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H响应与协同治疗的靶向小分子前药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PH响应与协同治疗的靶向小分子前药的制备方法.pdf(11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345179.8 (22)申请日 2017.05.16 (71)申请人 西南大学 地址 400715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 大学 (72)发明人 许志刚 侯美丽 高永娥 马晓倩 康跃军 汪敏 (51)Int.Cl. A61K 47/54(2017.01) A61K 31/704(2006.01) A61K 31/519(2006.01) A61K 9/107(2006.01) A61K 49/00(2006.01) A61P 35/00(2006.01) (54。
2、)发明名称 一种pH响应与协同治疗的靶向小分子前药 的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的合成领域, 更具体地 涉及到一种pH响应与协同治疗的靶向两亲性小 分子前药的制备方法, 它是基于阿霉素的酸性响 应两亲性小分子前药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两亲性 小分子前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基于 亲水性药物分子氨甲喋呤 (MTX) 的化学修饰改 性, 在氨甲喋呤中小位阻的羟基处引入叔丁氧羰 基保护的pH响应性肼键;(2) 肼基脱叔丁氧羰基 保护后, 引入阿霉素 (DOX) 疏水性药物分子, 获得 pH响应的两亲性小分子前药; 所得两亲性小分子 前药可自组装成药物纳米胶束, 并可选择性地释。
3、 放出药物, 且具有靶向传递、 高药物上载量、 刺激 响应控制的药物释放、 高胶束稳定性等优点。 可 有效解决疏水性药物分子的水溶性和结合纳米 药物传递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6页 CN 106924749 A 2017.07.07 CN 106924749 A 1.一种pH响应与协同治疗的靶向两亲性小分子前药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 下步骤: (1) 在冰浴和氩气(Ar)氛围条件下, 将氨甲喋呤 (MTX) 溶于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 (DMF) 中, 往溶液中分别加入N-羟基丁二酰亚胺 (NHS) 和1-乙基- (3-二甲基氨基丙基) 碳酰 二亚胺盐酸盐 (E。
4、DCHCl) ; (2) 将步骤 (1) 得到的溶液在冰水浴中搅拌30 min; (3) 再往步骤 (2) 的溶液中加入肼基甲酸丁酯 (BH) 的无水DMF溶液, 室温避光搅拌24 h, 在去离子水中进行沉淀, 抽滤并用丙酮清洗, 获得中间产物, 即pH响应的氨甲喋呤前驱体 (MTX-BH) ; (4) 将步骤 (3) 得到的MTX-BH加入二氯甲烷 (DCM) 和三氟乙酸 (TFA) 体积比为1: 1的混合 液中, 避光搅拌30 min; 旋转蒸发除去溶剂, 得到黄色的固体; (5) 将步骤 (4) 得到的固体尽可能分散于甲苯中, 旋转蒸发除去甲苯, 重复三次, 最后再 用乙醚清洗三次, 旋。
5、转蒸发除去乙醚, 这样得到脱叔丁氧羰基保护的MTX-BH药物前驱体; (6) 将步骤 (5) 得到的脱叔丁氧羰基保护的MTX-BH药物前驱体溶于无水DMF中, 加入阿 霉素 (DOX) 的甲醇溶液, 室温避光反应72 h, 最后在甲醇中透析除去未反应的DOX即可得到 所需产物 (MTX-DOX) , 即pH响应与协同治疗的靶向两亲性小分子前药MTX-DOX。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H响应与协同治疗的靶向两亲性小分子前药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1) 中MTX、 NHS、 EDCHCl三者物质的量的比为1:1:1-1:1.5: 1.5, 需要将MTX、 NHS、 EDCH。
6、Cl三者完全溶解在DMF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H响应与协同治疗的靶向两亲性小分子前药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3) 中BH与步骤 (1) 中MTX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1.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H响应与协同治疗的靶向两亲性小分子前药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4) 中每1 mmol MTX-BH需要DCM和TFA混合溶液为20 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H响应与协同治疗的靶向两亲性小分子前药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6) 中脱叔丁氧羰基保护的MTX-BH药物前驱体与DOX物质的量比 为1:2-1:3。 。
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H响应与协同治疗的靶向两亲性小分子前药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4) 、(5) 和 (6) 需要连续进行; 所述步骤 (5) 和 (6) 中的脱叔丁氧羰 基保护后的MTX-BH放置时间不可超过一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924749 A 2 一种pH响应与协同治疗的靶向小分子前药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化学药物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pH响应与协同治疗的靶向两亲性小分子 前药的制备与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氨甲蝶呤 (Methotrexate, MTX, 别名: (+)-氨甲蝶呤, 甲氨基叶酸, 分子式。
