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一种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汤剂.pdf

  • 上传人:111****11
  • 文档编号:8293256
  • 上传时间:2020-03-28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322.7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787802.0

    申请日:

    20160831

    公开号:

    CN106215163A

    公开日:

    201612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04,A61K33/00

    主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04,A61K33/00

    申请人:

    卞永兴

    发明人:

    卞永兴,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地址:

    225500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罗塘街道站北小区2号楼302室

    优先权:

    CN201610787802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汤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材制备而成:铁刀木叶7份、野柿15份、蹋菜16份、西黄芪胶6份、马齿苋9份、黄连8份、蓝布正10份、干姜12份、党参5份、厚朴8份、柴胡12份、金钱草10份、丹参5份、枳实12份、月桂樱子5份、白术5份、枳壳5份、三棱6份、碱花12份、异野芝麻14份、糖棕10份、路路通13份、骆驼蓬子5份、驴耳朵草4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通过中药材的合理配伍,有助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且能有效防止复发,达到整体调节和远期效果的良好功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材制备而成:铁刀木叶7份、野柿15份、蹋菜16份、西黄芪胶6份、马齿苋9份、黄连8份、蓝布正10份、干姜12份、党参5份、厚朴8份、柴胡12份、金钱草10份、丹参5份、枳实12份、月桂樱子5份、白术5份、枳壳5份、三棱6份、碱花12份、异野芝麻14份、糖棕10份、路路通13份、骆驼蓬子5份、驴耳朵草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除碱花、西黄芪胶之外的药材粉碎成粗粉;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加水8倍量,浸泡2h,煎煮3h,滤过;第二次煎煮加水6倍量,煎煮2h,滤过;合并两次煎液再与碱花、西黄芪胶混合均匀后分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汤剂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胆汁反流性胃炎药物中的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汤剂,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汤剂。

    背景技术

    胆汁反流性胃炎作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表现出迁延性以及反复性的特点,对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均造成严重的危害川。常规中医治疗,只凭少数几味药难以照顾全面,须将多种药物适当配合,提高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以适应复杂病情的治疗。鉴于各种中药材的多种活性成分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各种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方面的变化会对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影响,药物联用时,既可能产生协同增效的药效,也可能产生拮抗作用,进而导致药物治疗作用减弱或治疗失败,有些药物联用还会使得药物毒性增强,引起不良反应;即使药物联用使得作用增强,但当治疗作用过度增强时会超出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患者。部分研究往自拟中药方剂以期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其中最易出现的问题是方剂配伍不合理,常常是只从某些单味或复方药的个别功能主治与某些药效学指标去生搬硬套中医药理论,方剂药味随意加减,造成组方不合理,与中医药理论相矛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汤剂,通过中药材的合理配伍,有助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且能有效防止复发,达到整体调节和远期效果的良好功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汤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材制备而成:铁刀木叶7份、野柿15份、蹋菜16份、西黄芪胶6份、马齿苋9份、黄连8份、蓝布正10份、干姜12份、党参5份、厚朴8份、柴胡12份、金钱草10份、丹参5份、枳实12份、月桂樱子5份、白术5份、枳壳5份、三棱6份、碱花12份、异野芝麻14份、糖棕10份、路路通13份、骆驼蓬子5份、驴耳朵草4份。

    制备方法为:将上述除碱花、西黄芪胶之外的药材粉碎成粗粉;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加水8倍量, 浸泡2h,煎煮3h,滤过;第二次煎煮加水6倍量,煎煮2h,滤过;合并两次煎液再与碱花、西黄芪胶混合均匀后分装。

    进一步的,上述中药汤剂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胆汁反流性胃炎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各中药成份的药理分析如下:

    铁刀木叶【来源】豆科决明属植物铁刀木的干燥小叶。【性味】味苦、性寒,入水、风塔。【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杀虫止痒。

    西黄芪胶【来源】为豆科植物西黄芪及同属他种植物的胶脂。【性味】平、偏湿,味淡。【功能主治】矫正百味之害,生湿润肺,止咳,止血,清音利喉,通利小便,消炎愈疮。主治干性偏盛所致的各种疾病,如肺燥干咳,咽喉干燥,声音嘶哑,肠道溃疡,尿道疮疡,小便灼热。

