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辅助治疗脓毒症的内服中药.pdf

  • 上传人:Y94****206
  • 文档编号:8303096
  • 上传时间:2020-03-30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358.7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336962.9

    申请日:

    20150617

    公开号:

    CN104873911A

    公开日:

    201509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6,A61P31/00,A61P31/04,A61K33/06,A61K35/64

    主分类号:

    A61K36/9066,A61P31/00,A61P31/04,A61K33/06,A61K35/64

    申请人:

    高伟

    发明人:

    赵晓霞,高伟,王震

    地址:

    250011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42号

    优先权:

    CN201510336962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治疗脓毒症的内服中药。该中药主要由人参、黄芪、石膏、知母、白术、茯苓、木香、砂仁、半夏、陈皮、大黄、枳实、厚朴、金银花、连翘、虎杖、栀子、黄芩、蝉衣、僵蚕、升麻、石菖蒲、郁金、芦根、麦冬、玄参、炙甘草等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本发明药物能够大幅度提高脓毒症治疗的有效率,延长患者生命,防止、逆转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辅助治疗脓毒症的内服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该内服药物的有效部分:人参9~12份      黄芪20~40份         石膏30~60份知母9~15份      白术12~18份         茯苓15~30份木香6~12份      砂仁6~12份          半夏6~12份陈皮9~15份      大黄9~15份           枳实12~20份厚朴12~20份     金银花15~30份       连翘15~30份虎杖12~18份      栀子9~15份          黄芩12~18份蝉衣9~12份       僵蚕3~6份           升麻9~15份石菖蒲9~15份     郁金10~15份         芦根12~20份麦冬12~30份      玄参12~30份        炙甘草6~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服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用量为:人参10份        黄芪30份         石膏45份知母12份        白术15份        茯苓15份木香9份         砂仁9份         半夏9份陈皮12份        大黄9份          枳实20份厚朴20份        金银花30份      连翘30份虎杖15份        栀子12份         黄芩12份蝉衣9份         僵蚕9份          升麻15份石菖蒲12份      郁金12份         芦根15份麦冬15份        玄参20份         炙甘草6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治疗脓毒症的内服中药,属于中药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脓毒症是感染病原体与宿主免疫系统、炎症反应、凝血反应之间相互作用,造成机体器官功能损害的复杂临床综合征,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脓毒症发病机制复杂多变,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涉及炎症失控、免疫功能紊乱、凝血障碍、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脓毒症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脓毒症成为重症监护病房内非心脏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尽管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脓毒症的病死率仍高达30%~70%。出现脏器器官衰竭、休克、多重感染、严重的潜在疾病的患者预后较差。脓毒症治疗花费高,医疗资源消耗大,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已经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如何有效防治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延长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费用,是提高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所在,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调节免疫、耐药率低及副作用少等特点,故中药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加强中医药干预治疗,积极寻找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的方法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经反复研究,并通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找到了有更好效果的治疗脓毒症、防治其并发症的内服中药。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辅助治疗脓毒症的内服中药,并可防治其并发症。

    脓毒症患者常表现为正气虚损、热毒炽盛,本发明选用人参益气生津、黄芪大补元气、茯苓、白术补气健脾,扶助正气,共为君;石膏、知母清肺胃,木香、砂仁理气开胃,陈皮、半夏燥湿化痰,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泄热,金银花、连翘、虎杖、栀子、黄芩清热解毒,蝉衣、僵蚕、升麻、郁金组成升降散散郁火,石菖蒲、郁金开窍化痰,芦根、麦冬养阴利尿,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标本兼治,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具体来说,本发明选用上述药物是因为它们具有以下功用主治。

    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平。归脾、肺经、心经。补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石膏:石膏药性大寒,善清气分实热,故适用于肺胃实热的症候,常与知母相须为用,以增强清里热的作用。石膏能清泄胃火,清泄肺热。

    知母:苦,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用于脾虚诸证。

    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砂仁:性温;味辛;归脾、胃经。行气调中,和胃,醒脾。

     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脾胃气滞证。

    半夏:性温,有毒;味辛;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化瘀。

    枳实: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厚朴:性温;味辛、苦;归脾、肺、胃、大肠经。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金银花:性寒、味甘;归肺、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苦、微寒。入心、小肠经。清心解热,消肿散结,利尿。

     虎杖: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

    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黄芩: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蝉衣:性味:味甘;咸;性寒。归经:肺经;肝经。功效: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

    僵蚕:咸、辛,平。归肝 、脾经。祛风,解痉,化痰,散结。

    升麻: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郁金:辛、苦,寒。归肝、胆、心经。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

    石菖蒲:归心、胃经。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

    芦根:味甘,性寒,归肺、胃经。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麦冬:性味甘、微苦、凉,能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

    玄参:性味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炙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补中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清热解毒。

    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也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人参9~12份         黄芪20~40份             石膏30~60份

    知母9~15份          白术12~18份           茯苓15~30份     

    木香6~12份           砂仁6~12份             半夏6~12份

    陈皮9~15份         大黄9~15份              枳实12~20份           

    厚朴12~20份         金银花15~30份        连翘15~30份

    虎杖12~18份          栀子9~15份             黄芩12~18份

    蝉衣9~12份            僵蚕3~6份              升麻9~15份  

    石菖蒲9~15份      郁金10~15份            芦根12~20份

    麦冬12~30份        玄参12~30份           炙甘草6~12份。

     各原料药的最佳重量配比为:

