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3

道渣保持结构、有道床轨道.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826095
  • 上传时间:2018-03-14
  • 格式:PDF
  • 页数:33
  • 大小:1.87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013801.4

    申请日:

    2008.04.22

    公开号:

    CN101680194A

    公开日:

    2010.03.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B 1/00申请日:20080422|||公开

    IPC分类号:

    E01B1/00; E01B37/00

    主分类号:

    E01B1/00

    申请人:

    东海旅客铁道株式会社

    发明人:

    关雅树; 可知隆; 小林干人; 古关润一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07.4.27 JP 118847/200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余 朦;熊传芳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有道床轨道的道渣保持结构,有道床轨道包括道床、多个枕木和一对铁轨,通过将道渣置于路基上并将其夯实以形成具有预定横截面形状如梯形的床状结构并且在路基的延伸方向上延伸设置来形成道床,多个枕木置于道床上以使枕木的纵向垂直于道床的延伸方向,一对铁轨沿着道床的延伸方向固定在多个枕木的上表面,道渣保持结构沿着道床的延伸方向设置在道床的横向两侧以从道床的横向两侧保持道床,道渣保持结构包括:由从道床的斜坡底部堆积到道床的斜坡顶部并在路基的延伸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多个袋状物构成的第一层状体,每个袋状物形成为袋状并装有道渣,其中,袋状物至少在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有使袋状物内外连通的连通孔。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道渣保持结构,所述道渣保持结构用于有道床轨道,所述有道床轨道包括道床、多个枕木和一对铁轨,所述道床通过将道渣置于路基上并将其夯实以形成具有预定横截面形状如梯形的床状结构并且在路基的延伸方向上延伸设置而形成,所述多个枕木置于道床上以使枕木的纵向垂直于道床的延伸方向,所述一对铁轨沿着道床的延伸方向固定在多个枕木的上表面,所述道渣保持结构沿着道床的延伸方向设置在道床的横向两侧以从道床的横向两侧保持道床,所述道渣保持结构包括:
    由从所述道床的斜坡底部堆积到道床的斜坡顶部并在路基的延伸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多个袋状物构成的第一层状体,每个袋状物形成为袋状并装有道渣,
    其中,所述袋状物至少在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有使所述袋状物内外连通的连通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渣保持结构,其中所述袋状物至少在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有多个所述连通孔。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渣保持结构,其中所述袋状物的至少上表面和下表面具有网状结构。

    4.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道渣保持结构,其中所述袋状物的至少上表面和下表面由网制成。

    5.
      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道渣保持结构,其中所述袋状物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形成的连通孔之一被设置成和与该袋状物相邻的袋状物的连通孔之一相对,
    其中所述道渣保持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棒状结构,穿过多个袋状物的连通孔中彼此相对的连通孔以位于所述第一层状体之内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前端埋入路基中,从而将构成第一层状体的多个袋状物互相连接起来。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道渣保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向下压紧第一层状体上表面的上锁部,所述上锁部设置在第一连接件的上端附近。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道渣保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向上压紧第一层状体下表面的下锁部,所述下锁部设置在第一连接件的下端附近。

    8.
      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道渣保持结构,还包括由置于第一层状体和枕木之间并在路基的延伸方向上延伸设置的袋状物构成的第二层状体,每个袋状物形成为袋状并装有道渣,
    其中所述袋状物至少在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有使所述袋状物内外连通的连通孔。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道渣保持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层状体被设置成与第一层状体和枕木二者都接触。

    10.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道渣保持结构,其中构成第二层状体的袋状物至少在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有多个所述连通孔。

    11.
      如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道渣保持结构,其中构成第二层状体的袋状物至少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具有网状结构。

    12.
      如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道渣保持结构,其中构成第二层状体的袋状物至少其上表面和下表面由网构成。

    13.
      如权利要求8至12任一项所述的道渣保持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层状体由置于第一层状体和枕木之间且在路基的延伸方向上延伸设置并分别装有道渣的多个袋状物构成,
    其中,构成第二层状体的袋状物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形成的连通孔之一被布置成和与该袋状物相邻的袋状物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形成的连通孔之一相对,
    其中,所述道渣保持结构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棒状结构,穿过多个袋状物的连通孔中彼此相对的连通孔以位于第二层状体之内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前端埋入路基中,从而将构成第二层状体的多个袋状物互相连接起来。

    14.
      一种有道床轨道,包括:
    道床,所述道床通过将道渣置于路基上对其进行夯实以形成具有预定横截面形状如梯形的床状结构并在路基的延伸方向上延伸设置而形成;
    多个枕木,置于道床上以使枕木的纵向垂直于道床的延伸方向;以及
    一对铁轨,沿着道床的延伸方向固定到多个枕木的上表面上,
    其中所述道床的一部分由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道渣保持结构构成。