    马齿苋【来源】 本品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以全草入药。【性味】 酸;性寒。【归经】 大肠;肝经。【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除湿 通淋。主热毒泻痢;热淋;尿闭;赤白带下;崩漏;痔血;疮疡痈疖;丹毒;瘰疬;湿癣;白秃。

    黄连【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蓝布正【来源】蔷薇科水杨梅属植物南水杨梅,以全草或根入药。【性味】辛、苦,平。【功能主治】镇痛,降压,调经,祛风除湿。用于高血压病,头晕头痛,月经不调,小腹痛,白带,小儿惊风,风湿腰腿痛;外用治痈疖肿毒,跌打损伤。

    干姜【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性味】辛、热。【归经】归脾、胃、肾、心、肺经。【功能主治】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碱花【来源】为含碳酸钠的碱土熬制而成或在咸水湖边自然生成。【性味】味咸、廿、苦,性平。【功能主治】祛巴达干,消食,通便,止腐,解毒。主治消化不良,胃巴达干病症,便秘,妇女血症,闭经,胎衣不下,疮疡。

    党参【来源】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的干燥根。【性味】 甘,平。【归经】 归脾、肺经。【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厚朴【来源】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功能主治】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柴胡【来源】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

    金钱草【来源】 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性味】 甘、咸,微寒。【归经】 归肝、胆、肾、膀胱经。【功能主治】 清利湿热,通淋,消肿。用于热淋,沙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

    丹参【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 苦,微寒。【归经】 归心、肝经。【功能主治】 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枳实【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的干燥幼果。【性味】 苦、辛、酸,温。【归经】 归脾、胃经。【功能主治】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月桂樱子【来源】为障科植物月桂的果实。【性味】二级干热,味辛。【功效主治】去寒消炎,增强听力,溶石排石,解毒等;治寒性炎肿,听力下降,各种结石,各种中毒等。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寒性关节疼痛、小关节痛、坐骨神经痛、咳嗽、哮喘、尿闭、遗尿,经闭,湿性瘫痪、面瘫、颤抖症及白斑、雀斑等。

    白术【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性味】 苦、甘,温。【归经】 归脾、胃经。【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枳壳【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性味】 苦、辛、酸,温。【归经】 归脾、胃经。【功能主治】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

    三棱【来源】 本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块茎。【性味】 辛、苦,平。【归经】 归肝、脾经。【功能主治】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症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

    糖棕【来源】为棕桐科植物糖棕的根。【性味】味微甜、涩。气香。性平。【功能主治】调补四塔,催乳,清火解毒,利胆退黄。主治腰膝冷痛,周身乏力,性欲冷淡,阳痿,遗精,早泄,产后乳汁不下,缺乳,黄疸。

    野柿【来源】为柿科植物野柿的根、枝和叶。【性味】味苦,涩,气香。性寒。【功能主治】调理四塔,补土健胃,清火解毒。主治乏力,不思饮食,体弱多病,旱衰,黄疸,水火烫伤。

    蹋菜【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塌棵菜的全草。【性味】甘,平,无毒。【功能主治】滑肠,疏肝,利五脏。

    异野芝麻【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异里芝麻的全草。【性味】 味辛;苦;性凉。【功能主治】 理气和胃;清热解毒。主胃热呕吐;疮肿;热淋涩痛;月经不调。

    路路通【来源】 本品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干燥成熟果序。【性味】 苦,平。【归经】 归肝、肾经。【功能主治】 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用于关节痹痛,麻木拘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

    骆驼蓬子【来源】为蒺藜科植物骆驼蓬的种子。【性味】苦,温。【功能主治】治咳嗽,小便不利,四肢麻木,关节酸痛。

    驴耳朵草【来源】菊科风毛菊属植物驴耳风毛菊,以全草入药。【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腮腺炎,疖肿。

    黄金间碧竹【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黄金间碧竹的茎。【性味】味微苦、甜,性温。【功能主治】清火解毒,利胆退黄。主治黄疸,眩晕,小便热涩疼痛。

