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pdf(1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562180.6 (22)申请日 2017.07.11 (71)申请人 余永元 地址 中国台湾台南市永康区永二街193巷1 弄6号 (72)发明人 余永元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32 代理人 王顺荣 唐爱华 (51)Int.Cl. A61G 5/10(2006.01) (54)发明名称 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 (57)摘要 一种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 主 要是在连接件之间隔垫外壁, 具有一向外延伸的 外扩壁, 该。
2、外扩壁的延伸方向是与该手扶圈被推 的推力方向相同, 由该外扩壁的设置, 能提升轮 圈的受力强度及推力的传导。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1页 CN 109223347 A 2019.01.18 CN 109223347 A 1.一种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 该连接件具有多个, 是等距分布设置于该 轮圈与该手扶圈之间的圆周面上; 该连接件是由一个锁固件及一个间隔垫所组成, 该锁固 件是用以将该轮圈与该手扶圈固结成一体; 该间隔垫是位于该手扶圈与该轮圈之间, 中间 具一穿孔, 供该锁固件穿过; 该间隔垫具有面向该轮圈的一第一端, 及相对于该第一端且面 向该手扶圈的一第二端; 其特征。
3、在于: 该第一端的外壁具有向外延伸的一外扩壁, 及于该间隔垫上设置防止该 间隔垫转动的一防转单元, 使该外扩壁的延伸方向维持与施予该手扶圈的一推力方向相 同。 2.一种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 该连接件具有多个, 是等距分布设置于该 轮圈与该手扶圈之间的圆周面上; 该连接件是由一个锁固件及一个间隔垫所组成, 该锁固 件是用以将该轮圈与该手扶圈固结成一体; 该间隔垫是位于该手扶圈与该轮圈之间, 中间 具一穿孔, 供该锁固件穿过; 该间隔垫具有面向该轮圈的一第一端, 及相对于该第一端且面 向该手扶圈的一第二端; 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端的外壁具有向外延伸的一外扩壁, 及于该间隔垫上设置防止该。
4、 间隔垫转动的一防转单元, 使该外扩壁的延伸方向维持与施予该手扶圈的一推力方向相 同。 3.一种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 该连接件具有多个, 是等距分布设置于该 轮圈与该手扶圈之间的圆周面上; 该连接件是由一个锁固件及一个间隔垫所组成, 该锁固 件是用以将该轮圈与该手扶圈固结成一体; 该间隔垫是位于该手扶圈与该轮圈之间, 中间 具一穿孔, 供该锁固件穿过; 该间隔垫具有面向该轮圈的一第一端, 及相对于该第一端且面 向该手扶圈的一第二端;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的外壁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一外扩壁, 及于该间隔 垫上设置防止该间隔垫转动的一防转单元, 使该外扩壁的延伸方向维持与施予。
5、该手扶圈的 一推力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3项任一项所述的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外扩壁的延伸方向是与该手扶圈的圆周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3项任一项所述的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端及第二端的端面外径形状为半椭圆形, 该半椭圆的长轴方向是与该推力方向相 同。 6.根据权利要求1-3项任一项所述的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端及第二端的端面外径形状为椭圆形, 该椭圆的长轴方向是与该推力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3项任一项所述的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防转单元设置于该第。
6、一端或该第二端二者其中之一, 端面外突有一非圆形凸面, 与该凸 面相面对的轮圈或手扶圈的相接面具一内凹状的一承接槽, 该承接槽的内径形状、 大小与 该凸面的外径形状配合, 及供该凸面嵌入。 8.根据权利要求1-3项任一项所述的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锁固件包含有一螺件、 一螺帽、 一托座及一外盖; 该托座嵌入该轮圈内与该轮圈一体成 型, 用以供该螺件穿过; 该外盖用以将该轮圈于设置该托座处的一端口盖住; 该螺帽固结于 该手扶圈的面向该轮圈端且与该托座对应, 该螺件穿过该外盖、 该托座后与该螺帽螺固, 将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9223347 A。
