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型轮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安全型轮椅.pdf(13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855196.0 (22)申请日 2018.07.31 (71)申请人 深圳市玖品空气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 道南山软件园东塔1702室 (72)发明人 齐宽宽 (51)Int.Cl. A61G 5/02(2006.01) A61G 5/10(2006.01) A61G 5/1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安全型轮椅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型轮椅, 包括靠背、 底 座、 把手和脚托, 还包括两个移动机构和。
2、调节机 构,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连接组件、 第一驱动组件、 支撑环、 轮胎、 钢圈、 内齿轮和至少两个第二齿 轮,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 第二传动 杆、 驱动套管、 第一传动杆、 驱动块、 导向杆和两 个第三传动杆,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 两个第三连接杆、 两个升降套管、 两个第一弹簧 和两个第二弹簧, 该安全型轮椅中, 通过移动机 构, 可以驱动轮胎绕着支撑环转动, 由于支撑环 的内部没有辐条, 从而降低了使用者的手被卡住 的几率, 从而提高了轮椅的安全性能, 通过调节 机构, 可以驱动靠背转动, 从而实现了对靠背的 角度调节, 从而提高了人们乘坐轮椅的舒适度。 权利要求书2。
3、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CN 109199714 A 2019.01.15 CN 109199714 A 1.一种安全型轮椅, 包括靠背(2)、 底座(5)、 把手(1)和脚托(6), 所述靠背(2)竖向设 置, 所述靠背(2)的底端铰接在底座(5)的一侧的上方, 所述脚托(6)设置在底座(5)的另一 侧的下方, 所述把手(1)设置在靠背(2)的顶部的远离底座(5)的一侧,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两个移动机构和调节机构, 两个移动机构分别设置在底座(5)的两侧, 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 底座(5)的内部;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连接组件、 第一驱动组件、 支撑环(8)、 轮胎(9)、 钢圈(10)、 。
4、内齿轮 (22)和至少两个第二齿轮(21), 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支撑环(8)的内部, 所述连接组件设置 在底座(5)的一侧, 所述支撑环(8)的外周上周向设置有一个环形槽, 各第二齿轮(21)绕着 支撑环(8)的圆心周向均匀设置在环形槽的内部, 各第二齿轮(21)的内部分别设有一个连 接轴, 所述连接轴穿过第二齿轮(21)的圆心, 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环形槽的两侧 的内壁上, 所述内齿轮(22)设置在环形槽的内部, 所述内齿轮(22)与各第二齿轮(21)均啮 合, 所述钢圈(10)设置在内齿轮(22)的外周上, 所述轮胎(9)设置在钢圈(10)的外周上, 所 述支撑环(8)的顶部设有一个。
5、开口(20),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支撑环(8)上, 所述第一 驱动组件设置在开口(20)的下方;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 第二传动杆(29)、 驱动套管(28)、 第一传动杆(27)、 驱动块(26)、 导向杆(24)和两个第三传动杆(30), 所述导向杆(24)水平设置在底座(5)的内 部,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导向杆(24)的下方, 所述驱动块(26)的内部设有通孔, 所述驱 动块(26)套设在导向杆(24)上, 所述底座(5)的底部的壳体上设有开槽, 所述驱动块(26)的 底端穿过开槽, 两个第三传动杆(30)分别竖向设置在靠背(2)的底部的两侧, 所述第二传动 杆(29)。
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三传动杆(30)的底端连接, 所述驱动套管(28)套设在第二传动 杆(29)的中部, 所述第一传动杆(27)的一端设置在驱动套管(28)上, 所述第一传动杆(27) 的另一端铰接在驱动块(26)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轮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5)的内部还设有无线信号 收发模块和单片机, 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与单片机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轮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罩壳 (15)、 第一齿轮(19)和第一电机(17), 所述第二罩壳(15)设置在支撑环(8)上, 所述第二罩 壳(15)设置在开口(20)的下方, 所述第一齿。
