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便捷急救担架及其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多功能便捷急救担架及其使用方法.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1024995.X (22)申请日 2018.09.04 (71)申请人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地址 363105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招商局 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大学漳州校区 (72)发明人 许冬梅 (74)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51)Int.Cl. A61G 1/017(2006.01) A61G 1/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多功能便捷急救担架及其使用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便捷急救。
2、担架, 包括 一对担架杆, 各个担架杆由多段支杆构成, 相邻 所述支杆之间具有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 一对担 架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担架布, 所述担架布两侧具 有卷边制成的通孔, 相邻所述支杆之间还具有拐 状或弯曲的连接管, 所述连接管两端与支杆固定 连接, 所述担架杆穿过通孔与担架布连接。 本发 明结构简单, 方便组装且轻便, 不仅能组装为单 人背伤员的担架, 而且能转换组装成标准型长担 架, 实现了多功能, 折叠后还便于携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109009700 A 2018.12.18 CN 109009700 A 1.一种多功能便捷急救担架,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
3、对担架杆, 各个担架杆由多段支杆构 成, 相邻所述支杆之间具有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 一对担架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担架布, 所述 担架布两侧具有卷边制成的通孔, 相邻所述支杆之间还具有拐状或弯曲的连接管, 所述连 接管两端与支杆固定连接, 所述担架杆穿过通孔与担架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便捷急救担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杆共有三个, 包括位于中部的中间支杆及位于中间支杆两侧的侧支杆,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侧支杆两端的 外螺纹及中间支杆两端的内螺纹, 中间支杆与侧支杆通过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便捷急救担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位于侧支 杆与中间支杆之间,。
4、 所述连接管一端与中间支杆螺纹配合, 连接管另一端与侧支杆螺纹配 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便捷急救担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支杆远离 中间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缓解手部压力的手握套, 所述手握套表面呈波浪状, 凹凸 不平。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便捷急救担架, 其特征在于, 位于中部的担 架布上具有隔层, 所述隔层内放置有坐垫板。 6.根据权利要求4任一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便捷急救担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担架布上具 有若干对固定带, 一对固定带其中一个固定带上具有环扣, 另一个固定带上具有与环扣相 配合的对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便捷急。
5、救担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结构为贯穿 支杆的螺栓。 8.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便捷急救担架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具 体步骤包括如下:(1) 中间支杆两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连接管的一端;(2) 连接管的另一端 固定连接有侧支杆;(3) 担架杆穿过担架布的通孔与担架布连接;(4) 在担架管的端部装上 手握套;(5) 使用时, 用固定带将病人乘坐固定在担架上, 同时固定带与救援者的肩部固定 连接, 救援者与病人背对背; 此外, 若需要病人平躺时, 拆卸掉连接管, 直接将中间支杆及侧 支杆固定连接即能组成长形标准担架;(6) 使用完毕后, 解开固定带, 将手握套旋出, 抽出担 。
6、架杆, 再将担架杆各支杆及连接管旋转拆卸, 最后将担架布卷起即可。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009700 A 2 一种多功能便捷急救担架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便捷急救担架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使用的长形标准型担架, 不适合在悬崖峭壁或崎岖山路、 狭窄通道等地方施 救病人 (伤员) ; 现有的可实施单人背病人的担架自身重量太重, 安装复杂, 不利于恶劣环境 或较远距离及时背送病人, 需提供一种设计结构简单、 轻便的多功能担架来满足现有要求。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 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担。
7、架功能单 一, 结构复杂且体积大, 无法满足在狭窄通道内背抬病人的需求。 0004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便捷急救担架, 包括一对担架杆, 各个担架 杆由多段支杆构成, 相邻所述支杆之间具有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 一对担架杆之间固定连 接有担架布, 所述担架布两侧具有卷边制成的通孔, 相邻所述支杆之间还具有拐状或弯曲 的连接管, 所述连接管两端与支杆固定连接, 所述担架杆穿过通孔与担架布连接。 0005 进一步的, 所述支杆共有三个, 包括位于中部的中间支杆及位于中间支杆两侧的 侧支杆,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侧支杆两端的外螺纹及中间支杆两端的内螺纹, 中间支杆与侧 支杆通过螺纹连接。 。
8、0006 进一步的, 所述连接管位于侧支杆与中间支杆之间, 所述连接管一端与中间支杆 螺纹配合, 连接管另一端与侧支杆螺纹配合。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侧支杆远离中间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缓解手部压力的手握 套, 所述手握套表面呈波浪状, 凹凸不平。 0008 进一步的, 位于中部的担架布上具有隔层, 所述隔层内放置有坐垫板。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担架布上具有若干对固定带, 一对固定带其中一个固定带上具有 环扣, 另一个固定带上具有与环扣相配合的对扣。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连接结构为贯穿支杆的螺栓。 0011 进一步的, 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便捷急救担架的使用。
9、方法, 具 体步骤包括如下:(1) 中间支杆两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连接管的一端;(2) 连接管的另一端 固定连接有侧支杆;(3) 担架杆穿过担架布的通孔与担架布连接;(4) 在担架管的端部装上 手握套;(5) 使用时, 用固定带将病人乘坐固定在担架上, 同时固定带与救援者的肩部固定 连接, 救援者与病人背对背; 此外, 若需要病人平躺时, 拆卸掉连接管, 直接将中间支杆及侧 支杆固定连接即能组成长形标准担架;(6) 使用完毕后, 解开固定带, 将手握套旋出, 抽出担 架杆, 再将担架杆各支杆及连接管旋转拆卸, 最后将担架布卷起即可。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装置结。