    黑桑【来源】为桑科植物黑桑的黑色或红色果实。【性味】味酸微甜。【功能主治】调节异常血液质和胆液质,消退咽喉炎肿,阻止热性体液流窜于上呼吸道,止渴增食,除疡愈疮,清热止泻。主治热性或血液质性和胆液质性疾病,如咽喉炎肿,口渴纳差,口腔溃疡,肠道疮伤,热性腹泻及痢疾。

    黄诃子皮【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成熟干燥外果皮和中果皮。【性味】一级干寒,味微苦。【功能主治】生干生寒,清除异常胆液质和调节异常血液质,清热补脑、补胃,增强记忆,提高视力,消热除郁,燥湿养筋,凉血乌发。主治热性和胆质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热性脑虚,胃虚,记忆力减退,视力降低,热性抑郁症,湿性面瘫,血热白发。

    胡桐泪【来源】为杨柳科植物胡杨树脂在土中留存多年而成的物质。【性味】三级干热,味咸。【功能主治】生干生热,祛寒消食,散气止痛,热身壮阳,化痰止咳,燥湿生辉。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胃寒食积,肠纹腹痛,身寒阳疾,痰多咳嗽,多汗湿疹,白癜风等。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胆胃同治、疏肝理气、扶正固本的功效,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达到标本同治。组方讲究君臣佐使、四气五味升降浮沉,野柿、糖棕、蹋菜、异野芝麻、路路通等8味中药材共为君药,在复方中起主导作用,通过作用于主要靶点来治疗疾病;枳壳、碱花等7味药材为臣药,通过作用于与君药相同的靶点来增强君药的药理作用,从而减少君药所需剂量;其余为佐、使草药,以提高君、臣药的生物利用度,协调他们各成份的活性。本方中,野柿性寒、糖棕性平、铁刀木叶苦凉、干姜辛热,四者并用,重补脾胃之虚。骆驼蓬子与枳壳、碱花相伍,可显著增强消化道的消化功能和胃肠动力。马齿苋与驴耳朵草相伍,可祛湿热邪毒。月桂樱子去寒消炎,西黄芪胶矫正其害,异野芝麻理气和胃,三者相伍可显著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及胃黏膜的修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特别添加的蹋菜与驴耳朵草配伍后,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靶点,协同作用可产生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的特别功效,可有效调节机体各脏腑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外来毒素困扰的能力,有效防止旧疾复发。

    2、本发明针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机理,从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展开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好,安全无毒副作用,能明显提高病人自身免疫力,标本兼治防止复发,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称取:铁刀木叶7克、野柿15克、蹋菜16克、西黄芪胶6克、马齿苋9克、黄连8克、蓝布正10克、干姜12克、党参5克、厚朴8克、柴胡12克、金钱草10克、丹参5克、枳实12克、月桂樱子5克、白术5克、枳壳5克、三棱6克、碱花12克、异野芝麻14克、糖棕10克、路路通13克、骆驼蓬子5克、驴耳朵草4克。

    制备方法为:将上述除碱花、西黄芪胶之外的药材粉碎成粗粉;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加水8倍量, 浸泡2h,煎煮3h,滤过;第二次煎煮加水6倍量,煎煮2h,滤过;合并两次煎液再与碱花、西黄芪胶混合均匀后分装。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00ml;15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40例临床观察,临床症状均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治标准。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药物选择: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中药汤剂,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00ml;15天为1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克拉霉素、果胶铋、阿莫西林以及吗丁啉。疗程同治疗组。

    连续冶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疗效。

    3、疗效判定:

    (1)治愈:胃镜检查炎症消失,胃黏膜组织恢复正常,胆汁反流现象完全消失。

    (2)好转:胃镜检查炎症有明显改善,胃黏膜组织趋于正常,仅有轻微的胆汁反流现象。

    (3)未愈:胃镜检查炎症无任何改善,胃黏膜组织异常,有严重的胆汁反流现象。

    4、结果:

    选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汤剂的治疗组中,治愈14例,好转5例,未愈1例,治愈率70%,总有效率95%。平均治愈时间20.5天。对治愈及好转患者跟踪随访24个月,无1例复发。

    对照组中治愈8例,好转8例,未愈4例,治愈率40%,总有效率80%。平均治愈时间28天。对治愈及好转患者跟踪随访24个月,2例复发。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施例2

