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头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高发病,经常性的头痛能引起视力减退,疲劳,食欲不振,消瘦,失眠,发热,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病证,现代医学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慢性阵发性偏头痛等疾病所出现的头痛。
目前,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特征主要是头部呈钝痛,无搏动性,头痛位于顶、颞、额及枕部,有时上述几个部位均有疼痛,头痛程度属轻度或中度,不因体力活动而加重,常诉头顶重压发紧或头部带样箍紧感,另在枕颈部发紧僵硬,转颈时尤为明显,无畏光或畏声。颈部剧烈头痛,同时表现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冷汗、畏光、低热、腰酸腿痛、食欲不振等,少数患者伴有轻度烦躁或情绪低落等。本发明的组分主要治疗紧张性头痛,以解决紧张性头痛引起的多种病状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可有效的治疗紧张性头痛带来的病状,根治率高,无副作用,药效安全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丸,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制成:川芎35~45份、白芷30~35份、白芍5~10份、天麻5~10份、石决明5~10份、吴茱萸5~10份、荆芥3~5份、延胡索3~5份、藁本3~5份、女贞子3~5份。
优选的,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制成:川芎40份、白芷32份、白芍8份、天麻8份、石决明7份、吴茱萸8份、荆芥4份、延胡索4份、藁本4份、女贞子4份。
优选的,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粉碎:按照组份配比称取原料,将川芎、白芷、白芍、天麻、石决明混合研磨粉碎,得混合A物;再将吴茱萸、荆芥、延胡索、藁本、女贞子混合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得混合B物;
(2)醇提水沉法:将步骤(1)中的混合A物加入乙醇溶液中,室温下提取5~6次,提取完毕后合并提取液,得混合A液;将混合B物加入乙醇溶液中,室温下提取4~5次,提取完毕后合并提取液,得混合B液;
(3)提取液浓缩:将步骤(2)中的混合A液与混合B液在50~60℃温度下混合后再减压,得中药提取物;
(4)制药丸:将步骤(3)中的中药提取粉末按照中药丸剂中蜜丸的常规制作方法制备成小蜜丸。
优选的,所述步(1)中混合B物粉碎成400~450目细粉,
优选的,所述步骤(2)混合A物中加入的乙醇溶液体积分数为50~65%。
优选的,所述步骤(2)混合B物中加入的乙醇溶液体积分数为40~50%。
本发明中,各中药原料药材的功效如下:
川芎:具有症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
白芷:具有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的功效。
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功效。
天麻:具有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的功效。
石决明:具有平肝清热,明目去翳的功效。
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胃虚寒等所引起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荆芥:具有祛风、凉血的功效。
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功效。
藁本:具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肢节痹痛。
女贞子:具有补肾滋阴、养肝明目,可治肝肾不足、头晕耳呜及两目昏糊等病症。
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组分中的白芷具有祛风止痛,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的功效,白芷与延胡索协同使用,可具有良好的活血,行气的功效,可有效缓解头风痛、偏头痛等;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头风头痛;天麻与石决明都具有治疗肝虚血弱,头晕目眩的功效,可有效治疗头痛时引发的血弱晕眩等;吴茱萸与藁本都具有镇静止痛的作用,可有效的缓解治疗紧张性头痛引起的头部疼痛。
本发明制备得到中药丸对治疗紧张性头痛病,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有效的缓解紧张性头痛病引起的头痛眩晕等,具有良好的根治效果、药效安全稳定、副作用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丸,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制成:川芎40份、白芷32份、白芍8份、天麻8份、石决明7份、吴茱萸8份、荆芥4份、延胡索4份、藁本4份、女贞子4份。
其中,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粉碎:按照组份配比称取原料,将川芎、白芷、白芍、天麻、石决明混合研磨粉碎,得混合A物;再将吴茱萸、荆芥、延胡索、藁本、女贞子混合置于粉碎机中粉碎成400目细粉,得混合B物;
(2)醇提水沉法:将步骤(1)中的混合A物加入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中,室温下提取5~6次,提取完毕后合并提取液,得混合A液;将混合B物加入体积分数为45%的乙醇溶液中,室温下提取4~5次,提取完毕后合并提取液,得混合B液;
