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穿着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有关于进行穿着使用中排泄的确认后,可以再穿着的尿布 的提案。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63530号公报(摘要)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6-15622号公报(摘要)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116192号公报(摘要)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03-527153号公报(摘要)(WO01/013846)
专利文献5:日本特表2003-529399号公报(摘要)(WO01/013850)
专利文献6:日本特表2003-530904号公报(摘要)(WO01/013845)
上述专利文献1~3中公开有:以改善穿着时的便利性为目的,在 将腰周部分卷绕在使用者的腰部周围后,吸收体部分的端部固定在上 述腰周部分的带式(belt type)尿布。关于其制造方法,专利文献3中 公开了固定部件设置方法的改良方案。但是,现有技术所公开的这些 结构及方法难以实现高速稳定的尿布生产。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4~6中公开的尿布,是以再次穿着为目的, 由与尿布本体不同的其他部件构成的腰周部分采用了通过紧固件可与 尿布本体分离的接合方式。但是,专利文献4~6中没有关于其制造方 法的记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同内裤式的穿着物品一样可以快速 稳定的生产,并且和带式尿布一样便于再次穿着的穿着物品及其制造 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着物品,具有覆盖穿着者腹侧的前部、覆盖穿 着者背侧的后部、和横跨在上述前部与上述后部之间的吸收体,通过 上述前部与上述后部相互接合形成腰开口部和两个腿开口部。上述前 部与上述后部分别具有:沿腰周方向延伸的定义为上述腰开口部的第 一边,与上述第一边相对(opposite)的第二边,位于上述腰周方向一端 的第三边,和位于上述腰身方向另一端的第四边。上述前部的第三边 与上述后部的第三边相互连接,且上述前部的第四边与上述后部的第 四边相互连接,为了穿着后断开上述前部的一部分而加工成的两个断 开部在上述前部的腰周方向相互分离设置,同时这两个断开部设置为 从上述前部的第一边横跨第二边,实质上使上述前部横向断开,上述 吸收体的至少一部分被固定在上述前部中上述两个断开部之间的第一 区域内,可固定(secure)在上述前部的第一固定部设置在上述前部的 上述第一区域的肌肤面侧,可固定在上述前部的第二固定部设置在被 上述前部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一个断开部所包围的第二区域 和被上述前部的第一边、第二边、第四边和另一个断开部所包围的第 三区域的至少一个区域上。
通常,本穿着物品可作为前部与后部的第三边相互连接,并且前 部与后部的第四边也相互连接的内裤式穿着物品使用。
本穿着物品在穿着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或者想确认排泄时,穿 着者或者看护人(以下简称“使用者(user)”)将上述2个断开部中部 撕开而断开前部。之后,上述使用者将上述第二区域与第三区域重合 形成重合部,通过上述第二固定部将第二和第三区域连接,使该重合 部被上述第一区域覆盖,通过上述第一固定部将第一区域固定在上述 第二和/或第三区域,实现再次穿着。因此,本穿着物品在更换新的其 他穿着物品之前可以作为再次穿着的用品穿着。
此外,本穿着物品可以作为所谓带式尿布使用。在这种情况下, 在穿着前,两个断开部中的前部被撕开。通过断开,前部的第二区域 和第三区域与后部相连形成长带形状的腰部。之后,与上述再次穿着 方法一样穿着使用。
作为带式尿布使用本穿着物品时,穿着者自己可以在站立状态下 方便的穿戴上述穿着物品。
因为现有的带式尿布的腰部较长,所以具有无法实现快速生产加 工等不便之处。与此相对,本穿着物品被制成前部与后部的长度基本 一样的内裤式尿布后,可作为带式尿布使用。因此,与内裤式尿布相 同,可以实现高速化的加工生产。
