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时提取消毒散中药提取物及挥发油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同时提取消毒散中药提取物及挥发油的制备方法.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1196931.9 (22)申请日 2016.12.22 (71)申请人 深圳海王医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 道科技园北区朗山二路16号海王科研 楼1栋 (72)发明人 谭道鹏 王晶 卢禁 冯贻东 江东龙 曾伟珍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 (普通合伙) 44240 代理人 杨大庆 (51)Int.Cl. A61K 36/538(2006.01) A61P 11/04(2006.01) C11B 9/02(2。
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同时提取消毒散中药提取物及挥发油 的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同时提取 “消毒散” 中药提取 物及挥发油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以牛 蒡子、 甘草、 荆芥穗为原料, 以水为提取液溶剂, 置多功能提取罐中, 置多功能提取罐中, 同时提 取挥发油及非挥发性有效成分; 2)非挥发性提取 液浓缩至适当浓度, 澄清处理; 上清液上大孔树 脂柱纯化, 收集乙醇洗脱液、 减压浓缩、 干燥。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CN 107050109 A 2017.08.18 CN 107050109 A 1.一种同时提取消毒散中药提取物及挥发油的制备方法,。
3、 药材按重量份计, 包含如下 步骤: 1)取牛蒡子6份、 荆芥穗2份、 甘草1份, 粗碎, 置多功能提取罐中, 加入8-15倍的水提取 1-3小时, 提取1-3次, 得提取液和挥发油; 2)向挥发油接收器中加入药材重量0.10.3的油性载体, 收集步骤1)中所得挥发 油, 得到挥发油油性载体的混合物; 3)收集步骤1)中提取液进一步减压浓缩至体积为原药材重量比的8-12倍; 4)将步骤3)所得提取物用水溶解至浓度为0.1g药材/ml, 加入碱液, 调节pH至7-9, 过大 孔树脂纯化, 洗脱液浓缩得提取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所述加入药材重量0.2的油 。
4、性载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还包括将提取得到的含有 挥发油的油性载体与水分离得到挥发油油性载体混合物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所述油性载体选自植物油、 油 性辅料、 油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油选自: 花生油、 豆油、 亚麻油、 蓖麻油、 菜籽油、 橄榄油、 葵花籽油的一种或几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油为橄榄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步骤1)中用12倍的水提取2次, 每次2小时, 合并提取液; 步骤3)中减。
5、压浓缩至体积为原药材重量比的10倍; 步骤4)中加入碱液, 调节pH至8, 过大孔树脂纯化, 洗脱液浓缩得提取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中所述的碱液为碳酸钠、 碳酸氢 钠、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氨水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大孔树脂纯化步骤为: 大孔树脂用量为对应药材量的2-4倍, 上样速度为1-2BV/h, 先用3-5BV纯化水洗脱, 流速为1-2BV/h, 再用6-7BV80乙醇溶液洗脱, 流速为2-4BV/h, 洗 脱液回收乙醇, 干燥, 得提取物; 大孔树脂为苯乙烯型共聚体的含有酯基或氰基的中等极性 吸附树脂, 其结构为大孔网状结构。 9.如权利要求。
