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理轮椅。
背景技术
在医疗护理领域中,病人在进行手术或在康复的过程当中,经常需要使用 到轮椅来进行其它的活动。而对于伤病患者来说,一般自主能力较弱,往往坐 到椅子上和从椅子上站起这两个动作是相对困难的。由于现有的轮椅,其坐板 的位置角度是固定不可调的,因而存在伤病患者起身困难较大,无法自助独自 完成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护理轮椅, 其坐板的位置角度可以调节,提高了病人使用的方便性,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护理轮椅,包括座椅组件和用于安装支撑 所述座椅组件的底座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座椅组件相对所述底座组件转 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座椅组件上,另一端连接于所 述底座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和所述底座组件之间设置用于活动连接两者的转轴 组件。
具体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用于为所述电机供电的驱动电源, 所述驱动电源安装在所述底座组件上,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底座组件上,所述 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所述座椅组件。
具体地,所述底座组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撑脚,两所述支撑脚之间连接 有加强杆,且底端设置有滚轮,两所述支撑脚之间还连接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机 的电机支撑杆和用于安装所述驱动电源的电源安装板,所述驱动电源安装于所 述电源安装板上,所述电机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电机的第一连接耳。
具体地,所述座椅组件包括用于承重的承载板和设置在所述承载板底面上 用于连接所述电机的第二连接耳,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 耳上,所述承载板的顶面上设置有缓冲件。
具体地,所述转轴组件包括两相对设置在所述承载板底面上的转轴套和对 应设置在两所述支撑脚上的转轴,所述转轴活动插设于所述转轴套内。
进一步地,两所述支撑脚上还分别设置有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扶 把和设置在扶把上的连接杆,所述支撑脚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杆穿设的通孔, 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活动穿越所述通孔。
具体地,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承载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扶把上升的连 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两所述连接杆端头上的关节轴和与两所 述关节轴转动连接的底杆,所述底杆还至少连接有一根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 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耳与所述承载板转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底杆连接有两根所述传动杆,所述承载板的底面上相对应设 置两个用于与所述传动杆另一端连接的所述第三连接耳。
进一步地,所述护理轮椅还包括后推手组件,所述后推手组件包括一对后 推杆和连接于两所述后推杆上的背板,所述加强杆上设置有用于与两所述后推 杆连接的插接杆,所述后推杆的一端套设于所述插接杆上,另一端弯折形成有 把手部。
进一步地,所述护理轮椅还包括可拆卸的前摇杆,两所述支撑脚上分别设 置有连接筒,所述前摇杆的两端分别对应活动穿设在所述连接筒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护理轮椅,座椅组件设置在底座组件上,驱动组件 一端连接于座椅组件上,另一端连接于底座组件上,并在座椅组件和底座组件 之间设置有转轴组件,从而使座椅组件和底座组件之间实现活动链接,在驱动 组件的驱动下,能够使座椅组件倾斜,对伤病患者提供托举的作用,从而便于 伤病患者的起身,能够自主独立完成,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护理轮椅的左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组件和连接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摇杆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护理轮椅1,包括座椅 组件11和用于安装支撑座椅组件11的底座组件12,伤病患者坐立在座椅组件 11上。该护理轮椅1还包括用于驱动座椅组件11相对底座组件12转动的驱动 组件(图中未标示),驱动组件的一端连接于座椅组件11上,另一端连接于底 座组件12,座椅组件11和底座组件12之间设置用于活动连接两者的转轴组件 (图中未标示)。在实际使用时,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座椅组件11的位置是水平 的,而当伤病患者需要起身或是坐在轮椅上进行康复锻炼时,如果座椅组件11 仍保持水平状态,则不利于伤病患者的起身和锻炼。因而本实施提供的护理轮 椅1,通过转轴组件的连接以及导向,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可驱使座椅 组件11倾斜,不再保持水平,与水平面倾斜呈一定的夹角。即伤病患者可根据 自身的情况来调整倾斜的角度,找到最符合自己的位置后,进行相应动作。由 于座椅组件11对伤病患者提供托举的作用,从而便于起身或者坐在轮椅上进行 康复锻炼,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克服了传统的护理轮椅1由于坐板的位置角 度固定不可调而存在使用不方便的缺陷。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驱动座椅组件11转动倾斜的驱动组件可 以是电机,气缸或链轮链条机构等。而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 131和用于为电机131供电的驱动电源132,驱动电源132安装在底座组件12 上,电机131固定于底座组件12上,电机131的输出轴连接于座椅组件11。 本实施例中,采用电机131来驱动,其固定于底座组件12上,并让电机131 的输出轴连接于座椅组件11上,电机131动作时便可往下拉动座椅组件11倾 斜,即让护理轮椅1用于供伤病患者坐入的一端往下倾斜,从而有助于伤病患 者起身离开护理轮椅1,或者坐在护理轮椅1上进行相应的康复锻炼。而通过 设置驱动电源132来为电机131提供电能,便于护理轮椅1的移动,进一步提 高了使用的方便性。另外,为提高驱动电源132存储电能的容量,驱动电源132 由多个电池组组合而成,从而使用时间长。