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防治头晕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剂的成型方法.pdf

  • 上传人:le****a
  • 文档编号:8283054
  • 上传时间:2020-03-17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347.8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05053.4

    申请日:

    20080425

    公开号:

    CN101264186A

    公开日:

    2008091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84,A61K9/20,A61K9/48,A61K9/16,A61K9/06,A61P29/00,A61P25/04

    主分类号:

    A61K36/884,A61K9/20,A61K9/48,A61K9/16,A61K9/06,A61P29/00,A61P25/04

    申请人:

    北京中泰天和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何俊保

    地址:

    100107北京市朝阳区清林东路世纪龙祥嘉园9-2-602室

    优先权:

    CN200810105053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头晕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剂的成型方法,该配方是由葛根、防风、钩藤、白术、炙甘草、山茱萸、柴胡、白芍、桃仁、泽泻、茯苓、龙眼共十二味中草药材组方,制成的制剂具有滋阴潜阳、祛风、强筋骨的功能,用于防治头晕,对于风湿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引起的头晕疗效最佳。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治头晕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该配方包括重量单位按份计的以下原料制成的。葛根30-60份    防风20-80份    钩藤30-60份白术20-80份    炙甘草20-80份  山茱萸10-50份柴胡10-50份    白芍20-80份    桃仁5-20份泽泻30-60份    茯苓30-60份    龙眼5-2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头晕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各配方组成的重量配比是。葛根52份    防风65份    钩藤52份白术65份    炙甘草65份  山茱萸38份柴胡38份    白芍65份    桃仁18份泽泻52份    茯苓52份    龙眼12份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防治头晕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制成制剂的成型方法为:(1)取白芍粉碎成细粉,其余各药分别粉碎或捣碎成粗粉,备用;(2)取葛根、钩藤、炙甘草、柴胡各粗粉混合,先加入3~8倍量水煎煮2小时;再加入防风、白术、山茱萸、泽泻,合煎1.5小时,同时加补适量水;最后加入桃仁、茯苓、龙眼,合煎1小时,放冷,过滤,滤液另器存放;(3)将上述药渣再加4~6倍量水,共煎1~2小时,放冷,过滤,滤液与上述(2)中滤液合并,浓缩至约适量体积,备用;(4)成型:①取上述浓缩液,60℃继续浓缩成热测相对密度为1.12~1.19的清膏,加3~6倍量糖粉,搅匀,制成颗粒,低温干燥,过50目筛,分装,密封,即得冲剂;②取上述浓缩液,60℃继续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2~1.28的清膏,加与清膏等重量或倍量的炼蜜,搅拌混匀,微炼,除沫,制成半流体制剂,灭菌后装无菌瓶中密封,即得煎膏剂;③取上述浓缩液,继续浓缩,使含水量约为10%~20%,灭菌分装,密封,即得浸膏剂;④取上述浓缩液,60℃继续浓缩成热测相对密度为1.15~1.21的稠膏,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宜的药用辅料,以适当浓度的乙醇制粒,干燥。颗粒分装,即得颗粒剂;颗粒装胶囊,即得胶囊剂;颗粒压片,即得片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配方,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头晕的中药配方 及其制剂成型方法。

    技术背景

    头晕,很多人认为是小毛病,饿时会头晕,女性经期前后会头晕,蹲久了站起来也会头 晕……在都市紧张的生活中,不少人常产生头晕。当你长期被莫名的晕眩困扰却找不到病源 时,实在苦恼不堪。有的人甚至担心这是否是癌症的先兆,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一般的短 暂性头晕并无大碍,不过,如果时间较长就要当心,因为这可能是重病的先兆。

    中医认为,头晕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肝阴不足, 肝阳上亢;膏粱厚味,化湿生痰,痰浊蒙蔽清阳;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根据具体病情, 常予补益肝肾、养血活血、滋阴潜阳、健脾补血、化湿通络之法治疗。

    如果因过于劳累、身体虚弱导致的头晕,中医称之为虚头晕。虚头晕是由于身体虚弱, 气血不能上注,导致头部失氧而觉晕眩。这时,只需补充营养或注意休息即可。

    虚症分气血亏损和肝肾亏损。对于气血亏损者,中医以四君子汤加以治疗。药材包括党 参、茯苓、白术、炙草、黄芪、山萸、山药、红枣等。另外,也可用党参、黄芪、当归、白 术、川芎、熟地、枣仁、夜交藤、柏子仁等调煮。对于肝肾亏损者,则以杞菊地黄汤和首乌 汤疗效最佳。杞菊地黄汤的药材有杞果、菊花、熟地、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五 味子、首乌、龙骨牡蛎、钩藤等;首乌汤的材料有首乌、菟丝子、女贞子、黑桑椹、汉防自、 草决明等。除了服用中药外,平时在家也可用北芪、党参、红枣(去核)等煮水代茶。

