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轮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轮椅.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1054415.3 (22)申请日 2015.12.16 A61G 5/04(2013.01) (73)专利权人 金华市爱瑞克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地址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伟 业路 (72)发明人 严根波 (74)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代理人 王梨华 (54) 实用新型名称 电动轮椅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设备技术领域, 公开了 电动轮椅, 包括底座和设在底座上的座椅, 底座下 端两侧分别设有圆弧孔, 圆弧孔内设有与圆弧孔 配合设置的轮子, 底座上设有分别与底座两侧轮 子连接的。
2、两个电机和与电机连接的变速箱, 变速 箱上设有与变速箱连接的控制器, 底座上还设有 圆柱座, 圆柱座的一侧设有上下贯穿的开口, 座椅 设在圆柱座的开口内, 开口的侧壁上设有与控制 器连接的摇杆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控制 变速箱调节电机的转速实现轮子的前进、 后退、 转 弯, 通过摇杆装置传输控制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变 速箱, 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并将轮子设在圆弧孔 中, 缩短了底座与地面的距离, 降低了重心, 提高 座椅的稳定性, 同时方便用户的上下座椅。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51。
3、81645 U 2016.04.27 CN 205181645 U 1.电动轮椅, 包括底座(1)和设在底座(1)上的座椅(2), 其特征在于: 底座(1)下端两侧 分别设有圆弧孔(3), 圆弧孔(3)内设有与圆弧孔配合设置的轮子(4), 底座(1)上设有分别 与底座(1)两侧轮子(4)连接的两个电机(5)和与电机(5)连接的变速箱(6), 变速箱(6)上设 有与变速箱(6)连接的控制器(7), 底座(1)上还设有圆柱座(8), 圆柱座(8)的一侧设有上下 贯穿的开口(9), 座椅(2)设在圆柱座(8)的开口(9)内, 开口(9)的侧壁上设有与控制器(7) 连接的摇杆装置(10)。 2.根据权。
4、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轮椅, 其特征在于: 底座(1)为圆形, 底座(1)的直径与圆 柱座(8)的直径相等, 底座(1)上设有环形均布排列的距离探测仪(11), 距离探测仪(11)与 控制器(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轮椅, 其特征在于: 摇杆装置(10)的一侧设有显示屏(12) 和与显示屏(12)连接的报警器(13), 显示屏(12)和报警器(13)均与距离探测仪(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轮椅, 其特征在于: 底座(1)上设有升降电机(14), 升降电 机(14)上设有与升降电机(14)连接的升降支撑架(15), 座椅(2)固定连接在升降支撑架 (15)上, 升降。
5、电机(14)与控制器(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轮椅, 其特征在于: 轮子(4)的直径范围在100150mm, 圆 弧孔(3)直径与轮子(4)直径之差的范围在60100mm, 圆弧孔(3)的圆心点与轮子(4)的圆 心点在同一点上。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181645 U 2 电动轮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设备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轮椅。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老龄购买力也在大幅度的增强, 他们对生活品质也有 了更高追求, 老龄用品业市场日渐升温, 老龄用品、 辅具和保健品等需求旺盛。 0003 在看到国内、。
6、 外老龄产业发展大好形势的同时, 我们也看到老龄产品发展尤其是 轮椅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目前市场上的轮椅产品智能化水平低、 结构不合理、 安全性能不 够、 舒适度差等问题。 大多数轮椅都是在老产品基础上进行改装、 拼装, 发展速度已经严重 滞后, 满足不了现代老龄人的需求。 0004 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当下, 对老龄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能、 安全、 舒 适、 紧凑、 人性化必将成为老龄产品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智能化水平低、 结构不合理、 安全性能不够的缺点, 提 供了一种智能化水平高、 结构合理、 安全性足够的电动轮椅。 0006 为了解。