7、轮(19)设置在第二罩壳(15)的内部, 所述第一 齿轮(19)的圆心处设有一个转动轴, 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座与第二罩壳 (15)的两侧的内壁连接, 所述第一电机(17)设置在第二罩壳(15)的一侧, 所述第一电机 (17)与转动轴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19)的顶端穿过开口(20), 所述第一齿轮(19)与内 齿轮(22)啮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轮椅,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11)、 两个第三连接杆(14)、 两个升降套管(13)、 两个第一弹簧(16)和两个第二弹簧(18), 两个第 三连接杆(14)均竖向设置在支撑环(8)的内部, 两个第三。
8、连接杆(14)关于支撑环(8)的圆心 对称, 两个升降套管(13)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三连接杆(14)上, 所述第二连接杆(11)水平设 置, 所述第二连接杆(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升降套管(13)连接, 两个第一弹簧(16)分别套 设在两个第三连接杆(14)的顶端, 两个第一弹簧(16)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升降套管(13)连 接, 两个第一弹簧(16)的另一端均设置在支撑环(8)上, 两个第二弹簧(18)分别套设在两个 第三连接杆(14)的底端, 两个第二弹簧(1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升降套管(13)连接, 两个第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9199714 A 2 二弹簧(18)的。
9、另一端均设置在支撑环(8)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轮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23) 和丝杆(25), 所述第二电机(23)设置在底座(5)的底部的内壁的一侧, 所述丝杆(25)水平设 置在导向杆(24)的下方, 所述第二电机(23)与丝杆(25)传动连接, 所述丝杆(25)穿过驱动 块(26), 所述丝杆(25)与驱动块(26)螺纹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轮椅,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2)的两侧分别水平设置有 一个扶手(3), 两个扶手(3)的一端分别铰接在靠背(2)的两侧的中部, 两个扶手(3)的下方 分别竖向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杆(4), 两。
10、个第一连接杆(4)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扶手(3) 的远离靠背(2)的一端的下方, 两个第一连接杆(4)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底座(5)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轮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连接杆(14)的外表面上还涂 有润滑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轮椅,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环(8)的外周上还设有一个 第一罩壳(12), 所述第一罩壳(12)的形状为弧形, 所述轮胎(9)和钢圈(10)均设置在第一罩 壳(12)的内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型轮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罩壳(12)的制作材料为不锈 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轮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
11、(5)的远离靠背(2)的一侧 的下方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辅助轮(7)。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9199714 A 3 一种安全型轮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型轮椅。 背景技术 0002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 设备、 器具、 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 物、 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 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 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 式获得, 不是通过药理学、 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 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 辅助作用, 目的是疾病的诊断、 预防、 监护、 治疗或者缓解; 损伤的诊断、 监护、 治疗、 缓解。
