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1430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8.01 CN 102614309 A *CN102614309A* (21)申请号 201210135164.6 (22)申请日 2012.05.04 A61K 36/81(2006.01) A61K 9/70(2006.01) A61P 17/02(2006.01) A61K 33/30(2006.01) A61K 33/28(2006.01) A61K 33/12(2006.01) A61K 31/045(2006.01) (71)申请人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地址 110032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
2、街 33 号 (72)发明人 吕晓东 (74)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世纪蓝海专利事务所 21232 代理人 谭琦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 (57) 摘要 一种应用于医药技术领域中的治疗体表皮肤 溃疡的巴布剂, 它的产品配方有, 朱砂, 炙炉甘石, 滑石粉, 冰片, 片栗粉, 桃胶, 二乙胺四乙酸二钠, 聚丙烯酸钠, 聚乙烯吡咯烷酮, 羧甲基纤维素钠, 高岭土, 甘油, 甘羟铝, 酒石酸, 氮酮, 水 ; 制备方 法是, 聚乙烯吡咯烷酮充分溶于水中, 再加入羧甲 基纤维素钠和桃胶, 继续加入酒石酸, 得混合液 1 (水相) ; 将聚丙烯酸钠、 二乙胺四乙酸二钠、 甘羟 铝、。
3、 氮酮、 高岭土置于甘油中, 搅拌使其充分溶胀, 再加入朱砂、 炙炉甘石、 滑石粉、 片栗粉、 冰片超细 粉, 得混合液 2(油相) ; 将水相加入油相中, 趁热 采用延压法将膏体涂布于医用无纺布上, 贴膜, 切 片, 放置充分交联后, 即得巴布剂。该发明使用方 法简单、 对主药稳定性无影响、 无副作用、 对皮肤 无刺激和过敏反应、 不在皮肤上残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1/1 页 2 1. 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 其特征在于 : 它的产品配方的重量比。
4、是, 朱砂 50-100g、 炙炉甘石 200-300g、 滑石粉 350-450g、 冰片 50-100g、 片栗粉 100-200g、 桃胶 50-200g、 二乙胺四乙酸二钠 (EDTA) 10-20g、 聚丙烯酸钠 (NP-700) 500-1000g、 聚乙烯吡咯 烷酮 (K-30) 300-600g、 羧甲基纤维素钠 10-100g、 高岭土 100-500g、 甘油 2000-5000g、 甘羟 铝 10-50g、 酒石酸 10-50g、 氮酮 200-800g、 水 4000-8000g。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 其特征在于 : 制备方法是。
5、, 聚乙烯吡咯烷酮 k-30 充分溶于 50水中, 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桃胶, 混合均匀, 继续 加入酒石酸, 得混合液 1 (水相) ; 将聚丙烯酸钠 NP-700、 二乙胺四乙酸二钠、 甘羟铝、 氮酮、 高 岭土置于甘油中, 搅拌使其充分溶胀, 再加入朱砂、 炙炉甘石、 滑石粉、 淀粉 、 冰片超细粉, 搅拌均匀, 得混合液 2(油相) ; 将水相加入油相中, 在温度 50状态下, 充分搅拌 3-5 分钟 至均匀, 趁热采用延压法将膏体涂布于医用无纺布上, 贴膜, 切片, 放置充分交联 3 天后, 即 得本发明的巴布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14309 A 2 1/6 页 。
6、3 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 背景技术 0002 现今在医学技术领域中对于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药物有种, 但是都存在不同的各 式各样的不足。如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制剂一效散 (辽药制字 Z05010275) 系该 院外科老中医 “疮王” 王品三的经验方, 是由朱砂、 炉甘石、 滑石、 冰片、 片栗粉组成。主药 之一炉甘石以收湿防腐、 敛疮生肌见长, 多用于疮疡溃后、 脓水淋漓而疮口不敛者。药理实 验表明, 炉甘石可降低局部血管通透性及促进局部微循环, 尤其经炮制后, 炉甘石所含碳 酸锌 (ZnCO3) 可生成。