    说明书

    道渣保持结构、有道床轨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床置于路基上且枕木和铁轨置于该道床上的有道床轨道,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设置在所述有道床轨道的道床两侧的道渣保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道床置于路基上且枕木和铁轨置于该道床上的有道床轨道已众所周知。这种有道床轨道典型地具如此结构,即,枕木置于在路基上形成的道床上,一对铁轨相距一定距离彼此平行地固定在枕木上。构成有道床轨道的道床由根据每种铁路的不同条件而选择的道渣、平板等构成。在道床中,如图5A和图5B示例性所示,使用砾石、碎石等道渣2的有渣道床轨道1000已经是众所周知的。这种使用道渣2的道床1003已经使用了很多年,因为道床1003就其性质而言能够以合理的方式支撑沉重的铁路车辆运行,并且在经济上也具有竞争力。砾石、碎石等道渣2具有稳固支撑枕木4、将列车传送的负载通过铁轨5和枕木4均匀地分布到路基上、使得轨道具有弹性同时便于进行夯实等维护工作、使得轨道具有良好的排水能力从而防止冒泥或者产生杂草的功能。
    然而,在如上所述使用道渣的道床中,单个的砾石颗粒或者碎石易于在道床表面附近移动。由于通过列车的负载、高温下铁道轴向力所产生的膨胀力、地震时的压力或者路堤结构下沉等原因,使得道床很容易变形,因而有时造成轨道的高度产生偏差。因此,当产生这样的轨道高度偏差时,通过重填道渣或者夯实道床进行校正。这种校正轨道高度偏差的操作需要相当大的工作量和费用。
    另外,还存在一种使用道渣的已知道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中,刚性板被置于道渣之上的多个枕木之间,并且所述刚性板通过从下向上穿过枕木的U型锚相互连接。然而,在道床斜坡底部至顶部的区域中,如上所述,各个砾石颗粒或者碎石易于在道床表面附近移动,由于通过列车的负载、高温下铁道轴向力所产生的膨胀力、地震时产生的压力、路堤结构下沉等原因,使得道床很容易变形,并且有时造成轨道高度的偏差。
    因此,如图5C和图5D中示例性所示,已经设计出一种有渣道床轨道1100(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其中,在路基1上的道床1103的两侧设置道渣保持结构1010,以通过道渣保持结构1010阻止道渣2的变形。所述道渣保持结构1010由混凝土如钢筋混凝土制造并形成为壁状。
    然而,上述道渣保持结构1010的每个单元形成为壁状,宽度为50cm,重约200kg。这将在施工工程中产生如下问题:(1)在施工时需要用维修车将道渣保持结构从存储地运输到施工地;(2)需要用重型设备进行施工;(3)在道渣保持结构1010具有突出部分1010a的情况下,需要将突出部分1010a埋在路基中,因此需要在垂直于铁道的横截面方向上较宽地挖掘道床,并且在放置好道渣保持结构1010后需要回填道床。而且,众所周知的是,使用道渣保持结构1010的施工方法通常导致高额的费用。
    因此,已经发明了一种方法,其中,将装满砾石或碎石等填充材料的软布或者聚乙烯沙包放置在路基上,沙包表面用碎石等覆盖而形成平面,枕木被置于所述平面上,且铁轨被固定在枕木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6)。与简单覆盖砾石或者碎石的传统方法相比,根据这种利用装满填充物的沙包的方法,能够减小由于铁路车辆通过时的重复负载所产生的铁轨下沉,因而减少了铁轨和道床的维护工作,也降低了铁路车辆通过时所产生的震动和噪声。
    专利文献1:特开平9-1117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8-1442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8-151601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8-74201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0-86890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1-271301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开平8-27701号公报
    专利文献8:特开平9-1374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利用装满填充材料的沙包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即,由于沙包的膨胀将导致压力的增加,在道渣颗粒之间的沙包物料阻碍了在沙包边界处道渣颗粒之间的接合,因而不能够获得足够的摩擦力,沙包之间将产生滑动从而导致道床的变形。
    一种方法可以考虑,即,在路基上设置蜂窝状的加固材料,通过从上方将道渣填充进所述加固材料的空间内来形成道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7)。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位于蜂窝状加固材料之上的道渣可能坍塌,导致道床的表面区域变形。
    还可以考虑另外一种方法,即,在每个沙包的上下表面固定带状体,沙包通过穿过带状体的绳索等线状物进行捆绑而连接在一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8)。然而,尚未解决的问题是:道渣颗粒之间的沙包物料阻碍了在沙包边界处道渣物料之间的接合,因而不能够获得足够的摩擦力,并且由此将沙包之间产生滑动从而造成道床的变形。
    在一种可以考虑的方法中,具有高粘度的化学试剂如树脂被喷洒到道渣物料的表面上或者道渣颗粒之间,来加固道渣从而阻止其移动。然而,由于上述树脂等化学药剂容易因为下雨而外流并且随时间变化而降解,因而化学药剂的效果不能够持久。因此,需要在短的时间间隔内反复喷洒化学药剂,这种喷洒作业需要相当大的人力和时间。
    本发明是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所述技术不需要重型设备,并且能够阻止有道床轨道的道床变形,同时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和较低的成本。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道渣保持结构(110:在该章节中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根据需要给予了“具体实施方式”章节中使用的附图标记,但这并不意味着权利要求受此附图标记限制)用于有道床轨道(100),所述有道床轨道(100)包括道床(3)、多个枕木(4)和一对铁轨(5),所述道床(3)通过将道渣(2)置于路基(1)上并将其夯实以形成具有预定横截面形状如梯形的床状结构并且在路基的延伸方向上延伸设置而形成,所述多个枕木(4)置于道床上以使枕木的纵向垂直于道床的延伸方向,所述一对铁轨(5)沿着道床的延伸方向固定在多个枕木的上表面,所述道渣保持结构沿着道床的延伸方向设置在道床的横向两侧以从道床的横向两侧保持道床,所述道渣保持结构包括:由从所述道床的斜坡底部堆积到道床的斜坡顶部并在路基的延伸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多个袋状物(32)构成的第一层状体(31),每个袋状物形成为袋状并装有道渣,其中,所述袋状物至少在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有使所述袋状物内外连通的连通孔(32a)。
    所述袋状物的连通孔可以具有能够防止道渣颗粒从其中通过的尺寸。例如,所述连通孔的直径可以大约为道渣平均颗粒直径尺寸的1/2-1/4。
    依据如上构成的本发明道渣保持结构,装在袋状物中的道渣颗粒不会互相分离,并且道渣颗粒的一部分从连通孔中突出来。于是,与从上下相邻的袋状物的连通孔中一部分突出来的道渣颗粒互相咬合,因而袋状物彼此不太可能在道床的横向上互相错位。因此,道渣保持结构不易变形,并且道床不易变形。因此,与现有结构相比,不需要重型设备,并且能够防止有道床轨道的道床变形,同时可以实现良好的施工性能和较低的成本。
    在此情况下,袋状物可以至少在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有多个连通孔(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依据这种结构,增加了一部分从袋状物的连通孔中突出的道渣颗粒,并且增加了相互咬合的道渣颗粒的数目。于是,上下相邻的袋状物彼此不易在道床的横向上相互错位,因而道渣保持结构不易变形,因此道床不易变形。
