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用青蒿琥酯制剂、其制备及应用,属于药物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青蒿素又名黄花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具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被广泛用做治疗疟疾药物,主要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在近半个世纪来广泛用于疟疾治疗,在人类抗疟疾这场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青蒿素存在剂量大、复发率高、在水、油中溶解度小等缺点,科学家以及制药企业对青蒿素结构改造中发现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等)具有比青蒿素更好的溶解性,且抗疟疾效果更好、毒性更低。其中以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上市的青蒿琥酯最为成功,其疗效较青蒿素提高约5倍,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脑疟疾及各种危重疟疾的抢救。
青蒿琥酯为二氢青蒿素-10-α-丁二酸酯,分子式为C19H28O8。 结构式如下:
近年研究发现,除了抗疟疾临床用途,青蒿素类药物还具有广泛的其他临床用途,例如治疗急性胰腺炎(CN103784942),晚期脓毒症(CN201510130689.4),阿尔茨海默病(CN201210380878.3),系统性红斑狼疮(CN200910184011.9, CN201110453442.8)等疾病。
目前国内上市的青蒿琥酯制剂有片剂和注射用粉针,其中注射剂由于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世界卫生组织《抗疟疾用药指南2010》中,已将注射用青蒿琥酯列为抢救重症疟疾及脑疟病人的首选用药。
青蒿琥酯水溶性差,且溶液易分解为双氢青蒿素和琥珀酸,部分双氢青蒿素会进一步降解为脱水双氢青蒿素(CP2015版青蒿琥酯标准中杂质I),故注射用青蒿琥酯需现配现用。目前上市的注射用青蒿琥酯制剂仅有一个,为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该制剂含有60mg青蒿琥酯无菌粉末以及专用溶媒(5%碳酸氢钠水溶液),其说明书中记载临床使用方法为:规格为60mg的注射用青蒿琥酯临用前加入5%碳酸氢钠1ml,振摇2min,待完全溶解后,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ml稀释,使每1ml溶液中含青蒿琥酯10mg,缓慢静注。
虽然自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青蒿琥酯上市以来,迄今已经沿用29年。但该制剂临床使用时有如下重大的缺陷:
(1)60mg注射用青蒿琥酯粉末在加入1ml 5%碳酸氢钠水溶液振摇溶解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青蒿琥酯粉末粘附在瓶壁,难以判断是否溶清,且需要振摇4-5分钟才能基本溶清,溶解耗时;并且振摇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可能将瓶塞冲开,瓶子液体贱出,存在安全隐患;
(2)由于其配制方法的缺陷,注射用青蒿琥酯在运用其抢救重症病人时使用极为不便;
(3)市售注射用青蒿琥酯按说明书配置好后,溶液pH约为7.8-8,偏碱性,青蒿琥酯水溶液在碱性环境下更容易降解成为双氢青蒿素,并进一步降解成脱水双氢青蒿素。且青蒿琥酯水溶液降解程度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若临床使用振摇时间过长未溶清,可能部分青蒿琥酯已经分解成双氢青蒿素析出,无法再继续使用;
(4)市售注射用青蒿琥酯为玻瓶装60mg青蒿琥酯无菌粉末和安瓶装专用溶媒(5%碳酸氢钠水溶液)的配套包装,较为繁复,使用不便。
目前市售注射用青蒿琥酯粉针存在的溶解不易及溶液不稳定等缺陷影响了其临床使用,特别是在热带地区的推广使用。因此通过制剂手段改善注射用青蒿琥酯稳定性及临床使用的便利性,成为目前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CN201110440977.1《一种超细青蒿琥酯无菌粉的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制备粒径为0.3~30μm的青蒿琥酯无菌粉末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繁琐,且只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注射用青蒿琥酯溶解性问题,但并不能改善注射用青蒿琥酯稳定性问题。