本穿着物品中的“断开部”可以是:形成线状孔的部分、形成横 穿表面背面贯穿前部的多个的贯穿孔的部分,或者由于加热使材料变 脆,可将前部分为两个的加工部分。
此外,“断开部从上述前部的第一边横跨至第二边,实质上使上述 前部横向断开”是指,在断开部,以借助人的手可以撕开的程度形成 断开部,以线状孔的断开部为例,从第一边横跨至第二边,线状孔也 可以不完全横向断开前部。
再有,两个断开部可与第一边和/或第二边也可大致垂直,也可相 对第一边和第二边倾斜且相互平行地形成,或者,也可相对第一边及 第二边倾斜但不相互平行地形成。此外,断开部的形状不仅限于直线, 也可是曲线。
在本发明中,“第二固定部”在断开部断开前部后,使第二区域与 第三区域相互固定,并相互连接即可。
“第一固定部”在与第二固定部连接的连接部,以与上述第一区 域重合的方式,将第一区域固定在第二区域和/或第三区域即可。
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也可分别作为另外的第一固定部件和第 二固定部件设置,也可将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一体化设置,在断 开部通过与前部一起分割,将该一体的固定部件分割为第一固定部与 第二固定部。
上述穿着物品,可通过以下第一或第二制造方法制造。
第一方法包括:相互平行且连续搬送成为上述前部的第一片状物 和成为上述后部的第二片状物的工序;在连续流动的上述第一片状物 上,在每一个形成一个穿着物品的范围设置上述第一和第二固定部的 工序;为了在上述吸收体的大致两侧能够沿上述腰周方向断开上述前 部,以沿着与上述片状物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实质上横向断开上述 前部的方式,在形成上述吸收体的大致两侧的位置上形成上述两个断 开部的工序,这里,上述两个断开部中的1个断开部在上述第一片状 物中的上述第一固定部与上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形成;以横跨在上述第 一片状物和上述第二片状物之间的方式配置上述吸收体的工序;以使 上述第一片状物和上述第二片状物相互重合的方式折叠上述吸收体的 工序;在相邻的上述吸收体之间,将上述第一片状物和第二片状物中 成为上述第三边的部位相互接合,在相邻的上述吸收体之间,将上述 第一片状物和第二片状物中成为上述第四边的部位相互接合的工序; 和上述第一和第二片状物切断为各个穿着物品的工序。
另一方面,第二方法包括:在连续流动的片状物中成为上述的前 部上,在每个形成一个穿着物品的范围设置上述第一和第二固定部的 工序;为了能够在上述吸收体的大致两侧在上述腰周方向断开上述前 部,以沿着与上述片状物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实质上横向断开上述 前部的方式,在成为上述吸收体的大致两侧的位置形成上述两个断开 部的工序,这里,上述两个断开部中的1个断开部在上述片状物中的 上述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形成;在上述片状物中配置上述吸 收体的工序;在相邻的上述吸收体之间形成上述腿开口部的工序;以 在上述吸收体上能够形成折叠部的方式将上述片状物折叠,将成为上 述前部的部位与成为上述后部的部位重合的工序;在相邻的上述吸收 体之间,将在上述片状物的上述前部和后部的成为上述第三边的部位 相互接合,同时在相邻的上述吸收体之间,将上述片状物的上述前部 和后部中的成为第四边的部位相互接合的工序;和将上述片状物切断 为各个穿着物品的工序。
上述第一和第二方法中,形成上述断开部的工序是指:为了在上 述吸收体的一侧沿腰周方向使上述前部断开,以在与上述片状物的流 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实质上的横向断开上述前部的方式,在成为上述吸 收体的一侧的位置上形成1个断开部;同时为了在上述吸收体的另一 侧沿腰周方向将上述前部断开,以在与上述片状物的流动方向交叉的 方向实质上将上述前部横向断开的方式,在上述吸收体的另一侧,且 在上述片状物中的第一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的位置上形成另一个断开 部。
此外,片状物的第三边相互接合、第四边相互接合的工序与切断 片状物的工序可以同时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初始状态的穿着物品的大致立体图。
