式元件13的弹性柔性壁16返回非变形状态21而减少第一阀52和第二阀56的相反两侧之间的压差9。第一阀52的相反两侧之间的压差9可以使得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一部分53中的流体压力75可以小于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二部分54中的流体压力75。该压差9可能足以生成第一阀52的闭合状态68,由此中断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从轴向听筒孔4朝向流体流动发生器2的流体流8,从而相应地维持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压差9。

    再次参照图11C,继续减少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一部分53内的流体压力75可以导致第二阀56的相反两侧之间的压差9,使得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一部分53中的流体压力75可以小于环境压力11,这可能足以生成第二阀56的打开状态69。因此,流体流8可以从环境压力11经由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朝向流体流动发生器2而生成。至于具有容积可调式元件13的这些实施方式,从环境压力11朝向流体流动发生器2的流体流8可以通过增加内部容积19而允许弹性柔性壁16返回非变形状态21。至于具有在筒28中往复操作的活塞27的这些实施方式,经由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从环境压力11朝向流体流动发生器2的流体流8可以允许活塞27返回至筒28内的位置,这增加了筒内部容积。

    现在参照图11D,闭合状态68下的第三阀58可以在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高达约50千帕压差幅值59时保持对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中的流体流8是基本防漏的。因此,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可以操作成实现大于环境压力11的期望外耳道压力10,或者实现大于环境压力11的预选外耳道压力10,超过该压力会导致第三阀58的打开状态69,允许从外耳道压力10朝向环境压力11的流体流8,以维持期望或预选外耳道压力10。

    现在主要参照图5和图11D,第三阀58可以可操作地联接到第三阀泄压元件72,第三阀泄压元件72被构造成允许在闭合状态68和打开状态69之间手动操作第三阀58,便于使外耳道压力10向环境压力11恢复。

    现在主要参照图2B、图6以及图12A至图12D,至于具体实施方式,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可以被构造成实现可能小于环境压力11的外耳道压力10。因此,带阀管道5可以在第二构造46中联接到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听筒3的轴向听筒孔4,以在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在第二方向48上单向调节流体流8,从而从外耳道6朝向流体流动发生器2进入轴向听筒孔4。

    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听筒3的听筒外表面7可以与上述的外耳道6可密封地接合。操作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压缩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一部分53中的流体量74。至于包括容积可调式元件13的这些实施方式,弹性柔性壁16可以变形而减少容积可调式元件13的内部容积19,以压缩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一部分53中的流体量74,导致第一阀52和第二阀56的相反两侧之间存在压差9。至于包括了在筒28中往复操作的活塞27的这些实施方式,活塞27可以在筒28内行进以减小筒内部容积,由此导致第一阀52和第二阀56的相反两侧之间存在压差9。与流体流动发生器2的构造无关,第一阀52的相反两侧之间的压差9可以使得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一部分53中的流体压力75可以大于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二部分54中的流体压力75。该压差9可能足以生成第一阀52的闭合状态68。第二阀56的相反两侧之间的压差9可以使得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一部分53中的流体压力75可以大于环境压力11,这可能足以生成第二阀56的打开状态69,这可以生成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中从流体流动发生器2朝向环境压力11的流体流8。

    如图12C所示,继续操作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进一步作用成例如通过允许容积可调式元件13的弹性柔性壁16返回非变形状态21而减少第一阀52和第二阀56的相反两侧之间的压差9。第一阀52的相反两侧之间的压差9可以使得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一部分53中的流体压力75可以小于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二部分54中的流体压力75。该压差9可能足以生成第一阀52的打开状态69,这可以导致从外耳道6朝向流体流动发生器2的流体流8,由此减小外耳道压力10使之小于环境压力11。

    再次参照图12C,继续减少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一部分53内的流体压力75可以导致第二阀56的相反两侧之间存在压差9,使得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一部分53中的流体压力75可以小于环境压力11,这可能足以生成第二阀56的闭合状态68,由此中断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中从流体流动发生器2朝向环境压力11的流体流8,并且相应地维持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压差9。

    至于具有容积可调式元件13的这些实施方式,从外耳道6朝向流体流动发生器2的流体流8可以通过增加内部容积19而允许弹性柔性壁16返回非变形状态21。至于具有在筒28中往复操作的活塞27的这些实施方式,经由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从外耳道6朝向流体流动发生器2的流体流8可以允许活塞27返回到筒28内的位置,这增加了筒内部容积。

    现在参照图12D,闭合状态68下的第三阀58可以在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高达约50千帕压差幅值59时保持对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中的流体流8是基本防漏的。因此,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可以操作成实现小于环境压力11的期望外耳道压力10,或者实现小于环境压力11的预选外耳道压力10,超过该压力会导致第三阀58的打开状态69,允许从环境压力11朝向外耳道6的流体流8,以维持期望或预选外耳道压力10。

    现在主要参照图6和图12D,第三阀58可以可操作地联接到第三阀泄压元件72,第三阀泄压元件72被构造成允许在闭合状态68和打开状态69之间手动操作第三阀58,便于使外耳道压力10向环境压力11恢复。

    现在主要参照图13A至图13F,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构造为膜片15的流体流动发生器2,其具有弹性柔性壁16,弹性柔性壁16具有限定出内部容积19(不论全部或部分地作为与带阀管道5的组件)的壁外表面17和壁内表面18。变形状态20下的弹性柔性壁16可以减小内部容积19,并且又朝向非变形状态21,可以增加内部容积19。内部容积19的改变可以在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听筒3的轴向听筒孔4之间生成可以由带阀管道5调节的流体流8。

