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悬吊带及其编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编织悬吊带及其编织方法.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66091A43申请公布日20110209CN101966091ACN101966091A21申请号201010286417022申请日20100917A61B17/0020060171申请人常州市康蒂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13022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昆仑路16号72发明人蒋震宇74专利代理机构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1代理人徐琳淞54发明名称一种编织悬吊带及其编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编织悬吊带及其编织方法,编织悬吊带包括中部结构和位于中部结构两边的边缘结构;所述中部结构为双根聚丙烯单丝编织的经平组织;边缘结构为两根复丝材料编织的编链组织。。
2、本发明的编织悬吊带包含中部结构和边缘结构,边缘结构采用复丝材料制成编链组织,打破了传统的整张裁剪造成边缘开放脱散状态,复丝柔软,编链不脱散,植入人体的异物感大大降低。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CN101966091A1/1页21一种编织悬吊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结构1和位于中部结构1两边的边缘结构2;所述中部结构1为双根聚丙烯单丝编织的经平组织;边缘结构2为两根复丝材料编织的编链组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悬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结构2采用聚丙烯复丝材料或者涤纶复丝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悬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边。
3、缘结构2采用可降解的聚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复丝材料,由90的乙交酯与10的丙交酯共聚纺丝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编织悬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悬吊带宽度为12CM;其上的孔隙为225MM。5一种编织悬吊带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经编机设备,在做经轴时,选用一种或两种不同色彩、不同线径的聚丙烯单丝,采用针织经编编织技术、运用双梳同向垫纱编织方法制备而成经平组织的中部结构1;选用聚丙烯复丝材料或涤纶复丝材料或聚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复丝材料,在编织中将步骤编织好的中部结构1的两边的聚丙烯线圈用编链结构封闭而形成边缘结构2。权利要求书CN101966091A1/3页3一种编织悬吊。
4、带及其编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植入类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编织悬吊带及其编织方法。背景技术0002妇女压力性尿失禁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据统计,此病在50岁以上妇女中的发病率在30以上。目前治疗此病的方法主要是用外科手术,采用尿道、膀胱颈悬吊术将松弛下垂的尿道悬吊提高。因而,为了配合悬吊术的应用也就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尿道吊带。通常采用的悬吊带是整张针织品裁剪而成的悬吊带,边缘的单丝是开放的。这就会带来两个问题首先针织品最大的特点是“脱散性”,开放状态虽然经过热定型,也不能做到完全定型。其次由于边缘经过定型,材料很容易发硬,而且开放状态的单丝会有毛刺类现象,造成植入人体后异物感很明。
5、显。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脱散、防粘连、低异物感的编织悬吊带。0004实现本发明第一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编织悬吊带,包括中部结构和位于中部结构两边的边缘结构;所述中部结构为双根聚丙烯单丝编织的经平组织;边缘结构为两根复丝材料编织的编链组织。0005所述边缘结构采用聚丙烯复丝材料或者涤纶复丝材料。0006所述边缘结构采用可降解的聚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复丝材料。0007所述编织悬吊带宽度为12CM;其上的孔隙为225MM。0008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织悬吊带的编织方法。0009实现本发明第二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编织悬吊带的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
6、骤0010采用经编机设备,在做经轴时,选用两种不同色彩、不同线径的聚丙烯单丝,采用针织经编编织技术、运用双梳同向垫纱编织方法制备而成经平组织的中部结构;0011选用聚丙烯复丝材料或涤纶复丝材料或聚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复丝材料,在编织中将步骤编织好的中部结构的两边的聚丙烯线圈用编链结构封闭而形成边缘结构。0012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编织悬吊带包含中部结构和边缘结构,边缘结构采用复丝材料制成编链组织,打破了传统的整张裁剪造成边缘开放脱散状态,复丝柔软,编链不脱散,植入人体的异物感大大降低。00132本发明的编织悬吊带的边缘结构所采用的复丝有两大类选择,一类是聚丙烯。
7、复丝材料或者涤纶复丝材料,这类复丝极大地提高了边缘结构的柔软度;另一类是采用可降解且降解周期较长的聚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复丝,这种材料编织的边缘结构在植入人体后,两周强力降解为60左右,三周强力降解为40左右,五周后强力基本降解为零。而编织悬吊带中部结构所用的双根编织的聚丙烯单丝,是非吸收性的材料,不会被组织酶作用说明书CN101966091A2/3页4而发生降解和软化,因此采用可降解材料编织边缘结构的悬吊带,不仅在进行手术时及比较长一段时间内,编织吊带不脱散,并且随着人体纤维组织的长入,编织悬吊带二边缘封口用的可降解材料的强力逐渐降解时,编织悬吊带的中部结构已被人体纤维组织永久固定,当五周后,。
8、中部结构已与人体组织融为一体,修复的目的已达到,强力降解为0,人体不会有异物感。00143本发明的编织悬吊带的宽度很窄,只有12CM,孔隙很大,孔隙的最大处约有25MM,保持了悬吊带柔软的特性。00154本发明的编织悬吊带非常柔软,具有可弯曲性,其拉伸强力很大,对普通伤口的愈合也没有明显的损害,对人体内脏所产生的粘附程度和严重性均可减弱,克服了最小内脏组织的附着,能保证在最大应变下保持最佳的稳定性,完全能满足临床手术的要求。附图说明0016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0017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18附图中标号为0。
9、019中部结构1、边缘结构2。具体实施方式0020实施例1、编织悬吊带0021见图1,本实施例的编织悬吊带,包括中部结构1和位于中部结构1两边的边缘结构2。中部结构1为双根聚丙烯单丝编织的经平组织;边缘结构2为两根复丝材料编织的编链组织。边缘结构2采用聚丙烯复丝材料。编织悬吊带宽度为12CM;其上的孔隙为225MM。0022实施例2、编织悬吊带0023仍见图1,本实施例的编织悬吊带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边缘结构2采用涤纶复丝材料。0024实施例3、编织悬吊带0025仍见图1,本实施例的编织悬吊带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边缘结构2采用可降解的聚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复丝材料,由90。
10、的乙交酯与10的丙交酯共聚纺丝而成。这种材料编织的边缘结构在植入人体后,两周强力降解为60左右,三周强力降解为40左右,五周后强力基本降解为零。而编织悬吊带中部结构所用的双根编织的聚丙烯单丝,是非吸收性的材料,不会被组织酶作用而发生降解和软化,因此采用可降解材料编织边缘结构的悬吊带,不仅在进行手术时及比较长一段时间内,编织吊带不脱散,并且随着人体纤维组织的长入,编织悬吊带二边缘封口用的可降解材料的强力逐渐降解时,编织悬吊带的中部结构已被人体纤维组织永久固定,当五周后,中部结构已与人体组织融为一体,修复的目的已达到,强力降解为0,人体不会有异物感。0026实施例4、编织方法0027编织悬吊带的编。
11、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说明书CN101966091A3/3页50028采用经编机设备,在做经轴时,选用两种不同色彩、不同线径的聚丙烯单丝,采用针织经编编织技术、运用双梳同向垫纱编织方法制备而成经平组织的中部结构1;0029选用聚丙烯复丝材料或涤纶复丝材料或聚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复丝材料,在编织中将步骤编织好的中部结构1的两边的聚丙烯线圈用编链结构封闭而形成边缘结构2。0030采用这种方法编织的编织悬吊带能获得边缘防脱散、防粘连,植入人体后降低人体异物感的良好临床效果。0031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由本发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说明书CN101966091A1/1页6图1说明书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