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中药组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面神经炎指的是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由此引起外周性面神经麻痹。临床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征,多为单侧性的,双侧同时发病的极少。中医称之为“面瘫”、“吊线风”、“口眼歪斜”。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引起经络阻滞,气血痹阻于经脉之中,导致筋脉失养而使本病发生。目前,治疗面神经炎的方法主要有:西医治疗、理疗、针灸、中医治疗等。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治疗面瘫见效迅速,治愈率高,具有很大的优势,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中医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面神经炎,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辨证治疗,将本病分为:风痰阻络型、痹阻经络型。目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有多种,但针对于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中成药尚无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中药组方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中药组方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
常春藤12-15份、抽筋草9-12份、钩藤25-30份、蚯蚓5-10份、双飞蝴蝶6-9份、豨仙草6-9份、半枫荷根12-15份、宝盖草10-15份、四楞筋骨草9-12份、鹰爪枫20-25份、藤碎补10-15份、老鹳草9-12份、桦革裥菌10-15份、双股箭10-15份、柳叶见血飞10-15份、白苞筋骨草10-15份、翻白叶10-15份、僵蚕6-9份、甘草4-6份。
配方中所涉及到的药材的来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常春藤,性味:味辛;苦;性平,归经:归肝;脾;肺经,功能主治:祛风;利湿;平肝;解毒。主风湿痹痛;瘫痪;口眼歪斜;衄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疔疖痈肿;肝炎;蛇虫咬伤。
抽筋草,性味:辛;性凉;小毒,归经:肝;脾经,功能主治:平肝;舒筋活血;利湿;解毒。主中风不语;口眼歪斜;肢体麻木;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黄疸型肝炎;白带;疮疖。
钩藤,性味:甘苦;微寒,归经:肝;心经,功能主治: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主小儿惊风;夜啼;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肝火头胀痛。
蚯蚓,性味:咸,寒,归经:入肝、脾、肺经,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止喘,通络。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中风半身不遂,喘息,喉痹,关节疼痛,齿衄,小便不通,瘰疬。痄腮,疮疡。
双飞蝴蝶,性味:甘微辛;平;无毒,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活血祛风,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喉蛾,肺热咳嗽,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豨仙草,性味:味辛;苦;性微温,归经:肝;晒干,功能主治:祛风化痰;通络止痉;除湿解毒。主中风痰壅;半身不遂;口眼呐斜;瘫痪麻木;痿痹不仁风湿骨痛;痰咳气喘;麻风;白癜风;白带。
半枫荷根,性味:味辛;甘;性微温,归经:肝;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腰肌劳损;脚气;跌打损伤。
宝盖草,性味:味辛;苦;性微温,功能主治:活血通络;解毒消肿。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面竣;黄疸;鼻渊;瘰疬;肿毒;黄水疮。
四楞筋骨草,性味:味辛;苦;性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腰膝酸痛;跌打损伤;妇女经闭。
鹰爪枫,性味:微苦;寒,归经:肝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藤碎补,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止咳;活血通络;除湿止痛。主咳嗽;骨折;跌打损伤;劳伤疼痛;风湿痹痛。
老鹳草,性味:味苦;微辛;性平,归经:脾;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清热利湿。主风湿痹痛;肌肤麻木;筋骨酸楚;跌打损伤;泄泻痢疾;疮毒。
桦革裥菌,性味:淡;温,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四肢抽搐。
双股箭,性味:味苦;微辛;性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胃脘疼痛。
柳叶见血飞,性味:味辛;性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温痹痛;肢体麻木,虚寒胃痛;腹痛吐泻;妇女痛经;闭经;跌打损伤;偏头痛;神经痛;面神经麻痹。
白苞筋骨草,性味:苦,寒,功能主治:解热消炎,活血消肿。主治痨伤咳嗽,吐血气痈,跌损瘀凝,面神经麻痹,梅毒炭疽。
翻白叶,性味:涩;微苦;平,归经:胃、肝、大肠经,功能主治:行气消食,收敛止血,清热活血。主食积胃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小儿疳积,痢疾,产后流血过多,小儿惊风,面神经麻痹。
僵蚕,性味:咸、辛,平,归经:归肝、肺、胃经,功能主治: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
甘草,性味:甘;平,归经:脾;胃;心;肺经,功能主治: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临床常见突然口眼歪斜,患侧面部表情动作消失,局部发僵,前额无皱纹,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流涎,可有耳后乳突疼痛或见外耳道有疱疹,舌苔白腻,脉弦滑。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对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能够标本兼治,效果良好,从根本上治疗此病症。多年来,通过对11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100%,显效率达到100%,治愈率达到97%。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临床痊愈: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表一: 患者人员结构情况
表二: 疗效情况
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的组方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的例子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具体实施例1。
称取常春藤12克、抽筋草9克、钩藤25克、蚯蚓5克、双飞蝴蝶6克、豨仙草6克、半枫荷根12克、宝盖草10克、四楞筋骨草9克、鹰爪枫20克、藤碎补10克、老鹳草9克、桦革裥菌10克、双股箭10克、柳叶见血飞10克、白苞筋骨草10克、翻白叶10克、僵蚕6克、甘草4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1天用量的胶囊剂。
用于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具体实施例2。
称取常春藤13克、抽筋草10克、钩藤28克、蚯蚓8克、双飞蝴蝶8克、豨仙草8克、半枫荷根14克、宝盖草12克、四楞筋骨草10克、鹰爪枫22克、藤碎补14克、老鹳草10克、桦革裥菌12克、双股箭12克、柳叶见血飞12克、白苞筋骨草12克、翻白叶12克、僵蚕8克、甘草5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1天用量的胶囊剂。
用于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具体实施例3。
称取常春藤15克、抽筋草12克、钩藤30克、蚯蚓10克、双飞蝴蝶9克、豨仙草9克、半枫荷根15克、宝盖草15克、四楞筋骨草12克、鹰爪枫25克、藤碎补15克、老鹳草12克、桦革裥菌15克、双股箭15克、柳叶见血飞15克、白苞筋骨草15克、翻白叶15克、僵蚕9克、甘草6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1天用量的胶囊剂。
用于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