    人参10份          黄芪30份          石膏45份

    知母12份          白术15份          茯苓15份

    木香9份             砂仁9份             半夏9份

    陈皮12份          大黄9份             枳实20份

    厚朴20份           金银花30份        连翘30份

    虎杖15份           栀子12份          黄芩12份

    蝉衣9份             僵蚕9份           升麻15份

    石菖蒲12份       郁金12份          芦根15份

    麦冬15份         玄参20份          炙甘草6份。

     本发明的内服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一起水煎,然后浓缩水煎液;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或者水提或醇提得有效成份后,有效成分与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等辅料以常规的中成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剂型,如丸剂、片剂、胶囊剂等。但是这些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内服中药对脓毒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实验证实,该药物能够降低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改善脏器功能,延长患者生命,有效率高达91.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一(水煎剂):

     原料配方:

    人参10g       黄芪30g           石膏45g

    知母12g        白术15g          茯苓15g

    木香9g          砂仁9g             半夏9g

    陈皮12g        大黄9g            枳实20g

    厚朴20g         金银花30g       连翘30g

    虎杖15g        栀子12g          黄芩12g

    蝉衣9g           僵蚕9g           升麻15g

    石菖蒲12g      郁金12g         芦根15g

     麦冬15g        玄参20g         炙甘草6g。

     制备步骤:

    (1)根据各原料配比筛选出各原料药,除杂后备用;

    (2)将上述配方量的原料药置入砂锅中,倒入1800ml的水,浸泡30分钟,慢煎20分钟,倒出煎液(煎液a,约200ml),再加入500ml的水,慢煎15分钟,再倒出煎液(煎液b,约200ml),两次倒出的煎液(煎液a、b)混合搅匀即可,分早晚两次服用,宜热服。

     实施例二(颗粒剂):

    原料配方:

    人参12g         黄芪40g           石膏48g

    知母9g           白术12g          茯苓18g

    木香6g             砂仁6g              半夏6g

    陈皮9g           大黄12g           枳实12g

    厚朴15g          金银花24g       连翘24g

    虎杖12g           栀子9g         黄芩15g

    蝉衣10g           僵蚕6g         升麻12g

    石菖蒲9g        郁金10g        芦根12g

     麦冬12g         玄参15g        炙甘草9g。

     制备步骤:

    (1)根据各原料配比筛选出各原料药,除杂后备用;

    (2)将各原料混合后,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三次0.5小时),混合煎液,减压浓缩得浓缩膏;

    (3)浓缩膏干燥后,研成细粉,加入黏合剂、填充剂等,以常规方法压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三(片剂):

    原料配方:

    人参11g          黄芪35g        石膏55g

    知母15g          白术18g         茯苓24g

    木香12g           砂仁12g         半夏10g

    陈皮15g          大黄10g          枳实15g

    厚朴12g           金银花18g     连翘18g

    虎杖18g           栀子15g          黄芩18g

    蝉衣12g           僵蚕5g           升麻10g

    石菖蒲15g      郁金15g          芦根18g

     麦冬30g        玄参24g          炙甘草12g。

     制备步骤:

    (1)根据各原料配比筛选出各原料药,除杂后备用;

    (2)将各原料混合后,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三次0.5小时),混合煎液,减压浓缩得浓缩膏;

    (3)浓缩膏干燥后,研成粉末,加入辅料,以常规方法压制成片。

     以下通过临床疗效观察举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

    以实施例一所得水煎剂进行临床实验。

     病例选择:经临床收治脓毒症患者70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西药治疗基础上服用本发明实施例一所制得的水煎剂,每天一剂,5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1~3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西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以观察疗效。

     疗效评价:治愈:症状消失;显效:症状减轻,但未完全消失;无效:症状未消失,无明显改变。

     治疗结果。

    治疗组中治愈27例,好转5例,未愈3例,治愈率77.1%,总有效率91.4%。

    对照组中治愈19例,好转7例,未愈9例,治愈率54.3%,总有效率74.3%。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

    1.王某,男,88岁,高血压、冠心病20年,帕金森病10年,2015年3月17日因“心肺复苏术后1年伴巩发热、全身皮肤黄染3天”入住ICU,患者高热,体温39.5℃,全身低垂部位水肿,血压低,少尿,血常规:WBC24*109/l N90%;血生化:TBil90umol/l Cr175umol/l,ALT92u/l,AST68u/l,诊断为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给予抗感染及对症处理,以实施例一所述中药浓煎鼻饲100ml日两次,3月27日患者体温渐降至正常,皮肤巩膜黄染明显减轻,尿量肾功恢复正常,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2.殷某,男,78岁,因“反复发热3年加重伴咳嗽咳痰1周”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脑梗塞病史,曾行气管切开术,长期卧床,神志不清,体温38.5~39.5℃,需冰毯物理降温方可降至正常,痰色黄量多粘稠,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以实施例一所述中药浓煎鼻饲100ml日两次,1周后患者未发热,成功脱机拔管,转出ICU。

    关 键  词:
    一种 辅助 治疗 脓毒症 内服 中药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辅助治疗脓毒症的内服中药.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30309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