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脉管炎和四肢血管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脉管炎和四肢血管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732408 B (45)授权公告日 2012.05.02 CN 101732408 B *CN101732408B* (21)申请号 201010010168.2 (22)申请日 2010.01.21 A61K 36/537(2006.01) A61P 9/14(2006.01) A61K 35/413(2006.01) (73)专利权人 郭富成 地址 110011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金觉寺街 60-2-211 (72)发明人 郭富成 (74)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21207 代理人 金春华 (54) 发明名称 治疗脉管炎和四肢血管病的。
2、中药及其制备方 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脉管炎和四肢血管病的 中药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由以下 原料药按重量份配比制成的 : 人参 5 10 份、 丹 参 5 10 份、 甘草 2 8 份、 茯苓 2 7 份、 白术 1 5 份、 牛黄 1 3 份。制备方法如下 : 按配比, 将人参, 丹参, 甘草, 茯苓和白术粉碎, 过 80 目筛, 干燥, 灭菌制成细粉 ; 再加入粉碎后过 80 目筛的 牛黄细粉, 混合均匀, 制成片剂或胶囊。本发明成 本低, 服用方便, 疗效显著, 无复发。 (51)Int.Cl. 审查员 吴立坤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
3、)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CN 101732408 B1/1 页 2 1.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药按重量份配比制成的 : 人参 5 10 份、 丹参 5 10 份、 甘草 2 8 份、 茯苓 2 7 份、 白术 1 5 份、 牛黄 1 3 份。 2. 一种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治疗脉管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比, 将人参, 丹参, 甘草, 茯苓和白术粉碎, 过80目筛, 干燥, 灭菌 制成细粉 ; 再加入粉碎后过 80 目筛的牛黄细粉, 混合均匀, 制成片剂或胶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73。
4、2408 B1/3 页 3 治疗脉管炎和四肢血管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 具体地涉及一种治疗脉管炎和四肢血管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脉管炎是临床常见周围血管病。脉管炎全称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是由于肢体中 小动脉栓塞引起血管炎症的一种严重的疾病。其症状多为四肢末端发凉, 疼痛, 组织坏死, 因而在一般的治疗中容易误诊误治, 脉管炎容易和风湿病混淆, 耽误治疗, 严重的还会截 肢, 给患者带来痛苦。四肢血管病是指包括脉管炎在内的其他的几种疾病的总称, 如 : 动脉 硬化闭塞症, 血栓性静脉炎, 雷诺氏病和大动脉炎, 四肢血管病轻者肢体疼痛, 重者可致。
5、手 足溃烂坏死。目前对于治疗脉管炎和四肢血管病还没有有效的药物, 治疗效果差。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 服用方便, 疗效显著的治疗 脉管炎和四肢血管病的中药。 0004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脉管炎和四肢血管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治疗脉管炎和四肢血管病的 中药, 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药按重量份配比制成的 : 0006 人参 5 10 份、 丹参 5 10 份、 0007 甘草 2 8 份、 茯苓 2 7 份、 0008 白术 1 5 份、 牛黄 1 3 份。 0009 上述的。
6、治疗脉管炎和四肢血管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 0010 按上述的配比, 将人参, 丹参, 甘草, 茯苓和白术粉碎, 过 80 目筛, 干燥, 灭菌制成 细粉 ; 再加入粉碎后过 80 目筛的牛黄细粉, 混合均匀, 制成片剂或胶囊。 0011 本发明采用的原料药的药理, 药性如下 : 0012 人参 :【性味归经】 甘、 微苦, 平, 归脾、 肺、 心经。 【功能主治】 大补元气, 复脉固脱, 补脾益肺, 生津, 安神。 用于体虚欲脱, 肢冷脉微, 脾虚食少, 肺虚喘咳, 津伤口渴, 内热消渴, 久病虚羸, 惊悸失眠, 阳痿宫冷 ; 心力衰竭, 心原性休克。 0013 丹参 :【性味归经】 苦。