专利CN201310738389.5 《一种青蒿琥酯冻干粉针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青蒿琥酯、L-赖氨酸、卵磷脂的冻干粉针组合物。公开的组合物在溶解性上优于市售制剂,粉针固体稳定性也优于市售制剂固体,但是其配制后的溶液pH范围为4.6-4.9,而人体血液pH维持在7.3-7.4,偏酸或偏碱的注射液都会对血管产生刺激作用,虽然血液有缓冲作用,但其对注射部位的刺激作用却无法避免。
专利201610243279.5《注射用青蒿琥酯制剂及其应用》公开含有青蒿琥酯无菌粉末和有机碱的水溶液的适合注射用的制剂,有机碱包含2-甲基咪唑、1-甲基咪唑、氨基丁三醇、氨基二丁三醇、三乙胺醇等。虽然该公开的组合物在溶解性上优于市售制剂,但其稳定性方面并未披露有明确的改善。且该发明公开的有机碱并非注射用制剂常用辅料,在发明公开青蒿琥酯/辅料的优选配比(1:1-6)下,辅料的毒性数据无从得知,其临床使用风险较大。
虽然上述已有报道对注射用青蒿琥酯制剂做了诸多改善,但目前并没有找到一种更适合临床使用、易于溶解、稳定性良好的注射用青蒿琥酯制剂。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方便临床使用、易溶、稳定性好的注射用青蒿琥酯制剂,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临床使用、易溶、稳定性好的注射用青蒿琥酯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注射用青蒿琥酯组合物包含如下成分:无菌青蒿琥酯粉末和注射用无菌pH调节剂。其中无菌青蒿琥酯粉末要求水份小于0.5%,对其粒径不做特殊要求,过100目筛即可。其中注射用的无菌pH调节剂可选择: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pH调节剂优选磷酸氢二钠或磷酸氢二钾,其水份含量小于0.5%。根据制备的组合物的溶解性、固态稳定性、溶液pH及溶液稳定性考察,pH调节剂与青蒿琥酯摩尔配比范围可选择1.0~6.0:1,优选配比为1.0~ 4.0:1。
通过试验例1-3考察发现,按照上述配比制备的注射用青蒿琥酯混粉溶解性较市售制剂有明显的提高;溶解后溶液pH范围6.9-7.4,更接近人血液pH值,更适合注射使用;其溶液稳定性及固体制剂稳定性较市售制剂都有明显提高。
本发明的注射用青蒿琥酯与市售注射用青蒿琥酯相比,其优势在于:
(1)本发明公开的注射用青蒿琥酯组合物易溶,临床使用时加入1ml 0.9%氯化钠溶液后,只需振摇约30s,即可溶清,然后再加入5ml 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即可使用。相比市售制剂需振摇4-5min才能溶清,大大缩短了溶解时间,临床配制更方便,为抢救危重病人赢得了时间;
(2)本发明公开的注射用青蒿琥酯组合物溶解过程中不产生气体,制剂中的青蒿琥酯及辅料也不易粘附在瓶壁,更易判断溶液是否溶清;
(3)现有技术证实青蒿琥酯溶液在碱性环境下降解更快,本发明公开的注射用青蒿琥酯组合物配制后溶液pH值范围为6.9-7.4,相比于市售制剂溶液pH7.8-8,溶液稳定性更好,方便临床使用;
(4) 本发明公开的注射用青蒿琥酯组合物配制后溶液pH值范围为6.9-7.4,更接近人体血液pH7.3-7.4,对注射部位的局部刺激性更小,更适合注射使用;
(5)本发明公开的注射用青蒿琥酯组合物为固体粉末状态的单瓶包装,简化了生产包装工序,方便了临床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所述实施例仅用于理解本发明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处方:青蒿琥酯1000份,磷酸氢二钠554份(重量)
制备方法:将注射用无菌青蒿琥酯和注射用磷酸氢二钠出去外包装,除尘清洁,擦拭灭菌,传递入无菌室备用;在100级洁净区,将青蒿琥酯、磷酸氢二钠分别粉粹后100目筛;将过筛后的青蒿琥酯及磷酸氢二钠按照处方比例混合均匀,全检合格后,按临床所需剂量分装于西林瓶中,压塞、轧盖、灯检、检验合格、贴签、包装即得注射用青蒿琥酯。
实施例2
处方:青蒿琥酯1000份,磷酸氢二钠738份(重量)
制备方法:将注射用无菌青蒿琥酯和注射用磷酸氢二钠出去外包装,除尘清洁,擦拭灭菌,传递入无菌室备用;在100级洁净区,将青蒿琥酯、磷酸氢二钠分别粉粹后100目筛;将过筛后的青蒿琥酯及磷酸氢二钠按照处方比例混合均匀,全检合格后,按临床所需剂量分装于西林瓶中,压塞、轧盖、灯检、检验合格、贴签、包装即得注射用青蒿琥酯。
实施例3
处方:青蒿琥酯1000份,磷酸氢二钠1477份(重量)