    很多人以为头晕皆因体虚引致,因而一觉得头晕就马上进补。不过,从中医的角度来看, 并非所有头晕症状都受得起补品,不少情况是愈补愈晕。例如感冒,不论是风寒或风热、畏 冷还是发烧,暂时都不宜进补;血压高者不论是虚证或实证,也不宜进补,因补品均会助长 血压上升。极度阴虚火旺者,更要远离补品,补药一方面会刺激血压,同时助长阳火,吃了 有弊无利。

    若平时身体结实而突然出现头晕,一般是实头晕。实头晕表现为突然觉得头晕异常,天 旋地转,头中嗡嗡有声,甚至有些想吐。实头晕常由于生气、惊乱、着急造成气血上涌,使 头中气血错乱,导致眩晕。这时,保持平稳的情绪最重要。

    实症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痰浊中阻、肝阳上亢、风阳上亢。中医所说的“诸风掉眩”,即 是从治肝开始,以解除头晕现象。痰浊中阻,多数出现在男性病人身上,痰多积累、痰浊中 阻可以找中医师配伍,用下列草药煎成汤药加以治疗:半夏、白术、天麻、陈皮、泽泻、茯 苓、白蒺藜等。肝阳上亢,可用下列草药加以治疗:龙胆、黄芪、枝子、泽泻、木通、车前 子、当归、生地等。风阳上亢者可用下列草药煎汤服用:天麻、钩藤、夏枯草、白蒺藜、珍 珠母、牡蛎、夜交藤、龙骨。

    另一个造成头晕的原因与饮食相关。有些人尤其喜欢吃煎炸食物,又不晓得适时“去火”, 也易引起头晕。此外,情绪不调也是成因之一。一些头晕病情较严重的人,手和头可能出现 颤动现象,这时必须加以注意,尽快治疗。

    此外,中医有“肝风内动”之论,意思是肝风旺,因阴虚所致。有些人体质阴阳不平, 常常熬夜,然而,午夜12点正是人们应该进入正常休息与睡眠的时候,也是“润肝”的最佳 时间,可是都市人生活忙碌,很多人此时却十分兴奋,错过了“润肝”的机会,致使阴虚肝 风旺。另外,在肝水处于“阴水不足”的情况下,白天也常出现晕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头晕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剂成型方法,以弥补现有药物的缺 陷。

    本发明的目地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中药制剂:

    葛根30-60份    防风20-80份    钩藤30-60份

    白术20-80份    炙甘草20-80份  山茱萸10-50份

    柴胡10-50份    白芍20-80份    桃仁5-20份

    泽泻30-60份    茯苓30-60份    龙眼5-20份

    2、本发明的配方最佳各原料重量配比是:

    葛根52份    防风65份    钩藤52份

    白术65份    炙甘草65份  山茱萸38份

    柴胡38份    白芍65份    桃仁18份

    泽泻52份    茯苓52份    龙眼12份

    3、其制剂成型方法为:

    (1)取白芍粉碎成细粉,其余各药分别粉碎或捣碎成粗粉,备用;

    (2)取葛根、钩藤、炙甘草、柴胡各粗粉混合,先加入3~8倍量水煎煮2小时;再加 入防风、白术、山茱萸、泽泻,合煎1.5小时,同时加补适量水;最后加入桃仁、 茯苓、龙眼,合煎1小时,放冷,过滤,滤液另器存放;

    (3)将上述药渣再加4~6倍量水,共煎1~2小时,放冷,过滤,滤液与上述(2)中 滤液合并,浓缩至约适量体积,备用;

    (4)成型:

    ①取上述浓缩液,60℃继续浓缩成热测相对密度为1.12~1.19的清膏,加3~6倍 量糖粉,搅匀,制成颗粒,低温干燥,过50目筛,分装,密封,即得冲剂;