    所述多个连通孔可以不均匀地分布在袋状物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
    作为选择,所述多个连通孔可以均匀地分布在袋状物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作为多个连通孔均匀分布的例子,例如袋状物的至少上表面和下表面被形成为筛状结构、或袋状物的至少上表面和下表面被形成为网状结构(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或袋状物的至少上表面和下表面被形成为格子状结构。
    依据上述结构,部分地从连通孔中突出来的道渣颗粒增加了,并且相互咬合的道渣颗粒的数目增加了。于是,上下相邻的袋状物彼此不太可能在道床的横向上错位,因而道渣保持结构不太可能变形,并且道床不太可能变形。
    并且,如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袋状物的至少上表面和下表面由网制成。依据这种结构,可以获得下列作用和效果(1)-(7):
    (1)通过使用装有道渣且具有较大网格尺寸的网以及用压实机等对网进行滚压,增大了道渣颗粒相互咬合所产生的摩擦力。
    (2)并且,网的重量即使装有道渣也可以人工搬运,且具有较小的挖掘横截面,因此不需要大型的施工设备如重型设备。因此,改进了施工性能,并获得了较大的每夜施工长度。
    (3)而且,即使由于大雨等原因道基发生了凹陷或者下沉,由于所述网整体移动而不会发生道渣凹陷。因此,能够保证列车安全运行。
    (4)由于网中的道渣不会流出,因而如果将袋状物置于道床或者其它地方,可以作为储备道渣散布到道渣流出的区域。
    (5)由于网中的道渣不会移动,因而能够阻止在倾斜部分等产生道渣流失。
    (6)通过使用网等材料节省了材料成本,并且施工时不需要重型设备,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7)由于采用袋状物的道床能够具有较大的坡度,因而可以保证较宽的保养道路。
    而且,为了阻止道渣保持结构在道床横向上的变形,可以将棒材等连接部件插入到构成第一层状体的袋状物的彼此相对的连通孔中。具体地,如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袋状物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形成的连通孔之一被设置成与该袋状物相邻的袋状物的连通孔之一相对,而且所述道渣保持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35),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棒状结构,穿过多个袋状物的连通孔中彼此相对的连通孔以位于所述第一层状体之内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前端埋入路基中,从而将构成第一层状体的多个袋状物互相连接起来。
    依据这种结构,穿过多个袋状物的连通孔中彼此相对的连通孔的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层状体之内,因而第一连接件将相邻的袋状物相互连接,并且由于第一连接件的前端埋入路基中,因而被第一连接件所连接的袋状物彼此在道床的横向上不太可能错位,因此道渣保持结构相对于作用在道床横向上的力不易变形。即,通过第一连接件给第一层状体施加预应力(约束力),增加了第一层状体的剪应力,因而即使道床在高温或者地震时受到冲击力作用,也可以阻止道床的变形。因此,能够保证列车安全运行。
    在此情况下,第一连接件可以在其上端附近具有上锁部(41)以向下压紧第一层状体的上表面上(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依据这种结构,由于上锁部向下压紧第一层状体的上表面上,使得从上下相邻的袋状物的连通孔中突出的道渣颗粒彼此更强地相互咬合,上下相邻的袋状物彼此更不可能在道床的横向上错位。因此,道渣保持结构更不易变形,从而道床更不易变形。
    而且,第一连接件可以在其下端附近具有下锁部(39)以向上压紧第一层状体的下表面上(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依据这种结构,由于下锁部向上压紧第一层状体的下表面上,使得上锁部和下锁部协作上下共同压紧第一层状体,从上下相邻的袋状物的连通孔中突出的道渣颗粒彼此更强地相互咬合,上下相邻的袋状物彼此更不易在道床的横向上错位。因此,道渣保持结构更不易变形,从而道床更不易变形。
    然而,在道床中,道渣敷设在第一层状体和枕木之间的区域,但当敷设道渣的区域具有较大的宽度时,这将导致该区域可能由于道渣颗粒不能互相咬合而变形的问题。
    因此,在第一层状体和枕木之间可以设置不同于上述第一层状体的第二层状体。具体地,如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所述,包括由置于第一层状体和枕木之间并在路基的延伸方向上延伸设置的袋状物(34)构成的第二层状体(33),每个袋状物形成为袋状并装有道渣,而且所述袋状物至少在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有使所述袋状物内外连通的连通孔(34a)。
    所述袋状物的连通孔具有能够防止道渣穿过的尺寸。例如,袋状物的连通孔可以大约是道渣平均颗粒直径的1/2-1/4。
    依据这种结构,装在构成第二层状体的袋状物中的道渣颗粒即使在道床的第一层状体和枕木之间的区域也不会互相分离,并且道渣颗粒的一部分从连通孔中突出来。因此,一部分从连通孔中突出来的道渣颗粒与其它道渣颗粒相互咬合。因此,袋状物不易在道床的横向上错位,因而道床维持结构不易变形,并且因此道床不易变形。因此,能够阻止有道床轨道的道床变形,同时获得良好的施工性能和较低的成本。
    在此情况下,为了减小道床中第一层状体和枕木之间的道渣敷设的宽度,在第一层状体和枕木之间设置的第二层状体被设置成与第一层状体和枕木二者都进行接触(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依据这种结构,在第一层状体和枕木之间不存在敷设道渣的空间。因此,道渣保持结构不易变形,因此道床不易变形。因此,枕木被道床两侧设置的道渣保持结构夹着,从而能够防止枕木因列车负载引起的向右或者向左的偏移。
    在此情况下,构成第二层状体的袋状物至少在其上表面和下表具有多个连通孔(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依据这种结构,一部分从袋状物连通孔中突出的道渣颗粒增加了,相互咬合的道渣颗粒的数目增加了。因此,上下相邻的袋状物彼此在道床的横向上不易互相错位,因而道渣保持结构不易变形,且道床不易变形。
    上述多个连通孔可以不均匀地分布在构成第二层状体的袋状物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
    上述多个连通孔可以均匀地分布在构成第二层状体的袋状物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作为多个连通孔均匀分布的例子,例如袋状物的至少上表面和下表面具有筛状结构、袋状物的至少上表面和下表面具有网状结构(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以及袋状物的至少上表面和下表面具有格子状结构。
    依据这种结构,从构成第二层状体的袋状物的连通孔中一部分突出的道渣颗粒增加了,相互咬合的道渣颗粒的数目增加了。因此,上下相邻的袋状物在道床的横向上不易互相错位,因而道渣保持结构不易变形,且道床不易变形
    另外,如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所述,构成第二层状体的袋状物至少其上表面和下表面由网制成。依据这种结构,可以获得上述(1)-(7)的作用和效果。
    而且,为了阻止道渣保持结构在道床横向上的变形,可以将棒材等第二连接件插入到构成第二层状体的袋状物的彼此相对的连通孔中。具体地,如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所述,第二层状体由置于第一层状体和枕木之间且在路基的延伸方向上延伸设置并分别装有道渣的多个袋状物构成,构成第二层状体的袋状物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形成的连通孔之一被布置成和与该袋状物相邻的袋状物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形成的连通孔之一相对,另外包括第二连接件(835),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棒状结构,穿过多个袋状物的连通孔中彼此相对的连通孔以位于第二层状体之内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前端埋入路基中,从而将构成第二层状体的多个袋状物互相连接起来。
