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脾的中药茶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健脾的中药茶及其制备方法.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156426.5 (22)申请日 2016.03.10 (71)申请人 姚旺东 地址 311800 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杨子 山村10号 (72)发明人 姚旺东 (51)Int.Cl. A61K 36/9066(2006.01) A61P 1/14(2006.01) A61P 1/08(2006.01) A23F 3/3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健脾的中药茶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 公开了一种健脾的中 药茶及其制备方法, 健脾。
2、中药茶包括党参6-10 份、 枸杞8-10份、 茯苓6-12份、 薏仁6-11份、 山药 5-9份、 郁金6-13份、 白茅根3-10份、 羌活5-9份、 山楂4-10份。 所述的健脾的中药茶的制备方法为 取党参、 枸杞、 茯苓、 薏仁、 山药、 郁金、 白茅根、 羌 活、 山楂份, 将上述的中药分开进行粉碎, 粉碎后 再混合, 为制备的健脾的中药茶。 制备的中药茶 可有效解决患者的厌食、 恶心、 大便稀溏等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5727184 A 2016.07.06 CN 105727184 A 1.一种健脾的中药茶,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健脾的中药茶按重量包括下述的中。
3、药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健脾的中药茶,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健脾的中药茶按重量 包括下述的中药成分: 3.一种健脾的中药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健脾的中药茶的制备方法为按 重量取党参6-10份、 枸杞8-10份、 茯苓6-12份、 薏仁6-11份、 山药5-9份、 郁金6-13份、 白茅根 3-10份、 羌活5-9份、 山楂4-10份, 将上述的中药分开进行粉碎, 粉碎后再混合, 为制备的健 脾的中药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健脾的中药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健脾的中 药茶的制备方法中郁金为12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健脾的中药茶的制备方法,。
4、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健脾的中 药茶的制备方法中山楂为10份。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727184 A 2 一种健脾的中药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 涉及一种中药茶及其制备方法, 尤其是涉及一种健脾的中 药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脾虚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 包括脾气 虚、 脾阳虚、 中气下陷、 脾不统血等证型。 多因饮食失调、 劳逸失度, 或久病体虚所引起。 脾有 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 脾虚则运化失常, 并可出现营养 障碍, 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 或发生失。
5、血等症。 症状有腹胀纳少, 食后胀甚, 肢体倦怠, 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 形体消瘦, 或肥胖浮肿, 舌苔淡白。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有归脾丸、 木香 顺气丸、 附子理中丸、 健脾丸、 参苓白术丸等。 上述的中成药可用于脾胃虚寒, 脘腹冷痛, 呕 吐泄泻, 手足不温等病症具有健脾开胃等功效。 发明内容 0003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脾虚者有厌食、 大便稀溏、 恶心等症状, 健脾可通过中药来实 现,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可以快速的解决脾虚患者厌食、 恶心、 大便稀溏等问题的健脾中药 茶及其制备方法。 0004 技术方案: 为了提高健脾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健脾的中药茶, 所述的健脾的中 药茶按重量包。
6、括下述的中药成分: 0005 0006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的一种健脾的中药茶, 按重量包括下述的中药成分: 0007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5727184 A 3 0008 0009 一种健脾的中药茶的制备方法, 按重量取党参6-10份、 枸杞8-10份、 茯苓6-12份、 薏仁6-11份、 山药5-9份、 郁金6-13份、 白茅根3-10份、 羌活5-9份、 山楂4-10份, 将上述的中 药分开进行粉碎, 粉碎后再混合, 为制备的健脾的中药茶。 0010 所述的一种健脾的中药茶的制备方法, 郁金为12份。 0011 所述的一种健脾的中药茶的制备方法, 山楂为10份。 001。
7、2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茶中的郁金、 白茅根、 羌活、 千年健在提高中药茶的健脾 疗效中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其重量配比进行大量实验, 摸索除了最佳的健脾中药茶的配 比及种类组成。 制备的中药茶在消除患者厌食、 恶心、 大便稀溏等症状上具有最佳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实施例1 0014 按重量取: 0015 0016 将上述的中药分开进行粉碎, 粉碎后再混合, 为制备的健脾的中药茶。 0017 实施例2 0018 按重量取: 0019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5727184 A 4 0020 0021 将上述的中药分开进行粉碎, 粉碎后再混合, 为制备的健脾的中药茶。 0022 实施例3 0023 按重量取: 0024 0025 将上述的中药分开进行粉碎, 粉碎后再混合, 为制备的健脾的中药茶。 0026 实施例4 0027 按重量取: 0028 0029 将上述的中药分开进行粉碎, 粉碎后再混合, 为制备的健脾的中药茶。 0030 实施例5 0031 按重量取: 0032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5727184 A 5 0033 0034 将上述的中药分开进行粉碎, 粉碎后再混合, 为制备的健脾的中药茶。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5727184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