12、或 者功能补偿; 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 替代、 调节或者支持; 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 妊 娠控制; 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 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0003 轮椅作为医疗器械的一种, 给病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一般使用者在使用 轮椅的时候, 使用者会通过手推动轮椅的轮子, 从而使轮椅向前行驶, 由于现在的轮椅的轮 子通过辐条将钢圈与花鼓连接, 在轮子转动的过程中, 使用者的手可能会被辐条夹住, 从而 导致使用者的手受伤, 不仅如此, 现如今的轮椅大部分无法调节靠背的角度, 从而导致使用 者在使用轮椅的时候需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乘坐, 从而降低了使用者乘坐轮椅的舒适 。
13、度。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安全型轮椅。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安全型轮椅, 包括靠背、 底座、 把手和脚托, 所述靠背竖向设置, 所述靠背的底端铰接在底座的一侧的上方, 所述脚托设置 在底座的另一侧的下方, 所述把手设置在靠背的顶部的远离底座的一侧, 还包括两个移动 机构和调节机构, 两个移动机构分别设置在底座的两侧, 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底座的内部; 0006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连接组件、 第一驱动组件、 支撑环、 轮胎、 钢圈、 内齿轮和至少两 个第二齿轮, 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支撑环的内部, 所述连。
14、接组件设置在底座的一侧, 所述支 撑环的外周上周向设置有一个环形槽, 各第二齿轮绕着支撑环的圆心周向均匀设置在环形 槽的内部, 各第二齿轮的内部分别设有一个连接轴, 所述连接轴穿过第二齿轮的圆心, 所述 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环形槽的两侧的内壁上, 所述内齿轮设置在环形槽的内部, 所述 内齿轮与各第二齿轮均啮合, 所述钢圈设置在内齿轮的外周上, 所述轮胎设置在钢圈的外 周上, 所述支撑环的顶部设有一个开口,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支撑环上, 所述第一驱动 组件设置在开口的下方; 0007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 第二传动杆、 驱动套管、 第一传动杆、 驱动块、 导 向杆和两个第三传动杆。
15、, 所述导向杆水平设置在底座的内部,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导 向杆的下方, 所述驱动块的内部设有通孔, 所述驱动块套设在导向杆上, 所述底座的底部的 壳体上设有开槽, 所述驱动块的底端穿过开槽, 两个第三传动杆分别竖向设置在靠背的底 部的两侧, 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三传动杆的底端连接, 所述驱动套管套设 说 明 书 1/6 页 4 CN 109199714 A 4 在第二传动杆的中部, 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设置在驱动套管上, 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 端铰接在驱动块的下方。 0008 作为优选, 为了提高轮椅的自动化程度, 所述底座的内部还设有无线信号收发模 块和单片机, 所述无线信。
16、号收发模块与单片机电连接。 0009 作为优选, 为了给内齿轮的转动提供动力,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罩壳、 第一 齿轮和第一电机, 所述第二罩壳设置在支撑环上, 所述第二罩壳设置在开口的下方, 所述第 一齿轮设置在第二罩壳的内部, 所述第一齿轮的圆心处设有一个转动轴, 所述转动轴的两 端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座与第二罩壳的两侧的内壁连接, 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第二罩壳的一 侧, 所述第一电机与转动轴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的顶端穿过开口, 所述第一齿轮与内齿 轮啮合。 0010 作为优选, 为了提高支撑环与底座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 两个第三连接杆、 两个升降套管、 两个第一。
17、弹簧和两个第二弹簧, 两个第三连接杆均竖向设 置在支撑环的内部, 两个第三连接杆关于支撑环的圆心对称, 两个升降套管分别套设在两 个第三连接杆上, 所述第二连接杆水平设置, 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升降套管 连接, 两个第一弹簧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三连接杆的顶端, 两个第一弹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 升降套管连接, 两个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均设置在支撑环上, 两个第二弹簧分别套设在两个 第三连接杆的底端, 两个第二弹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升降套管连接, 两个第二弹簧的另一 端均设置在支撑环上。 0011 作为优选, 为了给驱动块的移动提供动力,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丝 杆, 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底。