    再次主要参照图13A至图13F,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可以包括带阀管道5,带阀管道5以流体的方式联接于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轴向听筒孔4之间。至于具体实施方式,具有轴向听筒孔4的听筒3以及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和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可以被包括在管道主体41中,管道主体41具有以可拆除的方式联接到流体流动发生器2以及第一阀52、第二阀56和第三阀58的构造。至于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阀52和第二阀56可以被包括在第一阀组件83中,第一阀组件83可以以流体的方式联接于流体流动发生器2与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和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之间,以中断流体流动发生器2与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和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之间的流体流8,从而单向调节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和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中的流体流8。

    第三阀58可以被包括在第二阀组件84中,第二阀组件84可以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在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和环境压力11之间连通的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以中断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流体流8,从而单向调节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中的流体流8。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与第一阀组件83和第二阀组件84可以设置为单件配置。至于其它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第一阀组件83和第二阀组件84可以设置为可以组装成能够以可拆除的方式联接到管道主体41的构造的多个件。

    至于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在第一阀组件83中的第一阀52和第二阀56可以具有上述任何类型的阀构造,其可以在闭合状态68和打开状态69之间进行操作,以在预选范围内单向调节流体流8。作为说明性示例,包括在第一阀组件83中的第一阀52和第二阀56可以均被构造为具有铰链94(具有对置构造)的挡板阀64(如图3B以及图13C至图13F的示例所示)。

    至于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阀组件84可以操作成允许外耳道压力10向环境压力11恢复。第二阀组件84可以包括可弹性变形的环形构件85和泄压元件70,泄压元件70被构造为能够使可弹性变形的环形构件85变形的变形构件86。可弹性变形的环形构件85可以具有环形构件外表面87,环形构件外表面87可以布置成与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管道内表面88相邻且可密封地接合。

    在环形构件内表面90和环形构件外表面87之间连通的环形构件孔元件89可以与轴向听筒孔4对准,以在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和轴向听筒孔4之间形成直通件91。变形构件86可以布置成穿过在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和环境压力11之间连通的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使得变形构件第一端92可以从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和管道主体41向外延伸,并且变形构件第二端93可以以可变形的方式接合环形构件外表面87。在抓握接合变形构件第一端92时,变形构件86可以被推向可弹性变形的环形构件85以使可弹性变形的环形构件85变形,使得环形构件外表面87脱离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管道内表面88,从而将第三阀58定位在打开状态69下,以允许流体流8在轴向听筒孔4、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和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与环境压力11之间流动。因此,打开状态69下的第三阀58可以在外耳道6和环境压力11之间生成流体流8,以使外耳道压力10向环境压力11恢复,而不论外耳道压力10大于环境压力11或外耳道压力10小于环境压力11。

    流体流动发生器2、第一阀组件83和第二阀组件84可以以可拆除的方式联接到第一构造45或第二构造46的任一者中的管道主体41。管道主体41的可释放联接表面44、流体流动发生器2、第一阀组件83和第二阀组件84可以具有足够类似的构造,足以允许管道主体41以可拆除的方式联接到处于第一构造45或第二构造46的任一者中的流体流动发生器2、第一阀组件83和第二阀组件84,这取决于带阀管道5是否操作成实现使外耳道压力10具有大于环境压力11的压差9(如图13E的示例所示)或者带阀管道5是否操作成实现使外耳道压力10具有小于环境压力11的压差9(如图13F的示例所示)。至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以可拆除的方式进行联接,管道主体41的可释放联接表面44、流体流动发生器2、第一阀组件83和第二阀组件84可以配合地接合。

    至于本文描述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阀52和第二阀56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相应的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和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以中断相应的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和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内的流体流8,而不论管道主体41可能被定位在第一构造45还是可能被定位在第二构造46中。

    现在主要参照图13E,作为说明性示例,流体流动发生器2、第一阀组件83和管道主体41可以通过使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第一阀组件83以可拆除的方式联接到管道主体41而定位在第一构造45中。在第一构造45中,第一阀52可以操作成单向调节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的流体流8,由此处于打开状态69下的第一阀52允许流体流8从流体流动发生器2流向轴向听筒孔4,并且在闭合状态68下阻止流体流8在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轴向听筒孔4之间流动。因此,为减小内部容积19,通过使膜片15的弹性柔性壁16变形而生成的流体流8可以在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在第一方向47上进行调节,以从轴向听筒孔4排向外耳道6,从而实现使外耳道压力10具有大于环境压力11的压差9。在实现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期望压差9时,膜片15的弹性柔性壁16可以允许返回非变形状态21,从而闭合第一阀52并且阻止流体流8从轴向听筒孔4流向流体流动发生器2,从而维持期望压差9。

    在第一构造45中,第二阀56可以操作成单向调节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中的流体流8,由此处于打开状态69下的第二阀56允许流体流8从环境压力11流向流体流动发生器2,并且在闭合状态68下阻止流体流8在环境压力11和流体流动发生器2之间流动。

    因此,为增加内部容积19,在使膜片15的弹性柔性壁16返回非变形状态21时生成的流体流8可以在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中进行调节,以从环境压力11进入流体流动发生器2,从而维持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期望压差9,同时允许膜片15的弹性柔性壁16返回非变形状态21。

    至于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构造45中的流体流动发生器2、第一阀组件83和管道主体41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阀组件84,第二阀组件84被定位成使得第三阀58可以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在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和环境压力11之间连通的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以单向调节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中的流体流8。处于打开状态69下的第三阀58允许流体流8从轴向听筒孔4流经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和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并流向环境压力11,并且在闭合状态68下阻止流体流8在轴向听筒孔4和环境压力11之间流动。因此,处于打开状态69下的第三阀58可以生成从外耳道6朝向环境压力11以使外耳道压力10向环境压力11恢复的流体流8。