7、 2 该手扶圈与该轮圈固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端的 端面内凹有一凹槽, 该凹槽供该螺帽突伸出该手扶圈外的一帽缘嵌入, 由此将该第二端支 撑定位。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9223347 A 3 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 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轮椅为了使使用者坐在轮椅上能够自己推着轮椅前进或后退, 于该轮椅两侧的轮 圈外侧, 都会各以一连结件连接一轮径较小且与轮圈平行及同心圆排列的一手扶圈, 使用 者施予手扶圈一推力。
8、时, 该推力便由该连结件传递予轮圈, 使轮圈转动而轮椅随的移动。 0003 上述连接件具有整圈式的将该手扶圈与轮圈连接的第一种连接件, 如美国专利7, 303,203B1即是。 另有第二种连接件是具复数个, 而等距分配固定在该手扶圈与轮圈之间, 该第二种连接件1的结构如图13所示, 具有一锁固件10(包含螺丝及螺帽)及一间隔垫11。 其中该锁固件10是以轴向贯穿该手扶圈2与轮圈3, 将该手扶圈2与轮圈3固结成一体; 该间 隔垫11呈管状, 穿套在该锁固件10外侧, 该间隔垫11的两端管口110、 111分别与所对应的手 扶圈2与轮圈3外壁接合, 具有将该手扶圈2与轮圈3等距间隔及将施予该扶手圈。
9、2的推力传 递予轮圈3的功效。 该第二种连接件1传递扶手圈2的推力予轮圈3时, 经由锁固件10及间隔 垫11。 但, 使用者在施予手扶圈2一推力时(该推力方向与轮椅移动方向相同), 该间隔垫11 未考虑施予该手扶圈2前进推力时, 该间隔垫11与该轮圈3接合位置且与该推力方向相同的 端, 是受力最大的位置, 需要较大的受力面积, 该推力才能有效传导予轮圈3。 但习知该间隔 垫11的结构为平直管状, 各周面厚度一致, 与该推力方向相同的端受力面积并未较大, 因此 无法将该推力有效传导予轮圈3, 有动力传递效果较差的缺失。 上述问题, 显然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在提供。
10、一种可提升轮圈的受力强度, 及提升手扶圈施予轮圈 的动力传递效果的轮椅的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 0005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是在该连接件之间隔垫, 具有面向轮圈的第一端, 及于相对端 具有面向手扶圈的第二端。 其中该第一端的外壁具有一向外延伸的外扩壁, 该外扩壁的延 伸方向是与该手扶圈被推的推力方向相同, 该外扩壁的设置, 能提升轮圈的受力强度及推 力的传导。 0006 下面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详述如下: 0007 一种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 该连接件具有多个, 是等距分布设置于 该轮圈与该手扶圈之间的圆周面上; 该连接件是由一个锁固件及一个间隔垫所组成, 该锁 固件是用以将该。
11、轮圈与该手扶圈固结成一体; 该间隔垫是位于该手扶圈与该轮圈之间, 中 间具一穿孔, 供该锁固件穿过; 该间隔垫具有面向该轮圈的一第一端, 及相对于该第一端且 面向该手扶圈的一第二端; 0008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端的外壁具有向外延伸的一外扩壁, 及于该间隔垫上设置防 止该间隔垫转动的一防转单元, 使该外扩壁的延伸方向维持与施予该手扶圈的一推力方向 相同。 说 明 书 1/4 页 4 CN 109223347 A 4 0009 一种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 该连接件具有多个, 是等距分布设置于 该轮圈与该手扶圈之间的圆周面上; 该连接件是由一个锁固件及一个间隔垫所组成, 该锁 固件是用。
12、以将该轮圈与该手扶圈固结成一体; 该间隔垫是位于该手扶圈与该轮圈之间, 中 间具一穿孔, 供该锁固件穿过; 该间隔垫具有面向该轮圈的一第一端, 及相对于该第一端且 面向该手扶圈的一第二端; 0010 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端的外壁具有向外延伸的一外扩壁, 及于该间隔垫上设置防 止该间隔垫转动的一防转单元, 使该外扩壁的延伸方向维持与施予该手扶圈的一推力方向 相同。 0011 一种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 该连接件具有多个, 是等距分布设置于 该轮圈与该手扶圈之间的圆周面上; 该连接件是由一个锁固件及一个间隔垫所组成, 该锁 固件是用以将该轮圈与该手扶圈固结成一体; 该间隔垫是位于该手扶圈。