图2(a)是同一穿着物品展开状态的平面图。图2(b)和图2(c)为同一 状态的截面图。
图3是断开后穿着物品展开状态下的平面图。
图4(a),图4(b),图4(c)和图4(d)是断开后穿着物品的再构成方法 的装配工序图。
图5是再构成后的穿着物品的大致立体图。
图6(a)和图6(b)是表示穿着物品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图7(a)和图7(b)是表示设置腿周弹性部件的工序图。
图8(a)和图8(b)是表示制造方法的另一例的工序图。
图9是表示断开后穿着物品的另一例子的展开状态的平面图。
符号说明:
1F前部;1B后部;2吸收体;10A第一断开部;10B第二断开部; 11第一固定部件;12第二固定部件;15腰部用弹性部件;16腿周弹 性材料;A1第一区域;A2第二区域;A3第三区域;BH腰开口部; LH腿开口部;C1第一边;C2第二边;C3第三边;C4第四边;S片 状物;S1第一片状物;S2第二片状物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附图说明以下实施例,可以更加明确的理解本发明。但 是,实施例以及附图是以说明和图示为目的,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的。 本发明的范围仅依据权利要求的范围而定。在附图中,多个图中所显 示的同一编号表示同一或相同部分。
第一实施例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穿着物品,例如形成内裤式的穿着物 品(例如尿布)。该穿着物品可以从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再次构成图 5所示的带式穿着物品。
初始状态:
首先,对初始状态的本穿着物品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穿着物品的初始状态中,可作为内裤式穿着物 品使用。本穿着物品具有前部1F与后部1B,和覆盖穿着者腿间的吸 收体2。上述前部1F及后部1B紧贴使用者的腰部,分别覆盖使用者 的前腰身区域和后腰身区域。前部1F与后部1B相互接合,定义为腰 开口部BH。上述前部1F与后部1B以及吸收体2之间,形成有两个腿 开口部LH。
穿着者从腰开口部BH使腿穿过腿开口部LH,穿戴穿着物品,因 此,本穿着物品可以作为内裤式穿着物品而使用。
图2为上述初始状态的穿着物品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a)的上述吸收体2,以其两端部21、22分别跨越前部1F和后 部1B的方式设置。因此该穿着物品基本呈“H”字形状。前部1F或 后部1B与吸收体2以大致相互垂直的方式接合。
前部1F和后部1B分别具有第一至第四边C1~C4。第一边C1形 成腰开口部BH。第二边C2与上述第一边C1相对。第三边C3位于前 部1F的腰身方向一侧的端部,第四边C4位于前部1F的腰身方向另一 侧的端部。即,第一边C1是前部1F的上边,第二边C2是前部1F的 下边,第三边C3和第四边C4是前部1F的两个侧边。第三边C3和第 四边C4沿上下方向延伸而形成。
如图1所示,前部1F的第三边C3与后部1B的第三边C3相互接 合。前部1F的第四边C4与后部1B的第四边C4相互接合。本穿着物 品通过这些接合形成内裤形式。上述第二边C2形成上述腿开口部LH 的一部分。
下面,针对本穿着物品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前部1F:
如图2(c)所示,前部1F在穿着时为与腹部侧紧贴的部分,至少具 有1片无纺布。
如图2(a)所示,为了断开前部1F,在前部1F上设置加工成的第一 和第二断开部10A、10B。设置上述各断开部10A、10B,使得前部1F 可以从第一边C1向着第二边C2在长边方向Y实质上横向断开。上述 两个断开部10A和10B相互分离形成。
断开部10A、10B可以是线状孔。以能够将前部1F断开分为2部 分的形式加工断开部10A、10B即可。断开部10A、10B优选设置在前 部1F与吸收体2重合部分以外的位置。如图2(a)所示,断开部10A、 10B设置在吸收体2的两侧不与吸收体2重合的位置上。
第一区域A1:
由前部1F的第一边C1、第二边C2、2个断开部10A、10B所包 围的区域定义为第一区域A1。即,上述第一区域A1是前部1F中2 个断开部10A、10B之间的区域。
