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体手套手膜及其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连体手套手膜及其制作方法.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548201.X (22)申请日 2015.09.01 A61K 36/8994(2006.01) A61K 9/06(2006.01) A61P 17/00(2006.01) A61M 37/00(2006.01) A61K 35/64(2015.01) (71)申请人 马金丹 地址 200000 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 1200 号 申请人 刘兴静 徐熠 (72)发明人 马金丹 刘兴静 (54) 发明名称 一种连体手套手膜及其制作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体手套手膜, 包括内层 无纺布、 复方中药凝胶剂和手膜外。
2、套, 所述内层无 纺布位于手膜外套中,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放置 于内层无纺布中, 所述手膜外套中设有发热材料,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苦 参、 蛇床子、 地肤子、 花椒、 薏苡仁、 茵陈、 透骨草、 黄柏、 白鲜皮、 土荆皮、 紫草、 五倍子、 卡波姆、 聚山 梨酯、 单硬脂酸甘油酯和羟苯乙酯。 本发明采用手 套形式, 将中药活化物质封锁在内层无纺布内, 并 在手膜外套总设有发热材料, 对中药进行加热, 加 速药物吸收, 使用更为方便, 不影响手部较大范围 的活动, 并可避免接触到外界物质, 减少了药物浪 费。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
3、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06474384 A 2017.03.08 CN 106474384 A 1/1 页 2 1.一种连体手套手膜, 其特征在于, 包括内层无纺布、 复方中药凝胶剂和手膜外套, 所述内层无纺布位于手膜外套中,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放置于内层无纺布中, 所述手膜 外套中设有发热材料,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 : 苦参 10-20g、 蛇床 子 25-35g、 地肤子 25-35g、 花椒 5-7g、 薏苡仁 25-35g、 茵陈 25-35g、 透骨草 25-35g、 黄柏 10-20g、 白鲜皮 10-20g、 土荆皮 。
4、10-20g、 紫草 10-20g、 五倍子 25-35g、 卡波姆 8-12g、 聚山梨 酯 10-20g、 单硬脂酸甘油酯 2-4g、 羟苯乙酯 2-4g。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连体手套手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按照重量 份的原料包括 : 苦参 15g、 蛇床子 30g、 地肤子 30g、 花椒 6g、 薏苡仁 30g、 茵陈 30g、 透骨草 30g、 黄柏 15g、 白鲜皮 15g、 土荆皮 15g、 紫草 15g、 五倍子 30g、 卡波姆 10g、 聚山梨酯 15g、 单 硬脂酸甘油酯 3g、 羟苯乙酯 2g。 3.根据权利要求 1-2 任一所述的连体手套手膜。
5、,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的 制作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 (1)水煎液的制备 : 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材, 加10倍量水浸泡0.8-1.2h, 先武火后 文火, 第一次煎煮0.8-1.2h, 过滤后再加入6倍量水, 煎煮25-35min, 过滤后合并煎液, 再过 滤, 浓缩后放至 20-30, 转移至 1000ml 量瓶中, 加水稀释至 1000ml ; (2) 基质的制备 : 将卡波姆置于蒸馏水中配成质量分数为 0.8-1.2的卡波姆溶液, 卡 波姆溶液溶胀 2-4h 后作为基质溶液待用, 按比例 5-6 1 的比例称取聚山梨酯和单硬脂酸 甘油酯至烧杯中, 在 55-65水浴下。
6、加热搅拌溶液, 再加入卡波姆溶液中搅拌制成基质 ; (3) 凝胶的制备 : 将步骤 (1) 中的药物水煎液加入基质中, 混合搅匀, 加入羟苯乙酯, 最 后加三乙醇胺调 PH 至 6.5-7.0, 加蒸馏水补足总量, 即得复方中药凝胶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6474384 A 2 1/3 页 3 一种连体手套手膜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膜, 具体是一种连体手套手膜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中药封包技术属于传统的中医外治法, 中药热奄包治疗是将加热好的中药包置于 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 如穴位上, 通过奄包的热蒸汽使局部的毛细血管 扩张。
7、, 血液循环加速, 又可通过热蒸汽促使奄包内中药内离子渗透到患者病痛所在, 利用其 温热达到温经通络、 调和气血、 祛湿驱寒目的, 经过现代的技术, 将中药的活化物质转化为 离子状态, 借助其他红外线及不同波形的电刺激等将离子导入到病所, 从而其他舒筋活络 止痛等功效, 目前主要用于颈椎病、 腰椎病以及关节疼痛等疾病, 因其材料直接作用于患处 皮肤, 易产生过敏现象, 目前尚未应用于皮肤疾病中。 0003 另外,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中药封包多以膏药等形式出现, 应用范围多局限于皮肤 面积较宽厚的部位, 而四肢等小关节及皮肤应用较为困难, 皮肤湿疹作为一种较为顽固的 皮肤科疾病, 皮疹呈对称性、 。