8、: C20H22N8O5, CAS号: 60388-53-6) , 是叶酸拮抗剂, 与叶酸差异仅在N10上的NH上的氢改为甲基 (CH3), 以及环上C4酮基改为氨基(NH2), 故可与叶酸竞争同一酵素, 通过对二氢叶酸还原酶 的抑制而达到阻碍肿瘤细胞DNA的合成,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繁殖, 抗代谢疗法的抗 癌药物。 同时由于与叶酸结构相近, 氨甲蝶呤可与细胞表面的叶酸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使 药物能够集中在叶酸受体比较多的癌细胞内。 此外, 氨甲蝶呤与叶酸性质相似, 具有较好的 亲水性。 盐酸阿霉素 (Doxorubicin, DOX) 别名多柔比星, 阿霉素等。 分子式: C27H29N。
9、O11, CAS 号: 23214-92-8) , 是一种抗肿瘤抗生素, 有效抑制RNA和DNA的合成, 具有广泛的抗谱性, 对 急性白血病, 乳腺癌以及肝癌等多种肿瘤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研究证明, DOX药物呈交叉 耐药性, 并与MTX具有一定的协同治疗作用, 因此设计一种集MTX和DOX于一体的智能型药物 递送系统对于解决治疗效率低, 药物耐药性强等问题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0003 由于抗癌药物往往表现出水中溶解度低以及药物靶向递送性弱等特点, 在实际化 疗过程中, 对正常组织或细胞有较大的细胞毒性, 影响了肿瘤治疗的难度与周期, 因而提高 药物水溶性及其靶向性等具有重大的科学与实际。
10、意义。 小分子药物递送系统可有效结合小 分子药物和生物纳米技术等优点, 可选择性地将药物递送至病灶, 减低毒副作用的同时可 有效提高了药物的医疗疗效。 一些研究报道中, 通常将抗癌药物与亲水性的聚合物例如聚 乙二醇等通过酯键或酰胺键结合形成纳米粒子, 酯键与酰胺键往往需要体内的酯酶或酰胺 酶的存在才可断裂, 而酯酶在体内是广泛分布的, 酰胺酶含量较低, 因而难以实现药物的可 控释放, 此外这种策略由于存在较大比例的载体成分, 药物上载量不高, 不能实现无载体的 药物递送。 例如: CN103285400B公开了一种酸敏感聚合物前药的合成及应用, 抗癌药物阿 霉素与A-B型两嵌段聚合物通过缩醛键。
11、链接, 并制得聚乙二醇亲水嵌段为外表面, 疏水药物 为疏水核的前药胶束纳米颗粒, 并通过物理包埋的形式包埋另外一种抗癌药物, 增强了对 癌细胞的杀伤能力。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抗肿瘤药物载体含量高, 药物上载量低及药物释放不可控等 缺陷, 提供一种pH响应与协同治疗的靶向两亲性小分子前药的制备及应用。 本发明具体技 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pH响应与协同治疗的靶向两亲性小分子前药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在冰浴和氩气(Ar)氛围条件下, 将氨甲喋呤 (MTX) 溶于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 (DMF) 中, 往溶液中分别加入N-羟基丁二酰亚胺 (NHS) 和1-乙基。
12、- (3-二甲基氨基丙基) 碳酰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6924749 A 3 二亚胺盐酸盐 (EDCHCl) ; (2) 将步骤 (1) 得到的溶液在冰水浴中搅拌30 min; (3) 再往步骤 (2) 的溶液中加入肼基甲酸丁酯 (BH) 的无水DMF溶液, 室温避光搅拌24 h, 在去离子水中进行沉淀, 抽滤并用丙酮清洗, 获得中间产物, 即pH响应的氨甲喋呤前驱体 (MTX-BH) 。 0006 (4) 将步骤 (3) 得到的MTX-BH加入二氯甲烷 (DCM) 和三氟乙酸 (TFA) 体积比为1: 1的 混合液中, 避光搅拌30 min; 旋转蒸发除去溶剂, 得到黄色的。
13、固体; (5) 将步骤 (4) 得到的固体尽可能分散于甲苯中, 旋转蒸发除去甲苯, 重复三次, 最后再 用乙醚清洗三次, 旋转蒸发除去乙醚, 这样得到脱叔丁氧羰基保护的MTX-BH药物前驱体; (6) 将步骤 (5) 得到的脱叔丁氧羰基保护的MTX-BH药物前驱体溶于无水DMF中, 加入DOX 的甲醇溶液, 室温避光反应72 h, 最后在甲醇中透析除去未反应的DOX即可得到所需产物 (MTX-DOX) , 即pH响应与协同治疗的靶向两亲性小分子前药MTX-DOX。 0007 进一步的, 步骤 (1) 中MTX、 NHS、 EDCHCl三者物质的量的比为1:1:1-1:1.5:1.5, 需要将M。
14、TX、 NHS、 EDCHCl三者完全溶解在DMF中。 0008 进一步的, 步骤 (3) 中BH与步骤 (1) 中MTX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1.5:1。 步骤 (4) 中 每1mmol MTX-BH需要DCM和TFA混合溶液为20 mL。 0009 进一步的, 步骤 (6) 中脱叔丁氧羰基保护的MTX-BH药物前驱体与DOX物质的量比为 1:2-1:3。 0010 进一步的, 步骤 (4) 、(5) 和 (6) 需要连续进行; 所述步骤 (5) 和 (6) 中的脱叔丁氧羰 基保护后的MTX-BH放置时间不可超过一周。 0011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有: 1. 针对目前小分子前药递送系统存在的。
