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康复器材制作系统,具体涉及到脊柱康复用专用鞋垫制 作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脊柱侧弯往往体现到两条腿的长度差异。在手法调整脊柱形态治疗过程 中,往往需要利用鞋的左右脚高度和脚前后不同,来强制调整两条腿的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纠正,骨骼肌逐渐强化后,再撤掉两脚高低不同的治疗 鞋。当前对于这类专业治疗鞋,大多数是按照高度差异分成几档,按照医生 经验,评估大致应该垫多厚的鞋垫,然后再选择相应的高度差异档内的鞋, 使两腿大致平衡。很显然这种方式给患者垫的鞋垫只能是大致符合的鞋垫, 而且档位越多精度越好,但鞋子的种类也就需要制作越多,反之,如果档位 划分粗,虽然鞋的种类少了,但对患者病情的符合度差了。随着信息技术的 发展,本发明提供了精准的个性化鞋垫制作系统,根据患者脊柱弯曲情况, 定制个性化治疗鞋垫。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给出了一种能够精确测量两腿高度差异、 前后脚差异的检测系统,根据检测数据,自动制作相应形态的鞋垫数控加工 系统。
一种脊柱康复调整专用鞋垫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包括粘贴在人体 后背的系列标志点、双目相机、支撑相机的三脚架、以及脚底平衡闭环调整 系统;
被测人体粘贴标志点方法为:首先在人体脊柱两侧髂肌点粘贴两个标志 点,在尾椎尖点粘贴标志点,在尾椎尖点的标志点上方两个髂肌点连线与脊 柱交点下方,沿脊柱再粘贴辅助标志点;在左右腿部环跳穴位置分别粘贴标 志点;左右膝窝分别粘贴标志点;在左右脚跟上部分别粘贴标志点;
三脚架用于支撑双目相机;双目相机采集上述后背标志点的三维坐
标,为腿部形态分析系统提供分析数据;
脚底平衡闭环调整系统16包括足底压力传感器阵列层21、足底高度调整 升降棒阵列18,高度调节螺杆阵列20,高度调节电机阵列19;足底压力传感 器阵列层21获得足底不同位置的压力信号;高度调节电机阵列接收到高度调 节信号后,转换为转子旋转角度并带动高度调节螺杆阵列20转动,高度调节 螺杆阵列20旋转将带动高度调节升降棒阵列18的升降运动;最终使踩在上 面的足底高度产生变化,导致腿部高度平衡。
两腿不平衡检测方法如下:两侧髂肌点粘贴的两个标志点与地面高度差 异为左右脚不平衡高度差;两侧髂肌点粘贴的两个标志点与尾椎尖点的标志 点之间构成两条直线;正常人某一髂肌点与尾椎尖点的标志点夹角基本是个 确定值;当人脚掌前后高度不平衡的时候,该角度将与正常状态产生差异; 该差异即为脚掌前后的高度差异。
计算左右脚高度差及前后脚掌高度差步骤如下:
(1)读取标志点三维坐标
(2)将两侧髂肌点粘贴的两个标志点与尾椎尖点的标志点构建髂肌 平面三角形;计算该平面三角形的法矢;
(3)计算两侧髂肌点粘贴的两个标志点与地面高度差,得到左右脚 所需垫鞋垫的高度差;
(4)计算髂肌平面三角形法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与正常值相减 后,获得差异角度;
(5)根据(4)中获得的差异角度及脚长,计算脚掌前后的高度差, 计算公式为:高度差=脚长*差异角度,单位为弧度;
(6)输出左右脚高度差及前后脚掌高度差。
调整垫的高度获得方法为经过一系列节拍闭环伺服控制调整后,脚底平 衡闭环调整系统的足底压力传感器阵列不同位置的压力平衡,两侧髂肌点粘 贴的两个标志点距离地面高度也将逐渐平衡,髂肌三角平面的法矢也将与正 常值趋近;此时,脚底平衡闭环调整系统内的调节螺杆阵列的高度值,即为 左右脚需要垫的鞋垫不同位置的高度;将此值送入鞋垫制作三坐标数控铣床 机床,利用三坐标铣床铣出左右鞋垫;该鞋垫即为个性化调整鞋垫。
附图说明:
图1为被测人体标志点粘贴方法