(3)提取液浓缩:将步骤(2)中的混合A液与混合B液在50~60℃温度下混合后再减压,得中药提取物;
(4)制药丸:将步骤(3)中的中药提取粉末按照中药丸剂中蜜丸的常规制作方法制备成小蜜丸。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丸,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制成:川芎35份、白芷35份、白芍7份、天麻7份、石决明7份、吴茱萸10份、荆芥3份、延胡索3份、藁本3份、女贞子4份。
其中,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粉碎:按照组份配比称取原料,将川芎、白芷、白芍、天麻、石决明混合研磨粉碎,得混合A物;再将吴茱萸、荆芥、延胡索、藁本、女贞子混合置于粉碎机中粉碎成420目细粉,得混合B物;
(2)醇提水沉法:将步骤(1)中的混合A物加入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中,室温下提取5~6次,提取完毕后合并提取液,得混合A液;将混合B物加入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中,室温下提取4~5次,提取完毕后合并提取液,得混合B液;
(3)提取液浓缩:将步骤(2)中的混合A液与混合B液在50~60℃温度下混合后再减压,得中药提取物;
(4)制药丸:将步骤(3)中的中药提取粉末按照中药丸剂中蜜丸的常规制作方法制备成小蜜丸。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丸,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制成:川芎37份、白芷31份、白芍9份、天麻5份、石决明8份、吴茱萸9份、荆芥3份、延胡索5份、藁本4份、女贞子3份。
其中,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粉碎:按照组份配比称取原料,将川芎、白芷、白芍、天麻、石决明混合研磨粉碎,得混合A物;再将吴茱萸、荆芥、延胡索、藁本、女贞子混合置于粉碎机中粉碎成450目细粉,得混合B物;
(2)醇提水沉法:将步骤(1)中的混合A物加入体积分数为65%的乙醇溶液中,室温下提取5~6次,提取完毕后合并提取液,得混合A液;将混合B物加入体积分数为40%的乙醇溶液中,室温下提取4~5次,提取完毕后合并提取液,得混合B液;
(3)提取液浓缩:将步骤(2)中的混合A液与混合B液在50~60℃温度下混合后再减压,得中药提取物;
(4)制药丸:将步骤(3)中的中药提取粉末按照中药丸剂中蜜丸的常规制作方法制备成小蜜丸。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丸,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制成:川芎35~45份、白芷30~35份、白芍5~10份、天麻5~10份、石决明5~10份、吴茱萸5~10份、荆芥3~5份、延胡索3~5份、藁本3~5份、女贞子3~5份。
其中,所述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同上述实施例1。
实施例5:
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丸,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制成:川芎35~45份、白芷30~35份、白芍5~10份、天麻5~10份、石决明5~10份、吴茱萸5~10份、荆芥3~5份、延胡索3~5份、藁本3~5份、女贞子3~5份。
其中,所述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同上述实施例2。
实施例6:
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丸,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制成:川芎35~45份、白芷30~35份、白芍5~10份、天麻5~10份、石决明5~10份、吴茱萸5~10份、荆芥3~5份、延胡索3~5份、藁本3~5份、女贞子3~5份。
其中,所述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同上述实施例3。
实施例7:
一种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丸,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制成:川芎35~45份、白芷30~35份、白芍5~10份、天麻5~10份、石决明5~10份、吴茱萸5~10份、荆芥3~5份、延胡索3~5份、藁本3~5份、女贞子3~5份。
其中,所述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同上述实施例1。
实例说明:
针对紧张性头痛病患者,随机抽取100位平均年龄为45岁的男性和100位平均年龄为40岁的女性患者,在200名病患者中随机抽取男性、女性各25名组成成一组,共计四组,编号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一、二、三组均服用本发明制得的中药丸,第四组服用普通头痛药,服用药物第两周后观察患者病发情况,统计患者一周内的病发情况。
疗效标准如下:
治愈:患者头痛完全缓解,无任何不适症状,三月后无复发头痛。
显效:头痛基本缓解,无任何不适症状。
有效:头痛轻度缓解,头痛程度减弱,频率减少。
无效:头痛无任何改善。
下表为服用本发明制得的中药丸与普通中药丸的数据统计。
表一:
由上表数据统计显示可知,本发明制备的中药丸针对治疗紧张性头痛病患者,有效率高达98%,较普通治疗紧张性头痛病患者的中药丸来说,治愈率更高,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