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灸疗用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中医灸疗用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中医灸疗主要是艾灸,艾灸包括艾炷灸、艾条灸、药条灸,是在体表 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的治病防病的一种疗法。艾灸有温通经脉、祛风散寒、 消淤散结、温补中气、回阳固脱、预防疾病、保健强身、增强抵抗力的功能。
艾炷多是将艾绒用手指搓捏成圆锥体,分大中小剂量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需要严格掌握燃烧时间,极易出现烫伤而造成痛苦,使用十分不便。艾条灸、 药条灸的不足之处是燃烧时烟雾较大,有害健康,特别是药条灸,是将艾绒内 掺入肉桂、干姜、丁香、木香、细辛、独活、白芷、雄黄、苍术、没药、乳香、 川椒等组分细末,主要合用燃烧后的气味刺激性强、令人不适;特别是雄黄燃 烧后分解出三氧化二砷(As2O3)容易中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中医灸疗用药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便安全, 并气味宜人、疗效可靠,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中医灸疗用药的中药组分包括木香、艾叶、檀香、菖蒲、白芷、苍术、乳 香、没药、榆白皮,各组分的重量比分比是:
木香20-40%、艾叶30-50%、檀香10-20%、菖蒲5-10%、白芷4-8%、苍术 5-10%、乳香0.5-1%、没药0.5-1%、榆白皮1-1.5%。
中医灸疗用药的制备方法是:中药组分木香、艾叶、檀香、菖蒲、白芷、 苍术、乳香、没药、榆白皮按下列重量百分比选料、加工、粉碎;均匀混合; 加水调至粘稠;制成中药艾灸条或艾灸棒,晾干备用;各组分的重量比分比是:
木香20-40%、艾叶30-50%、檀香10-20%、菖蒲5-10%、白芷4-8%、苍术 5-10%、乳香0.5-1%、没药0.5-1%、榆白皮1-1.5%。
上述工艺中,中药组分的加工、粉碎、混合,混合物制成艾灸条或棒等工 艺都是公知公用的。
用本发明制成的艾灸条或棒在燃烧时气味宜人,檀香、木香、乳香和用在 治疗上,行气调中,止痛,气味芳香,令人轻松愉快,解除疲劳。添加的菖蒲 可以开窍凝神,化湿和胃,治疗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痘疥癣;苍术可以燥 湿健脾,祛风湿;白芷可以解表祛风,消肿排脓,止痛;乳香、没药可以活血 止痛,消肿生肌,活血伸筋;艾叶可以温经散寒止痛,治疗皮肤湿疹瘙痒,其 烧灸能引热于内注,可协同诸药味温煦气血,透达经络,艾叶、菖蒲、白芷、 苍术燃烧之烟利于空气消毒,有杀灭细菌的作用;榆白皮具有粘合剂作用。
本发明具有中药配伍合理、气味芳香、使用方便快捷等特点,集灸疗治病、 保健强身、熏香于一体,无毒无害,使用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在实施例中,中医灸疗用药的中药组分包括木香、艾叶、檀香、菖蒲、白 芷、苍术、乳香、没药、榆白皮,各实施例组分的重量比分比见下表:
木香 艾叶 檀香 菖蒲 白芷 苍术 乳香 没药 榆白皮 实施例1 25 36 17 8 5.5 6 0.6 0.7 1.2 实施例2 29 40 15 5 4 5 0.5 0.5 1 实施例3 32 38 12 6 4.5 5 0.8 0.5 1.2 实施例4 38 31 11 5 4 8 1 0.6 1.4
中医灸疗用药的制备方法是:先将中药组分木香、艾叶、檀香、菖蒲、白 芷、苍术、榆白皮按重量百分比选料、切碎、晒干、粉碎成末,乳香、没药打 成粉末,然后将上述组分均匀混合;加水调至粘稠;将混合物用漏孔直径为2.8cm 锥形漏斗制成中药艾灸棒,按长度25cm切成段,晾干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