8、多形性, 瘙痒剧烈, 流有滋水, 反复发作, 易呈慢性, 搔抓、 肥皂 热水洗烫、 食辛辣发物可加重病情, 手为暴露部位, 接触致病因素机会较多, 故手部湿疹极 为常见, 急性发作时皮肤潮红、 糜烂、 流滋、 结痂, 发展至慢性期时, 皮肤肥厚粗糙, 因手部经 常活动而致皲裂, 病程较长, 顽固难愈。中医外治原则为 : 清热燥湿止痒, 抑制表皮细胞增 生, 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 湿疹在临床治疗中受到很多限制, 病人很难控制对过敏性、 刺 激性的接触, 而手部的中药外敷也较为困难, 使治疗效果受到局限。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减少药物浪费的连体手套手膜及其制作。
9、方 法,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 0006 一种连体手套手膜, 包括内层无纺布、 复方中药凝胶剂和手膜外套, 所述内层无 纺布位于手膜外套中,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放置于内层无纺布中, 所述手膜外套中设有发 热材料,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 : 苦参 10-20g、 蛇床子 25-35g、 地肤 子 25-35g、 花椒 5-7g、 薏苡仁 25-35g、 茵陈 25-35g、 透骨草 25-35g、 黄柏 10-20g、 白鲜皮 10-20g、 土荆皮 10-20g、 紫草 10-20g、 五倍子 25-35g、。
10、 卡波姆 8-12g、 聚山梨酯 10-20g、 单硬 脂酸甘油酯 2-4g、 羟苯乙酯 2-4g。 0007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 :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 : 苦参 15g、 蛇床子 30g、 地肤子 30g、 花椒 6g、 薏苡仁 30g、 茵陈 30g、 透骨草 30g、 黄柏 15g、 白鲜皮 15g、 土荆皮 15g、 紫草 15g、 五倍子 30g、 卡波姆 10g、 聚山梨酯 15g、 单硬脂酸甘油酯 3g、 羟苯 乙酯 2g。 0008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的制作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 0009 (1)水煎液的制备 : 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材, 加10。
11、倍量水浸泡0.8-1.2h, 先武 说 明 书 CN 106474384 A 3 2/3 页 4 火后文火, 第一次煎煮0.8-1.2h, 过滤后再加入6倍量水, 煎煮25-35min, 过滤后合并煎液, 再过滤, 浓缩后放至 20-30, 转移至 1000ml 量瓶中, 加水稀释至 1000ml ; 0010 (2) 基质的制备 : 将卡波姆置于蒸馏水中配成质量分数为 0.8-1.2的卡波姆溶 液, 卡波姆溶液溶胀 2-4h 后作为基质溶液待用, 按比例 5-6 1 的比例称取聚山梨酯和单 硬脂酸甘油酯至烧杯中, 在 55-65水浴下加热搅拌溶液, 再加入卡波姆溶液中搅拌制成基 质 ; 00。
12、11 (3) 凝胶的制备 : 将步骤 (1) 中的药物水煎液加入基质中, 混合搅匀, 加入羟苯乙 酯, 最后加三乙醇胺调 PH 至 6.5-7.0, 加蒸馏水补足总量, 即得复方中药凝胶剂。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0013 本发明采用手套形式, 将中药活化物质封锁在内层无纺布内, 并在手膜外套总设 有发热材料, 对中药进行加热, 加速药物吸收, 使用更为方便, 不影响手部较大范围的活动, 并可避免接触到外界物质, 减少了药物浪费。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为本发明中的中药凝胶剂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
13、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6 实施例 1 0017 请参阅图 1, 本发明实施例中, 一种连体手套手膜, 包括内层无纺布、 复方中药凝 胶剂和手膜外套, 所述内层无纺布位于手膜外套中,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放置于内层无纺 布中, 所述手膜外套中设有发热材料,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 : 苦参 10g、 蛇床子 25g、 地肤子 25g、 花椒 5g、 薏苡仁 25g、 茵陈 25g、 透骨草 25g、 黄柏 10g、 白鲜皮 10g、 土荆皮 10g、 紫草 10g、 五倍子 25g、 卡波姆 8g、 聚山梨酯 10g、 单硬脂酸甘油酯 2g、 羟苯 乙酯 2g。 0018 所述。
14、复方中药凝胶剂的制作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 0019 (1)水煎液的制备 : 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材, 加10倍量水浸泡0.8h, 先武火后 文火, 第一次煎煮0.8h, 过滤后再加入6倍量水, 煎煮25min, 过滤后合并煎液, 再过滤, 浓缩 后放至 20, 转移至 1000ml 量瓶中, 加水稀释至 1000ml ; 0020 (2) 基质的制备 : 将卡波姆置于蒸馏水中配成质量分数为 0.8的卡波姆溶液, 卡 波姆溶液溶胀 2h 后作为基质溶液待用, 按比例 5 1 的比例称取聚山梨酯和单硬脂酸甘油 酯至烧杯中, 在 55水浴下加热搅拌溶液, 再加入卡波姆溶液中搅拌制成基质 ; 0。