    ②取上述浓缩液,60℃继续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2~1.28的清膏,加与清膏等重量 或倍量的炼蜜,搅拌混匀,微炼,除沫,制成半流体制剂,灭菌后装无菌瓶中密 封,即得煎膏剂;

    ③取上述浓缩液,继续浓缩,使含水量约为10%~20%,灭菌分装,密封,即得浸 膏剂;

    ④取上述浓缩液,60℃继续浓缩成热测相对密度为1.15~1.21的稠膏,低温干燥, 粉碎成细粉,加入适宜的药用辅料,以适当浓度的乙醇制粒,干燥。颗粒分装, 即得颗粒剂;颗粒装胶囊,即得胶囊剂;颗粒压片,即得片剂。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防治头晕的中药配方是由葛根、防风、钩藤、白术、炙甘草、山茱萸、 柴胡、白芍、桃仁、泽泻、茯苓、龙眼共十二味中草药材组方,制成的制剂具有滋阴潜阳、 祛风、强筋骨的功能,用于防治头晕,对于风湿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引起的头晕疗效最佳。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 实例基于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但不限于以下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冲剂

    中药配方为:

    葛根52g    防风65g    钩藤52g

    白术65g    炙甘草65g  山茱萸38g

    柴胡38g    白芍65g    桃仁18g

    泽泻52g    茯苓52g    龙眼12g

    其制剂的成型方法为:

    (1)取白芍粉碎成细粉,其余各药分别粉碎或捣碎成粗粉,备用;

    (2)取葛根、钩藤、炙甘草、柴胡各粗粉混合,先加入4倍量水煎煮2小时;再加入 防风、白术、山茱萸、泽泻,合煎1.5小时,同时加补适量水;最后加入桃仁、 茯苓、龙眼,合煎1小时,放冷,过滤,滤液另器存放;

    (3)将上述药渣再加4倍量水,共煎2小时,放冷,过滤,滤液与上述(2)中滤液合 并,浓缩至约适量体积,备用;

    (4)取上述浓缩液,60℃继续浓缩成热测相对密度为1.15的清膏,加3倍量糖粉,搅 匀,制成颗粒,低温干燥,过50目筛,分装,密封,即得冲剂。

    实施例2:浸膏剂

    中药配方为:

    葛根30g    防风20g    钩藤30g

    白术20g    炙甘草20g  茱萸10g

    柴胡10g    白芍20g    桃仁5g

    泽泻30g    茯苓30g    龙眼5g

    其制剂的成型方法为:

    (1)取白芍粉碎成细粉,其余各药分别粉碎或捣碎成粗粉,备用;

    (2)取葛根、钩藤、炙甘草、柴胡各粗粉混合,先加入3倍量水煎煮2小时;再加入 防风、白术、山茱萸、泽泻,合煎1.5小时,同时加补适量水;最后加入桃仁、 茯苓、龙眼,合煎1小时,放冷,过滤,滤液另器存放;

    (3)将上述药渣再加3倍量水,共煎1小时,放冷,过滤,滤液与上述(2)中滤液合 并,浓缩至约适量体积,备用;

    (4)取上述浓缩液,继续浓缩,使含水量约为10%,灭菌分装,密封,即得浸膏剂。

    实施例3:片剂

    中药配方为:

    葛根60g    防风80g    钩藤60g

    白术80g    炙甘草80g  山茱萸50g

    柴胡50g    芍80g      桃仁20g

    泽泻60g    茯苓60g    龙眼20g

    其制剂的成型方法为:

    (1)取白芍粉碎成细粉,其余各药分别粉碎或捣碎成粗粉,备用;

    (2)取葛根、钩藤、炙甘草、柴胡各粗粉混合,先加入6倍量水煎煮2小时;再加入 防风、白术、山茱萸、泽泻,合煎1.5小时,同时加补适量水;最后加入桃仁、 茯苓、龙眼,合煎1小时,放冷,过滤,滤液另器存放;

    (3)将上述药渣再加6倍量水,共煎2小时,放冷,过滤,滤液与上述(2)中滤液合 并,浓缩至约适量体积,备用;

    (4)取上述浓缩液,60℃继续浓缩成热测相对密度为1.18的稠膏,低温干燥,粉碎成 细粉,加入糊精约65g,混匀后制得颗粒,以90%的乙醇制粒,干燥。颗粒压片, 即得片剂。

    关 键  词:
    一种 防治 头晕 中药 配方 及其 制剂 成型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防治头晕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剂的成型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28305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