吸收体2的一部分被固定在第一区域A1的至少一部分上。在第一 区域A1与吸收体2相互重叠的部分上,第一区域A1与吸收体2可以 完全接合。吸收体2优选固定在穿着者肌肤面侧Is(图2(b))。前部1F 由多层的无纺布构成时,吸收体2可夹在至少2片无纺布之间被固定。
第一固定部件11:
第一区域A1的长边方向X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一对第一固定部件 (第一固定部的一例)11。第一固定材料11可以采用粘贴胶带,机械 紧固件(平面紧固件)的雄部(具有钩状突起的一面)等在前部1F或 后部1B的露出面上能够以可安装拆解的方式固定的材料。
第一固定部件11设置在前部1F的肌肤面侧Is。从肌肤触感柔软 的方面出发,第一固定部件11优选由无纺布等覆盖。通过该第一固定 部件11进行固定时,剥离上述无纺布等,露出上述固定部件11。
第一固定部件11不一定必须设置在第一区域A1的两端部,也可 以设置在第一区域A1的中央部附近。第一固定部件11不一定必须设 置2处以上,也可只设置在1处。
如图2(b)所示,第一固定部件11优选设置在与前部1F和吸收体2 不相重合的部位。另一方面,吸收体2夹在至少2片无纺布之间被固 定时,第一固定部11也可设置在与吸收体2重合的位置。
通过将第一固定部件11设置在前部1F的肌肤面侧Is,如后所述, 再构成时,本穿着物品可作为带式使用。
第二和第三区域A2、A3:
将被前部1F的第一边C1、第二边C2、第三边C3和与该第三边 C3最近的第一断开部10A包围的区域定义为第二区域A2。
将被前部1F的第一边C1、第二边C2、第四边C4和与第四边C4 最接近的第二断开部10B包围的区域定义为第三区域A3。
第二固定部件12:
第三区域A3内,在肌肤面侧Is设置第二固定部件(第二固定部 的一例)12。第二固定部件12设置在第三区域A3的第二断开部10B 的附近。
第二固定部件12可以采用与第一固定部件11相同的材料。第二 固定部件12可由与第一固定部件11相同的材料构成,也可由与第一 固定部件11不同的材料构成。
此外,第二固定部件12可设置在第二区域A2内,也可设置在第 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两处。第二固定部件12也可设置在不与肌 肤面接触的露出面(与肌肤面侧Is相反侧的面)。
第一固定部件11与第二固定部件12可一体化设置。即,形成第 一和第二固定部件11、12的1个固定部件在断开部10B处,可通过与 前部1F的片状物一起分割,分为第一固定部件11和第二固定部件12。
此外,在前部1F和/或后部1B的第一边C1侧的端部也可分别设 置腰部(腰身部)用弹性部件15。
腰部用弹性材料15在与吸收体2的宽度(长边方向X的长度)相 对应的部分可设置成具有伸缩性的材料。不需要张力部分的弹性部件, 也可通过压纹加工(emboss)或通过切割被细分或切断。通过适当调整 腰部各部分的腰部用弹性部件15的应力,可以恰当的调整吸收体2的 适合性(fit)及腰部的勒紧程度等。
压纹加工是指:通过具有多个凸部的压纹辊(emboss roller)和砧辊 (anvil roller),以夹住将配置有腰部用弹性部件15的前部1F和后部 1B方式,对前部1F和后部1B进行加热,加压或同时加热加压的处理。
也可只在后部1B或者只在前部1F设置腰部用弹性部件15。
为了提高穿着时腿周的适合性,如图2(a)中的双点划线(two-dot chain line)所示,可以对相当于前部1F及后部1B的腿围的部分(修剪 部分)进行修整。通过修整,可以提高穿着时腿部的适合性。
后部1B:
后部1B是穿着时覆盖背部的部分,包括至少1块无纺布。
吸收体2的一部分被固定在后部1B的至少一部分中。前部1F及 后部1B的第三边C3、C3之间相互接合。前部1F和后部1B的第四边 C4、C4相互接合。通过这些接合,形成图1的腰开口部BH和腿开口 部LH。上述连接可采用热封(heat seal),声波密封(sonic seal)或粘贴等 公知的方法进行。
在图2中,沿后部1B和/或前部1F的第二边C2可设置腿周弹性 部件16。设置腿周弹性部件16是为了提高适合性。也可以在臀部设置 全身适合用弹性部件。
如前所述,前部1F和后部1B并非分别独立构成,如图8所示, 可通过连续的宽幅片状物S一体的构成。也可通过在该片状物S穿孔 形成腿开口部LH而形成前部1F及后部1B。
吸收体2:
如图2(b)所示,吸收体2从肌肤面侧Is,依次备有:与肌肤面相 接触的液体透过层(表层top sheet)24,吸收核25和外露的不透过液 体层P(底层back sheet)。