18、座的底部的内壁的一侧, 所述丝杆水平设置在导向杆的下方, 所 述第二电机与丝杆传动连接, 所述丝杆穿过驱动块, 所述丝杆与驱动块螺纹连接。 0012 作为优选, 为了提高使用者乘坐轮椅的体验感, 所述靠背的两侧分别水平设置有 一个扶手, 两个扶手的一端分别铰接在靠背的两侧的中部, 两个扶手的下方分别竖向设置 有一个第一连接杆, 两个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扶手的远离靠背的一端的下 方, 两个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底座的两侧。 0013 作为优选, 为了提高升降套管移动的顺畅度, 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外表面上还涂有 润滑脂。 0014 作为优选, 为了提高轮椅的安全性能, 所述支撑环的外。
19、周上还设有一个第一罩壳, 所述第一罩壳的形状为弧形, 所述轮胎和钢圈均设置在第一罩壳的内部。 0015 作为优选, 为了延长第一罩壳的使用寿命, 所述第一罩壳的制作材料为不锈钢。 0016 作为优选, 为了提高轮椅的稳定性, 所述底座的远离靠背的一侧的下方的两端分 别设有一个辅助轮。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安全型轮椅中, 通过移动机构, 可以驱动轮胎绕着支撑环 转动, 由于支撑环的内部没有辐条, 从而降低了使用者的手被卡住的几率, 从而提高了轮椅 的安全性能, 与现有机构相比, 该机构通过连接组件将底座与支撑环连接, 从而实现了轮椅 的减震功能, 从而提高了使用者乘坐轮椅的舒适度,。
20、 不仅如此, 通过调节机构, 可以驱动靠 背转动, 从而实现了对靠背的角度调节, 从而提高了人们乘坐轮椅的舒适度, 与现有机构相 比, 该机构通过丝杆驱动驱动块移动, 从而实现对靠背的角度调节, 同时通过丝杆提高了对 驱动块移动的距离控制的精确度, 从而提高了对靠背转动角度控制的精确度。 说 明 书 2/6 页 5 CN 109199714 A 5 附图说明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的安全型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本发明的安全型轮椅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是本发明的安全型轮椅的移动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 图。
21、4是本发明的安全型轮椅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 1.把手, 2.靠背, 3.扶手, 4.第一连接杆, 5.底座, 6.脚托, 7.辅助轮, 8.支撑 环, 9.轮胎, 10.钢圈, 11.第二连接杆, 12.第一罩壳, 13.升降套管, 14.第三连接杆, 15.第二 罩壳, 16.第一弹簧, 17.第一电机, 18.第二弹簧, 19.第一齿轮, 20.开口, 21.第二齿轮, 22. 内齿轮, 23.第二电机, 24.导向杆, 25.丝杆, 26.驱动块, 27.第一传动杆, 28.驱动套管, 29. 第二传动杆, 30.第三传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现在结合附图对。
22、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 仅以 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 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0025 如图1所示, 一种安全型轮椅, 包括靠背2、 底座5、 把手1和脚托6, 所述靠背2竖向设 置, 所述靠背2的底端铰接在底座5的一侧的上方, 所述脚托6设置在底座5的另一侧的下方, 所述把手1设置在靠背2的顶部的远离底座5的一侧, 还包括两个移动机构和调节机构, 两个 移动机构分别设置在底座5的两侧, 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底座5的内部; 0026 如图2-3所示,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连接组件、 第一驱动组件、 支撑环8、 轮胎9、 钢圈 10、 内齿轮22和至少。
23、两个第二齿轮21, 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支撑环8的内部, 所述连接组件 设置在底座5的一侧, 所述支撑环8的外周上周向设置有一个环形槽, 各第二齿轮21绕着支 撑环8的圆心周向均匀设置在环形槽的内部, 各第二齿轮21的内部分别设有一个连接轴, 所 述连接轴穿过第二齿轮21的圆心, 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环形槽的两侧的内壁上, 所述内齿轮22设置在环形槽的内部, 所述内齿轮22与各第二齿轮21均啮合, 所述钢圈10设 置在内齿轮22的外周上, 所述轮胎9设置在钢圈10的外周上, 所述支撑环8的顶部设有一个 开口20,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支撑环8上,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开口20的下方; 。