15、问题, 本发明创造性地提出一种兼具小分子 前药和纳米药物优势于一体的基于pH响应两亲性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的递送系统, 能有效提 高药物上载量和双药协同效应, 解决当前小分子前药递送系统靶向传递以及药物选择性的 可控释放问题, 推动肿瘤的精确诊断与高效治疗。 0012 2、 在本发明中, 氨甲蝶呤药物分子的引入, 形成的纳米粒子可暂时屏蔽药物分子 的荧光, 内吞作用下进入细胞, 纳米粒子解组装, 药物分子的荧光可得到还原, 实现药物的 追踪, 药物在刺激响应下释放出两种药物, 实现癌症的治疗与药物的追踪也是本项目的最 大特色之一。 附图说明 0013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
16、楚, 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pH响应的靶向两亲性小分子前药 (MTX-DOX) 的合成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pH响应的靶向两亲性小分子前药 (MTX-DOX) 的核磁示意 图。 0015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pH响应的靶向两亲性小分子前药 (MTX-DOX) 的红外示意 图。 0016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小分子前药纳米胶束的DLS图。 0017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pH响应的靶向两亲性小分子前药 (MTX-DOX) 纳米粒子的体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6924749 A 4 外释药示意图。 0018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小分子。
17、药物纳米胶束对KB癌细胞作用48h的体外毒性图 (A) 及其对A549细胞和KB细胞的对比作用图 (B) 。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0 实施例1 制备pH刺激响应的MTX-DOX两亲性小分子前药 (1) 在冰浴, 氩气(Ar)氛围条件下, 首先将1.034 g MTX溶于25 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 胺 (DMF) 中, 接着分别加入260.5 mg N-羟基丁二酰亚胺 (NHS) 和447.0 mg 1-乙基- (3-二甲 基氨基丙基) 碳酰二亚胺盐酸盐 (EDCHCl) ; 冰水浴中搅拌30 min后, 将325.3 mg。
18、 肼基甲 酸丁酯 (BH) 溶于5 mL无水DMF溶液, 加入上述反应溶液中, 室温避光搅拌24 h; 在去离子水 中进行沉淀, 抽滤并用丙酮清洗, 即可获得稳定产物pH响应的氨甲喋呤前驱体 (MTX-BH) 308.0 mg, 产率为23.82% 。 0021 (2) 首先MTX-BH中氨基的脱叔丁氧羰基保护反应, 将步骤 (1) 反应的部分产物MTX- BH 85.4 mg加入1.5 mL DCM和TFA体积比为1: 1的混合液中, 避光搅拌30 min; 旋转蒸发除 去溶剂, 得到的固体尽可能分散于2.5 mL甲苯中, 旋蒸除去甲苯, 重复三次, 最后再用2.5 mL乙醚清洗三次, 旋蒸。
19、出去乙醚, 得到脱叔丁氧羰基保护的MTX药物前驱体; 将得到的全部 脱叔丁氧羰基保护的MTX药物前驱体溶于5 mL无水DMF中, 加入含180.1 mg DOX的甲醇溶液 5 mL, 避光反应72 h, 甲醇中透析即可得到所需产物pH响应与协同治疗的靶向两亲性小分 子前药MTX-DOX 86.4 mg, 产率57.97%。 其合成过程见图1; 核磁表征结果见图2, MTX-BH中 1.37 ppm的峰即为叔丁氧羰基的氢谱峰, MTX-DOX中8.6 ppm处的出峰为肼基氢谱峰; 红外 表征图见图3, 1600-1575 cm-1处的出峰即为肼基氢的峰。 0022 (3) 制备小分子前药纳米胶束。
20、: 室温情况下, 配备5 mg/mL的MTX-DOX的二甲基亚砜 (DMSO) 溶液, 加入极少量的三乙胺 (TEA) 搅拌均匀 (1 mg MTX-DOX加1 L TEA) , 缓慢滴加到 去离子水中, 搅拌一定时间后, 二次水中透析获得浅红色的小分子前药纳米胶束。 如图4, 其 DLS结果显示前药纳米胶束为70.27 nm, 其粒径分布系数为0.205。 对所得纳米粒子的体外 释放进行测定, 由图5可得当pH为5.04时, 药物的累计释放率可达85%, 而当pH增大至6.80, 7.44时, 释放率显著降低。 图6A是所得纳米胶束与游离药物对KB肿瘤细胞作用48 h的体外 毒性对比示意图,。
21、 图6B是纳米胶束靶向毒性示意图 (KB细胞表面相对A549细胞有较多的叶 酸受体) , 由图可知MTX-DOX纳米药物对肿瘤细胞毒性随浓度增大而增加, 且对A549肿瘤细 胞的毒性相对KB肿瘤细胞要小。 0023 最后说明的是, 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通 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在 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 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6924749 A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6 CN 106924749 A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7 CN 106924749 A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8 CN 106924749 A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9 CN 106924749 A 9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0 CN 106924749 A 10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1 CN 106924749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