13、与该轮圈之间, 中 间具一穿孔, 供该锁固件穿过; 该间隔垫具有面向该轮圈的一第一端, 及相对于该第一端且 面向该手扶圈的一第二端; 0012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的外壁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一外扩壁, 及于该 间隔垫上设置防止该间隔垫转动的一防转单元, 使该外扩壁的延伸方向维持与施予该手扶 圈的一推力方向相同。 0013 所述的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中, 该外扩壁的延伸方向是与该手扶圈 的圆周方向相同。 0014 所述的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中, 该第一端及第二端的端面外径形状 为半椭圆形, 该半椭圆的长轴方向是与该推力方向相同。 0015 所述的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
14、连接件结构中, 该第一端及第二端的端面外径形状 为椭圆形, 该椭圆的长轴方向是与该推力方向相同。 0016 所述的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中, 该防转单元设置于该第一端或该第 二端二者其中之一, 端面外突有一非圆形凸面, 与该凸面相面对的轮圈或手扶圈的相接面 具一内凹状的一承接槽, 该承接槽的内径形状、 大小与该凸面的外径形状配合, 及供该凸面 嵌入。 0017 所述的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中, 该锁固件包含有一螺件、 一螺帽、 一 托座及一外盖; 该托座嵌入该轮圈内与该轮圈一体成型, 用以供该螺件穿过; 该外盖用以将 该轮圈于设置该托座处的一端口盖住; 该螺帽固结于该手扶圈的面。
15、向该轮圈端且与该托座 对应, 该螺件穿过该外盖、 该托座后与该螺帽螺固, 将该手扶圈与该轮圈固结。 0018 所述的轮椅的手扶圈与轮圈的连接件结构中, 该第二端的端面内凹有一凹槽, 该 凹槽供该螺帽突伸出该手扶圈外的一帽缘嵌入, 由此将该第二端支撑定位。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施予该手扶圈一推力以传递予轮圈同步转动时, 该连 接件之间隔块具有提升受力强度, 及提升施予该手扶圈动力后传递予轮圈的动力传递效 果。 【附图说明】 0020 图1所示是习知轮椅右侧的轮圈与扶手圈的组合立体图。 0021 图2所示是习知轮椅右侧的轮圈与扶手圈的组合平面图。 说 明 书 2/4 页 5 CN 。
16、109223347 A 5 0022 图3所示是习知轮椅右侧的轮圈与扶手圈的部分组合剖视图。 0023 图4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轮椅右侧的轮圈与扶手圈的组合立体图。 0024 图5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轮椅右侧的轮圈与扶手圈的后视图。 0025 图6所示是图5的剖视图。 0026 图7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连接件的立体分解图。 0027 图8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连接件另一角度立体分解图。 0028 图9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连接件的平面分解图。 0029 图10所示是图9的a方向平面图。 0030 图11所示是图9的b方向平面图。 0031 图12所示是图9的c方向平面图。 0032 图13所示是图9的d方向。
17、平面图。 0033 图14所示是图6的剖视图。 0034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0035 连接件 1 锁固件 10 间隔垫 11 手扶圈 2 0036 轮圈 3 管口 110、 111 轮部 4 轮圈 5 0037 手扶圈 6 连接件 7 锁固件 70 间隔垫 71 0038 轮胎 50 螺件 701 螺帽 702 托座 703 0039 外盖 704 穿孔 710 第一端 711 第二端 712 0040 外扩壁 7110 推力方向 A 长轴 B 防转单元 8 0041 凸面 7111 承接槽 51 凹槽 7120 帽缘 7020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请参阅图47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的。