    依据这种结构,插入构成第二层状体的袋状物的彼此相对的连通孔中的第二连接件位于第二层状体内,第二连接件将相邻的袋状物互相连接起来,并且第二连接件的前端埋入地基中。所以,由第二连接件互相连接起来的袋状物不易在道床的横向上错位,因而道床维持结构相对于作用在道床横向上的力不易变形。即,通过第二连接件给第二层状体施加预应力(约束力),增加了第二层状体的剪应力,因而即使道床在高温或者地震时受到冲击力作用,也可以阻止道床的变形。因此,能够保证列车安全运行。
    而且,本发明还可以实施为有道床轨道。具体地,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第十四方面的有道床轨道包括:道床,所述道床通过将道渣置于路基上对其进行夯实以形成具有预定横截面形状如梯形的床状结构并在路基的延伸方向上延伸设置而形成;多个枕木,置于道床上以使枕木的纵向垂直于道床的延伸方向;以及一对铁轨,沿着道床的延伸方向固定到多个枕木的上表面上,其中所述道床的一部分由本发明第一至第十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道渣保持结构构成。
    附图说明
    图1A是第一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100的结构正面剖视图,图1B是第一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100的俯视图。
    图2A是第一实施方式中道渣保持结构110的层状体31的结构剖面图,图2B是袋状网制成的袋状物32的结构说明图。
    图3A是第二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200的结构剖面图,图3B是第三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300的结构剖面图,图3C是第四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400的结构剖面图。图3D是第五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500的结构剖面图。
    图4A是第六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600的结构剖面图。图4B是第七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700的结构剖面图。图4C是第八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800的结构剖面图。图4D是第九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900的结构剖面图。
    图5A-5D是现有有道床轨道的结构剖面图。图5A是道渣的结构剖面图,图5B现有有道床轨道的结构剖面图。图5C是现有道渣保持结构的结构剖面图,且图5D是包含了现有道渣保持结构的现有有道床轨道的结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路基;2...道渣;3,203,303,403,503,603,703,803,903,1003,1103...道床;4...枕木;5...铁轨;31,33,633...层状体;32,34,43...袋状物;32a,34a...连连通孔;35,835...加强钢筋棒;35a...前端;35b...中央部;35c...后端;37...金属网;39,41...L型角形件;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有道床轨道;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道渣保持结构;1000,1100...有渣道床轨道;1010a...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A是本实施方式的有道床轨道100的结构正面剖视图。图1B是本实施方式的有道床轨道100的俯视图。图2A是本实施方式的道渣保持结构110的结构剖面图,图2B是袋状网制成的袋状物32的结构说明图。
    [有道床轨道100的结构说明]
    如图1A、图1B和图2A所示,有道床轨道100包括道床3、多个枕木4(在图1A中仅示出了一个枕木4)和一对铁轨5。道床3通过将道渣2如碎石置于路基1上、将道渣2夯实成具有预定横截面形状如梯形的床状结构并沿着有道床轨道100的延伸方向扩展而形成。枕木4置于道床3上使得每个枕木的纵向垂直于道床3的延伸方向。铁轨5沿着道床3的延伸方向固定在多个枕木4的上表面上。
    [道床3的结构说明]
    如上所述,道床3通过将道渣2如碎石置于路基1上、将道渣2夯实成具有预定横截面形状如梯形的床状结构并沿着有道床轨道100的延伸方向扩展而形成。而且,道床3包括从道床3斜坡的底部设置到顶部的层状体31、设置在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的层状体33、增强钢筋棒35、金属网37、L型角形件39、以及L型角形件41。
    在本实施方式中,层状体31、层状体33、增强钢筋棒35、金属网37、L型角形件39、以及L型角形件41构成了道渣保持结构110。
    其中,层状体31具有的结构使得每个由袋状网制成并装有道渣2的多个袋状物从道床3的斜坡底部从上下方向堆积到顶部,并且在有道床轨道100的延伸方向上延伸设置。层状体31置于路基上的金属网37上。而且,层状体31是由压实机滚压。如图2B所示,袋状物32由袋状的网制成,因此具有多个用于袋状物32内外连通的连通孔32a。然而,为了避免图变得复杂,在图2B中仅对一个位置的连通孔32a给予了附图标记。袋状物32的连通孔32a被形成为具有防止道渣2从其中穿过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网格尺寸大约为道渣2平均颗粒直径1/2-1/4的网制作袋状物32。因此构成层状体31的袋状物32的连通孔32a之一被布置成与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袋状物32的连通孔32a之一相对,以使后述的加强钢筋棒35能够插穿。
    层状体33具有的结构使得每个由袋状网制成并装有道渣2的多个袋状物34在上下方向上堆积在道床3的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且延伸设置在有道床轨道100的延伸方向上。层状体33置于路基1上敷设的道渣2之上。而且,层状体31由压实机滚压。层状体33被设置成与层状体31接触,且道渣2置于层状体33和枕木4之间。与袋状物32相同,袋状物34由袋状网制成,因此具有多个用于袋状物34内外连通的连通孔34a。然而,与袋状物32的情况相同,在图2B中,为了避免图变得复杂,仅对一个连通孔32a给予了附图标记。袋状物34的连通孔34a被形成为具有防止道渣2从其中穿过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网格尺寸大约为道渣2平均颗粒直径1/2-1/4的网制作袋状物34。因此,构成层状体33的袋状物34的连通孔34a之一被布置成与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袋状物34的连通孔324之一相对,以使后述的加强钢筋棒35能够插穿。
    加强钢筋棒35由钢棒构成并从上至下穿过层状体31。具体地,以加强钢筋棒35的前端35a作为头部,将加强钢筋棒35从层状体31上表面的连通孔32a插入层状体31的内部,穿过袋状物32上相反的连通孔32a,然后前端35a埋入层状体31下的路基1中,同时中央部35b位于层状体31内部。结果,加强钢筋棒35将构成层状体31的多个袋状物32相互连接起来。
    L型角形件39连接到加强钢筋棒35的前端35a上以便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L型角形件39靠着构成层状体31的袋状物32中位于最下端的袋状物32的内角,并且具有加强钢筋棒35的前端35a能够插入的连通孔(未示出)。没有示出的螺帽连接到形成于加强钢筋棒35的前端35a的螺纹部。通过旋转螺帽,L型角形件39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同样,L型角形件41连接到加强钢筋棒35的后端35c上以便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L型角形件41靠着构成层状体32的袋状物32中位于最上端的袋状物32的外角,并且具有加强钢筋棒35的后端35c可插入的连通孔(未示出)。没有示出的螺帽连接到形成于加强钢筋棒35的后端35c上的螺纹部。通过旋转螺帽,L型角形件41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通过旋转连接到加强钢筋棒35的前端35a的螺帽以及连接到加强钢筋棒35的后端35c的螺帽,L型角形件39向上压紧层状体31的下表面,同时L型角形件41向下压紧层状体31的上表面。因此,加强钢筋棒35、L型角形件39和L型角形件41协作从上面和下面一起压紧层状体31。
