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治疗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治疗方法.pdf(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596979.8 (22)申请日 2015.09.18 A61F 11/00(2006.01) (71)申请人 杨秀娟 地址 741000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莲亭路 68 号 (72)发明人 杨秀娟 (54) 发明名称 一种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治疗方法 (57) 摘要 一种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治疗方法, 采取开 放性乳突根治 + 鼓室成型 , 完壁性乳突根治 + 鼓 室成型 , 未行听骨链重建 , 术前临床症状耳流脓 或咖啡性样物, 耳闷塞感, 听力下降等 , 所有患 者术前均行纯音测听, 耳内镜检查及颞骨高分辨 CT。 (51)。
2、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6539641 A 2017.03.29 CN 106539641 A 1/1 页 2 1.一种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治疗方法, 采取开放性乳突根治 + 鼓室成型 , 完壁性乳突 根治 + 鼓室成型 , 未行听骨链重建 , 术前临床症状耳流脓或咖啡性样物, 耳闷塞感, 听力下 降等 ,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纯音测听, 耳内镜检查及颞骨高分辨 CT。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6539641 A 2 1/2 页 3 一种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治疗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耳胆。
3、固醇肉芽肿的治疗方法, 具体地说是一种中耳胆固醇肉芽 肿的治疗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公知的鼻咽癌是中国广东等地的高发恶性肿瘤 , 发病率居头颈部恶性肿瘤 的首位 , 好发于鼻咽部的咽隐窝及顶后壁 , 与咽鼓管咽口比邻 , 其主要治疗手段是高剂量 放射治疗,为达到局部根治及控制淋巴结转移,放射野通常包括从颅底至颈根部, 中耳腔, 乳突和咽鼓管等结构处于放射野的中心位置不可避免的遭受放射损伤 , 可出现一系列早 期并发症,比如咽鼓管损伤, 中耳黏膜损伤, 分泌性中耳炎等,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损伤逐 渐加重 , 而且许多损伤是不可逆的, 耳部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分泌性中耳炎及内耳毛细胞放 射性损。
4、伤导致听力下降,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可采取穿刺抽液或鼓膜置管治疗 , 但由于 咽鼓管损伤不可逆及中耳黏膜损伤的持续存在 , 导致常常转化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发明内容 0003 诊断标准 : 1. 研究对象 : 病例资料 : 鼻咽癌放疗后胆固醇肉芽肿 (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确 诊 )9 例 9 耳的手术进行分析 , 所有患者术前均有耳流脓或咖啡性样物 耳闷塞感 听力下 降等, 男性 5 例 , 女性 4 例 , 年龄 42 68 岁 , 平均年龄 57.6 岁 , 放疗与手术间隔时间为 6 14 年 ( 平均 9 年 ), 术前接受的放射剂量为 68 75Gy( 平均剂量 72.3 Gy。
5、), 术前临 床症状耳流脓或咖啡性样物, 耳闷塞感, 听力下降等 ,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纯音测听, 耳内镜 检查及颞骨高分辨 CT, 采取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开放乳突根治或完壁乳突根治术 , 同时行 鼓室成型 , 其中 3 例行开放乳突根治 + 鼓室成型 ;6 例行完壁乳突根治 + 鼓室成型 所有患 者术后均随访 2 年以上 ,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术前术后临床症状, 听力学变化, 鼓膜情况 耳 溢液, 乳突腔上皮化, 患者主观症状改善等。 2. 结 果:术中发现听骨链有吸收破坏5例, 可见鼓室及乳突腔内大量肉芽肿组织及胆固醇结晶, 完璧式乳突根治均开放面隐窝通畅引 流 , 所有患者均采用带一侧软骨膜。
6、的耳屏行鼓膜修补 , 但不植入人工听骨, 术中均探查咽 鼓管情况 , 从咽鼓管冲洗出粘稠分泌物 3 例 , 清理出肉芽组织 2 例 , 冲洗后注水证实咽 鼓管均通畅, 术后术腔填塞碘仿纱条 , 除其中一例开放乳突根治患者对碘仿纱过敏 , 术后 第 2 天出现外耳道渗液较多及耳廓红肿 , 予术后 2 d 拔出 , 其余均在术后 2 周才拔除外 耳道填塞物 , 随后外耳道用泰利必妥滴耳液滴耳 3 次 /d, 连续 1 2 周, 术后病理均确诊 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伴慢性炎症反应巨嗜细胞形成, 术后 3 个月 2 耳出现鼓膜再穿孔 , 但 耳溢液较术前明显减少 , 其余 7 耳鼓膜完整, 随访 2 年。
