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丹参酮ⅡA作为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的应用.pdf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8328337
  • 上传时间:2020-04-28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521.3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350209.4

    申请日:

    20170518

    公开号:

    CN107088197A

    公开日:

    201708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1/58,A61K36/258,A61P35/00,A61K31/4375

    主分类号:

    A61K31/58,A61K36/258,A61P35/00,A61K31/4375

    申请人: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发明人:

    罗勇,冯飞,戴支凯,杨小艳,侯化化,李园园,施尚鹏,马庆庆

    地址:

    563002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凤凰路98号

    优先权:

    CN201710350209A

    专利代理机构:

    遵义浩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张利秋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丹参酮ⅡA作为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的应用涉及医疗卫生领域,所述药中的主要的成分为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人星形胶质瘤细胞U251体外实验和大鼠星形胶质瘤细胞C6生长的作用实验,显示丹参酮ⅡA作用于U‑118MG细胞后,随丹参酮ⅡA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U‑118MG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丹参酮ⅡA作用48h后,U‑118MG细胞内Caspase 3 mRNA和蛋白的表达高于阴性对照组;10、30和100μM丹参酮ⅡA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8±1.8)%、(16.5±2.1)%和(23.2±2.8)%,均高于阴性对照组的(2.8±1.1)%(P<0.05)。实验表明,丹参酮ⅡA作为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作用明确,对人星形胶质细胞瘤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权利要求书

    1.丹参酮ⅡA作为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中,主要的成分为丹参酮Ⅱ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酮ⅡA作为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是中药有效提取物组方,组方成分还包括丹参酮ⅡA、苦参素、红参总提取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丹参酮ⅡA作为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丹参酮ⅡA、苦参素、红参总提取物的质量比分别为1.00:(0.05-0.20):(0.05-0.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丹参酮ⅡA作为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丹参酮ⅡA、苦参素、红参总提取物的质量比分别为1.00:0.12:0.1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丹参酮ⅡA作为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丹参酮ⅡA、苦参素是市售商品,所述的红参总提取物的制备步骤如下:a、将红参进行浸泡,然后用乙醇水溶液进行回流提取,将得到的提取液离心处理,取上清液,得到红参总提取液;工艺参数为:红参的浸泡时间10-80min,回流时间为40-130min,回流次数为1-4次,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体积百分含量为60-90%,红参和乙醇水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1∶(5-18);b、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对步骤a中的总提取液进行吸附,先用水洗脱水溶性杂质,再用乙醇水溶液洗脱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得到红参洗脱液;工艺参数为:洗脱水溶性杂质时,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体积百分含量小于10%;洗脱大孔吸附树脂柱时,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体积百分含量为30-90%;c、将步骤b得到的洗脱液在45-55℃进行干燥,得到红参总提取物。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丹参酮ⅡA作为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载体包括药学领域常规的稀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吸附载体或润滑剂等,制成最终的药物形态为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注射剂和输液剂等。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卫生领域,具体涉及丹参酮ⅡA作为可应用于人体的星形胶质细胞瘤药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作压力大、环境、食物等各类内外因素,肿瘤的患者群体数量一直呈高速增长的趋势。现有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术切除、放/化疗进行术后干预,直到杀死肿瘤细胞,但手术对人体的损伤极大,而放/化疗的过程不仅会杀死肿瘤细胞,还同时会杀死人体健康细胞,从而使患者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多数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又会死灰复燃,所以纯西医的方法治疗肿瘤存在极大的隐患,而治疗过程也极为痛苦。

    随着对普通民众对中医药认识的逐步加深,且中药的毒副作用小(合理配伍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做到没有副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研究中医药治疗肿瘤,但中医采用辩证的方法根据人体的不同症状施药治疗,不同的肿瘤,药方不同,药方中君药的也不同,所以就出现同一味药,不同病症的药方中作用不同。例如:甘草,如果是在咳嗽的患者药方中,甘草的作用是润肺止咳的效用,但在多数含有药性较烈的药方中,甘草起的作用是缓和药性的功效。中医辩证的过程对医生的要求较高,如果辩证错误,甚至可能导致对人体的极大的损伤。