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组件12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撑脚121, 两个支撑脚121之间连接有加强杆122,通过加强杆122将两个支撑脚121连 接成为一个整体,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以便能够可靠地支撑座椅组件11 以及坐入后的伤病患者。两个支撑脚121的底端设置有滚轮123,从而通过滚 轮123的转动,能够将伤病患者转移到不同的地方,满足不同使用要求。为能 够保证电机131驱动位置的准确性,实现能够准确、顺利拉动座椅组件11,在 两支撑脚121之间还连接有用于安装电机131的电机支撑杆124,电机支撑杆 124的上还连接有加强板125,通过加强板125来提高电机支撑杆124的承载 重量的能力,确保托举伤病患者的可靠性。电机支撑杆124上还设置有用于连 接电机131的第一连接耳127,第一连接耳127设置在电机支撑杆124的中点 位置处,从而能够保持受力平衡,能够顺利拉动座椅组件11倾斜。而且第一连 接耳127与电机131之间的连接为转动连接,从而能够防止当受力方向发生改 变时,出现憋死无法转动的情况。另外,两支撑脚121之间设置用于安装驱动 电源132的电源安装板133,驱动电源132安装于电源安装板133上,以提高 驱动电源132安装的方便性。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用于承载伤病患者的座椅组件11包括用于承 重的承载板111和设置在承载板111底面上用于连接电机131的第二连接耳 112,电机131的输出轴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耳112上,从而在转动过程当中能 够不断调整受力方向,确保拉动承载板111转动倾斜的可靠性。而且,为了保 证伤病患者坐立的舒适度,在承载板111的顶面上设置有缓冲件113,实现缓 冲功能。缓冲件113可由海绵、橡胶等弹性形变能力好的材料制成。
具体地,如2和图3所示,转轴组件包括两相对设置在承载板111底面上 的转轴套141和对应设置在两支撑脚121上的转轴142,转轴142活动插设于 转轴套141内。通过这样的设置,转轴142活动插设于转轴套141内后,以该 点为支点转动,为承载板111的转动提供导向作用,方便承载板111转动,调 整支撑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为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在两支撑脚 121上还分别设置有扶手组件15,扶手组件15包括扶把151和设置在扶把151 上的连接杆152,支撑脚121上开设有供连接杆152穿设的通孔128,连接杆 152的另一端活动穿越通孔128。连接杆152插设在通孔128内后能够自由移 动,从而可根据使用要求来调整扶把151的高度,满足了不同高度要求的使用。 为了保证连接杆152与扶把15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连接杆152的一端通过固 定板153与扶把151连接,固定板153采用螺丝类紧固件与扶把151固定连接, 从而通过固定板153来增加连接杆152与扶把151之间的安装面积,保证连接 的稳定性。而且,为进一步提高稳定性,连接杆152和固定板153之间还设置 有增强板154,通过增强板154的加固,避免连接杆152松动的情况发生,保 证了扶手组件15使用的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由于承载板111在电机131的驱动下会发生 倾斜,而为了在承载板111发生倾斜后,扶把151依然能提供扶持,防止病人 从侧面意外摔下的功能,在连接杆152和承载板111之间设置有用于驱使扶把 151上升的连杆组件16,从而在承载板111发生倾斜时,通过连杆组件16能够 推动连接杆152上升,进而使扶把151上升,实现相应的保护功能。连杆组件 16包括分别设置在两连接杆152端头上的关节轴161和与两关节轴161转动连 接的底杆162。在实际装配时,底杆162的两端分别对应活动穿设在关节轴161 上,然后在底杆162上活动连接有至少一根传动杆163,承载板111上对应设 置有第三连接耳164,传动杆163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耳164转动连接。这样, 当电机131拉动承载板111倾斜时,通过传动杆163而往上提拉底杆162,底 杆162的抬升便可推动连接杆152上升,进而实现了扶把151上升。而且各连 接处采用活动连接,便可及时调整作用力传递的方向,避免出现憋死的情况发 生,确保了传动的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为确保驱动扶把151上升运动的可靠性,在 底杆162上连接有两根传动杆163,承载板111的底面上相对应设置两个用于 与传动杆163另一端连接的第三连接耳164。通过两根传动杆163来往上提拉 底板,进而使扶把151能够顺利上升,使用可靠性高。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为便于推动护理轮椅1转移到不同 的地方,护理轮椅1还包括后推手组件17,后推手组件17包括一对后推杆171 和连接于两后推杆171上的背板172,加强杆122上设置有用于与两后推杆171 连接的插接杆126,后推杆171的一端套设于插接杆126上,而另一端弯折形 成有把手部173。通过设置背板172,方便病人的倚靠。而在加强杆122上设置 有插接杆126,后推杆171的一端套设或插设于插接杆126上,提高了护理轮 椅1组装的方便性。而后推杆171的另一端折弯形成把手部173,用于供推动 时人手的持握,便于施力推动。而且为提高持握的舒适度,在把手部173上还 套设有软质的把手套174,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6所示,为提高护理轮椅1的使用功能,护 理轮椅1还包括可拆卸的前摇杆18,前摇杆18设置成扶梯结构,从而伤病患 者坐在护理轮椅1上,通过抓握前摇杆18上的横梁181便可进行相应的锻炼, 使用方便。由于前摇杆18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装配,因而在两个支撑脚121 上分别设置有连接筒129,前摇杆18的一端向上折弯形成安装部182,安装部 182分别对应活动穿设在两个连接筒129内,并确保前摇杆18的另一端往上翘, 从而实现前摇杆18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装配好之后,前摇杆18面对伤病 患者是朝外倾斜的,以方便抓握进行康复训练。当然,可以理解地,由于使用 要求的不同,前摇杆18也可以朝向伤病患者的这一侧倾斜,在此并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护理轮椅1,通过在承载板111和支撑脚121之 间设置有转轴142组件和驱动组件,从而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使承载板111 能够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提高了伤病患者起身离开或是坐在护理轮椅1上进行 康复锻炼的方便性。并且,通过设置有连杆组件16,从而在承载板111转动倾 斜的同时,能够使设置在承载板111两侧的扶把151上升,继续提供保护的作 用,确保了使用的安全性。而且,通过可拆卸连接有前摇杆18,从而便于伤病 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了护理轮椅1的使用功能。本实施提供的护理轮椅1, 结构简单,使用功能全面,安全,提高了实践使用的方便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 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