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补血和调节免疫功能的药品或者保健食品。
背景技术
营养性贫血是指因机体生血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命素D等物质相对或绝对地减少,使血红蛋白的形成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种疾病。
中医学把本病归属“虚劳”、“血虚”等范畴。认为血液来源于脾,根本在肾,并涉及心、肝两脏。如果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就会产生贫血。血虚五脏失养,便可出现心血不足,肝肾两亏等症。
据报道,中国民众贫血发生率达到15%至20%,尤其是女性,本来就要经历月经、怀孕、生育、哺乳等生理上的失血和耗血,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女性为了维持苗条的身材,长期不吃主食和肉类,而患上营养性贫血,这不仅危害女性的身体健康,使自身免疫力降低,还会进一步影响怀孕后胎儿的健康。据统计,现在约有30%-40%的婴幼儿患有贫血伴随免疫力低下,主要是由于母体贫血造成的连锁反应。
因此,结合中西医理论,开发一种安全有效补血并可增强免疫的药品或者保健食品,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有效补血并可增强免疫的药品或者保健食品。
本发明所述具有补血和增强免疫功能的药品或者保健食品,主要含有功效成份:氯化血红素、黄芪、当归、阿胶、龙眼肉、川芎。其最佳重量配比为:氯化血红素0.5份、黄芪6份、当归1份、阿胶1份、龙眼肉3份、川芎3份。
本发明的最佳制备工艺:
取黄芪6千克、当归1千克、龙眼肉3千克、川芎3千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粉碎,再加入氯化血红素0.5千克、阿胶1千克、糊精12千克、甜菊素20克,制成颗粒。
用量:一般成人每日需口服千分之一重量份上述工艺制得的颗粒。
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补血和增强免疫的功效,且用药安全性良好,可用于营养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
氯化血红素又名铁卟啉、血卟啉、氯化高铁血红素、血红素,是从猪、牛血中提取的一种长细片状结晶,是吸收率高、不刺激胃肠的生物铁源。
黄芪,又名黄耆,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临床药用历史。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等作用。
当归别名秦归、云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多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虚寒腹痛、肠燥便秘。
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去毛之皮经熬制而成的胶。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效,多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妊娠胎漏等证。
龙眼肉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有滋阴补肾、补中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
川芎,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以下通过实验数据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治疗营养性贫血的临床试食试验
1、受试对象
受试对象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的患者。男性血色素<130g/L,女性血色素<120g/L。排除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消化道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过敏体质或对该受试样品过敏者;严重贫血患者;短期内服用与受试功能有关的的物品,影响到对结果判断者;未按标准服用受试样品、资料不全影响功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试验方法
按受试者血红蛋白水平随机分为2组(试食组56人,服用该受试药物;对照组54人,服用安慰剂),试验期间停用其他补血剂,但对其生活和饮食不加干预。试食过程观察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和安全性生理指标。检测试验前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实验数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各组采用自身对照设计,2组间为组间对照设计。
3、试验结果
受试药物对血红蛋白的影响见表1。试食组试食该保健食品30天后血红蛋白平均升高幅度为24.48g/L,对照组血红蛋白升高不明显(P>0.05)。试食组血红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升高值极具统计学意义(P<0.01)。
受试药物对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的影响见表2。试食组试食该保健食品30天后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降低幅度为47.45μmol/L,对照组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降低不明显(P>0.05)。试食组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受试药物对血清铁蛋白的影响见表3。试食组试食该保健食品30天后血清铁蛋白升高40.15μmol/L,对照组血清铁蛋白升高不明显(P>0.05)。试食组血清铁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升高极具统计学意义(P<0.01)。
临床症状观察:分别于试食前和试食后对受试者进行2次临床症状询问。服用受试药物的试食者食欲减退、心慌气短、体倦、眩晕、食后腹胀等主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服用安慰剂的试食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服用受试药物及服用安慰剂前后,试食者各项血液安全指标、大小便常规、胸透、心电图、B超检查等生理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
根据该次人体试食试验结果显示:受试药物有明显升高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降低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的功效。且安全性良好,对试食者身体健康无不良影响。
(二)本发明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药理研究
1、实验方法
实验采用昆明种雌性二级小鼠(体重18~22克),分别进行下列实验:(1)迟发型变态反应(DTH)——足趾肿胀厚度法;(2)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测定——ConA刺激淋转颜色反应法(MTT法);(3)NK细胞活性的测定(乳酸脱氢酶法);(4)抗体生成细胞的测定;(5)血清溶血素的测定(半数溶血值测定法);(6)碳廓清指数的测定:碳廓清实验;(7)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
实验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实验药物对正常小鼠体重、胸腺/体重、脾脏/体重的影响见表4。
表4对正常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s)
由表4可见,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体重、胸腺/体重、脾脏/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实验药物对正常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见表5。
表5对正常小鼠足趾肿胀厚度的影响(±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5可见,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的足趾肿胀厚度显著增加(P<0.05)。
2.3实验药物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见表6。
表6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ConA增殖能力的影响(±s,λ=570nm)
由表6可见,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经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
2.4实验药物对正常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见表7。
表7对正常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7可见,与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的NK细胞活性显著提高(P<0.05)。
2.5实验药物对正常小鼠抗体生成细胞(PFC)的影响见表8。
表8对正常小鼠PFC的影响(±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8可见,与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的PFC显著提高(P<0.05)。
2.6实验药物对正常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的影响见表9。
表9对正常小鼠血清HC50水平的影响(±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9可见,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的HC50显著提高(P<0.05)。
2.7实验药物对正常小鼠碳廓清能力的影响见表10。
表10对正常小鼠碳廓清的影响(±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0可见,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的碳廓清指数显著提高。
2.8实验药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半体内法)见表11。
表11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1可见,受试药物高、中、低剂量组吞噬率、吞噬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增加(P<0.05)。
分析实验结果,受试药物能增加正常小鼠的足趾肿胀厚度,提高NK细胞活性、血清溶血素水平、抗体生成细胞数量、碳廓清吞噬指数和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提示受试药物具有增强机体免疫的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称取黄芪6份、当归1份、龙眼肉3份、川芎3份,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粉碎,再加入氯化血红素0.5份、阿胶1份、糊精12份、甜菊素0.02份,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2:
称取黄芪1份、当归0.1份、龙眼肉0.5份、川芎0.5份,加5倍量水煎煮0.5小时,过滤;滤渣加5倍量水煎煮0.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粉碎,加入氯化血红素0.01份、阿胶0.1份,装入胶囊壳,得胶囊剂。
实施例3:
称取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黄芪30份、当归50份、龙眼肉60份、川芎30份,加12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12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粉碎,加入氯化血红素50份、阿胶10份、淀粉10份,制粒,压片,得片剂。
实施例4:
称取黄芪6份、当归1份、龙眼肉3份、川芎3份,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粉碎,得提取物。再加入氯化血红素0.5份、阿胶1份、聚乙二醇(PEG6000)12份,熔融,滴制,得滴丸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