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有效部位。
背景技术:
中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 是一种因脑血管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脑功能异常的疾病,医学上又称为脑 卒中,临床上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梗塞)和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出血)。 据调查统计,我国脑卒中病人每年新发病的例数在150万以上,因脑卒中死亡者 每年在130万人左右。目前,脑卒中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威胁 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在中风患者中,20%~30%为脑出血,70%~80%为脑 梗塞,脑梗塞通常发生在脑组织某一部位的血流供应中断时,如果治疗不及时即 可因缺乏血液供应导致永久性脑功能损伤,出现偏瘫、失语、走路不稳、大小便 失禁、一侧肢体麻木、痴呆等症状,甚至成为植物人,许多患者因此丧失劳动能 力,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医药市场上疗效 好、副作用低的药物较少,中风的防治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因此,抗中风药市 场前景广阔。
中医理论认为脑中风是本虚标实之病证,其本为气血亏虚,脏腑虚损,正气 不足,阴阳失调,或五志过极,或膏梁厚味,或尺牍思劳过度,其标为风、火、 痰、瘀,即心肝火炽,内风旋动,气逆血菀于上,痰浊蒙蔽脑神。临床表现以猝 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或失语,舌红苔厚腻,脉弦 滑数或细涩为主要症状。川芎为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血中气药也,《神农本草 经》载川芎:“味辛,温。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 闭无子。”。现代药理学证明,川芎能有效防治由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水肿,增加脑 血流量,改善血液的流变性,降低脑血管外周阻力,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血小 板凝集和血栓形成,保护脑组织,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作用。当归系传统补血药, 为生血、活血之主药。《本草分经》曰当归:“辛、甘、苦、温。治冲脉带脉为 病,为血中气药也。血滞能通,血虚能补,血枯能润,血乱能抚,使气血各有所 归。治上用头,治中用身,治下用尾,统治全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当归具 有抗血栓、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抗炎镇痛、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川芎配当 归,是历代中医经典药对,又名佛手散,在临床应用中该方剂被广泛应用于妇科 疾病,如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妇人难产、产后瘀血腹痛、血虚、血瘀头痛等症。 我们通过现代植化分离手段结合药理活性筛选对该组方进行深入的研究,获得一 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有效部位,详见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新的治疗中风病的中药有效部位。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及配比如下:(按重量份)
方案1:
川芎100-380重量份 当归150-420重量份。
方案2:
川芎挥发油3-10重量份 当归150-420重量份
方案3:
川芎100-380重量份 当归挥发油3.3-10.5重量份
方案4:
川芎挥发油3-10重量份 当归挥发油3.3-10.5重量份
将本发明中药有效部位配以适当的药用辅料制备成多种临床药物剂型,包括 口服制剂或非肠道给药剂型。所说的口服制剂可以是片剂、丸剂、混悬剂、胶囊 剂、滴丸、口服液体制剂。所说的非肠道给药制剂可以是注射剂、气雾剂、栓剂 或皮下给药剂。
本发明中药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为二氧化碳超临界法或分子蒸馏法。
本发明中药有效部位以苯酞类成分为主要活性成分,其中,苯酞类成分含量 为0.1%~99.9%。
本发明中药有效部位以苯酞类成分为主要活性成分,其中,苯酞类成分含量 为10%~90%。
本发明中药有效部位以苯酞类成分为主要活性成分,其中,苯酞类成分含量 为20%~90%。
本发明中药有效部位以苯酞类成分为主要活性成分,其中,苯酞类成分中藁 本内酯的含量为10%~90%。
本发明中药有效部位对MCAO中风模型大鼠的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通过下述药效学试验旨在对本发明中药有效部位的抗中风作用做进一步的 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药效作用。
药理实验:
1.实验材料
Wistar大鼠,雌雄兼用,体重180~200g。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过氧 化氢酶(CAT)检测试剂盒。
2.分组与给药
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假手术组、本发明组合物20mg/kg/d组,本发 明组合物40mg/kg/d组,本发明组合物80mg/kg/d组。本发明组造模前预防性腹腔 注射给药6d,手术造模后及造模后8h再给药2次。
3.造模方法
大鼠以12%水合氯醛350mg/kg麻醉,颈部正中切口约2cm,手术依次暴露一 侧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结扎颈外动脉的分支枕动脉、甲状腺 上动脉及颈外动脉终末支,分离颈内动脉的颅外分支翼突腭动脉。夹闭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将预先用酒精灯烧成圆头的尼龙线(长4cm,直径0.20~0.25mm)自颈外 动脉插入,将线导入颈内动脉,松开颈内动脉夹,继续将尼龙线插入至其颅内段, 至有轻微阻力感为止,扎紧动脉残端,缝合皮肤。术后室温控制在24℃~25℃以 保证大鼠体温维持在36.5℃~37.5℃。
4.MCAO大鼠神经症状的评定
神经症状评分于造模后24h由同一观察者采用双盲法评估记录神经功能损 害评分。参照Bederson的方法,稍加改进(总分为10分):(1)提起鼠尾,观察前 肢有无异常表现,凡有左前肢内收、内旋者,按轻、中、重度分别评为1~3分; 如果大鼠表现为躯体向右侧旋转,评为4分;没有异常为0分。(2)将大鼠置于 金属网上,向后轻拉鼠尾,观察大鼠两前肢张力。根据其左前肢肌力下降程度评 为0~2分(无为0分,轻度为1分,重度为2分)。(3)将大鼠置于光滑平面上, 观察侧向推挡阻力,根据向左侧推挡阻力下降程度评为0~2分(无为0分,轻度 为1分,重度为2分)。(4)大鼠出现左眼上睑下垂、左眼分泌物增多者评为2分, 无评为0分。
5.脑匀浆制备
复制MCAO模型24h后,大鼠断头取脑,去除嗅球、小脑和低位脑干,取 手术侧半脑,置冰盒上沿冠状面去掉前端约2mm,取随后约4mm(大脑中动脉区 域)称质量,加9倍量生理盐水用高速电动匀浆机匀浆3000r/min离心10min,取 上清液,按照各试剂盒说明方法测定SOD、GSH-Px、MDA和CAT含量。
6.试验结果
6.1、本发明组合物对MCAO模型大鼠神经症状的影响
对行为检测打分值进行组间比较,作t检验。实验结果见表1;
表1.对MCAO大鼠神经症状的影响(N=10,X±SD)
注:MCAO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P<0.01;
除假手术组外各组与MCAO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结果显示:MCAO模型组动物造模24h后,神经功能症状评分高于假手术组 (P<0.01),说明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可造成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本发明组合物组 在三个剂量组下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P<0.01),提示本发明组合物组对 MCAO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6.2、对MCAO模型大鼠自由基代谢能力的影响