7、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7 电动轮椅, 包括底座和设在底座上的座椅, 底座下端两侧分别设有圆弧孔, 圆弧孔 内设有与圆弧孔配合设置的轮子, 底座上设有分别与底座两侧轮子连接的两个电机和与电 机连接的变速箱, 变速箱上设有与变速箱连接的控制器, 底座上还设有圆柱座, 圆柱座的一 侧设有上下贯穿的开口, 座椅设在圆柱座的开口内, 开口的侧壁上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摇 杆装置。 0008 作为优选, 底座为圆形, 底座的直径与圆柱座的直径相等, 底座上设有环形均布排 列的距离探测仪, 距离探测仪与控制器连接。 0009 作为优选, 摇杆装置的一侧设有显示屏和与显示屏。
8、连接的报警器, 显示屏和报警 器均与距离探测仪连接。 0010 作为优选, 底座上设有升降电机, 升降电机上设有与升降电机连接的升降支撑架, 座椅固定连接在升降支撑架上, 升降电机与控制器连接。 0011 作为优选, 轮子的直径范围在100150mm, 圆弧孔直径与轮子直径之差的范围在 60100mm, 圆弧孔的圆心点与轮子的圆心点在同一点上。 0012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 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通过控制器控制变 速箱调节电机的转速实现轮子的前进、 后退、 转弯, 通过摇杆装置传输控制信号给控制器控 制变速箱, 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并将轮子设在圆弧孔中, 缩短了底座与地面的距。
9、离, 降低 了重心, 提高了座椅的稳定性, 同时方便用户的上下座椅, 结构紧凑、 安全、 舒适。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181645 U 3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底座与轮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 1底座、 2座椅、 3圆弧孔、 4轮 子、 5电机、 6变速箱、 7控制器、 8圆柱座、 9开口、 10摇杆装置、 11距离探测仪、 12显示屏、 13报警器、 14升降电机、 15升降支撑。 具体实。
10、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 实施例1 0020 电动轮椅, 如图1至图3所示, 包括底座1和设在底座1上的座椅2, 底座1下端两侧分 别设有圆弧孔3, 圆弧孔3内设有与圆弧孔配合设置的轮子4, 底座1上设有分别与底座1两侧 轮子4连接的两个电机5和与电机5连接的变速箱6, 变速箱6上设有与变速箱6连接的控制器 7, 底座1上还设有圆柱座8, 圆柱座8的一侧设有上下贯穿的开口9, 座椅2设在圆柱座8的开 口9内, 开口9的侧壁上设有与控制器7连接的摇杆装置10, 运行时, 摇杆装置10向左移动时, 控制器7接收摇杆装置10的信号, 控制器7通过。
11、变速箱6控制右侧电机5工作, 左侧电机5不工 作, 完成轮椅的左转同时也可以向左360 原地旋转, 向右转弯或者向右360 原地旋转, 将摇 杆装置10上的摇杆向右拨动, 即可实现, 方便轮椅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转动, 摇杆装置10向 前推动时, 控制器7通过变速箱6控制左右两侧电机5同时正转, 实现轮子4向前转动, 完成轮 椅的前进, 后退时, 将摇杆装置10向后拨动, 电机5即同时反转带动轮子4向后转动, 完成轮 椅的倒退, 用户只需要拨动摇杆装置10上的摇杆即可对轮椅进行控制, 操作简单, 使用方 便。 0021 底座1为圆形, 底座1的直径与圆柱座8的直径相等, 底座1上设有环形均布排列。
12、的 距离探测仪11, 距离探测仪11与控制器7连接, 距离探测仪11用于探测底座8周围物体与底 座8之间的距离, 防止底座1与周围物体发生碰撞, 提高轮椅使用时的安全性, 摇杆装置10的 一侧设有显示屏12和与显示屏12连接的报警器13, 显示屏12和报警器13均与距离探测仪11 连接, 当物体与底座1之间的距离到达距离探测仪11设定的安全距离内时, 距离探测仪11发 送相关的距离和物体信息至显示屏12, 方便用户了解周围物体的放置情况, 同时通过报警 器13发出警示音提醒用户, 提高用户的警惕性, 保证使用安全, 底座1上设有升降电机14, 升 降电机14上设有与升降电机14连接的升降支撑架。
13、15, 座椅2固定连接在升降支撑架15上, 升 降电机14与控制器7连接, 调节座椅2的高度时, 只需将摇杆装置10上的摇杆向上拔起, 摇杆 装置10将调高座椅2的信息传输给控制器7, 控制器7控制升降电机14升高升降支撑架15, 将 摇杆松开时, 升降电机14停止工作, 调低座椅2的高度时, 将摇杆装置10上的摇杆向下压, 控 制器7控制升降电机14降低升降支撑架15的高度, 松开摇杆时, 升降电机14即停止工作, 轮 子4的直径为70mm, 圆弧孔3直径与轮子4直径之差为30mm, 圆弧孔3的圆心点与轮子4的圆心 点在同一点上, 降低乘员离地高度, 使重心下降, 提高移动稳定性能的同时乘员上、 下座椅 也更加方便。 0022 总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181645 U 4 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 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181645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5181645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5181645 U 7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5181645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