吸收体2由纸浆或无纺布构成,也可含有高分子吸收体。为了构 成吸收体2可采用在该领域使用的材料或构成。作为吸收核25的形状, 除如图2(a)所示的砂漏型以外,也可采用葫芦型或矩形。
不透过液体层P可具有透气性。为了获得良好的皮肤触感和穿着 感,可用保护层(cover sheet)26覆盖不透过液体层P。
吸收体2可以设置与使用者的肌肤面相接触的一对立体集合部 27(gather)(固定翻边cuff)。立体集合部27可具有在长边Y方向使该 立体集合部27收缩的翻边弹性部件29。也可以在吸收体2中沿长边方 向Y设置弹性体28。
断开后:
图3是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的穿着物品在第一和第二断开部10A、 10B断开后,展开状态的平面图。
如图3所示,后部1B的两端分别与从前部1F断开的前部1F的第 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连接。由此形成长带状的腰部B。另一方面, 前部1F仅保留第一区域A1。以下将断开后的前部1F称为“残留的前 部F”。
如图9所示,带状的腰部B形成越靠近端部宽度越窄的形状。
再构成:
下面对上述断开后的穿着物品的再构成方法进行说明。再构成时, 使用者首先如图4(a)所示,将作为上述带状腰部B的一个端部的第二 区域A2,如图4(b)所示,向前折叠,同时如图4(c)所示,将作为另一 端部的第三区域A3向前折叠,将第二区域A2的一部分(重叠部分) 与第三区域A3的一部分(重叠部100)相互重叠。此时,使用者通过 第二固定部件12将第二区域A2与第三区域A3相互固定,将两区域 A2、A3相连接。接着,使用者如图4(d)所示,将吸收体2折叠,通过 第一固定部件11将第一区域A1与重叠部100重合。由此,第一区域 A1被固定在带状腰部B的第二和第三区域A2、A3,再次构成内裤式 的尿布。
即,在上述再构成的穿着物品中,如图5所示,通过第二固定部 件12,带状腰部B的两端被连接形成腰开口部BH,然后,通过带状 腰部B、残留的前部F和吸收体2形成腿开口部LH。因此,使用者可 将再构成后的本穿着物品作为内裤式的穿着物品穿着使用。
带式的穿着物品:
图4(a)所示的断开后的穿着物品也可作为带式的穿着物品使用。
此时,使用者如图4(a)~图4(d)所示的工序,将带式腰部B围在 腰部进行。即,使用者通过第二固定部件12进行连接,将图4(c)的带 式腰部B固定在使用者的腰部。然后,使用者将吸收体2穿过穿着者 的腿间,如图4(d)及图5所示,残留的前部F通过第一固定部件11固 定在带式腰部B的重合部100。
由此,作为腰带式的穿着物品使用时,特别是以站立姿势一个人 穿着该穿着物品时非常方便。
通过预先将断开部10A、10B断开,本穿着物品可作为带式穿着 物品使用。
制造方法:
以下,针对本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6(a)所示,相互平行且连续搬送成为前部1F的第一片状物S1, 成为后部1B的第二片状物S2。
第一和第二固定部件11、12分别附着在连续流动的第一片状物S1 上。
之后,第一片状物S1中的第一固定部件11与第二固定部件12之 间,形成断开部10A、10B。沿着大致与流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形成断 开部10A、10B。断开部10A、10B,例如,沿与第一片状物S1的大致 流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施加线状孔而形成。
断开部10A、10B形成后,以横跨第一片状物S1与第二片状物S2 之间的方式配置吸收体2。
也可以对上述工序的顺序进行变更。
之后,如图6(b)所示,折叠吸收体2,使第一片状物S1与第二片 状物S2相互重合。
上述折叠后,相邻的吸收体2之间接合的第一片状物S1与第二片 状物S2被同时切断。由此,形成1个内裤式的穿着物品。
片状物S1、S2可由无纺布或薄膜等构成。第一片状物S1和第二 片状物S2可通过割开1片片材扩大间隔而形成,也可由不同的片材成。
此外,图6(a)的固定部件11、12可沿断开部10A、10B配置。上 述固定部件11、12可沿流动方向X配置在第一片状物S1的两侧或一 侧。但是,固定部件11、12的位置不仅限于此,也可配置在其他位置。 第一固定部件11与第二固定部件12成为一体由1种部件形成时,在 形成第二断开部10B的工序中,第一固定部件11与第二固定部件12 的边界处可加工成,例如由线状孔等构成的断开部10B。
