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颈椎枕.pdf

  • 上传人:1***
  • 文档编号:8405276
  • 上传时间:2020-06-22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555.8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686801.2

    申请日:

    20151022

    公开号:

    CN105380739B

    公开日:

    201806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F5/042,A61H23/02,A61H7/00,A61H9/00

    主分类号:

    A61F5/042,A61H23/02,A61H7/00,A61H9/00

    申请人:

    张剑扬

    发明人:

    张剑扬

    地址:

    430065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白沙洲银湖中小企业城23栋4楼

    优先权:

    2015100157290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瑾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颈椎枕,包括依次设置的颈枕壳体、头部托盘和顶部壳体,颈枕壳体上设有垫高颈椎的颈部承托部,头部托盘为左右两侧高中间低的弧形凹面状。颈枕壳体远离头部托盘的一侧连接有对颈椎进行振动按摩的振动器,另一侧底部设有多个出风孔;顶部壳体设有多个风向可调的出风口;枕头本体内还设有驱动头部托盘左右摆动的摆动机构、用于向出风孔和出风口输出热风的供风装置以及电源;颈椎枕还包括控制供风装置、振动器和摆动机构相继工作的控制单元。本发明通过控制供风装置、振动器和摆动机构相继工作,三者循序渐进地使用,有利于颈椎曲度的恢复,有效预防和治疗颈椎病,使用安全可靠且舒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颈椎枕,包括枕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颈枕壳体、头部托盘和顶部壳体,所述颈枕壳体为弧形隆起状,所述头部托盘为左右两侧高中间低的弧形凹面状,所述颈枕壳体的高度高于头部托盘底部的高度;所述颈枕壳体远离所述头部托盘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对颈椎进行振动按摩的振动器,靠近所述头部托盘的一侧底部设有多个出风孔;所述顶部壳体设有多个风向可调的出风口;所述枕头本体内还设有驱动所述头部托盘左右摆动的摆动机构、用于向所述出风孔和出风口输出热风的供风装置以及电源,所述摆动机构和振动器的工作电路以及供风装置的制风工作电路和加热工作电路均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颈椎枕还包括控制供风装置、振动器和摆动机构相继工作的控制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包括电机、曲柄、连杆、摇杆和转轴;所述曲柄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摇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销接,摇杆的另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沿所述头部托盘的中轴线设置且通过多个轴承支承,所述转轴上固定有多个连接块,所述头部托盘与所述多个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装置包括分别设于所述顶部壳体内左右两侧的两个热风机,所述两个热风机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热风管与枕头本体左右两侧的出风孔和出风口连接,两个热风机的电热丝加热回路以及两个热风机的制风回路分别与所述电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颈椎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椎枕还包括遥控器,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设于电源内的主控单片机和设于所述遥控器内的遥控单片机,所述遥控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数据线与所述主控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各所述工作电路上分别设有一继电器,各继电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主控单片机的一个输出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椎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器包括可切换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的模式选择按钮、热风功能按钮、振动功能按钮和摆动功能按钮,各按钮分别与所述遥控单片机的一个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椎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模式下,主控单片机控制所述供风装置的制风工作电路和加热工作电路、振动器的工作电路、摆动机构的工作电路相继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椎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装置、振动器和摆动机构的工作时间分别为5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椎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的工作电路包括使所述头部托盘复位的复位电路;所述遥控器还设有复位开关按钮,所述复位开关按钮与所述遥控单片机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按下所述复位开关按钮时,所述头部托盘复位且停止摆动,所述供风装置和振动器均停止工作。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椎枕。

    背景技术

    颈椎病大多由于风寒、潮湿、枕头不适或卧姿不当、颈肌劳损、头颈部长时间单一姿势、姿势不良或过度疲劳等造成颈椎间盘、棘突间关节及肌肉、韧带等劳损所致,有时外伤也能引发颈椎病。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会导致颈肌的痉挛、劳累或肌力不平衡而出现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造成颈椎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颈椎小关节失稳、椎关节错位以及关节腔隙变窄等状况的出现,进而导致颈部肌肉纤维和韧带水肿、变性、肥厚以及颈椎椎体摩擦增生,从而刺激了椎动脉和颈神经根背侧支及副神经发病。

    治疗缓解颈椎病痛的现有技术手段主要为机械牵引或电极刺激缓解病痛等方法,目前,这些技术方案主要有如下不足:

    在肩颈部肌肉没有完全放松或者还很强直的情况下直接采用机械或头部自身重力对变形的颈椎曲度进行牵引,这种方式会加重肌肉、血管、神经的损害,不利于颈椎曲度的恢复,还会人为造成颈椎病复发。