图1中:标志点1、2为粘贴在人体后背脊柱两侧髂肌点的标志点。在尾 椎尖点粘贴标志点3,在标志点3上方1、2点连线与脊柱交点下方,沿脊柱 再粘贴辅助标志点4、5。4、5的位置要求并不严格,但需沿脊柱粘贴。在左 右腿部环跳穴位置分别粘贴标志点6、9。左右膝窝分别粘贴标志点7、10。 在左右脚跟上部分别粘贴标志点11、8,12为人体中线。
图2为整套系统结构示意图。系统含被测人体13、双目立体测量相机14、 支撑相机的三脚架15、左右脚高度分析系统软件以及脚底平衡闭环调整系统 16。
图3为脚底平衡闭环调整系统16结构示意图正视图。
图4为脚底平衡闭环调整系统16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脚底平衡闭环调整系统16由足底压力传感器阵列层21、足底高度调整升 降棒阵列18,高度调节螺杆阵列20,高度调节电机阵列19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4可见,本发明实施方式之一是系统由被测人体13、双目立体 测量相机14、支撑相机的三脚架15、左右脚高度分析系统软件以及脚底平衡 闭环调整系统16组成。如图1所示,被测人体粘贴标志点方法下:首先在人 体后背脊柱两侧髂肌点粘贴标志点1、2,在尾椎尖点粘贴标志点3,在标志 点3上方1、2点连线与脊柱交点下方,沿脊柱再粘贴辅助标志点4、5。4、5 的位置要求并不严格,但需沿脊柱粘贴。在左右腿部环跳穴位置分别粘贴标 志点6、9。左右膝窝分别粘贴标志点7、10。在左右脚跟上部分别粘贴标志 点11、8。
双目立体测量相机放置在距离人体后背一定距离的位置,采集标志点三 维空间坐标。三脚架15用于支撑双目相机14。双目相机可以采集上述后背标 志点的三维坐标,送入腿部形态分析系统。
正常人的髂肌标志点1、2距离地面高度应基本相同,当骨盆产生侧旋的 时候,标志点1、2与地面高度将产生差异,此差异值即为左右脚需要垫起鞋 垫的高度差。髂肌平面的角点1、2与3之间构成直线1-3、2-3。正常人直线 1-3与水平面的夹角基本是个确定值。当人脚掌前后高度不平衡的时候,该角 度将与正常状态产生差异。该差异即为脚掌前后需垫脚垫的高度差异。
腿部形态分析系统是用于计算两腿高度差异(含脚掌前后高度差异)的 系统软件。腿部高度差异检测软件流程如下:
(1)读取标志点三维坐标
(2)将标志点1、2、3构建髂肌平面三角形。计算该平面三角形的 法矢。
(3)计算标志点1、2与地面高度差,得到左右脚所需垫鞋垫的高度 差。
(4)计算髂肌平面三角形法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与正常值相减 后,获得差异角度。
(5)根据(4)中获得的差异角度及脚长,计算脚掌前后的高度差,计
算公式为:高度差=脚长*差异角度(单位为弧度)
(6)输出左右脚高度差及前后脚掌高度差。
脚底平衡闭环调整系统16的组成如图3所示。脚底平衡闭环调整系统16 由足底压力传感器阵列层21、足底高度调整升降棒阵列18,高度调节螺杆阵 列20,高度调节电机阵列19。高度调节电机阵列接收到高度调节信号后,转 换为转子旋转角度并带动高度调节螺杆阵列20,转动,高度调节螺杆阵列20 旋转将带动高度调节升降棒阵列18的升降运动。最终使踩在上面的足底高度 产生变化,导致腿部高度平衡。
人体双腿高度差异,将导致足底不同部位的压力差异,当人足部踩上脚 底平衡闭环调整系统16后,16上的足底压力传感器获得足底不同位置的压力 信号,将足底不同位置的压力差异,作为调整量送入脚底平衡闭环调整系统 16中的高度调整阵列18、19、20以控制足底不同位置的高度。足底不同位置 的高度闭环调整,将导致髂肌平面三角的顶点1、2距离地面的高度差逐渐趋 近于相同,也将导致髂肌平面法矢逐渐趋近于正常值。
经过一系列节拍闭环伺服控制调整后,脚底平衡闭环调整系统16的足底 压力传感器阵列不同位置的压力将大致平衡,髂肌三角平面两个角点1、2距 离地面高度也将逐渐平衡,髂肌三角平面的法矢也将与正常值趋近至足够精 度。此时,脚底平衡闭环调整系统16内的调节螺杆阵列20的高度值,即为 左右脚需要垫的鞋垫不同位置的高度。将此值送入鞋垫制作三坐标数控铣床 机床,利用三坐标铣床铣出左右鞋垫。该鞋垫即为个性化调整鞋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