7、部分氧化锌 (ZnO) , 有收敛抑菌作用, 能使粘膜创面形成薄膜, 既可防 止外来刺激, 又能抑制细菌繁殖, 是炉甘石的有效成分 (雷载权主编 . 中华临床中药学, 北 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2037-2043) 。方中另一主药滑石粉主要成分为硅酸镁, 外用可 清热、 吸收水湿, 并能形成被膜, 保护创面, 促进结痂。方中辅药朱砂外用能清热解毒、 敛疮 生肌,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硫化汞, 能抑杀皮肤细菌和寄生虫, 有防腐作用。方中另一辅药冰 片俗称 “龙脑香” , 外用可清热解毒、 泻火止痛, 其主要成分为龙脑 58.93%-59.78%, 异龙脑 37.52%-38.98%, 。
8、樟脑 2.09%-2.7%, 龙脑、 异龙脑均有抗菌作用, 且对液体的渗出和组织水肿 等炎症过程有抑制作用, 并拮抗 PGE 和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 (雷载权主编 . 中华临床中药 学,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1557-1564) 。一效散以香油调和成一效膏后外敷创面, 具有祛腐生肌之功效。 0003 一效膏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李氏应用一效膏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 病人 80 例, 观察创面愈合的情况, 结果一效膏外用组创面愈合率为 35%, 总有效率为 92.5%, 明显高于无菌换药组 (P0.05), 其主要机理是一效膏能明显提高创面 EGFR 的表 达水平 李大勇 .。
9、 一效膏对糖尿病肢端坏疽创面愈合的影响 .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 志 ,2005,11(5):379-381。董氏以一效膏治疗臁疮 43 例, 结果治疗 3 个疗程之后, 治愈 27 例, 显效 12 例, 有效 4 例, 无效 0 例, 治愈率 58.1%, 总有效率 100%, 平均疗程 16 天 董贵 鑫 . 一效膏外用治疗臁疮 43 例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7,21(6):74-75。董氏观察肛肠 病术后应用一效膏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 将 80 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 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一效膏, 结果显示, 治疗组 创面。
10、愈合时间 (14.101.72 天) 明显短于对照组 (17.621.97 天) , 结果表明 - 效膏对肛 肠病术后创面有良好的促进愈合作用 董涛 . 肛肠病术后应用一效膏促进创面愈合的临 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0,5(4):195。 黄氏以一效膏外敷治疗各种皮肤溃疡125例, 结 果烧烫伤 30 例全部愈合, 臁疮治愈 17 例, 显效 2 例, 有效 2 例, 无效 1 例 ; 褥疮治愈 15 例, 显效 5 例, 有效 3 例 ; 脱疽治愈 35 例, 显效 9 例, 有效 4 例, 无效 2 例 ; 总有效率为 98.5%。 疗程最短 8 天, 最长 312 天 黄景华 . 一。
11、效膏外敷治疗溃疡 125 例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 报 ,2010,12(4):171-172。 0004 总之, 一效散、 一效膏配伍关系明确、 疗效确切显著。 但原方为散剂, 使用时须用香 说 明 书 CN 102614309 A 3 2/6 页 4 油调和, 操作繁琐 ; 用香油调和之后, 易染衣物 ; 且局部换药时, 药膏往往黏附于创面, 清除 困难, 增加了病人换药的痛苦和医生换药的时间 ; 中药散剂及调和液体不易灭菌, 限制了该 药的使用。因此, 研制开发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一直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 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
