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骨伤加压塑形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骨伤加压塑形装置.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869361.X (22)申请日 2015.10.26 A61F 5/00(2006.01) A61F 5/01(2006.01) (73)专利权人 韩建华 地址 256504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二人民 医院 (72)发明人 韩建华 刘彩霞 (54) 实用新型名称 外科骨伤加压塑形装置 (57) 摘要 外科骨伤加压塑形装置, 属于医疗用具技术 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 包括主体, 其特 征是在主体上设有定位支体, 定位支体上设有塑 形支撑弧形板, 塑形支撑弧形板上设有支撑气囊, 支撑气囊上设有防滑触点, 塑形支撑弧形。
2、板右侧 设有导线口, 导线口内设有导线, 导线与变压器连 接, 变压器与电源插头连接, 塑形支撑弧形板上侧 设有下压护板, 下压护板下侧设有护带, 下压护板 上设有旋钮槽, 旋钮槽内设有高度调节旋钮, 高度 调节旋钮左右两侧设有固定圆贴, 固定圆贴与加 压横臂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在 进行外科患者骨伤塑形时操作简便、 省时省力、 科 学有效, 极大地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5094726 U 2016.03.23 CN 205094726 U。
3、 1.外科骨伤加压塑形装置, 包括主体(1), 其特征是: 在主体(1)上设有定位支体(2), 定 位支体(2)上设有塑形支撑弧形板(3), 塑形支撑弧形板(3)上设有支撑气囊(4), 支撑气囊 (4)上设有防滑触点(5), 塑形支撑弧形板(3)右侧设有导线口(6), 导线口(6)内设有导线 (7), 导线(7)与变压器(8)连接, 变压器(8)与电源插头(9)连接, 塑形支撑弧形板(3)上侧设 有下压护板(10), 下压护板(10)下侧设有护带(11), 下压护板(10)上设有旋钮槽(12), 旋钮 槽(12)内设有高度调节旋钮(13), 高度调节旋钮(13)左右两侧设有固定圆贴(14), 。
4、固定圆 贴(14)与加压横臂(15)连接, 加压横臂(15)后侧设有定位平行滑杆(16), 定位平行滑杆 (16)前侧设有平行滑槽(17), 定位平行滑杆(16)内部设有驱动电机(18), 驱动电机(18)上 设有电机活动口(19), 电机活动口(19)内设有伸缩轴(20), 伸缩轴(20)上侧设有挡圈(21), 伸缩轴(20)前侧设有外接槽(22), 驱动电机(18)右侧设有电机片(23), 电机片(23)与信号 线(24)连接, 信号线(24)与控制主板(25)连接, 控制主板(25)上设有数据处理器(26), 数据 处理器(26)下侧设有集成芯片(27), 定位平行滑杆(16)内侧设有顶。
5、轴(28), 顶轴(28)上设 有套口(29), 顶轴(28)内侧设有显像控制台(30), 显像控制台(30)前侧设有数据显示屏 (31), 数据显示屏(31)下侧设有功能按键(32), 功能按键(32)左右两侧设有选择按键(33), 主体(1)下侧设有支撑腿(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科骨伤加压塑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度调节旋钮(13)上 设有防滑竖纹(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科骨伤加压塑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显示屏(31)外侧 设有钢化护膜(3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科骨伤加压塑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腿(34)下侧设有 防滑垫(37)。。
6、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094726 U 2 外科骨伤加压塑形装置 0001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 具体地讲是一种外科骨伤加压塑 形装置。 0002 背景技术: 外科患者在进行术后骨伤塑形时, 需要通过束缚带进行施力来促进骨 伤恢复愈合, 以往的束缚带塑形方法不能保证相对稳定的恢复环境, 容易对患处造成二次 伤害, 而且无法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灵活调节使用, 长此以往, 增大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 度。 0003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进行外科患者骨伤塑形时操作简便、 省时省力、 科学有效的外科骨伤加压塑形装置。 0004 本实用。
