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气障碍的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气障碍的设备.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386054.5 (22)申请日 2016.06.03 (71)申请人 河南中医学院 地址 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1 号 (72)发明人 李庆海 武亚峰 林国平 范立华 张志国 魏鹏路 谢秋利 王雪臣 刘杰 李赛赛 周圆满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41113 代理人 王逢伍 (51)Int.Cl. A61G 7/015(2006.01) A61B 5/00(2006.01) A61B 5/08(2006.01) (54)。
2、发明名称 防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气障碍 的设备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防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 征通气障碍的设备, 可有效解决患者睡眠过程中 的通气状况、 从而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降低心脑 血管意外的发生率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 是, 主体由边梆、 中梁和横撑构成, 边梆中部纵向 装有中梁, 横撑两端分别固定在中梁和边梆上, 边梆纵向一端装有操控面板, 边梆下面装有竖 脚, 竖脚之间固定有竖脚纵杆和竖脚横杆, 竖脚 纵杆上固定有液压顶, 边梆与中梁之间固定连接 有钢缆, 钢缆上穿装有条形托板, 竖脚横杆上固 定有带程序控制器的液压机, 操控面板、 液压顶 均与液压机相连接, 本。
3、发明结构新颖, 设计合理, 操作方便, 实用性强, 使用效果好, 是医疗器械上 的创新。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105902351 A 2016.08.31 CN 105902351 A 1.一种防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气障碍的设备, 包括主体、 液压机和操控面 板, 其特征在于, 主体(18)由边梆(6)、 中梁(13)和横撑(5)构成, 边梆(6)中部纵向装有中梁 (13), 横撑(5)两端分别固定在中梁(13)和边梆(6)上, 边梆(6)纵向一端装有操控面板(1), 边梆(6)下面装有竖脚(7), 竖脚(7)之间固定有竖脚纵杆(10)和竖脚横杆(15), 竖脚。
4、纵杆 (10)上固定有液压顶(8), 边梆(6)与中梁(13)之间固定连接有钢缆(16), 钢缆(16)上穿装 有条形托板(3), 竖脚横杆(15)上固定有带程序控制器的液压机(14), 操控面板(1)、 液压顶 (8)均与液压机(1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气障碍的设备,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的液压顶(8)两侧在竖脚纵杆(10)上装有液压顶脚(9), 液压顶脚(9)呈倒L形, 卡入 液压顶(8)两侧凹槽内, 使液压顶(8)可左右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气障碍的设备,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的边梆(6)断面呈 “L”。
5、 形, 两横两纵, 围成矩形, 固定连接于竖脚(7), 竖脚(7)有4根, 支撑边梆(6), 竖脚纵杆(10)有2根, 其两端固定于同侧的两根竖脚(7)上, 竖脚横杆(15)有2 根, 其两端固定于同一端的两根竖脚(7)上, 其中一根上固定有带程序控制器的液压机 (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气障碍的设备,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的中梁(13)有1根, 固定在主体纵轴两端的边梆(6)上, 横撑(5)有6根, 每两根对应 固定在中梁(13)和边梆(6)上, 与中梁(13)呈 “十” 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气障碍的设备, 其。
6、特征在 于, 所述的条形托板(3)以中梁(13)为界, 左右各三块, 每块中等间距设有七个水平孔道, 其 开孔位置与钢缆(16)在中梁(13)上的固定处(17)相对应, 供钢缆(16)穿行通过, 每侧三块 串连为一个条形托板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气障碍的设备,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的液压顶(8)左右各两个, 共4个, 分别固定在两侧的竖脚纵杆(10)上, 在同侧的两 个为一组, 升降时呈连动状态, 且幅度相同, 液压顶(8)上端经连接件(4)连接在最外侧条形 托板(3)的下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气障碍的设备, 其特征在。
