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pdf

  • 上传人:三**
  • 文档编号:8241750
  • 上传时间:2020-02-19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471.2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135164.6

    申请日:

    20120504

    公开号:

    CN102614309A

    公开日:

    201208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1,A61K9/70,A61P17/02,A61K33/30,A61K33/28,A61K33/12,A61K31/045

    主分类号:

    A61K36/81,A61K9/70,A61P17/02,A61K33/30,A61K33/28,A61K33/12,A61K31/045

    申请人: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发明人:

    吕晓东

    地址:

    110032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33号

    优先权:

    CN201210135164A

    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世纪蓝海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谭琦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应用于医药技术领域中的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它的产品配方有,朱砂,炙炉甘石,滑石粉,冰片,片栗粉,桃胶,二乙胺四乙酸二钠,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钠,高岭土,甘油,甘羟铝,酒石酸,氮酮,水;制备方法是,聚乙烯吡咯烷酮充分溶于水中,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桃胶,继续加入酒石酸,得混合液1(水相);将聚丙烯酸钠、二乙胺四乙酸二钠、甘羟铝、氮酮、高岭土置于甘油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胀,再加入朱砂、炙炉甘石、滑石粉、片栗粉、冰片超细粉,得混合液2(油相);将水相加入油相中,趁热采用延压法将膏体涂布于医用无纺布上,贴膜,切片,放置充分交联后,即得巴布剂。该发明使用方法简单、对主药稳定性无影响、无副作用、对皮肤无刺激和过敏反应、不在皮肤上残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其特征在于:它的产品配方的重量比是,朱砂50-100g、炙炉甘石200-300g、滑石粉350-450g、冰片 50-100g、片栗粉100-200g、桃胶50-200g、二乙胺四乙酸二钠(EDTA)10-20g、聚丙烯酸钠(NP-700)500-1000g、聚乙烯吡咯烷酮(K-30)300-600g、羧甲基纤维素钠10-100g、高岭土100-500g、甘油2000-5000g、甘羟铝10-50g、酒石酸10-50g、氮酮200-800g、水4000-800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是,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充分溶于50℃水中,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桃胶,混合均匀,继续加入酒石酸,得混合液1(水相);将聚丙烯酸钠NP-700、二乙胺四乙酸二钠、甘羟铝、氮酮、高岭土置于甘油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胀,再加入朱砂、炙炉甘石、滑石粉、淀粉 、冰片超细粉,搅拌均匀,得混合液2(油相);将水相加入油相中,在温度50℃状态下,充分搅拌3-5分钟至均匀,趁热采用延压法将膏体涂布于医用无纺布上,贴膜,切片,放置充分交联3天后,即得本发明的巴布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

    背景技术

    现今在医学技术领域中对于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药物有种,但是都存在不同的各式各样的不足。如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制剂一效散(辽药制字Z05010275)系该院外科老中医“疮王”王品三的经验方,是由朱砂、炉甘石、滑石、冰片、片栗粉组成。主药之一炉甘石以收湿防腐、敛疮生肌见长,多用于疮疡溃后、脓水淋漓而疮口不敛者。药理实验表明,炉甘石可降低局部血管通透性及促进局部微循环,尤其经炮制后,炉甘石所含碳酸锌(ZnCO3)可生成部分氧化锌(ZnO),有收敛抑菌作用,能使粘膜创面形成薄膜,既可防止外来刺激,又能抑制细菌繁殖,是炉甘石的有效成分(雷载权主编.中华临床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037-2043)。方中另一主药滑石粉主要成分为硅酸镁,外用可清热、吸收水湿,并能形成被膜,保护创面,促进结痂。方中辅药朱砂外用能清热解毒、敛疮生肌,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硫化汞,能抑杀皮肤细菌和寄生虫,有防腐作用。方中另一辅药冰片俗称“龙脑香”,外用可清热解毒、泻火止痛,其主要成分为龙脑58.93%-59.78%,异龙脑37.52%-38.98%,樟脑2.09%-2.7%,龙脑、异龙脑均有抗菌作用,且对液体的渗出和组织水肿等炎症过程有抑制作用,并拮抗PGE和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雷载权主编.中华临床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1557-1564)。一效散以香油调和成一效膏后外敷创面,具有祛腐生肌之功效。