表2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24h后大鼠缺血侧脑匀浆中 SOD、GSH-Px和CAT含量降低(P<0.05),MDA含量升高(P<0.05)。本发明组合物 各剂量组缺血侧脑组织SOD、GSH-Px、CAT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P<0.01), MDA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P<0.01),表明本发明组合物可减轻缺血缺氧所造 成的脑组织SOD、GSH-Px、CAT含量降低和MDA的升高。提示本发明组合物对 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表2.对MCAO模型大鼠自由基代谢能力的影响(N=10,X±SD)
注:MCAO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P<0.01;
除假手术组外各组与MCAO模型组比较,*P<0.05,**P<0.01。
具体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旨在进一步举例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在不违背本发明的思 路和原则的前提下,对发明个别技术步骤进行的任何改动或改变将落入本发明权 利要求范围内。
实施例一:
川芎100g 当归150g
将处方量的川芎、当归粉碎,过20目筛,各自置于超临界CO2萃取仪中, 进行萃取分离,其萃取分离条件如下:萃取压力15Mp,萃取温度40℃,萃取时 间4小时,CO2循环流量10kg/h,第一分离釜压力及温度为10Mp和40℃,第 二分离釜压力及温度为6Mp和40℃,分别收集第二分离釜萃取物,过滤,离心, 取油层,得川芎挥发油和当归挥发油。
将分子蒸馏柱进行加热,并冷却,当温度分别达到60℃和5℃时,打开真空 泵抽至压力为120Pa,调节转子刮膜的转速为260r/min,将上述得到的川芎挥发 油和当归挥发油混合均匀,加热到60℃融化后从进料口以1.7ml/min的流速加入, 蒸馏1.8h后出料,得蒸馏液I和残留液I,收集残留液I;将分子蒸馏柱进行 加热,当温度分别达到110℃时,打开真空泵抽至压力为105Pa,调节转子刮膜 的转速为260r/min,将残留液I从进料口以1.7ml/min的流速加入,从两个出料 口分别得蒸馏液II和残留液II,收集蒸留液II,即得本发明药物。
将上述方法制得的本发明药物加入适量的辅料,制备成片剂。
实施例二:
川芎380g 当归420g
将处方量的川芎、当归混合粉碎,过20目筛,置于超临界CO2萃取仪中进 行萃取分离,其萃取分离条件如下:萃取压力15Mp,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 4小时,CO2循环流量10kg/h,第一分离釜压力及温度为10Mp和40℃,第二分 离釜压力及温度为6Mp和40℃,收集第二分离釜萃取物,过滤,离心,取油层 得总挥发油。将总挥发油置于超临界CO2萃取仪中,以上述相同的萃取分离条 件进行精制,收集第二分离釜萃取物,过滤,离心,取油层得本发明药物。
将上述方法制得的本发明药物加入适量的辅料,制备成混悬剂。
实施例三:
川芎挥发油30g 当归1500g
将处方量的当归粉碎,过20目筛,置于超临界CO2萃取仪中进行萃取分离, 其萃取分离条件如下:萃取压力25Mp,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4小时,CO2循环流量为15kg/h,第一分离釜压力及温度分别为15Mp和50℃,第二分离釜 压力及温度分别为8Mp和50℃,收集第二分离釜萃取物,过滤,离心,取油层 得当归挥发油。
将分子蒸馏柱进行加热,并冷却,当温度分别达到70℃和6℃时,打开真空 泵抽至压力为130Pa,调节转子刮膜的转速为270r/min,将前面提取到的当归挥 发油和处方量的川芎挥发油混合均匀,加热到60℃融化后从进料口以1.8ml/min 的流速加入,蒸馏2h后出料,得蒸馏液I和残留液I,收集残留液I;将分子 蒸馏柱进行加热,当温度分别达到120℃时,打开真空泵抽至压力为110Pa,调 节转子刮膜的转速为270r/min,将残留液I从进料口以1.8ml/min的流速加入, 从两个出料口分别得蒸馏液II和残留液II,收集蒸留液II,即得本发明药物。