7、, 微寒, 归心、 肝经。 【功能主治】 祛瘀止痛, 活血通经, 清心除 烦。用于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 癥瘕积聚, 胸腹刺痛, 热痹疼痛, 疮疡肿痛, 心烦不眠 ; 肝脾肿 大, 心绞痛。 0014 甘草 :【性味归经】 甘, 平。归心、 肺、 脾、 胃经。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祛 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 倦怠乏力, 心悸气短, 咳嗽痰多, 脘腹、 四肢挛 急疼痛, 痈肿疮毒, 缓解药物毒性、 烈性。 0015 茯苓 :【性味归经】 甘、 淡, 平, 归心、 肺、 脾、 肾经。 【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 健脾宁心。 用于水肿尿少, 痰饮眩悸, 脾虚食。
8、少, 便溏泄泻, 心神不安, 惊悸失眠。 0016 白术 :【性味归经】 苦、 甘, 温, 归脾、 胃经。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 燥湿利水, 止汗, 说 明 书 CN 101732408 B2/3 页 4 安胎。用于脾虚食少, 腹胀泄泻, 痰饮眩悸, 水肿, 自汗, 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 和胃, 安胎。 用于脾虚食少, 泄泻便溏, 胎动不安。 0017 牛黄 :【性味归经】 甘, 凉。 , 归心、 肝经。 【功能主治】 清心, 豁痰, 开窍, 凉肝, 息风, 解毒。用于热病神昏, 中风痰迷, 惊痫抽搐, 癫痫发狂, 咽喉肿痛, 口舌生疮, 痈肿疔疮。 0018 本发明对脉管炎和四肢血管病。
9、患者的治疗临床观察如下 : 0019 ( 一 ) 一般资料 : 0020 脉管炎 : 235 例 0021 四肢血管病 : 226 例 0022 ( 二 ) 诊断标准 0023 脉管炎 : 手足末端疼痛, 发凉, 局部组织溃烂坏死。 0024 四肢血管病 : 四肢凉麻, 酸胀, 小腿浮肿, 皮肤颜色黑, 溃烂。 0025 ( 三 ) 治疗方法 0026 取实施例 1 中, 制成的胶囊。 0027 服用方法 : 每日服用三次, 每次 5 7 粒。 0028 ( 四 ) 疗效评定标准 0029 脉管炎 0030 治愈 : 无疼痛, 不发凉, 溃烂面愈合。 0031 有效 : 无疼痛, 不发凉, 溃。
10、烂面逐渐愈合。 0032 无效 : 经过治疗, 症状没有改变或改变较小。 0033 四肢血管病 0034 治愈 : 症状减轻, 溃烂面愈合。 0035 有效 : 症状减轻, 溃烂面逐渐愈合。 0036 无效 : 经过治疗症状没有改变或改变较小。 0037 ( 五 ) 治疗结果 ( 见表 1) 0038 经服用本发明的中药一年后, 治疗结果如表 1 所示。 0039 表 1 经治疗后疗效临床观察 0040 004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科学配伍, 以 6 味中药协同作 用, 对脉管炎和四肢血管病具有显著的疗效。通过临床观察, 对脉管炎患者治愈率达到 80.8, 总有。
11、效率为 98.7; 对四肢血管病患者治愈率达到 81.9, 总有效率为 100。经 随访, 无复发。 说 明 书 CN 101732408 B3/3 页 5 具体实施方式 : 0042 实施例 1 0043 一种治疗脉管炎和四肢血管病的中药, 是由以下原料药按重量配比制成的 : 0044 人参 700g、 丹参 750g、 0045 甘草 600g、 茯苓 450g、 0046 白术 380g、 牛黄 120g。 0047 制备方法如下 : 按上述的配比, 将人参, 丹参, 甘草, 茯苓和白术粉碎, 过 80 目筛, 干燥, 灭菌制成细粉 ; 再加入粉碎后过 80 目筛的牛黄细粉, 混合均匀,。
12、 制成 6000 粒胶囊。 0048 实施例 2 0049 一种治疗脉管炎和四肢血管病的中药, 是由以下原料药按重量配比制成的 : 0050 人参 500g、 丹参 500g、 0051 甘草 800g、 茯苓 700g、 0052 白术 100g、 牛黄 300g。 0053 制备方法如下 : 按上述的配比, 将人参, 丹参, 甘草, 茯苓和白术粉碎, 过 80 目筛, 干燥, 灭菌制成细粉 ; 再加入粉碎后过 80 目筛的牛黄细粉, 混合均匀, 制成 6000 粒胶囊。 0054 实施例 3 0055 一种治疗脉管炎和四肢血管病的中药, 是由以下原料药按重量配比制成的 : 0056 人参 1000g、 丹参 1000g、 0057 甘草 200g、 茯苓 200g、 0058 白术 500g、 牛黄 100g。 0059 制备方法如下 : 按上述的配比, 将人参, 丹参, 甘草, 茯苓和白术粉碎, 过 80 目筛, 干燥, 灭菌制成细粉 ; 再加入粉碎后过 80 目筛的牛黄细粉, 混合均匀, 制成 6000 粒胶囊。 说 明 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