    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第一阀组件83和第二阀组件84可以从管道主体41拆除以拆卸第一构造45。第一阀组件83可以在没有任何结构改变的情况下旋转,以使第一阀组件83相对于管道主体41的取向颠倒,从而实现第二构造46。

    现在主要参照图13F,作为说明性示例,流体流动发生器2、第一阀组件83和管道主体41可以定位在上述的第二构造46中。在第二构造46中,第二阀56可以操作成单向调节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中的流体流8,由此处于打开状态69下的第二阀56允许流体流8从流体流动发生器2流向环境压力11,并且在闭合状态68下阻止流体流8在流体流动发生器4和环境压力11之间流动。因此,为减小内部容积19,通过使膜片15的弹性柔性壁16变形而生成的流体流8可以在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中进行调节,以从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排向环境压力11。膜片15的弹性柔性壁16可以允许返回非变形状态21,从而闭合第二阀56并且阻止流体流8在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环境压力11之间流动。

    在第二构造46中,第一阀52可以操作成单向调节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的流体流8,由此处于打开状态69下的第一阀52允许流体流8从轴向听筒孔4流向流体流动发生器2,并且在闭合状态68下阻止流体流8在轴向听筒孔4和流体流动发生器2之间流动。

    因此,为增加内部容积19,在使膜片15的弹性柔性壁16返回非变形状态21时生成的流体流8可以在第一流体流动管道56中在第二方向48上进行调节,以朝向流体流动发生器2从外耳道6进入轴向听筒孔4,从而实现使外耳道压力10具有小于环境压力11的压差9。在实现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期望压差9时,第一阀52可以返回闭合状态68,阻止流体流8在轴向听筒孔4和流体流动发生器2之间流动,从而维持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期望压差9。

    至于具体实施方式,处于第二构造46中的流体流动发生器2、第一阀组件83和管道主体41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阀组件84,第二阀组件84被定位成使得第三阀58可以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在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和环境压力11之间连通的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以单向调节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中的流体流8。处于打开状态69下的第三阀58允许流体流8从环境压力11流经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和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并流向轴向听筒孔4,并且在闭合状态68下阻止流体流8在环境压力11和轴向听筒孔4之间流动。因此,打开状态69下的第三阀58可以生成从环境压力11朝向外耳道6的流体流8,以使外耳道压力10向环境压力11恢复。

    现在主要参照图14A至图15G,其示出了通过操作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实施方式在时段76内实现的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压差9。至于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容积可调式元件13的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从非变形状态21朝向变形状态20进行操作,以生成沿第一方向47的流体流8,在时段76内使流体流8从轴向听筒孔4排向外耳道6,导致相对于环境压力11的正的外耳道压力10(如图14A至图14G的示例所示)。至于其它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容积可调式元件13的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从变形状态20朝向非变形状态21进行操作,以生成沿第二方向48的流体流8,流体流8在时段76内朝向流体流动发生器2从外耳道6进入轴向听筒孔4,导致相对于环境压力11的负的外耳道压力10(如图15A至图15G的示例所示)。

    现在主要参照图14A至图15A,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操作成在时段76内维持恒定压力幅值77。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恒定压力幅值77可以在时段76内被维持成使得外耳道6内基本无流体体积12的流体流8。作为说明性示例,具有上述与外耳道6可密封地接合的听筒外表面7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可以通过操纵流体流动发生器2来操作,以经由听筒3的轴向听筒孔4在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外耳道6之间生成流体体积12的流体流8,从而实现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压差9。一旦实现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期望压差9,就可以例如通过操作第一阀52来在时段76内维持压力幅值77,而没有流体体积12的附加流体流8,第一阀52被构造成允许经过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流体体积12的单向流体流8,使得流体体积12仅可以从外耳道6进或出。至于其它实施方式,一旦实现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期望压差9,就可以通过进或出外耳道6的流体体积12的附加流体流8来在时段76内维持压力幅值77,以抵消关于听筒外表面7与外耳道6的接合的泄漏。至于其它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流体体积12在外耳道6中的连续流体流8来在时段76内维持压力幅值77。

    可以在时段76内维持恒定压力幅值77,以缓解病症症状或治疗病症,由此恒定压力幅值77可以在高于环境压力11约+50千帕至低于环境压力11约-50千帕之间的范围内。相对于环境压力11的正的外耳道压力10可以通过维持恒定压力幅值77在高于环境压力11约0千帕至约+50千帕之间的范围内来实现。替代地,相对于环境压力11的负的外耳道压力10可以通过维持恒定压力幅值77在低于环境压力11约-50千帕至约0千帕之间的范围内来实现。

    现在主要参照图14B至图14G以及图15B至图15G,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被构造成重复操作,以生成具有包括压力波幅值77和压力波频率79的压力波78的流体流8。至于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容积可调式元件13的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从非变形状态21朝向变形状态20进行操作,以生成在时段76内从轴向听筒孔4排向外耳道6的流体流8,由此流体流8具有包括压力波幅值77和压力波频率79的压力波78,这导致相对于环境压力11的正的外耳道压力10(如图14B至图14G的示例所示)。至于其它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容积可调式元件13的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从变形状态20朝向非变形状态21进行操作,以生成在时段76内朝向流体流动发生器2从外耳道6进入轴向听筒孔4的流体流8,由此流体流8具有包括压力波幅值77和压力波频率79的压力波78,这导致相对于环境压力11的负的外耳道压力10(如图15B至图15G的示例所示)。