24、0027 其中, 通过连接组件将支撑环8与底座5连接在一起, 从而提高了支撑环8的稳定 性, 之后在支撑环8对各第二齿轮21的支撑作用下, 提高了各第二齿轮21的稳定性, 实际上 各第二齿轮21的厚度与内齿轮22的厚度一致, 从而提高了各第二齿轮21与内齿轮22连接的 稳定性, 同时在各第二齿轮21的作用下, 将内齿轮22与支撑环8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成滚动 摩擦, 从而提高了内齿轮22转动的顺畅度, 之后在第一驱动组件的作用下驱动内齿轮22转 动, 从而通过内齿轮22驱动钢圈10转动, 从而在钢圈10的作用下驱动轮胎9转动, 之后在轮 胎9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 通过轮胎9驱动轮椅移动,。
25、 由于轮胎9通过支撑环8支撑, 从而降低了使用者的手被轮椅的轮子卡住的几率, 从而提高了轮椅的安全性能; 0028 如图4所示,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 第二传动杆29、 驱动套管28、 第一传 动杆27、 驱动块26、 导向杆24和两个第三传动杆30, 所述导向杆24水平设置在底座5的内部,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导向杆24的下方, 所述驱动块26的内部设有通孔, 所述驱动块26 套设在导向杆24上, 所述底座5的底部的壳体上设有开槽, 所述驱动块26的底端穿过开槽, 说 明 书 3/6 页 6 CN 109199714 A 6 两个第三传动杆30分别竖向设置在靠背2的底部的两侧, 。
26、所述第二传动杆29的两端分别与 两个第三传动杆30的底端连接, 所述驱动套管28套设在第二传动杆29的中部, 所述第一传 动杆27的一端设置在驱动套管28上, 所述第一传动杆27的另一端铰接在驱动块26的下方; 0029 其中, 人们通过控制轮椅, 从而在第二驱动组件的作用下驱动驱动块26沿着导向 杆24左右移动, 当驱动块26向左移动的时候, 通过第一传动杆27的传动作用, 驱动驱动套管 28向左移动, 从而在第二传动杆29的作用下, 驱动两个第三传动杆30顺时针转动, 从而通过 两个第三传动杆30驱动靠背2向前竖起, 当驱动块26向右移动的时候, 通过第一传动杆27的 传动作用, 驱动驱动。
27、套管28向右移动, 从而在第二传动杆29的作用下, 驱动两个第三传动杆 30逆时针转动, 从而通过两个第三传动杆30驱动靠背2向后放倒, 从而实现了靠背2的角度 调节, 从而提高了使用者乘坐轮椅的舒适度。 0030 作为优选, 为了提高轮椅的自动化程度, 所述底座5的内部还设有无线信号收发模 块和单片机, 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与单片机电连接, 通过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使单片机可 以与移动设备建立通讯, 之后通过移动设备远程控制轮椅运行, 从而提高了轮椅的自动化 程度。 0031 如图3所示,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罩壳15、 第一齿轮19和第一电机17, 所述 第二罩壳15设置在支撑环8上, 所。
28、述第二罩壳15设置在开口20的下方, 所述第一齿轮19设置 在第二罩壳15的内部, 所述第一齿轮19的圆心处设有一个转动轴, 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 通过一个轴承座与第二罩壳15的两侧的内壁连接, 所述第一电机17设置在第二罩壳15的一 侧, 所述第一电机17与转动轴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19的顶端穿过开口20, 所述第一齿轮 19与内齿轮22啮合; 0032 其中, 在支撑环8的作用下, 提高了第二罩壳15的稳定性, 从而在第二罩壳15的作 用, 下提高了第一齿轮19的稳定性, 之后通过第一电机17驱动第一齿轮19转动, 从而通过第 一齿轮19驱动内齿轮22转动, 同时在第二罩壳15的防护作。
29、用下, 降低了第一齿轮19打到使 用者的手的几率,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轮椅的安全性能。 0033 如图2所示,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11、 两个第三连接杆14、 两个升降套管 13、 两个第一弹簧16和两个第二弹簧18, 两个第三连接杆14均竖向设置在支撑环8的内部, 两个第三连接杆14关于支撑环8的圆心对称, 两个升降套管13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三连接杆 14上, 所述第二连接杆11水平设置, 所述第二连接杆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升降套管13连接, 两个第一弹簧16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三连接杆14的顶端, 两个第一弹簧16的一端分别与两个 升降套管13连接, 两个第一弹簧16的另一端均设置在支撑环。
30、8上, 两个第二弹簧18分别套设 在两个第三连接杆14的底端, 两个第二弹簧1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升降套管13连接, 两个第 二弹簧18的另一端均设置在支撑环8上; 0034 其中, 在底座5对第二连接杆11的支撑作用下, 通过第二连接杆11提高了两个升降 套管13的稳定性, 之后在两个升降套管13的支撑作用下, 使两个第三连接杆14可以分别沿 着两个升降套管13升降, 当轮椅遇到颠簸路面的时候, 支撑环8会驱动两个第三连接杆24上 下抖动, 从而在两个第一弹簧16和两个第二弹簧18的作用下, 对两个第三连接杆24起到缓 冲作用, 从而提高了轮椅的稳定性, 从而提高了使用者乘坐的舒适度, 同时通。