    称取:蹋菜16克、西黄芪胶6克、马齿苋9克、黄连8克、蓝布正10克、干姜12克、党参5克、厚朴8克、柴胡12克、金钱草10克、丹参5克、枳实12克、月桂樱子5克、白术5克、枳壳5克、三棱6克、碱花12克、异野芝麻14克、糖棕10克、路路通13克、骆驼蓬子5克、驴耳朵草4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选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成的中药汤剂的10名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治愈5例,好转3例,未愈2例,治愈率50%,总有效率80%。对治愈及好转患者跟踪随访24个月,1例复发。

    实施例3

    称取:铁刀木叶7克、野柿15克、蹋菜16克、西黄芪胶6克、马齿苋9克、黄连8克、蓝布正10克、干姜12克、党参5克、厚朴8克、柴胡12克、金钱草10克、丹参5克、月桂樱子5克、白术5克、枳壳5克、三棱6克、异野芝麻14克、糖棕10克、路路通13克、驴耳朵草4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选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成的中药汤剂的12名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治愈6例,好转2例,未愈2例,治愈率60%,总有效率80%。对治愈及好转患者跟踪随访24个月,2例复发。

    实施例4

    称取:铁刀木叶7克、野柿15克、蹋菜16克、西黄芪胶6克、马齿苋9克、黄连8克、蓝布正10克、干姜12克、党参5克、厚朴8克、柴胡12克、金钱草10克、丹参5克、枳实12克、月桂樱子5克、白术5克、黄金间碧竹5克、三棱6克、碱花12克、异野芝麻14克、糖棕10克、路路通13克、骆驼蓬子5克、驴耳朵草4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称取:铁刀木叶7克、野柿15克、蹋菜16克、西黄芪胶6克、马齿苋9克、黑桑8克、蓝布正10克、干姜12克、党参5克、厚朴8克、柴胡12克、金钱草10克、丹参5克、枳实12克、月桂樱子5克、白术5克、枳壳5克、三棱6克、碱花12克、异野芝麻14克、糖棕10克、路路通13克、骆驼蓬子5克、驴耳朵草4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称取:铁刀木叶7克、野柿15克、蹋菜16克、西黄芪胶6克、马齿苋9克、黄连8克、蓝布正10克、干姜12克、党参5克、厚朴8克、柴胡12克、金钱草10克、丹参5克、黑桑12克、月桂樱子5克、白术5克、黄诃子皮5克、三棱6克、碱花12克、异野芝麻14克、糖棕10克、路路通13克、骆驼蓬子5克、驴耳朵草4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称取:黄诃子皮7克、野柿15克、蹋菜16克、西黄芪胶6克、马齿苋9克、黄连8克、蓝布正10克、干姜12克、党参5克、厚朴8克、柴胡12克、金钱草10克、丹参5克、枳实12克、月桂樱子5克、白术5克、胡桐泪5克、三棱6克、碱花12克、异野芝麻14克、糖棕10克、路路通13克、骆驼蓬子5克、驴耳朵草4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称取:铁刀木叶7克、野柿15克、蹋菜16克、西黄芪胶6克、马齿苋9克、黄连8克、蓝布正10克、干姜12克、党参5克、厚朴8克、柴胡12克、金钱草10克、丹参5克、枳实12克、月桂樱子5克、白术5克、枳壳5克、黄诃子皮6克、胡桐泪6克、碱花12克、异野芝麻14克、糖棕10克、路路通13克、骆驼蓬子5克、驴耳朵草4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患者20例临床观察,临床症状均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治标准。病人随机分成5组,分别服用本发明实施例4-8制成的中药汤剂,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00ml,记录疗效如下:

    病例 治愈 好转 未愈 不良反应 2年内复发 平均治愈时间 实施例4 4 3 1 0 0 1 29天 实施例5 4 3 1 0 0 1 28天 实施例6 4 4 0 0 0 0 24天 实施例7 4 4 0 0 0 0 21天 实施例8 4 4 0 0 0 0 18天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例如本发明除制成汤剂剂外,还可用常见工艺制成其他口服剂型。相关中药及其药理通过现有公开文献及网络均可获得,也可以用相近功效的药材代之代用。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关 键  词:
    一种 用于 治疗 胆汁 反流性 胃炎 中药 汤剂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汤剂.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29325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