    一效膏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李氏应用一效膏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病人80例,观察创面愈合的情况,结果一效膏外用组创面愈合率为35%,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无菌换药组(P<0.05),其主要机理是一效膏能明显提高创面EGFR的表达水平[李大勇.一效膏对糖尿病肢端坏疽创面愈合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5,11(5):379-381]。董氏以一效膏治疗臁疮43例,结果治疗3个疗程之后,治愈27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0例,治愈率58.1%,总有效率100%,平均疗程16天[董贵鑫. 一效膏外用治疗臁疮43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6):74-75]。董氏观察肛肠病术后应用一效膏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将8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一效膏,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14.10±1.72天)明显短于对照组(17.62±1.97天),结果表明-效膏对肛肠病术后创面有良好的促进愈合作用[董涛. 肛肠病术后应用一效膏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0,5(4):195]。黄氏以一效膏外敷治疗各种皮肤溃疡125例,结果烧烫伤30例全部愈合,臁疮治愈17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褥疮治愈15例,显效5例,有效3例;脱疽治愈35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5%。疗程最短8天,最长312天[黄景华. 一效膏外敷治疗溃疡125例.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4):171-172]。

    总之,一效散、一效膏配伍关系明确、疗效确切显著。但原方为散剂,使用时须用香油调和,操作繁琐;用香油调和之后,易染衣物;且局部换药时,药膏往往黏附于创面,清除困难,增加了病人换药的痛苦和医生换药的时间;中药散剂及调和液体不易灭菌,限制了该药的使用。因此,研制开发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一直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一效散为中药有效成分的巴布剂;其将传统的散剂改变为巴布剂,能够治疗体表皮肤溃疡,且疗效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亲和性、透气性、保湿性和重复揭扯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它的产品配方的重量比是,朱砂50-100g、炙炉甘石200-300g、滑石粉350-450g、冰片 50-100g、片栗粉100-200g、桃胶50-200g、二乙胺四乙酸二钠(EDTA)10-20g、聚丙烯酸钠(NP-700)500-1000g、聚乙烯吡咯烷酮(K-30)300-600g、羧甲基纤维素钠10-100g、高岭土100-500g、甘油2000-5000g、甘羟铝10-50g、酒石酸10-50g、氮酮200-800g、水4000-8000g;制备方法是,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充分溶于50℃水中,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桃胶,混合均匀,继续加入酒石酸,得混合液1(水相);将聚丙烯酸钠NP-700、二乙胺四乙酸二钠、甘羟铝、氮酮、高岭土置于甘油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胀,再加入朱砂、炙炉甘石、滑石粉、片栗粉、冰片超细粉,搅拌均匀,得混合液2(油相);将水相加入油相中,在温度50℃状态下,充分搅拌3-5分钟至均匀,趁热采用延压法将膏体涂布于医用无纺布上,贴膜,切片,放置充分交联3天后,即得本发明的巴布剂。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它的产品配方及巴布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组成药味的药效学研究。对于不同的药物,巴布剂的组分和配比是有选择的,即药物与基质不能发生理化反应,而且又能达到药物原有的活性和治疗效果。将一效散改为合适的剂型具有重意义,本发明将一效散制成巴布剂,可避免上述问题,同时还具有以下优势:①无毒、无刺激、不过敏。由于本品采用了高分子材料,无毒、无刺激,对人体皮肤无过敏现象,该产品制成药贴后,在人体使用,不会出现皮肤泛白、刺痒或红斑等现象,不污染皮肤。②粘度适中,可反复揭贴。不同于一般的橡皮膏,对皮肤粘贴力过大,剥离困难,且为一次性使用。一效巴布剂粘贴力适中,剥离容易,在皮肤上无残留,而且可以反复揭贴。③低温加工、有效组分不易破坏。与一般的橡皮膏对比,一效巴布剂基质调配过程中,温度在50℃以下,无需高温,有利于有效成分的保护。④绿色环保,适合市场。一效巴布剂剂型由于采用亲水性绿色材料,稀释剂采用医药级纯化水,无需有机溶媒,对环境无污染。