    一定强度的电流可以刺激颈部肌肉和神经,但仅能缓解颈椎周围的病痛和疲劳,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颈椎关节变形、粘连形成的颈椎曲度变形的问题。

    治疗颈椎病的关键是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现有技术中虽然有针对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的技术,但没有涉及到对已经变形的颈椎曲度的回位和僵硬的颈部肌肉的松弛。现有的颈椎病防治仪器,都采用霸王硬上弓的方式强加给病人使用,贸然使用这些仪器会加重颈椎病情,这种情况在临床使用中较为常见。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颈椎枕,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颈椎枕,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症状并能缓解头痛、肩周炎病痛。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颈椎枕,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颈枕壳体、头部托盘和顶部壳体,所述颈枕壳体为弧形隆起状,所述头部托盘为左右两侧高中间低的弧形凹面状,所述颈枕壳体的高度高于头部托盘底部的高度;所述颈枕壳体远离所述头部托盘的一侧连接有用于对颈椎进行振动按摩的振动器,靠近所述头部托盘的一侧底部设有多个出风孔;所述顶部壳体上设有多个对头部及肩部吹风的出风口;所述枕头本体内还设有驱动所述头部托盘左右摆动的摆动机构、用于向所述出风孔和出风口输出热风的供风装置以及电源,所述摆动机构和振动器的工作电路以及供风装置的制风工作电路和加热工作电路均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颈椎枕还包括控制供风装置、振动器和摆动机构相继工作的控制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颈部承托部至少包括由天然水晶制成的凸起部。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包括多个柱状天然水晶揉捏按摩头,各所述揉捏按摩头均竖直穿设于所述颈枕壳体上,所述颈枕壳体内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各所述揉捏按摩头连接并联动。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机构包括电机、曲柄、连杆、摇杆和转轴;所述曲柄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摇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销接,摇杆的另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沿所述头部托盘的中轴线设置且通过多个轴承支承,所述转轴上固定有多个连接块,所述头部托盘与所述多个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托盘向左或向右摆动的角度为30°~60°。

    进一步地,所述供风装置包括分别设于所述顶部壳体内左右两侧的两个热风机,所述两个热风机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热风管与枕头本体左右两侧的出风孔和出风口连接,两个热风机的电热丝加热回路以及两个热风机的制风回路分别与所述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颈椎枕还包括遥控器,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设于电源内的主控单片机和设于所述遥控器内的遥控单片机,所述遥控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数据线与所述主控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各工作电路上分别设有一继电器,各继电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主控单片机的一个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遥控器包括可切换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的模式选择按钮、热风功能按钮、振动功能按钮和摆动功能按钮,各按钮分别与所述遥控单片机的一个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模式下,主控单片机控制所述供风装置的制风工作电路和加热工作电路、振动器的工作电路、摆动机构的工作电路相继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供风装置、振动器和摆动机构的工作时间分别为5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输入端通过电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机构的工作电路包括使所述头部托盘复位的复位电路;所述遥控器还设有复位开关按钮,所述复位开关按钮与所述遥控单片机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按下所述复位开关按钮时,所述头部托盘复位且停止摆动,所述供风装置和振动器均停止工作。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颈枕壳体垫高颈椎,在头部自重的作用下使颈椎处于自然牵引状态;颈椎受到的牵引力,并结合摆动机构动作,可起到与“旋提疗法”相同的颈椎治疗效果,较一般的牵引在临床上效果更加显著。通过设置供风装置输出热风,可对肩、颈和头部进行祛寒、除湿,加速血液循环;相较于其它发热体与皮肤直接接触或红外发热等方式,使用热风不受形状限制,热量范围较大,肩、颈和头部均能感受,且温和气流对身体的按摩,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通过设置振动器,小振幅的反复振动可以使粘连的肌纤维、椎体和小关节逐步松解分离。通过设置摆动机构,使得头部在摆动过程中,更多的颈肩部关节、肌肉、韧带及其它软组织参与一张一弛的运动,促进变形的肌肉、血管和椎体关节复位。本发明通过控制供风装置、振动器和摆动机构相继工作,三者循序渐进地使用,有利于颈椎曲度的恢复,有效预防和治疗颈椎病,使用安全可靠且舒适。

    本发明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设置由天然水晶制成的凸起部,天然水晶的单晶结构能够释放人体颈部过高电位,利于颈椎修复,缓解疼痛。同时,因天然水晶的材料特性和圆润的表面特性可以使患者获得不一样的较舒适的按摩体验。

