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内服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内服中药.pdf(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268360.3 (22)申请日 2017.04.22 (71)申请人 邓泽潭 地址 233300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肛肠病 专科医院 (72)发明人 邓泽潭 (51)Int.Cl. A61K 36/9062(2006.01) A61P 1/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内服中药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内服中药, 由下列成份组成, 各组合的重量分数: 苍耳草15- 30, 炒荆芥15-30, 老鹳草15-30, 炒白术。
2、15-25, 莲 子15-25, 煨葛根10-25, 益智仁10-25, 煨诃子10- 20, 白扁豆10-20, 菟丝子10-20, 肉豆蔻7-15, 制 成内服剂型口服。 本发明的中药配伍完善, 主次 分明, 具有祛风胜湿止痛, 健脾益气燥湿, 温中补 肾升阳, 固精涩肠止泻的功效, 对于慢性肠炎引 起的腹痛、 腹泻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且原料成本 低, 疗效好, 无任何毒副作用, 复发率低。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8721549 A 2018.11.02 CN 108721549 A 1.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内服中药, 其特征在于由下例分组成, 各组分的重量份为苍耳 草15-。
3、30, 炒荆芥15-30, 老鹳草15-30, 炒白术15-25, 莲子15-25, 煨葛根10-25, 益智仁10- 25, 煨诃子10-20, 白扁豆10-20, 菟丝子10-20, 肉豆蔻7-15。 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慢性肠炎的内服中药, 其特征由下列组分组成, 各组分的 重量份数为: 苍耳草25, 炒荆芥20, 老鹳草25, 炒白术20, 莲子20, 煨葛根20, 益智仁15, 煨诃 子15, 白扁豆15, 菟丝子15, 肉豆蔻12。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721549 A 2 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内服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学, 具体。
4、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慢性肠炎以长期腹痛、 腹泻、 大便次数增多, 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为主要症状, 部 分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 故亦称感染性慢性肠炎。 也有部分患者夜间腹泻或餐后腹泻, 直肠严重受累时, 可出现粪质多呈糊状, 混有大量黏液, 脓血等。 0003 中医认为慢性肠炎系感受外邪, 饮食所伤, 致脾失健运, 传导失司所致。 本病属中 医 “泄泻” 范畴。景岳全书泄泻 云:“泄泻之本, 无不由脾胃” 。内经 云:“湿胜则濡泄, 可 见其主要病理因素为湿, 发病的关键在于脾虚湿胜” 。 经检索发现用白术、 莲子、 葛根、 诃子、 扁豆等组成治疗慢性肠炎药物,。
5、 通过临床使用验证, 其疗效不尽人意, 可是苍耳草、 荆芥、 老 鹳草、 菟丝子、 益智仁, 祛风胜湿, 温中补肾, 是本发明的治疗该病的关键。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内服中药, 本中药配伍完善, 主次分明, 具有祛 风胜湿止痛, 健脾益气燥湿, 温中补肾升阳, 固精涩肠止泻的功效, 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0005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内服中药, 由下列组分组成, 各组分的重量份为苍耳草15- 30, 炒荆芥15-30, 老鹳草15-30, 炒白术15-25, 莲子15-25, 煨葛根10-25, 益智仁10-25, 煨诃 子10-。
