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内科检查治疗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心血管内科检查治疗床.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199228.9 (22)申请日 2016.11.07 (73)专利权人 牛美芝 地址 271608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泰临路 331号肥城矿业中心医院心内二科 (72)发明人 牛美芝 (51)Int.Cl. A61G 13/06(2006.01) A61G 13/1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心血管内科检查治疗床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血管内科检查治 疗床, 包括底座, 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 壳, 所述机壳内腔顶部的右侧固定连。
2、接有电机 箱, 所述电机箱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机, 所述电动机通过转轴贯穿电机箱的底部并延伸 至机壳的内腔, 所述电动机的转轴上且位于机壳 内腔的一端套设有主动轮, 所述机壳的内腔贯穿 设有内壳, 所述内壳的顶部贯穿机壳的顶部并延 伸至机壳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统的心内 科检查治疗床上安装电动机、 升降杆和螺纹杆, 实现了在该医疗床需要调节高度的时候, 通过控 制器控制电动机的运行, 电动机通过链传动带动 螺纹杆旋转, 螺纹杆通过螺纹传动控制升降杆的 升降, 以此达到改变该医疗床高度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7055631 U 2018.03.02 C。
3、N 207055631 U 1.一种心血管内科检查治疗床, 包括底座(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 接有机壳(2), 所述机壳(2)内腔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箱(3), 所述电机箱(3)内腔的 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机(4), 所述电动机(4)通过转轴贯穿电机箱(3)的底部并延伸至机壳 (2)的内腔, 所述电动机(4)的转轴上且位于机壳(2)内腔的一端套设有主动轮(5), 所述机 壳(2)的内腔贯穿设有内壳(13), 所述内壳(13)的顶部贯穿机壳(2)的顶部并延伸至机壳 (2)的外部, 所述内壳(13)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轨(14), 所述内壳(13)的内腔贯穿设 有升。
4、降杆(15), 所述升降杆(15)通过凸台与导轨(14)滑动连接, 所述升降杆(15)的顶部贯 穿内壳(13)的顶部并延伸至内壳(13)的外部, 所述机壳(2)的内腔贯穿设有螺纹杆(7), 所 述螺纹杆(7)的底部贯穿机壳(2)内腔的底部并与机壳(2)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 所述螺纹 杆(7)的顶部依次贯穿内壳(13)的底部和升降杆(15)的底部并延伸至升降杆(15)的内腔, 所述螺纹杆(7)上且位于内壳(13)底部的一端套设有从动轮(8), 所述从动轮(8)通过链条 (6)与主动轮(5)传动连接, 所述螺纹杆(7)上且位于升降杆(15)内腔一端的表面与升降杆 (15)内壁的两侧通过螺纹连接, 。
5、所述升降杆(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板(17), 所述保护 板(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床体(18), 所述底座(1)底部的两均固定连接有减震装置(12), 所 述减震装置(12)包括外壳(121), 所述外壳(121)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122), 所述 外壳(121)的内腔贯穿设有伸缩杆(124), 所述伸缩杆(124)通过凸台与滑轨(122)滑动连 接, 所述伸缩杆(124)的顶部贯穿外壳(121)并延伸至外壳(121)的外部, 所述伸缩杆(124) 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23), 所述弹簧(123)的底部贯穿伸缩杆(124)的底部并延伸 至外壳(121)的内腔, 所述弹簧。
6、(123)上且位于外壳(121)内腔的一端与外壳(121)内腔的底 部固定连接, 所述机壳(2)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1), 所述控制器(21), 所述控制 器(21)与电动机(4)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内科检查治疗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121)的 底部与支撑腿(11)的连接处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腿(11)的底部通过轴销(10)活 动连接有滚轮(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内科检查治疗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2)顶部 的两侧与气缸(16)的连接处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且气缸(16)位于保护板(17)的底部, 两 个气缸(16。