    本发明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遥控器的手动/自动模式切换,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颈椎枕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顶部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采用天然水晶揉捏按摩头的颈椎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颈椎枕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然水晶揉捏按摩机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摆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单元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颈椎枕,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颈枕壳体1、头部托盘2和顶部壳体3,所述头部托盘2为左右两侧高中间低的弧形凹面状,所述颈枕壳体1的高度高于头部托盘2底部的高度。所述颈枕壳体1远离所述头部托盘2的一侧连接有用于对颈椎进行振动按摩的振动器7,靠近所述头部托盘2的一侧底部设有多个出风孔4。所述顶部壳体3设有多个对头部及肩部吹风的的出风口5;所述枕头本体内还设有驱动所述头部托盘2左右摆动的摆动机构、用于向所述出风孔4和出风口5输出热风的供风装置以及电源,所述摆动机构和振动器7的工作电路以及供风装置的制风工作电路和加热工作电路均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颈椎枕还包括控制供风装置、振动器7和摆动机构相继工作的控制单元。其中,颈枕壳体1与头部托盘2之间有一定间距,所述多个出风孔4即设置在此间距之间,对颈部进行热风按摩,出风孔4的位置、形状和数量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者。振动器7与颈枕壳体1的连接方式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方便安装和存放,便于振动器7的检修和更换,振动器7的工作电机可采用微型振动马达。实际使用时,颈枕壳体1用于支撑人体颈部,颈枕壳体1与头部托盘2底部之间的高度差应设计成符合颈椎的自然生理曲度要求。头部托盘2的宽度小于颈枕壳体1和顶部壳体3的宽度,顶部壳体3在两侧设置出风口5,各出风口5的风向可调,使得出风口5的热风可以覆盖使用者的肩部和头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个出风口5。振动器7与头部托盘2同轴设置,多个出风口5沿头部托盘2的中轴线对称布置于顶部壳体3两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包括电路板13,所述电路板13的输入端通过电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各工作电路分部与所述电路板13的一个输出端连接。

    接续上述颈椎枕的结构,其中,颈枕壳体1可采用如下结构:

    (1)如图1和图2,所述颈枕壳体1为弧形隆起状,隆起的壳体部分即形成颈部承托部。

    (2)颈枕壳体1上设有颈部承托部,所述颈部承托部至少包括由天然水晶制成的凸起部,该凸起部用于支撑人体颈部,天然水晶的单晶结构能够释放人体颈部过高电位,利于颈椎修复,缓解疼痛。如图3-图5,该凸起部的结构优选为:所述凸起部包括多个柱状天然水晶揉捏按摩头101,各所述揉捏按摩头101均竖直穿设于所述颈枕壳体上,所述颈枕壳体内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各所述揉捏按摩头101连接并联动。本实施例中,采用两组揉捏按摩头组,两组揉捏按摩头101沿上述头部托盘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每组揉捏按摩头组包括2个或2个以上的揉捏按摩头101且固定在一个机芯转轴上。如图3-图5,每组揉捏按摩头组的各揉捏按摩头101呈高低错位形式布置,以适配人体的颈部弧形曲线,实现揉捏按摩功能。各揉捏按摩头组与所述驱动机构组成一揉捏按摩机芯,驱动机构采用可采用现有的按摩机芯驱动机构,图5示出了其中一种具体结构,该驱动机构包括机芯电机102及机芯减速齿轮系103,机芯电机102通过一传动蜗杆带动机芯减速齿轮系103转动,通过机芯减速齿轮系103实现两个机芯转轴绕各自竖直中轴线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各揉捏按摩头101转动,进而对人体颈部进行按摩。因天然水晶的材料特性和圆润的表面特性,可以使患者获得不一样的较舒适的按摩体验。

    如图6,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电机14、曲柄15、连杆16、摇杆17和转轴20;所述曲柄15的一端与电机14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连杆16的一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摇杆17的一端与所述连杆16的另一端销接,摇杆17的另一端与转轴20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0沿所述头部托盘2的中轴线设置且通过多个轴承19支承,所述转轴20上固定有多个连接块18,所述头部托盘2与所述多个连接块18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4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连接。其中,所述枕头本体底部设有一底板12,所述电机14可以为马达,通过电机支架21固定在底板12上,所述电机14可正反转;转轴20沿头部托盘2在前后方向上的中轴线设置;连接块18采用弹簧卡固定的方式固定在转轴20上,连接块18与头部托盘2之间可以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曲柄15与连杆16以及连杆16与摇杆17之间均构成转动副,带动头部托盘2左右摆动,所述头部托盘2向左或向右摆动的角度为30°~60°,头部托盘2摆动的角度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可以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电机14正反转的功率来控制头部托盘2摆动的幅度大小。

