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向动物体内导入天然病毒的方法。
动物嗜肝病毒具有非常狭窄的宿主范围,主要侵染肝组织,并 诱发各种肝损害。根据自然宿主的不同,目前已明确了嗜肝病毒家 族中的4个成员,分别为HBV、WHV、DHBV和GHBV。
人的乙型肝炎病毒仅能感染人和大猩猩,引起急性、慢性肝 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传染病。由于乙 型肝炎病毒HBV严格的宿主限制性和大猩猩异常稀少和昂贵,无法 广泛应用,极大地阻碍了对HBV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尤其是对治疗 HBV感染的药物筛选和疗效评价。
自1964年发现乙型肝炎病毒以来,世界上广泛地进行了HBV 实验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但迄今为止,试图建立感染人乙肝病毒 非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努力均未获成功。HBV的这种特异的、严格的 宿主限制性和嗜肝细胞性,被认为是由于宿主肝细胞膜上具有病毒 特异性受体的缘故。HBV进入人或大猩猩肝细胞,正是通过这种受 体的有效介导,而其它低等动物,由于缺乏这种受体,不能介导 HBV进入细胞。
按照分子病毒学一般原理,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第一步是病毒 粒子通过表面特异结构吸附在宿主细胞的特异性受体,通过与细胞 膜直接融合或经胞饮方式进入细胞浆后形成内质体,再进行膜融 合,进入胞浆。而没有受体的介导时,病毒不能进入细胞迅速被胞 浆内溶酶体系统降解。这是对迄今未能建立HBV感染小型动物模型 的解释。
另一类用低等动物建立携带HBV的动物模型是转基因小鼠。虽 然这种小鼠可产生各种HBV成份,但因HBV基因是稳定地整合在 动物体内所有细胞染色体中,成为了实验动物的一种新的遣传特 征,与HBV存在于人肝细胞内的过程相距甚远,意义不同,其应用 也很有限。
本项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一项创造性的技术,可使包括一般 实验动物在内的多种动物成为体内长期携带自然状态肝炎病毒的动 物模型。这类动物的一个共同特性为:不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在 肝细胞膜上不含该病毒的特异性受体。
本项发明的内容是:将富含肝炎病毒的人血清,直接注射入实 验动物大鼠循环血系统,主要是门静脉,造成一定时间的被动病毒 血症。使人肝炎粒子与动物肝细胞等广泛接触,从而使肝炎病毒有 效地进入以肝细胞为主的组织细胞,并处于长期携带状态。
以Wistar大鼠为例:取生后一个月,体重约120g的雄性 Wistar大白鼠,用2%戊巴妥钠按0.4ml/只,腹腔注射麻醉。切开 腹腔后,分离确认肝门静脉。用26号针头注入0.5毫升富含HBV 的人血清,缝合切口,使其逐渐恢复。术后第三天,再向大鼠静脉 注入0.5m1同样血清,表性对照组以HBV标志全阴性人血清注射。 饲养动物,直至采取肝细胞进行检测。对上述方法处理的大鼠,在 攻击后第1、2个月取肝活检进行HBV DNA分子杂交和免疫组 化,得到如下结果。
(1)全部阳性实验动物肝组织出现大量含HBV DNA杂交阳性 及HBsAg免疫组化阳性细胞。
(2)含HBV的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主心呈放射状分布。
(3)随着携带病毒时间推移,肝组织中HBV DNA及HBsAg 的阳性数量着色强度明显增加。
本项发明的技术特点及所涉及原理:
(1)正确地选择对HBV低免疫反应动物,使用的是非自然宿 主;
(2)属于在体(in vivo)转染,不通过特异性受体介导;
(3)经静脉注射;
(4)直接检查受试动物肝组织内HBV成份,而不管是否有病毒 血症或抗原血症。
本发明的优点是:方法简便、且可使常规实验动物用此方法, 使非自然宿主动物携带人类肝炎病毒,并可处于长期携带状态且标 准化。效率高,可应用于病毒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药物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