6、8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中所述的碱液为1mol/L的氢氧化 钠溶液; 所述大孔树脂纯化步骤为: 大孔树脂用量为对应药材量的3倍, 上样速度为1.5BV/ h, 先用4BV纯化水洗脱, 流速为1.5BV/h, 再用6BV80乙醇溶液洗脱, 流速为2BV/h, 洗脱液 回收乙醇, 干燥, 得提取物。 10.一种治疗咽喉炎的挥发油油性载体混合物, 按重量份计, 含胡薄荷酮825, 其特 征在于采用权利1-6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所得。 11.一种治疗咽喉炎的中药提取物, 按重量份计, 含牛蒡苷10.025.0, 甘草酸1.0 5.0, 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1-9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
7、所得。 12.一种治疗咽喉炎的中药混合物, 其特征在于: 包含权利10所述的挥发油油性载体混 合物以及权利11所述的中药提取物, 中药提取物与挥发油重量份数比为2050: 1。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中药混合物, 其特征在于: 中药提取物与挥发油重量份数比为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7050109 A 2 2540: 1。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中药混合物, 其特征在于: 中药提取物与挥发油重量份数比为 32: 1。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7050109 A 3 一种同时提取消毒散中药提取物及挥发油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
8、一种经典中药复方消毒散的现代制备方法, 即同时提取中药复方消毒 散中的提取物及挥发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咽炎, 在中医中属 “喉痹” 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咽炎是由溶血性链球菌、 葡萄球菌、 肺炎双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咽部粘膜的急性炎症。 中医认为多因热邪毒侵袭咽喉, 内 伤于肺, 相博不去, 致咽喉肿痛; 或邪热壅盛, 由肺卫传里, 热邪循经灼伤咽喉而成喉痹。 临 床主要表现为咽部红肿、 疼痛、 干痒不适及异物感, 常伴发热。 本病是以咽喉疼痛, 咽部红肿 或有颗粒突起, 喉核肿胀不明显, 全身有风热症状主要临床表现的咽部急性炎症。 西医治疗 多以抗生素为主, 但多有毒副作用,。
9、 而且易产生耐药性, 而中医中药治疗, 具有疗效好, 副作 用小的特点。 0003 传统中医认为: 急性咽炎(急喉痹)分为风寒外侵、 风热袭肺、 肺卫热盛三型。 临床 则多见风热袭肺、 肺卫热盛两型。 风热袭肺型表现为咽痛, 口微渴, 发热, 微恶寒, 咽部轻度 充血、 水肿, 舌边尖红, 苔薄白, 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 解毒利咽。 肺卫热盛型表现为咽痛较 剧, 口渴多饮, 咳嗽、 痰粘稠, 发热, 大便偏于干, 小便短赤, 咽部充血较甚, 舌质红, 苔薄黄, 脉数有力。 治宜泄热解毒, 利咽消肿。 0004 消毒散载于宋代 小儿药证直诀 , 主治:“疮疹未出, 或已出未能匀遍。 及治大人。
10、、 小儿上膈壅热, 咽喉肿痛, 胸膈不利” ; 其制法及用法为 “上同为粗末, 每服三钱, 水一盏半, 煎至一盏, 温服, 不拘时。 ” 历代主要医书中均有该方剂记载, 如明代 活幼心方 等。 但所有 记载, 在制备工艺均为传统水煎煮的方法。 0005 荆芥穗含挥发油1 .69, 其中主要成分均为胡薄荷酮(pule-gone), 薄荷酮 (menthone), 异薄荷酮(isomenthone)和异胡薄荷酮(isopulegone), 薄荷醇(menthol), 辣 薄荷酮(piperitone), 辣薄荷烯酮(piperitenone), 葎草烯(humulene), 丁香烯 (caryop。