18、轮椅两边各设一轮部4。 该轮部4包含一轮圈 5、 一手扶圈6及复数个连接件7。 其中, 0043 该轮圈5, 于外圈面嵌固有一轮胎50, 用以着地用。 0044 该手扶圈6, 位于该轮圈5的邻侧且位在轮椅的最外侧, 与该轮圈5呈同心圆设置, 直径较该轮圈5小, 是供轮椅乘坐者以手扶住该手扶圈6往前进方向推动, 将该推力由该手 扶圈6传递予轮圈5, 而使轮椅移动前进。 0045 该连接件7(如图714所示), 等距分布设置于轮圈5与手扶圈6之间的圆周面上, 用以将该轮圈5与该手扶圈6固结成一体, 使该轮圈5能与该手扶圈6同步转动。 该每一连接 件7是由一个锁固件70及一个间隔垫71所组成。 该锁。
19、固件70包含有一螺件701、 一螺帽702、 一托座703及一外盖704。 其中该托座703嵌入该轮圈5内与该轮圈5一体成型, 用以供该螺件 701穿过, 具有撑住该螺件701的功用。 该外盖704用以将该轮圈5于设置该托座703处的端口 盖住。 该螺帽702固结于该手扶圈6的面向轮圈5端且与该托座703对应。 该螺件701穿过该外 盖704、 该托座703后与该螺帽702螺固, 由此将该手扶圈6与该轮圈5固结一体。 该间隔垫71, 中间具一穿孔710, 供前述螺件701穿过, 且位于该手扶圈6与该轮圈5之间, 具有保持该轮圈 5与手扶圈6相隔一距离的功效, 亦具有施予手扶圈6的推力经由该间隔。
20、垫71传递予轮圈5的 效果。 该间隔垫71具有面向该轮圈5的一第一端711, 及相对于该第一端711且面向该手扶圈 6的一第二端712; 其中该第一端711的外壁具有一向外延伸的外扩壁7110, 该外扩壁7110的 说 明 书 3/4 页 6 CN 109223347 A 6 延伸方向与施予该手扶圈6一推力方向A相同(如图6所示), 而该推力方向A与该手扶圈6的 圆周方向相同, 亦即该外扩壁7110的延伸方向与该手扶圈6的圆周方向相同, 由该第一端 711的外扩壁7110设置, 能提升该轮圈5的受力强度及推力的传导。 因此, 该第一端711的端 面外径可设计为半椭圆形或完整的椭圆形, 其中该半。
21、(全)椭圆的长轴方向B(如图6、 7、 11所 示)是与该推力方向A相同。 又, 该外扩壁7110亦可于第二端712向外延伸, 第二端712的端面 外径形状亦可设计为半椭圆形或完整的椭圆形, 其中, 该半(全)椭圆的长轴方向B(如图12 所示)是与该推力方向A相同。 0046 该第一端711与该轮圈5之间, 是一防转单元8相结合, 防止该间隔垫71转动而使长 轴B方向改变。 该防转单元8于该第一端711的端面向外轴向突伸一非圆形凸面7111, 该凸面 7111可为椭圆形; 该轮圈5与该第一端711相接面中间具一内凹状的一承接槽51, 该承接槽 51的内径形状、 大小与该凸面7111外径形状配合。
22、, 以供该凸面7111嵌入, 将该第一端711固 定及防止该间隔垫71旋转移位。 该第二端712的端面内凹有一凹槽7120, 该凹槽7120可供前 述螺帽702突伸出该手扶圈6外的一帽缘7020嵌入, 由此将该第二端712支撑定位。 上述防转 单元8除可设置于第一端711位置, 亦可设置于第二端712位置。 0047 当将上述构件组合后, 即如46图所示。 因为该间隔垫71的第一端711外壁具有向 外延伸的该外扩壁7110, 该外扩壁7110的延伸方向与施予该手扶圈6的推力方向A相同, 因 此, 能提升该轮圈5的受力强度及该手扶圈6推力的传导。 说 明 书 4/4 页 7 CN 1092233。
23、47 A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1 页 8 CN 109223347 A 8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11 页 9 CN 109223347 A 9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11 页 10 CN 109223347 A 10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11 页 11 CN 109223347 A 11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11 页 12 CN 109223347 A 12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11 页 13 CN 109223347 A 13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7/11 页 14 CN 109223347 A 14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8/11 页 15 CN 109223347 A 15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9/11 页 16 CN 109223347 A 16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说 明 书 附 图 10/11 页 17 CN 109223347 A 17 图14 说 明 书 附 图 11/11 页 18 CN 109223347 A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