12、供一种以一效散为中药 有效成分的巴布剂 ; 其将传统的散剂改变为巴布剂, 能够治疗体表皮肤溃疡, 且疗效好, 具 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亲和性、 透气性、 保湿性和重复揭扯性。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 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 它的产品配 方的重量比是, 朱砂 50-100g、 炙炉甘石 200-300g、 滑石粉 350-450g、 冰片 50-100g、 片 栗粉 100-200g、 桃胶 50-200g、 二乙胺四乙酸二钠 (EDTA) 10-20g、 聚丙烯酸钠 (NP-700) 500-1000g、 聚乙烯吡咯烷酮 (K-30) 300-600g、 羧甲基纤维素。
13、钠 10-100g、 高岭土 100-500g、 甘油 2000-5000g、 甘羟铝 10-50g、 酒石酸 10-50g、 氮酮 200-800g、 水 4000-8000g ; 制备方法 是, 聚乙烯吡咯烷酮 k-30 充分溶于 50水中, 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桃胶, 混合均匀, 继 续加入酒石酸, 得混合液 1 (水相) ; 将聚丙烯酸钠 NP-700、 二乙胺四乙酸二钠、 甘羟铝、 氮酮、 高岭土置于甘油中, 搅拌使其充分溶胀, 再加入朱砂、 炙炉甘石、 滑石粉、 片栗粉、 冰片超细 粉, 搅拌均匀, 得混合液 2(油相) ; 将水相加入油相中, 在温度 50状态下, 充分搅拌 3。
14、-5 分 钟至均匀, 趁热采用延压法将膏体涂布于医用无纺布上, 贴膜, 切片, 放置充分交联 3 天后, 即得本发明的巴布剂。 0007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它的产品配方及巴布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组成药味的药效学 研究。对于不同的药物, 巴布剂的组分和配比是有选择的, 即药物与基质不能发生理化反 应, 而且又能达到药物原有的活性和治疗效果。 将一效散改为合适的剂型具有重意义, 本发 明将一效散制成巴布剂, 可避免上述问题, 同时还具有以下优势 : 无毒、 无刺激、 不过敏。 由于本品采用了高分子材料, 无毒、 无刺激, 对人体皮肤无过敏现象, 该产品制成药贴后, 在 人体使用, 不会出现皮肤泛白。
15、、 刺痒或红斑等现象, 不污染皮肤。粘度适中, 可反复揭贴。 不同于一般的橡皮膏, 对皮肤粘贴力过大, 剥离困难, 且为一次性使用。一效巴布剂粘贴力 适中, 剥离容易, 在皮肤上无残留, 而且可以反复揭贴。低温加工、 有效组分不易破坏。与 一般的橡皮膏对比, 一效巴布剂基质调配过程中, 温度在 50以下, 无需高温, 有利于有效 成分的保护。绿色环保, 适合市场。一效巴布剂剂型由于采用亲水性绿色材料, 稀释剂采 用医药级纯化水, 无需有机溶媒, 对环境无污染。 0008 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使用方法简单、 患者没有 不舒适感、 尤其适宜夏季贴敷、 中药组分与基质相。
16、容性好、 对主药稳定性无影响、 无副作用、 对皮肤无刺激和过敏反应、 不在皮肤上残存、 透气性好、 对皮肤粘着性好、 保温性好、 使用舒 适、 反复揭扯和贴敷、 不污染衣物、 无残留、 使用后揭扯无痛感等优点, 将广泛的应用于医药 技术领域中。 0009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10 实施例一 将聚乙烯吡咯烷酮 (k-30) 500g 充分溶于 50水 6250g 中, 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 50g 和桃胶 108g, 混合均匀, 继续加入酒石酸 25g, 得混合液 1(水相) ; 将聚丙烯酸钠 (NP-700) 说 明 书 CN 102614309 A 4 3/6 页 5 。
17、875g、 二乙胺四乙酸二钠 (EDTA) 12.5g、 甘羟铝 25g、 氮酮 500g、 高岭土 375g 置于甘油 4000g 中, 搅拌使其充分溶胀, 再加入朱砂83g、 炙炉甘石250g、 滑石粉417g、 片栗粉167g、 冰片83g 超细粉, 搅拌均匀, 得混合液 2(油相) ; 将水相加入油相中, 在温度 50状态下, 充分搅拌 3-5 分钟至均匀, 趁热采用延压法将膏体涂布于医用无纺布上, 贴膜, 切片, 放置充分交联 3 天后, 即得本发明的巴布剂。 0011 实施例二 将聚乙烯吡咯烷酮 (k-30) 500g 充分溶于 50水 6250g 中, 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 50。