11、hyllene), -蒎烯( -pinene)等。 而这些成分很容易挥发, 传统工艺中, 通过加热, 很容易导致该类成分的损失。 甘草中含有甘草甜素(glycyrrhizin, 即甘草酸glycyrrhinic acid,C42H62O16)614, 为甘草的甜味成分, 是一种三萜皂甙。 甘草酸水解产生一分子甘草 次酸(glycyrrhetic acid即glycyrrhetinic acid ,C30H46O4)及二分子葡萄糖醛酸 (glycuronic acid,C6H10O7)。 并含少量甘草黄甙(即甘草甙liquiritin,C21H22O9,为一种黄 烷醇flavanone的甙, 其。
12、甙元名甘草素liquiritigenin,C15H12O4和甘草苦甙glycyamarin)、 异甘草黄甙(iso-liquiritin,C21H24O9)、 二羟基甘草次酸(dihydroxyglycyrrhetic acid 即grabric acid,C30H46O5)、 甘草西定(licoricidin,C25H32O5,即3 , 6-二异戊烯2 , 4 , 5-三羟基异黄烷)、 甘草醇(glycyrol,C21H18O6)、 5-0-甲基甘草醇(5-0-methyl glycerol, C22H20O6)、 异甘草醇(iso-glycyrol,C21H18O6)等。 牛蒡子中含牛蒡甙。
13、(arcti in), 水解生成 牛蒡甙元(arctigenin)及葡萄糖(glucose)。 又含罗汉松脂酚(matairesinol), 络石甙元 (trachelogenin), 倍半木质素(sesquiligenan)及脂肪油, 其中脂肪酸成分有: 花生酸 说 明 书 1/5 页 4 CN 107050109 A 4 (arachic acid), 硬脂酸(steraic acid), 棕榈酸(palmitic acid)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等。 原方服用方法为水煎。 传统工艺粗糙, 且服用不便, 服用量大, 药材中的挥发油类 成分损失严重等因素导致其疗效受到一定影响。
14、。 同时, 水提取物, 含糖量高, 粘性大, 吸湿性 强, 易霉变, 杂质多, 体积大, 加工成新的制剂难度大。 0006 发明过程中, 申请人曾采取了常规的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的方法, 但是由于荆 芥穗中挥发油的沸点很低, 挥发油的损失仍然较为严重; 常规的大孔树脂吸附的制备工艺, 从药材提取、 上样、 洗脱、 干燥等任意工艺参数优化, 甘草酸等三萜的吸附性都较差, 纯化效 果不理想。 0007 本发明正是基于以上常规中药提取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对 “消毒散” 处方提取物及 挥发油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和试验, 完成了新的可以同时提取提取物及挥发油的制备工 艺, 实施了新的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制备方。
15、法, 较好地 完成了工业化的制备工艺。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同时提取 “消毒散” 中药提取物及挥发油的制备方法, 该方 法解决直接水提方法存在的挥发性有效成分损失大的问题, 并且同时提取中药中的挥发性 和非挥发性有效成分, 有效地富集中药材中的主要有效成分。 0009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10 按重量组方: 牛蒡子6份、 甘草1份、 荆芥穗2份准备药材, 采用以下步骤: 0011 1)药材用纯化水提取, 置多功能提取罐中, 得提取液和挥发油; 0012 2)减压浓缩步骤1)所得提取液, 得提取浓缩液; 0013 3)步骤2)所得提取浓缩液经澄清处理, 取上清液; 00。
16、14 4)步骤3)所得上清液经大孔树脂吸附, 弃去流出液, 然后用水洗涤, 弃去水洗液; 再用80乙醇洗脱, 收集80乙醇洗脱液; 0015 5)80乙醇洗脱液浓缩、 干燥, 得到提取物。 0016 其中: 0017 步骤1)中, 水提过程中, 加水量为8-15倍, 优选比为12倍药材重量体积比; 提取次 数为1-3次, 优选提取次数为2次; 提取时间为1-3小时/次, 优选提取时间为2小时。 0018 步骤1)中, 收集挥发油时包括向挥发油接收器中加入油性载体, 将提取得到的含 有挥发油的植物油与水进行分离得到挥发油油性载体混合物(简称挥发油)的过程。 0019 所述的油性载体, 可以直接加。