7、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主体, 其特征是在主体上设有定位支体, 定位支体 上设有塑形支撑弧形板, 塑形支撑弧形板上设有支撑气囊, 支撑气囊上设有防滑触点, 塑形 支撑弧形板右侧设有导线口, 导线口内设有导线, 导线与变压器连接, 变压器与电源插头连 接, 塑形支撑弧形板上侧设有下压护板, 下压护板下侧设有护带, 下压护板上设有旋钮槽, 旋钮槽内设有高度调节旋钮, 高度调节旋钮左右两侧设有固定圆贴, 固定圆贴与加压横臂 连接, 加压横臂后侧设有定位平行滑杆, 定位平行滑杆前侧设有平行滑槽, 定位平行滑杆内 部设有驱动电机, 驱动电机上设有电机活动口, 电机活动口内设有伸缩轴, 伸缩轴上侧设有 挡。
8、圈, 伸缩轴前侧设有外接槽, 驱动电机右侧设有电机片, 电机片与信号线连接, 信号线与 控制主板连接, 控制主板上设有数据处理器, 数据处理器下侧设有集成芯片, 定位平行滑杆 内侧设有顶轴, 顶轴上设有套口, 顶轴内侧设有显像控制台, 显像控制台前侧设有数据显示 屏, 数据显示屏下侧设有功能按键, 功能按键左右两侧设有选择按键, 主体下侧设有支撑 腿。 0005 作为优选, 所述高度调节旋钮上设有防滑竖纹。 0006 作为优选, 所述数据显示屏外侧设有钢化护膜。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支撑腿下侧设有防滑垫。 0008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在进行外科患者。
9、骨伤塑 形时操作简便、 省时省力、 科学有效, 极大地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0009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0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平行滑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1 图中1、 主体, 2、 定位支体, 3、 塑形支撑弧形板, 4、 支撑气囊, 5、 防滑触点, 6、 导线 口, 7、 导线, 8、 变压器, 9、 电源插头, 10、 下压护板, 11、 护带, 12、 旋钮槽, 13、 高度调节旋钮, 14、 固定圆贴, 15、 加压横臂, 16、 定位平行滑杆, 17、 平行滑槽, 18、 驱动电机, 19、 电机活动 口, 20、 伸缩轴, 21、。
10、 挡圈, 22、 外接槽, 23、 电机片, 24、 信号线, 25、 控制主板, 26、 数据处理器, 27、 集成芯片, 28、 顶轴, 29、 套口, 30、 显像控制台, 31、 数据显示屏, 32、 功能按键, 33、 选择按 键, 34、 支撑腿, 35、 防滑竖纹, 36、 钢化护膜, 37、 防滑垫。 0012 具体实施方式: 包括主体1, 其特征是在主体1上设有定位支体2, 定位支体2上设有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5094726 U 3 塑形支撑弧形板3, 塑形支撑弧形板3上设有支撑气囊4, 支撑气囊4上设有防滑触点5, 塑形 支撑弧形板3右侧设有导线口6, 。
11、导线口6内设有导线7, 导线7与变压器8连接, 变压器8与电 源插头9连接, 塑形支撑弧形板3上侧设有下压护板10, 下压护板10下侧设有护带11, 下压护 板10上设有旋钮槽12, 旋钮槽12内设有高度调节旋钮13, 高度调节旋钮13左右两侧设有固 定圆贴14, 固定圆贴14与加压横臂15连接, 加压横臂15后侧设有定位平行滑杆16, 定位平行 滑杆16前侧设有平行滑槽17, 定位平行滑杆16内部设有驱动电机18, 驱动电机18上设有电 机活动口19, 电机活动口19内设有伸缩轴20, 伸缩轴20上侧设有挡圈21, 伸缩轴20前侧设有 外接槽22, 驱动电机18右侧设有电机片23, 电机片2。
12、3与信号线24连接, 信号线24与控制主板 25连接, 控制主板25上设有数据处理器26, 数据处理器26下侧设有集成芯片27, 定位平行滑 杆16内侧设有顶轴28, 顶轴28上设有套口29, 顶轴28内侧设有显像控制台30, 显像控制台30 前侧设有数据显示屏31, 数据显示屏31下侧设有功能按键32, 功能按键32左右两侧设有选 择按键33, 主体1下侧设有支撑腿34。 在进行外科患者骨伤塑形时, 将患者腿部放在塑形支 撑弧形板3上的支撑气囊4上侧, 通过高度调节旋钮13来控制调节加压横臂15在平行滑槽17 上升降滑动, 从而推动下压护板10向下推动, 护带11施力于患者患处, 通过显像控制台30前 侧的数据显示屏31进行数据显示, 通过功能按键32和选择按键33进行调节操作。 0013 作为优选, 所述高度调节旋钮13上设有防滑竖纹35。 这样设置, 可以增大手部接触 面积, 提高使用舒适性。 0014 作为优选, 所述数据显示屏31外侧设有钢化护膜36。 这样设置, 可以减少外界对数 据显示屏31造成磨损, 延长使用寿命。 0015 作为优选, 所述支撑腿34下侧设有防滑垫37。 这样设置, 有利于增大装置使用稳定 性。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5094726 U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5094726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