    为解决西药规范化但对人体有害,中药需一人一方,推广有困难的技术问题,所以才有了将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提取,可以直达病灶,可在不考虑患者本身体质的前提下,利用西医的规范化治疗方法,既避免现有技术放/化疗手段的对身体的损伤,同时还保证了治疗的效果。将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采用西医的快速精准诊断、标准化给药方式、中药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区分,合力构成中药提取物精准、有效治疗各病征的。

    从西医的角度来讲,肿瘤属于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neogrowth),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但同样是人,为什么有人患肺肿瘤,但有人却是患肝肿瘤,还有的人是患脑瘤,在西医里是没有原因,把坏细胞杀死(可能过程中,把好的细胞也一并杀死了),而中医则讲究究竟是人体的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而针对该问题采用什么样的药物,具体到中西医结合时,就是药物中哪些有效组分是起作用的,选用有效成分,忽略对人身体起其它作用的成分,并且应用西医的规范、标准化治疗应用于绝大多数的患者,并且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具体采用哪些中药的哪些有效成分应用于哪种病症,就是创新点所在。

    星形胶质细胞瘤是中枢星形系统最常见、预后较差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病原因复杂,西医临床治疗常采用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生物免疫治疗等措施的综合治疗方案,但胶质瘤细胞具有生长迅速、无边界浸润、易复发等特点,多数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期仅约为1年。目前,星形胶质细胞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尚不令人满意,寻找有效的化疗药物、并研究其作用机制,对于其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中医的角度讲,脑肿瘤隶属于“头痛”、“头风”等范畴。脑瘤的发病原因概括为内外因两种。即内为素质因素或易感因素,外为诱发因素或为助长因素。脑肿瘤形成的素质因素主要为肾虚不充,髓海失养,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肝风内动,邪毒上扰清窍,痰蒙浊闭,阻塞脑络,血气凝滞,形成脑瘤: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总司人之神明,最不容邪气相犯。若内伤七情(怒、喜、忧、思、悲、恐、惊),或感受六淫邪毒,使脏腑功能失调,加之外邪侵入,直中脑窍或邪气客于上焦,气化不利,经脉不通,瘀血、瘀浊内停,也可积聚留结成块,发为脑瘤。

    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丹参酮ⅡA)是从中药丹参中分离出的脂溶性二萜醌类化合物,为桔红色针状结晶(EtOAc),熔点为209-210℃。易溶于乙醇,丙酮,乙醚,苯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该物质别名:丹参醌Ⅱ,丹参醌ⅡA,具有抗炎、抗氧化、心血管保护、星形系统保护、护肝、抑制病毒复制等活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采用西医治疗的人星形胶质细胞瘤手术损伤、放/化疗效果不佳,治疗后普遍生存时间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丹参酮ⅡA作为抗星形胶质细胞瘤药物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星形胶质细胞瘤的抑制作用,提高患者的有治疗有效率、治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减少治愈后的复发率。

    丹参酮ⅡA作为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中,主要的成分为丹参酮ⅡA。

    本发明丹参酮ⅡA作为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的应用,通过抑制人星形胶质瘤细胞U251体外实验和大鼠星形胶质瘤细胞C6生长的作用实验,显示丹参酮ⅡA作用于U-118MG细胞后,随丹参酮ⅡA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U-118MG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丹参酮ⅡA作用48h后,U-118MG细胞内Caspase 3mRNA和蛋白的表达高于阴性对照组;10、30和100μM丹参酮ⅡA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8±1.8)%、(16.5±2.1)%和(23.2±2.8)%,均高于阴性对照组的(2.8±1.1)%,(P<0.05)。这些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起抗U-118MG的作用。丹参酮ⅡA作为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作用明确,对人星形胶质细胞瘤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丹参酮对u-118mg细胞生长的影响

