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一种组合式介入手术用床.pdf

  • 上传人:bo****18
  • 文档编号:8316939
  • 上传时间:2020-04-28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449.2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20557752.9

    申请日:

    20130910

    公开号:

    CN203425134U

    公开日:

    2014021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G1/00,A61G13/12

    主分类号:

    A61G1/00,A61G13/12

    申请人:

    吉林大学

    发明人:

    刘斌,刘永利,罗南,张基昌,史永锋,李波,王贺,武军铎,闫杰,肖艳龙

    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优先权:

    CN201320557752U

    专利代理机构: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郭耀辉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介入手术用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块后固定板,所述的后固定板的一面带有凹坑,使患者的腰部、臀部和大腿充分与后固定板接触;两块延长板,一块与头背部接触,另一块与小腿接触;两根纵梁和与之连接构成框架结构的两根带支脚的横梁;四个锁紧把手;将所述的后固定板和所述的两块延长板2A、2B安装到由所述的两根纵梁和所述的两根带支脚的横梁构成的框架结构上,并通过所述的四个锁紧把手固定,用于移动患者或者手术后将患者直接固定;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介入手术用床,方便了在手术前后移送患者;也方便了术后医护人员包扎患者,同时防止了患者在24小时静卧的过程中使绷带松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组合式介入手术用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块后固定板(1),所述的后固定板(1)的一面带有凹坑,使患者的腰部、臀部和大腿充分与后固定板接触;两块延长板(2),一块与头背部接触,另一块与小腿接触;两根纵梁(3)和与之连接构成框架结构的两根带支脚的横梁(4);四个锁紧把手(5);将所述的后固定板(1)和所述的两块延长板(2A、2B)安装到由所述的两根纵梁(3)和所述的两根带支脚的横梁(4)构成的框架结构上,并通过所述的四个锁紧把手(5)固定,用于移动患者或者手术后将患者直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介入手术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固定板(1)带有绷带过孔(11)和固定槽(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介入手术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长板(2)的边缘带有固定槽(2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介入手术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梁(3)上带有连接孔(3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介入手术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41)与所述的支脚(42)通过加强板(43)焊接到一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介入手术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把手(5)由把手(51)和螺钉(52)焊接而成。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介入手术用床,用于在介入手术前后移送患者或者手术后将患者直接固定到床上,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介入技术(Interventional Technology),也叫介入治疗或者介入疗法(Interventional treatment),它是近年出现的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是“介入放射医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ical Medicine)的简称,是继内科、外科之后的第三大治疗学科,能弥补内、外科技术的不足。 

    介入技术是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灶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治疗的多数项目都是在血管内进行的,它不需开刀,只需不到米粒大的小口子,把特质的专用细管子插入血管内即可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必须手术治疗或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疾病,如血管内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肿瘤、血管瘤、各种出血、脑血管畸形、甚至不孕不育等各类疑难杂症。介入疗法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

    随着介入技术的蓬勃发展,经皮股动脉穿刺术(简称“股动脉穿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急诊手术及在桡动脉穿刺不成功时均需用到股动脉穿刺。全国每年“股动脉穿刺”手术的患者超过24万人,而且还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递增;由于介入技术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因此该项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更趋成熟,采用该种技术治疗的患者,每年的增速远超

    30%。“股动脉穿刺”的穿刺点一般选择在腹股沟韧带下侧0.5-1厘米处,有时选择患者右侧的股动脉,有时选择患者左侧的股动脉。术后止血都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包扎后患者需要持续卧床24小时。现有技术的弹力绷带包扎在使用中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案公布在专利号为201220231838.8的名称为“弹力绷带辅助包扎装置”的专利中。