18、g 和桃胶 108g, 混合均匀, 继续加入酒石酸 25g, 得混合液 1(水相) ; 将聚丙烯酸钠 (NP-700) 875g、 二乙胺四乙酸二钠 (EDTA) 15g、 甘羟铝 25g、 氮酮 500g、 高岭土 375g 置于甘油 4000g 中, 搅拌使其充分溶胀, 再加入朱砂50g、 炙炉甘石200g、 滑石粉350g、 片栗粉100g、 冰片50g 超细粉, 搅拌均匀, 得混合液 2(油相) ; 将水相加入油相中, 在温度 50状态下, 充分搅拌 3-5 分钟至均匀, 趁热采用延压法将膏体涂布于医用无纺布上, 贴膜, 切片, 放置充分交联 3 天后, 即得本发明的巴布剂。 0012。
19、 实施例三 将聚乙烯吡咯烷酮 (k-30) 500g 充分溶于 50水 6250g 中, 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 50g 和桃胶 108g, 混合均匀, 继续加入酒石酸 25g, 得混合液 1(水相) ; 将聚丙烯酸钠 (NP-700) 875g、 二乙胺四乙酸二钠 (EDTA) 20g、 甘羟铝 25g、 氮酮 500g、 高岭土 375g 置于甘油 4000g 中, 搅拌使其充分溶胀, 再加入朱砂 100g、 炙炉甘石 300g、 滑石粉 450g、 片栗粉 100g、 冰片 100g 超细粉, 搅拌均匀, 得混合液 2(油相) ; 将水相加入油相中, 在温度 50状态下, 充分搅 拌 3-。
20、5 分钟至均匀, 趁热采用延压法将膏体涂布于医用无纺布上, 贴膜, 切片, 放置充分交 联 3 天后, 即得本发明的巴布剂。 0013 实施例四 将聚乙烯吡咯烷酮 (k-30) 600g 充分溶于 50水 8000g 中, 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 钠 100g 和桃胶 54g, 混合均匀, 继续加入酒石酸 50g, 得混合液 1(水相) ; 将聚丙烯酸钠 (NP-700) 1000g、 二乙胺四乙酸二钠 (EDTA) 20g、 甘羟铝 50g、 氮酮 800g、 高岭土 500g 置于 甘油 4000g 中, 搅拌使其充分溶胀, 再加入朱砂 83g、 炙炉甘石 250g、 滑石粉 417g、 片栗。
21、粉 100g、 冰片 83g 超细粉, 搅拌均匀, 得混合液 2(油相) ; 将水相加入油相中, , 在温度 50状 态下, 充分搅拌 3-5 分钟至均匀, 趁热采用延压法将膏体涂布于医用无纺布上, 贴膜, 切片, 放置充分交联 3 天后, 即得本发明的巴布剂。 0014 实施例五 将聚乙烯吡咯烷酮 (k-30) 300g 充分溶于 50水 4000g 中, 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 10g 和桃胶 108g, 混合均匀, 继续加入酒石酸 15g, 得混合液 1(水相) ; 将聚丙烯酸钠 (NP-700) 500g、 二乙胺四乙酸二钠 (EDTA) 10g、 甘羟铝 15g、 氮酮 200g、 高。
22、岭土 100g 置于甘油 2000g 中, 搅拌使其充分溶胀, 再加入朱砂83g、 炙炉甘石250g、 滑石粉417g、 片栗粉100g、 冰片83g 超细粉, 搅拌均匀, 得混合液 2(油相) ; 将水相加入油相中, 在温度 50状态下, 充分搅拌 3-5 分钟至均匀, 趁热采用延压法将膏体涂布于医用无纺布上, 贴膜, 切片, 放置充分交联 3 天后, 即得本发明的巴布剂。 0015 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的工艺参数评价报告 : 以综合感官评价指标, 均匀性、 涂展性、 皮肤追随性、 膜残留量和初黏力作为考察指标, 说 明 书 CN 102614309 A 5 4/6 页 6 分别对实。
23、施例一至五进行检查。 0016 1均匀性的检查 : 所制备的膏体色泽均匀、 胶体细腻、 无颗粒胶团、 薄厚一致者均 匀性最佳。实验结果, 上述五种实施例制备工艺均匀性均较好。 0017 2涂展性的测定 : 实验结果, 上述五种实施例制备工艺, 涂布时膏体抛锚性好, 易 涂布, 不断条。 0018 3皮肤追随性的测定 : 该项指标借鉴日本评价巴布剂的方法, 将成型巴布剂贴于 手腕背部, 用力甩 10 下不脱落者为满分。上述五种实施例制备工艺制备样品均为满分。 0019 4膜残留量 : 巴布剂聚乙烯薄膜做 180剥离后, 考察残留在膜上的膏体量。上 述五种实施例制备工艺制备样品均无残留。 0020。