    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使用方法简单、患者没有不舒适感、尤其适宜夏季贴敷、中药组分与基质相容性好、对主药稳定性无影响、无副作用、对皮肤无刺激和过敏反应、不在皮肤上残存、透气性好、对皮肤粘着性好、保温性好、使用舒适、反复揭扯和贴敷、不污染衣物、无残留、使用后揭扯无痛感等优点,将广泛的应用于医药技术领域中。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将聚乙烯吡咯烷酮(k-30)500g充分溶于50℃水6250g中,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50g和桃胶108g,混合均匀,继续加入酒石酸25g,得混合液1(水相);将聚丙烯酸钠(NP-700)875g、二乙胺四乙酸二钠(EDTA)12.5g、甘羟铝25g、氮酮500g、高岭土375g置于甘油4000g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胀,再加入朱砂83g、炙炉甘石250g、滑石粉417g、片栗粉167g、冰片83g超细粉,搅拌均匀,得混合液2(油相);将水相加入油相中,在温度50℃状态下,充分搅拌3-5分钟至均匀,趁热采用延压法将膏体涂布于医用无纺布上,贴膜,切片,放置充分交联3天后,即得本发明的巴布剂。

    实施例二

    将聚乙烯吡咯烷酮(k-30)500g充分溶于50℃水6250g中,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50g和桃胶108g,混合均匀,继续加入酒石酸25g,得混合液1(水相);将聚丙烯酸钠(NP-700)875g、二乙胺四乙酸二钠(EDTA)15g、甘羟铝25g、氮酮500g、高岭土375g置于甘油4000g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胀,再加入朱砂50g、炙炉甘石200g、滑石粉350g、片栗粉100g、冰片50g超细粉,搅拌均匀,得混合液2(油相);将水相加入油相中,在温度50℃状态下,充分搅拌3-5分钟至均匀,趁热采用延压法将膏体涂布于医用无纺布上,贴膜,切片,放置充分交联3天后,即得本发明的巴布剂。

    实施例三

    将聚乙烯吡咯烷酮(k-30)500g充分溶于50℃水6250g中,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50g和桃胶108g,混合均匀,继续加入酒石酸25g,得混合液1(水相);将聚丙烯酸钠(NP-700)875g、二乙胺四乙酸二钠(EDTA)20g、甘羟铝25g、氮酮500g、高岭土375g置于甘油4000g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胀,再加入朱砂100g、炙炉甘石300g、滑石粉450g、片栗粉100g、冰片100g超细粉,搅拌均匀,得混合液2(油相);将水相加入油相中,在温度50℃状态下,充分搅拌3-5分钟至均匀,趁热采用延压法将膏体涂布于医用无纺布上,贴膜,切片,放置充分交联3天后,即得本发明的巴布剂。

    实施例四

    将聚乙烯吡咯烷酮(k-30)600g充分溶于50℃水8000g中,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100g和桃胶54g,混合均匀,继续加入酒石酸50g,得混合液1(水相);将聚丙烯酸钠(NP-700)1000g、二乙胺四乙酸二钠(EDTA)20g、甘羟铝50g、氮酮800g、高岭土500g置于甘油4000g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胀,再加入朱砂83g、炙炉甘石250g、滑石粉417g、片栗粉100g、冰片83g超细粉,搅拌均匀,得混合液2(油相);将水相加入油相中,,在温度50℃状态下,充分搅拌3-5分钟至均匀,趁热采用延压法将膏体涂布于医用无纺布上,贴膜,切片,放置充分交联3天后,即得本发明的巴布剂。

    实施例五

    将聚乙烯吡咯烷酮(k-30)300g充分溶于50℃水4000g中,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10g和桃胶108g,混合均匀,继续加入酒石酸15g,得混合液1(水相);将聚丙烯酸钠(NP-700)500g、二乙胺四乙酸二钠(EDTA)10g、甘羟铝15g、氮酮200g、高岭土100g置于甘油2000g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胀,再加入朱砂83g、炙炉甘石250g、滑石粉417g、片栗粉100g、冰片83g超细粉,搅拌均匀,得混合液2(油相);将水相加入油相中,在温度50℃状态下,充分搅拌3-5分钟至均匀,趁热采用延压法将膏体涂布于医用无纺布上,贴膜,切片,放置充分交联3天后,即得本发明的巴布剂。