    图2、丹参酮ⅡA对u-118mg细胞凋亡的影响

    图3、丹参酮ⅡA对U-118MG细胞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

    图4、丹参酮ⅡA降低U-118MG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

    图5、丹参酮ⅡA对U-118MG细胞内CytC、MT1E和Caspase 3 mRNA表达的影响

    图6、丹参酮ⅡA对U-118MG细胞CytC、MT1E和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丹参酮ⅡA作为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中,主要的成分为丹参酮ⅡA。

    进一步的,所述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属于中药有效提取物组方,组方成分包括丹参酮ⅡA、苦参素、红参总提取物。

    苦参素是从豆科槐属植物苦参中提取分离出的一种生物碱,以氧化苦参碱为主,并含有少量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是苦参素升白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改善肝炎症状、体征、退黄、降酶作用。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诱生内源性干扰素、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升高白细胞及抗肿瘤。适用于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及肿瘤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低下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本品为我国研制和生产的抗病毒药,在体内能诱生干扰素α,能使慢性乙肝病人血清HBeAg和(或)HBV DNA阴转,血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临床疗效与干扰素类似。红参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G-Rh2,Panaxytriol,maltol等。G-Rh2、Panaxytriol有抑制癌细胞增长的作用,maltol具有抗氧化作用。干燥后的红参颜色红润,气味浓香。红参较白参相比组织致密、坚固、储藏性良好。红参俱有补气、滋阴、益血、生津、强心、健胃和镇静等作用。这些作用红参与白参没有严格的区别,但在补虚方面一般认为红参强于白参。久服红参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辐射、抑制肿瘤、调整人体内分泌系统。红参适合于老人、久病体虚者,红参具有火大、劲足、功效强之特点,是阴盛阳虚者的首选补品,医药上治疗虚脱或强补多用红参。

    鉴于星形胶质细胞瘤属于脑瘤的一种,而其中医的原因是“肾虚不充,髓海失养,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的中医辩症理论,除对星形胶质细胞瘤的直接作用的丹参酮ⅡA,在组方中加入护肝养肝的苦参素、补气的红参,可逐渐改善患者体质,对星形胶质细胞瘤的治疗起“釜底抽薪”的治疗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丹参酮ⅡA、苦参素、红参总提取物的质量比分别为1.00:(0.05-0.20):(0.05-0.20)。

    进一步的,所述的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丹参酮ⅡA、苦参素、红参总提取物的质量比分别为1.00:0.12:0.12。

    进一步的,丹参酮ⅡA、苦参素是市售商品,所述的红参总提取物的制备步骤如下:

    a、将红参进行浸泡,然后用乙醇水溶液进行回流提取,将得到的提取液离心处理,取上清液,得到红参总提取液;工艺参数为:红参的浸泡时间10-80min,回流时间为40-130min,回流次数为1-4次,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体积百分含量为60-90%,红参和乙醇水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1∶(5-18);

    b、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对步骤a中的总提取液进行吸附,先用水洗脱水溶性杂质,再用乙醇水溶液洗脱大孔吸附树脂柱,收集得到红参洗脱液;工艺参数为:洗脱水溶性杂质时,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体积百分含量小于10%;洗脱大孔吸附树脂柱时,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体积百分含量为30-90%;

    c、将步骤b得到的洗脱液在45-55℃进行干燥,得到红参总提取物。

    进一步的,本发明治疗的药物,在需要时,可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载体包括药学领域常规的稀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吸附载体或润滑剂等,制成最终的药物形态为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注射剂、输液剂等。

    一、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

    实验目的:确定选取丹参酮ⅡA作用于人星形胶质瘤细胞主要药物成分时的作用原理、机制及效果。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