    在“股动脉穿刺”手术后缠绕绷带时,医护人员必须将每位患者身体反复抬起,极其耗力。另外,包扎后患者需要持续卧床24小时,有时会使绷带松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介入手术用床,在介入手术前后移送患者或者手术后将患者直接固定到床上,既方便了患者进出手术室,也方便了术后医护人员包扎患者,同时防止了患者在24小时静卧的过程中使绷带松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组合式介入手术用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块后固定板,所述的后固定板的一面带有凹坑,使患者的腰部、臀部和大腿充分与后固定板接触;两块延长板,一块与头背部接触,另一块与小腿接触;两根纵梁和与之连接构成框架结构的两根带支脚的横梁;四个锁紧把手;将所述的后固定板和所述的两块延长板安装到由所述的两根纵梁和所述的两根带支脚的横梁构成的框架结构上,并通过所述的四个锁紧把手固定,用于移动患者或者手术后将患者直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后固定板带有绷带过孔和固定槽。

    优选地,所述的延长板的边缘带有固定槽。

    优选地,所述的纵梁上带有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的横梁与所述的支脚通过加强板焊接到一起。

    优选地,所述的锁紧把手由把手和螺钉焊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方便了在手术前后移送患者;

    (2)方便了术后医护人员包扎患者;

    (3)防止了患者在24小时静卧的过程中使绷带松弛。

    (4)手术过程中不影响医学影像设备和医生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固定板的结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延长板的结构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纵梁的结构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支脚的横梁的结构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把手的结构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各零部件安装位置爆炸图。

    其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后固定板;2-延长板;3-纵梁;4-带支脚的横梁;5-锁紧把手;11-绷带过孔;12-固定槽;21-固定槽;31-连接孔;41-横梁;42-支脚;43-加强板;51-把手;52-螺钉;2A-一块延长板;2B-另一块延长板;6-人体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组合式介入手术用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块后固定板1,所述的后固定板1的一面带有凹坑,使患者的腰部、臀部和大腿

    充分与后固定板接触;两块延长板2,一块与头背部接触,另一块与小腿接触;两根纵梁3和与之连接构成框架结构的两根带支脚的横梁4;四个锁紧把手5;将所述的后固定板1和所述的两块延长板2A、2B安装到由所述的两根纵梁3和所述的两根带支脚的横梁4构成的框架结构上,并通过所述的四个锁紧把手5固定,用于移动患者或者手术后将患者直接固定。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各零部件安装位置爆炸图,装配过程为:将所述的两根纵梁3和所述的两根带支脚的横梁4构成框架结构,其上有三个位置A、B和C,将后固定板1安放到位置C,将延长板2A安放到位置A,将延长板2B安放到位置B,将两个带支脚的横梁4分别安放到纵梁3的接近端部的有连接孔31的合适位置,最后使用四个锁紧把手5将框架结构锁定,这时因为固定板1和延长板2A、2B边缘带有固定槽12和21而被固定。该结构可以作为担架在手术前后用于移送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作为介入手术专用床平放患者,在手术后可以将患者的腰部和腿部直接包扎在后固定板1上,弹力绷带通过绷带过孔11包扎患者穿刺的大腿,因为支脚42有一定的高度,可以使弹力绷带直接缠绕患者的腰部,采用这样的结构在术后包扎的过程中不需要移动患者的身体,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方便了医务人员的操作。本实用新型的专用床在手术过程中不影响医学影像设备和医生操作。

    所述后固定板1的一面可以与身体仿形,使患者的腰部、臀部和大腿充分与固定板1接触,这样可以使患者承受更大的绷带压力。

    所述后固定板1可以加工出多个尺寸规格,以适应不同身材的患者。

    所述后固定板1、延长板2A、延长板2B与患者身体接触的一面可以粘贴一层柔软保温的高分子材料,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所述后固定板1可以是一次性消耗品,延长板2A和延长板2B可以消毒

    后多次使用。

    所述的纵梁3可以采用高分子材料制造,如工程塑料等以防止影响医学

    影像设备成像。

    图1和图7中的结构可以在手术的过程中使用,不需要将患者再次转移到手术台上,可以调节手术台的高度以方便手术医生操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做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关 键  词:
    一种 组合式 介入 手术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组合式介入手术用床.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31693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