制备方法:将注射用无菌青蒿琥酯和注射用磷酸氢二钠出去外包装,除尘清洁,擦拭灭菌,传递入无菌室备用;在100级洁净区,将青蒿琥酯、磷酸氢二钠分别粉粹后100目筛;将过筛后的青蒿琥酯及磷酸氢二钠按照处方比例混合均匀,全检合格后,按临床所需剂量分装于西林瓶中,压塞、轧盖、灯检、检验合格、贴签、包装即得注射用青蒿琥酯。
实施例4
处方:青蒿琥酯1000份,磷酸氢二钠2216份(重量)
制备方法:将注射用无菌青蒿琥酯和注射用磷酸氢二钠出去外包装,除尘清洁,擦拭灭菌,传递入无菌室备用;在100级洁净区,将青蒿琥酯、磷酸氢二钠分别粉粹后100目筛;将过筛后的青蒿琥酯及磷酸氢二钠按照处方比例混合均匀,全检合格后,按临床所需剂量分装于西林瓶中,压塞、轧盖、灯检、检验合格、贴签、包装即得注射用青蒿琥酯。
实施例5
处方:青蒿琥酯1000份,磷酸氢二钾1132份(重量)
制备方法:将注射用无菌青蒿琥酯和注射用磷酸氢二钾出去外包装,除尘清洁,擦拭灭菌,传递入无菌室备用;在100级洁净区,将青蒿琥酯、磷酸氢二钾分别粉粹后100目筛;将过筛后的青蒿琥酯及磷酸氢二钾按照处方比例混合均匀,全检合格后,按临床所需剂量分装于西林瓶中,压塞、轧盖、灯检、检验合格、贴签、包装即得注射用青蒿琥酯。
实施例6
处方:青蒿琥酯1000份,磷酸氢二钾680份(重量)
制备方法:将注射用无菌青蒿琥酯和注射用磷酸氢二钾出去外包装,除尘清洁,擦拭灭菌,传递入无菌室备用;在100级洁净区,将青蒿琥酯、磷酸氢二钾分别粉粹后100目筛;将过筛后的青蒿琥酯及磷酸氢二钾按照处方比例混合均匀,全检合格后,按临床所需剂量分装于西林瓶中,压塞、轧盖、灯检、检验合格、贴签、包装即得注射用青蒿琥酯。
实施例7
处方:青蒿琥酯1000份,氢氧化钠104份(重量)
制备方法:将注射用无菌青蒿琥酯和注射用氢氧化钠出去外包装,除尘清洁,擦拭灭菌,传递入无菌室备用;在100级洁净区,将青蒿琥酯、氢氧化钠分别粉粹后100目筛;将过筛后的青蒿琥酯及氢氧化钠按照处方比例混合均匀,全检合格后,按临床所需剂量分装于西林瓶中,压塞、轧盖、灯检、检验合格、贴签、包装即得注射用青蒿琥酯。
实施例8
处方:青蒿琥酯1000份,氢氧化钠156份(重量)
制备方法:将注射用无菌青蒿琥酯和注射用氢氧化钠出去外包装,除尘清洁,擦拭灭菌,传递入无菌室备用;在100级洁净区,将青蒿琥酯、氢氧化钠分别粉粹后100目筛;将过筛后的青蒿琥酯及氢氧化钠按照处方比例混合均匀,全检合格后,按临床所需剂量分装于西林瓶中,压塞、轧盖、灯检、检验合格、贴签、包装即得注射用青蒿琥酯。
为了比较本发明公开的注射用青蒿琥酯组合物及市售注射用青蒿琥酯溶解性,稳定性以及溶液pH值,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比较本发明公开的注射用青蒿琥酯组合物及市售注射用青蒿琥酯优劣。
试验例1 本发明注射用青蒿琥酯组合物及市售注射用青蒿琥酯溶解性、溶液pH、澄清度比较。
配制方法:市售注射用青蒿琥酯(含60mg青蒿琥酯)配制方法参照其说明书,先加入1ml 5%碳酸氢钠水溶液,振摇溶清,然后加入0.9%生理盐水5ml稀释;本发明公开的注射用青蒿琥酯组合物配制,一个制剂单位的组合物(含60mg青蒿琥酯)加入0.9%生理盐水1ml,振摇溶清,然后加入0.9%生理盐水5ml稀释。
pH测试:配制后的溶液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相关方法测试。
溶解性:比较两种不同制剂分别加入1ml 5%碳酸氢钠水溶液或0.9%生理盐水1ml振摇溶清所需时间。
澄清度:配制后的溶液与1号浊度标准液比较(参考中国药典2015版相关方法)。
按照上述方法比较实施例及市售注射用青蒿琥酯溶解性、溶液pH、澄清度结果如下:
试验例2 本发明注射用青蒿琥酯组合物和市售注射用青蒿琥酯溶液稳定性比较
配制方法:参照试验例1
考察温度:20±2℃
高效液相检测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15版注射用青蒿琥酯检测方法,实施例1-6 和市售注射用青蒿琥酯溶液稳定性比较结果如下:
注:其中降解是指降解成双氢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的含量。
试验例3 本发明注射用青蒿琥酯组合物和市售注射用青蒿琥酯稳定性考察
按照中国药典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考虑到青蒿琥酯本身具有热不稳定性,温度过高会发生明显降解,故加速试验条件选择30±2℃,相对湿度65%±5%条件下进行。取实施例1-8制备注射用青蒿琥酯及市售注射用青蒿琥酯各30瓶置于稳定性考察箱中(30±2℃,相对湿度65%±5%)进行6个月的加速试验考察,采用2015版中国药典注射用青蒿琥酯有关物质检测方法,测定在0,1,2,3,6个月末时的含量,实施例1-6 和市售注射用青蒿琥酯加速试验比较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