在将吸收体2配置在第一片状物S1上后,可在吸收体2上设置第 一固定部件11。此时,优选在吸收体2与第一片状物S1相重叠的部分 配置第一固定部件11。
还可以具备修整在上述第一片状物S1和/或第二片状物S2中构成 上述腿开口部LH的部分的工序。所谓修整,是指将图6(a)中的双点划 线表示的修整部分T除去的工序。通过除去修整部分可提高适合性。 在该工序中,在切除部分的周围容易发生皱褶或弯折,在设置吸收体2 时容易产生不便。因此,此工序优选安排在配置吸收体2之后进行。
也可以追加在第一片状物S1上设置腰部用弹性部件15(图2)的 工序。通过该腰部用弹性部件15,可提高成品穿着时前部1F的适合性。 因此,可提高防漏功能。
也可以追加在第二片状物S2上设置腰部用弹性部件15(图2)的 工序。通过该腰部用弹性部件15,可提高成品穿着时后部1B的适合 性。
腰部用弹性部件15可由2片片状物夹持,也可夹在折叠的1片片 状物中。
追加配置腰部用弹性部件15的工序时,在配置该腰部用弹性部件 15的工序后,可追加减少与吸收体2的宽度(长边方向X的长度)相 对应的部分以外的应力的工序。作为减小应力的方法,可采用压纹加 工等,通过仅切断弹性部件15来隐藏弹性部件的伸缩性的方法。此工 序优选安排在配置固定部件11、12的工序之前进行。
再者,可以追加在第二片状物S2和/或第一片状物S1上配置腿周 弹性部件16(图2)的工序。腿周弹性部件16优选夹在2片片状物之 间。
通过设置腿周弹性部件16,可提高在穿着该成品时臀部下方的适 合性。因此,可提高防漏性能。
腿周弹性材料16,如图7(a)所示,可配置成直线状,也可如图7(b) 所示,配置成曲线状。在腿周弹性部件16配置成曲线状的情况下,优 选腿周弹性部件16沿双点划线所示的修整部分配置。
追加配置腿周弹性部件16的工序时,优选追加减小配置吸收体2 的部分的弹性部件16的应力的工序。因为这样可以较容易的配置吸收 体2。
可追加在第二片状物S2和/或第一片状物S1中配置合体用弹性部 件的工序。合体用弹性部件优选夹在2片片状物之间。通过该合体用 弹性部件可提高成品穿着时后部的适合性。追加该工序的情况下,如 果追加减小配置有吸收体2的部分的弹性部件的应力的工序,可便于 吸收体2的配置。
吸收体2,如前所述,是由液体透过层24、吸收核25、不透过液 体层P和保护层26等叠层形成。还可以追加在吸收体2中设置上述立 体集合体27、弹性体28和翻边弹性部件29等的工序。
以纵向流动的状态制成吸收体2后,也可以反转90°配置。
下面,针对由1片片状物S形成后部1B、前部1F和腿部的制造 方法进行简单说明。
如图8(a)所示,在连续流动的宽幅片状物S中成为前部1F的部位 附着第一和第二固定部件11、12。
之后,沿大致与流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在形成吸收体2的两侧 的位置形成第一和第二断开部10A、10B。两个断开部10A,10B中的 一个断开部10B,在片状物S的第一固定部件11与第二固定部件12 之间的部位形成。为了能够沿腰周方向断开前部1F,断开部10A、10B 以沿着与流动方向X大致垂直的方向,实质上横向断开形成前部1F 的部位的方式形成。
形成两个断开部10A、10B后,在片状物S的两个断开部10A、 10B之间的位置配置吸收体2。
配置吸收体2后,为了在相邻的吸收体2之间形成腿开口部LH, 切除一部分片状物S。
可以变更这些工序的顺序。
进行上述各工序后,为了在吸收体2中形成折叠部,以吸收体2 的大致中央为边界,沿流动方向X折叠片状物S,使成为前部1F的部 位与成为后部1B的部位重合。
上述折叠工序后,相邻的吸收体2之间的部位被接合,同时被切 断。即,片状物S中成为前部1F的部位和成为后部1B的部位之间在 相邻的吸收体2、2之间相接合,同时片状物S被切断为各个穿着物品。 至此,形成了1个内裤式的穿着物品。
也可在上述折叠工序之后进行形成上述腿开口部LH的工序。
如上所述,参考附图针对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可以从本说明书,想到在自知的范围内的各种变更和修改。
例如,上述实施例中对设置有两个断开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 而也可以在前部设置3个以上的断开部。
因此,认为上述的变更和修改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作为一次性使用的内裤或尿布等穿着物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