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润肺利咽含片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中药润肺利咽含片及其制备方法.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851805.5 (22)申请日 2018.07.30 (71)申请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 仙溪水库西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72)发明人 谢海青 谢君毅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44205 代理人 王国标 (51)Int.Cl. A61K 36/8968(2006.01) A61K 9/20(2006.01) A61P 11/04(2006.01) A61P 11/00(2006.01) A6。
2、1P 11/1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中药润肺利咽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润肺利咽含片, 其原 料配方按重量份计包含: 金银花12-25份、 川贝母 20-45份、 藏青果10-25份、 罗汉果10-15份、 薄荷 8-16份、 桑葚8-15份、 柴胡13-28份、 连翘8-17份、 鱼腥草5-18份、 黄芪6-12份、 麦冬10-20份; 本发 明还公开了一种中药润肺利咽含片的制备方法: 将原料洗净、 晾干、 按比例称取后混合, 再研磨得 到细末, 加水制成膏状, 冷却后制备成药片, 装入 包装锡纸中。 本发明采用纯天然植物药材, 经科 学配伍。
3、混合, 依中药典科学制药, 采用多味中药 调和制成, 各原料组分经辩证配伍, 相互佐助, 制 备的润肺利咽含片清热利咽, 疏风散热, 消炎止 咳, 且提高了药物总体效率, 减短服药周期, 疗效 显著。 本发明, 配制简便、 药源广、 成本低, 且无任 何毒副作用, 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8653564 A 2018.10.16 CN 108653564 A 1.一种中药润肺利咽含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配方按重量份计包含 以下原料组分: 金银花12-25份、 川贝母20-45份、 藏青果10-25份、 罗汉果10-15份、 薄荷8-16 份、 桑葚8。
4、-15份、 柴胡13-28份、 连翘8-17份、 鱼腥草5-18份、 黄芪6-12份、 麦冬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润肺利咽含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配方 按重量份计包含以下原料组分: 金银花12份、 川贝母200份、 藏青果10份、 罗汉果10份、 薄荷8 份、 桑葚8份、 柴胡13份、 连翘8份、 鱼腥草5份、 黄芪6份、 麦冬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润肺利咽含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配方 按重量份计包含以下原料组分: 金银花25份、 川贝45份、 藏青果25份、 罗汉果15份、 薄荷16 份、 桑葚15份、 柴胡28份、 。
5、连翘17份、 鱼腥草18份、 黄芪12份、 麦冬2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润肺利咽含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配方 按重量份计包含以下原料组分: 金银花18份、 川贝母35份、 藏青果18份、 罗汉果13份、 薄荷12 份、 桑葚12份、 柴胡20份、 连翘12份、 鱼腥草13份、 黄芪8份、 麦冬15份。 5.一种中药润肺利咽含片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将上述原料分别洗净、 晾干; 2)按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药润肺利咽含片原料配方的比例称取晾干后的原料, 并混 合, 得到混合物; 3)将混合物采用研磨器进行研磨, 经60-140目过筛,。
6、 得到细末; 4)将所述细末加水, 加热制成膏状; 5)冷却后, 制成药片, 并装入包装锡纸中。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653564 A 2 一种中药润肺利咽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润肺利咽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中医认为, 咽喉为肺之门户, 肺肾之阴上滋于咽, 方能言, 肺腑功能失调, 津液不 足, 虚火上冲, 熏蒸咽喉所致咽炎, 其症为口干舌燥、 咽痒、 肿痛、 咳嗽多痰或干咳无痰。 随着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人们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 频繁的应酬、 饮食结构不合理、 吸烟与被吸 烟和环境的污染。
7、, 极易引发咽炎。 而咽炎又会因感冒、 劳累和声带过度使用而加重, 从而会 导致人们食欲不振以及精神萎靡, 严重者会影响到其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 0003 咳嗽是最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 咳嗽的产生是由于异物、 刺激性气体、 呼吸道内分 泌物等刺激呼吸道粘膜里的感受器, 冲动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到延髓咳嗽中枢, 引起咳嗽。 咳嗽多因外感引起, 目前市场上止咳药物剂型主要有糖浆、 口服液、 冲剂、 颗粒, 各类药药性 在止咳、 祛痰、 消炎等方面各有偏重, 咳嗽之症, 病位在肺, 主治药物多以清肺化痰为主, 而 润肺化痰、 补虚扶正的药物较少。 0004 现有各种止咳药疗效并不理想, 易产生不良反应。