7、中 2 例鼓膜再穿孔病例均未自行愈 合 , 有 1 例鼓膜完整病例因外耳道肉芽及鼓膜部分脱上皮出现耳溢液 , 经耳内镜处理后治 愈 , 术前鼓膜穿孔溢液 4 耳 , 未穿孔 5 耳 , 术耳与肿瘤放疗同侧 5 耳 , 术后 4 耳鼓膜完整 (80%); 术耳与肿瘤放疗对侧 4 耳 , 术后鼓膜完整 3 耳 (75%), 术前平均 PTA(500 Hz 1 kHz 说 明 书 CN 106539641 A 3 2/2 页 4 2 kHz) 为 90.5 dB, 平均气骨导差为 45.8 dB, 术后 6 个月 PTA 及 A-B Gap 则分别为 62.3 dB 和 25.5 dB,6 个月后未。
8、再检查纯音测听 , 但患者主诉听力变化不大,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 包括耳溢液, 耳闷塞感, 听力下降等均有改善, 开放乳突根治 + 鼓膜修补的患者典型图片术 前耳内镜及颞骨 CT, 术后耳内镜复查结果, 术前及术后纯音听力。 0004 发明目的 :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 目前证实常伴发于慢 性分泌性中耳炎, 特发性血鼓室的胆固醇肉芽肿患者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所致鼓室负压和出 血有关 , 无论是炎症因素还是咽鼓管功能障碍或其他因素 , 最终必将引起气腔的阻塞 , 而 气腔阻塞, 引流障碍, 出血是形成胆固醇内芽肿重要条件许多放疗后鼻咽癌患者可出现中 耳胆固醇肉芽肿等迟发性并发症。
9、 , 表现为耳闷塞感, 耳溢液, 流血性或咖啡色液, 听力下降 等 , 由于胆固醇结晶刺激中耳黏膜增生纤维化, 粘连和毒素通过圆窗膜等吸收进入内耳引 起感音性耳聋等, 如不及时有效处理 , 最终导致鼓室硬化及严重耳聋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多采用中耳置管等治疗 , 但对放疗后中耳胆固 醇肉芽肿仍然没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 , 特别是采取中耳乳突手术治疗方案很少报道, 本 研究将对放疗后胆固醇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提出见解,对尽早诊断和治疗提出依据,减少 严重并发症出现及阻止损伤进一步发展 ,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005 技术方案 : 方法 放疗与手术间隔时间为 。
10、6 14 年 ( 平均 9 年 ), 术前接受的放 射剂量为 68 75Gy( 平均剂量 72.3 Gy), 术前临床症状耳流脓或咖啡性样物, 耳闷塞感, 听力下降等 ,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纯音测听, 耳内镜检查及颞骨高分辨 CT, 采取的手术治疗 方法包括开放乳突根治或完壁乳突根治术 , 同时行鼓室成型 , 其中 3 例行开放乳突根治 + 鼓室成型 ;6 例行完壁乳突根治 + 鼓室成型,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 2 年以上 , 观察指标主要 包括术前术后临床症状, 听力学变化, 鼓膜情况, 耳溢液, 乳突腔上皮化, 患者主观症状改善 等。 0006 发明有益效果 : 脉管肿瘤 187 例 (31.。
11、6%), 脉管畸形 405 例 (68.4%) 脉管肿瘤及 脉管畸形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分别为头颈部 (41.2%) 及下肢 (37.0%); 前者出现临床不适症 状的比例 (8.6%) 低于后者 (30.9%); 前者病灶累及肌肉或骨关节的比例 (12.3%) 低于后者 (6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 两组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不尽相同 ,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P 0.001), 脉管肿瘤与脉管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各异 , 应个体化选择治疗方 案。 0007 最佳实施方式 : 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 0008 创新之处 : 本项新型发明专利涉及一种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治疗方法,。
12、 中耳胆固 醇肉芽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 目前证实常伴发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特发性血鼓 室的胆固醇肉芽肿患者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所致鼓室负压和出血有关 , 无论是炎症因素还 是咽鼓管功能障碍或其他因素,最终必将引起气腔的阻塞,而气腔阻塞, 引流障碍, 出血是 形成胆固醇内芽肿重要条件,多数学者认为三者可能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中耳气 腔阻塞造成的负压和缺氧使黏膜血管破裂出血 , 不能被吸收或引流的血液成分进而分解 出胆固醇 胶原纤维 血红蛋白等 , 后者引起异物反应而形成胆固醇肉芽肿 新形成的肉芽 肿又再次引起出血以上过程反复发生 , 陷入恶性循环 , 病变不断进展, 大部分胆固醇肉芽 肿是由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发展而来。 说 明 书 CN 106539641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