7、)关于升降杆(15)呈中心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内科检查治疗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体(18)顶部 的两侧固定与挡板(19)的连接处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且两个挡板(19)关于床体(18)呈中 心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内科检查治疗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体(18)的中 部设置有挡架(20), 且挡架(20)与床体(18)活动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055631 U 2 一种心血管内科检查治疗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床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心血管内科检查治疗床。 背景技术 0002 医疗床, 是指使用于。
8、人体的器具或者其他物品, 其用于人体体表的作用不是用药 理学、 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 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其使用 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 (一)对疾病的预防、 诊断、 治疗、 监护、 缓解; (二)对损伤或者残疾 的诊断、 治疗、 监护、 缓解、 补偿在日常生活中, 传统的心血管内科检查的医疗床不能改变高 度, 不同的使用者对高度的需求是不同的, 如果床体高度过高, 就有可能造成一些使用者在 上下床的过程中产生不适, 从而造成意外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心血管内科检查治疗床, 具备可调节高度的优点, 解决了不可调节高度的问题。 0。
9、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心血管内科检查治疗床, 包 括底座, 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壳, 所述机壳内腔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箱, 所 述电机箱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机, 所述电动机通过转轴贯穿电机箱的底部并延伸至 机壳的内腔, 所述电动机的转轴上且位于机壳内腔的一端套设有主动轮, 所述机壳的内腔 贯穿设有内壳, 所述内壳的顶部贯穿机壳的顶部并延伸至机壳的外部, 所述内壳内壁的两 侧均固定连接有导轨, 所述内壳的内腔贯穿设有升降杆, 所述升降杆通过凸台与导轨滑动 连接, 所述升降杆的顶部贯穿内壳的顶部并延伸至内壳的外部, 所述机壳的内腔贯穿设有 螺纹杆。
10、, 所述螺纹杆的底部贯穿机壳内腔的底部并与机壳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 所述螺纹 杆的顶部依次贯穿内壳的底部和升降杆的底部并延伸至升降杆的内腔, 所述螺纹杆上且位 于内壳底部的一端套设有从动轮, 所述从动轮通过链条与主动轮传动连接, 所述螺纹杆上 且位于升降杆内腔一端的表面与升降杆内壁的两侧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升降杆的顶部固定 连接有保护板, 所述保护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床体, 所述底座底部的两均固定连接有减震 装置,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外壳, 所述外壳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 所述外壳的内腔贯 穿设有伸缩杆, 所述伸缩杆通过凸台与滑轨滑动连接, 所述伸缩杆的顶部贯穿外壳并延伸 至外壳的外部, 所。
11、述伸缩杆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 所述弹簧的底部贯穿伸缩杆的底 部并延伸至外壳的内腔, 所述弹簧上且位于外壳内腔的一端与外壳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机壳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与电动机电性连接。 0005 优选的, 所述外壳的底部与支撑腿的连接处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腿的 底部通过轴销活动连接有滚轮。 0006 优选的, 所述机壳顶部的两侧与气缸的连接处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且气缸位于 保护板的底部, 两个气缸关于升降杆呈中心对称。 0007 优选的, 所述床体顶部的两侧固定与挡板的连接处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且两个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
12、207055631 U 3 挡板关于床体呈中心对称。 0008 优选的, 所述床体的中部设置有挡架, 且挡架与床体活动连接。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 1、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统的心血管内科检查治疗床上安装电动机、 升降杆和螺纹 杆, 实现了在该医疗床需要调节高度的时候, 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机的运行, 电动机通过链 传动带动螺纹杆旋转, 螺纹杆通过螺纹传动控制升降杆的升降, 以此达到改变该医疗床高 度的效果, 该心血管内科检查治疗床, 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值得推广。 0011 2、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壳顶部的两侧安装气缸, 实现了可以增加床体的稳定性。
