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临床用装置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特别适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中医推拿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推拿,中医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又有“按跷”、“跷引”、“案杌”诸称号。通常是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中医推拿可以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的医生在对病人腰部进行一系列推拿操作后,通常可以用加热装置对病人的腰部进行非接触性热敷,以增加推拿的效果,但是现有技术中,推拿床与加热装置是分开的,推拿结束后就要把加热装置搬过来,使用不方便,而且加热装置的开关通孔无法有病人控制,如果温度过高,病人无法及时减低加热装置的温度。
本申请案的申请人,经过多次研究试验,并参考中国专利ZL 201420215952.0,从而得出一种特别适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中医推拿用辅助装置;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专利的技术领域与本申请案的技术领域完全不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中医推拿用辅助装置,其加热装置的使用更加方便,而且患者自身可控制和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医推拿用辅助装置,包括床架和床板,其中,所述床架的两侧于水平方向上对称设置有两条长条孔,长条孔包括多个等距的卡口,两条长条孔上均活动设置有第一铰接装置,两个第一铰接装置之间通过一设置在床板下方的支杆连接,所述两个第一铰接装置均连接有铰接杆,两个铰接杆的末端分别通过第二铰接装置共同连接有一块可360度转动的铰接板,所述铰接板的中部为弧形段,弧形段内侧固定设置有一弧形电加热板,所述弧形电加热板的弯曲程度与人体的腰部曲线相适配,所述弧形电加热板通过一设置在床板前端的开关控制其与外部电源的接通和断开。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床板的上表面两侧开设有两条与人的手臂长度适配的长孔,所述两条长孔内均适配有一长板,长板通过在长孔前端下侧设置的第三铰接装置铰接在长孔前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铰接板的弧形段与弧形电加热板之间设置有保温层。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床板和长板上均可拆卸连接有软质层。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两个长板末端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通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床板前端开设有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推拿后使用的加热装置与推拿床为一体的,使用时只需通过支杆和第一铰接装置将铰接板调到病人腰部上方合适的距离即可,使用方便,弧形电加热板的弯曲程度与人体的腰部曲线相适配,使得弧形电加热板可以与病人腰部尽可能的接近而不接触,从而最大化的传递热量,而且加热装置的开关设置在床板的前端处,便于病人自己控制,温度过高时可及时断电或降低功率来降低温度;本实用新型中,床板的上表面两侧开设有两条与人的手臂长度适配的长孔,两条长孔内均适配有一长板,长板通过在长孔前端下侧设置的第三铰接装置铰接在长孔前端,推拿时,病人可向下推开上述两长板,从而将两手臂分别放入两长孔中并可以搭在长板上,增加病人推拿时的舒适感,并防止推拿时病人误将手放入胸前或头部下而造成的损害(腰部推拿时,要将手臂平放,是因为手放入胸前或头部下后,推拿时胸部或颈部与床板存在空隙,使得胸部其他位置或颈部受力过大而受到伤害,但是,平放时仍然有一定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铰接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不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医推拿用辅助装置,包括床架1和床板2,其中,床架的两侧于水平方向上对称设置有两条长条孔3,长条孔包括多个等距的卡口4,两条长条孔上均活动设置有第一铰接装置5,两个第一铰接装置之间通过一设置在床板下方的支杆6连接,两个第一铰接装置均连接有铰接杆7,两个铰接杆的末端分别通过第二铰接装置8共同连接有一块可360度转动的铰接板9,即铰接板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铰接装置来分别铰接上述两铰接杆,铰接板的中部为弧形段91,弧形段内侧固定设置有一弧形电加热板10,弧形电加热板的弯曲程度与人体的腰部曲线相适配,弧形电加热板通过一设置在床板前端的开关11控制其与外部电源的接通和断开,此处开关应为温控开关。
床板的上表面两侧开设有两条与人的手臂长度适配的长孔12,两条长孔内均适配有一长板13,长板通过在长孔前端下侧设置的第三铰接装置14铰接在长孔前端。另外,铰接板的弧形段与弧形电加热板之间设置有保温层15,此保温层可为石棉层,可防止热量过多的散至铰接板上。床板和长板上均可拆卸连接有软质层16,例如,用按扣连接,而软质层则可为海绵层。
两个长板末端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通孔17,使用者可将手伸入此通孔中扳动长板,便于开合上述长板。
床板前端开设有圆孔18,是为了让病人将面部卡入其中,便于病人推拿时呼吸。
上述的第一铰接装置、第二铰接装置和第三铰接装置均可以在其可开合的任意角度下固定,就如同现有技术中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在其可开合的任意角度下固定,因是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在进行推拿时,如图5和图3、4所示,此时应将铰接板放置在到床头处(为了能让铰接板放置到如图5所示状态,可在床架的前端对应上述铰接杆设置卡扣即可),病人可向下推开上述两长板至合适角度,从而将两手臂分别放入两长孔中并可以搭在长板上,然后进行推拿,推拿结束后,通过支杆和第一铰接装置将铰接板调到病人腰部上方合适的距离即可,第一铰接装置和支杆卡在卡口上,可防止滑动,病人或医生打开开关进行热疗,热疗过程中,病人可根据需要调节加热的温度;加热结束后,将铰接板放回原位置,病人从床上离开后,再将长板扳回即可。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比如:铰接板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还可以反转到床的后端,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