10、构简单, 方便组装且轻便, 既能组装成座椅式单人背伤员的担架, 又能组装成长形标准型担架, 不仅满足了能在空旷 的地方使用, 而且适用于狭窄地段。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9009700 A 3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组装成长形标准担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担架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手握套示意图。 0014 图中: 1-担架杆, 2-担架布, 3-通孔, 4-连接管, 5-中间支杆, 6-侧支杆, 7-手握套, 8-隔层, 9-坐垫板, 10-固定带, 11-环扣, 12-对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
11、说明。 0016 实施例1: 如图所示, 一种多功能便捷急救担架, 包括一对担架杆1, 各个担架杆1由 多段支杆构成, 相邻所述支杆之间具有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 一对担架杆1之间固定连接有 担架布2, 所述担架布2两侧具有卷边制成的通孔3, 相邻所述支杆之间还具有拐状或弯曲的 连接管4, 所述连接管4两端与支杆固定连接, 所述担架杆1穿过通孔3与担架布2连接。 0017 支架可以采用铝合金材质, 不仅耐用而且轻便。 0018 本实施例中, 所述支杆共有三个, 包括位于中部的中间支杆5及位于中间支杆5两 侧的侧支杆6,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侧支杆两端的外螺纹及中间支杆两端的内螺纹, 中间支杆 5与侧。
12、支杆6通过螺纹连接。 0019 使用时, 将支杆顺时针旋转通过螺纹连接; 拆卸时, 只需逆时针旋转将相邻支杆旋 开即可, 不仅拆装便捷且携带方便。 这里值得说明的是, 若相邻支杆之间没有使用具有拐状 或弯曲的连接管4, 仅将中间支杆5及中间支杆5两侧的侧支杆6固定连接, 则可以组装成直 线型的担架杆1, 从而组装成传统的长形标准担架, 可以实施2-4人抬病人。 0020 本实施例中, 所述连接管4位于侧支杆6与中间支杆5之间, 所述连接管4一端与中 间支杆5螺纹配合, 连接管4另一端与侧支杆6螺纹配合, 连接管4可以采用铝合金材质的弯 管接头。 0021 连接管4的一端可以是内螺纹, 另一端为。
13、外螺纹, 分别与一端具有外螺纹的侧支杆 6及具有内螺纹的中间支杆5相连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也可以更换两端具有内螺纹的中 间连接支杆代替中间支杆5, 中间连接支杆和侧支杆6之间通过两端具有外螺纹的连接管4 进行连接; 支架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方便拆装且节省组装时间。 0022 本实施例中, 所述侧支杆6远离中间支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缓解手部压力的 手握套7, 手握套7与侧支杆一端通过螺纹连接, 手握套7表面呈波浪状, 凹凸不平。 0023 工作时, 手握套7可以防止担架布2从担架杆1上滑落且避免手部打滑, 影响使用。 0024 本实施例中, 位于中部的担架布2上具有隔层8, 所述隔层2。
14、内放置有坐垫板9。 0025 位于中部的担架布2设置有双层布形成隔层8, 将坐垫板9沿开口塞进去, 病人可以 稳定地乘坐在担架上且更舒适。 0026 本实施例中, 所述担架布2上具有5对固定带10, 一对固定带10其中一个固定带10 上具有环扣11, 另一个固定带上具有与环扣11相配合的对扣12, 其中3对固定带10分别可以 固定在病人的腹部、 大腿部及小腿部, 另外2对固定带10连接在救援者的肩部, 可以有效将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9009700 A 4 救援者和病人牢牢固定, 便于行走及攀爬。 0027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所述连接结构还可以是贯穿支杆的螺栓。
15、。 0028 本实施例中, 使用时, 先将中间支杆5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拐状或者弯曲的连接管4, 再将两侧连接管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侧支杆6, 然后将担架杆1穿过担架布2两侧的通孔3, 最 后在担架杆1头尾两端固定连接手握套7即可, 用固定带将病人固定在坐式担架上, 担架固 定在救援者的背上, 病人与救援者背对背, 救援者使用中不仅可以行走, 还可以攀爬; 此外, 若是需要病人平躺着, 可以拆除连接管, 直接将中间支杆和侧支杆固定连接, 即可以组合成 一个长形标准担架; 使用完毕后, 将手握套拆卸, 再将担架布2抽出担架杆1 (担架布可卷起 收纳, 便于携带) , 最后再将担架杆1拆卸即可。 本发明。
16、结构简单, 方便存放及携带, 且重量 轻, 体积小, 给救援者带来的负荷小, 实施救援者, 可以方便攀爬, 行走不易疲劳。 0029 上述本发明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 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 那么 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 优选的数值范围 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 由于数值较多, 无法 穷举, 所以本发明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并且, 上述列举的数值不 应构成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0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 “第一” 、“第二” 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 该知。
17、晓:“第一” 、“第二” 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 外, 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1 同时, 上述本发明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 那么, 除另 有声明外, 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 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 也可 以理解为: 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 焊接), 当然, 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 构( 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 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0032 另外, 上述本发明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 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 类似或。
18、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0033 本发明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 也可以为一体 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0034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 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依然 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发 明技术方案的精神, 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9009700 A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109009700 A 6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109009700 A 7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109009700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