8、, 更没有一种能替代打针输液, 不 使用抗生素的中成药。 现有类似药品, 但品种单一, 且只能缓解病情较轻的情况, 若病情稍 稍加重则不能起作用了。 目前市场上用于治疗咽炎的中药制剂存在着疗效不佳, 见效慢, 疗 程长的缺点, 易复发, 服药周期长。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缓解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高药物总体效率, 减短服药周期, 从而达到润肺化 痰、 补虚扶正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润肺止咳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0006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药润肺利咽含片, 所 述中药组合物的配方按重量份计包含以下原料组分: 金银花12-25份、 川贝母20-45份。
9、、 藏青 果10-25份、 罗汉果10-15份、 薄荷8-16份、 桑葚8-15份、 柴胡13-28份、 连翘8-17份、 鱼腥草5- 18份、 黄芪6-12份、 麦冬10-20份。 0007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配方按重量份计包含以下原 料组分: 金银花12份、 川贝母200份、 藏青果10份、 罗汉果10份、 薄荷8份、 桑葚8份、 柴胡13份、 连翘8份、 鱼腥草5份、 黄芪6份、 麦冬10份。 0008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金银花25份、 川贝45份、 藏青果25份、 罗汉果15份、 薄 荷16份、 桑葚15份、 柴胡28份、 连翘17份、 鱼腥草1。
10、8份、 黄芪12份、 麦冬20份。 0009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金银花18份、 川贝母35份、 藏青果18份、 罗汉果13份、 薄荷12份、 桑葚12份、 柴胡20份、 连翘12份、 鱼腥草13份、 黄芪8份、 麦冬15份。 0010 一种中药润肺利咽含片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0011 1)将上述原料分别洗净、 晾干; 0012 2)按上述任一项原料配方的比例称取晾干后的原料, 并混合, 得到混合物;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8653564 A 3 0013 3)将混合物采用研磨器进行研磨, 经60-140目过筛, 得到细末; 0014 4)将所述细末加水,。
11、 加热制成膏状; 0015 5)冷却后, 制成药片, 并装入包装锡纸中。 0016 本发明所用的部分中药原料的药性及功效如下: 0017 金银花, 性甘寒气芳香, 甘寒清热而不伤胃, 芳香透达又可祛邪。 金银花既能宣散 风热, 还善清解血毒, 用于各种热性病, 如身热、 发疹、 发斑、 热毒疮痈、 咽喉肿痛等症, 均效 果显著。 0018 川贝母, 味苦、 甘, 性微寒; 归肺、 心经; 质润泄散, 降而微升; 具有清热化痰, 润肺止 咳, 散结消肿的功效; 主治虚劳久咳, 肺热燥咳, 肺痈吐脓, 瘰疬结核, 乳痈, 疮肿。 0019 藏青果, 味苦; 微甘; 涩; 性微寒。 治虚证白喉, 喉。
12、炎, 扁桃体炎, 菌痢。 0020 罗汉果, 甘、 酸、 性凉、 有清热凉血、 生津止咳、 滑肠排毒、 嫩肤益颜、 润肺化痰等功 效。 0021 薄荷, 辛凉性发汗解热药, 治流行性感冒、 头疼、 目赤、 身热、 咽喉、 牙床肿痛等症。 外用可治神经痛、 皮肤瘙痒、 皮疹和湿疹等。 0022 桑葚, 性味甘寒, 具有补肝益肾、 生津润燥、 乌发明目等功效。 0023 柴胡, 性味苦、 微寒, 归肝、 胆经。 有和解表里, 疏肝升阳之功效。 0024 连翘, 苦, 凉。 入心、 肝、 胆经。 清热, 解毒, 散结, 消肿。 治温热, 丹毒, 斑疹, 痈疡肿 毒, 瘰疬, 小便淋闭。 0025 鱼。
13、腥草, 味辛, 性寒凉, 归肺经。 能清热解毒、 消肿疗疮、 利尿除湿、 清热止痢、 健胃 消食, 用治实热、 热毒、 湿邪、 疾热为患的肺痈、 疮疡肿毒、 痔疮便血、 脾胃积热等。 0026 黄芪, 味甘, 微温, 具有补中益气、 止汗、 利水消肿、 除毒生肌作用。 0027 麦冬, 味甘、 微苦, 性微寒, 归胃、 肺、 心经, 有养阴润肺、 益胃生津、 清心除烦的功 效, 用于肺燥干咳、 阴虚痨嗽、 喉痹咽痛、 津伤口渴、 内热消渴、 心烦失眠、 肠燥便秘等症。 002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润肺利咽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采 用纯天然植物药材, 经科学配伍混合而成,。
14、 根据中药典科学制药, 针对病灶的病根入药, 采 用多味中药调和制成, 各原料组分经辩证配伍, 在作用上相互佐助, 制备的润肺利咽含片清 热利咽, 疏风散热, 消炎止咳的功效, 且提高了药物总体效率, 减短服药周期, 疗效显著。 本 发明采用纯中药制成, 配制简便、 药源广、 成本低, 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安全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以便于所属技术领域的人员对本发明的 理解。 有必要在此特别指出的是, 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不能理解为对本 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所属领域技术熟练人员, 根据上述发明内容对本发明所作出的非本 质性的改进。