    人星形胶质瘤细胞U-118M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资源中心提供。RPMI-1640培养基为Gibco产品。胎牛血清购自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丹参酮ⅡA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5氟尿嘧啶(FU):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胰蛋白酶、MTT、Fura-2/AM、罗丹明123(R123)为Sigma公司产品;Annex V-FITC/PI细胞凋亡试剂盒购自广州BD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rizol、RT-PCR试剂盒、POWERGREEN PCR Master Mix为宝生物(大连)有限公司产品。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合成。抗体购自Santa Cruz Biotechnology,INC。主要仪器有450型酶联免疫检测仪(美国BIO-RAD公司)、Epics-XL II型流式细胞仪(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荧光分光光度计(Cary Eclipse,Australia)、TU181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仪器有限责任公司)、Mastercycler Gradient Cycler(Eppendorf AG,Germany)、iQ5Multicolor Real-Time PCR Detection System(BioRad Laboratories,Inc.,USA)。

    1.2方法

    1.2.1丹参酮ⅡA对U-118MG细胞生长的影响

    应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U-118MG细胞。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Control,加入RPMI-1640)、阳性对照组(FU,100μM,应用RPMI1640配制)和丹参酮ⅡA组(0.01μM-100μM,RPMI 1640配制)。将U-118MG细胞接种于96孔板,细胞悬液的浓度为每毫升5×104个细胞,每孔180μL,次日加药(每孔20μL)。药物分别作用24、48和72h后,每孔加入20μL 5mg/mL的MTT溶液,继续培养4h。吸上清液,每孔加入150μL的二甲基亚砜(DMSO)。于酶标仪570nm波长测定吸光度(A)值。计算细胞的存活率,细胞的存活率=实验组平均A值/阴性对照组平均A值×100%。

    1.2.2丹参酮ⅡA对U-118MG细胞凋亡的影响

    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10μM、30μM和100μM的丹参酮ⅡA组。收集药物作用48h后的细胞,洗涤2次,再用的PBS溶液重悬细胞。加入Annexin V、25℃、避光孵育15min后,再加入碘化丙啶、25℃避光孵育40min。最后加入适量的PBS,充分混匀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1.2.3细胞内钙的测定

    实验分组及药物作用时间同细胞凋亡实验。收集药物作用后的细胞,用含0.2%牛血清白蛋白的缓冲液重悬细胞,加入终浓度为5μmol·L-1的fura2-AM,避光孵育30min。用缓冲液洗3遍,再用含0.2%牛血清白蛋白的缓冲液重悬细胞,并调整细胞浓度为每毫升5×105个细胞,再37℃避光孵育20min。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F340/F380比率。

    1.2.4测定U-118MG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收集U-118MG细胞,应用D-Hanks液重悬后,加入终浓度为500nM的R123溶液,避光孵育30min。之后用D-Hanks洗3遍,再用D-Hanks液重悬细胞,细胞浓度为每毫升为4×105个细胞。设定荧光分光光度计激发波长为488nm,发射波长为535nm,待荧光强度稳定后,加入丹参酮ⅡA,测定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组的荧光强度。

    1.2.5U-118MG细胞内细胞色素C(CytC)、金属硫蛋白1E(MT1E)和Caspase3mRNA的表达

    收集药物作用48h后的细胞,加入Trizol收集总RNA,经过氯仿萃取、异丙醇沉淀和75%乙醇洗涤后,加入DEPC水溶解RNA。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的A260/A280,计算RNA的含量,并将各组的RNA样品配成50ng/μl的浓度。按试剂盒说明进行RT(37℃,15min;85℃,5s)和PCR(95℃ 10min;95℃ 15s,60℃ 1min,40个循环)。以GAPDH为内参基因,根据测得的CT值计算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1.2.6U-118MG细胞内CytC、MT1E和Caspase 3蛋白的检测

    收集药物作用48h后的U-118MG细胞,经RIPA裂解、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Bradford法测量蛋白浓度。取等量蛋白,进行SDS聚丙烯酰胺电泳、转膜和封闭后,一抗孵育过夜,二抗室温下孵育,ECL法显色,凝胶图像分析系统照相。