7、 于, 所述的钢缆(16)两端经钢缆铆头(11)固定在边梆(6)上, 钢缆铆头(11)每侧7个, 共14 个, 用来锁定钢缆(16)的外侧端, 钢缆(16)上在条形托板(3)之间穿装有孔球(12), 孔球 (12)有42个, 每条钢缆(16)上装有6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气障碍的设备,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的操控面板(1)上固定有操控按钮(2), 操控按钮(2)经导线与液压机(14)相连接, 为启动程控按钮, 操控按钮(2)设有三个, 中间为启动自动操控按钮, 左侧为手动左翻按钮, 右侧为手动右翻按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8、通气障碍的设备,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的带程序控制器的液压机(14)与睡眠呼吸监测仪或呼吸传感器相连。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902351 A 2 防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气障碍的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一种防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气障碍的设 备。 背景技术 000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 是指睡眠时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 伴有打鼾、 睡眠结构紊乱、 频繁发生血 氧饱和度下降、 白天嗜睡等, 并可能继发引起认知功能。
9、、 心血管、 代谢等各方面紊乱的综合 征。 研究证实其为影响冠心病、 高血压、 心率失常及卒中等所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资 料显示, OSAHS 在成年人中患病率为 24, 是多种全身疾患的独立危险因素, 严重影 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0003 OSAHS 病人具有气道塌陷的解剖易感因素, 即鼻腔阻塞, 悬雍垂、 扁桃体增生等解 剖结构异常, 加之在睡眠期间以提高咽部扩张肌的活动性来维持咽部气道通畅保护作用消 失, 上腭或舌根以后的咽部气道塌陷, 从而出现呼吸暂停, 并由此确立了包括手术切除的部 分悬雍垂、 软腭、 咽侧壁组织、 扁桃体、 腭舌弓和腭咽弓等咽部手术治疗方法和口腔校正法。。
10、 呼吸暂停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损伤的结果并由此确立了呼吸机治疗 (经鼻持续气道 正压通气) 和中枢药物治疗。 0004 由于咽部手术、 口腔校正和呼吸机等主要治疗设备各有局限性, 临床应用范围小、 疗效不确定、 患者舒适度低及依从性差, 临床确需一种有效防止通气障碍、 改善通气质量的 方便、 安全、 有效、 易接受的设备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因此, 发明一种防止阻 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通气障碍的设备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情况, 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 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防止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气障碍的设备, 可有效解决患者睡。
11、眠过程中的通气状况、 从而改善 患者生命质量, 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的问题。 0006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主体、 液压机和操控面板, 主体由边梆、 中梁和横 撑构成, 边梆中部纵向装有中梁, 横撑两端分别固定在中梁和边梆上, 边梆纵向一端装有操 控面板, 边梆下面装有竖脚, 竖脚之间固定有竖脚纵杆和竖脚横杆, 竖脚纵杆上固定有液压 顶, 边梆与中梁之间固定连接有钢缆, 钢缆上穿装有条形托板, 竖脚横杆上固定有带程序控 制器的液压机, 操控面板、 液压顶均与液压机相连接。 0007 本发明可有效改变睡眠体位、 防止呼吸暂停、 方便、 安全、 有效, 结构新颖, 设计合 理, 操作。
12、方便, 实用性强, 使用效果好, 是防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气障碍医疗器 械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5902351 A 3 0008 图1为本发明的主体结构主视图。 0009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0 图3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右翻) 。 0011 图4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左翻) 。 0012 图5为本发明的条形托板与钢缆装配结构图 (展开) 。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 由图1-5给出, 本发明包括主体、 液压机和操控面板, 主体18由边梆6、 中梁13和横 撑5构成。