    层状体31相当于第一层状体。层状体33相当于第二层状体。加强钢筋棒35相当于第一连接件,L型角形件39相当于下锁部,而L型角形件41相当于上锁部。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1)依据如上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有道床轨道100,道渣保持结构110中的层状体31具有如下结构:即,由袋状网制成且装有道渣2的袋状物32从道床3的斜坡底部堆积到顶部,并延伸设置在有道床轨道100的延伸方向上。因为袋状物32由袋状网制成,所以袋状物32形成了内外连通的许多连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构成袋状物32的网的网格尺寸大约是道渣2的平均颗粒直径的1/2-1/4。
    由此,袋状物32中包含的道渣2的颗粒不能够相互分离,且道渣2颗粒的一部分从连通孔32a中突出,因而与从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袋状物32的连通孔中突出的道渣2颗粒的一部分相互咬合。因此,这些袋状物32不太可能在道床3的横向上互相错位,道渣保持结构110也就不太可能变形,因而道床3不太可能变形。
    具体地,使用网的袋状物32防止了道渣2相互咬合而产生的摩擦力损坏,滚压为袋状物32提供了绷紧力从而约束袋状物32中包含的道渣2,加强钢筋棒35增加了层状体31的剪切强度,因而防止了道渣2在压力作用下的变形。因此与现有结构相比,不需要重型设备,获得了改进的施工特性,且可以阻止有道床轨道110的道床3的变形。
    (2)而且,依据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有道床轨道100,使用网格尺寸大约是道渣2的平均颗粒直径的1/2-1/4的网构成袋状物32,形成了袋状物32内外连通的多个连通孔32a。结果,一部分从袋状物32的连通孔32a中突出的道渣颗粒增加了,相互咬合的道渣2颗粒增加了。因此,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袋状物32彼此更不可能在道床3的横向上移动,因而道渣保持结构110不太可能变形,从而道床3不太可能变形。
    (3)而且,依据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有道床轨道100,袋状物32和袋状物34的每个由网格大约为道渣2平均颗粒直径的1/2-1/4的网构成。由此能够获得以下作用和效果。
    (3-1)通过使用装有道渣2的网状袋状物32、以及使用压实机滚压所述袋状物32,道渣颗粒相互咬合所产生的摩擦力增加了。
    (3-2)而且,网构成的袋状物32即使装有道渣2,其重量也能够被人工搬运,并且由于挖掘截面较小,因而不需要重型设备等大型建筑机械。因此,改进了施工性能,可以获得更大的每夜施工长度。
    (3-3)而且,即使因大雨等原因发生了路基洼陷或者下沉,由于网构成的状袋状物32整体移动因而不会发生道渣2的下沉。因此,保证了列车的安全运行。
    (3-4)因为网构成的袋状物32中的道渣2不会流出,因而如果将袋状物32置于道床3上或者其它地方,可以作为储备道渣以散布到道渣已流出的区域。
    (3-5)因为网构成的袋状物32中的道渣2不能够移动,因此可以阻止道渣2在倾斜部分等发生流动。
    (3-6)采用网构成的袋状物32材料成本较低,并且施工时不需要大的重型设备,减小了施工成本。
    (3-7)由于采用网构成的袋状物32的道床3可以具有更大的坡度,因而能够保证更宽的维护通道。
    (4)另外,依据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有道床轨道100,道渣保持结构110中的加强钢筋棒35由钢棒构成,以其前端35a作为头部从层状体31上表面的连通孔32a插入其内部,并贯穿彼此相对的袋状物32的连通孔32a,然后前端35a被埋入层状体31之下的路基1中,同时中央部35b位于层状体31之内。由此,加强钢筋棒35将构成层状体31的多个袋状物32互相连接起来,而其前端35a埋入路基1中,由加强钢筋棒35互相连接的袋状物32不太可能在道床3的横向上错位,因而道渣保持结构110不太可能变形。即,通过加强钢筋棒35给层状体31施加预应力(约束力),增加了层状体31的剪应力,因而即使道床在高温或者地震时受到冲击力作用,也可以防止道床3的变形。因此,能够保证列车安全运行。
    (5)而且,依据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有道床轨道100,通过旋转加强钢筋棒35的前端35a上的螺帽以及加强钢筋棒35的后端35c上的螺帽,L型角形件39向上压紧层状体31的下表面同时L型角形件41向下压紧层状体31的上表面,因此加强钢筋棒35、L型角形件39和L型角形件协作从上下方压紧层状体31。由此,一部分从袋状物32的连通孔32a中突出的道渣2颗粒彼此更强地相互咬合,且在上方方向上相邻的袋状物32彼此在道床3的横向上更不可能错位。因此,道渣保持结构110更不可能变形,因此道床3更不可能变形。
    (6)而且,依据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有道床轨道100,道渣保持结构110中的层状体33具有的结构使得每个由袋状网制成且装有道渣2的袋状物34堆积在道床3的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并延伸设置在有道床轨道100的延伸方向上。袋状物34由袋状网制成,因此具有使袋状物34内外连通的许多连通孔34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网格大约为道渣2平均颗粒直径1/2-1/4的网构成袋状物34。
    由此,袋状物34中包含的道渣2的颗粒即使在道床3的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的区域也不会互相分离,并且道渣2颗粒的一部分从连通孔34a中突出。然后,与一部分从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袋状物34的连通孔34a中突出的道渣2的颗粒相互咬合,由于这些袋状物34彼此更不可能在道床3的横向上互相错位,因而道渣保持结构110更不可能变形,道床3更不可能变形。因此,与现有结构相比,不需要重型设备,获得了改进的施工性能,且能够以低的成本阻止有道床轨道100的道床3的变形。
    (7)而且,依据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有道床轨道100,袋状物34由袋状网制成,因而具有使袋状物34内外连通的许多连通孔34a。结果,一部分从袋状物34的连通孔34a中突出的道渣2的颗粒增加了,且道渣2相互咬合的颗粒数目增加了。于是,上下相邻的袋状物34彼此更不可能在道渣3的横向上错位,因而道渣保持结构110更不可能变形,从而道床3更不可能变形。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设置的层状体33被设置成与层状体31接触,并且道渣2置于层状体33和枕木之间。相反,图3A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特征:为了在道床203中减少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的道渣2的宽度,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设置的层状体33被设置成与层状体31和枕木4两者都接触。
    以下将对第二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2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A是第二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200的结构截面图。
    由于第二实施方式具有许多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的部件,因此使用和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且在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道床203的结构说明]