24、 5初黏力测定 : 按 中国药典 附录 E 第一法初黏力测定方法测定, 以可以粘住 的最大球号为指标, 球号大者佳, 结果如下 : 实施例一 二 三 四 五 球号20 10 17 15 12 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的动物实验报告 : 本发明通过动物实验进行了一效巴布剂药效学的研究。 0021 实施例一的药效学实验。 0022 采用小鼠背部皮肤溃疡模型 : 雄性小鼠 20 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乙醚麻 醉下背部去毛消毒, 剪除皮肤 1.01.0cm, 术后分别给药, 连续 7 天, 末次给药后脱颈椎处 死, 落点求积法测量创面面积, 计算出创面愈合率。实验结果采用 SPSS 13.0。
25、 for windows One-Way ANOVA 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如下表。 0023 可见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可显著促进小鼠背部皮肤溃疡的愈合 (P0.01) 。 0024 实施例二的药效学实验。 0025 采用小鼠背部皮肤溃疡模型 : 雄性小鼠 20 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乙醚麻 醉下背部去毛消毒, 剪除皮肤 1.01.0cm, 术后分别给药, 连续 7 天, 末次给药后脱颈椎处 死, 落点求积法测量创面面积, 计算出创面愈合率。实验结果采用 SPSS 13.0 for windows One-Way ANOVA 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如下表。 说 明 书 CN 102614309。
26、 A 6 5/6 页 7 0026 实施例三的药效学实验。 0027 采用小鼠背部皮肤溃疡模型 : 雄性小鼠 20 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乙醚麻 醉下背部去毛消毒, 剪除皮肤 1.01.0cm, 术后分别给药, 连续 7 天, 末次给药后脱颈椎处 死, 落点求积法测量创面面积, 计算出创面愈合率。实验结果采用 SPSS 13.0 for windows One-Way ANOVA 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如下表。 0028 实施例四的药效学实验。 0029 采用小鼠背部皮肤溃疡模型 : 雄性小鼠 20 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乙醚麻 醉下背部去毛消毒, 剪除皮肤 1.01.0cm, 术后分。
27、别给药, 连续 7 天, 末次给药后脱颈椎处 死, 落点求积法测量创面面积, 计算出创面愈合率。实验结果采用 SPSS 13.0 for windows One-Way ANOVA 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如下表。 0030 实施例五的药效学实验。 0031 采用小鼠背部皮肤溃疡模型 : 雄性小鼠 20 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乙醚麻 醉下背部去毛消毒, 剪除皮肤 1.01.0cm, 术后分别给药, 连续 7 天, 末次给药后脱颈椎处 死, 落点求积法测量创面面积, 计算出创面愈合率。实验结果采用 SPSS 13.0 for windows One-Way ANOVA 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如下表。。
28、 说 明 书 CN 102614309 A 7 6/6 页 8 0032 一种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的临床实验报告 : 下面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临床试验。 0033 体表皮肤溃疡患者 55 例 (臁疮 30 例, 糖尿病足 12 例, 褥疮 13 例) , 男性 32 例, 女 性 23 例, 年龄 35-70 岁, 病程 10-60 天, 无发热、 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症状。均单独应用一 效巴布剂局部外敷, 每日换药一次。疗程 21 天。结果所有病例皮肤创面均缩小, 红肿疼痛 消失, 无发热及其它不适症状。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皮肤过敏现象及其它不适反应。 0034 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体表皮肤溃疡的巴布剂具有良好的祛 腐生肌、 促进创面愈合的功效。 说 明 书 CN 102614309 A 8 。