    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的工艺参数评价报告:

    以综合感官评价指标,均匀性、涂展性、皮肤追随性、膜残留量和初黏力作为考察指标,分别对实施例一至五进行检查。

    1.均匀性的检查:所制备的膏体色泽均匀、胶体细腻、无颗粒胶团、薄厚一致者均匀性最佳。实验结果,上述五种实施例制备工艺均匀性均较好。

    2.涂展性的测定:实验结果,上述五种实施例制备工艺,涂布时膏体抛锚性好,易涂布,不断条。

    3.皮肤追随性的测定:该项指标借鉴日本评价巴布剂的方法,将成型巴布剂贴于手腕背部,用力甩 10下不脱落者为满分。上述五种实施例制备工艺制备样品均为满分。

    4.膜残留量:巴布剂聚乙烯薄膜做180°剥离后,考察残留在膜上的膏体量。上述五种实施例制备工艺制备样品均无残留。

    5.初黏力测定:按《中国药典》附录ⅫE第一法初黏力测定方法测定,以可以粘住的最大球号为指标,球号大者佳,结果如下:

    实施例 一 二 三 四 五 球号 20 10 17 15 12

    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的动物实验报告:

    本发明通过动物实验进行了一效巴布剂药效学的研究。

    实施例一的药效学实验。

    采用小鼠背部皮肤溃疡模型:雄性小鼠 20 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乙醚麻醉下背部去毛消毒,剪除皮肤1.0×1.0cm,术后分别给药,连续7 天,末次给药后脱颈椎处死,落点求积法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出创面愈合率。实验结果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 One-Way ANOVA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如下表。

    可见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可显著促进小鼠背部皮肤溃疡的愈合(P<0.01)。

    实施例二的药效学实验。

    采用小鼠背部皮肤溃疡模型:雄性小鼠 20 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乙醚麻醉下背部去毛消毒,剪除皮肤1.0×1.0cm,术后分别给药,连续7 天,末次给药后脱颈椎处死,落点求积法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出创面愈合率。实验结果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 One-Way ANOVA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如下表。

    实施例三的药效学实验。

    采用小鼠背部皮肤溃疡模型:雄性小鼠 20 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乙醚麻醉下背部去毛消毒,剪除皮肤1.0×1.0cm,术后分别给药,连续7 天,末次给药后脱颈椎处死,落点求积法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出创面愈合率。实验结果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 One-Way ANOVA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如下表。

    实施例四的药效学实验。

    采用小鼠背部皮肤溃疡模型:雄性小鼠 20 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乙醚麻醉下背部去毛消毒,剪除皮肤1.0×1.0cm,术后分别给药,连续7 天,末次给药后脱颈椎处死,落点求积法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出创面愈合率。实验结果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 One-Way ANOVA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如下表。

    实施例五的药效学实验。

    采用小鼠背部皮肤溃疡模型:雄性小鼠 20 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乙醚麻醉下背部去毛消毒,剪除皮肤1.0×1.0cm,术后分别给药,连续7 天,末次给药后脱颈椎处死,落点求积法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出创面愈合率。实验结果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 One-Way ANOVA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如下表。

    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的临床实验报告:

    下面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临床试验。

    体表皮肤溃疡患者55例(臁疮30例,糖尿病足12例,褥疮13例),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35-70岁,病程10-60天,无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症状。均单独应用一效巴布剂局部外敷,每日换药一次。疗程21天。结果所有病例皮肤创面均缩小,红肿疼痛消失,无发热及其它不适症状。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皮肤过敏现象及其它不适反应。

    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具有良好的祛腐生肌、促进创面愈合的功效。

    关 键  词:
    一种 治疗 体表 皮肤 溃疡 巴布剂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24175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