    如图3A所示,有道床轨道200的道床203包括层状体31、层状体33、加强钢筋棒35、金属网37、L型角形件39以及L型角形件41,并且其中的层状体33被设置成与层状体31和枕木4两者都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层状体31、层状体33、加强钢筋棒35、金属网37、L型角形件39以及L型角形件41构成了道渣保持结构210。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依据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有道床轨道200,在道渣保持结构210中,层状体33被设置成与层状体31和枕木4两者都接触,因而在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几乎没有敷设道渣2的区域。因此,道渣保持结构210不易变形,从而道床203不易变形。而且,枕木4被道床203两侧设置的道渣保持结构210夹着,因此可以防止由列车负载引起的枕木4向右或向左的变形。
    [第三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多个枕木4被设置在道床3上使得每个枕木的纵向垂直于道床3的延伸方向;且在这些枕木4的上表面沿着道床3的延伸方向固定有一对轨道5。相反,如图3B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具有袋状物43设置在彼此相邻的枕木4之间的特征。
    以下将对第三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3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B是第三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300的结构截面图。
    由于第三实施方式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多个部件,因此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在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道床303的结构说明]
    如图3B所示,有道床轨道300的道床303包括层状体31、层状体33、加强钢筋棒35、金属网37、L型角形件39、L型角形件41以及袋状物43。
    在本实施方式中,层状体31、层状体33、加强钢筋棒35、金属网37、L型角形件39、L型角形件41以及袋状物43构成了道渣保持结构310。
    与袋状物32相同,袋状物43由袋状网制成,因而其具有使袋状物43内外连通的许多连通孔。袋状物43的每个连通孔被形成为具有防止道渣2的任意颗粒从其穿过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网格大约为道渣2平均颗粒直径1/2-1/4的网构成袋状物43。连通孔与图2B所示的32a和34a一样为网孔,且在图中未示出。
    袋状物43置于枕木4和枕木4之间。
    [第三实施方式的效果]
    (1)依据如上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的有道床轨道300,袋状物43置于枕木4之间。因此,枕木4彼此之间的距离不易改变,因此可以阻止由列车负载引起的枕木4向前或向后的移动。
    (2)而且,由于网制成的袋状物43中的道渣2不会流动,因而如果将袋状物43放置在道床303上或者其它地方,则可以作为储备道渣以散布到道渣已流出的区域。
    [第四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加强钢筋棒35从上至下插入到层状体31中,且L型角形件39连接到加强钢筋棒35的前端35a以便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而L型角状件41连接到加强钢筋棒35的后端以便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而且,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设置的层状体33被设置成与层状体31接触,且道渣2置于层状体33和枕木4之间。相反,如图3C所示的第四方式具有下述特征:不包括第一实施方式中位于下部的L型角形件39,加强钢筋棒35从上至下插入到层状体31中,且L型角形件41连接到加强钢筋棒35的后端35c以便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另外,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设置的层状体33被设置成与层状体31和枕木4两者均接触以减小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敷设道渣2的宽度。
    以下将对第四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400的结构进行说明。应该注意到,图3C是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400的结构的截面图。
    由于第四实施方式具有许多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的部件,因此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且在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道床403的结构说明]
    如图3C所示,有道床轨道400的道床403包括层状体31、层状体33、加强钢筋棒35、金属网37以及L型角形件41。道床403不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道床3中的L型角形件39。而且,层状体33被设置成与层状体31和枕木4二者均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层状体31、层状体33、加强钢筋棒35、金属网37以及L型角形件41构成了道渣保持结构410。
    通过旋转连接到加强钢筋棒35后端35c上的螺帽,L型角形件41向下压紧层状体31的上表面。
    [第四实施方式的效果]
    (1)依据如上第四实施方式所述的有道床轨道400,在道渣保持结构410中,加强钢筋棒35从上至下插入到层状体31中,且L型角形件41连接到加强钢筋棒35的后端35c以便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通过旋转连接到加强钢筋棒35后端35c的螺帽,L型角形件41向下压紧层状体31的上表面。由此,由加强钢筋棒35连接的袋状物32彼此不易在道床403的横向上互相错位,且道渣保持结构410相对于在道床403横向上作用的力不易变形,即,通过加强钢筋棒35给层状体31施加预应力(约束力),增加了层状体31的剪应力,因而即使道床403在高温或者地震时受到冲击力作用,也可以防止道床403的变形。因此,能够保证列车安全运行。
    (2)而且,根据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有道床轨道400,层状体33被设置成与层状体31和枕木4二者都接触,因而在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没有敷设道渣2的区域。因此,道渣保持结构410不易变形,从而道床403不易变形。而且,枕木4被夹在道床403两侧设置的道渣保持结构410之间,因此可以阻止由列车负载引起的向右或向左的变形。
    [第五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加强钢筋棒35从上至下插入到层状体31中,且L型角形件39连接到加强钢筋棒35的前端35a上以便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而L型角形件41连接到加强钢筋棒35的后端35c上以便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而且,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设置的层状体33被设置成与层状体31接触,且道渣2置于层状体33和枕木4之间。相反,如图3D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特征:不包括第一实施方式中位于下部的L型角形件39,加强钢筋棒35从上至下插入层状体31中,且L型角形件41连接到加强钢筋棒35的后端35c上以便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以下将对第五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500的结构进行说明。应该注意到,图3D是示出了第五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500的结构的截面图。