    再次主要参照图14A至图15G,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被构造成重复操作,以生成具有压力波78的流体流8,压力波78包括上述的压力波幅值77和通常在0赫兹至约10赫兹之间的范围内的压力波频率79;然而,取决于应用,实施方式可以具有更小或更大的压力波频率79。至于具体实施方式,一个或多个压力波频率79可以选自下组,该组包括或组成如下:0赫兹至约1赫兹之间,约0.5赫兹至约1.5赫兹之间,约1赫兹至约2赫兹之间,约1.5赫兹至约2.5赫兹之间,约2赫兹至约3赫兹之间,约2.5赫兹至约3.5赫兹之间,约3赫兹至约4赫兹之间,约3.5赫兹至约4.5赫兹之间,约4赫兹至约5赫兹之间,约4.5赫兹至约5.5赫兹之间,约5赫兹至约6赫兹之间,约5.5赫兹至约6.5赫兹之间,约6赫兹至约7赫兹之间,约6.5赫兹至约7.5赫兹之间,约7赫兹至约8赫兹之间,约7.5赫兹至约8.5赫兹之间,约8赫兹至约9赫兹之间,约8.5赫兹至约9.5赫兹之间,以及约9赫兹至约10赫兹之间。

    取决于使用方法,一个或多个压力波频率79可以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生成,可能进一步受以下因素影响,诸如用户23解剖学、听道24的生理学或生物化学;针对缓解的病症症状;针对治疗的病症;在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方法中使用一个或多个压力波频率79可观察到的效果等;或它们的组合;但不能太多以至于造成用户23不适或者造成听道24或鼓膜25损伤。

    压力波78可以仅用正压力幅值77内在高于环境压力110千帕至约+50千帕之间的范围内的期望压力波频率79振荡如图14B至图14G的示例所示,这可以通过相对于环境压力11增加外耳道压力10相应地生成相对于环境压力11的正的外耳道压力10,例如缓解病症症状或治疗病症。至于另外其它的具体实施方式,压力波78可以仅用负压力幅值77内(在低于环境压力11约-50千帕至0千帕之间的范围)的期望压力波频率79振荡(如图15B至图15G的示例所示),这可以通过相对于环境压力11减小外耳道压力10相应地生成相对于环境压力11的负的外耳道压力10,例如缓解病症症状或治疗病症。

    再次主要参照图14B至图15G,取决于应用,压力波78可以具有众多而各种各样的波形,对应于众多而各种各样的通过操作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可以缓解的症状或可以治疗的病症。作为说明性示例,压力波78可以是具有平滑的重复周期振荡的正弦波(如图14B和图15B的示例所示)、使压力幅值77在固定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以稳定频率交替的方波、矩形波、梯形波或者使压力波78的顶点在时段76内具有恒定压力幅值77的截断波(如图14C、图15C、图14F和图15F的示例所示)、具有线性前缘和后缘的三角波(如图14D和图15D的示例所示)、在大于使后缘改变压力幅值77的时段76的时段76内使前缘改变压力幅值77的锯齿波(如图14E的示例所示)、在小于使后缘改变压力幅值77的时段76的时段76内使前缘改变压力幅值77的反向锯齿波(如图15E的示例所示)或它们的组合(如图14G和图15G的示例所示)。

    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联接到第三阀58的第三阀泄压元件72可以交替地重复操作,以生成具有包括压力波幅值77和压力波频率79的压力波78的流体流8。

    现在主要参照图14A至图14G,其示出了通过操作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实施方式而在时段76内实现的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压差9,用以生成相对于环境压力11的正的外耳道压力10(如图2A、图5以及图11A至图11D的示例所示)。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第三阀58,第三阀58在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高达约50千帕压差幅值59(在每个曲线图中表示为,压力幅值77为零)时保持对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中的流体流8是基本防漏的。然而,这不需要将实施方式仅仅限制为能够生成相对于环境压力11预选达最大+50千帕的正的外耳道压力10的实施方式。其它实施方式可以操作成生成相对于环境压力11可以为大于环境压力11的任何量的正的外耳道压力10,但量不会太大以至于造成用户23不适或者造成听道24或鼓膜25损伤。

    现在主要参照图14A,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操作成生成具有高于环境压力11高达约+50千帕的最大压力幅值77的外耳道压力10。外耳道压力10可以在高于环境压力11约+50千帕下维持达时段76。经过时段76之后,第三阀泄压元件72可以操作成使外耳道压力10向环境压力11恢复。操作可以重复,但不一定重复。

    现在主要参照图14B,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操作成生成具有高于环境压力11高达约+50千帕的最大压力幅值77的外耳道压力10。第三阀泄压元件72可以操作成使外耳道压力10向环境压力11恢复,由此压力波78可以是具有平滑的重复周期振荡的正弦波。可以重复操作来施用外耳道压力10的脉动改变。

    现在主要参照图14D,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操作成生成具有高于环境压力11高达约+50千帕的最大压力幅值77的外耳道压力10。第三阀泄压元件72可以操作成使外耳道压力10向环境压力11恢复,由此压力波78可以是具有线性前缘和后缘的三角波。可以重复操作来施用外耳道压力10的脉动改变。

    现在主要参照图14E,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操作成生成具有高于环境压力11高达约+50千帕的最大压力幅值77的外耳道压力10。第三阀泄压元件72可以操作成使外耳道压力10向环境压力11恢复,由此压力波78可以是在大于使后缘改变压力幅值77的时段76的时段76内使前缘改变压力幅值77的锯齿波。可以重复操作来施用外耳道压力10的脉动改变。

    现在主要参照图14C和图14F,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操作成生成具有高于环境压力11高达约+50千帕的最大压力幅值77的外耳道压力10。外耳道压力10可以在高于环境压力11约+50千帕下维持达时段76。经过时段76之后,第三阀泄压元件72可以操作成使外耳道压力10向环境压力11恢复。可以重复操作来施用外耳道压力10的脉动改变。

