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一种汽车前车门的防撞结构.pdf

  • 上传人:Y94****206
  • 文档编号:827559
  • 上传时间:2018-03-14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246.5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91107.8

    申请日:

    2009.10.12

    公开号:

    CN101695916A

    公开日:

    2010.04.21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60R 19/42申请公布日:2010042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R 19/42申请日:20091012|||公开

    IPC分类号:

    B60R19/42; B60J5/04

    主分类号:

    B60R19/42

    申请人: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亚斌; 魏建芳

    地址:

    400037 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张家湾6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代理人:

    郭云;陈敏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前车门的防撞结构,包括车门内板(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门内板(1)的上部横跨固定有前高后低的加强杆(2),在所述车门内板(1)的中部横跨固定有至少两根并列的前高后低防撞梁(3),所述加强杆(2)和防撞梁(3)为两端部压扁的钢管;所述加强杆(2)与相邻防撞梁(3)的间距是两相邻防撞梁(3)间距的3~4倍。本发明能够提高前车门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其吸能、传力效果好,抗变形能力强,有利于保护前排车内人员的胸腔和腹腔,并保护车门门锁部位,尽量避免因变形过大无法打开车门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汽车前车门的防撞结构,包括车门内板(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门内板(1)的上部横跨固定有前高后低的加强杆(2),在所述车门内板(1)的中部横跨固定有至少两根并列的前高后低防撞梁(3),所述加强杆(2)和防撞梁(3)为两端部压扁的钢管;所述加强杆(2)与相邻防撞梁(3)的间距是两相邻防撞梁(3)间距的3~4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车门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2)和防撞梁(3)为圆管制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车门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3)为两根,其直径为22~28mm,两所述防撞梁(3)之间相距20~50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车门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2)是直径为25~32mm的圆管。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车门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2)的两端部焊接有前支架(2a)和后支架(2b),所述加强杆(2)通过所述前、后支架(2a、2b)焊接固定在车门内板(1)上。

    说明书


    一种汽车前车门的防撞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门,具体地说,涉及汽车前车门的防撞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碰撞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汽车在受到侧撞时,车门容易受到变形,如果车门变形过大,车门向车内空间入侵量过多,就会严重威胁到司机和乘客的生命安全。现有的车门防撞结构,一般是在车门内板的中部焊接有板式的防撞梁,防撞梁为钢板冲压成型,用以保护车内人员的腹部和跨部,但这种板式防撞梁,抗侧撞的强度和刚度不足,即使是两块重叠的板式防撞梁也不足以抵抗、缓冲侧撞力,车门容易变形,无法达到理想的防侧撞效果,而且布置在车门内板中部的防撞梁无法保护车内人员的胸腔部位;此外,车门在门锁处容易变形,车门无法打开,也影响到车内人员的逃生。一般在正面碰撞、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时,前排的司机和乘客安全更易受到威胁,因而优化前门的防撞结构是更加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前车门的防撞结构,它能够提高前车门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其吸能、传力效果好,抗变形能力强,有利于保护前排车内人员的胸腔和腹腔,并保护车门门锁部位,尽量避免因变形过大无法打开车门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前车门的防撞结构,包括车门内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门内板的上部横跨固定有前高后低的加强杆,在所述车门内板的中部横跨固定有至少两根并列的前高后低防撞梁,所述加强杆和防撞梁为两端部压扁的钢管;所述加强杆与相邻防撞梁的间距是两相邻防撞梁间距的3~4倍。

        本发明在车门内板的上部和中部分别布置管状的加强杆和防撞梁,加强杆使车门内板的上部得以加固,其强度和刚度的提高,有利于碰撞力的分散和传导,能够保护车内人员的胸腔部位,而且车门在这个部位的抗变形能力的提高,可保护车门门锁部位,车门无法打开的概率大大降低;而车门内板中部布置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管状防撞梁,可保护车内人员的腹腔和髋部,钢管制成的防撞梁其抗弯强度和刚性好,有利于吸能和传力,减轻车门受到撞击时的变形程度,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加强杆和防撞梁前高后低的倾斜布置,汽车受到前撞时有利于前撞力由前向后传递,另一方面车身中柱的下部横截面较大,受载能力更强,更能抵抗侧碰力,阻止车门入侵乘员舱。

        为便于加工,所述加强杆和防撞梁为圆管制成。

        经过计算和试验,为提高车门的防撞能力,所述防撞梁为两根,其直径为22~28mm,两所述防撞梁之间相距20~50mm。

        为使前门内板上部能有较高的抗撞击力,所述加强杆是直径为25~32mm的圆管。

        为便于使加强杆与前门内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杆的两端部焊接有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加强杆通过所述前、后支架焊接固定在车门内板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它能够提高前车门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其吸能、传力效果好,抗变形能力强,有利于保护前排车内人员的胸腔和腹腔,并保护车门门锁部位,尽量避免因变形过大无法打开车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是一种汽车前车门的防撞结构,包括车门内板1、加强杆2和防撞梁3。其中的车门内板1是冲压有翻边的内凹盆形结构,在车门内板1的上部横跨固定有加强杆2,加强杆2由直径为30mm的钢管制成,其两端部压扁后分别与前支架2a和后支架2b焊接,加强杆2再通过前支架2a和后支架2b前高后低地焊接在车门内板1地两侧翻边上。加强杆2使车门内板1的上部得以加固,其强度和刚度的提高,有利于碰撞力的分散和传导,能够保护车内人员的胸腔部位,而且车门在这个部位的抗变形能力的提高,可保护车门门锁部位,车门无法打开的概率大大降低。在车门内板1的中部横跨固定有两根前高后低的防撞梁3,防撞梁3由直径为25mm的钢管制成,其两端部压扁后与车门内板1的两侧翻边焊接,两防撞梁3并列布置,其圆管段的前部相距20mm左右,圆管段的后部相距38mm左右;加强杆2与相邻防撞梁3之间的间距,也是圆管段前部的间距略小于圆管段后部的间距,因而在整个长度方向上,加强杆2与相邻防撞梁3之间的间距大致是两相邻防撞梁3间距的3.5倍,这样布置加强件,车门的抗力强度、传力性能更好。两根钢管制成的防撞梁3,抗弯强度和刚性好,有利于吸能和传力,减轻车门受到撞击时的变形程度,以保护车内人员的腹腔和髋部。

    关 键  词:
    一种 汽车 车门 结构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汽车前车门的防撞结构.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2755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