    由于第五实施方式具有许多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的部件,因此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且在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道床503的结构说明]
    如图3D所示,有道床轨道500的道床503包括层状体31、层状体33、加强钢筋棒35、金属网37和L型角形件41。道床403不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道床3中的L型角形件39。
    在本实施方式中,层状体31、层状体33、加强钢筋棒35、金属网37和L型角形件41构成了道渣保持结构510。
    通过旋转连接到加强钢筋棒35的后端35c上的螺帽,L型角形件41向下压紧层状体31的上表面。
    [第五实施方式的效果]
    依据第五实施方式所述的道床500,在道渣保持结构510中,加强钢筋棒35从上至下插入到层状体31中,且L型角形件41连接到加强钢筋棒35的后端35c以便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通过旋转连接到加强钢筋棒35后端35c的螺帽,L型角形件41向下压紧层状体31的上表面。由此,由加强钢筋棒35连接的袋状物32彼此不易在道床503的横向上互相错位,且道渣保持结构510相对于在道床503横向上作用的力不易变形,即,通过加强钢筋棒35给层状体31施加预应力(约束力),增加了层状体31的剪应力,因而即使道床503在高温或者地震时受到冲击力作用,也可以防止道床503的变形。因此,能够保证列车安全运行。
    [第六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道渣保持结构110中的层状体33具有这样的结构:每个由袋状网制成且装有道渣2的多个袋状物34在上下方向上堆积在道床3的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而且延伸设置在道床100的延伸方向上。而且,层状体33和枕木4之间设置的层状体33被设置成与层状体31接触,且道渣2置于层状体33和枕木4之间。相反,图4A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特征:道渣保持结构610被设置为,由袋状网制成且装有道渣2的一个袋状物34被置于道床603的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且袋状物34延伸设置在道床603的延伸方向上。而且,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设置的层状体633被设置成与层状体31和枕木4二者都接触以减小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敷设的道渣2的宽度。
    以下将对第六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600的结构进行说明。应该注意到,图4A是示出了第六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600的结构的截面图。
    由于第六实施方式具有许多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的部件,因此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且在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道床603的结构说明]
    如图4A所示,有道床轨道600的道床603包括层状体31、层状体633、加强钢筋棒35、金属网37、L型角形件39和L型角形件41。
    在本实施方式中,层状体31、层状体633、加强钢筋棒35、金属网37、L型角形件39和L型角形件41构成了道渣保持结构610。
    层状体633被设置为,由袋状网制成且装有道渣2的一个袋状物34置于道床603的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且在道床603的延伸方向上延伸设置有袋状物34。层状体633置于敷设在路基1上的道渣2上。应该注意,层状体633被设置成与层状体31和枕木4t二者都接触。
    [第六实施方式的效果]
    (1)依据如上第六实施方式所述的有道床轨道600,道渣保持结构610中的层状体633被设置为,由袋状网制成且装有道渣2的一个袋状物34置于道床603的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并且在道床603的延伸方向上延伸设置有袋状物34。袋状物34由袋状网制成,因而具有使袋状物34内外连通的许多连通孔34a。
    由此,装在袋状物34中的道渣2的颗粒即使在道床603的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的区域中彼此也不互相分离,且道渣2颗粒的一部分从连通孔34a中突出。因而,与从上下相邻的袋状物34的连通孔34中一部分突出来的道渣2的颗粒互相咬合,且袋状物34彼此不易在道床603的横向上互相错位,因而道渣保持结构610更不易变形。因此,与现有结构相比,不需要重型设备,且能够防止有道床轨道的道床的变形,同时获得良好的施工性能和较低的成本。
    (2)根据第六实施方式所述的有道床轨道600,层状体633被设置成与层状体31和枕木4二者都接触,因而在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没有敷设道渣2的空间。因此,道渣保持结构603不易变形。而且,枕木4被夹在道床603两侧设置的道渣保持结构610之间,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列车负载引起的枕木向右或向左的变形。
    [第七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道渣保持结构110中的层状体33被设置为,每个由袋状网制成且装有道渣2的多个袋状物34在上下方向上堆积在道床3的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并延伸设置在道床100的延伸方向上。相反,图4B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特征:在道床703的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不设置层状体33,而在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设置渣2,且袋状物43置于相邻的枕木4之间。
    以下将对第七实施方式中层状道床700的结构进行说明。应该注意到,图4B是示出了第七实施方式中层状道床700的结构的截面图。
    由于第七实施方式具有多个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所以使用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且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道床703的结构说明]
    如图4B所示,有道床轨道700的道床703包括层状体31、加强钢筋棒35、金属网37、L型角形件30、L型角形件41以及袋状物43。道渣2置于道床703的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层状体31、加强钢筋棒35、金属网37、L型角形件30、L型角形件41以及袋状物43构成了道渣保持结构710。
    与袋状物32相同,袋状物43由袋状网制成,并具有使袋状物43内外连通的许多连通孔。袋状物43的每个连通孔被形成为具有能够防止道渣2的颗粒从其中穿过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网格尺寸大约为道渣2平均颗粒直径1/2-1/4的网来构成袋状物32。而且,袋状物43置于相邻的枕木4之间。
    [第七实施方式的效果]
    (1)根据如上第七实施方式所述的有道床轨道700,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1)-(5)相同的效果。
    (2)而且,根据第七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有道床轨道700,袋状物43置于相邻的枕木4之间。因此,相邻枕木4之间的距离不易改变,因此可以阻止枕木4由于列车负载引起的向前或者向后的变形。