    现在主要参照图14G,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操作成在一系列增量压力增加时增加外耳道压力10,使最大压力幅值77高于环境压力11约+50千帕。一系列增量压力均增加可以增加外耳道压力10使之高于环境压力11约10千帕至约15千帕,每个增量压力均在外耳道压力10维持达时段76时增加。在实现最大压力幅值77高于环境压力11约+50千帕且经过时段76之后,第三阀泄压元件72可以操作成使外耳道压力10向环境压力11恢复。可以重复操作来施用外耳道压力10的脉动改变。

    现在主要参照图15A至图15G,其示出了通过操作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实施方式而在时段76内实现的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压差9,用以生成相对于环境压力9的负的外耳道压力10(如图2B、图6以及图12A至图12D的示例所示)。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第三阀58,第三阀58在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高达约50千帕压差幅值59(在每个曲线图中表示为,压力幅值77为零)时保持对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中的流体流8是基本防漏的。然而,这不需要将实施方式仅仅限制为能够生成相对于环境压力11预选达最大-50千帕的负的外耳道压力10的实施方式。其它实施方式可以操作成生成相对于环境压力11可以为小于环境压力11的任何量的负的外耳道压力10,但量不会大到以至于造成用户23不适或者造成听道24或鼓膜25损伤。

    现在主要参照图15A,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操作成生成具有低于环境压力11高达约-50千帕的最大压力幅值77的外耳道压力10。外耳道压力10可以在低于环境压力11约-50千帕下维持达时段76。经过时段76之后,第三阀泄压元件72可以操作成使外耳道压力10向环境压力11恢复。操作可以重复,但不一定重复。

    现在主要参照图15B,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操作成生成具有低于环境压力11高达约-50千帕的最大压力幅值77的外耳道压力10。第三阀泄压元件72可以操作成使外耳道压力10向环境压力11恢复,由此,压力波78可以是具有平滑的重复周期振荡的正弦波。可以重复操作来施用外耳道压力10的脉动改变。

    现在主要参照图15D,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操作成生成具有低于环境压力11高达约-50千帕的最大压力幅值77的外耳道压力10。第三阀泄压元件72可以操作成使外耳道压力10向环境压力11恢复,由此,压力波78可以是具有线性前缘和后缘的三角波。可以重复操作来施用外耳道压力10的脉动改变。

    现在主要参照图15E,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操作成生成具有低于环境压力11高达约-50千帕的最大压力幅值77的外耳道压力10。第三阀泄压元件72可以操作成使外耳道压力10向环境压力11恢复,由此,压力波78可以是在小于使后缘改变压力幅值77的时段76的时段76内使前缘改变压力幅值77的反向锯齿波。可以重复操作来施用外耳道压力10的脉动改变。

    现在主要参照图15C和图15F,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操作成生成具有低于环境压力11高达约-50千帕的最大压力幅值77的外耳道压力10。外耳道压力10可以在低于环境压力11约-50千帕下维持达时段76。经过时段76之后,第三阀泄压元件72可以操作成使外耳道压力10向环境压力11恢复。可以重复操作来施用外耳道压力10的脉动改变。

    现在主要参照图15G,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流体流动发生器2可以操作成在一系列增量压力减小时减小外耳道压力10,使最大压力幅值77低于环境压力11约-50千帕。一系列增量压力均减小可以减小外耳道压力10使之低于环境压力11约-10千帕至约-15千帕,每个增量压力均在外耳道压力10维持达时段76时减小。在实现最大压力幅值77低于环境压力11约-50千帕且经过时段76之后,第三阀泄压元件72可以操作成使外耳道压力10向环境压力11恢复。可以重复操作来施用外耳道压力10的脉动改变。

    至于具体实施方式,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可以进一步包括壳体80,壳体80具有限定大致中空的内空间的壳体内表面,在大致中空的内空间之中可以容纳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部件。至于具体实施方式,壳体80可以被构造成全部或部分地填充耳35的外耳区82,在外听道24的外侧不延伸任何相当大的距离,从而提供离散的、不显眼的便携式构造,其可以用在使缓解一个或多个病症症状(例如神经学介导疼痛)或者治疗一个或多个病症(例如颅面疼痛症状或头痛症状)发生的时候。

    虽然上述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流体流动发生器2通常将空气的流体流8输送到外耳道6,以实现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压差9,这并非旨在限制关于可以由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输送到外耳道6的各种各样的流体。作为说明性示例,各种各样的流体可以包括:净化后的气体,诸如氧气、氮气、氩气等;部分压力的气体的混合物;液体,诸如水、油、酒精等;或它们的组合。

    此外,虽然流体流8、或流体体积12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部件之间、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部件和外耳道6之间、或者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部件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传递可以如上所述出于简洁的目的通常在第一点和第二点之间,但是流体流8或流体体积12的传递包括在第一点和第二点之间位于歧管流体流动路径62内的所有点。例如,从流体流动发生器2传递到外耳道6的流体体积12可以沿着流体流动路径62行进,该流动路径包括流体流动发生器2、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第一端50、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一部分53、第一阀52、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第二部分54、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第二端51、听筒第一端31、轴向听筒孔4、听筒第二端29和外耳道6。

    一种生产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包括:提供能够生成流体流8的流体流动发生器2;提供能够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2的带阀管道5,所述带阀管道5具有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提供第一阀52,所述第一阀52能够中断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以单向调节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的所述流体流8;以及提供轴向听筒孔4,所述轴向听筒孔4在听筒3的听筒第一端31和听筒第二端32之间连通,所述轴向听筒孔4能够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与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2相反的所述带阀管道5,所述听筒3具有兼容性听筒外表面7,所述兼容性听筒外表面7被构造成可密封地接合外耳道6,作为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屏障。