31、过第一弹簧16 和第二弹簧18形成了冗余设置, 从而使第一弹簧16和第二弹簧18之间有一个损坏的时候, 另一个还可以起到缓冲作用, 从而提高了轮椅的实用性。 说 明 书 4/6 页 7 CN 109199714 A 7 0035 如图4所示,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23和丝杆25, 所述第二电机23设置在 底座5的底部的内壁的一侧, 所述丝杆25水平设置在导向杆24的下方, 所述第二电机23与丝 杆25传动连接, 所述丝杆25穿过驱动块26, 所述丝杆25与驱动块26螺纹连接; 0036 其中, 通过第二电机23驱动丝杆25转动, 之后通过丝杆25驱动驱动块26沿着导向 杆24左右移动。。
32、 0037 如图4所示, 所述靠背2的两侧分别水平设置有一个扶手3, 两个扶手3的一端分别 铰接在靠背2的两侧的中部, 两个扶手3的下方分别竖向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杆4, 两个第一 连接杆4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扶手3的远离靠背2的一端的下方, 两个第一连接杆4的另一 端分别铰接在底座5的两侧; 0038 其中, 由于扶手3与底座5平行, 同时第一连接杆4与靠背2平行, 从而使四者之间形 成了平行四边形结构, 从而使靠背2在转动的过程, 扶手3始终处于水平状态, 从而进一步提 高了人们乘坐轮椅的舒适度。 0039 作为优选, 为了提高升降套管13移动的顺畅度, 所述第三连接杆14的外表面上还 涂有。
33、润滑脂, 通过润滑脂减小了升降套管13与第三连接杆14之间的摩擦力, 从而提高了升 降套管13移动的顺畅度。 0040 作为优选, 为了提高轮椅的安全性能, 所述支撑环8的外周上还设有一个第一罩壳 12, 所述第一罩壳12的形状为弧形, 所述轮胎9和钢圈10均设置在第一罩壳12的内部, 通过 第一罩壳12将轮胎9罩住, 从而降低了轮胎9在转动的过程中擦伤使用者的几率, 从而进一 步提高了轮椅的安全性。 0041 作为优选, 为了延长第一罩壳12的使用寿命, 所述第一罩壳12的制作材料为不锈 钢, 由于不锈钢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 从而减缓了第一罩壳12被腐蚀的速度, 从而延长了 第一罩壳12的。
34、使用寿命。 0042 作为优选, 为了提高轮椅的稳定性, 所述底座5的远离靠背2的一侧的下方的两端 分别设有一个辅助轮7, 通过辅助轮7的支撑作用, 提高了底座5的稳定性。 0043 在第一驱动组件的作用下驱动内齿轮22转动, 从而通过内齿轮22驱动钢圈10转 动, 从而在钢圈10的作用下驱动轮胎9转动, 之后在轮胎9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 通 过轮胎9驱动轮椅移动, 由于轮胎9通过支撑环8支撑, 从而降低了使用者的手被轮椅的轮子 卡住的几率, 从而提高了轮椅的安全性能, 同时人们通过控制轮椅, 从而在第二驱动组件的 作用下驱动驱动块26沿着导向杆24左右移动, 当驱动块26向左移动的时。
35、候, 通过第一传动 杆27的传动作用, 驱动驱动套管28向左移动, 从而在第二传动杆29的作用下, 驱动两个第三 传动杆30顺时针转动, 从而通过两个第三传动杆30驱动靠背2向前竖起, 当驱动块26向右移 动的时候, 通过第一传动杆27的传动作用, 驱动驱动套管28向右移动, 从而在第二传动杆29 的作用下, 驱动两个第三传动杆30逆时针转动, 从而通过两个第三传动杆30驱动靠背2向后 放倒, 从而实现了靠背2的角度调节, 从而提高了使用者乘坐轮椅的舒适度。 0044 与现有技术相比, 该安全型轮椅中, 通过移动机构, 可以驱动轮胎9绕着支撑环8转 动, 由于支撑环8的内部没有辐条, 从而降低。
36、了使用者的手被卡住的几率, 从而提高了轮椅 的安全性能, 与现有机构相比, 该机构通过连接组件将底座5与支撑环8连接, 从而实现了轮 椅的减震功能, 从而提高了使用者乘坐轮椅的舒适度, 不仅如此, 通过调节机构, 可以驱动 靠背2转动, 从而实现了对靠背2的角度调节, 从而提高了人们乘坐轮椅的舒适度, 与现有机 说 明 书 5/6 页 8 CN 109199714 A 8 构相比, 该机构通过丝杆25驱动驱动块26移动, 从而实现对靠背2的角度调节, 同时通过丝 杆25提高了对驱动块26移动的距离控制的精确度, 从而提高了对靠背2转动角度控制的精 确度。 0045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 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 相关工作人员完 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 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 本项发明的技术 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说 明 书 6/6 页 9 CN 109199714 A 9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10 CN 109199714 A 10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11 CN 109199714 A 11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12 CN 109199714 A 12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3 CN 109199714 A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