    (3)而且,由于网制成的袋状物4中的道渣2不会流出,因而如果将袋状物43置于道床703上或者其它地方,则可以作为储备道渣以散布到道渣流出的区域。
    [第八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加强钢筋棒35从上至下插入到层状体31中,且L型角形件39连接到加强钢筋棒35的前端35a以便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同时L型角形件41连接到加强钢筋棒35的后端35c以便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相反,图4C所示的第八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特征:不包括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加强钢筋棒35、L型角形件39和L型角形件41,加强钢筋棒835从上至下插入到层状体31中。另外,为了减小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道渣2敷设的宽度,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设置的层状体33被设置成与层状体31和枕木4二者都接触。
    以下将对第八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800的结构进行说明。应该注意到,图4C是示出了第八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800的结构的截面图。
    由于第八实施方式具有多个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所以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且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道床803的结构说明]
    如图4C所示,有道床轨道800的道床803包括层状体31、层状体33、加强钢筋棒835以及金属网37。层状体33被设置成与层状体31和枕木4二者都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层状体31、层状体33、加强钢筋棒835以及金属网37构成了道渣保持结构810。
    加强钢筋棒835与加强钢筋棒35一样由钢棒构成且插入到层状体33中。具体地,加强钢筋棒835从层状体33的上表面的连通孔34a以其前端作为头部插入其中,且贯穿与其彼此相对的袋状物34的连通孔34a,在此状态下,加强钢筋棒835的前端埋入层状体33之下的路基1中,而其中央部位于层状体33之内。
    加钢棒835相当于第二连接件。
    [第八实施方式的效果]
    (1)根据如上第八实施方式所述的有道床轨道800,加强钢筋棒835从上至下插入到层状体33中。因此,由加强钢筋棒835连接起来的袋状物34彼此在道床803的横向上不易互相错位,且道渣保持结构810相对于作用在道床803横向上的力不易变形。即,通过加强钢筋棒835给层状体33施加预应力(约束力),增加了层状体33的剪应力,因而即使道床803在高温或者地震时受到冲击力作用,也可以防止道床803的变形。因此,能够保证列车安全运行。
    (2)而且,根据第八实施方式所述的有道床轨道800,层状体33被设置成与层状体31和枕木4二者都接触,因而在层状体31和枕木4之间不存在敷设道渣2的区域。因此,道渣保持结构810不易变形,因此道床803不易变形。并且,枕木4被夹在道床803两侧设置的道渣保持结构810之间,因此可以阻止枕木4由于列车负载引起的向右或向左的变形。
    [第九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加强钢筋棒35从上至下插入到层状体31中,且L型角形件39连接到加强钢筋棒35的前端35a以便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同时L型角形件41连接到加强钢筋棒35的后端35c以便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相反,图4D所示的第九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特征:不包括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加强钢筋棒35、L型角形件39和L型角形件41,加强钢筋棒835从上至下插入到层状体31中。
    以下将对第九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900的结构进行说明。应该注意到,图4D是示出了第九实施方式中有道床轨道900的结构的截面图。
    由于第九实施方式具有多个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所以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且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道床903的结构说明]
    如图4D所示,有道床轨道900的道床903包括层状体31、层状体33、加强钢筋棒835以及金属网37。层状体33被设置成与层状体31接触,且道渣2置于层状体33和枕木4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层状体31、层状体33、加强钢筋棒835以及金属网37构成了道渣保持结构910。
    [第九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第九实施方式所述的有道床轨道900,加强钢筋棒835从上至下插入到层状体33中。因此,由加强钢筋棒835连接起来的袋状物34彼此在道床903的横向上不易互相错位,且道渣保持结构910相对于作用在道床903横向上的力不易变形。即,通过加强钢筋棒835给层状体33施加预应力(约束力),增加了层状体33的剪应力,因而即使道床903在高温或者地震时受到冲击力作用,也可以防止道床903的变形。因此,能够保证列车安全运行。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可以以如下的不同形式实施。
    (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层状体31的袋状物32由袋状的网制成,且具有使袋状物32内外连通的许多连通孔。然而,袋状物32并不限于此结构,也可以仅在袋状物32的至少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使袋状物32内外连通的连通孔32a。这同样适用于构成层状体33的袋状物34。这种结构同样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2)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层状体31的袋状物32由袋状的网制成且具有使袋状物32内外连通的多个连通孔,但袋状物32并不仅限于这种结构,而是可以具有任何其它结构如栅格或者网格结构,只要具有使袋状物32的两表面连通的多个孔就可以。这同样也适用于构成层状体33的袋状物34。这种结构也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3)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层状体31的袋状物32由袋状网制成且具有使袋状物32内外连通的多个连通孔32a,即,多个连通孔32a均匀地分布在袋状物32上。然而,袋状物32并不仅限于如此结构,多个连通孔32a可以不均匀地分布在袋状物32上,只要连通孔32a的结构能够使得其与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袋状物32的任意连通孔32a相对,并且允许加强钢筋棒35从其中插穿就可以。这也适用于构成层状体33的袋状物34。这种结构也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关 键  词:
    保持 结构 道床 轨道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道渣保持结构、有道床轨道.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2609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