17、入挥发油接收器中, 使油性载体平铺在挥发油接收 器的水面上。 0020 所述油性载体的加入量是药材重量的0.10.3, 优选为药材重量比的0.2。 所述的油性载体为植物油, 包括: 花生油、 豆油、 亚麻油、 蓖麻油、 菜籽油、 橄榄油、 葵花籽油, 优选橄榄油。 0021 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挥发油油性载体混合物可以作为药物活性成分直接用于 制备药物或与本发明提取物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备药物制剂。 0022 步骤2)中, 提取液减压浓缩后, 其体积为原药材重量比的8-12倍。 优选为原药材重 量比的10倍。 0023 步骤3)中, 包括向提取浓缩液中加入碱性溶液, 调pH值至7-9, 优选为p。
18、H值为8。 所 说 明 书 2/5 页 5 CN 107050109 A 5 述的碱液包括碳酸钠、 碳酸氢钠、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氨水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为1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 0024 步骤3)中, 澄清处理包括过滤、 离心, 优选为离心。 0025 步骤4)中大孔树脂纯化步骤为: 大孔树脂用量为对应药材量的2-4倍, 上样速度为 1-2BV/h, 先用3-5BV纯化水洗脱, 流速为1-2BV/h, 再用6-7BV80乙醇溶液洗脱, 流速为2- 4BV/h。 优选地大孔树脂用量为对应药材量的3倍, 上样速度为1.5BV/h, 先用4BV纯化水洗 脱, 流速为1.5BV/h,。
19、 再用6BV80乙醇溶液洗脱, 流速为2BV/h。 0026 所述大孔树脂通常为苯乙烯型共聚体的含有酯基或氰基的中等极性吸附树脂, 其 结构为打孔网状结构, 例如D-101大孔树脂、 SIPI-40大孔树脂、 SIPI-21大孔树脂、 SIPI-8大 孔树脂等。 0027 在上样前, 应当对大孔树脂进行前处理, 防止树脂中残留的有害物质污染。 在树脂 前处理时, 通常先用5HCl洗脱, 后用纯化水洗脱至中性, 再用2NaOH洗脱, 后用纯化水洗 脱至中性。 连续生产时, 用95乙醇洗柱, 后用纯化水洗脱至无醇, 即可再次使用。 0028 步骤5)中, 80乙醇洗脱液采用减压浓缩, 回收乙醇后,。
20、 进行干燥处理, 得到干燥 的提取物。 所用的干燥方法包括真空干燥、 喷雾干燥、 冷冻干燥等。 0029 一种治疗咽喉炎的挥发油油性载体混合物, 按重量份计, 含胡薄荷酮825, 采 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所得。 0030 一种治疗咽喉炎的中药提取物, 按重量份计, 含牛蒡苷10.025.0, 甘草酸1.0 5.0, 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所得。 。 0031 一种治疗咽喉炎的中药混合物, 包含上述的挥发油油性载体混合物以及 所述的 中药提取物, 中药提取物与挥发油重量份数比为2050: 1。 较佳是中药提取物与挥发油重 量份数比为2540: 1。 最佳是中药提取物与挥发油重量份数比为32: 1。
21、。 0032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0033 1.本发明可以同时提取药材中的挥发油及非挥发性有效成分, 更利于工业化生 产。 0034 2.工艺重复性好, 溶剂安全无污染。 0035 3.本发明中挥发油提取方法更易与水分离, 且稳定性高。 虽然水蒸汽蒸馏法可将 药材中的挥发油提取出来, 但是由于水溶性挥发油具有水溶性的特点, 分离取油较为困难; 另一方面, 荆芥穗中的挥发油沸点很低, 即使蒸馏后冷凝挥发油接收器, 也会有较大的损 失。 本发明利用相似相容的原理, 在挥发油接收器中加入油性载体, 一方面, 富集于载体中 的水溶性挥发油易于与水分离, 油性载体的沸点相对较高, 也可以富集低沸点的挥发。
22、油, 从 而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挥发油, 并方便含有挥发油的油性载体与水分离; 另一方面, 含有挥 发油的油性载体可以直接用于制剂, 极大程度保持了挥发油及其在制剂中的稳定性。 0036 4.本发明中的大孔树脂纯化方法所得提取物有效成分百分比含量更高: 常规大孔 树脂上样后, 纯化水洗涤流份段, 有甘草酸类成分被洗脱出来。 本发明方法是在上样前先将 药物提取浓缩液调pH值至7-9, 再进行大孔树脂分离纯化, 荆芥穗中的单萜、 甘草中的三萜 类成分可以在大孔树脂中很好的吸附, 水洗时不会被洗脱出来, 得到的提取物有效成分百 分比含量更高。 0037 5.所得到的提取物为固体棕黄色粉末, 相比常规提。