取上述方法制得的本发明药物,与常规重量比例的聚乙二醇4000至聚乙二 醇6000或者他们的混合物等辅料加热熔融,倾入滴丸机中,85℃恒温下滴入5℃ 二甲基硅油等冷凝液中,滤出滴丸,擦净冷凝液,分装制成滴丸。
实施例四:
川芎挥发油80g 当归3200g
将处方量的当归粉碎,过20目筛,置于超临界CO2萃取仪中进行萃取分离, 其萃取分离条件如下:萃取压力25Mp,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4小时,CO2循环流量为15kg/h,第一分离釜压力及温度分别为15Mp和50℃,第二分离釜 压力及温度分别为8Mp和50℃,收集第二分离釜萃取物,过滤,离心,取油层 得当归挥发油。将所得当归挥发油与处方量的川芎挥发油混合均匀,置于超临界 CO2萃取仪中,以上述相同的萃取分离条件进行精制,收集第二分离釜萃取物, 过滤,离心,取油层得本发明药物。
将上述方法制得的本发明药物加入适量的辅料,制备成丸剂。
实施例五:
川芎2500g 当归挥发油33g
将处方量的川芎粉碎,过20目筛,置于超临界CO2萃取仪中进行萃取分离, 其萃取分离条件如下:萃取压力30Mp,萃取温度65℃,萃取时间4小时,CO2循环流量为20kg/h,第一分离釜压力及温度分别为20Mp和45℃,第二分离釜 压力及温度分别为10Mp和40℃,收集第二分离釜萃取物,过滤,离心,取油 层得川芎挥发油。
将分子蒸馏柱进行加热,并冷却,当温度分别达到60℃和7℃时,打开真空 泵抽至压力为150Pa,调节转子刮膜的转速为280r/min,将前面提取到的当归挥 发油和处方量的川芎挥发油混合均匀,加热到60℃融化后从进料口以1.9ml/min 的流速加入,蒸馏2.5h后出料,得蒸馏液I和残留液I,收集残留液I;将分 子蒸馏柱进行加热,当温度分别达到130℃时,打开真空泵抽至压力为120Pa, 调节转子刮膜的转速为280r/min,将残留液I从进料口以1.9ml/min的流速加入, 从两个出料口分别得蒸馏液II和残留液II,收集蒸留液II,即得本发明药物。
将上述方法制得的本发明药物加入适量的注射用油溶解,滤过,调节PH值 至6.0-7.0,0.45μm滤膜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油至全量,用0.22μm滤膜滤过,滤 液罐装成10ml安瓿注射液,灭菌即得注射剂。
实施例六:
川芎3000g 当归挥发油40g
将处方量的川芎粉碎,过20目筛,置于超临界CO2萃取仪中进行萃取分离, 其萃取分离条件如下:萃取压力30Mp,萃取温度65℃,萃取时间4小时,CO2循环流量为20kg/h,第一分离釜压力及温度分别为20Mp和45℃,第二分离釜 压力及温度分别为10Mp和40℃,收集第二分离釜萃取物,过滤,离心,取油 层得川芎挥发油。将所得川芎挥发油与处方量的当归挥发油混合均匀,置于超临 界CO2萃取仪中,以上述相同的萃取分离条件进行精制,收集第二分离釜萃取 物,过滤,离心,取油层得本发明药物。
将上述方法制得的本发明药物加入适量的辅料,制备成口服液体制剂。
实施例七:
川芎挥发油60g 当归挥发油80g
将分子蒸馏柱进行加热,并冷却,当温度分别达到50℃和4℃时,打开真空 泵抽至压力为100Pa,调节转子刮膜的转速为250r/min,取处方量的川芎挥发油 和当归挥发油混合均匀,加热到60℃融化后从进料口以1.6ml/min的流速加入, 蒸馏1.5h后出料,得蒸馏液I和残留液I,收集残留液I;将分子蒸馏柱进行 加热,当温度分别达到100℃时,打开真空泵抽至压力为100Pa,调节转子刮膜 的转速为250r/min,将残留液I从进料口以1.6ml/min的流速加入,从两个出料 口分别得蒸馏液II和残留液II,收集蒸留液II,即得本发明药物。
将上述方法制得的本发明药物加入适量的辅料,制备成软胶囊。
实施例八:
川芎挥发油50g 当归挥发油50g
将处方量的川芎挥发油、当归挥发油混合均匀,置于超临界CO2萃取仪中 进行萃取分离,其萃取分离条件如下:萃取压力:40Mp,萃取温度:60℃,萃 取时间:5小时,CO2循环流量30kg/h,第一分离釜压力及时间分别为20Mp和 55℃,第二分离釜压力及时间分别为8Mp和50℃,收集第二分离釜萃取物,过 滤,离心,取油层得本发明药物。
将上述方法制得的本发明药物加入适量的辅料,制备成气雾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