13、, 通过在底座底部的两侧安装减震装置, 实现了在床体遇到颠簸的时候, 通过减震装置有效 的减少颠簸, 增加使用者使用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链传动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 1底座、 2机壳、 3电机箱、 4电动机、 5主动轮、 6链条、 7螺纹杆、 8从动轮、 9滚轮、 10轴销、 11支撑腿、 12减震装置、 121外壳、 122滑轨、 123弹簧、 124伸缩杆、 13内壳、 14导轨、 15 升降杆、 16气缸、 17保护板、 18床体、 19挡板、 20挡架、 2。
14、1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 请参阅图1-3, 一种心血管内科检查治疗床, 包括底座1, 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 机壳2, 机壳2内腔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箱3, 电机箱3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机 4, 电动机4通过转轴贯穿电机箱3的底部并延伸至机壳2的内腔, 电动机4的转轴。
15、上且位于机 壳2内腔的一端套设有主动轮5, 机壳2的内腔贯穿设有内壳13, 内壳13的顶部贯穿机壳2的 顶部并延伸至机壳1的外部, 内壳13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轨14, 内壳13的内腔贯穿设 有升降杆15, 升降杆15通过凸台与导轨14滑动连接, 升降杆15的顶部贯穿内壳13的顶部并 延伸至内壳13的外部, 机壳2的内腔贯穿设有螺纹杆7, 螺纹杆7的底部贯穿机壳2内腔的底 部并与机壳2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 螺纹杆7的顶部依次贯穿内壳13的底部和升降杆15的底 部并延伸至升降杆15的内腔, 螺纹杆7上且位于内壳13底部的一端套设有从动轮8, 从动轮8 通过链条6与主动轮5传动连接, 螺纹杆7。
16、上且位于升降杆15内腔一端的表面与升降杆15内 壁的两侧通过螺纹连接, 通过在传统的心内科检查治疗床上安装电动机4、 升降杆15和螺纹 杆7, 实现了在该医疗床需要调节高度的时候, 通过控制器21控制电动机4的运行, 电动机4 通过链传动带动螺纹杆7旋转, 螺纹杆7通过螺纹传动控制升降杆15的升降, 以此达到改变 该医疗床高度的效果, 升降杆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板17, 机壳2顶部的两侧与气缸16的 连接处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且气缸16位于保护板17的底部, 两个气缸16关于升降杆15呈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055631 U 4 中心对称, 通过在机壳2顶部的两侧安装。
17、气缸16, 实现了可以增加床体18的稳定性, 保护板 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床体18, 床体18顶部的两侧固定与挡板19的连接处通过固定件固定连 接, 且两个挡板19关于床体18呈中心对称, 床体18的中部设置有挡架20, 且挡架20与床体18 活动连接, 底座1底部的两均固定连接有减震装置12, 减震装置12包括外壳121, 外壳121的 底部与支撑腿11的连接处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支撑腿11的底部通过轴销10活动连接有滚 轮9, 外壳121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122, 外壳121的内腔贯穿设有伸缩杆124, 伸缩 杆124通过凸台与滑轨122滑动连接, 伸缩杆124的顶部贯穿外壳12。
18、1并延伸至外壳121的外 部, 伸缩杆124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23, 弹簧123的底部贯穿伸缩杆124的底部并延 伸至外壳121的内腔, 弹簧123上且位于外壳121内腔的一端与外壳12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 接, 通过在底座1底部的两侧安装减震装置12, 实现了在床体18遇到颠簸的时候, 通过减震 装置12有效的减少颠簸, 增加使用者使用时的舒适性, 机壳2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 21, 控制器21, 控制器21与电动机4电性连接。 0018 使用时, 在该医疗床需要调节高度的时候, 通过控制器21控制电动机4的运行, 电 动机4通过链传动带动螺纹杆7旋转, 螺纹杆7通过螺纹传动控制。
19、升降杆15的升降, 以此达到 改变该医疗床高度的效果。 0019 综上所述: 该心血管内科检查治疗床, 通过在传统的心内科检查治疗床上安装电 动机4、 升降杆15和螺纹杆7, 解决了不可调节高度的问题。 002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055631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7055631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7055631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