23、取方法得到的提取物吸湿性不 说 明 书 3/5 页 6 CN 107050109 A 6 明显, 便于保存及制剂生产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实施例1 “消毒散” 提取物及挥发油1的制备 0039 取中药饮片牛蒡子6公斤、 甘草1公斤、 荆芥穗2公斤置多功能提取罐中, 加水72L, 打开挥发油收集管道, 在挥发油收集器中加入9ml橄榄油, 提 取1小时后, 收集挥发油(得 “消毒散” 挥发油25ml)及提取液, 再加水72L提取两次, 合并提取液, 减压浓缩至约72L, 加入 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 离心, 取上清液, 上样至处理好的27公斤大孔树脂上, 上 样速度为1。
24、BV/h, 先用3BV纯化水洗脱, 流速为1BV/h, 再用6BV80乙醇溶液洗脱, 流速为 2BV/h。 收集80乙醇流份段, 减压回收乙醇, 干燥, 得 “消毒散” 提取物1.09公斤。 经检测, “消毒散” 挥发油中胡薄荷酮含量为24.1,“消毒散” 提取物中牛蒡苷及甘草酸含量分别为 15.7及2.1。 0040 实施例2 “消毒散” 提取物及挥发油2的制备 0041 取中药饮片牛蒡子6公斤、 甘草1公斤、 荆芥穗2公斤置多功能提取罐中, 加水108L, 打开挥发油收集管道, 在挥发油收集器中加入27ml菜籽油, 提取3小时后, 收集挥发油(得 “消毒散” 挥发油43ml)及提取液, 再。
25、加水108L提取两次, 合并提取液, 减压浓缩至约90L, 加 入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9, 离心, 取上清液, 上样至处理好的36公斤大孔树脂上, 上样速度为2BV/h, 先用4BV纯化水洗脱, 流速为1BV/h, 再用8BV80乙醇溶液洗脱, 流速为 4BV/h。 收集80乙醇流份段, 减压回收乙醇, 干燥, 得 “消毒散” 提取物1.26公斤。 经检测, “消毒散” 挥发油中胡薄荷酮含量为12.4,“消毒散” 提取物中牛蒡苷及甘草酸含量分别为 13.4及1.8。 0042 实施例3 “消毒散” 提取物及挥发油3的制备 0043 取中药饮片牛蒡子6公斤、 甘草1公斤、 荆芥穗。
26、2公斤置多功能提取罐中, 加水90L, 打开挥发油收集管道, 在挥发油收集器中加入18ml花生油, 提取2小时后, 收集挥发油(得 “消毒散” 挥发油35ml)及提取液, 再加水90L提取1次, 合并提取液, 减压浓缩至约90L, 加入 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8, 离心, 取上清液, 上样至处理好的27公斤大孔树脂上, 上 样速度为1BV/h, 先用3BV纯化水洗脱, 流速为1BV/h, 再用6BV80乙醇溶液洗脱, 流速为 2BV/h。 收集80乙醇流份段, 减压回收乙醇, 干燥, 得 “消毒散” 提取物1.12公斤。 经检测, “消毒散” 挥发油中胡薄荷酮含量为15.9,“消。
27、毒散” 提取物中牛蒡苷及甘草酸含量分别为 15.3及2.0。 0044 实施例4 “消毒散” 提取物及挥发油3的抗炎试验研究 0045 取昆明小鼠50只, 分为空白组、 阳性对照组(小儿咽扁颗粒, 内蒙古惠丰药业有限 公司批号: 140402)、 药物组(分高剂量组、 中剂量组、 低剂量组, 为 “消毒散” 提取物与挥发油 32:1的混合物)共五组。 每组动物个10只, 各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10天, 末次给药后, 于小鼠 右耳涂布二甲苯0.02ml/只, 致炎。 间隔3h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 沿耳郭基线剪下双耳, 用 直径8mm打孔器在两耳同一部位打下耳片并称重。 结果见下表。 0046表1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n10) 说 明 书 4/5 页 7 CN 107050109 A 7 0047 0048 注: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p0.05,*P0.01,*P0.001; 肿胀度为双侧耳片重量 差(mg); 0049 结论: 与空白组相比, 阳性对照组、 高、 中、 低药物组对小鼠耳肿胀度均有显著性差 异; 说明各药物组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并有剂量相关性。 说 明 书 5/5 页 8 CN 107050109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