    1.2.7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

    2.1丹参酮ⅡA抑制U-118MG细胞生长

    丹参酮ⅡA对U-118MG细胞生长的影响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随丹参酮ⅡA浓度的增加,U-118MG细胞的存活率逐渐下降,其中10、100μM的丹参酮ⅡA作用U-118MG细胞24h、48h和72h后,细胞存活率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

    2.2丹参酮ⅡA诱导U-118MG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图2),阴性对照组U-118MG细胞的凋亡百分率为(2.8±1.1)%;10、30和100μM的丹参酮ⅡA作用U-118MG细胞48h后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8±1.8)%、(16.5±2.1)%和(23.2±2.8)%,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

    2.3丹参酮ⅡA对U-118MG细胞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显示(图3)。阴性对照组U-118MG细胞的F340/F380比率为2.57±0.06,U-118MG细胞经10、30和100μM的丹参酮IIA作用后的F340/F380比率分别为2.99±0.11、3.22±0.08和3.26±0.09,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

    2.4丹参酮ⅡA降低U-118MG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U-118MG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结果(图4)显示,阴性对照组的荧光强度为98.61±0.57,10、30和100μM作用U-118MG细胞后的荧光强度分别为98.71±0.56、95.33±0.53和92.73±0.59;其中,30和100μM作用U-118MG细胞后的荧光强度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

    2.5丹参酮ⅡA对U-118MG细胞内CytC、MT1E和Caspase 3mRNA表达的影响

    RT-PCR检测显示(图5),丹参酮ⅡA作用U-118MG细胞后,随丹参酮ⅡA浓度的增加,U-118MG细胞内CytC和Caspase 3mRNA的含量逐渐增加,各浓度丹参酮IIA组的mRNA的含量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30和100μM的丹参酮ⅡA组的细胞内MT1E的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

    MT的结构在生物进化中高度保守,有四种异构体,MT-Ⅰ和MT-Ⅱ在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内脏器官中广泛存在,尤以肝、肾细胞为主,而且参加其功能调节。MT-Ⅲ分布主要限于中枢星形系统,主要分布于星性胶质细胞(集中于细胞体和突起中),其次为星形元细胞,也有报道称少量分布于生殖细胞、小肠、胃、肾和嗅觉皮质细胞中。MT-Ⅳ主要分布于皮肤、舌、消化道等器官的角质细胞和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中。

    2.6丹参酮ⅡA对U-118MG细胞CytC、MT1E和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影响

    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图6),丹参酮ⅡA作用U-118MG细胞48h后,随药物浓度的增加,U-118MG细胞内CytC和Caspase 3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而MT1E蛋白的表达量逐渐降低。

    丹参酮ⅡA具有抑制人星形胶质瘤细胞U251和大鼠星形胶质瘤细胞C6生长的作用,丹参酮ⅡA作用于U-118MG细胞后,随丹参酮ⅡA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U-118MG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丹参酮ⅡA作用48h后,U-118MG细胞内Caspase 3mRNA和蛋白的表达高于阴性对照组;10、30和100μM丹参酮ⅡA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8±1.8)%、(16.5±2.1)%和(23.2±2.8)%,均高于阴性对照组的(2.8±1.1)%(P<0.05)。这些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起抗U-118MG的作用。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将丹参酮ⅡA作为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的主要成分可以有效的抑制细胞再生,并且可以诱导该类肿瘤细胞的凋亡。而苦参素和红参有效提取物的加入,通过患者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缩短肿瘤的治疗周期,初中期患者,经过治疗可以实现检测指标低于规定值,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晚期患者的生存周期从1年可延长到至少2年以上;同时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体质,减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复发。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凡将丹参酮ⅡA作为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的主要成分,进一步的还包括苦参素和红参有效提取物的技术方案,以及在上述技术方案内容上的微小改进、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丹参 作为 星形 胶质 细胞 应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丹参酮ⅡA作为抗人星形胶质细胞瘤药的应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32833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