    生产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具有能够生成具有在0毫升至约20毫升之间的范围内的流体体积12的所述流体流8的构造的流体流动发生器2。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流体体积12可以具有可以选自下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的预选流体体积12,该组包括或组成如下:0毫升至约2毫升之间,约1毫升至约3毫升之间,约2毫升至约4毫升之间,约3毫升至约5毫升之间,约4毫升至约6毫升之间,约5毫升至约7毫升之间,约6毫升至约8毫升之间,约7毫升至约9毫升之间,约8毫升至约10毫升之间,约9毫升至约11毫升之间,约10毫升至约12毫升之间,约11毫升至约13毫升之间,约12毫升至约14毫升之间,约13毫升至约15毫升之间,约14毫升至约16毫升之间,约15毫升至约17毫升之间,约16毫升至约18毫升之间,约17毫升至约19毫升之间,以及约18毫升至约20毫升之间。

    生产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具有能够以可拆除的方式联接到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所述听筒3的构造的带阀管道5。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具有能够在第一构造45中与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所述听筒3联接以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在第一方向47上单向调节所述流体流8的构造的带阀管道5。至于其它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具有能够在第二构造46中与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所述听筒3联接以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在第二方向48上单向调节所述流体流8的构造的带阀管道5。

    生产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具有能够将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划分成接近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第一端50的第一部分53和接近第一流体流动管道第二端51的第二部分54的构造的第一阀52,并且进一步包括:提供具有能够以流体的方式联接于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所述第一部分53和所述环境压力11之间的构造的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并且进一步包括:提供具有能够中断所述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以单向调节所述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中的所述流体流8的构造的第二阀56。

    生产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构造为具有内部容积19的容积可调式元件13的流体流动发生器2,所述容积可调式元件13具有使所述内部容积19减小以生成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的所述流体流8的变形状态20,所述第一阀52单向调节所述流体流8以从所述听筒3的所述轴向听筒孔4排出。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容积可调式元件13可以返回使所述内部容积19增加以生成所述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中的所述流体流8的非变形状态21,所述第二阀56单向调节所述流体流8以朝向所述容积可调式元件13从所述环境压力11进入,所述第一阀52中断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的从所述第二部分54朝向所述第一部分53的流体流8。

    生产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构造为具有内部容积19的容积可调式元件13的流体流动发生器2,所述容积可调式元件13具有使所述内部容积19减小以生成所述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中的所述流体流8的变形状态20,所述第二阀52单向调节所述流体流8以从所述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排向所述环境压力11。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容积可调式元件13可以返回使所述内部容积19增加以生成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的所述流体流8的非变形状态21,所述第一阀52单向调节所述流体流8以朝向所述容积可调式元件13从所述听筒3的所述轴向听筒孔4进入,所述第二阀56中断所述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中的从所述环境压力11朝向所述第一部分53的所述流体流8。

    生产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具有能够以流体的方式联接于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所述第二部分54和所述环境压力11之间的构造的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并且进一步包括:提供具有能够中断所述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以单向调节所述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中的所述流体流8的构造的第三阀58。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具有能够调节所述流体流8以排向所述环境压力11的构造的第三阀58。至于其它具体实施方式,生产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具有能够调节所述流体流8以从所述环境压力11进入的构造的第三阀58。

    生产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具有能够中断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的所述第二部分54和所述环境压力11之间的所述流体流8直到所述第一流体管道49的所述第二部分54和所述环境压力11之间的压差9超过具有0千帕至约50千帕之间的压差幅值59的预选压差9的构造的第三阀58。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个或多个预选压差幅值59可以选自下组,该组包括或组成如下:0千帕至约5千帕之间,约2.5千帕至约7.5千帕之间,约5千帕至约10千帕之间,约7.5千帕至约12.5千帕之间,约10千帕至约15千帕之间,约12.5千帕至约17.5千帕之间,约15千帕至约20千帕之间,约17.5千帕至约22.5千帕之间,约20千帕至约25千帕之间,约22.5千帕至约27.5千帕之间,约25千帕至约30千帕之间,约27.5千帕至约32.5千帕之间,约30千帕至约35千帕之间,约32.5千帕至约37.5千帕之间,约35千帕至约40千帕之间,约37.5千帕至约42.5千帕之间,约40千帕至约45千帕之间,约42.5千帕至约47.5千帕之间,以及约45千帕至约50千帕之间。

    生产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具有能够联接到所述第二阀56的构造的第二阀泄压元件71和具有能够联接到所述第三阀58的构造的第三阀泄压元件72,每个泄压元件均可手动操作以相应地生成所述第二流体流动管道55和第三流体流动管道57中的所述流体流8。

    生产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具有能够在第一构造45中联接到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所述听筒3以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在第一方向47上单向调节所述流体流8而从所述听筒3的所述轴向听筒孔4排出的构造的带阀管道5。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构造为可从非变形状态21朝向变形状态20进行操作以生成在时段76内从所述轴向听筒孔4排出的所述流体流2的容积可调式元件13的流体流动发生器2。