6、20, 白扁豆10-20, 菟丝子10-20, 肉豆蔻7-15。 0007 所述的治疗慢性肠炎的内服中药, 由下列组分组成, 各组分的重量份为: 苍耳草 25, 炒荆芥20, 老鹳草25, 炒白术20, 莲子20, 煨葛根20, 益智仁15, 煨诃子15, 白扁豆15, 菟丝 子15, 肉豆蔻12。 0008 用法及用量, 本发明的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各种常规内服剂 型, 例如: 将这些原料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 或制成其它水丸、 蜜丸、 胶丸等口服 剂型, 也可以直接制成汤药口服。 口服1剂, 煎水2至3次服完; 制成丸剂时, 每天服用量为生 药粉12-15克, 二周。
7、为一个疗程, 一般服用1-3个疗程治愈, 无任何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实施例1: 取苍耳草15, 炒荆芥15, 老鹳草15, 炒白术15, 煨葛根10, 益智仁10, 煨诃 子10, 白扁豆10, 菟丝子10, 肉豆蔻10。 清洗烘干, 研磨成粉末, 过100-200目筛, 制成中药丸 剂, 每粒药含药粉0.5克, 每次服5克, 每日3次。 0010 实施例2: 取苍耳草30, 炒荆芥30, 老鹳草30, 炒白术25, 莲子25, 煨葛根25, 益智仁 25, 煨诃子20, 菟丝子20, 肉豆蔻15。 将上药材洗净烘干研成粉末, 过100-200目筛, 装入1号 空心胶丸, 每丸。
8、含生药0.5克, 每日服三次, 每次10丸。 0011 实施例3: 取苍耳草25、 炒荆芥20、 老鹳草25、 炒白术20、 莲子20、 煨葛根20、 益智仁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8721549 A 3 15、 煨诃子15、 白扁豆15、 菟丝子15、 内豆蔻12。 煎水服, 每日一剂, 分2-3次服完。 0012 以下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内服中药的临床疗效。 0013 一般资料。 0014 收治门诊患者88例, 年龄18-75岁, 男52例, 女33例。 0015 疗效标准。 0016 按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泄泻病疗效标准为治疗依据。 治愈: 大便正常, 其。
9、他症 状消失, 临床检查正常。 好转: 大便次数明显减少, 其他症状改善。 未愈: 症状未见改善。 0017 治疗方法: 门诊收治88例病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 对照组44例。 0018 治疗组取实施例3配方, 每日一剂, 分2-3次服完, 连服一个月, 治愈31例, 好转9例, 无效4例。 治愈率70.5%, 总有效率为90.17%, 无效9.9%。 0019 对照组44例, 服补脾益肠丸中成药做以比较, 每日3次, 每次6克, 连服一个月, 治愈 22例, 好转13例, 无效9例, 治愈率50%, 总有效率为79%, 无效21%。 0020 从实施例中可以看出, 实施3的配伍中, 。
10、组方合理, 疗效确切, 全方位具有祛风胜湿 止痛, 健脾益气燥湿, 温中补肾升阳, 固精涩肠止泻。 该方是以鼓舞阳气上升, 使下陷的清阳 得以升腾, 又能行气发散化湿, 以解除困脾之湿邪, 因此, 前者祛风胜湿治标, 后者健脾升阳 治本。 从而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0021 治疗慢性肠炎的中医用药依据。 0022 用药依据: 治疗慢性肠炎中, 苍耳草祛风解表, 除湿止痛; 炒荆芥祛风解表, 止泻止 痢; 老鹳草清热利湿, 活血止痛, 善治久痢, 厚肠胃; 炒白术健脾益气, 燥湿止泻; 莲子健脾止 泻; 煨葛根升阳止泻; 益智仁温肾止泻, 补肾助阳; 煨诃子涩肠止泻; 白扁豆健脾化湿; 菟丝 子。
11、益肾固精止泻; 肉豆蔻温中行气, 涩肠止泻。 诸药合用有祛风胜湿止痛, 健脾益气燥湿, 温 中补肾升阳, 固精涩肠止泻。 0023 现代药理证明, 本发明不但具有抑菌、 消炎, 还能有效的调整肠胃功能有解痉、 镇 痛、 抗过敏的作用, 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且有增强自身免疫, 改善肠粘膜的血液循环, 消除 水肿, 抑制肠蠕动及排便次数增多的作用。 0024 纵观全方, 配伍严谨, 君、 臣、 佐、 使分明, 切中肠炎的病机, 充分体现了中医药 “祛 邪扶正” 的治疗原则。 0025 病例1: 张某, 女, 43岁, 五河县大新镇农民, 腹痛腹泻3年, 每日早晨6-7时出现肠鸣 腹痛腹泻, 排泄物水谷不化, 每天2-4次, 服多种中西药物不佳, 于2013年10月份来我院求 治, 服用本发明中药一个月, 腹痛腹泻明显好转, 每日1-2次, 继服一个月, 诸症消失。 2014年 12月随访未见复发。 0026 刘某, 男, 55岁, 明光市中学老师。 食后有上腹作胀即而大便增多, 稀便, 日2-3次, 每进油荤或情绪变化而重, 反复发作5年, 服多种中西药物无效, 于2014年4月前来就诊, 服 用本发明中药3月, 大便转为糊状, 每日1次, 腹胀明显好转, 继服本方一个月, 电话随访一年 未见复发。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8721549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