15、021 (3) 凝胶的制备 : 将步骤 (1) 中的药物水煎液加入基质中, 混合搅匀, 加入羟苯乙 酯, 最后加三乙醇胺调 PH 至 6.5, 加蒸馏水补足总量, 即得复方中药凝胶剂。 0022 实施例 2 0023 一种连体手套手膜, 包括内层无纺布、 复方中药凝胶剂和手膜外套, 所述内层无纺 布位于手膜外套中,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放置于内层无纺布中, 所述手膜外套中设有发热 材料,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 : 苦参 15g、 蛇床子 30g、 地肤子 30g、 花椒 6g、 薏苡仁 30g、 茵陈 30g、 透骨草 30g、 黄柏 15g、 白鲜皮 15g、 土荆皮 15g。
16、、 紫草 15g、 五倍子 说 明 书 CN 106474384 A 4 3/3 页 5 30g、 卡波姆 10g、 聚山梨酯 15g、 单硬脂酸甘油酯 3g、 羟苯乙酯 2g。 0024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的制作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 0025 (1)水煎液的制备 : 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材, 加10倍量水浸泡1h, 先武火后文 火, 第一次煎煮1h, 过滤后再加入6倍量水, 煎煮30min, 过滤后合并煎液, 再过滤, 浓缩后放 至 25, 转移至 1000ml 量瓶中, 加水稀释至 1000ml ; 0026 (2) 基质的制备 : 将卡波姆置于蒸馏水中配成质量分数为 1的卡波姆溶液。
17、, 卡波 姆溶液溶胀 2-4h 后作为基质溶液待用, 按比例 5.5 1 的比例称取聚山梨酯和单硬脂酸甘 油酯至烧杯中, 在 60水浴下加热搅拌溶液, 再加入卡波姆溶液中搅拌制成基质 ; 0027 (3) 凝胶的制备 : 将步骤 (1) 中的药物水煎液加入基质中, 混合搅匀, 加入羟苯乙 酯, 最后加三乙醇胺调 PH 至 6.8, 加蒸馏水补足总量, 即得复方中药凝胶剂。 0028 实施例 3 0029 一种连体手套手膜, 包括内层无纺布、 复方中药凝胶剂和手膜外套, 所述内层无纺 布位于手膜外套中,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放置于内层无纺布中, 所述手膜外套中设有发热 材料,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按。
18、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 : 苦参 20g、 蛇床子 35g、 地肤子 35g、 花椒 7g、 薏苡仁 35g、 茵陈 35g、 透骨草 35g、 黄柏 20g、 白鲜皮 20g、 土荆皮 20g、 紫草 20g、 五倍子 35g、 卡波姆 12g、 聚山梨酯 20g、 单硬脂酸甘油酯 4g、 羟苯乙酯 4g。 0030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的制作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 0031 (1)水煎液的制备 : 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材, 加10倍量水浸泡1.2h, 先武火后 文火, 第一次煎煮1.2h, 过滤后再加入6倍量水, 煎煮35min, 过滤后合并煎液, 再过滤, 浓缩 后放至 30, 转移至 1。
19、000ml 量瓶中, 加水稀释至 1000ml ; 0032 (2) 基质的制备 : 将卡波姆置于蒸馏水中配成质量分数为 1.2的卡波姆溶液, 卡 波姆溶液溶胀 4h 后作为基质溶液待用, 按比例 6 1 的比例称取聚山梨酯和单硬脂酸甘油 酯至烧杯中, 在 65水浴下加热搅拌溶液, 再加入卡波姆溶液中搅拌制成基质 ; 0033 (3) 凝胶的制备 : 将步骤 (1) 中的药物水煎液加入基质中, 混合搅匀, 加入羟苯乙 酯, 最后加三乙醇胺调 PH 至 7.0, 加蒸馏水补足总量, 即得复方中药凝胶剂。 0034 本发明首次将中药封包技术应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设备上, 改进以往中药封包治 疗手脚等。
20、小关节小面积部位的局限性, 苦参、 黄柏、 茵陈、 蛇床子、 薏苡仁、 紫草、 五倍子、 地 肤子、 白鲜皮等药可清热燥湿、 祛风止痒,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清热燥湿、 祛风止痒的草药有 抗菌消炎功效, 透骨草、 土荆皮、 花椒除有上述作用, 另外有透皮效果, 使药物渗透至皮肤深 层, 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0035 本发明采用手套形式, 将中药活化物质封锁在内层无纺布内, 并在手膜外套总设 有发热材料, 对中药进行加热, 加速药物吸收, 使用更为方便, 不影响手部较大范围的活动, 并可避免接触到外界物质, 减少了药物浪费。 0036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 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 式, 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 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 作出各种变化。 说 明 书 CN 106474384 A 5 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6474384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