    生产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具有能够从所述非变形状态21朝向所述变形状态20重复操作以生成具有包括压力波幅值77和压力波频率79的压力波78的所述流体流8的构造的流体流动发生器2。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压力波频率79可以在0赫兹至约10赫兹之间的范围内。至于具体实施方式,一个或多个压力波频率79可以选自下组,该组包括或组成如下:0赫兹至约1赫兹之间,约0.5赫兹至约1.5赫兹之间,约1赫兹至约2赫兹之间,约1.5赫兹至约2.5赫兹之间,约2赫兹至约3赫兹之间,约2.5赫兹至约3.5赫兹之间,约3赫兹至约4赫兹之间,约3.5赫兹至约4.5赫兹之间,约4赫兹至约5赫兹之间,约4.5赫兹至约5.5赫兹之间,约5赫兹至约6赫兹之间,约5.5赫兹至约6.5赫兹之间,约6赫兹至约7赫兹之间,约6.5赫兹至约7.5赫兹之间,约7赫兹至约8赫兹之间,约7.5赫兹至约8.5赫兹之间,约8赫兹至约9赫兹之间,约8.5赫兹至约9.5赫兹之间,以及约9赫兹至约10赫兹之间。

    生产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具有能够联接到所述第三阀56的构造的第三阀泄压元件72,由此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所述第三阀泄压元件72可以能够交替地重复操作以生成具有包括所述压力波幅值77和所述压力波频率79的所述压力波78的所述流体流2。

    生产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具有能够在第二构造46中联接到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所述听筒3以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在第二方向48上单向调节所述流体流8而进入所述听筒3的所述轴向听筒孔4的构造的带阀管道5。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构造为可从变形状态20朝向非变形状态21进行操作以生成在时段76内从所述轴向听筒孔4进入的所述流体流2的容积可调式元件13的流体流动发生器2。

    生产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具有能够从所述变形状态20朝向所述非变形状态21重复操作以生成具有包括压力波幅值77和压力波频率79的压力波78的所述流体流8的构造的流体流动发生器2。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压力波频率79可以在0赫兹至约10赫兹之间的范围内。至于具体实施方式,一个或多个压力波频率79可以选自下组,该组包括或组成如下:0赫兹至约1赫兹之间,约0.5赫兹至约1.5赫兹之间,约1赫兹至约2赫兹之间,约1.5赫兹至约2.5赫兹之间,约2赫兹至约3赫兹之间,约2.5赫兹至约3.5赫兹之间,约3赫兹至约4赫兹之间,约3.5赫兹至约4.5赫兹之间,约4赫兹至约5赫兹之间,约4.5赫兹至约5.5赫兹之间,约5赫兹至约6赫兹之间,约5.5赫兹至约6.5赫兹之间,约6赫兹至约7赫兹之间,约6.5赫兹至约7.5赫兹之间,约7赫兹至约8赫兹之间,约7.5赫兹至约8.5赫兹之间,约8赫兹至约9赫兹之间,约8.5赫兹至约9.5赫兹之间,以及约9赫兹至约10赫兹之间。

    生产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提供具有能够联接到所述第三阀56的构造的第三阀泄压元件72,由此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所述第三阀泄压元件72可以能够交替地重复操作以生成具有包括所述压力波幅值77和所述压力波频率79的所述压力波78的所述流体流2。

    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部件可以完全由相同的材料形成,或者替代地,所述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各种部件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此外,至于具体实施方式,取决于应用,所述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或所述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部件可以由任何各种各样的工艺生产,诸如压模制、注射模制、制造、机加工、打印、三维打印等,或它们的组合,作为一个件或由多个件组装成所述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实施方式或设置为组装成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实施方式的多个件。

    所述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部件可以由可以提供对生成并调节流体流1有用的所述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实施方式的任何各种各样的材料生产。通过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带阀管道1可以由各种各样的弹性体化合物、塑料、塑料类材料、丙烯酸、聚酰胺、聚酯、聚丙烯、聚氯乙烯基材料、硅树脂基材料等或它们的组合生产。

    一种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包括:获得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所述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包括生成流体流的流体流动发生器2;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2的带阀管道5,所述带阀管道5具有可由第一阀52中断以单向调节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的所述流体流8的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和听筒3,所述听筒3具有在听筒第一端31和听筒第二端29之间连通的轴向听筒孔4,所述轴向听筒孔4以流体的方式联接到与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2相反的所述带阀管道5,所述听筒3具有构造成可密封地接合外耳道6以作为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屏障的兼容性听筒外表面7;使所述听筒3的所述听筒外表面7与所述外耳道6可密封地接合;在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所述轴向听筒孔4之间生成所述流体流8;以及调节所述外耳道压力10和所述环境压力11之间的压差9。

    至于具体实施方式,一种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方法可以包括:获得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所述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包括生成流体流8的流体流动发生器2;带阀管道5,所述带阀管道5具有可由第一阀52中断以单向调节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的所述流体流8的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和听筒3,所述听筒3具有在听筒第一端31和听筒第二端29之间连通的轴向听筒孔4,所述听筒3具有被构造成可密封地接合外耳道6以作为外耳道压力10和环境压力11之间的屏障的兼容性听筒外表面7;以流体的方式使处于第一构造45中的所述带阀管道5与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所述听筒3的所述轴向听筒孔4联接,以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在第一方向47上单向调节所述流体流8;使所述听筒3的所述听筒外表面7与所述外耳道6可密封地接合;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在所述第一方向47上在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所述轴向听筒孔4之间生成所述流体流8;以及调节所述外耳道压力10和所述环境压力11之间的压差9,其中所述外耳道压力10大于所述环境压力11。

    至于具体实施方式,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操作泄压元件70以生成从所述外耳道6朝向所述环境压力11的所述流体流8,使所述外耳道压力10向环境压力11恢复。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使所述听筒3的所述听筒外表面7从所述外耳道6脱离。

    至于具体实施方式,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使所述第一构造45中的所述带阀管道5从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所述听筒3的所述轴向听筒孔4中脱开。