15、和调整, 应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同时, 下述所提及的原料未详细说明的, 均为市售产品; 未详细提及的工艺步骤或制备方法为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工艺步 骤或制备方法。 0030 一种中药润肺利咽含片,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配方按重量份计包含以下原料组 分: 金银花12-25份、 川贝母20-45份、 藏青果10-25份、 罗汉果10-15份、 薄荷8-16份、 桑葚8- 15份、 柴胡13-28份、 连翘8-17份、 鱼腥草5-18份、 黄芪6-12份、 麦冬10-20份。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8653564 A 4 0031 实施例1 0032 一种中药润肺利咽含片。
16、, 其原料配方按重量份计包含以下原料组分: 金银花12份、 川贝母200份、 藏青果10份、 罗汉果10份、 薄荷8份、 桑葚8份、 柴胡13份、 连翘8份、 鱼腥草5份、 黄芪6份、 麦冬10份。 0033 一种中药润肺利咽含片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0034 1)将上述原料分别洗净、 晾干; 0035 2)按上述比例称取晾干后的原料, 并混合, 得到混合物; 0036 3)将混合物采用研磨器进行研磨, 经60-140目过筛, 得到细末; 0037 4)将所述细末加水, 加热制成膏状; 0038 5)冷却后, 制成药片, 并装入包装锡纸中。 0039 实施例2 0040 一种中药润。
17、肺利咽含片, 其原料配方按重量份计包含以下原料组分: 金银花25份、 川贝45份、 藏青果25份、 罗汉果15份、 薄荷16份、 桑葚15份、 柴胡28份、 连翘17份、 鱼腥草18 份、 黄芪12份、 麦冬20份。 0041 一种中药润肺利咽含片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0042 1)将上述原料分别洗净、 晾干; 0043 2)按上述比例称取晾干后的原料, 并混合, 得到混合物; 0044 3)将混合物采用研磨器进行研磨, 经60-140目过筛, 得到细末; 0045 4)将所述细末加水, 加热制成膏状; 0046 5)冷却后, 制成药片, 并装入包装锡纸中。 0047 实施例3 0。
18、048 一种中药润肺利咽含片, 其原料配方按重量份计包含以下原料组分: 金银花18份、 川贝母35份、 藏青果18份、 罗汉果13份、 薄荷12份、 桑葚12份、 柴胡20份、 连翘12份、 鱼腥草13 份、 黄芪8份、 麦冬15份。 0049 一种中药润肺利咽含片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0050 1)将上述原料分别洗净、 晾干; 0051 2)按上述比例称取晾干后的原料, 并混合, 得到混合物; 0052 3)将混合物采用研磨器进行研磨, 经60-140目过筛, 得到细末; 0053 4)将所述细末加水, 加热制成膏状; 0054 5)冷却后, 制成药片, 并装入包装锡纸中。 00。
19、55 对上述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中药润肺利咽含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 药效如下: 0056 临床对4组咳嗽症患者进行试验研究, 每组375人, 其中男性200例, 女性175例, 年 龄7-67岁, 平均年龄41.5岁, 平均病程12天;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例病程、 症状轻重基本一 致, 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0057 药物选择: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中药润肺利咽含片, 每日3次, 早中晚各一次, 每次 0.5g, 儿童用量减半, 连续服用2-6天, 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量增加。 对照组服用人工牛黄甲 硝唑胶囊, 口服、 一次两粒、 一日三次, 连续服用2-6天。 0058 疗效判定: 治愈。
20、: 咳嗽及并发症状全部消失, 身体恢复正常; 显效: 咳嗽及并发症状 明显减轻, 身体明显好转; 有效: 咳嗽及并发症状有所减轻, 身体有所好转; 无效: 症状未减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8653564 A 5 轻或加重。 0059 结果如下表所示: 0060 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率总有效率 实施例137523310183362.191.2 实施例237523710592463.293.6 实施例3375247107101664.595.7 对照组3751371023310336.572.5 0061 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 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 因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 明的揭示, 对本发明做出的简单改进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 明的优选实施例, 凡与本发明类似的工艺及所作的等效变化, 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8653564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