    如图2,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供风装置包括分别设于所述顶部壳体3内左右两侧的两个热风机9,所述两个热风机9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热风管11与枕头本体左右两侧的出风孔4和出风口5连接,两个热风机9的电热丝加热回路以及两个热风机9的制风回路分别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热风机9通过热风机支架10固定在底板12上,电路板13可设于两个热风机9之间,也通过热风机支架10支撑,方便线路的走行,而且可以提高电路板13的使用安全性,不易被损坏。

    如图1和图7,本实施例中,所述颈椎枕还包括遥控器8,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设于电源内的主控单片机和设于所述遥控器8内的遥控单片机,所述遥控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数据线6与所述主控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各工作电路上分别设有一继电器,各继电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主控单片机的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遥控器8包括可切换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的模式选择按钮、热风功能按钮、振动功能按钮、摆动功能按钮和复位开关按钮,各按钮分别与所述遥控单片机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自动模式下,主控单片机控制所述供风装置的制风工作电路和加热工作电路、振动器7的工作电路、摆动机构的工作电路相继工作。其中,供风装置、振动器7和摆动机构的工作时间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中,设定为分别为5分钟。所述自动模式下,主控单片机通过设定的程序控制各工作电路上的继电器的开关状态来实现供风装置、振动器和摆动机构相继工作,该设定的程序采用现有的自动化控制程序即可实现,无需另外进行编程。所述摆动机构的工作电路包括使所述头部托盘2复位的复位电路;按下所述复位开关按钮时,所述头部托盘2复位且停止摆动,所述供风装置和振动器7均停止工作。另外,遥控器8可采用液晶屏显示各部件工作状态,如工作时间等;各按钮可采用触屏开关等,方便使用者使用。

    另外,本实施例中,颈枕壳体1和头部托盘2均具有一定的硬度,以支撑颈部和头部;为使头部摆动效果更佳,头部托盘2表面可设计成光滑的圆弧形;而颈枕壳体1可在表面设一层柔性材料,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以自动模式为例,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启动仪器后,使用者躺下,颈部和头部分别靠在颈部承托部和头部托盘2处,此时颈部在颈部承托部的作用下处于自然牵引状态。按模式选择按钮切换至自动模式。热风机9开始运转,产生热风,热风通过热风管11传输至出风孔4和出风口5,从而将热风源源不断的传递给头、颈和肩部。热风一方面可以加速头、颈和肩部的血液循环,让周围肌肉群肌纤维和韧带受热放松,减轻对颈椎关节周围组织和神经的压迫,同时有利于颈椎曲度牵引恢复;另一方面,基于中医理论,湿寒邪气会被快速流动的热空气带走,不会在头、颈和肩部体表滞留。

    热风机9运转5分钟后停止,此时振动器7开始工作,对颈椎部进行振动按摩。小振幅的反复震动使粘连的肌纤维、椎体和小关节逐步松解分离。振动器的工作时间为5分钟。

    然后,摆动机构驱动头部托盘2开始摆动,其带动头部开始缓慢的左右摆动,摆幅45°左右。在头部自身重力和头部摇摆过程中重心高度变化的作用下,头部托盘2的光滑的具有一定硬度的圆弧形表面就会对颈椎产生一个交变的牵引力,使颈椎恢复自然生理曲度,颈部错位的关节以及挤压的神经、血管和肌肉等也逐步回位,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颈椎病。

    手动模式下的工作原理与自动模式相同,使用者通过先后按下热风功能按钮、振动功能按钮和摆动功能按钮来实现热风机9、振动器2和摆动机构的相继作业,其中各部分的工作时间可根据使用者自身需求自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颈部承托部垫高颈椎,在头部自重的作用下使颈椎处于自然牵引状态;颈椎受到的牵引力,并结合摆动机构动作,可起到与“旋提疗法”相同的颈椎治疗效果,较一般的牵引在临床上效果更加显著。通过设置供风装置输出热风,可对肩、颈和头部进行祛寒、除湿,加速血液循环;相较于其它发热体与皮肤直接接触或红外发热等方式,使用热风不受形状限制,热量范围较大,肩、颈和头部均能感受,且温和气流对身体的按摩可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通过设置振动器7,小振幅的反复振动可以使粘连的肌纤维、椎体和小关节逐步松解分离。通过设置摆动机构,使得头部在摆动过程中,更多的颈肩部关节、肌肉、韧带及其它软组织参与一张一弛的运动,促进变形的肌肉、血管和椎体关节复位。通过控制供风装置、振动器7和摆动机构相继工作,三者循序渐进地使用,有利于颈椎曲度的恢复,有效预防和治疗颈椎病,使用安全可靠且舒适。通过设置遥控器8的手动/自动模式切换,使用较为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颈椎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颈椎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40527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