    至于具体实施方式,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以流体的方式使处于第二构造46中的所述带阀管道5与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所述听筒3的所述轴向听筒孔4联接,以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在第二方向48上单向调节所述流体流8;使所述听筒3的所述听筒外表面7与所述外耳道7可密封地接合;在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管道49中在所述第二方向48上在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所述轴向听筒孔4之间生成所述流体流8;以及调节所述外耳道压力10和所述环境压力11之间的压差9,其中所述外耳道压力10小于所述环境压力11。

    至于具体实施方式,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操作泄压元件70以生成从所述环境压力11朝向所述外耳道6的所述流体流8,使所述外耳道压力10向环境压力11恢复。至于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使所述听筒3的所述听筒外表面7从所述外耳道6脱离。

    至于具体实施方式,使用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1的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使所述第二构造46中的所述带阀管道5从所述流体流动发生器2和所述听筒3的所述轴向听筒孔4中脱开。

    如可以根据前述容易理解的,本发明的基本概念可实施为各种各样的方式。本发明涉及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以及用于制造并使用这样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包括最佳模式)的方法的众多而变化的实施方式。

    因此,具体实施方式或由描述所公开的或本申请附图或附表所示出的本发明要素并非旨在是限制性的,但相反对于一般由本发明或关于其任何具体要素包含的等同物所包含的众多而变化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另外,单个实施方式或本发明要素的特定描述可能没有明确地描述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或要素;许多替代物被描述和附图暗中公开。

    应当理解的是,设备的每个要素或方法的每个步骤可由设备术语或方法术语来描述。这样的术语可以被取代,期望明确地暗中广泛覆盖本发明的权利。作为一个示例,应当理解的是,方法的所有步骤都可公开为动作、采取这一动作的手段或造成这一动作的要素。类似地,设备的每个要素可公开为物理元件或物理元件推动的动作。作为一个示例,公开的“流体流”应该被理解为包含公开的“流动的流体”的动作而不论明确地讨论与否,并且反过来有效地公开了“流动的流体”的动作,这样的公开应该被理解为包含公开的“流体流”甚至“用于流体流动的手段”。每个元件或步骤的这样的替代术语应被理解为明确地包括在描述中。

    另外,至于每个使用的术语,应当理解的是,除非本申请中的利用与这样的解释不一致,普通词典中的定义应该被理解为包括在包含于兰登书屋韦氏辞海(Random House Webster’s Unabridged Dictionary)第二版中的每个术语的描述之中,每个定义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文的所有数值都被假定为通过术语“约”进行了修改,而不论是否明确地指出。出于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可表达为从“约”一个具体值至“约”另一具体值。当表达这样的范围时,另一实施方式包括从一个具体值至另一具体值。由端点详述的数值范围包括归入此范围内的所有数值。一到五的数值范围包括例如数值1、1.5、2、2.75、3、3.80、4、5等等。将进一步理解的是,每个范围的端点对相对于其它的端点是显著的,并且独立于其它的端点。当值借助前缀“约”来表达为近似时,将理解的是,具体值形成另一实施方式。术语“约”一般指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考虑等同于所引用的数值或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结果的数值范围。类似地,前缀“基本”在很大程度上但不完全意指相同的形式、方式或程度,并且具体元件将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考虑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结果的构造范围。当具体元件借助前缀“基本”来表达为近似时,将理解的是,具体元件形成另一实施方式。

    而且,出于本发明的目的,术语“一”或“一个”实体指的是一个或多个此实体,除非以其它方式进行限制。因此,术语“一”或“一个”、“一个或多个”以及“至少一个”可以在本文中互换。

    由此,申请人应该理解为至少请求保护:i)本文公开并描述的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ii)公开并描述的相关方法,iii)每个这些装置和方法的类似物、等同物甚至隐含变化,iv)完成示出、公开或描述的每个功能的这些替代实施方式,v)完成示出的暗示要完成的公开并描述的每个功能的这些备选设计和方法,vi)示出为分离且独立的发明的每个特征、部件和步骤,vii)由所公开的各种系统或部件增强的应用,viii)由这样的系统或部件生产的所得产品,ix)基本如前文描述并参考任何随附示例的方法和设备,x)每个之前公开的要素的各种组合和排列。

    本专利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提供了本发明所属领域的陈述。这部分也可并入或包含某些美国专利、专利申请、出版物或本发明发展的技术状态的有关信息、问题或关注有用的要求保护的发明的主题的释义。任何美国专利、专利申请、出版物、陈述或引用或并入本文的其它信息并非旨在解释、构建或视为接纳为关于本发明的现有技术。

    本说明书中阐述的权利要求(如果有的话)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作为本发明的这种描述的一部分,并且申请人明确保留使用这样的权利要求的所有或一部分此类并入内容的权利作为附加描述,以支持任何或所有的权利要求或任何其元件或部件,并且申请人进一步明确保留根据描述将这样的权利要求或任何其元件或部件的任何部分或所有的并入内容移入权利要求书的权利,反之亦然,根据需要来限定本申请或任何后续申请或延续、分案或其部分继续申请所寻求保护的主题,或者履行或遵守任何国家或条约的专利法、法规或规定而获得任何优先权、减少收费,并且通过引用的此类并入内容应该存活于本申请的整个未决期间(包括任何随后延续、分案或其部分继续申请或任何补发或延长)。

    此外,本说明书阐述的权利要求(如果有的话)进一步旨在描述丈量并界定限制数量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且不构建为本发明的最广实施方式或完全列举可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申请人不放弃基于上文阐述的描述来进一步修改权利要求的任何权利,以作为任何延续、分案或部分继续等申请。

    关 键  词:
    外耳道 压力 调节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外耳道压力调节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42258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