13、, 边梆6中部纵向装有中梁13, 横撑5两端分别固定在中梁13和边梆6上, 边梆6纵向 一端装有操控面板1, 边梆6下面装有竖脚7, 竖脚7之间固定有竖脚纵杆10和竖脚横杆15, 竖 脚纵杆10上固定有液压顶8, 边梆6与中梁13之间固定连接有钢缆16, 钢缆16上穿装有条形 托板3, 竖脚横杆15上固定有带程序控制器的液压机14, 操控面板1、 液压顶8均与液压机14 相连接。 0015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 所述的液压顶8两侧在竖脚纵杆10上装有液压顶脚9, 液压顶 脚9呈倒L形, 卡入液压顶8两侧凹槽内, 使液压顶8可左右摆动。 0016 所述的边梆6断面呈 “L” 形, 两横两纵, 围成。
14、矩形, 固定连接于竖脚7, 竖脚7有4根, 支撑边梆6, 竖脚纵杆10有2根, 其两端固定于同侧的两根竖脚7上, 竖脚横杆15有2根, 其两 端固定于同一端的两根竖脚7上, 其中一根上固定有带程序控制器的液压机14。 0017 所述的中梁13有1根, 固定在主体纵轴两端的边梆6上, 横撑5有6根, 每两根对应固 定在中梁13和边梆6上, 与中梁13呈 “十” 字形。 0018 所述的条形托板3以中梁13为界, 左右各三块, 每块中等间距设有七个水平孔道, 其开孔位置与钢缆16在中梁13上的固定处17相对应, 供钢缆16穿行通过, 每侧三块串连为 一个条形托板组。 0019 所述的液压顶8左右各。
15、两个, 共4个, 分别固定在两侧的竖脚纵杆10上, 在同侧的两 个为一组, 升降时呈连动状态, 且幅度相同, 液压顶8上端经连接件4连接在最外侧条形托板 3的下面。 0020 所述的钢缆16两端经钢缆铆头11固定在边梆6上, 钢缆铆头11每侧7个, 共14个, 用 来锁定钢缆16的外侧端, 钢缆16上在条形托板3之间穿装有孔球12, 孔球12有42个, 每条钢 缆16上装有6个。 0021 所述的操控面板1上固定有操控按钮2, 操控按钮2经导线与液压机14相连接, 为启 动程控按钮, 操控按钮2设有三个, 中间为启动自动操控按钮, 左侧为手动左翻按钮, 右侧为 手动右翻按钮, 自动操控按钮按下。
16、后, 由呼吸监测装置控制可调节部分 (由条形托板3、 连接 件4、 钢缆铆头11、 孔球12、 钢缆16组成) 工作; 手动按钮按下后, 液压顶8会按程序设定高度 升起双侧 “条形托板组” 中最外侧条形托板3, 并使 “条形托板组” 排成一定的弧面, 如图3 (右 翻) 及图4 (左翻) 所示。 按钮复位后 “条形托板组” 复位放平, 如图1所示。 0022 所述的带程序控制器的液压机14与睡眠呼吸监测仪或呼吸传感器相连。 0023 本发明的使用情况是, 本发明包括三部分,“主体结构”(由操控面板1、 横撑5、 边梆 6、 竖脚7、 液压顶脚9、 竖脚纵杆10、 中梁13、 竖脚横杆15构成)。
17、 、 可调节结构 (由条形托板3、 连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5902351 A 4 接件4、 钢缆铆头11、 孔球12、 钢缆16构成) 和 “动力结构”(由操控按钮2、 液压顶8、 液压机14 构成) , 鉴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均发生于仰卧位, 本设备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使发生阻 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卧位被动地由仰卧改为其他卧位, 从而改善通气障碍且尽量保留 患者睡眠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设备闭合状态如图1所示, 工作状态分为人工模式和自动模式两种, 人工模式是由陪护 人员在发现卧床者发生通气障碍时, 根据患者的所处位置, 选择并按下左侧按钮, 使可调节 部分翻起 。
18、(如图4左侧翻起状态) , 从而改变睡眠患者体位以改善通气。 若再次出现通气障 碍, 则先左侧按钮复位,“条形托板组” 复位放平, 之后使按下右侧按钮, 使卧床者再次被动 翻转 (如图3右侧翻起状态) 以改善通气。 自动模式是由卧床者睡前或由陪护人员在需要 时按下自动按钮, 自动模式启动。 该模式下, 由呼吸感应监测装置 (睡眠呼吸监测仪、 呼吸传 感器等) 侦察到通气障碍发生时, 启动动力部分使一侧可调节部分翻起以改善通气, 其再次 出现通气障碍时, 由带程序控制器的液压机降下翻起侧, 并翻起对侧以改善通气。 起床前使 自动按钮复位,“条形托板组” 复位放平。 同侧两个液压顶8共用一路液压管。
19、管路, 液压顶8下 端两侧通过液压顶脚9固定于竖脚纵杆10, 使液压顶8上端可左右摆动, 同侧的两个液压顶8 为连动组, 升高幅度相同。 0024 本发明为OSAHS患者带来了新的提高睡眠通气质量的方案, 经初步临床实验证实, 此设备的改善通气效果确切, 有效率大于95%, 结构新颖, 设计合理, 使用效果好, 实用性强, 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5902351 A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105902351 A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105902351 A 7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105902351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